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研究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提出了中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到政治学科,就是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四大核心素养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得到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命题时,要把核心素养深刻地渗透到每一次练习、考试之中。

【关键词】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高考试题一、学生核心素养的含义

2016年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人文底蕴,即人文积淀、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即崇尚真知、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即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健康生活,即珍爱生命、健全人格、适性发展;责任担当,即诚实友善、合作担当、法治信仰;实践创新,即热爱劳动、批判质疑、问题解决。

二、政治学科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1.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

和赞同,就是要培养有立场、有理想的中国公民。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政治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确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如2016年全国1卷38题所示:

材料: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12分)这一题,选择从国际社会的角度考“一带一路”对世界

的意义。之所以选择对世界意义,而不是对中国的意义,是需要学生理解,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对中国利好,更是利好世界的共赢战略。由此,学生自然能够对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产生深刻的认同,“政治认同”自然就落到了实处。

2.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要培养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做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珍重人生价值,展现人生智慧,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心、自觉性;成为有思想的中国公民。如2016年全国1卷39题所示:材料: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更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

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12分)

“批驳”类题,是2015年才出现的新类型题,这类试题思维层次高,学生作答难,连续两年出现,意在培养学生理性认识世界,成为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

在?r值上,我们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价值观,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针对现实的错误言论进行正反论证,学生理性精神培养起来,这对于中学生容易偏激、片面认识事物将产生十分深刻的引导。

3.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就是主动自觉地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自内心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培养有自尊、守规则的中国公民。如2016年全国1卷16题所示: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我国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民族语言和汉语双语法官的培养。例如。截至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藏汉双语发法官培训师资库和5个培训基

地,西藏自治区有兼通藏汉双语的法官199名,约占全国总数的62%。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汉书双语法官有利于:

①族地区各级法院变通执行国家法律;

②障各族地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③族地区各民族的相互沟通和团结;

④确定民族语言作为民族自治机关公务语言的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通过这一题,能够让学生明白,在今天,无论汉族地区还是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都应该增强法治意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公平正义,成为有尊严的中国公民。

4.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态度和行动。要让学生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公共服务、践行公共道德、展现公共精神,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2分)

通过这一题,要让学生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实现正确的文化选择;充分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