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大纲

合集下载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引言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进一步认识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了解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对象及其重要性;2. 熟悉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3. 掌握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4. 能够分析和评估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 能够针对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点提供有效的旅游规划和管理措施;6.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旅游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旅游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旅游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对旅游的影响;- 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资源与旅游地开发;- 地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 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征:- 旅游目的地的分类与特点;- 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旅游资源类型和特征;- 旅游目的地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4. 旅游规划与管理:- 旅游规划的概念、原则和步骤;- 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旅游规划与管理策略;- 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讲授基本概念、理论以及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的理解能力。

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解决旅游地理学中的经典问题、案例或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 研究项目:组织学生开展旅游地理学相关的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进行旅游目的地的实地考察,提升学生对地理环境与旅游发展的实际认识能力。

第五部分:课程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比30%。

2. 课堂测试:针对每个章节设置的知识点测试,占比40%。

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课程所学内容,占比30%。

旅游地理学实践教学大纲(3篇)

旅游地理学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研究旅游现象和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中分布、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实践教学是旅游地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实践教学大纲旨在指导教师进行旅游地理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践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和开发。

2. 培养学生运用旅游地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能力,学会使用GIS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制图。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

5. 增进学生对旅游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实地考察(1)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实地考察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设施等,了解其特点、分布和评价方法。

(2)旅游地开发与规划考察旅游地的开发与规划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案例分析(1)国内外著名旅游地案例分析选取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地,分析其发展历程、旅游产品、市场营销和旅游环境等问题。

(2)旅游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分析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地实践中的应用,探讨旅游与环境保护、社区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3. 实验操作(1)地理信息系统(GIS)实验利用GIS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制图,提高学生的GIS应用能力。

(2)旅游地理学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旅游地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4. 团队协作与沟通(1)团队项目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旅游项目策划、实施和评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学术素养。

四、实践教学实施1. 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教师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包括考察路线、案例选择、实验设计等。

(2)实施过程:按照实践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活动。

旅游地理学理论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理论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地理学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范围: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学时数: 52 其中实践学时:21一、课程的定位与目标《旅游地理学》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面向高职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开设。

其目标在于奠定学生对作为一种空间现象的旅游产业及其影响的基本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用地理学的思维和方法分析旅游问题的能力,并为将来学习旅游市场学、旅游景区的开发与规划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旅游地理学》系统全面地反映当代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旅游客源地理,包括旅游者的概念、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背景、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及旅游客流分布等;了解旅游资源产生的条件及各类资源的分布规律;对旅游规划开发、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交通和旅游线路设计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了解旅游开发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有利和负面影响。

旅游地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能走出课堂,深入旅游景区,灵活运用,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该课程具有学科交叉性,要求学生知识面较宽,如对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民族学、园林学、美学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及其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及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课堂讲授时,引入相关案例讲授和分析,从分析的过程当中得出讲授时的相关结论。

同时,考虑到课程教学内容多而课时相对较少的客观实际,就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授,而一般的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

四、学习方法及其要求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作好笔记;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复习思考题、课外作业);利用多媒体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对和本课相关的内容进行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正的价值意义的内容,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处于这三者之间的一门综合性部门地理学。

从旅游活动的行为性质来看,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因而被视为是部门人文地理学;从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种新兴产业来看,旅游地理学又可视为部门经济地理学,是服务行业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科;与此同时,天然风光在旅游资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自然地理学,包括部门自然地理学家,也很重视风景组成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被等方面成分的研究,并把景观结构理论移植到旅游地理学,建立了风景结构和旅游业结构的理论。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旅游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近些年来,旅游地理学在我国获得相当迅速蓬勃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地理学家广泛参加区域旅游开发、旅游资源普查、风景旅游区规划等多方面实践工作,多出了具体成绩,并且已获得旅游界和其它社会各界的承认。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学基础理论,并能运用于指导旅游市场的开拓,旅游资源的保护,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本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需要督促学生记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提高教学效果。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为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旅游学科的边缘学科。

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

都是旅游地理学的平行姐妹学科,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研究旅游活动这个复杂多面的社会经济现象。

与这些平行学科比较,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特点是在空间上进行综合。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第一章】绪论(共3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研究了本章内容后,应该掌握;从概念上和技术上解释旅游的含义,区分旅行、休闲和闲暇的不同之处。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3)旅游地理学与其他相关的关系。

2、教学内容(1)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时)。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1. 引言旅游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探究旅游与地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深入研究旅游景点的地理背景、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以及旅游对地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旅游地理知识和工具,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为他们未来从事旅游规划、开发和管理等领域做好准备。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备对旅游景点进行地理分析和评估的能力,了解旅游对地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有深入的认识。

3. 教学内容3.1 旅游地理学基本概念- 旅游和旅游地理学的定义-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3.2 旅游资源与旅游景点- 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旅游景点的地理背景和特点- 旅游景点的分布规律和空间分布模型3.3 旅游地理学与地方经济- 旅游对地方经济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旅游经济的多样性和地区差异性- 旅游开发对地方经济结构的影响3.4 旅游地理学与社会文化- 旅游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旅游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3.5 旅游地理学与环境保护- 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旅游环境评估与管理4. 教学方法4.1 授课与讨论通过授课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旅游地理学的相关问题,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2 实地考察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以实际的旅游景点和地理环境为案例,加深学生对旅游地理学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3 研究项目与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旅游景点或地区展开研究,并编写研究项目和报告,以加深他们对旅游地理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参与、作业、考试、研究项目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以考察他们对旅游地理学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

6. 参考教材- Liu, Z. 2010.《旅游地理学导论》。

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地理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专业课程性质:主修总学时数:48课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旅游地理是旅游服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系统的研究旅游资源分布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是对地理知识在旅游上的具体应用。

是一门广泛吸收地理学、旅游学、经济学、人文科学及旅游者心理学等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单元京津冀旅游区模块一旅游资源概述模块二旅游亚区及其主要旅游胜地第二单元关东旅游区模块一旅游资源概述模块二旅游亚区及其主要旅游胜地第三单元中原旅游区模块一旅游资源概述模块二旅游亚区及其主要旅游胜地第四单元江南旅游区模块一旅游资源概述模块二旅游亚区及其主要旅游胜地第五单元长江中上游旅游区模块一旅游资源概述模块二旅游亚区及其主要旅游胜地第六单元岭南旅游区模块一旅游资源概述模块二旅游亚区及其主要旅游胜地第七单元西南旅游区模块一旅游资源概述模块二旅游亚区及其主要旅游胜地第八单元北部内陆旅游区模块一旅游资源概述模块二旅游亚区及其主要旅游胜地第九单元青藏高原旅游区模块一旅游资源概述模块二旅游亚区及其主要旅游胜地第十单元港澳台旅游区模块一旅游资源概述模块二旅游亚区及其主要旅游胜地第十一单元东亚及太平洋旅游区模块一旅游资源概述模块二旅游亚区及其主要旅游胜地第十二单元南亚旅游区模块一旅游资源概述模块二旅游亚区及其主要旅游胜地第十三单元中东旅游区模块一旅游资源概述模块二旅游亚区及其主要旅游胜地第十四单元欧洲旅游区模块一旅游资源概述模块二旅游亚区及其主要旅游胜地第十五单元美洲旅游区模块一旅游资源概述模块二旅游亚区及其主要旅游胜地第十六单元非洲旅游区模块一旅游资源概述模块二旅游亚区及其主要旅游胜地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旅游地理的发展历程,正确理解旅游地理在旅游科学研究中的意义,掌握旅游地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熟悉各地的风景名胜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地理学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学分:3
课程时间:36学时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掌握旅游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环境和旅游活动的分析和评估能力,促进学生对旅游地理学领域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a.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和范围
b.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
c.全球旅游业和旅游地理管理
二、旅游地理背景和景观
a.旅游地理背景的概念和要素
b.旅游景观的类型和特点
c.旅游景观管理和保护
三、旅游地理资源
a.旅游地理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b.旅游资产的评估和开发
c.旅游资源管理和保护
四、旅游产业和市场分析
a.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现状
b.旅游市场的特点和结构
c.旅游企业和旅游业的竞争力
五、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
a.旅游活动的社会和文化影响
b.旅游环境问题和影响
c.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管理
课程评估方法:
1.期中考试(占总分30%)
2.小组讨论和演讲(占总分20%)
3.个人论文(占总分30%)
4.平时课堂表现和参与(占总分20%)
参考教材:
1.《旅游地理学原理与应用》
2.《旅游管理学》
3.《旅游可持续发展》
4.《旅游心理学与行为分析》
备注:教学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以授课教师为准。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旅游地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它融合了地理学、旅游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旨在揭示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和开发,掌握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地理特征,以及旅游交通、旅游规划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旅游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知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旅游地理学概述1、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2、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1)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2)国内旅游地理学的发展3、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与地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2)与旅游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二)旅游资源地理1、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1)旅游资源的概念(2)旅游资源的分类2、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1)旅游资源的调查方法(2)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3、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模式(2)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三)旅游客源地地理1、旅游客源地的概念和特征(1)旅游客源地的概念(2)旅游客源地的特征2、旅游客源地的形成与发展(1)旅游客源地形成的影响因素(2)旅游客源地的发展趋势3、旅游客源地的市场分析(1)旅游客源地的市场规模和结构(2)旅游客源地的市场需求特点(四)旅游目的地地理1、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类型(1)旅游目的地的概念(2)旅游目的地的类型2、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1)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构成要素(2)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影响因素3、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1)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2)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五)旅游交通地理1、旅游交通的概念和类型(1)旅游交通的概念(2)旅游交通的类型2、旅游交通的布局与规划(1)旅游交通布局的原则和方法(2)旅游交通规划的内容和步骤3、旅游交通对旅游发展的影响(1)旅游交通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2)旅游交通对旅游客源地的影响(六)旅游区划与旅游规划1、旅游区划的概念和原则(1)旅游区划的概念(2)旅游区划的原则2、旅游区划的方法和类型(1)旅游区划的方法(2)旅游区划的类型3、旅游规划的概念和内容(1)旅游规划的概念(2)旅游规划的内容4、旅游规划的编制与实施(1)旅游规划的编制程序(2)旅游规划的实施保障(七)旅游环境地理1、旅游环境的概念和构成(1)旅游环境的概念(2)旅游环境的构成要素2、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旅游活动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3、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1)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2)旅游环境保护的技术手段(3)旅游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地理7《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地理7《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地理7《旅游地理》复习提纲一、旅游地理:概念建构
(一)旅游地理概念
1.定义
2.构成要素
3.特征
(二)旅游地理学之发展
1.发展背景
2.发展历史
3.发展机遇
二、旅游地理:理论基础
(一)旅游活动与旅游环境的相互作用
1.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旅游环境对旅游活动的作用
3.空间构建中的经济、文化、社会等融合
(二)旅游行为与旅游地理的相互关系
1.旅游行为的影响
2.旅游地理对旅游行为的作用
3.行为构建中的文化、心理、技术等融合
三、旅游地理:研究内容
(一)自然旅游地理
1.自然旅游地格局
2.自然旅游资源与功能
3.自然旅游地开发利用
(二)人文旅游地理
1.人文旅游地格局
2.人文旅游资源与功能
3.人文旅游地开发利用
(三)旅游度量与评价
1.旅游空间格局分析
2.旅游功能分析
3.旅游产业评价
四、旅游地理:实践应用
(一)旅游地理信息技术
1.旅游信息系统
2.旅游空间数据管理
3.旅游空间数据分析
(二)旅游地理规划技术
1.旅游地理规划策略2.旅游地理规划对象3.旅游地理规划技术(三)旅游管理技术1.旅游空间管理。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旅游地理学(Tourism Geography)
二、课程号:
三、课程类别:
四、学时、学分:
五、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旅游客源地理,包括旅游者的概念、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背景、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及旅游客流分布等;了解旅游资源产生的条件及各类资源的分布规律;对旅游规划开发、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交通和旅游线路设计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了解旅游开发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有利和负面影响。

六、教学内容:
见附件1。

七、教材:
刘振礼、王兵,《中国旅游地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八、主要参考书目:
见附件2。

九、成绩评定:
见附件3。

附件1:《旅游地理学》教学内容
附件2:参考书目
1 李旭旦主编,《人文地理概说》,科学出版社
2 Smith,《Tourist analysis》,Longman
3 《旅游与环境》编写组,《旅游与环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 雷明德,《旅游地理学》,西北大学出版社
5 周进步,《中国旅游地理》,浙江人民出版社
6 吴承照,《现代旅游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青岛出版社。

《旅游地理学》内容纲要

《旅游地理学》内容纲要

《旅游地理学》内容纲要《旅游地理学》内容纲要第⼀章绪论第⼀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leisure)是指⼈们扣除谋⽣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般是指⼈们在闲暇时间所进⾏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的体⼒和精⼒,它包含的范围极其⼴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部分。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类旅⾏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门学科(郭来喜,1985)。

第⼆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尔斯⽐较重视旅游主体的研究,郭来喜相对重视旅游客体的研究。

(P2-3)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研究内容简析①旅游产⽣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②旅游者⾏为规律③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④旅游通道⑤旅游资源评价⑥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⑦旅游环境容量⑧旅游区划⑨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⑩旅游规划第三节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联系。

第⼆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第⼀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战之前这⼀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是不⾃觉的,只是在研究⼟地利⽤时将旅游作为⼀种⼟地利⽤⽅式⽽加以研究,涉及到这⼀领域的地理学者也只是个别的,麦克默⾥是这⼀时期的代表⼈物。

⼆、⼆战之后⾄20世纪60年代初总的来说,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没有明显的⽅向和兴趣,所做的研究⼯作仍然是零散的,这⼀时期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数仍然有限,如英国⼈⽂地理学家科波克(Coppock J T) ,美国克莱门特(Clement H G)。

《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课程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旅游地理学课程编号ScBA3201英文名称Tourism Geography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54 其中: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实践学时学分 3 预修课程旅游学概论适用对象旅游管理专业辅修课程简介《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主要介绍旅游地理学的发展与趋势、旅游者与旅游行为的时空分布规律、旅游资源与旅游目的地的评价、旅游地空间结构与生命周期、旅游环境与生态、区域旅游合作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相关原理与发展规律。

同时考虑非地理专业开设的旅游管理学生对旅游资源认识的局限,课程内容增加一定的旅游资源类型、成因与审美等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学会运用旅游地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去理解、认识并研究旅游和旅游业的相关理论与实际问题,了解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学科前沿与热点问题,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章节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实践合计绪论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学科属性33第一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33第二章旅游行为地理88第三章旅游资源地理2020第四章旅游环境地理55第五章旅游地空间结构与生命周期55第六章旅游区划与区域合作44第七章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66合计5454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3学时)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三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本章重点、难点:重点: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难点: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本章教学要求:了解:闲暇、游憩和旅游,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理解: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掌握:旅游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3学时)第一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第二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第三节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第四节旅游地理学主要学术期刊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难点:国内外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的异同点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程理解:国内外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的异同点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旅游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值得反思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地理学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在家看电视和外出度假。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三者之间的关系2.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在国际上有不同的称呼,如英国部分学者称其为休闲和旅游地理学,加拿大称为游憩地理学,日本和韩国称为观光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课题包括构成旅游三大要素的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和旅游媒体(交通、宾馆、旅行社等)。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地理学者将旅游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来研究。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通道。

旅游客源地是旅游者居住的地方;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旅游通道将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区域连接起来,是旅游系统的桥梁。

主要内容包括10方面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影响旅游产生的条件或要素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一般要素,涉及一个国家旅游需求的水平,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特征和政策制度。

另一类是专门要素,指旅游者个人的情况,包括收入、就业、带薪假期、教育水平、生活阶段、个人偏好等。

2.旅游者行为规律。

包括以下内容:旅游动机、旅游动力、决策行为、空间行为、旅游者行为规律研究的实践意义等。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

旅游流预测研究主要是发展一套在不同条件下适宜的预测模型。

4.旅游通道。

旅游通道是为旅游者由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往返,以及为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活动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的整体。

从地理学的角度,主要是对可进入性和各种交通方式如何匹配的研究。

5.旅游资源评价。

主要是旅游资源的分类、如何建立评价模型的研究。

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

主要包括旅游地生命周期、旅游地空间竞争、城市旅游地、主题公园等。

7.旅游环境容量。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自然环境容量;二是社会经济意义和旅游者感应气氛的环境容量,及旅游者的数量应限制在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和不破坏旅游者游兴的范围之内。

8.旅游区划。

旅游区是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

旅游区划的研究,首先是区划原则、区划指标的研究,然后针对具体的区域进行区划;在区划的基础上进行分级、分类及区域相互关系研究。

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包括旅游开发的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社会文化影响等。

10.旅游规划。

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地规划两个层次。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综合考察法2.资料统计分析法3.地理图表法4.比较分类法5.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四、旅游地理学的性质与特点旅游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在旅游业大规模发展的背景下,伴随旅游科学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旅游地理学还是一门具有综合特点的交叉科学,介于地理系、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园林学、经济学等学科之间。

旅游地理学也是一门具有应用特点的科学,一方面有它自身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还特别注重实用性的研究。

特点1.地域性:旅游资源的形成、开发和利用,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旅游者行为也具有地域性特征。

2.综合性:表现在其研究范围的广泛性和多学科性。

在研究旅游资源的分布、开发,旅游区规划和建设等问题时都应有综合性的观点,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五、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与地理学科的关系: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2.与旅游学科的关系:旅游地理学是介于地理学与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要涉及很多其它学科的知识,如园林学、建筑学、经济学、环境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美学等。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第一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旅游作为一种大众化的社会经济现象,起源于近代,它是西方由于工业化的逐步完成经济发展达到相当程度的产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旅游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

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很早就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地理学者是涉足于旅游这一研究领域的先驱之一。

一、二战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旅游是西方发达国际富有阶层的生活内容,随着价廉的组团旅游(package tour)的出现,旅游的规模越来越大。

于是,各科学者也开始研究旅游,这一时期地理学者的研究是不自觉的,只是将旅游作为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主要研究内容20世纪3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麦克默里发表的《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是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这一时期,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大致分两方面:一是旅游地和旅游形态的个别地区的研究;二是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研究。

二、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二战后,发达国家的国内旅游需求急增,以相邻国家为目的地的国际旅游也得到初步发展,学者们在客观形势的要求下,开展了比二战前更加广泛的旅游研究。

但总体来说,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没有明显的方向和兴趣,所作的研究工作仍然是零散的。

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人数仍然有限。

三、20世纪60年代以后1.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旅游业进入发展最快最稳的时期。

旅游需求和供给规模迅速扩大。

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以主动参与和多样化的研究内容为特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地和旅游区域的开发研究、旅游客流的调查与分析、旅游产生的各种影响。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旅游在总体规模上仍持续增长,各国旅游开发和管理工作逐渐走上正轨。

地理学者在完成大量个案研究工作基础上,要求系统研究旅游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对旅游地类型进行分类和评价,绘制旅游地图等。

旅游地理的研究这一时期主要集中在国际旅游方面,发表的文献也大量增加,以美国马特勒的著作《国际旅游地理》最有代表性。

第二节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一、各国学者总体趋势是研究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重点是旅游活动不同国家称谓不同,加拿大称为recreation geography游憩地理学;新西兰geography of recreation and tourism休闲和旅游地理学。

地理学者研究闲暇活动的主要领域是旅游,对于休闲的兴趣,主要体现在研究城市规划问题和地方社区环境的改进之时。

二、理论与实用研究并举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化,一直注重研究旅游业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同时兼顾理论的提升研究。

三、参与所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其内部产业结构及产业的前向与后向联系都已相当复杂,解决其提出的问题往往需要经济学者、地理学者、管理学者和其他专家会诊。

旅游地理学注重新的技术手段在研究、教学和咨询工作中的运用,尤其是旅游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用。

四、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旅游者行为、旅游区规划、旅游影响等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的旅游地理研究,基本上限于中小尺度的空间范围和旅游者本身的属性(发源地、目的地等)。

旅游地理学者的研究主题已经从过去局部着眼转向全局,同时,也保留和发展了解剖性质的小区域和专题研究。

第三节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一、古代旅游知识的积累旅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历代帝王的巡狩、官员的宦游、诗人学者的漫游,还是和尚道士的云游以及一般民众的出游等,都是古老的旅游形式。

有关旅游地理的内容,在我国早期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地理志》、《水经注》、《徐霞客游记》等都有记载。

二、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在中国系统地开展旅游地理学的科学研究是以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为标志开始的。

经过20年的努力,旅游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整个地理学领域中逐渐确定了其相应的地位,并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

第四节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讨论题请设计某旅游景区的3日游路线。

1.选择此景区的动机2.旅游决策过程3.具体线路设计和食宿安排第三章旅游者行为本章的主要内容旅游者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第一节旅游者一、国际上的定义1.国际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它国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人。

又分为国际旅游者(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中度过至少1夜的游客)和国际短途旅游者(利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少于1夜的游客)。

2.国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是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于1年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国内短途旅游者是指基于上述任以目的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

二、中国对游客的定义1.游客,是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参加会议等,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它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它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按出游地分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

按出游时间分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

2.海外旅游者,是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3.海外一日游游客,是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4.国内旅游者,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它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5.国内一日游游客,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公里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不足24小时,并未在境内其它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第二节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一、旅游需要分析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

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人为了满足或实现某种需要就产生了行为的动机。

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各种需要中的一种。

旅游动机是人们在满足了最低的生理要求之后提出来的。

马斯洛需求层次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二、旅游动机及其种类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经济的动机。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也将旅游动机分作四类: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和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三、旅游动机的激发旅游动力由三部分构成: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1.内动力:即人的旅游动机,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2.外动力:即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3.中间条件:即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