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
浅谈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文化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文化(即风水文化)是以儒家为主,儒、释、道相结合的建筑文化,是几千年来东亚根深蒂固的民俗文化,作为一种东方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不仅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庙宇、乡村、道路、住宅的选址和规划布局中,而且渗透、积淀为中国人心理层面上的审美文化取向,成为中国人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
具体来说风水它是集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学说。
从广义上是指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址、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布局、某些技术的运用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从简义上是指人们对生前居住环境和死后墓葬环境的选择和处理。
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然而现代许多人一提起“风水”,往往与“封建迷信”相提并论。
其实“风水”不是迷信, 毋庸置疑,风水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其解释体系又趋于玄奥,难免混杂着浓厚的迷信成分。
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否定风水的价值,风水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风水对理想生活环境的追求,始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题,决不能因为其运作方法有过偏差,便忽视其在思想主旨的合理性。
风水对中国传统自然观、环境观的发展和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艺术所作的巨大贡献,都值得认真总结和大力发扬。
世界上任何一种古文化,都难免有其时代局限性的一面。
对于风水,我们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要全盘否定,也不宜无限拔高。
相反之我们应以“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的态度去认识,了解和发扬风水文化,应还风水本来面目,给予科学的评价。
一、风水概论风水学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科技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地更新,直到现在,仍没有明确的定义。
历史上最先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中说:“葬者,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我心中的理想人居环境
我⼼中的理想⼈居环境我⼼中的理想⼈居环境也许“⾯朝⼤海,春暖花开。
”是所有⼈理想中的⽣活环境,其实幸福很简单,有⼀个安定的⽣活住所,有⼀个和谐、安逸、适合发展的⽣活环境,有⼀个能够休憩⼼灵的驿站,这便是个⼈的幸福。
对于⼀个城市来说,经济、社会、⽂化、环境协调发展,⼈居环境良好,能够满⾜居民物质和精神⽣活需求,适宜⼈类⼯作、⽣活和居住,这就是宜居幸福城市。
城市的⼈居环境包括居住条件、与居住⽣活有关的⾃然地理状况、⽣态环境、⽣活便利度、教育和⽂化基础、社会风尚、⽣话品质等各个⽅⾯。
城市⼈居环境⾸先表现为经济特性,包括居住的宽敞程度和舒适程度、出⾏条件、购物消费环境等。
其次表现为⾃然地理及⽣态的特性,包括城市的⾃然风光、⽓候条件、地理特性、园林植被条件以及⽣态保持状态。
最后,城市⼈居环境体现在城市为居民所创造的各种属于社会属性的⽣活功能和服务功能,如发达的社区服务系统、治安和警务系缆、医疗服务系统、教育系统、社会保障系统等。
我理想中的居住环境是⼀个⾮常适宜⼈类居住的地⽅,从⾃然条件来说此地⽓候不冷不热,四季分明,空⽓湿润适宜⼈类居住。
其次从社会⽣活⾓度讲,我希望⽆论是⼯作区域或者是⽣活区域多不要在⼈⼝过于集中的地⽅,近年来中国的⼈⼝总数不断增长,使得我们⽆论在就业还是在买房安家等⽅⾯都⾯临巨⼤挑战和压⼒。
当然⼈⼝少的城市经济可能会相对落后,但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们的⽣活质量不⼀定会⾼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们。
关于我个⼈理想中的⼈居环境,我⼼中的理想住房是⼀栋两层的单独门院的⼩型别墅,布局合理,上层拥有三室⼀厅,下层有⼀个厨房,⼀个⼤客厅,两个阳台,⼀个储藏室和两个卫⽣间,装饰建筑材料健康⽆污染,再请设计师来为房屋进⾏规划设计,⼒求完美。
同时拥有完善的排烟排⽔系统,客厅外有⼩院落可以种植花草树⽊等。
除了房屋内部的设计装饰外,我理想中的居住环境⼀定要有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公⽤设施,健全的民主法治,完善的医疗体系,教育⽂化⽓氛浓厚,历史悠久,物价消费⽔平适中,贫富差距不⼤,社会保障系统健全等。
浅谈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浅谈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文章紧接着阐述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根据影响因素分析讨论了现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以及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
尽可能的对当前中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具体发展做出合理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水平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引言1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想要有效的评价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为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实际发展状况有着积极的意义。
想要对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价,首先需要保证指标评价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保证指标体系中具体数字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可以有效地反映出现在农村人居环境的质量综合发展水平。
其次需要尽可能的保证指标的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人们所测量的指标选取,尽可能的满足在计算方面取得统一性的条件,最大限度为后续的分析与研究提供便捷。
最后是要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具有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当中所包含的每一指标与整体的结果存在逻辑关系,不可分割。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居住环境,公共秩序及生态环境。
其中居住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住房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农村居民的居住舒适感。
公共安全则主要体现在农村人居环境的安全设施上。
安全设施体现着农村的安全程度。
生态环境则主要包括资源节约,绿化环境,厕所革命等。
而这几点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体现了农村居民所居住的环境情况。
农村居民的居住舒适感、村庄的安全程度以及农村居民所处环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当代农村人居环境现代的实际情况。
2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2.1住房条件结合当前我国农村的住房条件来说,尽可能的选取村庄内混凝土房屋户数和钢筋房屋的户数比例与全村居住的的生土、砖木、木结构房屋数户比例。
其中全村混凝土房屋户数和钢筋房屋户数的比例指的是村庄当中房屋的承重墙柱梁等主要承重部分是用混凝土以及钢筋等修建的房屋户数在整个村庄总户数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这个数据体现着农村房屋居住质量好坏的指标。
浅析居住环境品质及趋势
浅析居住环境品质及趋势人居环境所涉及的方面不仅是要满足人类对遮风挡雨、生活起居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人类对心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因此,人居环境的发展表现了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风貌和水准,凝聚了一个时代的人类文明。
无论是建造住宅,还是与其融为一体的园林景观,都既是一种生产活动,又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
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善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如何让住宅和社区符合优质人居环境的标准和特色,是人居委多年来的追求。
现代科学的产生和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打破了这种平衡。
19世纪至20世纪初,现代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的口号,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工业化的建筑施工,将人与自然隔离对立起来,在居住硬件条件改善的同时失去了环境的亲近感和协调感。
毋庸置疑,工业化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
但是,其负面效应也体现在社会各个领域。
在众多探索中,有两条线索特别引人注目。
从理性和实证出发,西方学者提出了生态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试图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从感性和想象出发,东方学者重新继承发展了风水理论中天、地、人有机统一、“天人合一”的理想,力图创建新时代的“山水园林城市”。
同时,全球也把注意力转向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我们同住一个地球”的口号成为时代宣言,人类对人居环境的品质与意境有了共同认识。
可以说,在这一点上,东西方走过了一条殊途同归的道路。
1.人居环境追求和谐平衡人居环境的营造活动是在人的规划下进行的。
从本质上说,人的思维活动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因而,不同的地理、气候、社会环境决定了设计者的思维差异,从而决定了设计的结果差异。
然而,作为观念形态的意识不仅仅会反过来影响人的社会存在,同时,作为文化沉淀的、相对稳定的观念形态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存在,必然地影响到人居环境的设计、选择。
这种观念的基础就是理性实践精神,人就是在不断实践中完善人居环境的观念。
在影响人居环境发展的诸多观念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是根本性的。
浅谈城市人居环境
浅谈城市人居环境摘要: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就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1954 道萨迪亚斯在“人类集聚学”中强调把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住区作为一个整体,从人类住区的元素”(自然、人、社会、房屋、网络)进行广义的系统的研究。
其涵盖了从个体建筑到建筑群,以致城镇、城镇群,从小庭院到大的风景区的规划设计。
作为人类聚集的中心,城市属于人居环境的范畴,且与人类的关系最为紧密,有着自己独特的肌理和发展结构。
关键字:人居环境城市结构肌理延续Abstract: in early after world war two, the Greek scholars way bartholomew diaz, and put forward “living environment science” concept 1954 word in gaza bartholomew diaz “human cluster learning” stressed in the country, including towns, cities, all human settlements as a whole, from human settlements elements “(nature, man and society, houses, network) of the generalized system. Its range from the individual building to buildings, so that town, city, from the courtyard to big scenic spot of planning and design. As the center of the human gathered, city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most closely, with a unique texture and structure of development.Key word: living environment of urban structure and skin texture continue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就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1954 道萨迪亚斯在“人类集聚学”中强调把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住区作为一个整体,从人类住区的元素”(自然、人、社会、房屋、网络)进行广义的系统的研究。
【课件】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学习目标
01 传统建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保存价值 02 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 03 和谐的现代人居环境应该是什么样子 04 构建人、城市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意的栖居究竟是什么样的?又该如何实现 “诗意的栖居”呢?
你了解过本地城乡建设中传统建筑的改造状况吗?你 见到过周围哪些传统建筑被摧毁了呢?还有哪些是被保留 下来的呢?
课堂作业
前后四人为一组,10分钟时间,探讨绿 色建筑的概念及其设计意义,以及绿色建筑 对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的影响。并写出100字 左右的分析稿,课后提交。
01
总结
在追求现代化、城市化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传统 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特别是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精 髓的古建筑。
“诗意的栖居”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我们 共同的责任与使命。希望同学们携手努力,为保护传统文 化、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在未 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见证更多古老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享受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宁静与美好。
02 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
古民居村落
02 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
巴黎改造前后景象
02 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
徽州建筑
绍兴水巷
02 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
保护是鉴定、防护、保存、修缮、再生 的过程,其中再生通常指功能更新,主 要为适应现在的使用功能,对原有建筑 进行适度的修缮。
01 传统建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保存价值
传统建筑能被保存下来的价值都有哪些呢?
北京《前门箭楼》
梁思成先生呼吁“北平的 整个形制既是世界上可贵 的孤例,而同时又是艺术 的杰作,城内外许多建筑 物是历史上、建筑史上、 艺术史上的至宝。”
空间设计中的人居环境与生活品质
空间设计中的人居环境与生活品质人居环境与生活品质是每个空间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都应该重视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居住的环境。
因此,在空间设计中,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健康和安全的居住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人居环境在空间设计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一个好的人居环境可以提供舒适的休息空间和适宜的工作环境,从而帮助居民恢复体力、减轻工作压力。
例如,一个富有自然光线和通风的房间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并促进他们的健康和幸福感。
合理规划室内空间、提供充足的储物空间和功能齐全的家居设施也是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活品质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
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例如,在一个安静、安全且绿化环境良好的社区中居住,可以提供更好的休闲活动空间和社交互动机会。
一个设计合理、充满创意的公共空间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增加他们的生活乐趣。
在空间设计中,人居环境与生活品质的提高也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一个具有可持续性的人居环境可以在降低资源浪费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节能和资源回收的技术,可以为居民提供更舒适的室内温度和质量,同时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合理规划社区的交通系统,鼓励步行和骑行交通方式,可以减少汽车使用,改善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健康的出行选择。
除了考虑物理环境,人居环境设计还应重视社区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一个充满社交互动和包容性的社区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通过设计公共休闲区域、开展社区活动和培养社区文化,可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增加社区凝聚力,并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
为了实现人居环境与生活品质的提高,空间设计者应该注重用户参与和反馈。
在设计过程中,与居民进行频繁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期望。
同时,定期进行居民满意度调查和评估,对现有的人居环境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人居环境美 综述
人居环境美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概念,它不仅涉及到美学和艺术,还涉及到人类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等多个学科。
人居环境美是指人类居住环境的美丽程度和舒适度,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的美丽,也包括人造环境的美丽。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居环境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们就开始思考人类居住环境的美丽程度和舒适度,而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建筑师们则开始探索如何通过艺术和设计来创造美丽的居住环境。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居环境美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人居环境美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人居环境美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的美观度和舒适度。
其次,个人也应该从自身做起,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来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居环境美。
此外,艺术家、设计师和学者也应该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美的研究和实践中来,推动人居环境美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人居环境美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实践。
通过政府、个人、艺术家、设计师和学者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美丽、舒适、宜居的人类居住环境。
建筑中的人居环境与生活品质
建筑中的人居环境与生活品质人居环境与生活品质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一个舒适、健康、安全的居住环境对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建筑中的人居环境对生活品质的影响。
一、建筑设计及布局1.1 空间规划和布局建筑设计师应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和功能,合理规划和布局空间。
例如,在住宅设计中,合理划分私人区域和公共区域,确保每个成员都有足够的私密空间,也有足够的公共活动空间。
1.2 采光与通风优秀的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采光与通风。
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湿度和异味,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和生活品质。
合理的窗户设计、天窗或采光井可以使室内充满阳光,而合理设置通风设备可以保持空气流通。
二、室内环境2.1 温度与湿度控制合适的温湿度是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关键。
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季节变化和气候条件,以确保室内温度和湿度在舒适范围内。
合理选择建材和采用恰当的隔热、隔音和防水措施也是必要的。
2.2 噪音控制噪音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污染源之一,对人们的健康和睡眠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建筑设计应考虑降低室内噪音水平的方式,例如使用吸音材料、有效隔音墙壁和地板等。
2.3 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建筑设计应注重通风系统的设计,并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此外,选择环保的建材、避免使用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装饰品等也是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举措。
三、社区环境3.1 公共空间设计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是社区生活品质的体现。
例如,在住宅社区中,设计公园、花园、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区等可以提供居民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促进社交和社区交流。
3.2 健康与安全建筑环境对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防火、防盗、防滑、紧急疏散等安全要求,同时提供便捷的医疗设施和急救设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结语综上所述,建筑中的人居环境对生活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舒适的室内环境、健康的社区环境等都是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关键因素。
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意境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前景初探
状 ,坚持 实事求是 ,加 强引导,探讨 改善农村人居 环境意境 的发展对 策。
从 中国农 村 人 居环 境 意 境 理念 的形 成 、中国农村人居 环境意境理念 的发 展前景 两大方面阐述对 中国农村人 居 环境意境理念 的形 成与发展前景 的分 析和研究 , 讨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意境 探 的发 展前景 。为中国农村经济建设提
形成与发展前景初搡
一王 英
摘
要 针对中国农村人居环境 的现状
人 质量 的基础上使
其 上 升 到 精神 ~ 境 的层 面 。建 立一 套 意
与不足 ,立足 中国农村人居 环境的现
然缺乏一个整 体性的视角和框架 ,缺 乏一个系统 、完整 的理论依据 ,以致 未能深入地对农村 人居环境品质与 意 境进行切合实 际的改善与整治 。乡村
我把诗意的农村人居环境分为三 个 方 面 : 乡村 住 宅 的情 趣 与诗 情 画 意 ;农村建筑形式风格 的取向;充分
利 用 植 物 的 观 赏 特 征 创 造 植 物 意 境 美。
境空 间如何让住 宅和社区符合优质 人 居环境的标准和特 色,人居环境 为人 所造 ,又反过来通 过它的 “ 美育 ”作
村人 居环境意境 的研 究与探 讨一 一诗
意 的人 居环 境 。 人 居 环 境 所 涉 及 的方 面 不 仅 是 要
2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意境 的发展前
景
向往诗意 的人 居环境 ,是 中国传
统 居 住 观 的主 体 。 虽 然 不 同时 代 人 们 所 追 求 的 居 住 环 境 有 所 不 同 , 但 对 意 境 的 向往 却是 永恒 的 主题 。
家乡的宜居环境:清新的空气与舒适的生活
家乡的宜居环境:清新的空气与舒适的生活家乡是一个位于山区的小城市,因其宜人的气候和清新的空气而闻名。
在这里,人们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首先,家乡的空气质量非常出色。
由于城市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森林和大片的农田,我们得以享受到纯净的空气。
每当一缕微风吹过,带来阵阵花香和青草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哪怕是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受到清凉的氛围。
这得益于家乡的植被覆盖率高,大量的树木释放出氧气,净化着空气,让人们在这里呼吸到的都是新鲜的空气。
这也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精神更爽朗。
其次,家乡的水质也是一流的。
我们的城市地处山区,有着丰富的水资源。
山间的溪流清澈见底,河水清澈明亮。
这些水源被精心保护,通过净化设备处理后,供应给每个家庭使用。
无论是饮用还是洗漱,我们都可以放心使用。
这也让人们省去了购买矿泉水的烦恼,更加便利了生活。
家乡的环境整洁有序,街道干净无垃圾。
政府和居民共同努力,建设了一套完善的垃圾分类和清运体系。
每个小区都配备了垃圾分类桶,居民们按照不同的垃圾种类进行投放,垃圾收集车定期来收运。
这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保持了城市的整洁和美观。
人们出门散步,不会看到垃圾堆积和随意扔弃的现象,给人们带来了舒适和宜居的感受。
此外,家乡的交通便利发达。
尽管是一个山区城市,但政府在交通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城市内部修建了宽敞的道路和桥梁,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公交车和出租车的运营也很规范,为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
此外,我家乡还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连接周边城市,让人们更加便捷地前往其他地方。
这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家乡还注重绿化和环保。
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景象。
政府鼓励居民种植花草树木,每年还会举办植树节等环保活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家乡也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保护了环境,提高了生态质量。
总之,家乡的宜居环境给人们带来了舒适和幸福。
关于人居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人居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一、引言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幸福和社会发展。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人居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因此,认识和理解人居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寻求有效的改善对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人居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人居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紧张等方面。
其中,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这些污染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这些破坏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资源紧张则表现为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土地资源紧张等方面,这些紧张状况加剧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加剧了人居环境问题。
三、人居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人居环境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密度过大,环境承载力超负荷。
2.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为特点,这种发展方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环保意识和行为不力:由于环保意识和行为不力,人们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自觉的保护行动。
4.政策和制度不完善:政策和制度的不完善也是人居环境问题的重要成因。
例如,缺乏有效的环境监管机制、资源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等。
四、改善人居环境的对策与建议针对以上问题表现和成因分析,提出以下改善人居环境的对策与建议:1.加强环保意识教育:通过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2.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人们选择环保、节能、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优化城市规划和管理: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和管理,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管理水平。
创建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浅谈
创建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浅谈作者:李淑蓉来源:《科学与财富》2012年第02期摘要:健康的人居环境应该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体现社会环境的完好,健康的人居环境必须一切从居住者出发,满足住户的心理健康和身心健康要求,使居住者生活在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环保的室内外居住环境中。
关键词:健康的人居环境;心理健康的人居环境;身心健康的人居环境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从过去仅仅追求一定的空间作为栖息之地的要求,发展到了创造适宜于人们生理、行为、心理及社会等需要高质量的居住环境上了。
人们在享受当代文明成果的同时,忽视了大自然词语的阳光、空气、风、水;过分依赖现代科技的生活方式,淡化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亲密关系;回归自然、亲和自然变成了奢侈的健康要求。
从健康的角度看,目前住宅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选址不当,周边噪声干扰休息;规划布局不当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失去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力;平面布局不合理,降低了居住的舒适度;门窗对视造成视觉的污染;有些功能空间面积不能达到最低标准;小区的服务设施、医疗保健设施、康体活动设施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服务设施不配套等。
更重要的是有些住宅的建筑材料、装修材料选型不当,设备低劣,引起空气、声、光、热、水质污染,对人体健康构成直接的危害。
这些问题都与住户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因此,21世纪应提供给老百姓一个健康的、生机盎然的人居环境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
健康的人居环境应该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体现社会环境的完好,健康的人居环境必须一切从居住者出发,满足住户的心理健康和身心健康要求,使居住者生活在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环保的室内外居住环境中。
总之,健康的环境最终目标应该是全面提高人居环境品质,实现人文、社会、环境效益的同意。
住宅建设一定要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居住环境应有利于人的健康:健康的人居环境,是实现人们性格健全和情绪稳定的重要因素。
因此,人居环境品质的营造始终以“健康”的需求为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引言人居环境所涉及的方面不仅是要满足人类对遮风挡雨、生活起居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人类对心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
因此人居环境的发展表现了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风貌和水准,凝聚了一个时代的人类文明。
无论是建造住宅还是与其融为一体的园林景观,都既是一种生产活动,又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发展的历史,人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就是人的漫长的进化历程,居住环境的改善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和文明进步。
人居环境,“居”字是住宅,“环境”就是社区,是人们所能触及的外在环境的总和,从精神的内在体验和外在的环境空间,如何让住宅和社区符合优质人居环境的标准和特色,人居环境为人所造,又反过来通过它的“美育”作用,来陶冶人的心灵和性情,来“造人”。
人居环境的品质与意境研究的是人生活的方式、生活的状态、生活的氛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人居环境发展概况一、工业革命前的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的和谐平衡我们可以从考证中得知原始人类从巢居、穴居发展到定居,它们是人类求得生存过程中的安全避护所。
从品质上满足了原始人对居住环境最基本要求,遮风挡雨、防灾防兽、群分类聚,并在寻求理想生存环境的过程中改进选择环境的技巧,对“天”的崇拜与天人合一的观念促使他们寄望通天通灵的巫术意念活动,从意境上以取得人类自身无法知晓的“天”的暗示,以“天”意来选择环境从而达到与天地山水同相连的意境。
而后,随着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国家的出现同时也表示人类聚居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居环境也不断改善。
因此产生了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业文明:黄淮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和地中海文明,这四种文明表现在人居环境上就是创造了灿烂辉煌而各具特色的建筑与城市空间。
在埃及,人们迷信人死后会复活并从此永生,创造了至今震撼世界的理想化“阴宅”——金字塔。
在地中海,古希腊的手工业、航海业与海上贸易的发达,创造了延续到古罗马并对16世纪文艺复兴影响巨大的西方古典建筑,人们在注重居住空间的舒适的同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广场、剧场、神坛、浴场、斗兽场、音乐台等等——是对人居环境中私密性和公共性极富理性和浪漫色彩的定义和诠释;也就是在意境上有了最初步的发展形成了最初的特色。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提升乡村形象与品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形象与品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乡村的形象和品质。
通过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还可以吸引城市居民回流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首要目标是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农民涌向城市,导致农村空心化、留守儿童增加等问题。
通过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可以让农民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和交通等基本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二、提升乡村的形象和品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也能够提升乡村的形象和品质。
传统的农村形象往往是脏乱差的,整治人居环境可以让农村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吸引更多的人回到农村定居或者旅游观光。
美丽的农村环境不仅对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益,也能够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添新的动力。
三、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农村环保工作。
农村环境整治不仅包括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乡村形象,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防治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问题。
通过建设生态农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环保意识,可以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实现农村生态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营造和谐的农村社会氛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除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乡村形象,还可以营造和谐的农村社会氛围。
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可以倡导文明乡风、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邻里关系,增强农民的社会责任感和社区意识,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
综上所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于提升乡村形象与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升乡村的形象和品质、加强农村环保工作以及营造和谐的农村社会氛围,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初探人居环境之美
初探人居环境之美摘要:近年来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引发了城市人居环境恶化、交通拥挤、记忆消失和面貌趋同等一系列现代城市病,城市发展也愈来愈显露出它非人性的一面,这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试图从人居环境美学的角度,初探城市人居环境之美,从而提出一些粗陋的观点,以使我们能以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我们在城市建设与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并进而引起思考,希望对我国目前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人居环境美学天人和一宜居城市什么是人居环境?哲学认为,人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两种形态中,时间构成了人的生长过程,空间构成了人的现实情况。
过程可以运用数字来表现,比较抽象。
空间可以运用形态来表现,来得具体。
前者构成了人所发展的历史,后者则构成了人所占有的空间情况。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所以,“人居环境美学”的概念应该是,我们在建筑和城市以及自然环境的营造中,以人的审美和心理感受为研究的出发点,并以人对建筑、城市、自然环境的审美情趣和心理感受为最终关怀对象的哲学。
人居环境美学是人对生存环境更高层次的追求,不仅仅体现在人居环境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还体现在人居环境的艺术美,其重点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人和动物之不同就在于他不是消极地依赖环境,而是有着适应和改变环境的能力,使之美起来,从而才可能满足人类越来越高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高尔基曾说过,无论自觉与不自觉,每个人都力图把美带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所以人居环境之美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能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情趣,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美的环境不仅使人生活的舒适、愉快,而且对人的优良气质的形成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城市作为人居环境的主要载体,其生命主要表现在空间上。
不同时代的建筑能够构成一座城市历史的空间表现,形成一座城市的表情。
环境诚然是空间的存在,但也是时间的存在;它是现实的,又是非现实的。
任何环境总是历史上存在过的环境的延续,同时又在不断地通向未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提升乡村形象与品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形象与品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形象和乡村品质的提升。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措施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提高乡村形象和品质。
改善农村硬件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首要任务。
首先,在道路建设方面,要加强农村道路的硬化,确保农村道路畅通无阻。
此外,要注重农村桥梁和水渠的修建与维护,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和灌溉条件。
其次,在电力供应方面,要保证农村电网的稳定性和覆盖率,解决农村用电难题,让农民生活更为便利。
再次,在供水问题上,要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力度,确保农民饮水安全。
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为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提供有力支撑。
除了硬件基础设施的改善,环境整治也是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关键。
首先,要加强农村垃圾处理与清洁工作。
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
加大农村环卫工作的力度,确保农村道路和公共区域的整洁。
其次,要推行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解决农村污水排放问题。
再次,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农田的生态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通过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此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还需要注重文化建设。
鼓励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育农民对家乡的情感,提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增强农民对农村环境的重视。
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通过文化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将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与韵味。
最后,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的管理与监督。
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督查与考核。
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只有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目标。
浅谈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
中国矿业大学10-11学年第二学期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人居环境与通风》作业姓名学号专业年级二〇一一年四月浅谈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关注点渐渐从充分注重自己的住房及周边环境品质改善延伸扩展到整个社区、整个城市的环境建设,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全面地、系统地追求理想的生活环境,人们逐渐开始关注人居环境的品质与意境。
关键字:人居环境品质;人居环境意境;自然观;绿色人居环境1.引言人居环境所涉及的方面不仅是要满足人类对遮风挡雨、生活起居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人类对心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
因此人居环境的发展表现了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风貌和水准,凝聚了一个时代的人类文明。
无论是建造住宅还是与其融为一体的园林景观,都既是一种生产活动,又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发展的历史,人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就是人的漫长的进化历程,居住环境的改善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和文明进步。
人居环境,“居”字是住宅,“环境”就是社区,是人们所能触及的外在环境的总和,从精神的内在体验和外在的环境空间,如何让住宅和社区符合优质人居环境的标准和特色,人居环境为人所造,又反过来通过它的“美育”作用,来陶冶人的心灵和性情,来“造人”。
人居环境的品质与意境研究的是人生活的方式、生活的状态、生活的氛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2.人居环境发展概况2.1工业革命前的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的和谐平衡我们可以从考证中得知原始人类从巢居、穴居发展到定居,它们是人类求得生存过程中的安全避护所。
从品质上满足了原始人对居住环境最基本要求,遮风挡雨、防灾防兽、群分类聚,并在寻求理想生存环境的过程中改进选择环境的技巧,对“天”的崇拜与天人合一的观念促使他们寄望通天通灵的巫术意念活动,从意境上以取得人类自身无法知晓的“天”的暗示,以“天”意来选择环境从而达到与天地山水同相连的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大学10-11学年第二学期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人居环境与通风》作业姓名学号专业年级二〇一一年四月浅谈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关注点渐渐从充分注重自己的住房及周边环境品质改善延伸扩展到整个社区、整个城市的环境建设,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全面地、系统地追求理想的生活环境,人们逐渐开始关注人居环境的品质与意境。
关键字:人居环境品质;人居环境意境;自然观;绿色人居环境1.引言人居环境所涉及的方面不仅是要满足人类对遮风挡雨、生活起居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人类对心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
因此人居环境的发展表现了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风貌和水准,凝聚了一个时代的人类文明。
无论是建造住宅还是与其融为一体的园林景观,都既是一种生产活动,又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发展的历史,人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就是人的漫长的进化历程,居住环境的改善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和文明进步。
人居环境,“居”字是住宅,“环境”就是社区,是人们所能触及的外在环境的总和,从精神的内在体验和外在的环境空间,如何让住宅和社区符合优质人居环境的标准和特色,人居环境为人所造,又反过来通过它的“美育”作用,来陶冶人的心灵和性情,来“造人”。
人居环境的品质与意境研究的是人生活的方式、生活的状态、生活的氛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2.人居环境发展概况2.1工业革命前的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的和谐平衡我们可以从考证中得知原始人类从巢居、穴居发展到定居,它们是人类求得生存过程中的安全避护所。
从品质上满足了原始人对居住环境最基本要求,遮风挡雨、防灾防兽、群分类聚,并在寻求理想生存环境的过程中改进选择环境的技巧,对“天”的崇拜与天人合一的观念促使他们寄望通天通灵的巫术意念活动,从意境上以取得人类自身无法知晓的“天”的暗示,以“天”意来选择环境从而达到与天地山水同相连的意境。
而后,随着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国家的出现同时也表示人类聚居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居环境也不断改善。
因此产生了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业文明:黄淮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和地中海文明,这四种文明表现在人居环境上就是创造了灿烂辉煌而各具特色的建筑与城市空间。
在埃及,人们迷信人死后会复活并从此永生,创造了至今震撼世界的理想化“阴宅”——金字塔。
在地中海,古希腊的手工业、航海业与海上贸易的发达,创造了延续到古罗马并对16世纪文艺复兴影响巨大的西方古典建筑,人们在注重居住空间的舒适的同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广场、剧场、神坛、浴场、斗兽场、音乐台等等——是对人居环境中私密性和公共性极富理性和浪漫色彩的定义和诠释;也就是在意境上有了最初步的发展形成了最初的特色。
在东方,从黄淮流域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农业文明,启发了人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生存环境选址中也加入了占卜这一程序,即谓卜宅。
殷墟甲骨文中就有多例关于迁徙与营建的卜辞,经孔子编撰而得以流传的典籍《尚书》中有“太保朝至洛,卜宅。
厥既得卜,则经营。
”的记载,叙述了周成王时在洛水滨选址洛邑的事件。
古人对可以把握的因素力图寻求变化规律与对不可把握的因素力图寻求彼岸的暗示构成了几千年中选择生存环境的两大领域,从意念上把人居住环境的选择归结于山水地势,进而形成体现中国人居环境观的“风水”学说中的形式宗和理气宗的部分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和构成了以中国为主的东亚的建筑与城市空间。
概括而言,从人居环境的品质与意境的关系特点,上述历史形成了不同地域的人居环境,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居住空间和风格迥异、千变万化的公共活动空间。
这两种类型的空间构成建筑与城市的基本元素,满足了人们二元化的公共性和私密性的需求。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有限,数千年来自然经济社会与大自然基本做到了和谐相处,平衡发展。
2.2工业革命后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的矛盾和对立现代科学的产生和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打破了这种平衡。
19世纪、20世纪初现代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的口号;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工业化的建筑施工,将人与自然隔离对立起来,在居住硬件改善的同时失去了环境的亲近感和谐调感。
这一潮流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也直接影响到东方和全世界。
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以后实现现代化的方针下,中国将工业化作为发展的目标,反映到人居环境,就是大量方盒子住宅、公建模式。
无庸置疑,工业化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
但是,其负面效应也体现在社会各个领域。
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历了所谓“人口爆炸(Population)”“环境污染(Population)”“资源枯竭(Poverty)”的“三危机”,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从赖特的有机建筑到阿尔托的人情味,从后现代到解构主义……现代主义者们试图寻找一种解决人工与自然矛盾对立的途径。
在众多探索中,有两条线索特别引人注目。
从理性和实证出发,西方学者提出了生态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试图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从感性和想象出发,东方学者重新继承发展了风水理论中天、地、人有机统一,“天人合一”的理想,力图创建新时代的“山水园林城市”。
同时,全球也把注意力转向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OnerEarth One World”的口号成为时代宣言,人类对人居环境的品质与意境有了共同认识。
可以说,在这一点上东西方走过了一条殊途同归的道路。
3.人居环境意境的和谐平衡人居环境的营造活动,是在人的规划下进行的,这种营造之前的谋划通过模拟、预设而表现在图或模型上,而这种设计是受设计者的构思与权衡制约,从本质上说,人的思维活动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因而,不同的地理、气候、社会环境决定了设计者的思维差异,从而决定了设计的结果差异,然而,作为观念形态的意识不仅仅会反过来影响人的社会存在,同时作为文化沉淀的、相对稳定的观念形态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存在,必然的影响到人居环境的设计、选择。
这种观念的基础就是实践理性精神,人就是在不断实践中完善人居环境意境的观念。
3.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影响人居环境发展的诸多观念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是根本性的。
“天”是一个历史范畴,起源于远古人类对无法预测的苍茫太空的敬畏,从夏商时开始,“天”被认为是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主宰,随着对灾变、地形、人事兴旺、凶吉关系的长期思考探索,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相应的扩展,但其内核任是外在于人、人类无法把握的宇宙主宰。
而后,在这种主宰的崇拜构架起以天人关系为基础的宇宙观,并形成“天命”、“天意”、“天文”、“天道”等一系列概念。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顺应天意作为人居选址的理论基础,力图将人居的选址模拟成通过天象观测所认识到的“天”以求得到合法与永恒。
古周易中有“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与于地”的原则,使中国文化中的天构成了与希伯来文化中的上帝及古希腊文化中诸神相异其趣的另一番景象,从而影响了人居环境的发展。
3.2物我一体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对生活其中的可见的天然世界的认识。
受基督教文化的上帝创世说的教化影响,欧洲古典文化虽然将人与自然都看成是被造之物,但接受了被赋予人类的上帝自己的形象及享用自然、管理与控制自然的特权,因而在欧洲文明中,自然是作为人类的对立面而出现在矛盾关系中的。
而在中国的古文明中,自然原则指自然而然的意思,在老庄那里“天然耳,……以天言之,所以明及自然”,“道法自然”,在玄学及儒家体系中,“无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自然者,道也”。
自然作为抑制人欲的对立面出现的。
“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定位下,在中国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作用下,形成了与欧洲截然不同的观念形态,对于中国文化来说,包含“自”与“然”两个部分,包含人类自身以及周围世界的物质本体部分,也就是说中国文化的自然观是将自然看作包含自我一体的概念,人类及水、花、草、树木、鱼虫、走兽等都是从属于物质世界体系,因而在这种概念的作用下,人与自然其他要素是处于同层次与地位上的,为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奠定了基础。
在这种自然观的影响下,古典的风景画表现的是对立于人类的自然景色,而在中国却用山水画一词代替风景画,在写意山水的表象后流露着诸多“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类人文追求、文学要素也直接纳入到造园的范畴,并催生人居环境中的人文精神,显示了人在自然中的不可分割的地位与主体价值。
3.3阴阳有序的环境观环境观指的是人对周围环境因素及相互关系的认识。
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下,古代以农立国的生存环境中,形成天地、日月、昼夜、阴晴等来概括为阴阳的一系列对立又相互转化的矛盾范畴,商周时期的易经就将之概括为乾坤、泰否、剥复、损益,在老子的《道德经》更明确为“万物负阴而抱阳”。
战国以后形成的易传对事物的相互关系概述为“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更高的水平上发展了阴阳学说,而《易经》被儒家定位六经之首,并被道、佛诸家接受并弘扬。
战国后的阴阳家揉合了五行说及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使得阴阳学说十分庞杂,而阴阳学说却在思想上根深蒂固影响了中国人对居住环境的选择,这种影响表现在:3.3.1认为方位是有主从的,对太阳的崇拜形成日出日落的方位观。
战国前的王侯墓葬以及某些少数民族的庙宇始终以东向日为其主要轴线方位,明代以前的祖庙中的始祖牌位立坐西向东。
以天上星宿的方位与地上方位相呼应,从而有了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四象说,强调东向:“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或曰天一,或太阴。
太阳所居不可背而向。
”后世随着地理、堪舆、相宅、风水诸种与人居建筑朝向更密切的知识构架的形成,朝向也就更多样化。
3.3.2赋予构成人居环境的各种要素以互相依存又有主次的属性。
最为典型的就是关注环境中的山于水的位置,定山属静为阴,定水属动为阳,南为阳北为阴,高为阳而低为阴。
“万物负阴而抱阳”既为人居经营时提出了背山面水的要求,也为人居环境的变通提供了其他可能,在与周易卦象结合中,为宫与寝、长与幼、文与武、上与下、僧与俗等的功能格局提供了选择空间。
3.4社会文化心理的若干影响因素生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群在心理上有着对社会条件相仿的折射,有着对社会规范文化同构的心理认知,这种社会文化心理结构自然影响着包括人居在内的人群的活动与行为。
如中国文化的内倾性格,而这种文化性格所促使的都是防御性的内向人居环境建筑,早自仰韶时期的姜寨遗址,商代的三星堆遗址及后来的城池,住宅、园林、等多数地区的建筑群,大多数都以院落呈现的人居环境空间。
4.现代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的新发展现代人类通过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物质财富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物理、生物、化学、天文、地理的发展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宇宙是无限的;世界是物质的,随着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传播,人类从主观唯心和朴质唯物的蒙昧幼稚的思想中觉醒起来,人类对人居环境的规划选择更明智更理性化,从而形成了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区域整体规划、开放化的人居环境、及绿色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