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角色扮演好,语文课堂乐开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种角色扮演好,语文课堂乐开花
作者:张燕
来源:《师道·教研》2015年第06期
“听语文课最没劲儿”,这是学生们的反映。之所以有这样的反映,尽管不能单方面去责怪老师,但与老师讲课的“乏味”是密切相连的。那么如何将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让学生听起来“有劲”呢?我觉得老师认真加强自身内在的素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良师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讲,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为学生好朋友,一起欢笑一起忧
学生喜欢上语文课,首先是来自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如果教者建立了正确的“教师观”(教师是主导而非主宰)和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主体而非装知识的容器),那么,语文课的趣味也就不愁不浓,学生也就能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做到寓教于乐。相反,如果教师态度过于严肃,经常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臭架子,课堂气氛过于紧张,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重的话,想在课堂上讲得有滋有味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老师朋友”,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那么,老师朋友是什么样的呢?是可以与学生一起欢乐一起忧愁的人,是可以倾听学生心里话的人,是可以与学生共同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人。如果老师成为这样的人,学生还有什么不喜欢的理由呢?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喜欢上了你,肯定会喜欢上你的语文课,你的语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活灵活现当演员,走进课文情境中
阅读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老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一种面对面的“交谈”,是一种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沟通。再说,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感、渴求知识、朝气蓬勃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怀情而教”,在教学过程中把文章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恰到好处地“表演”出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把文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变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教育教学工作满怀热忱,试想一个不喜欢演戏的人怎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呢?如在教学《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老师不时充当胡屠户,表现出他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变化;不时又充当范进,表现出他中举后的癫狂;或者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很容易被师生活灵活现的表演带入到课文情境中。
三、底蕴深厚好老师,左右逢源趣横生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会照本宣科,或者只会对课文内容作空洞、乏味的讲解,想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是不可能的。学生喜欢有丰富知识的老师,如果你能恰到好处地从课外书或丰富多彩的“大世界”中去“拾趣”,不断地从课外引进学生喜欢的东西,特别是面对着那些学起来比较枯燥的课文,更是不放松这方面的努力,那么,学生会期待着上语文课。
如七年级上册《忆读书》这篇课文,学生通过自学,基本上能认识到读书的好处,该读怎样的书籍,也能体会到冰心奶奶浓烈的读书兴趣。但如果老师只局限于课文内容的讲解,是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喜欢上读书,有读课外书的强烈愿望。相反,如果老师能走出课本,适当地对学生讲讲《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茶花女》等中外名著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并恰如其分地留下悬念,那么学生学习课文和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就能很自然地调动起来。为此,我特地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举行中外名著知识讲座,介绍中外的一些名著和其中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如果有学生读过相关的书籍,则让他们讲讲自己的见解,让他们从老师的赞许和同学的惊叹中尝到读书的另一种乐趣。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就必须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这就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要求的。要读书,要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对书本要有浓厚的兴趣,要乐于博览群书,要善于钻研书本,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左右逢源。
四、吃透两头当导演,个个学生是演员
每堂语文课,都可以看成是一部短戏,要使戏演得出色,就要看老师能否导演好这出戏。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角色都在不断地变化着,时而是导演,时而是演员,时而又是观众;如果老师总是在课堂上自导自演,让学生充当观众,那么,老师只能是吃力不讨好。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剧本”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导演好不同的“戏”。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