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一、教材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六年级( 上册)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被子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结果。学生对花的形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未必清楚花的结构。而了解花的结构,是理解传粉、受精、结果的基础,因此,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活动。了解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尤其是了解雄蕊、雌蕊的结构,为后面学习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内容打基础。教材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之后,再图文结合总结花的基本结构。
了解花的结构后,教材简要介绍了什么是传粉、传粉方式、传粉媒介等。然后阐述花粉落在柱头上以后如何萌发,以及受精的过程。受完成,小小的果实就开始发育了,教材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简要介绍了胚珠和种子、子房和果实对应关系。
本节最后,介绍了人工授粉的意义和操作方法。
2.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生物又是初中新开的学科,所以对于生物中的问题学生有很强的探索欲望。开花和结果在日常生活中是较常见的现象,但是学生平时未必认认真真的曾观察过花和果实,更别说深入思考两者内在的联系了。教师应该逐步设问,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概述花的基本结构。
(2)概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教材、读图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花和果实的象征意义,感悟青春要积累更多的财富。
4.重点:花的基本结构;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难点: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结构。
三、教学流程图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
境导入展示QQ农场图片,引导学
生说出种地、收菜的过程。
说出农场中由种子到开花结果
的过程,在这种情境下,思考“开
花和结果”的现象,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
出果实?”“开花和结果有什么
关系?”“花怎样变成果实?”
有趣的游戏画面,不仅给
予学生美的熏陶,激发其
学习兴趣,还让他们意识
开花和结果是被子植物
一生最绚丽的乐章。
花的结展示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
读教材。
1、花的基本结构
1、阅读教材P103-106的大字
部分,试着在书上找到以下问题
的答案。
学生通过阅读自学,概述
花的结构。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
观察分析能力,为后面的
五、板书设计
花传粉、受精果实六、概念图总结
教学过程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上传: 张少云更新时间:2012-5-22 12:00:11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以其诗情画意的独创性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垂青,诗文、绘画、影集,各种体裁的版本大量问世。
那么,在叶老的《苏州园林》中,到底体现出中国园林的那些艺术美呢?
1.和谐之美。整体和谐是中国建筑园林的美学理想。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可见在建筑园林设计方面,宏观调控,整体把握,追求和谐至关重要。
2.自然之美:苏州园林的自然之美亦称“图画美”。有别于“图案美”。其特点就是不对称、不整齐。“苏州园林是艺术不是技术”,追求的是“独创性”。首先,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要求对称,讲究自然之趣;假山设计使游人“觉得身在山间”,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桥梁安排“绝不雷同”,石岸高低曲直任其自然;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调。
3.层次之美:花墙廊子隔而不隔、界而不界。体现出了虚实相生的含蓄之美。“庭院深深深几许”,“正在曲径通幽处”。游览者领略到了移步换景的乐趣,可以获得深长的审美享受。除此之外,苏州园林还体现出细节方面的“角落构图之美”“色彩搭配之美”等多种美趣,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另外,《苏州园林》还体现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叶老曾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叶老的《苏州园林》写作思路清晰:第1自然段先总写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第2—9自然段先总说后分说,从园林建筑的各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的特征;第10段告诉人们苏州园林的特点不仅仅是文中所说的这些话,使人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在结构上,首括段、首括句的运用,使文章结构显得条理清楚,顺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准确生动,耐人寻味。因此,感悟文章的结构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也应该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
1.《苏州园林》一文所写的内容,是介绍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景观的,我们班的学生,经调查,没有一个人去过苏州园林。我备课时查找到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制作成课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还要适当介绍一些有关园林文化方面的知识。这都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苏州园林》是八年级学生所学习的第三篇说明文。前两课的学习主要引领学生把握事物的特征、理解说明的顺序、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说明文很讲究分寸的语言、说明文表达的多样性等。
基于以上两课的学习,《苏州园林》的教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己“行走”,自己去习得知识,巩固、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听说读写思的训练。
3.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诸如这些活动:各小组提出疑难词句,师生共同研讨解决;在品读时,原则上采用先读后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先感后悟,让同学们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对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做出自己的阐释。
设计理念:①将语文课程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品读《苏州园林》,接触园林建筑知识,开阔眼界,培养对园林文化审美情趣。②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向生活,能对身边的园林文化做出简单的评价,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③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优势,把与教材有关的内容进行系统化处理,为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素材,激发学生探究园林文化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深入探究。④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文本阅读为支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方式,以口头表达与写作训练为落脚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①以苏州园林为标本,领略中国的园林文化,学会欣赏园林之美。②熟读课文,揣摩作者思路,体会作者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写法。③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学会利用首括段、首括句有条理地结构文章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