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第一讲 绪论
(完整版)现代文学史
现代中国文学史·绪论一现代中国文学的源流广义:中国文学史整体认同为现代中国文学的源流狭义:指与现代中国文学相对关系紧密的此前文学史(一)中国现代文学直接源于元明清文学:1、元代文学汤显祖“尊情说” :以情反理《牡丹亭》2、明代中叶:王阳明的心学;李贽“童心说” 。
3、晚明公安派主将袁宏道“性灵说”:4、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颇具现代思想意识的小说。
《红楼梦》中现代思想意识举例:1、以“情”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精神2、现代情爱观、婚恋观:(二)白话的倡导溯源注意:古典白话与现代白话的不同。
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拉开了新旧文学的距离,划分出一种语言的分界。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历史发展(一)发生: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及文学思潮演变1、中华民族面临的三重危机:民族生存危机封建政治危机传统文化危机2、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及文学思潮演变(1)鸦片战争及洋务运动时期(1840--1894)经世致用文学思潮,“师夷长技以治夷”,中体西用。
(2)维新变法时期(1895――1905):①维新文学思潮两大观念深入人心:A进化观念:维新派是进化观点主要阐释者和应用者。
B民主自由观深入人心②清末维新派的文学改良是文学现代化的最早尝试1898年开始,维新派先后提出来“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一系列口号。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格,必新小说;欲新文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③西方作品的译介:林纾与“林译小说”1898年夏,林纾尝试着与王寿昌合作翻译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逸事》即《茶花女》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3)辛亥革命时期(1906――1916)文学出现多元化取向,革命的趋势,并成为启蒙的主要手段,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二)近代文学转型(1)由传统的古典文学体系向现代的、情感型的文学体系过渡。
中国近代文学史笔记
幻灯片1中国近代文学第一讲绪论幻灯片2第一讲绪论一、概说1、中国近代文学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中国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艰难嬗变的转型时期,文学史家将其断代为中国近代文学。
幻灯片32、时代性质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
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李鸿章奏折(同治十一年五月)幻灯片42、时代性质中国自14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叶,一直是在传统之中生活着,文化变迁相当缓慢,在这一阶段,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了一个自定体系。
然而,在这同一时期,西方世界于生活和思想方面都经历着激烈的改变。
在这样的改变中,西方世界从它的中古走向近代。
在这个时代,欧洲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民族国邦的兴起,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工业改进。
这些事实,对于西方本身以及全世界的影响是非常深入而广远的。
尤其是工业革命所产生出来的力量,从17世纪开始,自西欧核心出发,像上帝的手似的重新塑造世界。
——殷海光《中国文化展望》幻灯片52、时代性质:近代中国——过渡时代过渡时代者,实千古英雄豪杰之大舞台也,多少民族由死而生、由剥而复、由奴而主、由瘠而肥所必由之路也。
美哉过渡时代乎!——梁启超:《过渡时代论》幻灯片63、近代历史研究的热与近代文学研究的冷幻灯片74、近代文学非常重要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王德威幻灯片85、近代文学的魅力:群星灿烂“三百年来第一流”的绝世奇才龚自珍,有以文字耸动天下的过渡时代之英雄梁启超;雄才大略如曾国藩,气冲斗牛如康有为,悲歌慷慨如谭嗣同,英姿飒爽如秋瑾,哀怨凄婉如苏曼殊;“并世译才数严林”的严复、林纾,身怀绝技却坎坷没世的旷代奇才刘鹗,才高八斗的晚清遗老陈三立、王国维……一时多少英雄豪杰幻灯片96、近代文学的定位与价值近代文学的总体定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光辉终结,又是通向中国现代文学的纽带与桥梁。
绪论
《吴太伯世家》 《吴越春秋》
《越王勾践世家》 《史记》
《伍子胥列传》 《仲尼弟子列传》
《三国演义》
四、文学小说的定义
1979年版《辞海》: ‚文学的一大类别,叙事性的文学体裁之一。 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 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生活。 但小说不同于其他叙事性作品,它可以运用各种 描写、叙述方式和各种表现手法(如叙述事件的 前因后果,描绘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生活场景 以及人物外貌、心理、言谈、举动和各种纠葛、 关系等等),来生动地表现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 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4、文学小说
段成式《酉阳杂俎》:
‚予太和末,因弟生日,观杂戏,有 市人小说。‛
耐得翁《都城纪盛》:
‚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 儿’,如烟粉、灵怪、传奇。……最畏小说 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 破。‛
Ⅰ、外国小说的翻译介绍,提高了小说在知 Ⅲ、科学技术、科学知识的传播,改变了 Ⅱ、康有为、梁启超等政治界、思想界领袖 识界的地位,同时翻译者大多以‚小说‛命 当时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西方近代以来的 人物都有关于小说的专论,特别是梁启超, 学科分化逐渐的进入中国,并被普遍的接 名,促进了小说概念向文学小说方向发展。 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口号。 受和运用,人们开始重新的审视文学。
3、杂纂小说 鱼豢《魏略》: ‚太祖遣淳诣植,植初得淳,甚喜, 延入坐,不先与谈。 时天暑热,植因呼常 从取水自澡讫傅粉,遂科头拍袒,胡舞五 椎(chui)锻,跳丸击剑,诵俳优小说数 千讫。‛
《隋书· 经籍志》 : 《燕丹子》、《世说新语》 《(殷芸)小说》、《笑林》
《郭子》、《文对》
《俗说》、《笑苑》
《臣寿周纪》七篇。(项国圉人,宣帝时。) 《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河南人,武帝时以 方士侍郎,号黄车使者。应劭曰:其说以《周书》 为本。师古曰,《史记》云:‚虞初,洛阳人。‛ 即张衡《西京赋》“小说九百,本自虞初‛者也。) 《百家》百三十九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9:近代文学
第二节 太平天国时期的诗文
一、太平天国革命对封建文化进行了冲
击。太平天国诗文直接服务于革命斗争,通俗易 懂,明白晓畅。民问口头创作的作品非常丰富, 建国后收集整理工作有很大成绩。
二、洪秀全的诗文,大多宣传上帝会教义, 抒发其豪情壮志。所作《吟剑诗》表现了革命的 英雄气概。
三、传统诗文出现了宋诗运动和“桐城派” 古文的中兴。
1、存诗604首,其中编年诗289首,大型组 诗《己亥杂诗》315首。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 愤世伤时、忧国忧民,具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 蕴含着强烈激情(《己亥杂诗》);
2、表现对丑恶现实的挑战和对理想的求索, 表现出一个极其动人的封建主义的反叛者的形象 (《秋心》);
3、深受屈原、李白影响,充满浪漫主义精 神,善运用比兴手法,又能驾驭古典诗歌多种传 统形式:有的篇章用典过繁过僻,含蓄曲折过甚, 未免艰深晦涩。
第四节 秋瑾等革命作家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作家秋瑾和章炳麟
(一)秋瑾: 作品以诗最多,也有词作。哀 叹祖国灾难的深重,抒发献身革命的豪情壮志, 表现争取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的美好思想,慷慨 高歌,风格苍凉悲壮(《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 日俄战争地图》)。
(二)章炳麟: 文学成就主要是散文。其特色 是以广博深厚的学识为基础,内容翔实,词锋锐 利,风格瑰丽宏雅;好用古字,有时诘屈聱牙, 艰深难懂。《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序》 反对改良派,倡言民族民主革命,影响很大。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第九地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
民大众的矛盾。 2、近代中国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文化战线斗争: 资产阶级新文化同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
二、近代文学发展概况
近代文学讲义课件
近代文学通过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学的元素,同时也向世界传播了东方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与融合。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
反映了社会变革与进步的要求
近代文学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潮流,对于现代 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
近代文学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也注重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 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丰富了文学表达手法
近代文学借鉴了西方文学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使中国文学的表达手法更加丰富多样。
3
促进了文学与其他艺术的融合
近代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与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 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提供了东方视角和独特文化体验
近代文学展示了东方社会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为世界文学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体验。
步和发展。
近代文学的重要意义
01
总结词:文化传承
02
详细描述:近代文学作品不仅继 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还吸收了西 方文化的精华,为中华文化的传 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近代文学的重要意义
总结词:艺术创新
详细描述:近代文学在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上进行了 大量的创新和尝试,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03
近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鲁迅及其《狂人日记》
总结词
深刻揭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详细描述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通过一个“狂人 ”的视角,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的压迫和“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 建意义。
巴金及其《家》
总结词
展现封建家庭的腐朽与年轻人的 觉醒
近代文学的定义与特点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1章 绪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第一次文代会(吉林大学2013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简称。
1949年7月于北平召开,毛泽东到会讲话,郭沫若做了报告总结。
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章程;成立了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选举郭沫若为主席。
大会把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做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号召文艺工作者,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第一次文代会”闭幕后,1950年3月出版了由大会宣传处汇编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
2.《武训传》批判答:《武训传》是著名导演孙瑜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中国近代史上的真实人物——以行乞办学、让百姓读书的武训的经历,显示了中国电影自问世以来厚德载道、注重社会内涵的文化传统。
影片于1950年12月在全国上演,不久,中共中央发文要求开展对这部电影的讨论,《人民日报》《文艺报》等相继发表文章批评这部电影;毛泽东亲自撰写了《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从1951年11月起,全国文艺界进行了范围广泛、声势浩大的整风学习运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文艺思想,各界纷纷批评影片宣扬了唯心主义、改良主义,歌颂了阶级投降和奴才思想。
对《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开了以政治运动对待思想批判、文艺争鸣的先例。
二、论述题1.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受到批判的原因。
(吉林大学2013年研)答:(1)作品简介《我们夫妇之间》主要描写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李克与工农出身的张同志,虽然家庭背景、文化水平、生活爱好有很大差异,但结婚后融洽而幸福,被当做“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结合的典型”;待到战争结束进入城市之后,思想感情裂痕出现并加深。
后来矛盾终获解决,夫妻之间的感情又回复如初。
(2)《我们夫妇之间》受到批判的原因①点破了建国初期人们思想意识上的矛盾点破了建国初期知识分子与普通劳动者以及代表普通劳动者的人民干部之间的思想意识矛盾。
中国近代文学讲义
中国近代文学第一讲中国近代文学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一、中国近代文学的分期问题:1.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几个时期?为什么要分这几个时期?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四个时期,即由中国近代文学的发轫期、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期、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期、中国近代文学的低潮时期与中国新文学的萌芽。
把近代文学分成这四个时期,便能将中国近代文学在急剧变化的大动荡时代所经历的萌芽、发展和衰微等不同发展阶段明晰地疏理出来,反映出中国封建时代文学蜕变与近代化的过程。
2.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八十年的文学史,我们是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则,在参考历史发展时,既考虑政治斗争、经济变化,也考察思想,文化的演变。
在考察文学本身的发展时,也全面考察各种文学不同的发展情况,从文学思潮的嬗变和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创作不平衡的状态中,找出某一种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所代表的整个文学发展的方向,从而确定文学史的分期。
3.中国近代文学的发轫期,文学创作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70年代初这一时期,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民族矛盾加剧,时代动荡不安,新世的思想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反映在文学上也就出现了反对模拟,主张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新的文学观点,文学创作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现在:(1)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经世致用”的散文和揭露现实关怀时事的诗歌,张维屏、朱琦、林昌彝等反映鸦片战争表现爱国思想的诗篇,以及冯桂芬反对桐城“义法”,表达改革思想的诗文,都与鸦片战争前的文学不同,反映了近代的社会矛盾和时代精神。
(2)太平天国的革命诗文,冲破封建传统文学束缚,表现出“朴实明晓”的风貌,直接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服务。
(3)优秀的民间文学,更以歌谣和故事传说等形式,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基本内容。
4.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期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从19世纪70年年初到甲午战争这一时期,是近代文学的发展期。
1,中国当代文学——绪论
第一讲 绪 论
一、什么是“中国当代文学”?
•
“当代文学”是相对于“现代文学”而言的, 指 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迄今仍处在继续发展 过程中的文学。
• 性质:现代文学是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倾向的文 学;当代文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
•
“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的提法和划分, 并不一定科学与合理。
“新文学” 、 “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
• “新文学”是相对于“旧文学”、传统文学而 言的,是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产生的不 同于传统文学的文学样式。最早关于“新文 学’的定义是由胡适、周作人奠定的。胡适 将新文学称为: “ 活的文学 ” 和 “人的文 学”。 • 参看文章: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周作 人的《人的文学》。
“当代文学”概念的产生
• “ 新文学”这个概念沿用到 50 年代中期,它的含义 发生了变化,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把“新文 学”定义为“新民主主义的新文学史观 ”,并用 “现代文学”取代了“新文学”,同时,“当代文 学”的概念开始产生。 • 50年代中期,新文学被分为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 段。 • 中国当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的概念是当代中 国文学路线、方针、政策及其指导下的文学运动所 “策划”、“推动”和“设计”的结果。
• 三,“不宜写史”论。
• 老学者唐弢、施蛰存在八 十年代提出“当代文学不 宜写史”。理由是:许多 事情不够稳定,而历史需 要稳定,一切还在发展的 政治、社会及个人的行为 都没有成为史。 • 右为唐弢照片。
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
1、两分法 中 国 当 代 文 学
十七年文学 (1949—1966) 文革文学 (1966—1976) 80年代文学 90年代文学
参考书目
(完整版)现代中国文学史
现代中国文学史·绪论一现代中国文学的源流广义:中国文学史整体认同为现代中国文学的源流狭义:指与现代中国文学相对关系紧密的此前文学史(一)中国现代文学直接源于元明清文学:1、元代文学汤显祖“尊情说” :以情反理《牡丹亭》2、明代中叶:王阳明的心学 ;李贽“童心说" 。
3、晚明公安派主将袁宏道“性灵说”:4、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颇具现代思想意识的小说.《红楼梦》中现代思想意识举例:1、以“情”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精神2、现代情爱观、婚恋观:(二)白话的倡导溯源注意:古典白话与现代白话的不同。
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拉开了新旧文学的距离,划分出一种语言的分界。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历史发展(一)发生: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及文学思潮演变1、中华民族面临的三重危机:民族生存危机封建政治危机传统文化危机2、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及文学思潮演变(1)鸦片战争及洋务运动时期(1840——1894)经世致用文学思潮,“师夷长技以治夷”,中体西用。
(2)维新变法时期(1895――1905):①维新文学思潮两大观念深入人心:A进化观念:维新派是进化观点主要阐释者和应用者 .B民主自由观深入人心②清末维新派的文学改良是文学现代化的最早尝试1898年开始,维新派先后提出来“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一系列口号.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格,必新小说;欲新文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③西方作品的译介:林纾与“林译小说”1898年夏,林纾尝试着与王寿昌合作翻译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逸事》即《茶花女》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3)辛亥革命时期(1906――1916)文学出现多元化取向,革命的趋势,并成为启蒙的主要手段,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二)近代文学转型(1)由传统的古典文学体系向现代的、情感型的文学体系过渡。
中国现代文学史(绪论、第一章)
文学革命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①理论上:建立了全新的文学观念,确立了白话文的 地位,实现了言文合一。抛弃了传统的“文以载道”、 “代圣人立言”的旧文学观,确立了文学为人生、为 社会现实的新文学观,使文学更接近人民,接近现实。 ②在创作实践上:一大批有为的新文学作家出现,白 话作品出现空前繁荣局面,出现了现代文学史上大师 级的作家鲁迅,充分显示出文学革命创作的实绩。 ③在中外文学的交流方面:中国文学第一次向世界开 放,走入了世界文学的大潮之中,此时期对外国文学 的介绍也是空前繁荣的。
第一章 五四启蒙时期的文学发展概述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发生背景及主要贡献 1、前奏: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刊了《青 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新青年》是作为一种文化批判性质的 刊物,顺应时代要求而创刊的,它成为 了文学革命的重要文化阵地。
2、发难: ①1917年1 月胡适在《新青年》第2卷5 期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主要从 文学形式着眼论述了文学改良的问题。 ②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第2 卷6期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响应 胡适的主张,明确提出了“文学革命” 的口号。
中国文学历来和社会、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变 革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第一个十 年现代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从1917年初文学革命发难到1919年五四运动 爆发,为启蒙文学初始阶段。 ②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6年“三•一八” 惨案发生,为思想解放以及新文学创作繁盛阶 段。 ③从1926年到1927年“四•一二”事变,文学 在白色恐怖的社会局势下出现相对沉寂,部分 作家开始转向提倡“革命文学”。
第二章 现代文学之父——鲁迅 第一节 鲁迅的生平和思想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具有划时代 意义的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的艺术人 格和他的全部创作在中国文化从传统转向现代 的过程中呈现出了绝无仅有的复杂性和深刻内 涵,这一切都能从他独具个性魅力的作品中显 现出来。于是鲁迅其人、其作就具有了随着时 代的演进而不断发掘、不断阐释的文化特征。 我们首先沿着鲁迅先生的生命轨迹,探究他思 想产生的个人与时代背景,发掘在偶然与必然 之间一代艺术大师灵魂深处的本真和复杂处, 从而更深切地解读、体悟鲁迅作品的精髓
中国现代文学史――绪论
(2)1927——1937,即第二次国内革命 战争时期。这个时期,可以称之为新文学 的发展期。比起上一个时期来,本时期在 文学上的主要收获是:在理论上有了“无 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以及关于文艺 大众化问题的探讨。 (3)1937——1949,新文学的成熟期
三: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1、五四文学革命 :启蒙当时愚昧的人心 2、20年代蒋光慈、沈得明等人的提倡。宣 传马克思主义,译介苏联作家作品。 3、1928年以后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 导。最终结果:使得文学革命和无产阶级 革命相结合。 4、1937年以后,抗战文艺得到了极大发 展。
(二)现代文学的起止:1919——1949 (即我们所说的现代文学三十年)
1、萌芽: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19年五四运动 前夕,它是晚清以启蒙运动逐步推进的结果,也是新文化运动 的直接产物。 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发表了 《文学改良刍议》,(《新青年》于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 第一卷名《青年杂志》,主编为陈独秀,以向青年进行思想启 蒙为己任,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提出了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 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点希望。) 理论倡导: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上 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开现代文学的先河:1918年,胡适、沈尹默、刘半农在《新青 年》上发表新诗。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 《狂人日记》。
2、分期 准备期: 1917——1919年 上篇: 1919——1949年 现 代文学 下篇: 1949——今天 当 代文学
3、现代文学 (1)1919——1927 新文学的生长期(即五 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特点:第一:这一时期的文学是以大呼猛进的 状态发生、发展着的,文化先驱的切肤之痛使 他们以激进的状态创作。 第二:由于自身深受传统的熏陶因而不可 能完全抛弃传统,造成文言、白话夹杂的情况。 第三:生硬的模仿西方的文学创作。 第四:1921年以后,新的刊物、作者不断涌 现,文坛一派热闹气象,作家:胡适、叶圣陶、 鲁迅、茅盾、冰心、郭沫若、郁达夫等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讲义精讲
绪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本质特征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背景。
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欲融入世界文学之林的历史诉求。
掌握五四新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意义。
讲授内容:概述中国现代文学各阶段的历史特征及发展进程重点:中国现代文学三个十年的整体风貌难点:各阶段文学的内在联系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背景晚清、民初的社会、文化与文学。
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生长期、尝试期、充满了生机。
出现了鲁迅、郭沫若等一批举世闻名的作家(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是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鲜明特点。
但文坛并非单调,在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与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学。
长篇叙事文学取得突出成就。
出现了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艾青等一批文学大家。
(三)第三个十年(1937――1949)抗日战争全面展开,文学与战争和救亡紧密联系。
一批老作家(巴金、老舍、茅盾等)继续贡献新作,同时钱钟书、沙汀、艾芜、张爱玲、赵树理等也成为颇富盛名的作家。
三、怎样学好《中国现代文学史》这门课程。
第一章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思潮与运动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意义。
理解五四新文学的文化立场。
掌握“五四”文学革命最初的理论目标。
讲授内容:1、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2、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3、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4、“五四”及二十年代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重点:胡适的“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和周作人“人的文学”与“平民的文学”主张。
难点:五四新文学观念的确立。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1、文学革命的准备:(1)晚清以来的思想及文化资源:a、文学因时而变的信念b、社会变革的使命感c、向传统挑战的激进精神d、“言文一致”的语言变革运动e、域外小说翻译(2)晚清以来的文学态势:a、“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b、文学市场的形成与职业作家的出现第二章鲁迅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鲁迅创作的价值及文学史意义。
近代文学讲义
第二章
近代前期的小说和戏曲
第一节 侠义公案小说 (一)侠义与公案原为两种小说,有各自不同的源 头与流派。至清末由于政治腐败,内乱蜂起,生 灵涂炭,因此,对惩暴护民、伸张正义的清官与 铲霸诛恶、扶危济困的侠客的向往,成为民众的 愿望。于是产生两种小说的合流。 (二) 侠义公案小说与传统侠义、公案小说的不 同表现在:1、以武犯禁到皈依皇权,将侠客与 清官统而为一,纳入封建法权的运行机制之中。 2、湖义气被恋主情结所取代。3、绝情泯欲到儿 女英雄。
第一章 龚自珍与近代前期 诗文词
一、龚自珍的贡献。 (一)龚自珍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先驱,要求变 法,平均财产,以改变中国的贫弱,其诗文充满 爱国主义精神。 (二)在学术思想上反对抱残守阙,主张经世致 用,要求解放个性,摆脱一切思想束缚。 (三)龚自珍的散文识深气悍,发人猛醒。突破 一般的议论和叙事模式。具有杂文色彩,在散文 史上有独特贡献。
3、形式多样,风格多样。
秋心三首其一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4、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
有瑰丽,也有朴实;有古奥,也有平易;有 生僻,也有通俗。一般自然清丽,沉着老练,有 杜韩的影响,有些篇章由于用典过繁或过生,或 含蓄曲折太甚,不免带来艰深晦涩的缺点。 漫感 绝域从军计惘然, 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 负尽狂名十五年。
B,骗:骗是当时官场的另一种表现,如胡统领到严州 剿匪,前面讲的华中堂,浙江官场的廉洁等都是欺世盗名. 而且这些官吏不学无术却又到处招摇撞骗,结果是丑态 百出.如制台贾世文,据说是个"拔贡"出身,而且还做过 一任教官,其学问应该渊博了,然而,他曾卖弄说:"我有 一本王羲之的《前赤壁赋》……听说还是汉朝一个有名 的石匠刻的." C,媚:媚上与媚洋.为了升官发财,他们讨好上司,种 种丑恶媚态,卑鄙无耻的勾当都干得出.如:侯补知县瞿 耐庵竟让自己50多岁的老妻拜制台府20多岁的丫头为干 娘,绿营管将自己的女儿作为礼物送给上司羊统领.他们 除媚上司外,更媚洋人,文制台见洋人一节,生动地表现 出其媚洋丑态. 小说的结尾,借助于一梦,将晚清的官场比作一个" 畜生的世界",表达作者对这个统治政府已深恶痛绝.他 深信,20年后,中国一定会"换了一个世界",那是"先前那 一班畜生一个不见"的太平世界.但怎样去变,却不知道.
概论第一讲绪论
“文明”是从人类的物质创造扩展到精神的光明 普照大地。简言之,“文明”兼容物质创造和精 神创造的双重含义,接近于所谓的广义的“文 化”。
“文明”一词,英文和法文均为civilizition,亦来 此拉丁文civil,其原义为公民、国家、政治的意思, 后引申为文雅的含义,大约相当于汉语中与“野”相 对的“文”字。在古代西方人看来,他们是文明民族, 就在于他们过的是公民生活,参与城邦政治。亚里斯 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动物”,
修饰、人为加 工
01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 质彬彬,然后君子。”
02
《逸周书·谥法解》:“道德博厚曰文,学勤好问 曰文,慈惠爱民曰文,锡民爵位曰文,愍民惠礼 曰文,经纬天地曰文。”
《易·系辞下》“天 地氤氲,万物化醇。 男女构精,万物化
生。”
《礼记·中庸》“可以 赞天地之化育,则可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了解中国的国情,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走出世俗偏见的 误区,以文化的眼光观察社会,体味人生,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文化素质与能力。
黄遵宪《赠梁任公同年》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 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 穷填海心。
参考书
柳贻徵《中国文化史》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正中书局,1948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学林出版社,1987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7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 学》
谭家健主编《中国文化史 概要》
梁启超《中国文化史》中 华书局,1936
商务印书馆,1921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参考书
01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02
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近代文学
一、“欧风美雨”的时代潮 欧风美雨”
梁启超说,第一期 最可纪念的 最可纪念的, 梁启超说,第一期“最可纪念的,是制造局里 头译出几部科学书”,而第二期“最有价值的 头译出几部科学书 ,而第二期 最有价值的 出品,要推严复翻译的几部书, 出品,要推严复翻译的几部书,算是把十 九世纪主要思潮的一部分介绍进来”( 九世纪主要思潮的一部分介绍进来 (同 ),这就是把进化论 天赋人权、 这就是把进化论、 前),这就是把进化论、天赋人权、自由 民主等比较重要的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引进 了中国。 了中国。这些都必然引起对传统文化的重 新
一、“欧风美雨”的时代潮
鸦片战争前夕,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为了抗英搜集西方资料编 四洲志》 之后,魏源编纂《海国图志》 辑《四洲志》,之后,魏源编纂《海国图志》, 系统地பைடு நூலகம்绍西方国家,提出“师夷长技 的方针, 师夷长技”的方针 系统地介绍西方国家,提出 师夷长技 的方针, 主动向西方学习。此后, 主动向西方学习。此后,大体如梁启超所说三个 阶段:第一期是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阶段:第一期是从器物上感觉不足,想学到外国 的船坚炮利;第二期开始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的船坚炮利;第二期开始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发 动了“变法维新 运动; 变法维新”运动 动了 变法维新 运动;第三期进一步从文化根本 上感觉不足,体悟到不可能以旧心理运用新制度, 上感觉不足,体悟到不可能以旧心理运用新制度, 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第九编
近代文学
绪 论
一、“欧风美雨”的时代潮 欧风美雨”
近代文学是近古期文学的第二段, 1840 近代文学是近古期文学的第二段, 年鸦片战争为开端,1919年 五四 五四”新文 年鸦片战争为开端,1919年“五四 新文 化运动兴起为止。半封建、 化运动兴起为止。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的 历史变局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前所 未有的。一方面, 未有的。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结构 开始发生变化, 开始发生变化,逐渐形成新的经济成分和 阶级成分, 阶级成分,并在后期出现了资产阶级的政 治斗争;另一方面, 治斗争;另一方面,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以 日益强劲的势头涌入中国, 日益强劲的势头涌入中国,形成对固有的 传统文化观念的强有力的冲击。 传统文化观念的强有力的冲击。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件
三、外国文学作品的引入。几乎所有文学革 命的发起者和参加者都做过译介外国文学的 工作。如鲁迅、胡适、周作人、刘半农、沈 雁冰等人都是极为活跃的译介者。 《新青年》从
第二节 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
一、文学革命的思想根源来源于外国文学的 影响 在文学革命的酝酿过程和发动初期,发难 者就直接从外国文学中得到过启示。 如胡适深受美国庞德诗歌影响,陈独秀的 文学革命论则以西方19世纪资产阶级文学作 为蓝本。其倡导文学革命的基本理论——文 学进化论就是从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主要学 说之一的进化论脱胎而来的。
2、1918——五四运动爆发,是五四文学革命 的“发展期”。在1917年,文学革命虽然形 成了一定的声势,但反响并不强烈。1918年3 月,为了增强其反响,《新青年》第四卷第 三号发表了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信”。 3、五四运动——1927年,是文学革命取得全 面胜利的时期,其重要标志是:新的、优秀 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纯粹的文学社团如雨 后春笋般出现。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从文学 革命到革命文学发展的转折时期。
第一卷开始就先后译介了屠格涅夫、王尔德、契珂夫、易朴生 这些俄国、法国文学样式和创作手法的涌入和 被接受。在五四后短短的几年内,西方文艺 复兴以来的各种各样的文学思潮及相关的哲 学思潮都先后涌入中国。文学思潮如:形式主义、自
然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心理分 析派、意象派、立体派、未来派等等;哲学思潮如:进化论、 人道主义、实证哲学、尼采超人哲学、叔本华悲观哲学、弗洛 伊德主义、托尔斯泰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国 家主义、马克思主义等。
中国现代文学课件 中国当代文学绪论
二、当代文学分期
习惯上有三种分法: (一)三分法: 第一阶段:1949——1978,以工农兵文学 思潮为主。 第二阶段:1978——1989,文学摆脱了政治 的束缚,但仍带有强烈的共名化特征。 第三阶段:90年代——至今,文学进入无名 化时期。
(二)三分法(2) 第一阶段:1949——1966,十七年文学。 第二阶段:1966——1976,文革文学。 第三阶段:1978——至今,新时期文学。
Hale Waihona Puke (二)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人民大众作为民族解 放运动的最主要的承担者,成了知识分子服务和 歌颂的对象;另一方面由于抗战而建立起来的统 一战线也使国家和党派的权力正面渗透进文学领 域。在这种情况下,启蒙文学受到了质疑,为战 争服务的战争文化传统形成并逐渐取代了启蒙文 化传统的主导位置。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 座谈会上的讲话》标志着战争文化传统成为主导 文学发展的规则。
3、丁玲代表的揭露派。这一派别以揭示 现实中的黑暗为特点,代表人物是丁玲和40 年代的王实味。在40年代延安整风运动期间 这一派别就受到批判,解放后这一派别继 续受到压抑,并最终随着丁玲、陈企霞被 打成右派而消失。
(二)工农兵文学思潮内部派别
工农兵文学思潮要求文学以歌颂为主,为 工农兵服务,在语言形式上采用人民大众 的口语。这些都使知识分子的话语形式开 始衰退。40年代工农兵文学思潮内部发生分 歧,出现了三个派别:
1、赵树理代表的方向派。这一派别体现 了毛泽东的文学思想,是解放区大力提倡 的一种文学模式。赵树理本人的创作也被 看作是解放区文学在创作实践上的一个胜 利,代表了文艺发展的方向。解放后,方 向派继续得到官方支持。并且在这一派别 内不断有体现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旗帜性人 物出现——先后有赵树理、柳青、浩然。
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一章精讲
6、“文学革命”的反响与论争 (1)“覆王敬轩双簧戏” (2)与林纾的论争 (3)与《学衡》的论争 (4)与《甲寅周刊》的论争 二、中国现代汉语文学成形:从白话报刊的 兴起到官方规定采用白话教材,白话文取得 了合法地位,从而标志中国现代汉语文学成 形。
“覆王敬轩双簧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钱玄同化名王敬轩,以封建卫道士者的 口吻写给《新青年》编者的信。 2.刘半农执笔的《复王敬轩书》,代表新 文学阵营对封建文人种种反动观点进行反 驳。
巩大会 大名县教师进修学校
绪 论 中国文学史的划分
古代文学:1840年以前 近代文学:1840——1919 现代文学:1919——1949 当代文学:1949年以后
中国现当代文学,从文学变革角度曾被称 为“新文学”,从政治变革角度亦可称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学。“五四” 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是他的起点。 这里的“五四”并不仅仅是指1919年5月4 日发生的“五四”政治运动,它更是一个 时期性的概念。
鲁迅在《这个与那个》一文中,用甲午战败 的事实,否定了“读经救国”的谬论;在 《十四年的“读经”》一文中,以不曾“ 用《论语》感化德国兵”,不曾“用《易 经》咒翻潜水艇”的事实,证明读经不但 不能救国,而恰恰与亡国相联系。在《答 KS君》一文中指出:“关于内容的事且 不说,即以文章论,就比先前不通得多, 连个成语也用不清楚,如每下愈况之类。 ”
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标 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 文化运动发展到1917年进入 了文学领域,掀起了“文学 革命”,同时现代汉语文学 也逐渐成形。在此过程中, 西方资产阶级文艺思潮 与苏俄无产阶级文艺思潮相 继传入,“革命文学”悄然 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现代性”最权威的理论家哈贝马斯则说 modern将其自身看作古往今来变化的结果, 随着内容的更迭变化而反复再三地表达了一 种与古代性的过去息息相关的时代意识。
现代性:历史或世俗现代性,终极或审美现代性。
这两个不同的取向,却可能导致完全相反的精神。前者 一般与直线的时间意识、进化论、理性、进步等相联系, 后者则强调冲破时间罗网、求新求变、反理性、对世俗 社会不断批判。后一个层面的现代性其实是对前者进行 反拨。或者可说是反现代的现代性。 它的古典定义:即求新求变、打破传承。
• 过渡时代:“语其大者,则:人民既愤独 夫民贼愚民专制之政,而未能组织新政体 以代之,是政治上之过渡时代也;士子既 鄙考据词章庸恶陋劣之学,而未能开辟新 学界以代之,是学问上之过渡时代也;社 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 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风俗上之过渡时 代也。”
• 3、繁荣期(1895-1911)
• 梁启超:诗界革命与新学之诗、文界革 命与报章文、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
• 四大遣责小说作家、 • 戏剧改良
• 4、低潮期及新文学的发端(1911-1919) • 新旧之间的章回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 • 苏曼殊、林纾
教学计划
• 第一讲 绪论 • 第二讲 近代社会与文化 • 第三讲 近代诗词 • 第四讲 近代散文 • 第五讲 近代小说 • 第六讲 近代戏曲 • 第七讲 近代翻译文学
• 三)研究范围30-50-60-80-100-400
• 1898-1928,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 • 1872-1922,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22 • 1851-1911,王德威“晚清文学” • 1840-1919,北大《中国文学史》58 • (1840-1949)(1821-1922) • 1522-1918,郑振铎 •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 D\章太炎《中华民国解》:
• 中国之名,别于四裔而为言。
• 华本国名,非种族之号;
• 正言种族,宜就夏称。
• (1、二)在历“近史代学”范(畴18中40,-19m1o9d)ern的普遍用法是 指15世纪中期之后的西方历史。这个过程 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工业化 、资本 主义的兴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 、代 议式民主的兴起 、科学技术重要性的增加、 城市化、读写能力的大众化 、大众媒体的 激增等等。
• modern或者“近代”这个词本身就是求 新的,决裂的,时代意识的。所以,近 代文学史注定是对现代性的探寻,而不 等于近代文学的史实。
• (三)“文学”
• 1、文学活动四要素
• 美国学者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 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文学活动四要素理论,文 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要素构成:
• 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要素互相渗透、互 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了某种确定的三角关系, 即:
•
世界
↑
作品
↙↘
作家 读者
• 第一个要素是作品,即艺术产品本身。由于 作品是人为的产品,所以第二个共同要素便是 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一般认为作品总得 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 —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 此有关的东西。这第三个要素便可以认为是由 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感情,物质和事件或者超 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常常用“自然”这个通 用词来表示,我们却不妨换用一个含义更广的 中性词——世界。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 听众、观众、读者。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 会引起他们的关注。
二、为什么:近代文学学科特征及原因
一)关键词(概念)分析 • (一)“中国” • 1)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2)指皇帝所在的
都城。3)指中原地区。 • 4)指国内、内地。清朝就把内地叫“中国”。 • 5)指诸夏族居住的地方。 • 6)指诸夏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
• A \1887黄遵宪《日本国志》:中国之云,本以 对中国之荒服边徼言之。……余考我国古来一 统,故无国名。国名者,对邻国之言也。然征 之经籍,凡对他族则曰华夏。
二)发展阶段(1840-1919)
1、发轫期(1840-1870年代初) 鸦片战争前后: 龚自珍、魏源、林则徐、张维屏、朱琦、林昌彝、 冯桂芬 同治中兴: 曾国藩、桐城古文与宋诗派 荡寇志、品花宝鉴
• 2、发展期(1870年代初-1895) • 王韬、郑观应,报章文体 • 黄遵宪、康有为,旧瓶装新酒的诗 • 三侠五义,海上花列传
二)近代文学特点
过渡性。发展大于独立。缺乏独立的价值评判系 统。
变革性或现代性。新与变是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近代文学及其观念的裂变。造成了近代文学的进 退无据,被剥离的危险。
合法性。整体性、有序性、一致性。 复杂性 多样性
过渡性:与古典文学及新文学相对的存在 梁启超洞悉近代趋势曰:“今日之中国, 过渡时代之中国也”。“过渡时代者,希望 之涌泉也, 人间世所最难遇而可贵者也。 有进步则有过渡,无过渡亦无进步”。
• 它是指启蒙时代以来的“新的”世界体 系生成的时代,集中体现为一系列现代 精神:自由、民主、平等、正义、科学、 理性、进步、个人主义等等。
• 2、在西方思想史研究中,德国解释学家姚 斯在《美学标准及对古代与现代之争的历史 反思》认为它源于十世纪末期,用于指称古 罗马帝国向基督教世界过渡的时期,目的在 于把古代与现代区别。
• B\1901梁启超《中国史叙论》首次使用“中国 民族”的概念;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 之大势》“中华民族”。
• C\1907年杨度《金铁主义说》:中国云者, 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 夷别文化之高下也。即此以言,则中华之 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血 统之种名,乃为—文化之族名。“文化族 名”
中国近代文学史
第一讲 绪论
• 一、是什么? • 二、为什么? • 三、怎么办?
一、是什么:近代文学学科与研究内容
• 一)学科成长与现状 • 20年代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陈子展《 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 • 50年代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高教部《中国文 学史教学大纲》
• “近代文学” 三级学科?必修? • 教学配置\研究队伍\学术活动 • 研究成果\目前状况\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