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无奈人生

合集下载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柳河东。

他是唐代文学家、官员,以才华横溢和为政清正著称。

柳宗元少年时已显示出非凡的才华,但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孤独与困苦。

柳宗元自幼聪明机智,很早就展示出了卓越的才华。

他有一副聪明过人的脑袋,自小对知识和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喜欢阅读古代经典,研究历史和文学。

在考取了进士后,他成为了一名官员,但他却遭遇了一系列的挫折和不幸。

柳宗元在任官期间一直秉持清正廉洁的原则,对贪污腐败持零容忍的态度。

这种坚持使得他陷入了与当时权贵地位相对的官员的矛盾之中。

他经常因为直率而得罪人,因此饱受排挤和诬陷。

他坚守原则,但却饱受困苦和孤独。

柳宗元的坚守和正直也使他被贬职数次,最终落得了一个平庸的官位。

虽然他曾多次上书为百姓争取利益,但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而是被诬陷成了反对当政者。

柳宗元的清正廉洁成为了他的孤独之因。

柳宗元因为政治上的挫折与困苦,选择了离职回家。

但即使是回到家乡,他的孤独依然无法摆脱。

他曾写下了“千万泉声瓦不收,玉蒲团坐者牵,离心骚,襟霜古雪,漏烛残焰,秾 class=\"\"“柳宗元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才华无人可及。

他以辞章雄伟、意境深远著称,被誉为文学界的宗师。

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抒发他内心的孤独和愁苦。

他的诗歌和散文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反思。

柳宗元以他的才华和孤独成为了古代文学界中的一颗璀璨星星。

柳宗元的一生,饱受困苦和孤独的煎熬。

他因为坚守原则和清正廉洁而孤独,因为才华过人而被排挤和诬陷。

柳宗元的一生不被人理解和珍惜,这使他的孤独变得更加深重。

柳宗元的才华和坚持却使他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留下了不朽的文学作品,为后人所传颂。

他的一生诠释了“千万孤独”的含义,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位行者。

柳宗元,最惨中年人的自我救赎

柳宗元,最惨中年人的自我救赎

柳宗元,最惨中年人的自我救赎雪景很美,每一朵雪花带着天地间的灵气晕染了每一位世俗蝼蚁的苍白内心。

可是柳宗元看着永州的雪景,却没有发现一丝半毫的美丽。

在他的眼中,雪是一种孤独、百样不堪、千缕惆怅、万分难言的异色。

773年,柳宗元出生于京城长安。

他的祖上世代为官,河东柳氏更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

柳宗元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从小就经历普通人一辈子不曾见过的繁华。

老天有时候很偏心,它不仅给了柳宗元显赫的出生,更给了他一身惊世的才华。

793年,年仅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震大唐。

此时的他就如锥子一般,散发着锐利的光芒。

他要建立丰功伟绩,成就无上的功名,更要他柳宗元的名字永远在历史上散发无穷的魅力。

这样的心境,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初心,是自古至今每一位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柳宗元将自身的才华挥发于长安城的风云之中,十年之后的十月天,晴空万里的长安城突然电闪雷鸣,柳宗元坐上了监察御史里行之位。

自此之后,柳宗元跨入了上层官场的圈子。

诸多位高权重的大臣十分欣赏这位年轻人的才华,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可他认为这些大臣的手太黑了,岂能与之握手言欢。

他立志要消除政治的黑暗腐败,还大唐一个朗朗乾坤。

政治上的立场注定了柳宗元不会是一名中规中矩的官员,他成为了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805年1月26日,皇太子李诵继位,即顺宗。

新皇帝即位之后,重用王叔文等人。

而王叔文是文革新派的领头羊,他将柳宗元提拔为礼部员外郎。

这是柳宗元一生中获得的最高权位,也是柳宗元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

他与王叔文一起大力推行改革措施,引领大唐走向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柳宗元的人生梦想正在朝终点奔去,可是快要到终点的时候,老天却收回了对柳宗元的偏袒。

805年,顺宗被迫禅位于太子李纯,即宪宗,史称“永贞内禅”。

唐宪宗即位之后,就大力打击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同年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

他神色迷茫地赶去赴任,半生的努力就在顷刻间化为泡影,他接受不了却又无可奈何。

古诗《江雪》的原文赏析

古诗《江雪》的原文赏析

古诗《江雪》的原文赏析一、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作者简介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年轻时便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子集。

然而,柳宗元一生仕途坎坷,卷入“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谪至偏远地区,历经湖南永州、柳州等地的流放生活。

这段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使其作品充满了悲凉、孤寂、旷达等多种复杂的情感。

他的散文成就尤为突出,以气势雄浑、议论精辟著称,代表作有《始得西山宴游记》、《捕蛇者说》等。

而他的诗歌,则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沉的哲理,在唐诗中占据一席之地,《江雪》便是其诗歌创作中的经典之作。

三、注释•千山:无数座山。

•鸟飞绝:鸟儿都飞走了,没有一只鸟。

•万径:无数条小路。

•人踪灭:人迹全无,没有一个人。

•孤舟:一叶孤舟。

•蓑笠翁: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

•独钓:独自垂钓。

•寒江雪:寒冷的江面上飘着雪花。

四、翻译千山万壑,飞鸟绝迹,人迹全无。

只有一叶孤舟上,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雪花飘飘。

五、赏析《江雪》这首诗仅有短短二十字,却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堪称唐诗中的绝唱。

其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简洁凝练的语言:全诗仅用二十个字,却描绘出一幅极其生动、完整的画面。

诗人巧妙地运用简洁的语言,将广阔的自然景象和孤寂的人物形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言简意赅”的艺术境界。

“千山”、“万径”等词语,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环境的空旷和寂寥;而“孤舟”、“蓑笠翁”、“独钓”等词语,则刻画出人物的孤单和坚韧。

这种简洁的语言,不仅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更能引发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诗歌中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的是静止的画面,展现出环境的荒凉和冷清;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描写的是动态的画面,展现出人物的活动和精神状态。

柳宗元是一个怎样的人

柳宗元是一个怎样的人

柳宗元是一个怎样的人柳宗元是一个有曾经有才华,有抱负的人,后来遭遇了生活的沉重打击,他变成了一个孤独的人,最后只是一个抑郁而终的可怜人。

柳宗元是一个怎样的人1、少年得意,才高八斗,志向远大。

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巅峰状态,无数文人活跃在这个朝代,但是经历过历史长河洗礼以后,还能够留下姓名的却很少,柳宗元就是其中幸运的一个。

这也能够告诉我们,柳宗元的个人才华是不可质疑的。

柳宗元问我们后世留下了很多名篇诗句,让我们体会他的喜怒哀乐,人生经历,看到当时的大唐盛世。

柳宗元出生在一个世家大族,属于一个官二代的家庭,从小便算得上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是他良好的家世条件并没有掩盖住他聪明的头脑,他13岁就以自己出色的才华出名,但是他的未来并不仅限于此。

20岁他高中进士,理论上应该非常激烈严苛的仕途之路,对他来说看起来那么简单,位居高位对他来说是囊中之物。

他也有着自己的志向,希望通过变法,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

少年得志的他,在这时候看起来,一切都那么简单,没有什么能够难倒他。

2、孤独抑郁的可怜人。

柳宗元有着辉煌壮丽的前半生,但是当他三十三岁的时候,就像0点以后的灰姑娘,故事不得不以惨淡收尾。

柳宗元一生只有一个妻子,那就是和他自小定亲的妻子杨氏,杨氏和他之间的夫妻感情很深厚,同时杨氏也受到柳宗元母亲的喜欢。

这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能够娶到她,或许是柳宗元的幸运。

但是在婚后两年多,杨氏便因病去世了,柳宗元难过不已。

但是,这只是柳宗元惨淡人生的一个开始,后来父亲也离开人世,柳宗元又因为变法失败,在官场上深受打压,受到贬黜,一直到死都没有出头。

柳宗元的诗文分类一、论说文:主要以探讨思想、政论为主。

论证精确,笔锋犀利。

代表作有《天说》《封建论》《断刑论》《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

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有极强的民本思想。

但他也深受佛教影响,在柳州时,为排解抑郁,常常读佛经来安抚自己。

二、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先秦诸子着作的传统,多用寓言故事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

读懂柳宗元,一声叹息泪先流

读懂柳宗元,一声叹息泪先流

读懂柳宗元,一声叹息泪先流唐代诗人中,像贺知章那样善始善终的太少了,大部分的人生都是曲折坎坷的。

轻的不受重用,自怨自艾,如李白,如孟浩然;重的遭受贬谪,甚至在他乡丢掉性命,如初唐的王勃陈子昂,如中唐的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

这次,我们讲的是柳宗元。

要是用一首现代流行歌曲来概括他一生的际遇,《无言的结局》想必是最合适的。

的确,柳宗元的一生,有短暂的功名利禄经历,更多的是贯穿大半辈子的贬谪之苦。

读懂柳宗元,留给你的,恐怕只有一声叹息吧。

曾经辉煌,却只有八个月804年,唐顺宗李诵即位。

这个李诵也太不幸,太子当了26年,皇帝却只当了8个月。

为什么?他身体不好,据说是中风患者,说话都不清楚,怎么当皇帝?没办法,禅让呗,坐了8个月的龙椅之后,李诵就禅让给太子李纯。

别小看了这8个月,那可是柳宗元一辈子的高光时期。

当时,31岁的他和韩愈、刘禹锡一起,可谓是意气风发啊。

他们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免去民间对官府的欠账;停止地方官的进奉,减低盐价;惩治贪官。

这些改革措施如同春风吹过,一时间引起了百姓的欢呼。

可是改革触动了上层的利益,受到冲击的官员对这几个人形成的“王叔文集团”恨之入骨。

李纯继位后,反对派们找到了报复“王叔文集团”的机会,很快对他们进行彻底清算。

王叔文被贬到渝州司马,第二年赐死;王伾被贬为开州(四川开县)司马,不久病死。

柳宗元初被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并规定“终身不得量移”,不能升官。

刘禹锡则被贬远州司马。

相比王叔文、王伾等人,柳宗元、刘禹锡似乎状况好一些,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当时有“刑不上大夫”的说法,对身居高位的官员一般不会直接用刑,而是先贬到一个比较低的级别,之后再下手。

说白了,这跟现在说的“缓期”是差不多的。

高光之后,柳宗元和刘禹锡就同时被贬,成为患难兄弟。

永州岁月,绝望的他挺过来了带着老母亲,柳宗元一行历尽艰辛,终于来到永州,开始了他艰苦的贬谪岁月。

刚安顿下来,柳宗元就感觉身体各种不舒服,两条腿渐渐不听使唤,走路不得劲,严重的时候会两条腿全部麻木,行走不得。

我眼中的柳宗元八百字作文

我眼中的柳宗元八百字作文

我眼中的柳宗元八百字作文柳宗元一位出身名门贵族的才人。

年纪轻轻便名满天下,但仕途不顺。

年仅47岁便离开了人世,21岁的你,怀着满腔抱负,毅然参加了王叔远的变革,想一试锋芒。

但命运是不幸的,这场轰轰烈烈的变革失败了,皇帝一声令下,你便被贬至邵州,可就在这途中,你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来到永州后本以伤心过度的,你在半年左右又得知老母病逝的消息,那时的你真是被逼到了人生的绝境。

啊,无奈,悲愤,苦痛。

小石潭边,你同鱼儿一起嬉戏,鱼儿也对你很好奇,俶尔远逝,往来忽,向西南远眺,斗折蛇行的岸势,使你一眼望不到源头。

坐在潭边,密密的竹林,幽静的四周,再次勾勒出你的孤寂忧伤之情。

一阵刺骨的寒风刮过,暂时你回想起当初变革失败的打击,你站起来在竹林中渐渐消失了背影。

西山上你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就做到哪里,生活并不如愿,但这又有何妨?有酒相伴,有景相陪这些,足矣。

钴潭上,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你高兴地在潭上赏花闻水,释放自己的情怀。

把贫民负债的“忧”变为自己的“乐”。

把钴潭变为自己的知己。

潭水中的自己沧桑了许多,发丝也多了几笔白色清澈的潭水,与生俱来的傲气,共同荡涤了你的灵魂,开拓了你的胸怀。

随即,缓缓离开。

孤帆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山山皆白,万境绝灭,让尘世的喧嚣与浮华,成为被鄙弃的背景,你终于找回了那个丢失的灵魂,走出了绝境,开始了新的人生。

你提笔挥墨,写下了苛政猛于虎的悲愤,你怜悯百姓,事事为百姓着想,爱民如子,以民为本,修水利,传知识,共耕作,处处有你劳碌的身影。

深受百姓敬仰爱戴的你最终带病逝世,于柳州,那年仅仅四十九岁。

斯人远去,读你的文章仍能感受到那份孤傲与执着,行走在永州的山水中,仍能触摸到你高贵的灵魂。

我向您致敬,是您教会我如何面对风雨,笑傲挫折。

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和译文

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和译文

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及译文引言《石涧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作品,以描写作者在石涧中感悟人生哲理为主题。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探讨该作品的原文和译文,并深入解析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原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起而多难以乐足,念而多劳以病神。

守约而不失时者,呜呼哀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而又焉得乎萧乱而不作?忧患者,生乎高山之下,死乎平地之中;喜乐者,长于平地之上,危于高山之间。

心尘垢而封人之外者,斯乃容与尘香相得也。

处众则无忧患之患,独处则无喜乐之乐。

昔人已乘黄鹤之飞,折桂林之战。

可以为孙马者,不可以为石涧之忧。

身有忧患而心忧矣,而又焉得乎?乱离祸患生于世,悲伤困苦滋于寰。

念物之险易曰祸,思虑之多少曰困。

养育之恩大于山川,忠信之态能生血气。

四海欢颜以待人,百川回首而洒泪。

译文天地之间,人类如同逆境的旅者;光阴之中,我们只是百代的过客。

然而,这场虚幻的生活,究竟为了什么?起起落落中的欢乐,究竟值得多少?努力争取,却常常无法满足;思虑纷繁,却常常耗费精神。

能够守时守约,得到什么呢?唉!可悲啊!————————————岁寒的临到,才知道松柏失去了叶子;然而又何时遇到了萧瑟不振?忧愁痛苦,生于高山之下,死于平坦之地;喜乐欢畅,从平坦之地兴起,却处于危险的山间。

心中的垢尘,只有将其封存在心外,才能与尘土的芳香相互结合。

在人群中,没有忧愁的苦恼;独处时,没有喜悦的快乐。

古人乘坐着黄鹤飞行,挥戈取得桂林的战役。

可以为英雄豪杰,却不能为石涧中的痛苦而烦恼。

身上有困扰,心中自然困扰,又何时会平静呢?混乱和灾难,在世间泛滥;悲伤和困苦,在世界不停蔓延。

念及物质的危险就称其为祸患,考虑到思虑的多少就称之为困苦。

养育的恩情大于山川的恩赐,忠信的态度可以培养出新的力量。

四海的人民以欢颜招待他人,大河回头洒下悲泪。

深入解析柳宗元的人生哲理柳宗元在《石涧记》中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独特理解和观点。

柳宗元的故事有哪些

柳宗元的故事有哪些

柳宗元的故事有哪些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也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柳宗元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柳宗元的故事柳宗元被贬谪至柳州,他来到柳州后发现当地有很多不好的习俗。

其中有一个“买卖奴婢”的风俗,极为残酷。

当时,柳州十分贫困,当地的百姓们为了生计卖掉自己的儿女。

这些贫困人家的孩子到有钱人家作为终身奴婢,命运十分残酷。

柳宗元决心改掉这个残忍严苛的风俗,颁布了“革其乡法”。

其中规定,那些身为奴婢者,依然可以用钱赎身。

政令中制定了一套奴婢解放法令,奴婢为债主服务期间,可以按照劳动时间折换成工钱,工钱和当初卖身钱相抵之后,奴婢们便可以恢复自由身,和家人团聚。

这一政令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随后别的州县也搬用了这套“释放奴婢”之法。

柳州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常常饥寒交迫。

柳宗元意识到改变贫困的根本方法就是在于普及知识。

柳宗元在柳州兴办了很多学堂,采用很多办法鼓励青少年到学堂接受教育。

除此之外,柳宗元利用闲暇时间到学堂为学子们答疑解惑。

当时,由于知识欠缺,柳州一带有很多江湖骗术,百姓们对此深信不疑。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迷信骗取百姓们的钱财,柳宗元为了禁止这一不文明现象,便出台了相关法令,对于利用江湖巫术来招摇撞骗的人,严惩不贷。

同时,柳宗元在当地积极地推行医术,培养医生,为当地百姓服务。

柳宗元治柳州的故事广西柳州市柳侯公园内修建了柳宗元纪念馆,至今前往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柳宗元在柳州得到百姓的拥护,在于他担任柳州刺史期间,切实为柳州百姓谋了很多福利。

柳州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常常饥寒交迫。

柳宗元意识到改变贫困的根本方法就是在于普及知识。

柳宗元在柳州兴办了很多学堂,采用很多办法鼓励青少年到学堂接受教育。

除此之外,柳宗元利用闲暇时间到学堂为学子们答疑解惑。

当时,由于知识欠缺,柳州一带有很多江湖骗术,百姓们对此深信不疑。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迷信骗取百姓们的钱财柳宗元为了禁止这一不文明现象,便出台了相关法令,对于利用江湖巫术来招摇撞骗的人,严惩不贷。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下)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下)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下)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行者,他走遍了唐朝的大江南北,品尝人生百味,体验着岁月的沉淀,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苦难,但一路上他保持着领悟生命的深邃和益处。

他的一生可谓“千万孤独”,但这种孤独并非是普通人所认为的孤立无援、失去联系的孤独,而是他通过解决内心的疑惑和理解世界的真谛而达到的超然境界。

这篇文章将继续探究柳宗元的“千万孤独”之路。

柳宗元痛失父母的悲痛和奋斗柳宗元在年幼时就失去了父母,他的童年生活过得很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学习中寻求自我超越。

他像一个努力向上的植物,在不断地攀登中,不断地超越自己。

柳宗元的父母去世后,他感到孤独和无助,但他不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去为母亲祭奠。

他写下了“不德于父,忠于母”,以表达他的在失去父亲后对母亲的至高尊重。

柳宗元在政治上的挫折和痛苦柳宗元在唐朝时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但他由于反对李元昊的选举,被贬到了绵州。

在流亡和贬官的生活中,他感到了强烈的孤独和痛苦。

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为“自由”而奋斗。

柳宗元通过写作来宣传自己的观点,他的文章经常直击时弊,体现出人民的呼声,并且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

他的作品《雁门太守行》表达了他为民众挽回权利的决心和勇气。

在漫长的政治生涯中,柳宗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他不畏风雨,不轻言放弃。

他的坚韧和勇气,引人深思。

柳宗元对哲学的探究和领悟柳宗元在哲学和思想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阅读过很多哲学文献,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在他的心灵深处,有一种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和感悟,这种认识和感悟使他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他曾发表过《兰亭集序》一文,表达出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悟。

在这篇文章中,柳宗元通过描绘兰亭景象来表达他对自然之美的崇敬之情。

他说:“奇山异水,皆有态也;野旷天清,而无容声。

”在这句话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入解读。

总之,柳宗元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名人,并不是因为他具有卓越的才华和不凡的成就,而是因为他在行走的过程中,坚韧不拔,不放弃对社会、人生和生命的探究和领悟。

柳宗元:生不逢时命运多舛

柳宗元:生不逢时命运多舛

柳宗元:生不逢时命运多舛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文学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鲜为人知的是,他的祖辈曾是皇亲国戚,而他本人则是曾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祖辈曾是皇亲国戚柳宗元出身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柳氏。

唐朝人喜欢说自己先世出于高门,许多是不能相信的,但柳宗元的家族却是货真价实的门阀贵族。

北朝时期,黄河以东地区的柳氏,就与薛氏、裴氏一起,并称“河东三著姓”。

唐朝立国后,柳氏也被皇室倚重。

唐高宗李治一朝(公元649年—683年),柳家光在尚书省(相当于国务院)同时做官的就达20多人,权倾一时。

但也就是在高宗时期,柳家开始走向衰败。

当时,柳宗元的高伯祖(与柳宗元之高祖子夏为兄弟),高宗第一任皇后王皇后是高宗宰相的外甥女。

后宫斗争中,王皇后败于武则天,柳宰相也受到牵连,先是被贬,后来干脆被诛杀。

武则天上台主政后,打击旧姓,柳氏从皇亲国戚降为普通人,仅剩下良好的家风不绝如缕。

柳宗元的老朋友韩愈,说柳宗元正直、真诚,不计利害,为理想奋不顾身。

柳宗元的这种品性正遗传自他的父亲柳镇。

柳镇曾在晋州(今山西省境内)做官,他的上司是个粗暴而嗜杀的武夫,官府里的人都不敢得罪他。

看到无辜受刑的人快要被打死时,只有柳镇会去据理力争,甚至亲身为无辜者抵挡鞭笞棍棒,即使上司暴怒也毫不退避。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也出身世家,通晓诗书,文采不凡。

柳宗元4岁时,父亲孤身在外,卢氏带着孩子们暂住长安西郊乡下。

家中没有书籍,她就背诵口授。

稍大一些,柳宗元开始跟着在外地做官的父亲游历,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文采。

十一二岁时,他随父亲在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李兼的幕府中生活了一段时期。

李兼幕府中人才很多,像当时著名的文人权德舆、杨凭都在其中。

柳宗元在父辈的圈子里,已经受到瞩目,被看成是“童子有奇名”者,杨凭还将9岁的女儿许配给他。

公元789年,柳镇担任殿中侍御史,是个监察部门的小官员,却在审理案件时得罪了权倾一时的宰相窦参,被陷害而贬到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其文章渊源流长,带有强烈的人文主义和道德伦理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被誉为“千古孤独的行者”,一生孤苦无依,却不断追求心中的真理,创造了许多经典之作。

柳宗元出生于一个学术家庭,家教严谨,他也继承了父亲的学问积累。

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他的文字功夫得以深厚发展,学习了许多儒家经典和文学著作。

然而,他深知儒家传统的局限性,不愿成为“官僚文人”,因此积极探索各种学说与思想,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道家和佛教思想。

柳宗元早年曾经担任过官职,但很快就离职回家,放弃了官场的利益和权力,开始漫游四方,体验文化多样性和思想的广阔与深邃。

在这段漫长的旅程中,他遭遇过很多苦难和困难,生活极为贫苦。

但他却不以为意,坚守自己的信仰,深感此生无悔。

柳宗元的文学成就非常高,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卓越的散文作家。

他的散文无论在写作技巧、思想深度和文学价值方面都是过人的。

柳宗元的代表作《祭车马》和《问刘十九》等,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名篇,影响深远。

柳宗元的一生虽然充满坎坷和波折,但他却一直保持着高贵的品质和深邃的思想。

他深知世道难处,文化的沉淀远不足以改变现实的残酷。

但他依然坚定地寻找自己心中的真理,哀叹人类的孤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的思想深邃而又慷慨,成为了中国文学和思想史中的一座巍峨的高峰。

在时代的推动下,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不断前进。

但柳宗元的思想和文学价值却犹如高山一般,寂静卓然地屹立于古代文化和人类历史的巨大潮流之中。

人们需要重新审视他的作品,在现代社会中解读他的思想,为我们的生活和思考带来新的启示。

柳宗元最经典的10首唐诗,全是千古名篇,一定要读一次

柳宗元最经典的10首唐诗,全是千古名篇,一定要读一次

柳宗元最经典的10首唐诗,全是千古名篇,一定要读一次他是唐代杰出的哲学家,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

他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山河游记,千古传诵。

他的诗古朴典雅,风格自然。

苏轼把他和陶渊明并列。

他是柳宗元。

柳宗元存诗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唐诗三百首》中就收录了柳宗元的四首诗。

一首《江雪》悠然纯美,是唐诗中的传世佳作。

诗君分享柳宗元最经典的十首诗,一起领略柳宗元一生的酸甜苦辣!1、最孤独的诗:《江雪》《江雪》那些山中没有鸟儿飞过,那些小路中也看不到人的踪迹。

河上的一只小船,一个渔夫穿着他的网虫蛾;独自垂钓,不怕冰雪袭击。

这首诗被誉为“唐诗五绝最佳”之作。

富于理想的“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母亲也在半年后离世。

年届三十,政治失意,至亲离世,柳宗元的人生冰雪之中,寒冷至极。

全世界的鸟儿都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世界上没有人。

他没有伴侣,极度冷漠孤独,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以洁身自好来要求自己,从不吝惜媚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柳宗元的处境,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柳宗元的坚持。

处在艰难的处境太平常,而高洁的坚持却尤为不易。

为了理想的坚持,柳宗元承受着“千万孤独”依然不悔。

坚持你的理想,坚持你的正义,你的孤独,虽然被打败,却特别光荣。

2、最愁肠百结的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在这座城镇尽头的高塔上,荒野开始了,我们的渴望远至海洋或天空。

护城河边的芙蓉花在突如其来的风中摇曳,斜雨抽打着墙边的藤蔓。

三百英里以外什么也看不见,除了模糊的树林和山脉,还有九条蜿蜒在我们肚子里的河流。

这就是他们把我们送到的地方,这个有纹身的人的地方,甚至没有信,让我们和家保持联系。

元和被贬永州十年后,柳宗元被召至京师,期望得到重用。

然而,吴不愿任用柳宗元等人,柳宗元被贬到柳州。

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

柳宗元:不要再说我凄惨,我是苦难磨砺成的文豪

柳宗元:不要再说我凄惨,我是苦难磨砺成的文豪

柳宗元:不要再说我凄惨,我是苦难磨砺成的文豪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名门,少有才名,三十岁进入权利中心,满怀理想,推动革新改革失败后,被贬永州、柳州他虽好佛,却是朴素唯物主义者,反对天命论,批判神学,强调人事他一生留下诗文六百多篇,其文笔锋犀利,讽刺辛辣,说理性极强其文成就大于诗,内容丰富,议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都有所包含他的代表作有《永州八记》、《黔之驴》、《捕蛇者说》、《江雪》、《渔翁》等柳宗元雕像一、以童子有奇名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大唐皇帝唐德宗李适回到了长安。

这位年轻时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天子,登基后却引出了两次叛乱。

先是783年,“泾原兵变”,叛军占据长安,李适仓皇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

再是784年,平定叛乱后,李适回到长安。

不久自持平叛有功的河中节度使李怀光与部分宦官、藩镇将领矛盾激化,再次叛乱,追击德宗。

德宗不得已,又逃亡汉中。

到了8月,叛乱终于被平息。

心力憔悴的天子回到长安,将养数日,终于慢慢平静下来。

回到办公室的他,看到堆满桌子的请功文书,随手翻阅,被其中的一篇吸引住了目光:伏奉某月日敕,逆贼李怀光,舆台末入,奚虏遗丑,备闻凶险之行,颇有残暴之名。

陛下略其细微,假以符节,尽委朔方之地,犹分禁卫之兵,不感殊私,乃怀异望。

间者馈贡不入,王师问罪。

寻令举军赴敌,而乃终岁无功。

洎驾幸近郊,敕还旧镇,将扫猾夏之盗,因解奉天之围,岂伊人谋,盖是天意...嗯,这些的不错嘛。

题名《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是谁为崔中丞崔敏写的呢?很快,宦官询问后传来消息,原来这是崔敏的外甥帮他写的,而这个叫柳宗元的人竟然只有十三岁!十三岁,我们很多人刚升上初中,能写好作文的大概还很少。

而柳宗元已经可以替当朝大臣写正式公文了,不仅可以写,还可以写的皇帝看了眼前一亮。

差距啊!所以呢,人家能名列唐宋八大家,不是没有道理的。

《旧唐书》说: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

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柳宗元被贬后写的诗

柳宗元被贬后写的诗

柳宗元被贬后写的诗
嘿,朋友!你知道柳宗元吗?这位大诗人在被贬之后,那诗作可是
别有一番滋味啊!
就说他的吧,“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你想想,那茫茫一片的大山,居然连一只鸟的影子都见不着,条
条道路上,一个人的脚印都没有。

这得多孤独,多冷清啊!这不就像
咱有时候感觉被世界抛弃了一样吗?
再看,“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站在那高高的城楼上,望着那无边无际的荒野,心里的忧愁就像大海一样茫茫无边。

这难道
不像我们遇到一堆烦心事,心里堵得慌的时候吗?
柳宗元被贬之后,心里的苦闷、忧愁、孤独,全在他的诗里啦。


就像一个在黑暗中独自歌唱的诗人,用诗歌诉说着自己的心声。

我觉得啊,柳宗元被贬后的诗,既是他个人的痛苦宣泄,也是对人
生无奈的深刻洞察。

它们让我们看到,就算身处困境,也能用文字抒
发情感,让内心的力量得以展现。

这不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吗?。

柳宗元被贬后的人生态度

柳宗元被贬后的人生态度

柳宗元被贬后的人生态度
柳宗元人生态度的确是不豁达,尤其是第二次被贬柳州。

原因有这么几个:1、年轻气盛,从仕途辉煌到前途无光,反差太大;2、出身世家,却无法光宗耀祖;3、高堂老母跟随自己到蛮荒之地而不得善终,耿耿于怀;4、身处瘴疠之地,身体受摧残严重;5、渴望回北方调养身体为柳家留后,而在永州一窝就是十年;6、刚返京城一个月,就又遭贬,没像屈原那样投江就已经算豁达,四年后抑郁而终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柳宗元遭贬后心态不豁达却不甘沉沦,写下了大量哲学散文,寓言杂文,山水游记。

且能为百姓鼓与呼,像《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等名篇,正像司马迁说的“……《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柳宗元当然也是心有郁结而使其文学成果辉煌。

也如他的挚友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所言:“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

”以仕途多舛换来后世对其文学的景仰,倘柳宗元泉下有知,也足够了。

一,被贬之后的柳宗元并没有一蹶不振,虽然仕途不利,但是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生活志趣与道德品质。

二,柳宗元热爱生,所以才“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人生下半场,学会放下

柳宗元:人生下半场,学会放下

柳宗元:人生下半场,学会放下公元805年秋,落满枯叶的官道上,一个中年男子坐着马车,缓缓向南行驶。

他眉头紧蹙、脸色凄苦,独孤的背影笼罩在一个巨大的阴影中。

他的背后,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城——长安。

10年前,他少年得志,金榜题名,21岁时就在“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海选队伍中脱颖而出。

10年后,他从繁华处跌落,悲怆的泪水滚滚而下,从都城赶赴荒蛮的永州。

三十岁之前他是众星捧月的人生赢家,三十岁之后他是随风飘零的孤独隐士。

他是柳宗元。

人到中年,面对江中垂钓的老翁,他写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柳宗元的“千万孤独”中,我才渐渐体会到中年之后的人生况味。

01有一种孤单,只能一个人扛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于长安。

“河东柳氏”世代为官。

到了唐朝,已经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非常有名的高门望族。

显赫的身世,既是柳宗元的优势,也是他的负担。

他可以凭借家族荣耀为自己带来名气,却也背负着整个家族的责任和期望。

在母亲的教导下,他读书十分刻苦,立志出仕做官,大展宏图。

13岁那年,他因为一篇《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得到圣上的赞誉。

从此名声大噪,成了家喻户晓的神童。

21岁,高中进士,26岁,又被任命为蓝田县尉,33岁时已官至礼部员外郎。

少年成名后,仕途连连攀高。

沉浸在喜悦中的柳宗元,觉得人生还有着无数种辉煌的可能。

然世事多变,公元805年,顺宗继位,拥立太子的柳宗元一派改革失败。

刚刚大展拳脚的柳宗元,光明的前景即刻灰飞烟灭。

在这场政治灾祸中,他被贬到了荒僻的永州。

人到中年,事业被毁,理想破灭,本就是一场悲剧。

更令他痛苦的是,因为自己的戴罪之身,连累了家族声望。

面对亲人的抱怨和责难,柳宗元愧疚地写下:“宗元不谨先君之教,以陷大祸,幸而缓于死……罪恶益大,世无所容。

”柳宗元不想离开长安,不想就此中断大好的仕途。

但为了不连累家族,他不得不出发。

那个原本“性又倨野,不能摧折”的年轻人,面对人到中年的打击,不得不退去了所有锋芒。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上)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市临猗县)人,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和军事家,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

柳宗元出生于一个世家,家境优渥,受到良好的教育。

早年的他就显示出了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学识,因此被朝廷选中并派往长安学习。

在长安期间,柳宗元勤奋好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研究经史文籍,并与许多当时的名士进行学术交流。

他精通经学、史学、文学和哲学,被誉为“博学多才的才子”。

柳宗元后来却选择了放弃官场的机会,选择了隐居山林。

他认为,官场是充满权谋和尔虞我诈之地,追求权力和地位只会让人陷入万般烦恼之中。

他不愿沾染尘世的纷争,希望过一种清心寡欲的生活。

于是,他辞去了官职,并隐居在山林间。

柳宗元的隐居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隐居初期,他曾经陷入过一段时间的“千万孤独”。

他感叹自己的志向高远,却碌碌无为,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感到自己处于孤独和寂寞的状态之中。

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和迷茫,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在他的随笔《永州即事》中,他写道:“千钧怪石压心头,惶恐不得安其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柳宗元并没有因此而放弃隐居的选择。

相反,他通过思考和反省,逐渐认识到,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追求权力和富贵,而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他开始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的人生,学会享受孤独和寂寞带来的安宁和自由。

他将自己的心态从焦虑和迷茫转变为平和和淡然,从而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在隐居的岁月里,柳宗元不仅进行了自我修养,还深入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

他的随笔《永州即事》、《怀古》和《石壁铭》等作品都反映了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他思考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思考了人们为了追求名利和欲望所付出的代价,思考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他认为,人生如梦如幻,世间的名利和欲望都是虚幻的,唯有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才能真正获得幸福和满足。

柳宗元的隐居生活和思想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被贬永州,写下人生最寂寞的一首诗,读后发人深思!

柳宗元被贬永州,写下人生最寂寞的一首诗,读后发人深思!

柳宗元被贬永州,写下人生最寂寞的一首诗,读后发人深思!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便被贬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长达十年之久。

而对于柳宗元来说,永州却是他文学创作最集中的地方。

在永州,他结交当地士子,游历山水。

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以及《柳河东全集》540余篇诗文中的317篇。

但政治失意所引发的苦闷和寂寞处境,始终萦绕在他的诗文中。

如柳宗元的诗作《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在这首诗中,柳宗元选取了一个夜不能寐的晚上,以有声写无声的手法,表现出了环境的空旷,从而衬托出他谪居永州的寂寞处境。

全诗构思新巧,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柳宗元的这首《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首句“觉闻繁露坠”,即半夜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水滴落声。

时间是半夜,正是万籁俱寂的时候。

但柳宗元却能听到露水滴落的声音,这就说明环境的空旷、静谧,以及诗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状态。

所以这里的“闻”字,用的巧妙,它将诗人细腻的感觉表现的淋漓尽致。

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了次句“开户临西园”。

西园,在柳宗元永州的愚溪住宅以西。

据记载,元和五年(810年),也就是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六年,他才得以在潇水西,冉溪畔购得一地,构亭筑屋。

西园便是住宅西面的一处菜园。

所以从这首诗的次句,我们可以得知柳宗元起身打开门,面对着愚溪西边的菜园。

接下来的四句“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便是柳宗元面对西园,在夜晚的所见所闻。

它的意思是说,一轮清寒的明月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清越的水流声正冲刷着稀疏的竹根。

泉水从岩石上飞奔而下越远越觉响亮,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

可见这里动静结合,尽显环境的清幽。

“石泉远逾响”一句,它巧妙的表现了四周的空旷和寂静。

同样的“山鸟时一喧”,也反衬出夜的静谧。

此番景象,我们在王维的很多诗中都能看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第七届国际柳宗元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柳宗元的无奈人生山西·永济李跃峰[内容提要]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开始踏上备受煎熬、忧愤孤独的人生历程,沉重的打击使他不知所措、无可奈何。

剖析他的精神历程,从革新失败精神失意;居无定所;心空即佛;寄情山水;闲暇无奈,创作诗文;疾病缠身;亲情失意,家庭不幸;施展抱负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来揭示柳宗元的无奈人生。

此从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到距京都长安数千里外的“永州之野”,生活在“窜身南楚极,山水穷险艰”的荒凉之地,他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压迫和打击,长期处于忧郁、愤懑之中。

社会的动荡与灰暗,使他忧虑孤独,心灰意冷,不知所措。

从此就开始了他人生无奈的困苦历程。

革新失败精神失意八司马贬谪荒远,是柳宗元无奈人生的起点。

永贞革新的失败,他的同党就成了朝廷的罪人,受到当权派的排斥,被迫离开权力中心,离开京城,把他们贬放到荒远的地方,给了个编外小官作。

他们不仅从权力的中心被逐出,而且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和迫害,不仅结束了踔厉风发、声明远赫、交往广泛、紧张忙碌的政治生活,而且备受冷落、威胁,诚惶诚恐。

种种反差,种种无奈,种种忧伤,纷纷而来。

受尽不堪的打击与折磨。

在哪万分复杂的形式下,随时都有可能丢了性命,甚至会祸及满门。

整天提心吊胆,使他不知所措。

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也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即使有怨言也不能发,只能服从摆布,任其发落。

他只想迅速逃离,躲避那是非之地,越远越好。

柳宗元初贬邵州刺史,他觉得尽管偏远,但对于这位失意、遭陷、如坐针毡度日如年的罪人来说还有点聊以自慰。

他踌躇满志,到地方得以历练,积累经验,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不料,在上任途中,却得到加贬永州司马的诏命,直接打破了那种不乏趣乐的迁徙之旅,又一次给了柳宗元一沉重的打击,仿佛一盆冷水,把他浇了个透心凉,几乎就是灭顶之灾。

这一打击彻底粉碎了他在州郡干一番事业的期望。

因为他已不再是方面大员了,就连司马都不是,只是“置同正员”的闲官,成为只拿正六品俸给而没有实际作为的闲人。

他在《酬曹侍御过象县寄》这首诗中所表达的“不自由”,应该是他贬居永州十年期间的真实的生活写照。

大家可以探索他在永州所写的山水田园诗的心灵轨迹,不难看出,为什么那么多的诗文题目标出随某某官员出游至何地方,因为他是“縲囚”,是“罪臣”,是“僇人”,是不能随便自由行动的,只有借助其他官员外出游览,他才可能开羁绊之“锁”,获得暂时的“自由”行动。

“不自由”无异是人生的最大悲哀。

我们往往从柳宗元的山水诗句里,能感到那种悲痛与伤情,隐隐作痛,因而其山情水意也就蒙上了浓浓的悲剧色彩。

政治失意的孤独,更使他刻苦铭心,也给他带来了一生的厄运。

“八司马”事件的沉重打击,终于把他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柳宗元心中还有一个沉重的包袱和心理负担,特别是当其遭受贬谪之后,“辱先”之责时时折磨着他的身心。

因为,在他之前,柳氏家族在当朝为著族,更是河东薛、柳、裴三大望族之一,在初唐时达到鼎盛,仅高宗一朝,“并居尚书省二十二人”,上溯历代,朝中为官者大有人在不计其数。

这种影响对柳宗元也是巨大的,因而,这种大族观在给柳宗元带来一定荣耀的同时,也给他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

可见,柳宗元认为自己遭受贬谪,对于整个柳氏家族是一件蒙羞的事。

在《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中写道:“宗元不谨先君之教,以陷大祸,幸而缓于死。

既不克成先君之宠赠,又无以宁太夫人之饮食,天殛荐酷,名在刑书。

不得手开玄堂以奉安袝,罪恶益大,世无所容。

”《志从父弟宗直殡》中写道:“兄宗元得谤于朝,力能累兄弟为进士。

凡业成十一年,年三十三不举。

”对于自己遭受贬谪,使先人蒙羞,族人受到牵累深感内疚。

无奈至极,柳宗元只得从其他方面来寻求心理的平和。

元和十年正月,柳宗元终于盼到奉诏回京的喜悦,“今我始北旋,新诏释缧囚”。

既然获释北归,那么就“许国无淹留”,尽快回朝廷效力,心中欣喜,脚步轻快。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然而,事与愿违,后来得到的并不是他想象的结果。

他所有的努力都没能如愿以偿。

令他大失所望。

居无定所柳宗元来到永州,因他的官职微小,州府没有他的官舍,他只好借居住龙兴寺。

“出为邵州,道贬永州司马,至则无以为居,居龙兴寺西序之下”(《永州龙兴寺西轩记》)。

柳宗元刚贬至永州,精神上肯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不但生活上受到桎梏,而且人身也失去了自由。

这些内外交困的伤害不断地向他袭来,迫使他要寻求一个躲避安身的地方。

这个躲避的处所,在他看来非佛教禅宗莫属了。

其次他因为是贬官,又是个小司马,属编外人员,没有资格住衙门,只有借居佛寺道观。

因此他不仅把佛寺视为避难所,而且将其中那些有用的道义当作灵丹妙药,用以医治自己心灵上的创伤。

于是他自觉又不自觉地坠入了佛门的氛围之中。

虽然与和尚投缘,关系也不错,作为一个曾经深受皇帝器重的红人,如今寄人篱下,心里总觉得有些沮丧,挥之不去。

加之:“五年之间,四为天火所迫,徒跣走出,坏墙穴牗,仅免燔灼”。

看来柳宗元在永州的生活是异样的困苦。

在别人看来官不居官府,而居住在寺庙,是极为可卑的。

柳宗元觉得重回长安遥遥无期,那个“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列”的紧箍咒无情地操纵着他的命运,一封封请求援引的信如石沉大海,又让他不得不大失所望。

求援无门,北归无望,柳宗元才产生了“甘终为永州民”的想法。

柳宗元无可奈何。

在他到永州上任的第五年春天(元和五年)才住进自己以“四百”之廉价买下的西小丘。

此处就在龙兴寺对岸,景色非常幽美,他非常喜欢,并誉名“冉溪”、“愚溪”。

从此柳宗元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空心即佛柳宗元早就倾心佛学自称“自幼好佛”,因为家世习佛。

初到永州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只得借宿寺院。

在长安生活期间就和一些僧侣说过“佛我依也,愿以为役”。

并同意与佛界交朋结友,且过往甚密。

被贬永州,更是闲的无事,更潜力学术、哲理,以求穷天人之极,充实儒学,完善治道。

常常与佛门弟子朝夕相处,谈佛论禅。

任永州司马,不仅没有事做,前途也找不到出路。

无情的投荒闲置,如同被抛弃、被囚禁般的贬谪命运,使他落入了遥遥无期的等待与苦苦的煎熬之中。

无可奈何的柳宗元想从佛学中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佛教思想在他的世界观中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是,他好佛这一点,不能不使他的无神论思想有所逊色。

开始柳宗元在《送文郁师序》中对文郁由儒“遁而之释”深表惋惜之情,原要加以责怪和讥笑,但文郁回答说“力不任奔竞,志不任烦挐”,柳宗元的态度就不一样了。

他在文章中说:“吾思当世以文儒取名声为显官,入朝受憎娼黜摧伏不得守其土者,十恒八九”,于是不但不责不讥文郁,“反退而自讥”了。

试想,柳宗元从一位“超取显美”、年轻有为的朝官,一下子跌落到无所事事的“苦囚”,其政治的打击是多么巨大,再加上困顿坎坷的生活,亲人的相继离去,使他的身心都特别疲惫与衰弱,孤独无助,迫使他不得不拜倒在泥塑的佛像面前,并因此遁入空门。

使其不得不到净土的幻想中去求得安慰。

女儿和娘,染病在身,他想寄托得到佛祖保佑,尽快康复,要求削发为尼,他也肯首。

柳宗元无可奈何,别无选择,就同意将她的改名为“佛婢”,也曾糊里糊涂将她号称为“初心”,但都无济于事。

女儿死后,柳宗元还专门写了《子下殇女墓砖铭》,特记下了这一桩事情。

我们无需评判柳宗元对佛学的态度与观点,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柳宗元好佛,有着对佛的寄托,想求得佛祖保佑自己的一切安好,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闲的无所事事,造成心灵的空虚。

柳宗元好佛是想远远躲开尘世的秽乱,慰藉心灵的空寂与孤独。

他也是生活所迫,他只好“半截唯物,半截唯心”处事。

可见,他只好做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借助佛事来填平心灵的鸿沟。

寄情山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刚刚从政治权利的中心直降为永州司马,其内心多有愁闷、抑郁之情,“即罹窜逐,涉履蛮瘴。

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身心感到非常的空寂,于是,他从此浪迹于永州的山水之间,希望能借助大自然来慰藉远谪后的愤恨。

的确是奇丽的山水风光抚平了他心灵深处的寂寞、郁愤。

在他眼里,西山、钴鉧潭、小石潭、石渠、石涧等地,不尽没有蛮荒之感,而且美不胜收。

柳宗元是带着抑郁怨愤走进永州山水的,在他眼里,永州的山水都是他自己的化身,从而寄托自己的人格理想,抒发自己的怨愤。

“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

他在《钴鉧潭西小丘记》中写道:“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宗元想通过出游来排遣内心的忧愤,化解心中的郁闷,借此到达心灵片刻的平与和,达到与天地造化合一的境界。

元和四年秋(809年),他游览永州法华寺,在地势高峻的西亭上发现西山景色殊异,于是即刻前往探寻,登上西山之后,至真至美的景象尽收眼底,他只觉得“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与浩气相融,与天地共游,此时他已完全沉浸在山水审美的极境之中。

他“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始得西山宴游记》)。

可以这样说:人生境遇越是悲苦不幸,对山水就越发亲切,对山水的体验也就越发真切深入,对柳宗元来说尤其是这样。

从他著名的《永州八记》来看,柳宗元描写绘的山水多是自成格调的小景。

个个清幽峭奇、有声有色、如诗如画、可观可赏。

这些景观多在僻远之处,人迹罕至,无人暇顾。

“永州实为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

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

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

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但就是这些平常甚至有时让他人有些厌恶的山水,柳宗元却“扬其异而表其奇,略其同而取其独,造其奥以泄其秘,披其根以正其理,深入显出已尽其神”把它们描写得千娇百媚,姿态横生。

《小石城山记》是《永州八记》的最后一记结尾处,柳宗元有一段总结性的描述,意味深长:“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其中“不得一售其伎”、“贤而辱于此者”,这正是柳宗元自己真实遭遇的写照。

对此他既愤慨又无奈,于是便倾其心力,将笔下的山水刻画的奇丽无比,来传递和缓解内心难以言表的悲苦与郁愤。

闲暇无奈,创作诗文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司马”,乃是“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在州中位列刺史、别驾、长史之下,也好,他在这虽非“散位”,但“官外乎常员”。

永州是中州,中州的司马正六品上,官级虽不低,但朝廷设置这一类闲职,多用以安置遭贬谪的官员,被贬的朝廷官员任此职,不临实务,不能陡升,“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