《平凡的世界》

出版说明
掩卷深思,心中浮浮沉沉,颇有感叹世事苍桑,人海茫茫之情,正象路遥在后记中写道“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 近几年长篇小说中表现农民生活和农村题材的不少,确实也涌现出一些力作,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赵德发的《缱倦与绝决》,这些作品的背景确也波澜壮阔,纵横数十年。但我认为,若从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小处着笔来看,《平凡的世界》显得更加大气。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
内容简介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编辑本段故事梗概
路遥先生手迹“有耕种才会有收获”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艺术特色
把生活的苦难、残酷和卑微描写出来,是路遥的特色,许多作家都能这样做。而能够把年轻人的贫穷和窘迫写得如此无辜、纯洁甚至可爱,这才是路遥的不同凡响之处。只有明白了作家对贫穷的这种诗意的态度,才理解路遥的作品。而路遥难能可贵的是,当他成名以后,他并没有忘记过去的苦难,而是更加猛烈地要把过去思考的东西喷发出来,所以才有了《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这

样的跳跃。他特别想超越活着的本身,特别想超越这种卑微和辛酸去挖掘人生的诗意。那么这种诗意过去顽强支撑他生存,也是他创作的通灵宝玉。
路遥先生在颁奖典礼上发言时说:“我们的责任不是为自己或少数人写作,而是应该全心全意全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壮丽的生活,也用她的乳汁育了作家艺术家。人民是我们的母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这些是路遥先生说过的话,他做到了。一直以来,他的作品都是深深的打动人心,并且赢得了各个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的称赞与敬佩。在贫困中成长起来的路遥,他最终表现出的知识面,思考能力和创作成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编辑本段小说评价
路遥获得了这个世界里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的人们和地球人类的情感。——陈忠实 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的文学就像火一样燃出炙人的灿烂的光焰。——贾平凹 这是唯一一本能真正感动我的书,十年来我都不敢看第二遍,平凡的世界十分令人感动,“平凡但不平庸”。在农村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会让人找到方向找到支持……人生,就是当有一天,你要离去的时候,回首往事,你不会因碌碌无为而后悔……——杨云 十几年前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到《平凡的世界》,绝对是一个现实版的励志故事,它好像实实在在地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我的性格、我的追求、我的生活无不深受影响。感谢路遥!书中的孙少平远比现在的那些明星更适合作年轻人的偶像。——李汉涛
编辑本段精彩书评
一部作品会照亮你的人生,一个人的精神会成为你的信仰,这就是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 从懂事的时候,身边的人就在谈论路遥。那个时候,人们把一个好的小说争相传阅,会对小说的人物和情节不厌其烦津津有味地讨论和叙说,我在那个时候知道了《人生》,也知道了路遥。还不谙世事,就开始思考那些关于人生的问题,有些懵懂而又困难。 为了求学,我跟随父亲从农村转到煤矿读书,当时正是煤炭行业不景气的时候,矿工的工资很低,生活十分艰难。那时从半导体收音机里坚持听完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联播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

那种屈辱苦难和艰辛的生活,以及那些关于奋斗、坚强、忍耐的精神,正好与我那是的心境和处境产生共鸣。我好像跟小说里的人物一起生活过,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都那样鲜活的与我的生活交汇融合。后来,陆续收听了第二部、第三部。考入高中的那年,《平凡的世界》出版了,不等书店出售我就急切地邮购了一套,如饥似渴读了一遍又一遍,与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们一起高兴、一起忧愁,一起流泪,一起欢笑。那是我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生命中最为艰难的时期,是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陪伴我在生活的激流中奋力前行,《平凡的世界》成为负笈独行的《圣经》。 1992年,高考落榜,孑然一身来到一所农村学校复读,有一种悲壮的情怀,整日形影相吊,形容枯槁,郁郁苦度,身边相随相伴的就是少平、少安、晓霞、玉厚老人等,也就是在那个寒冷的初冬,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路遥去世的消息,我是那样的悲伤,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我失去了一位师长,一位朋友,一位亲人,象晓霞在湍流中救人身亡后的那种悲痛袭击了我,我一度变得恍惚,神伤。我才发现,没有哪个未曾谋面的人如此深刻地融入到我的生命之中,没有哪一部小说这样流淌在我的血液之中!我把《平凡的世界》推荐给身边的人都去阅读,我的那套《平凡的世界》被一位同学借去以后弄丢了两本,只剩第一部,当时我更加难过。但我觉得,小说里的那些人物和那种精神已经在我的心里生了根,和我无法分割,也无所谓没有书在身边。 那时很多青年迷恋文学,我也一样。上大学后开始学习写作,在班里发起成立学生文学社,都是受到了路遥的影响。我甚至有一个时期感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都在靠近路遥。我感到茫茫星空之中,有一双眼睛注视着我,关注着我的灵魂,那就是路遥。 毕业以后,我有幸分配到延安甘泉县工作,那里是路遥完成《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地方。我专门到甘泉县招待所他曾经写作的房间,那里已经被甘泉县信用联社租用,无法想象他当年写作时的情形。到延安,我去延安大学文汇山,凭吊烛照我精神导师。更为幸运的是,我结识了路遥的挚友曹谷溪,并在曹谷溪老师的帮助下在《延安文学》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也可能是最后一篇小说。厚夫(梁向阳)老师为我提了很多修改意见。修改小说的时候,我住在七里铺延安文联的大楼里,谷溪正在编写一本陕北青年诗人的诗集,已近六旬的曹老师,充满激情,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我深受感动,我也似乎看到那一代人那种坚韧而满怀激情的秉性。

路遥逝世十五周年了,延安大学要举行纪念活动,厚夫邀请我去,我很激动,但又有些胆怯,现在的生活和工作距离文学已经那么遥远,我去了会感到惭愧的。只是回来后把他赠给我的《路遥纪念集》秉烛夜读,再次感受那种久违了的震撼,弥补我不能前往纪念精神导师的遗憾。
编辑本段小说影响
路遥先生塑像
路遥去世十余年了,这十年中中国社会变化多么大,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人们越来越讲究实际, 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宣传和炒作,愿意为一个逝去的描写过去生活的,似乎已经过去的这样的作家去花费精力了。但是十多年了,有许多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他们仍然在默默地读路遥的书。有一家青年报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很多青年人,仍然把《平凡的世界》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而且呢,这一切都是悄悄发生的。 既没有组织,也没有炒作,它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真正的敬意总是起自于默默的阅读。奇怪的就是,为什么路遥作品中那些穿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衣服,说着那个时代特有语言的人物,却能打动今天的年轻人。要知道社会变化如此之快,一代和另一代之间用不了十年。而且呢,现在青年人非常倾向于在自己同龄人中去寻找那种偶像和兴奋点。 一个外国学者他提到过,他说实际上应当把作家作品的杰出性和持久性划等号。路遥就是这样的作家,和《平凡的世界》永垂不朽!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小说完成后,作者有一段时间甚至不能从书中回到现实世界来、连过马路也要弟弟搀扶。不久他就去世了;但他的作品却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了《平凡的世界》,在许多城市,还出现了排队购买这部作品的现象;人们对路遥也举行了各种悼念活动,全国发来的唁函唁电有一尺多厚,像雪片一样,陕西电视台还拍了路遥的专题片。 路遥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关键在于他的作品贯注了昂扬的奋斗精神。“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咀嚼着这些至理名言,使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从这个意义上看,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将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 路遥之墓
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

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最先让我感到冲击的是一项在业内颇受称道的读书调查:“1978—1998大众读书生活变迁调查”,它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情研究室受中央电视台 “读书时间”栏目委托,对1978年以来中国公众的读书生活及历史变迁进行的调查研究。调查范围虽然限于北京,但调查结果被认为对全国出版业有参考价值 。 该调查中有一项是关于“20年内对被访者影响最大的书”的调查,调查方法是分几个时间段,由被访者 根据回忆列举出在每个时间段内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这样的调查方法难免产生一些记忆上的失误,但却最能见出经过岁月的淘洗,真正铭刻在读者心中的书籍的影响力。 调查者根据被访者所列举书目进行综合统计,统计结果是:在1985—1989年期间,对个人影响最大的书籍居前3位的依次是:《红楼梦》、“金庸作品”、《水浒传》,“新时期”小说中,入选的唯一作品是《平凡的世界》(第17位);在1990—1992年期间,居前3位的依次是《读者文摘》杂志、“金庸作品”、《红楼梦》,共有5部“新时期”小说榜上有名,分别是《平凡的世界》(第13位)、“贾平凹作品”(第16位)、《穆斯林的葬礼》(第19位)、《白鹿原》(第24位)、《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第28位)。在1993—1998年期间,居前3位的依次是“经济学书籍”、《中国可以说不》、《读书》杂志,《平凡的世界》的位置明显上升到第7位,其他被列举的“新时期”小说有:《曾国藩》(第17位)、《白鹿原》(第29位)、《穆斯林的葬礼》(第30位)、“王朔作品”(第37位)、“贾平凹作品”(第39位)。 在此基础上,评选出“到现在为止对被访者影响最大的书”,前3位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排在第6位,在调查公布的前28部作品中,没有其他的“新时期”以来当代小说入选。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这个读者群特别崇尚经典,经典的范围包括古今中外,《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唯一入选的由“新时期”以来作家创作的“当代经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