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https://img.taocdn.com/s3/m/fe0d52b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3.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为了规范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维护国家语言文字的纯正性和规范性,加强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机关根据宪法制定的基本法律,对于全国范围内的语言文字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维护国家语言文字的纯正性和规范性,加强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语言文字使用权,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以汉语普通话为基础,符合汉字表音法规定,成熟并广泛使用的语言文字。
第三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全国各个民族的共同财富,是各个民族相互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标志。
第四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要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管理和推广工作,促进多语种文字的和谐发展。
第五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定、推广和规范工作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管理机构负责,具体职责由法律和行政法规进行规定。
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普及第六条:全国公共场所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公示、标识、宣传和服务,不得擅自使用其他语言文字。
第七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广泛普及并得到正确使用,全国各级教育机构要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必修科目进行教学。
第八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要结合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进普及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语言文字保护和推广。
第九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应当注重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鼓励各界积极参与语言文字的普及和应用。
第三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第十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语音、语调的纯正和规范,不夸张、不失真。
2021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串讲:第六章 中国的语音文字文化
![2021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串讲:第六章 中国的语音文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6e1a80b6294dd88d1d26b17.png)
2021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串讲:第六章中国的语音文字文化第六章中国的语音文字文化一,选择,判断,知识点点: 现代中国境内有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却至少有80种,可归属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印欧语系点: 汉语词汇中的`胡同`等词实际上是借用了少数民族的词汇点: 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点: 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24个民族有代表本身的语言判: 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语文平等点: 汉字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点: 汉字在造字之初,以象形指事会意为手段点: 汉字形体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变化点: 就汉字的表意方式来说,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单: 世界文字大都起源于图画文字点: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点: 汉语共同语一直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春秋时代,共同语被称为`雅言` 汉代把共同语称为`通语` 元代称为`天下通语` 明清称为`官话` 辛亥革命以后称为`国语` 现在称为`普通话`点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则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崇拜点避忌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判通过字形进行避忌的有缺笔拆字删字等判通过字义进行避忌,指用同义近义字代讳字判通过字音进行避忌,指通过同音近音字代替讳字点中国人关注语言与社会实际的关系大概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多`正名`的涵义包罗两个方面: 1 是用政治伦理标准来匡正一些表示名分的词的含义2 是要求人们在运用语言时,按各自的名分来选择词语单荀子提出的`约定俗成`理论第一次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本质点汉字不雅念1早期的汉字崇拜2 近代对汉字的否定3 关于汉字的多维思二,名词解释名解语言崇拜: 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三,简答题,论述题简答: 如何理解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1: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事象,指的是语言的诞生意味着人类文化的诞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2:语言从宏不雅到微不雅的变化都与其他文化事象联系在一起,社会政治.文化对语言的发展和使用起着直接的影响3: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播的媒介: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其他文化事象的产生和发展4: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事类. 首先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其次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办事于文化,同时又促进文化的发展简: 简述汉语的特点1:按词的构造特点来看,汉语的词用在句子里时,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2:按句法结构的表达方式来看,汉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而是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3: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4: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词素)简仿造汉字的少数民族文字的种类1: 字形结构虽受汉字影响,但有本身的特点,借用汉字不太多. 属于这一类的有契丹大字西夏文女真文等2 大量使用音读汉字和训读汉字的方法表达本身的语言简简述汉字汉语在境外的传播1 在公元前或公元1世纪,汉字逐渐向境别传播,北至朝鲜半岛,南至越南,东至日本. 朝鲜语日本语越南语这三种语言,曾受汉语的极大影响,以至有`域外方言`之称2日本朝鲜越南别离仿造汉字创造属于本身的文字3 近代,随着中国政治科技的落后,汉字汉语在海外的影响受到很大冲击简简述中国的修辞不雅1 古人特别重视言辞的内容,提出言辞应该诚信2 特别注意语言的传达效果3 特别重视说话的场合说话的对象说话的时机说话的分寸4一向存在着追求质朴和追求华美这一矛盾. 追求言辞质朴的主张,如孔子老子也不主张言辞的夸饰。
中国语言文字.ppt
![中国语言文字.ppt](https://img.taocdn.com/s3/m/23913b0301f69e314232940c.png)
所以假借字的形体和它现在要表现的意 义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假借字,不存在有本 字的问题,因它“本无其字”,本来就未给 它一个专字。只好借一个同音字来代替。
假借字的借义产生后,本义就存在有几 种情况:
1、另造一字,表其本义
注意:
1、需要注意的是形声字的声符,反映的是 上古语音,不要用现代的语音看待它(后 起形声字例外) 。如: 谤 旁; 菅 官; 盲 亡; 钦 金; 欣 斤; 这些形声字 与其声符字的读音今天多不一致。这主要 是由于古今读音不尽相同造成的。此外, 有些声符兼有表意作用,详见“右文说”。
2、形声字的形符,表示的只是一类事物或 行为的共性,它不可能表示其属下的每个 具体事物或行为的个性。如从“心”的形 声字:忠 怒 恨 悔 忍 愁 愚 愉 忘 悲 等字,根据形符,我们只能知道它们属
六书之中,真正与汉字形体结构有关的 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是汉字 形体的造字方法。转注、假借二书,只是用 字方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四体二用。” 下面分别介绍汉字的“造字方法”和“用字 方法”。
(一)汉字的“造字”方法
(1)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许慎《说文解字》) 唐兰在《中国文字学》中,给象形字又订了三
个标准: 一、一定是独体字; 二、一定是名词; 三、一定在本名之外不含别的意义。
唐兰还将象形字按照意义细分为三类:即象身、 象物、象工。
象形造字法是造字的基础,它为指事、会意、 形声字的构成奠定了基础。
(2) 指 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
下是也。”
指事字的结构,是由象征性的符号或在 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示符号组成的。
第六章 中国语言文字
![第六章 中国语言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94e1230552ea551811a6870f.png)
第二节 汉字的历史与特点
一、汉字的历史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通用文字,是中华 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独立产生的, 它和埃及文字、古代苏美尔文字、原始埃 兰文字和克里特文字等同是世界上最古老 的文字。 汉字的起源过程是从公元前6000年左 右至公元前2100年左右。今天所能见到的 最早的汉字是殷商甲骨文,此后经历了西 周金文、春秋金文、战国文字、秦代小篆、 汉代隶书和魏晋以来的楷书。
汉字是因为它所记录的词的意 义而构形的,构形时,选择什么对 象,采用哪些物件来组合,都要受 到造字者和用字者文化环境和文化 心理的影响。例如,许多表示金属 的词,在造字时都用“金”作义符, 这就反映了汉民族特有的文化习俗。 而从字形构造还可以看到一些古代 社会历史状况。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又以 词义和意义所指对象作为自己的构 形理据,因此,它的形体便会随着 记录词的意义变化和所指对象的变 化而发展变化,这种演变中,时时 可以窥见某些文化因素。例如,在 小篆中,“言”和“口”这两个构 件就有了明晰的分工,说明同样是 唇齿动作,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 已经完全区分清楚。
除了这些反映人类认识进化的明显信息外,从有些构 件的构造意图中还能反映出一些较深层次的文化信息。例 如:甲骨文只有“又(表示手)”,没有“寸”字。金文 始有“寸”字,用手腕寸脉处表示一寸的长度。到小篆中, 有许多字用“寸”构成。甲骨、金文中从“又”的那些字, 一般表示手的动作或可以握在手中的小型酒器。小篆改为 “寸”则有了更深一层的意思,即表示法度。“寸”作为 一个新的构件被大量使用,而且有了明确的造字意图,这 是周秦时代法制严密、继承权与分封制确立、度量衡有了 统一标准等社会状况的反映。
汉语词汇在语音形式上的发展规律是由以单 音词为主,逐渐变为以双音合成为主。古汉语里, 单音词居多,现代汉语的单音词基本上是历史上 单音词的传承;复音词则是历史上存留的单音语 素凝结而成。 汉语语音的变化在不同的方言区表现是不同 的,这里只介绍古今标准语的语音演变。声母方 面,最主要的变化是浊音清化。韵母方面,最主 要的变化是入声韵尾的消失。声调方面,学者们 有不同的看法,齐梁间有了平上去入的运用。普 通话的调类,在元代已经形成。
06语言文字
![06语言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34e6d56acc7931b764ce151f.png)
• 第二,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声调能区别意 义。
• 譬如在普通话中mā(妈)má(麻)mǎ(马) mà(骂),这四个音节,它们的声母和韵 母都相同,就是因为声调不同,表示的意 义也不同。
• 2.词汇的特点
• 第一,词是由语素(morpheme)构成的,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 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占少数,例如:“桌子、椅 子、石头、舌头、作家、画家”。其中的“桌、 椅、石、舌、作、画”是词根,“子、头、家” 是词缀。
• 3.语法的特点
• 汉语语法缺少英语、俄语那样的形态变化。
• 词序和虚词具有重要作用。
• 词序就是词在语句里的顺序,词序反映语 法关系。
• “红花”是偏正关系,“红”从颜色上给 “花”分类;
地位的字体,一直用到现在。 • 介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是行书。它的笔画连绵似今草,但是比今草容
易辨认,很有实用价值。
• (三)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 汉字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的单字,这一个 个的单字记录的是汉字的语素,所以汉字 是语素文字。
• 语素也叫词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人、大、美、丽、研、究、了、着、啊、 吧”等都是语素。
了象形的意味。这种变化文字学上叫做隶变。 • 隶书是汉代的正式书体,隶书的草率写法就成为草书,汉代的草书叫
章草。 • 发展到东晋,去掉了隶书的意味,成为今草。 • 在隶书的基础上还产生了楷书。楷书的横画收笔用顿势,增加一些捺
笔和硬钩。 • 经过魏晋时代长达二百多年的应用,楷书发展成熟,最终成为占统治
•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大汶口文化的这些符号仍属于 图画记事符号而不能算作文字符号。所以这还是 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张万峰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张万峰](https://img.taocdn.com/s3/m/885c3511b7360b4c2e3f64bd.png)
第一节 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
四、汉语汉字的传播P295 • 1.汉语汉字在境内的传播 • 2.汉字汉语在境外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
一、语言观念P299
• • • • 1.语言崇拜 趋吉避凶、避讳 2.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3.修辞观
9/25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
二、汉字观念P306
23/25
第六章 历年真题常见考点集锦
• 四、简答题 • 1.简述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6-298 • 答: • (1)汉字记载了先进的文明成果,周边国家通过学习汉字汉语而使自己文化 进步; • (2)对日本、韩国、朝鲜的文化精神、思想方式、道德观念、文学艺术趣味、 风俗习尚等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彤成东方文化的许多共同特点; • (3)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在世界上 又掀起了一股学习和研究汉字汉语汉文化的热潮。
28/25
第六章 历年真题常见考点集锦
• 四、简答题 • 4.简述中国人的汉字观念。6-306
29/25
第六章 历年真题常见考点集锦
• 四、简答题 • 4.简述中国人的汉字观念。6-306 • 答: • (1)汉字崇拜,大概从汉字作为一个系统初步形成之日起,我们的祖先就给 它涂上了一层神秘的、尊严的色彩,并且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崇拜的对象。 • (2)汉字否定,对汉字的否定主要是从近代开始的; • (3)对汉字的多维思考,在对汉字的极端崇拜和极端否定中,总有一少部分 人在冷静地思考,只是他们的声音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4/25
第六章 历年真题常见考点集锦
• 四、简答题 • 2.简述中国人语言观念的内容。6-299
25/25
第六章 历年真题常见考点集锦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037650e5727a5e9856a61a9.png)
第六章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一、知识题1、现代中国境内有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却至少有80多种,根据语言之间有无亲缘关系及亲缘关系的远近可以将它们归属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
2、朝鲜语、日本语、越南语这三种语言,曾受汉语的极大影响,以至有“域外方言”之称。
3、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
4、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
5、在世界的各种语言中,汉语使用的人口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七种工作语言之一。
6、汉语的特点:1)按词的构造特点来看,汉语的词用在句子里时,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2)按句法结构的表达方式来看,汉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而是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3)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语素)。
7、汉字的特点:1)就汉字的表意方式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2)就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而言,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3)就形体的特点而言,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
8、汉字在造字之初,以象形、指事、会意为手段,后来随着汉语词汇的扩大,逐渐发展出形声的造字方法。
21、汉字构成法的“六书”,即“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22、汉字书法的“中和美”:就整篇作品的布局来说,横有行,纵有列,严整有序,但有可因地制宜地作各种不同的安排;就个体字形来说,整体上是方整的,但在平正安稳之外又富有变化;字的内部布局有很强的规律性,但又蕴含了诸多的变化因素。
9、汉字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汉字形体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变化。
10、存在方言的同时,也一直存在着共同语,汉语共同语一直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
共同语的书面语一直以先秦作品为典范。
12、日本借用汉字作为音符,书写日语,形成了日语音节字母;朝鲜创制了谚文;越南创造了字喃。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中国语言文字——第8章 中国古代教育)【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中国语言文字——第8章 中国古代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605b696a1c7aa00b52acbd1.png)
c.声调方面
普通话的调类阴阳上去四声,元代已形成。
②声母、韵母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由繁到简
a.据音韵学家的研究,声母在先秦两汉时期有 33 个,隋唐时期 33 个,宋代 21 个,
元代 25 个,明代 21 个,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声母 21 个。
b.据兼综南北古今之音的韵书以及古人用韵情况,韵母在先秦时期有 151 个,隋唐时
1 / 42
圣才电子书
a.声母方面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主要是浊音清化,唐宋以前的浊音声母到元代变成了清音。
b.韵母方面
主要是入声韵尾的消失。古代入声有[-p]、[-t]、[-k]三种韵尾,今天的闽语、粤语方言
还保留着。北京话韵尾逐渐脱落,元代入声韵尾已彻底消失。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相当长时期内的言文脱节是汉语发展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汉语口语经过上古、中
古、近古、现代四个阶段,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1)古代汉语
“五四”运动以前,汉语正统的书面语一直是文言,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泛时性
书面语,模仿先秦经史文献,相当固化。
(2)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狭义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
期 113 个,宋代 107 个,元代 48 个,明清时期 40 个,现代普通话中,韵母只有 39 个。
③语音变化具有系统性
a.声韵调的变化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b.语音的变化往往是整个系统中服从一个条件的一律发生变化。
(3)语法的发展
①语法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在整个汉语史上,汉语句子的基本词序变化不大,主要格局
一个代表。ຫໍສະໝຸດ 3 / 42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
![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a802131f6c175f0e7cd13798.png)
文字大体上也可分为两类:一种是表记语音的叫表音文字, 另一种是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也称为拼字文字,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音节文字。一个字母表示一个完整的音节(语音结构的基本 单位),日本的假名是这种文字的代表; 一是音素文字,也叫音位文字,一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组成音 节的最小语音单位),英法德俄文就是这种表音文字。 表意文字也有两种类型: 一是表形文字,或是形意文字,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图画性强, 我国小篆以前的古文字如大篆,钟鼎、甲骨文就具有这类特点。 一是形声字,或叫意音文字,这种文字兼有表示语言里词或词 素的意义和读音,我国通用的方块汉字,就是这种意音文字的 代表。
西周金文、春秋金文 战国文字 秦代小篆 汉代隶书 魏晋以来的楷书。
汉字从历史的演变出发,可以分成两大阶 段: 自甲骨文到秦代小篆,通称古汉字; 自秦汉隶书以后,通称今汉字。
古今汉字的重要区别是书写单位笔画的形 成。
汉字发展的几个规律和趋势
(一)汉字一直顽强地坚持表意特点,不断采用 新的方式,增强个体符形和整个符号系统的表意 功能。 (二)汉字在易写与易识的矛盾中,不断对个体 符形进行调整,以实现简繁适度的优化造型。 (三)汉字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简化自己的构形 体系。 (四)汉字必须在自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人为的 规范。
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 独立产生的,它和埃及圣书字、古代苏美 尔文字、原始埃兰文字和克里特文字等, 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汉文字的起源与产生:
汉文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概括起来有 仓颉造字说 结绳说 八卦说 众人造字说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文字之功用有二,通今及 传后也。……吾国之有文字,实分三阶级:一曰结 绳,二曰图画,三曰书契。是三者,皆有文字之用, 而书契最便,故书契独擅文字之名。(p40)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知识手册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知识手册 2](https://img.taocdn.com/s3/m/f883052d5f0e7cd1842536c9.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知识宣传手册目录第一章汉字的历史一、汉字的演变过程二、汉字简化三、汉字的特点四、汉字书体的演变第二章汉语的历史第三章语言文字法规选编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节选)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规范企业名称和商标、广告用字的通知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关于广播、电影、电视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四、关于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带头使用规范字的通知五、关于开展国家公务员普通话培训的通知第四章党的十八大报告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第五章《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第六章语言文字知识问答第七章公文、材料用字及格式小知识第八章安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口号第一章汉字的历史一、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商)(周)(秦)(汉)(魏晋)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
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
![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8c65df1e6edb6f1aff001f61.png)
• 一、汉字的起源 • 汉字的出现,是我们的祖先由蒙昧时期进 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汉字的发展又同 汉族人民的社会和文化史密切相关,所以 说,探讨汉字的起源实际上就是探求中国 古代文明的缘起。
• •
(一)文字是语言的延伸 地球的存在距今己有46亿年的历史,人类的出现则 大约是400万年前的事,随着远古人类的进化,人的大脑 越来越发达,发音器官也越来越完善,人类己开始发明和 学会使用一些比较复杂的工具,并出现了群体劳动。在原 始社会的早期和中期,因为人类生活比较简单,在群体内 部,人们之间的交流,是通过借助手势、面部表情或简单 的声音来完成的;后来,随着发声器官的强化,口头语言 最先出现了出现了,口头语言的出现是人类不同于其他生 物并超越了其他生物的一个很大的进化,也是文字创制的 前提和条件。后来,人们感到口头语言已经不足以表情达 意,并且感到自己的想法有必要保存下来的时候,文字便 慢慢开始出现了。
•
• 结绳是原始人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方法,中国的 许多少数民族和国外的一些民族至今仍然采用结 绳法来帮助记忆的。据郑玄《周易注》说:“事 大,大结其绳;事小,了结其绳。”这只是个笼 统的说法。至今生活在南美洲的印第安人还有用 结绳记事的,如,他们用一根木棒,棒上拴着长 长短短的像缨子一样的绳子,绳子上面打许多结 头。结头离棒越近,所指的事越重要。另外,他 们用黑结表示死亡,用白结表示和平或银子,红 结是战争,黄结是金子,绿结是谷物,没有染色 的结代表数目,如:单结是“十”,双结是 “百”,三结是“千”等等。
(二)八卦与汉字 • 许慎《说文解字· 叙》论汉字的起源时说:“古者 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 兽之文与地之宜(仪),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 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 其(綦)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 之 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 ,万品以察, 盖取诸“夬”以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许慎认 为,在汉字产生之间,曾有过一个过渡阶段,起初是庖牺 氏创作八卦用来反映客观世界,其后有神农氏结绳记事, 由于结绳记事不能适应日益繁多的各种事物,至黄帝的史 官仓颉创造了书契文字,百官由此得到治理,百姓由此得 到监察,后人据此认为文字起源于八卦。现代的考证已经 证明了,八卦的卦与数有关,只不过是三个奇数或偶数的 排列符号,与汉字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符号系统,所以说, 八卦并不是汉字的起源,但它们之间并非毫不相关。因为 汉字中跟原始占筮有关的一些文字,也采用了原始记数符 号,例如“爻”字,就是由两个“五”构成。“學”字最 初的甲骨文作 ,像两只手在摆弄爻的形象。汉字中还有 个别文字是采用了八卦符号作为构字偏旁而来,所以说, 八卦不是汉字的起源,但与汉字也有联系。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382e8ce2856a561252d36f11.png)
从空间角度看,由于中国的地域广大,自 古以来,汉语便存在通用语与方言之分。 通用语是指通行地域较广的汉语共同语, 历史上称作“雅言”、“通语”、“凡语” 或“官语”。方言是指地方性的语言。现 代汉语的方言主要有八个,即北方方言、 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 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其中北方方 言是现代汉语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 言。
许慎和《说文解字》
官志雄 guanzhixio hb 西汉的白玉 2009-09-30 http://www 1896070
“琫”和“珌”
汉英词语对照
哥哥 弟弟
brother
兄弟 弟兄
大伯 小叔 内兄 内弟 姐夫 妹夫 舅子 连襟
brother-in-law
文化对汉语语用的影响
二、语言结构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占优势,书写形式是一个方 块字;汉字合形、音、义于一体,没有拼音文字 那样的复杂形态成分,这些特点使汉语的语言单 位组合先天就具有灵活、机动的性质。 汉语的组词方式灵活,语词之间只要语义搭配, 事理明白,就能粘连在一起,不受形态成分的拘 束。汉语的词义功能也很灵活,古汉语中有许多 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形容词可用作动词,名 词、动词可作为状语, 虚词与实词可以转换;现 代汉语的动词、形容词可直接充当句子的主语、 宾语,而不必像印欧语那样先改变其成分,使其 具有名词性才能充当主宾语。
时间和空间给汉语留下特殊的印记
从时间角度看,汉语有文言与白话之分。文言是 古代的书面语,它最初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随 着时代的推移,文言与口语的距离越来越远,成 为一种纯粹的书面语。古代还有一种书面语,称 作白话,是唐宋时期出现的,接近于当时的口语。 唐宋以后,文言与白话并存于世,但正规的文章 都要用文言书写。民国初年出现五四新文化运动, 提倡写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文言便渐渐退出了 历史舞台。今天,文言虽然已不再通行,可是, 由于中国的古代典籍基本上是用文言写的,学习 研究中国文化需要懂得文言,因此,文言仍然具 有很强的生命力。
【全文】中国文化概论-第6章-中国语言文字
![【全文】中国文化概论-第6章-中国语言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1d0bb26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e.png)
第二节 汉语的历史与特点
一、汉语的历史
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语言的 各种要素——词汇、语音、语法——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语 言的三要素中,语法的变化最慢,其次是 语音,变化最快的是词汇。
4.印欧语系分布在西部边疆,包括 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中的俄 罗斯语,伊朗语族中的塔吉克语。
5.台湾的高山族属南岛语系(马 来——玻利尼西亚语系)。
二、汉语方言区
汉语方言的划分,观点不一,大致有三种划分 方法。
七大方言区包括:北方官话、吴语、闽语、赣 语、客语、湘语、粤语。
加上徽语为八大方言。 加上晋语,为九大方言。 北方官话使用的人最多,分布最广。除黄河流
第六章 中国语言文字
第一节 中国语言系统 第二节 汉语的历史与特点 第三节 汉字的历史与特点 第四节 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第一节 中国语言系统
一、中国语言系统与汉语
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机能;是一种以语 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 为结构条理而构成的符号体系与信息载体;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5.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俗称话,在南方各省作方言岛分 布,尤以广东、福建为多。客家话是由移 民造成的。往往在一个地区形成一个独立 的生活集团。
语言特点是s与sh不分,没有撮口呼,有 6个声调,上声去声不分。
6.湘语
湘语分布于湖南省东南部,以长沙为代表。 湘语源于古楚语,但变化快。特点是n与 l不分,长沙人说lánde,很难听出 是“男的”还是“蓝的”。f和h不分, 毛泽东当年把刘扶兰烈士写成了刘胡兰, 就是因为湘语中“扶”’胡”不分的缘故。 湘语中保留入声。“伢子”、“堂客”也 是湘语词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 语、闽语、粤语。(P291)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它现在不仅是汉 民族的共同语,也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 视频欣赏:各地方言
2、中国境内的文字
佉卢字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 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24个民族有代表
纯属汉语而另有含义
归真——死亡(意思是回到真主那里)。
无常——死亡(可能出自古代传说的影响,认为人死 亡时有无常鬼来勾魂,借“无常”作为避讳“死”的 婉辞)。
水房——专指清真寺里的沐浴室。
上述语汇要谨慎使用,穆斯林乡老十分重视,如有不 懂这些词汇的回族青少年到寺里沐浴,把“水房”称 “澡堂”,不说 “冲洗”而称“洗澡”,就会引起反 感,受到斥责。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 念与制度
一、语言观念 二、汉字观念 三、汉语汉字的规范意识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语言文 字观念与制度
一、三种语言观念: 1.语言崇拜; 2.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3.修辞观
1.语言崇拜
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 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语言崇拜起 源于语言巫术,在巫术中,用咒语就可以降妖除魔,这样语言 就有了特殊的魔力。(P299)
➢ 裸考:高考新名词,简而言之,就是什么加分都没有的,仅 凭考试成绩报考高一级的学校。 没经过任何准备就去进行考试, 多用于大学各学科及四六级考试。
“秒杀”:就是网络卖家发布一些超低价格的商品,所 有买家在同一时间网上抢购的一种销售方式。由于商 品价格低廉,往往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有时只用一 秒钟。目前,在淘宝等大型购物网站中,“秒杀店” 的发展可谓迅猛。
追求言语华丽文采:
曹丕主张不同文体对言语修辞有不同要求。
陆机主张用辞创新。
影响:对文采的追求,对语言表现力的极大丰富和对文 学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汉赋、魏晋骈文,唐 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文学极大丰富,对 汉语表现力的极大挖掘是重要因素。但对形式美的追 求,以牺牲内容为代价,不可取。
(单选)趋吉避凶是每个民族都有的习俗,而利用语 言进行趋吉避凶则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崇拜。
避讳
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 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避 讳之风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直到民国以前才被 废除,前后长达两千年。(P300)
避讳的主要方式:
①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有缺笔、拆字、删字等; ②通过字义进行避讳,指用同义、近义字代讳字; ③通过字音进行避讳,指通过同音字、近音字代替讳字。
(2)朝鲜语、日本语、越南语这三种语言,曾受汉语的极大影 响,以至有“域外方言”之称。
(名词解释)谚文:它是古代朝鲜依照汉字创制的文字, 字母近似汉字的笔画,每个音节拼成一个方块。
日本文字
日本借用汉字作为音 符,书写日语,形成 了日语音节字母。 将汉字简化楷书, 取其片段,形成片假 名。
将汉字简化成草书, 形成平假名。
“域外方言”:朝鲜语、日本语、越南语这三种语言, 曾受汉语的极大影响,以至有“域外方言”之称。 (P298)
朝鲜、日本、越南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日本借用汉 字作为音符,书写日语,形成了日语音节字母;朝鲜 创制了谚文;越南创造了字喃。(P298)
(简答)汉字汉语在境外的 传播。(P298)
(1)在公元前或公元1世纪,汉字逐渐向境外传播,北至朝鲜半 岛,南至越南,东至日本。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语言文字及其特征 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 以汉语汉字为载体的文化事象
第一节 语言文字及其特征
一、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
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 现代中国境内使用的语言种类至少有80多种。
为什么说语言是重要 的文化事象?
“游戏手”、“鼠标手”、“手机手”,俗称“三手 病”,是由于拇指或腕部长期、反复、持续运动引起 的指、腕损伤。
跑酷亦称作“城市疾走”,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训 练场一切围墙、屋顶都成为可以攀爬、穿越的对象 特 别是废弃的房屋这项街头疾走极限运动 非常具有观赏 性 城市疾走这项街头疾走极限运动。
词汇新解
常见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指事字合成一个新的意思。 “家”字上边的“宀”是屋子,下边的“豕”是猪,古时候人们家中大都养猪, 所以就用“宀”下有“豕”表示“家”。 “看”字是把手搭在目(眼睛)的上边,向远处望。 “明”字由“日”和“月”组成,表示明亮。 “好”字本来是“美”的意思,由“女”“子”组成。 “男”由“田”“力”组成,表示男人,因为过去男人主要在田里劳动。
(1)睡过头了不说自己懒,那叫起床失败; (2)说自己是中油集团的,你可不能听音认为他在中油集
团上班,事实上他的中油集团是“中国无业游民集团” 的简称 (3)“拉风”——不是抽风的意思 ,时尚、新潮。 (4)“达人啊,你是有巢氏吧?”—— “达人”是指有本 事的人,“有巢氏”是指有房户。
简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
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
➢
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
➢
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
功──出工有力,就会成功。
➢
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
2.汉字的特点
汉字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汉字形体先后经历了甲骨文、 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变化。
2.汉字的特点
(1)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2)汉字是音节-语素文字 (3)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
为什么说语言是重要的 文化事象?
另外,语言变化与其他文化事象联系在一起,社会政治、 文化对语言的发展和使用起着直接的影响。 举例: (1)北京话作为普通话,是因为北京是首都,是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 (2)随着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词汇也变化。
因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新词汇
白奴、白托、半糖夫妻、笔替、博客、围脖 草根网民 、房奴、飞鱼族、乐活族、裸考、 裸替、秒杀、 跑酷、 拼客 、擒人节、 晒 客、三手病、 威客
语言的诞生意味着人类文化的诞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 语言的发展。
(1)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了语言,人类 才可以相互交流。
(2)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3)语言是一种有特殊性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言,
不同的语言代表的是不同的语言习俗。(如:歇后语)
回族的语言习俗
四、汉语汉字的传播
对汉语共同语的不同叫法: (1)存在方言的同时,也一直存在着共同语,汉语共 同语一直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共同语的书面语一直 以先秦作品为典范。 (2)春秋时代,共同语被称为“雅言”;汉代把共同语 称为“通语”;元代称为“天下通语”;明清称为 “官话”;辛亥革命以后称为“国语”;现在称为 “普通话”。 (P─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
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
➢
休──一人倚树,立足休息。
➢
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
林──乔木丛生,成为树林。
➢
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
➢
艳──色彩丰富,鲜艳美丽。
➢
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
➢
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
➢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
自己语言的文字。24个民族使用的文字有30多种。
我国多民族的语言文字政策
基本点: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 具体措施: (1)开展大规模的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并为一些少数民族创制、改
革文字。 (2)不断扩大民族自治机关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自治权。 (3)在民族地区的学校,凡有本民族通用语言文字的地方,大都实
汉语的特点
(1)汉语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 (2)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法,靠虚词和词序表示语法关系; (3)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 (4)汉语有大量的同音字
视频欣赏:老外学汉语
2.汉字的特点
主要的汉字造字方法:汉字在造字之初,以象形、指事、 会意为手段,后来随着汉语词汇的扩大,逐渐发展出形 声的造字方法。
2.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名”、“实”之争: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表示称谓和 社会伦理道德的名词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引起了先秦诸 子对“名”、“实”关系的注意。 “名”即是指名称、词语,“实”是指“名”所指示的 观念、实际。最早提出“名实”问题的是孔子。(P302)
3.修辞观
说话的分寸不能忽视。如《荀子·非相篇》就说:“言 而当,知也。”所谓“当”就是合乎道德规范的要求, 只有达到当,才有智慧的语言。(P304)
象形,画出实物的形状
常见象形字: 日月山 水火 炙人门 家象鸟龟马鱼门 草大鸟 鹿 羊尖个火田
指事字:多数是在象形字上加符号。
如“本”字,是在“木”字下边加 上符号“-”表示“根”的意思;
“刃”字,是在“刀”字上加一个 “、”,表示刀“刃”的意思。 常见 指事字:“上、下、刃、本、 末。”
(3)会意字
行双语教学。 (4)在中央和各民族地区,广泛建立民族文字的出版、翻译机构,
建立民族语言广播电台、电视台。 (5)大力培养少数民族语文人才。
三、汉语汉字的特点
1.汉语的特点 (1)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
在世界的各种语言中,汉语使用的人口最多,约占世界 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七种工作语 言之一。
二、中国境内的语言文字
1.中国境内的语言文字 语系:语系是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语系之下依据 语言的亲疏程度再细分为语族、语群、语支、语言、方 言、土语等不同层次。(P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