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经济论文范文2篇
经济社会发展论文
经济社会发展论文经济社会发展论文第一篇:经济社会发展论文一、围绕地方支柱产业,重组专业教学结构地方经济是靠支柱产业来带动和引领,也是地方发展主要税收来源和优秀人才聚集地,围绕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塑造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精品专业是学校做强做大一个非常有效途径,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突破口。
为了实现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学校应组织相关专业教师深入社会和企业调研,作为教学改革基础依据。
首先要确定地方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进而研究支撑这几大支柱产业相应专业群。
这些调查包含了各类企业和用人机构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和岗位需求数量。
据此,本文结合本校原有专业教学基础,对相关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
以笔者所在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为例,对这一作法进行说明。
玉林市是世界最大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世界牛仔裤之都,南方药材之都,中国最大内燃机生产基地,国家级建材生产出口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
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一直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两个主要专业教学在当地颇有口碑。
最近几年,学校又根据本市支柱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增设了汽车营销、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动漫设计、通讯设备维修等多个专业方向,这样专业配置,使学生知识结构更合理,以达到人才培养适销对路,实现供需两旺。
同时,还强化原有拳头专业,不断更新和添置新教学设施设备,努力缩小中职学生技能与企业生产要求差距。
二、以岗位需求为依据,调整教学体系中职学校应把地方经济主要行业、龙头企业、企业内主要工种和岗位,以及每一个岗位应具备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调查和分析,整理成册,作为调整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主要依据。
理论学习并非中职学生强项,按照“够用、实用”原则,增加实践课程在整个学习时间上比重,在“做中学”而不是“坐中学”,强调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也可以将劳动人事部职业资格考试中,对知识和操作要求与专业教学考核要求相结合,构建基础宽、适应广专业课程模式,使学生既能学到实用专业技能,又能手握“双证”上岗就业。
关于经济发展的论文
关于经济发展的论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促进措施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促进措施。
一、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发展既关乎国家的经济利益,也关乎国家的全局关系。
经济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体现在:1. 宏观角度:经济发展对于国家整体经济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和就业机会,同时还促进了其他领域的发展,如教育、医疗、社保等。
这些都对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微观角度:经济发展可以造福于个体层面,提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同时也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感。
3. 国际角度: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越强大,其地位就越高,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就越大。
一个经济繁荣、发展强劲的国家,对于整个世界的稳定和繁荣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了解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不断推进改革:在保证国家基本制度和法律框架不动摇的前提下,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不断深化改革,打通发展的瓶颈,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2. 继续扩大开放:开放合作是促进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要加大开放力度,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引入境外资金和技术,鼓励外商投资,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3. 加强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是走向未来的基础。
要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 加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必须要立足于环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生态保护,实现以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绿色工业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现代经济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持,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机结合,要加强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等各环节的建设,增强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有关社会经济学论文
有关社会经济学论文社会经济形态是指社会总体的生产方式及其行为标的表现形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社会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社会经济学论文范文一:科技创新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摘要〕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其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科技的创新会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又可以给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近几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推动,党的提出“以创新驱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随后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一再强调这一战略。
本文拟通过分析我国国情,进一步指出科技创新对加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我国目前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一国的生产力是衡量该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标志。
而劳动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科技水平和科技应用能力决定了生产力的高低。
生产力的实现是依托于要素投入的,各种要素投入的数量和相互组合起来的质量和效率决定了经济增长。
我们也应看到,要素投入的增加固然可带来经济增长,但生产要素资源是有限的,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通过要素投入发展经济往往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是生产要素报酬递减,如果生产要素投入后要素报酬递减,那么经济发展也会停滞不前;二是稀缺资源制约,经济发展必须的某一要素或者资源短缺时,经济发展因此而面临瓶颈。
如何解决两个问题呢?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里这样回答:发展是经济循环轨道的改变,“改变”就是创新。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他认为,国家经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而创新驱动是更高级的发展阶段。
从实证研究看,上世纪50年代美国和德国加大了科技要素在生产要素中的投入比例,就大大地提高了本国综合国力。
事实已经证明,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速度直接影响着要素投入后产出利润的高低。
顺应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其落脚点在于要以重大科技为突破口,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党的报告中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4年6月3日,国家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并发表题为《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主旨演讲,他强调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社会加经济申论作文
社会加经济申论作文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
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而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成果,决定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首先,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只有经济实力强大,国家才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经济的健康发展也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社会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更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导向。
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不能仅仅以经济增长速度指标为唯一衡量标准。
社会发展需要更多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强调社会公平和正义,推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进步。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和需求。
经济发展不能仅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样,社会发展也不能仅仅关注某些特定群体的利益,而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福祉。
总之,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和目标,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协调。
只有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依赖,才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幸福。
对于一个国家而
言,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努力,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关于社会经济论文范文2篇
关于社会经济论文范文2篇关于社会经济论文范文一:社会资本—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摘要: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出发,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阐述,对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做出论述,分析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对待社会资本的态度和现状利用,以及其中凸显的一些问题,并相应提出对大学生开发和利用就业社会资本的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就业能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大众化的来临,我国高等学校的规模逐渐扩大。
自 1999 年以来,每年的高校扩招,使高校学生数量迅速增加,相应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加剧。
因此,开发和利用大学生的就业社会资本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资本的研究视角社会资本的概念最早兴起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20世纪80年代由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正式使用以来,詹姆斯·科尔曼和普特南等学者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已经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和理论探讨。
它继人力资本之后又一次延伸了“资本”的概念,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引起了人们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视。
社会学家们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研究都集中体现在一个核心问题上,即社会资本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体现一种累积性特点,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信任、社会规范、互惠和社会网络之中。
社会资本的社会关系木质特征以及累积性特点,不仅受到一个社会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而且受到该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公民社会的发育程度的影响。
对个人而言,社会资本意味着帮助获取成功而建立互惠、信任关系的途径;对社会而言,社会资本反映社会成员参与、合作、组织与互动的能力。
从根本上说,社会资本反映的是一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互惠与合作关系的程度高低,它对于社会发展与变迁起着巨大的作用。
二、大学生的就业社会资本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一)大学生对待社会资本的态度——崇拜和鄙视并存绝大多数大学生认识到了社会资本对就业的作用。
经济社会学论文
经济社会学论文经济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体系、探讨经济与社会互动关系的一门科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经济社会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经济社会学论文范文一:经济社会学视角下的服务型企业信任关系近几年来,中国服务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但因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一些服务型企业为了追逐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无视对相关利益者的诚信,致使侵犯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
鉴于此,本笔者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影响服务型企业的主要因素,并进而探索服务型企业通过相关诚信战略构建与顾客的信任关系。
一、国内外企业的信任研究的文献综述信任的探讨一直是一个久远的话题,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作为对“经济学帝国主义”入侵的一种回应,信任问题逐渐成为西方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学者开始对信任进行了研究。
1.国外企业信任研究综述新古典经济学是以“理性选择理论”研究信任问题。
经济学家阿罗在其《组织限度》一书中指出信任是经济交换有效的润滑剂,将经济落后与信任联系起来,提出可以用缺少相互信任来解释世界上的很多经济落后现象。
新经济社会学奠基人格兰诺维特以嵌入理论提出经济交易,经济行为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可以有效地防止相互破坏和相互欺诈行为和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为防止欺诈、破坏及处理争端所需的交易成本。
日裔美籍学者福山在其所著《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用企业发展的规模作为主要指标来反映一个国家信任度的高低,即一个国家的信任度越高,则其企业发展越好,反之则影响企业的发展。
他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一种社会资本,这种社会资本可有助于经济行为者降低了交易成本,以提高经济效率与效益。
2.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我国对信任的研究相对滞后,随着中国信任度下降问题日趋严重,学者们开始将信任作为重要的课题来研究。
张缕博士以“嵌入性”为视角,提出了当前我国企业间信任关系有二个特征:一是以工具性关系构建为基础的多元信任关系构成。
浅谈社会经济相关论文
浅谈社会经济相关论文摘要:从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看,保险经营将从产品时代逐步过渡到解决方案时代。
保险业要以更广的视野,从社会管理的角度,从与各项改革任务互动的角度,去观察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并提出基于保险参与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在实现各项改革任务的同时发展保险业。
关键词:财产保险;社会经济建设一、为改革配套服务,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新“国十条”强调发挥责任保险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作用,将商业保险机制各个重点行业的方式和途径正在被积极探索。
保险业应当认真研究社会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需求,政府的职责边界在哪里,保险业能够承接的区域是什么。
近年来,有关电梯事故屡屡发生,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发很多关注和争议。
根据这一风险保障需要,保险公司可在深入研究了电梯事故的特性涉及主体多、责任难以认定、损失情况复杂基础上,针对传统电梯安全责任险存在的诸多不足,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以电梯维保和检验工作为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建立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并且在统颁条款基础上积极改进,开发了新的条款,把被受害人群涵盖至操作人员和维保工人,保险责任扩展至自然灾害,赔偿项目延伸至急救费用、精神损害赔偿等项目,在保险产品设计上充分体现轻责任划分和认定,重补偿额度和范围这一经济补偿思路,关注社会热点,争取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利用现代保险制度,开展管理制度创新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型中,要求加强改革的协同性,改变原来部门“单打独斗”的思维定式,用一种整体合作的态度,实现一举多得的效用。
而利用现代保险制度,开展管理制度创新,无疑是破解改革难题的重要模式。
医患纠纷问题就是一个长期困扰社会的问题,医责险一直以来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在于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医责险专业性强且经验积累不足、责任认定耗时耗力、医疗机构存在一定的逆选择风险、保险赔付额被认为相对偏低等,导致医疗机构参保率过低,保险大数法则和规模效应难以发挥。
实践表明,单一手段不足以化解医患矛盾,政府综合治理与市场化补偿机制两种力量结合起来方能显效。
关于经济政治论文两篇(2)
关于经济政治论文两篇(2)关于经济政治论文篇二关于低碳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探讨摘要:全球的气候变暖与能源短缺等问题,使得低碳经济研究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主要课题。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出发点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从我国低碳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区域差异和低碳发展模式的差异,进而探寻了区域低碳经济发展主要路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区域创新;发展模式Abstract: Climate warming and energy shortage and global issues, which makes the research of low carbon economy has become the main topic of today's society. Low-carbon economy based on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pollution, low emissions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develop low - carbon economy but als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from the economic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low carbon of our country,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of effect, low carbon economy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n explore the main path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Key words: low carbon economy; region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mode中图分类号:F120.3一、我国低碳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等问题,使得低碳经济研究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主要课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战略。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征文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征文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国家长期以来优先考虑的重要领域。
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障,而社会发展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目标。
首先,国民经济发展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
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一个经济发达、稳定增长的国家能够为其国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同时也能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发挥作用。
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同时也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创新精神。
只有通过不断加强投资、提高科技水平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社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成果。
社会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发展,更包括教育、文化、环境、医疗等各个领域。
一个健康、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资,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福利保障。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和传承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再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持续的改革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然而,还有很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面对和解决。
政府应该加大改革的力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国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我们也需要创新,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民共建共享。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积极投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鼓励企业家精神和社会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各方合力,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探讨论文
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探讨论文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刻意求新,而是有着坚实的经济社会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经济基础。
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21万亿元人民币,比1952年增长了331倍,是同期世界年均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
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基本解决了世界近1/5人口的温饱问题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
从经济发展来看,随着经济总量增加,由短缺经济转向相对过剩经济,经济发展从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给,转向更大程度地满足需求,着力于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发展。
从社会基础来看,由于个人财富的增加和私人财产的形成,并且受到法律制度的有效保护,以财产为基础的社会诉求更倾向于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
要真正实现和谐,必须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生产决定分配与消费,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
只有进一步发展,增大生产力总量,才能给解决矛盾留下更大的回旋余地,也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如果社会不和谐,人们就会感到不公平,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社会就不会安定。
显然,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社会的秩序才可能稳定。
也只有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才可能得到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至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迈进。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快速发展的数字指标掩盖了一些不容小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影响着社会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人与社会是相辅相成的,和谐社会是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建设的主体,社会的有序、稳定与和谐为人的生活劳动与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浅谈世界经济论文2300字_浅谈世界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浅谈世界经济论文2300字_浅谈世界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浅谈世界经济论文2300字(一):浅谈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论文摘要: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越多也就意味着劳动力越多,所以中国能从经济落后的第三世界,奋起直追,变为GDP世界第一。
中国的经济越强大,对世界的经济影响也就越大,形成了一种“伴生”关系。
而中国对于世界的经济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影响;世界经济一、引言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中国与世界之间的经济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中国企业或者政府投资的身影,中国不仅仅像以前只能接受的外来投资,被动的与资本国家接触,现在中国不再是只是“引进来”,也有很多的“走出去”。
从只能输出廉价劳动力,变为现在能够输出高新技术,收取技术专利收益。
中国的经济总量越来越来,对于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虽然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实际上经济总量却是世界第一。
中国对于世界的经济影响也不是仅仅发展国家,更多的是世界经济重要的组成的一部分。
二、对国外的经济影响在21世纪,世界上的经济都已经融为一体,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所产生的GDP目前也是相比2003年非典时候的第二名,成为了世界第一GDP 经济综合体。
世界经济与中国紧密相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需求。
对于中国对于国外的影响有以下几点:(一)对生产供应的影响以前的时候中国整体科技技术水平还不能支撑跨国高新企业在中国建厂,20 20年则不一样了,国内科技技术飞速发展与10年相比2020年在中国有许多跨国国际企业在中国开设的工厂,例如苹果、特斯拉等,他们产品的主要的供给生产力都是来自于我们中国国内,因为中国的劳动力相对比较低廉,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所以又能力的企业都在中国办公厂,将所需工人技术含量低的基础产品配件生产线放在了中国。
而正是正因为这一点,如果缺少这些大量的低价劳动力,那么跨国企业的可工作劳动力大大减少,那么就影响了国外企业产品的正常生产,这对于大型跨国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没有中国那么大的生产基地,就难以有足以供给整个世界市场的产品,缺少足够的生产力,就无法占有巨大的世界市场。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论文1500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
从三个方面探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二、经济发展
2.1 经济增长
我国经济增长稳健,GDP持续增长,实现了经济由大向强的转变。
政府采取了
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
2.2 产业发展
我国制造业不断发展,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崛起,为经
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时,服务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三、社会发展
3.1 教育和科技
我国注重教育和科技发展,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科技研发投入逐年增加。
高
素质人才不断涌现,推动了我国创新型社会的建设。
3.2 社会保障
我国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了民生水平,解决了贫困问题,实
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四、政策建议
4.1 深化改革
继续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政府管理,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市场
机制的形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4.2 加强人才培养
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提高
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五、结论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人才培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成为经济强国和科技强国的双重目标!。
经济社会学论文15篇(营销场域市场运作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论文15篇营销场域市场运作经济社会学经济社会学论文摘要:经济社会学是以社会学的视角观察、阐释经济现象与经济制度的一门交叉学科,虽然他和经济挂钩,但是经济社会学内在的理论进路和分析理路仍然遵循了社会学模式,它不会将经济现象独立于社会结构去看待。
它的主要研究方法与理论,对于经济法的研究来说大有助益,主要体现在为经济法研究提供多种视角选择,有助于揭示经济法社会性本质与实现经济法之经济目的方面。
关键词经济社会学经济论文经济经济社会学论文:营销场域市场运作经济社会学一、基于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市场研究市场本意是指“贸易”或“贸易的场所”,西方市场含义从原初的“一个交易者进行交换的物理空间、人们的聚集以便从事相关的经济活动、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的权利”,到近代的市场意味着“一般性的买卖关系”。
从那时起,经济学家把市场视为一种抽象的价格机制(朱国宏,1999)。
当前,主流经济学仍然把市场视为理性个人决策者基础上的价格机制。
从历时维度梳理市场的经济学研究,可从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与论点中得到体现: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把市场的主题定义为市场与劳动的分工及市场对价格的影响;马歇尔的边际主义学派分析市场的局部均衡理论——生产者对利润的最大化追求与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需求;以米尔斯(L.V.Mises)和哈耶克(F.A.Hayek)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理论——自发秩序的市场,排除外在干预如国家、法律等;凯恩斯对萨伊定律的批判——强调国家政府干预的市场无效问题;以及二战后以诺思、威廉姆森和科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对市场的研究——把市场当作一种社会制度。
经济学家关于市场的研究忽视了“市场本身是什么”的思考,存在把复杂的市场现象简单化为纯经济问题来处理的弊病。
当然这其中经济学制度学派的市场理解——把市场视为一种制度,为经济学与社会学共同关注“市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
正如乔治?斯蒂格勒(GeorgeStigler)曾提到,“经济学理论是关注市场的,(而同时)它也正是造成一种困窘境地的根源,即人们很少将注意力关注于市场理论”(GeorgeStigler,1967);道格拉斯?诺思(DouglassNorth)也指出,“非常奇怪的是,经济学文献关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制度即市场的研究是如此之少”(North,1977);科斯(R.H.Coase)更是认为“经济学家宣称要研究市场,但是在现代经济理论中,市场自身比公司的存在更为模糊”(Coase,1988)。
社会与经济的作文
社会与经济在当今世界,社会与经济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塑造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而经济的繁荣又依赖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本文将探讨社会与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分析它们如何共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首先,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其社会结构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经济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经济的增长还能带动教育、医疗、科技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动力。
例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国家能够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效率,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繁荣。
其次,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会严重影响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社会秩序的混乱会导致投资环境恶化,资本外流,企业生产受阻,最终影响经济增长。
相反,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吸引外资,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例如,一些国家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政府治理能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社会与经济之间还存在一种互动关系。
经济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减少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而一个公平包容的社会又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和创新资源,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一些国家通过实施教育公平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水平,使他们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社会与经济的关系并非总是和谐的。
在某些情况下,经济发展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社会不公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可能会引发社会不满和动荡,反过来影响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寻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与经济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全球化促进了资本、技术和信息的全球流动,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经济与社会的作文
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社会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领域。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社会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经济的运行。
在全球化的今天,经济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更加复杂。
本文将探讨经济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我们的世界。
经济基础与社会发展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教育和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经济的增长可以带来更多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被用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福祉。
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社会的进步同样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社会的进步包括教育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文化的进步等,这些都为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动力。
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可以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可以带来新的产业和市场,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经济与社会的互动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是双向的。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如通过增加投资来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社会的进步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通过提高教育水平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
全球化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与社会的融合更加明显。
全球化使得资本、技术、信息和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这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使得各国的社会问题更加相互关联。
例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经济不平等与社会问题经济不平等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经济不平等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增加社会矛盾。
在一些国家,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了社会不满情绪的增加,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也对经济的稳定发展构成了威胁。
关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议论文
关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议论文社会经济发展是中国社会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议论文,希望你会喜欢!关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议论文:地区发展不平衡近日,在一份颇具影响力的报纸上看到一篇阐述我国发展状况的文章,该文作者把我国归入了初等发达国家的行列,笔者看后心潮澎湃,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这么多年以来,我国一直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现在我国成了发达国家,哪怕是初级的,这能不让13亿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吗?然而我们是发达国家吗?愚以为非也。
不错自改革开放以来,神州上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跃居世界第7位,每年GDP的上升也在10%左右,航空航天事业居世界前列,钢铁产量、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
可这就能说明我国已是初等发达国家了吗?中国西部有多少失学儿童?别忘了中国1/3的人刚刚脱贫,8千万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中国发达的地区也就4个直辖市和海岸线边的沿海省份。
初二的地理课上,老师在讲“苏锡常三角经济带”时,说:“西藏一年全省的产值和苏州一样多,甚至有时还不及苏州。
”这句话让每个江苏人都感到自豪,让每个中国人都感到心酸。
一个是全国最大的省,一个是以小巧玲珑著称的“中国威尼斯”。
诺大的西藏竟和小小的苏州不分伯仲(令人心寒的是有时还不如苏州),尽管苏州的GDP增长率已超过广州,上升为全国第一。
历史上的吴国等国也以此为自己的都城,当时有一句俗语:“苏杭熟,天下足。
”更是反映了苏州的富饶。
这么大的贫富差异也能说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不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到如此地步!列位看官何关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议论文:渐渐得僵硬和木讷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节奏的大步加快,人们脸上原本丰富有趣的表情渐渐地变得僵硬和木讷,原本亲近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
正在走向独立的人们,难道真的不需要依靠了吗?在我看来,假如生活就是一顿大餐,那依靠便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盐。
社会与经济作文
社会与经济在当今世界,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社会的进步又反过来推动经济的增长。
本文将探讨社会与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分析它们如何共同塑造我们的世界。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通常被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这包括了生产、分配和消费商品和服务的过程。
经济增长可以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生活标准的改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创新。
这些变化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社会变迁对经济的影响社会变迁,如人口结构的变化、文化价值观的演进以及社会政策的调整,都会对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市场可能会面临挑战,这就需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创新来适应这一变化。
同时,社会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也促使经济模式向绿色经济转型,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经济不平等与社会问题经济不平等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贫富差距的扩大不仅会导致社会紧张和不稳定,还可能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家采取了包括税收政策、社会福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等措施,以减少不平等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科技创新与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经济模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创造了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
同时,科技创新也对社会产生了影响,比如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结论社会与经济是紧密相连的两个领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社会的进步又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动力。
面对全球化、环境变化等挑战,社会与经济需要更加紧密的合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调整,我们可以期待一个更加和谐、富裕的未来。
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论文
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论文一、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实施绿色物流是一项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绿色物流可以降低企业的原料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绿色物流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绿色物流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强调在物流活动的全过程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和措施,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危害,避免资源浪费,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物流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据分析,产品从投产到出售,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几乎90%的时间处于存储、装卸、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中。
当前我国的物流基本还是“高投入大物流,低投入小物流”的运作模式,而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低投入大物流”。
显而易见,绿色物流更重视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能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
二、我国发展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1.绿色物流观念尚未普及。
现代物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但是,绿色物流的理念尚未普及。
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国外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的理念还很淡薄,绿色物流的理念几乎没有。
有些企业认为绿色物流只是一种环保理念,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效益,还会增加物流成本。
也有些企业认为绿色物流是政府的事情,和企业无关。
从长远来看,绿色物流是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之间的绿色通道,必须引起政府及企业足够的重视。
2.法制建设缺乏。
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做好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设。
3.技术落后,管理水平较低。
发展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订和遵循,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但我国目前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如我国的物流业还没有什么规模,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很好的规划,存在物流行业内部的无序发展和无序竞争状态,对环保造成很大的压力;在机械化方面,物流机械化的程度和先进性与绿色物流要求还有距离;物流材料的使用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环节上,绿色物流更是无从谈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社会经济论文范文 2 篇关于社会经济论文范文一:社会资本—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摘要: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出发,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阐述,对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做出论述,分析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对待社会资本的态度和现状利用,以及其中凸显的一些问题,并相应提出对大学生开发和利用就业社会资本的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就业能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大众化的来临,我国高等学校的规模逐渐扩大。
自1999 年以来,每年的高校扩招,使高校学生数量迅速增加,相应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加剧。
因此,开发和利用大学生的就业社会资本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资本的研究视角社会资本的概念最早兴起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20 世纪80 年代由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正式使用以来,詹姆斯·科尔曼和普特南等学者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已经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和理论探讨。
它继人力资本之后又一次延伸了“资本”的概念,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引起了人们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视。
社会学家们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研究都集中体现在一个核心问题上,即社会资本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体现一种累积性特点,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信任、社会规范、互惠和社会网络之中。
社会资本的社会关系木质特征以及累积性特点,不仅受到一个社会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而且受到该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公民社会的发育程度的影响。
对个人而言,社会资本意味着帮助获取成功而建立互惠、信任关系的途径; 对社会而言,社会资本反映社会成员参与、合作、组织与互动的能力。
从根本上说,社会资本反映的是一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互惠与合作关系的程度高低,它对于社会发展与变迁起着巨大的作用。
二、大学生的就业社会资本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一)大学生对待社会资本的态度——崇拜和鄙视并存绝大多数大学生认识到了社会资本对就业的作用。
但是他们对社会资本的认识很模糊、很朦胧,在我的调查和访问中很多大学生所认识的或所认为的社会资本一般是传统的关系社会资本,即中国传统认识下的社会资本,依靠家族、宗族、亲友和乡土的传统性血缘、地缘和亲缘特征的社会资本,带有“伦理契约”色彩,因此他们对待关系社会资本一直存在着自相矛盾的观点,即对社会资本的崇拜和鄙视尴尬并存。
(二)市场途径的运用多于社会网络途径,大学生在社会资本的利用上存在着不平衡现阶段,大学生主要是通过市场渠道找工作,而且他们在运用就业社会资本的过程中偏重于公共的社会资本,社会网络途径处于次要地位。
即使社会资本比较丰富的大学生,在初次就业中,也有些没有通过社会资本求职。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实际和比较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依靠本身所具有的人力资本,通过就业考试、直接到新单位应聘以及自谋职业,也是通过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制度化途径获得就业的方式。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这种就业方式将会在个人求职方式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
(三)大学生的就业社会资本范围小、数量少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联系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学校,因此家庭社会资本的应用率高于其他社会资本的应用率,基于血缘,朋友关系的社会资本应用率高于其他形式社会资本的应用率。
这些社会资本是以家庭为出身前提下的。
因此在中国出现了“富二代” ,“官二代”的现象,而在欧美现代国家中这种现象是比较少的。
可见,中国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涉及的范围狭小,数量上也不充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大学生在社会资本的利用上存在着不平衡。
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偏重于传统社会资本和公共的就业社会资本,与之相比,新形式的社会资本利用率要低得多。
所以,大学生在利用社会资本就业的过程中,大多数的社会资本被闲置,没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大学生的就业社会资本开发和利用的对策建议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具有很大的帮助,但现阶段,大学生利用其就业的情况却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充分开发和利用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是我们应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一)积极开拓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潜力1. 拓展高校就业社会资本。
一是树立高校品牌,提高知名度; 二是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 三是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 拓展高校教师就业社会资本。
拓展高校教师的社会资本,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往届毕业生,二是社会活动。
高校教师应通过毕业生拓展社会资本。
要达到这一目的,高校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在其毕业后继续保持联系。
3. 拓展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社会资本。
如积极开发血缘关系中的社会资本,开发利用校友资源,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交往等等。
4 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创造就业机会,在信息化下的今天,互联网科技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和高效。
学会利用浩瀚的网络资源为自己的就业机会。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为节约成本也纷纷开始网络招聘。
利用微博,个人门户,qq 等网络工具正在形成潮流。
(二)提高利用就业社会资本的能力1. 提高利用公共就业社会资本的能力。
公共就业社会资本具有公开性和公正性的特点,在运用公共就业社会资本的时候,大学生首先应了解其具体内容,即了解其包括哪些方面的社会联系,如单位名称、地址等。
其次,应了解有关公共社会资本的信息发布情况,如发布信息的时间、发布信息的地点、发布信息的形式等。
只有对公共社会资本的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利用好公共社会资本。
2. 提高利用非公共就业社会资本的能力。
现阶段,大学生不善于利用非公共就业社会资本,而这部分社会资本却具有巨大的潜力。
因此,要拓展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就应提高其利用非公共就业社会资本的能力。
提高大学生利用非公共就业社会资本的能力,大学生要不断增进对各种联系主体的了解,了解得越多运用的信息上就越多,在范围上也就越大。
总之,在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本过程中,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因此,大学生要在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地运用各种方式和方法开发社会资本,提高利用社会资本的能力以实现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1] 包亚明. 布迪厄访谈——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 罗伯特·普特南. 繁荣的社群——社会资本和公共生活[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 ,(2).[3] 陈成文,谭日辉.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04,(7).[4] 朱国宏, 桂勇. 经济社会学导论[j ].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关于社会经济论文范文二:关于中国经济的论文中国的经济思想有着自身的渊源和久远的历史,也曾世界经济思想体系中有一席之地; 而中国的经济学却是近代以来受舶来经济学影响的产物。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历史中的一条重要线索,就是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曾经贯穿着中国传统的古旧经济思想与西方引进的新鲜经济思想之间的较量和斗争。
其总的趋势,大致表现为传统经济思想在舶来经济思想所取代而退出其统治地位。
而舶来经济思想的内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伴随着其在中国传播的不断展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即从最初的一般经济常识逐步深入到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领域。
较量和斗争的结果是以舶来经济思想战胜传统经济思想告终。
传统经济思想的失势,也并不意味着消失,它以成百上千年的历史积淀为其底蕴,仍会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显示其传统力量,但无论如何,经过舶来经济思想的冲击,国人在思考和讨论经济问题尤其是经济理论问题时,已经从思维方式、逻辑体系、理论原则、研究方法和名词术语上,逐渐完成了由其传统古旧形式向新型科学形式的转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舶来经济思想的传播,实际上是为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中国经济学的创立,解除了束缚,扫清了障碍。
近代舶来经济思想的引进,起始于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
清朝政府在外国列强的炮舰威逼下,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打开国门对外开放。
最初,人们通过旅欧中国人和来华传教士的猎奇式观感介绍或新闻性零星报道,接触到一些肤浅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常识。
到19 世纪80 年代左右,开始有中国留学生运用所学习的西方经济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问题; 也有在华外籍人士为了办西学开课的需要,由人代笔翻译引进了一些西方经济学著作等等。
但这一时期延续到19世纪末,仍基本上停留在支离琐碎地应用西方经济理论,或用传统经济概念和术语来生搬硬套地解释和转述理论的阶段。
直到20 世纪初,以严复翻译亚当. 斯密的名著《国富论》于1902 年正式出版为标志,经济学经典理论的引进才突破以往局限于一般经济知识的窠臼,形成西方各种经济学科的系统理论,以翻译或本国人自撰的形式,被大量介绍到国内的局面。
1903 年还出版了系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史的书籍,一本是梁启超编写的《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另一本是美国人c. 兰德著、陈昌绪译的《计学平议》。
这两本书介绍了英国正宗学派和德国历史学派。
其出版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在中国的流传已经引起了人们了解其学说源流的需要。
“五四”后,西方留学回国的经济学学家增多,逐渐支配了高等学校经济科学的讲坛,西方尤其是英美经济学原著的译本占了绝对优势。
同时,大致从19世纪末20 世纪初开始,还间断夹杂着关于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点滴介绍,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由少到多。
西方经济学的传播并占据主导地位,其作用之一是以一种新的资本主义式的科学研究方法,摧毁了旧的封建意识; 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的介绍和传播,经过近20 年的曲折积累,同样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到后来,中国政治经济学领域内的理论斗争也就变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之间的斗争了。
西方原著译本的出现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饱受西方文化熏染的留学生回国后,痛感国家的落后,认识到经济理论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是“立国之大本” ,因此他们任教高校、组织社团,广泛宣传西方经济学说,马寅初1923 年就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经济学界第一个经济学术团体――中国经济学社。
当时的学者也认识到,中国的国情与西方经济理论探讨的社会基础不同,提出创立中国经济学说的设想,但当时情况下,经济发展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 ,这成了鸦片战争后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思想史中一个贯彻始终的主题和中国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人们的目光因此更多地转向了应用经济学,包括马寅初在内的经济学家都认为“学经济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某国的经济情况,为该国家制定适当的财经政策,从而提高该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所以他认为理论问题是次要的”。
这一切使得基本的经济学原理、经济思想研究在中国发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