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缺陷

合集下载

对大陆漂移学说或板块构造学说的认识

对大陆漂移学说或板块构造学说的认识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两个重要理论,对于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规律的认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进行认识和解析。

一、大陆漂移学说的认识大陆漂移学说最早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韦格纳在1912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是在地球表面漂移,而不是固定不动的。

韦格纳认为,大陆漂移是由地壳板块的运动造成的,这种运动从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山脉、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现象。

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对地质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激发了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规律的研究热潮。

1.1 大陆漂移的证据大陆漂移学说得到广泛认可的证据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和陆地形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不同大陆的地质构造和古生物化石的比较,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似之处,这表明它们曾经是连接在一起的。

古气候学的研究也发现了大陆漂移的证据,例如在南极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发现了与冰川作用有关的地质特征。

而且,大陆漂移学说还能解释地球上的地震和火山分布规律,这些都为大陆漂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2 大陆漂移的争议和完善尽管大陆漂移学说得到了大量的证据支持,但在其提出之初却受到了激烈的反对。

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大陆漂移学说无法解释地壳板块的运动机制,也无法提供合理的动力来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地球物理学和地磁学的进步,大陆漂移学说逐渐得到了完善。

很快,板块构造学说随之提出,成为了对大陆漂移学说的重要补充。

二、板块构造学说的认识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的地球科学重要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和板块边界的分类。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地壳与上地幔的外层是由许多大大小小,形状不规则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地球地壳和上地幔的主要动力机制。

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填补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些不足,为解释地球上的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提供了更加完整的理论体系。

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

三 转换型-剪切 7
(大洋中脊)
三. 三个板块之间的边界组合类型
在板块分布图上,经常可见三个板块边界相交于 一点,为三个板块汇聚或裂解的邻接点,它是球 面上的板块边界开始或终止的端点。三条板块边 界相交于一点的现象,这一个交点就叫做板块三 联接合点(triple junction 简称三联点)。 与三联点相接的板块边界可以是拉张型、挤压型 或剪切型边界。板块三联接合点在板块构造研究 中具有重要意义。
碰撞型边界特点是: ①地震带极宽,以浅、中源地震为主,最大震级为8.7级。 ②由于岩石圈上部的陆壳古老而复杂,发育了众多的断层, 有许多薄弱带, ③伴有比较强烈的岩浆活动, ④热流值相对较高。 事实上,这类边界是两个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极宽阔而复杂 的地带。而不是一条明确的界线。在大陆发生碰撞之后,板 块的相对运动和沿边界的挤压作用仍然持续着,如亚洲板块 重迭在印度板块之上,结果使该板块边界 ⑤具有正常大陆地壳两倍的厚度(陆壳增厚),这已成其为 一大特点,是造成喜马拉雅山带和青藏高原巨大海拔高度和 使地震带、岩浆活动带变宽的主要原因。
①陆内、陆间裂谷







东非大裂谷是离散板块边界开始发育的雏形。
离 散 边 界 -

洋 中 脊
离散边界演化模式图
A 上涌的岩浆的热能 造成陆壳凸出,膨胀, 产生大量断裂; B.陆壳拉伸和减薄, 中脊裂谷发育,岩浆 流到裂谷之上基性、 超基性岩浆不断补充, 冷凝形成新的海洋岩 石圈,添加到向两侧 运动的板块后缘。; C.持续的扩张进一步 将大陆分离知道狭窄 的海道产生; D.洋中脊系统形成, 大洋盆地发育增长。
板块,全称是岩石圈板块,是指构成地 球上部岩石圈的不连续球面板状块体。

从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学说

从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学说

从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最初由奥特柳斯在1596年提出,后来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1912年加以阐述,提出“大陆漂移假说”,这个大胆的学说一直被学界忽视,直至1960年代海洋扩张说出现,令大陆飘移说得以发展,后来更阐述为板块构造理论。

“大陆漂移假说”主要内容为远古时代的地球只有一块“泛古陆”或称盘古大陆的庞大陆地,被称为“泛大洋”的水域包围,大约于2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到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以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

值得一提的是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有些不同,前者假设推动力是潮汐,后者假想推动力是由于地幔出现对流,拖动板块。

奥特利乌斯在他的地理百科全书中提及美洲是“因地震与潮汐而从欧洲及非洲分裂开去”及“如果有人拿出世界地图,然后仔细观测三大洲的海岸线,就会发现(大陆)分裂的痕迹”。

来自南非的地质学家杜托伊特和英国的霍尔姆斯都支持魏格纳的假说。

可惜到了五十年代,大陆飘移学说仍然得不到普遍接受。

在六十年代前,终于出现转机。

迪茨、希曾,以及赫斯得出一份地质研究报告,这就是海底扩张学说,得出实在的地质证据,解释了三大洲为何分裂,令大陆漂移学说更具说服力。

首先假设地球内部是玄武岩质,而地表则是花岗岩质,而大陆就像冰山浮在海面一样,浮在融熔状的玄武岩上。

大陆因为潮汐的推动而移动分离。

地质构造方面的证据:阿巴拉契亚山脉(和非洲阿特拉斯山脉是同一条)是东北—西南走向,临至大西洋西岸就中断,而地质研究证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与苏格兰、爱尔兰的山脉是与阿巴拉契亚山脉同源。

另外,有证据证明南非的开普山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山是同出一彻。

可见曾有段时间,美洲、非洲和欧洲是相连。

大陆边缘的吻合,将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拼在一起时,两岸的大陆边缘能十分吻合且完美的贴合。

且经由两岸岩层的研究,发现在非洲某处海岸的岩层,恰与拼合后的南美洲海岸的岩层相同,再度印证两块大陆曾经是相连的。

古生物化石方面的证据:活在约2亿年前的中龙是一种住在陆上淡水沼泽的爬虫类,无法越过大洋。

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的内在联系和主要区别

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的内在联系和主要区别

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的内在联系和主要区别一、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的内在联系和主要区别1、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

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为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

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

2、海底扩张说海底扩张说认为:密度较小的大洋壳浮在密度较大的地幔软流圈之上;由于地幔温度的不均一性,导致地幔物质密度的不均一性,从而在地幔或软流圈中引起物质的对流,形成若干环流;在两个向上环流的地方,使大洋壳受到拉张作用,形成大洋中脊,中脊被拉开形成两排脊峰和中间谷,来自地幔的岩浆不断从洋脊涌出,冷凝后形成新的洋壳,所以大洋中脊又叫生长脊,温度和热流值都较高;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环流不断向两侧推开,也就是如传送带一样不断向两侧扩张,因此就产生了地磁异常条带在大洋中脊两旁有规律的排列以及洋壳年龄离洋脊越远越老的现象;大洋中脊两侧向外扩张速度(半速度)大约为每年1—2cm,有的可达3—8cm;在向下环流的地方,或在不断扩张的大洋壳与大陆壳相遇的地方,由于前者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向大陆壳下俯冲,形成海沟或贝尼奥夫带;向大陆壳下面倾斜插入的大洋壳,由于远离中脊,温度已经变冷,同时海底沉积物中的水分也被带入深部,形成海沟低热流值带;另一方面,由于深部地热作用,再加上强大的摩擦,在大约深150—200km处,导致大洋壳局部或全部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及挥发成分的强大内压促使其向上侵入,并携带大量热能上升,因此在海沟向陆一侧一定距离处形成高热流值;同时,来自地幔的、以及混杂了重熔陆壳的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和岛弧;这些火山喷出的岩浆,由于混入了硅铝层(沉积物,大陆壳重熔物质)的成分,因此经常是属于中性的安山岩质(在环太平洋区安山岩出露的界线,称为安山岩线)。

大地构造学说

大地构造学说

一、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20世纪60年代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20世纪 年代 世纪60 末兴起的,是在大陆漂移、 末兴起的,是在大陆漂移、海底扩 张学说的基础上, 张学说的基础上,综合了大洋和大 陆的地质研究资料发展而来, 陆的地质研究资料发展而来,所以 又称为 “ 全球构造理论 ” ,是当今 最盛行的大地构造学说。 最盛行的大地构造学说。
二、地槽-地台学说简介 地槽-
地槽-地台学说,即传统的大地构造 地槽-地台学说, 学说。它在19世纪中期以来研究大陆型地 学说。它在19世纪中期以来研究大陆型地 壳构造而逐渐建立起来, 壳构造而逐渐建立起来,是板块构造学说 诞生前占主导地位的地壳运动学说。 诞生前占主导地位的地壳运动学说。 1、基本观点: 地壳运动形式以垂直运动 基本观点: 为主,水平运动是次要的; 为主,水平运动是次要的;地壳运动的驱 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重力分异, 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重力分异,物质 受热变轻上涌造成地表上升隆起, 受热变轻上涌造成地表上升隆起,物质冷 却变重下沉造成地表下降凹陷。 却变重下沉造成地表下降凹陷。地球上的 海陆变迁和地质构造就是由地壳这样的升 降运动所造成。 降运动所造成。
(一)大陆漂移说
1、大陆漂移说的起源
1912年 1912年,德国学者魏格纳 Wegener) (A . Wegener)提出了 “ 大陆漂移说 ” 。
1880~ 1880~1930
2、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
在大约 2.5 亿年前的石炭纪后期,地 亿年前的石炭纪后期, 球上所有的大陆曾经连结在一起, 球上所有的大陆曾经连结在一起,构成一 个统一的大陆(称为泛大陆), ),围绕它的 个统一的大陆(称为泛大陆),围绕它的 是一片广阔的海洋(称为泛大洋)。 是一片广阔的海洋(称为泛大洋)。 此后,受地球自转离心力和潮汐力的 此后, 作用,从中生代开始,泛大陆逐渐破裂、 作用,从中生代开始,泛大陆逐渐破裂、 分离,由硅铝层组成的、 分离,由硅铝层组成的、较轻的陆壳在较 重的硅镁层洋壳之上漂移, 重的硅镁层洋壳之上漂移,直至形成今天 的海陆分布格局。大西洋、印度洋、 的海陆分布格局。大西洋、印度洋、北冰 洋是在大陆漂移过程中形成的, 洋是在大陆漂移过程中形成的,而太平洋 则是泛大洋的残余。 则是泛大洋的残余。

大陆漂移学与板块构造学

大陆漂移学与板块构造学

大陆漂移学与板块构造学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在地球科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为我们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以及地貌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两种学说的起源、发展、核心内容以及对地球科学的影响。

一、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学说,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20世纪初提出。

魏格纳通过观察全球各地的地质和古生物证据,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地球上的大陆块曾经是一个整体,称为“泛大陆”,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它们逐渐分离并漂移到了现在的位置。

这一学说的核心证据包括:一是各大陆边缘的吻合性,例如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能够较好地拼接在一起;二是古生物和古气候的一致性,魏格纳发现远离的大陆上存在相似的古生物化石和古气候记录,这暗示它们在过去可能曾紧密相连;三是地质构造的连续性,不同大陆上的岩石类型和地层结构也存在相似性。

然而,魏格纳的学说在提出之初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地壳是固定不动的,而魏格纳的学说挑战了这一传统观念。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例如,海底扩张的发现、古地磁学的应用以及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进步,都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通过对海底地形、地震活动以及地热流等数据的综合分析,逐渐认识到地球表面并非固定不动,而是由多个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力量的驱动下不断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的核心内容包括:一是地球表面被划分为多个板块,这些板块包括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二是板块之间的边界存在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包括汇聚边界(如地震带和山脉的形成)、离散边界(如海底扩张和新洋壳的生成)以及转换边界(如转换断层和洋中脊);三是板块运动的动力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和地幔对流。

板块构造学说为我们理解地震、火山喷发、山脉形成等自然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板块说的缺陷与地学的贫困

板块说的缺陷与地学的贫困

板块说的缺陷与地学的贫困关键词:大地构造学,地球自转,地幔分异,地幔对流,超高压矿物,大陆深俯冲。

(一)前言在人类创建的各门科学中,地学与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关系最密切。

但地学对我们这个行星上海陆的起源、山脉的形成、地震与火山活动等一系列问题,至今不能给出科学的说明。

地学的基础理论-地壳运动与大地构造理论,从“冷缩说”开始,提出的假说不下上百种。

互相对立的假说众多(收缩说与膨胀说,漂移论与固定论……),却没有一种能够确立。

上世纪70年代,地学接受了板块说,作为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

经过40年实践检验,板块说暴露出重大缺陷。

1994年5月“地球构造及其动力学”香山科学讨论会上,马宗晋院士总结发言中谈到:“已发现很多与板块理论不相符合的事实,大洋内也有很多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过去作的深海钻探其实很浅。

地球科学理论的发展已出现多元化局面和用新理论替代的趋势。

已有很多新资料提出了质疑和反证”。

但会议仍认为“板块构造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科学检验,已被证明是正确的,今后的工作是对这个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现在地球科学处于后板块理论阶段,将在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走向21世纪。

”据我了解,这些与板块理论相冲突的事实并非无足轻重枝叶末节的小事,每一件都能致其于死地。

下面谈谈板块说不能成为成功科学理论的原因及其根本缺陷。

(二)板块说的根本性缺陷1. 板块说不能说明海陆的起源大陆漂移说是板块说的前驱。

魏格纳以“海陆的起源”一书发表他的大陆漂移说,阐明海陆的起源应是该书也是任何一种地壳运动与大地构造理论的主题。

而在魏格纳的书中,海洋和陆地这些实体一开始就已存在,书中只是描述了陆块的分裂及海、陆位置的变迁,并未像“生命起源”或“太阳系起源”理论那样,向人们说明大陆及海洋的发生、发展及演化。

在魏格纳的理论中,为了用大陆的拼合论证大陆的分裂和漂移,陆块的整体形状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还必须保持不变!魏格纳理论中这些根本性的缺点却被板块理论继承。

板块构造与地质灾害

板块构造与地质灾害
14
普地教程
地震
♦地震:由于自然原因引起的岩石圈快速颤动。每 地震:由于自然原因引起的岩石圈快速颤动。 地震 年全球共发生大小地震500万次,其中 级以上 万次, 年全球共发生大小地震 万次 其中7 的破坏性地震约20 可造成巨大的破坏。 的破坏性地震约 次,可造成巨大的破坏。如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的 级地震,共造成 年 月 日 唐山发生的7.8 级地震, 万人死亡。 近30万人死亡。 万人死亡 ♦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通常 级以下 震级: 震级 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通常3 的地震称无感地震, 级地震称有感地震, 的地震称无感地震,3-5 级地震称有感地震,5-7 级地震称破坏性地震,大于7 级的称大地震。 级地震称破坏性地震,大于 级的称大地震。目 前所侧得的最大地震为8 前所侧得的最大地震为 .9 级。 ♦地震的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的破坏程度。烈 地震的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的破坏程度。 地震的烈度 度分为12 度分为 级
9
普地教程
10
普地教程
11
普地教程
板块的边界类型示意图
分离型 俯冲型 碰撞型 平错型
12
普地教程
特提斯多岛洋碰撞造山模式
• 随着非威尔逊旋回碰撞造山带的深入研究,许多 随着非威尔逊旋回碰撞造山带的深入研究, 学者在研究我国造山带过程中提出了特提斯多岛 洋碰撞造山模式, 洋碰撞造山模式,认为冈瓦纳超大陆与欧亚超大 陆的裂解块体群在其漂移过程中, 陆的裂解块体群在其漂移过程中,漂移前方的洋 盆萎缩、消亡,后则由裂谷发展为新的洋盆, 盆萎缩、消亡,后则由裂谷发展为新的洋盆,如 此循序出现的洋盆就构成了古、 此循序出现的洋盆就构成了古、中、新特提斯等 不同阶段,裂解、漂移和消亡的多幕次过程, 不同阶段,裂解、漂移和消亡的多幕次过程,使 特提斯与大西洋、太平洋等“干净”的大洋不同。 特提斯与大西洋、太平洋等“干净”的大洋不同。 它在其各个演化阶段, 它在其各个演化阶段,始终是个充满着裂解地块 与裂谷、海道,微板块与小洋盆, 与裂谷、海道,微板块与小洋盆,岛弧与边缘海 等不同裂离与聚合程度的海陆相间的多岛洋盆。 等不同裂离与聚合程度的海陆相间的多岛洋盆。 13

大陆漂移理论、海底扩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

大陆漂移理论、海底扩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

大陆漂移理论、海底扩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08级地理科学邢婉 1256408067一、大陆漂移理论大陆漂移的观点可追溯至几个世纪以前,现在一般认为魏格纳是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他主张地球表层存在着大规模水平运动,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格局处在永恒的变化过程中。

魏格纳起初从大西洋两岸的弯曲形态受到启发,于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的见解,1915年著成《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大陆漂移问题。

大陆漂移说立足于陆块漂浮的地壳均衡理论。

他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结合成统一的联合古陆(Pangaea),或称泛大陆,其周围是围绕泛大陆的全球统一海洋——泛大洋。

中生代以后,较轻的花岗岩质大陆(硅铝层)在较重的玄武岩质海底(硅镁层)上漂移,联合古陆解体、分裂。

大陆的解体有两个明显的方向性:一是在地球自转离心力作用下由两极向赤道(南北向)做离极运动,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大陆壳受到两极向赤道的挤压的后果;二是在日月对地球的引潮力作用下从东往西运动,美洲西岸的安第斯山脉就是美洲大陆向西漂移受硅镁层阻挡被挤压褶皱形成的。

大陆解体以后的碎块——即现代的各大陆块逐渐漂移到今日所处的位置,亚洲大陆东缘的岛弧群就是当时大陆向西漂移留下来的碎块。

由于各大陆分离、漂移,逐渐形成了大西洋和印度洋,泛大洋(古太平洋)收缩而成为现今的太平洋。

(图一)图1当时有两点引起人们的兴趣,一是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水平运动对地壳构造形成的主导作用,二是大陆和大洋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但由于人们对大陆漂移的驱动力——离心力和引潮力抱有疑问,同时硅铝层和硅镁层的前缘褶皱不同,较硬的硅铝层前缘褶皱成山而较软的硅镁层边缘却没有褶皱而只是拗陷为海沟的疑问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加上固定论者的坚决反对,到20世纪30年代,此学说便慢慢消沉下去了。

从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海洋科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找到了更多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布拉德·EC对大陆壳边缘的重新界定使大陆拼接图更加严密,磁极迁移曲线强有力地反驳了固定论,在南方各大陆的冰川活动证据也支持了大陆漂移理论,大陆漂移理论开始重获生机。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关于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阐述:
1. 起源
大陆漂移假说最初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于1912年提出,他认为地球上的大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漂移,最终形成今天的
地理形态。

而板块构造学说则是20世纪60年代才被证明和广泛接受的,其基本思想是地球上的地壳由若干个板块组成,它们不断地运动,相互碰撞、分离、变形。

2. 关系
大陆漂移假说是板块构造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关系可以理解
为前者的“漂移”现象是后者“板块运动”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板块运动的研究,科学家发现了大陆漂移的原因和规律。

3. 证据
大陆漂移假说最初的提出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接受,因为当时缺乏
足够的证据来支持它。

直到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通过地震、磁
场和岩石等方面的研究逐步累积了证据,证明了大陆漂移的存在和重
要性。

而这些证据也为板块构造学说的证实提供了支持。

4. 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也在不断发展。

比如,科学家们通过GPS等技术手段精细测定了板块运动的速率和路径,揭示了地球内部物质的流动和分布规律等新的知识。

综上所述,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是相互关联、互为支持的科学理论。

它们为我们深入了解地球内部运动和地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04 大陆漂移说

04 大陆漂移说

2、魏格纳介绍
¾ 魏格纳(Alfred Wegener 1880~ 1930),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 ¾ 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他先后在 德国最著名的海德尔堡大学、因斯布 鲁克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师从著名 气象学家柯本,并取得天文学博士学 位。 1919年担任汉堡海洋观象台气象 研究部主任。1915年,魏格纳发表了 论述大陆漂移说的专著——《海陆的 起源》。 ¾ 1930年,魏格纳第三次到格陵兰进行 考察。10月30日,当他在莽莽冰原高 处一个孤独的观测站工作时,心脏病 猝发,不幸殉职,时年仅50岁。
第四章 板块构造学
第一节 大陆漂移说
任务:
掌握:
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论点、主要证据和它的局限性
参阅巫建华教材第五章第一节。
主要内容
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二、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 三、显生宙的大陆漂移
1、大陆漂移说的由来
●大陆漂移的思想由来已久。 ◆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Bacon)指出,大西洋两岸海岸 线非常相似、吻合,这并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但未作解释。 ◆ 1858年,法国地理学家斯奈德(A.Snider)在《地球形成及 其奥秘》一书中,用欧、美两洲古生代石炭系煤层中植物化石 的相似性作为依据,首次提出大西洋两侧大陆能够拼合起来, 提出大陆过去曾经是单一陆块的设想。 ◆1910 年,美国学者泰勒( F.B.Taylor )指出,欧亚、北美和 澳大利亚大陆的移动,是形成环太平洋岛弧和褶皱山系的原因。 ●德国气象学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A.Wegener)将这些简 朴、零散的大陆漂移思想加以发展,在其1912年的《大陆的生 成》和1915年的《The Origin of Continents and Oceans》系 统论述了大陆漂移问题,创建了大陆漂移说。

地球表面的版块—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完美公开课

地球表面的版块—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完美公开课
岩 石 圈
岩浆 的来 源处
2、板块之间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与张裂:
相互 “碰撞”
思考:若两书代表两大 板块。两大板块“缓慢” 相碰后,会出现 怎样的 地形变化?
相互 “张裂”
1.两大板块张裂后,会出 现 怎样的地形变化? 2.断裂时,你感受到了什 么?
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红星照耀中国》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 观的评价。
舞台表演是演员将作品在舞台上的再次展现,最终目的是将舞台作品中的美感和艺术感传递给观众,让他们体会到别致的身心体验。
板块碰撞与张裂 板块的碰撞形成巨大的山脉 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应该对演员的肢体语言给以充足的重视,这是确保舞台呈现效果的必要前提。只有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进行肢
导致的地形示意图 体语言的创新和创造,同时与先进的科技和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够将舞台作品中的艺术美感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
(2)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说) 【主题思想】《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
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红星照耀中国》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 观的评价。
新成岩 0.1亿年
0.1亿年
0.8亿年 1.7亿年
0.8亿年
1.7亿年
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 提出“海底扩张学说”
解释:结合P112大西 洋的扩张示意图,说 说大西洋是怎样形成 的?
“海底扩张说”是否 支持了“大陆漂移说”? 它解决了“大陆漂移说” 的什么问题?
三、板块构造学说

有关地球运动的三大地质构造学说

有关地球运动的三大地质构造学说

一、三大地质构造学说
(一)大陆漂移学说
1.观点:大陆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水平移 动
2.证据:古生物、古气候、古冰川、地 质构造的分布等
3.创造性思维:前人认为地壳运动主要 是升降运动,魏格纳认为是水平运动
4.局限:无法解释大陆漂移的动力
海底扩张学说
• 湖底和海底地貌的特 点有何差异?
• 海洋中最深的地方不 在海洋中部,而在海 洋边缘
2.板块内部可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
3.板块之间的边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岭、深海沟等; • ①生长边界: 海岭、大洋中脊 • ②消亡边界: 海沟、岛弧、造山带;
4.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 较活跃。(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 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5.板块的相对运动形成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应用)
有关地球运动的 三大地质构造学说
2012-10-18
一、三大地质构造学说
(一)大陆漂移学说 (二)海底扩张学说 (三)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
• 该学说成功解释了许多地理现象,如大西洋两岸 的轮廓问题;非洲与南美洲发现相同的古生物化 石及现代生物的亲缘问题;南极洲、非洲、澳大 利亚发现相同的冰碛物;南极洲发现温暖条件下 形成的煤层等等。但它有一个致命弱点:动力。 根据魏格纳的说法,当时的物理学家立刻开始计 算,利用大陆的体积、密度计算陆地的质量。再 根据硅铝质岩石(花岗岩层)与硅镁质岩石(玄 武岩层)摩擦力的状况,算出要让大陆运动,需 要多么大的力量。物理学家发现,日月引力和潮 汐力实在是太小了,根本无法推动广袤的大陆。
【特别提示】板块边界与地形关系
生长 边界
边界类型
板块张裂常形成海 岭、板块内部张裂 常形成裂谷

分析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说的联系与区别

分析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说的联系与区别

分析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说的联系与区别摘要: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说是岩石圈的动力学研究“三部曲”,相互补充,一脉相承,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同时又相对独立存在着区别。

关键字: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扩张说内在联系区别三大学说的主要内容一、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1.较轻的硅铝质大陆漂在较重的硅镁质层之上,并在其上发生漂移。

2.全世界的大陆在古生代晚期曾连接成一体,称为联合古陆或泛大陆,围绕联合古陆的广阔海洋叫泛大洋;3.从中生代开始,泛大陆逐渐破裂、分离、漂移,形成现代海陆分布的基本格局。

二、海底扩张说的主要内容1.大洋中脊是地幔物质上升的出口,上升的地幔物质冷凝形成新的洋壳,并推动先形成的洋底逐渐向两侧对称扩张;2.海底在洋中脊处的扩张导致新大洋两侧的大陆逐渐分离,也可能使老的洋壳在大陆边缘的海沟处沿贝尼奥夫带向下俯冲潜没,重新回到地幔中去,从而完成对老洋壳的更新;3.海底扩张说是刚性岩石圈块体驮在软流圈上运动的结果,运动的驱动力是地幔的热对流;4.如果地幔对流的上升流发生在大陆下面,就将导致大陆分裂与大洋开启。

三、板块构造说的主要内容1.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多个巨大的块体——板块2.板块驮在软流圈上大规模水平运动3.板块的边缘由于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地壳活动性强烈的地带4.板块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各种内动力低至作用及沉积作用的进程●三大学说的内在联系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说是岩石圈的动力学研究“三部曲”,其中板块构造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中关于大陆漂移动力机制的合理解释引起了大陆漂移学说的复活。

板块构造说是新的大陆漂移说,是海底扩张说的发展和延伸。

对三大学说的详细分析,它们的一个共同点都是地壳与地核不是一个整体结构,地核与地壳转速有差距,从而解开地球一切难题。

三大学说一脉相承,均与固定论对立,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是唯一的适合板块构造学说的行星
• 太阳系外发现的巨大类地行星被命 名为“超级地球”。“超级地球” 引发科学家们研究他们在哪些方面 可能像地球的浓厚兴趣。最近,哈 佛大学科学家们指出,这些类地行 星也适用于地球板块构造学说。板 块构造学说是指构成地球固态外壳 的巨大板块的运动学说。板块运动 常导致地震、火山和其它大地质事
板 块 构 造 学(Plate tectonics)
• 板块构造学是研究地球岩石圈板 块的成因、运动、演化、物质组 成、构造组合、分布和相互关系 以及地球动力学等问题的地质学 的一个分支学科。
板块构造学说
• 板块构造学说(Plate tectonics)是在 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 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 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 (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 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转换断层
• 转换断层,是大洋中脊被许多横断 层切成小段,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平 移断层,而是一面向两侧分裂,一 面发生水平错动,是属于另一种性 质的断层,威尔逊称之为转换断层。
地缝合线
• 两大板块相撞,接触地带挤压变形, 构成褶皱山脉,使原来分离的两块 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
板块的活动性
• 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 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 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 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 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板块“边活内稳”
•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其边界则是岩石圈相对 活动的地带,地震、火山、断裂等活动频繁 板块因地幔对流的驱动而运动。以后有人进 一步划分出次一级的小板块,如中国板块、 菲律宾板块等。板块构造学说较好地解释了 全球性的大地构造问题和矿产分布规律,因 而得到了地学界的广泛接受。但仍然存在一 些问题,特别是在大陆内部板块构造理论的 应用还待进一步研究。

板块学说的问题与错误

板块学说的问题与错误

板块学说的问题与错误江发世板块学说存在许多问题与错误,其观点与事实大相径庭,矛盾重重,不能自圆其说。

所谓的古陆和海底扩张不存在。

该理论严重阻碍了地质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1. 什么是板块学说板块学说是关于地壳运动的一个假说,现在已发展为几乎所有地学问题都用板块学说来解释。

就一个假说来说,信与不信,研究、介绍、宣传等都无可非议,但是变成了官方的认可就需要商榷了。

举一例:在中国发生的大地震,从官方到舆论均说成是某某板块相撞引起的。

这种解释,从某种程度上说官方涉嫌推却责任:板块学说关于地震是不能预测的。

板块在相撞,相撞会发生地壳刚体的弹性回跳形成地震,所以地震会在板块接触带随时发生,无法预测预报。

所以官方没有责任。

也正因为板块学说理论的误导,间接导致成千上万的人在地震中遇难,因为他们得不到地震预报,不能逃生。

板块学说的前身是大陆漂移学说,进一步发展为海底扩张学说,最后成为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患病在床上,他发现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因此在他的脑海里就形成了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在地质时期里曾经是在一起的,大西洋是后来从这两个大陆中间形成的,发生了大陆漂移。

后来,魏格纳又从古生物上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在大西洋两岸大陆相对应的一些位置,有相同的古生物群分布。

在大陆漂移学说提出之前,有人提出陆桥学说来解释这些古生物群相似或相同的现象。

除从大西洋两岸陆地存在的古生物上获得支持大陆漂移的证据外,魏格纳又从大西洋两岸陆地对应的地层岩石和地质构造上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从所搜集到的这些资料,对大陆漂移学说起到了一定的有利证明作用。

在古冰川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冰川资料,也有的学者用来证明大西洋两岸的大陆曾经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通过系统搜集地理、地层、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等资料。

于1915年发表了《海陆的起源》一书,从此大陆漂移学说就诞生了。

魏格纳认为:地球上原来只有一个大陆叫做泛古陆,这个大陆在古生代前是连在一起的,如图1-1。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引言: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两个核心理论,它们对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就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展开探讨,旨在深入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一、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大陆漂移学说最早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1912年提出。

他通过对地球表面地质现象和地貌特征的研究发现,地球上的大陆似乎在远古时期曾经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超大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超大陆分裂成了现在的多个大陆,并且不断漂移着。

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引起了当时地质学界的广泛争议,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的证据的出现,大陆漂移学说逐渐得到了认可。

二、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认为地球的外部壳层由若干个相对稳定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不断运动和碰撞。

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科学家利用新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发现地球表面上存在着不断运动的地震带和火山带,这些现象无法用传统的地质学理论解释。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思考地球表面的运动机制,并逐渐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

三、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大陆漂移学说为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大陆是在地球表面上不断漂移的,而板块构造学说则进一步解释了大陆漂移的机制和原因,即地球表面的板块不断运动和碰撞导致了大陆的漂移。

因此,可以说大陆漂移学说为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支持。

板块构造学说进一步完善了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只是简单地描述了大陆的漂移现象,而没有给出明确的机制和原因。

而板块构造学说通过研究地球的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等现象,提出了地球表面板块的存在和运动,从而更加全面地解释了大陆漂移的原因和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构造学说的缺陷
1.非板块交界处也存在火山地震,如:非洲东部
2.各个板块之间的边界必须从地表一直断裂到软流层,板块
才能发生相对运动,地表虽然有大裂带,大海沟之类的裂缝,但没人能证明这些裂缝深度到达了软流层。

3.板块运动没有动力:所谓软流层运动带动板块运动,但研
究表明,板块运动速度快于软流层运动速度,这样说来,软流层是无法带动板块运动了
4.其他天体没有板块活动,地球的哪些特性使地球发生板块
运动,至今无合理解释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南美和非洲原来是一起的,但研究发现
非洲西岸的沉积物比南美东岸早4500万年
6.深海钻探揭示:太平洋底部结构极不均一,不像是同一个
板块
大陆漂移学说的缺陷
1.许多大陆块现在所处的位置并不代表它初始的位置
2.如果大陆比基底坚硬,大陆就不会挤压成褶皱,而是基底
挤压成褶皱。

如果大陆的基底软,则大陆根本不会漂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