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知识点整理自然地理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总结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度、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的时区等。

2. 大气层和气候:大气成分、大气层的分层、大气环流、气候带和气候类型等。

3.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水循环的过程、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等。

4. 地球的内部: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结构与特点、板块构造与地震、火山的形成等。

5. 地表水资源:河流的形成与分类、湖泊的形成与特点、地下水的形成与利用、洪水与旱灾等。

6. 自然灾害与灾害防治:地震、火山与地质灾害、洪涝灾害与旱灾、风灾与雪灾、气候变化与防治等。

7. 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与治理、可持续发展等。

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人口数量与分布、人口迁移与流动、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化进程与问题等。

2. 农业与农村:农业资源与区域分布、农业生产方式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与问题等。

3. 工业与工矿区:工业的发展与布局、工人的生活与权益、工矿区的环境与治理等。

4. 交通与通信:交通运输方式与发展、交通网络与规划、通信技术与信息传播等。

5.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与发展、城乡经济联系与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区域规划等。

6. 外交与地缘政治:国际政治与地缘政治、国际组织与合作、跨国公司与全球化等。

7.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要求、区域规划的意义与方法、城市规划与建设等。

总结:地理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是学习地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个知识点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解决和改善地球环境的行动。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总结,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一地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地理哪些知识点

高一地理哪些知识点

高一地理哪些知识点高一地理知识点高一地理是学习地理科目的第一年,主要涉及到一些基础的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等基本知识。

同时学习如何使用地图、读懂地图上的各种信息,包括经纬度、比例尺、图例等。

2. 陆地和海洋学习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包括世界大洲、洋的划分和特征等。

3. 气候与气象学习气候与气象的基本知识,包括气候要素、气候带、气候类型、天气变化等。

4. 水资源与水循环学习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5. 土地资源与利用学习土地资源的分类和分布情况,了解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6. 自然灾害学习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涝、干旱等,了解其成因、影响和应对方法。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人口迁移学习人口的组成、分布及变化规律,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学习城市化的进程和原因,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农业与农村学习农业的发展情况和影响因素,了解农村地区的特点和问题。

4. 工业与工业化学习工业的分类和发展趋势,了解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影响。

5.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学习区域发展的差异和区域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6. 旅游与文化学习旅游的发展和影响,了解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通过学习以上地理知识点,可以增加对地球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培养地理思维和空间认知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地理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高一地理的知识内容。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梳理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梳理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梳理5篇地理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梳理第一篇: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

其中,地球的构造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的外部特征两个方面。

地理环境主要包括水文地理、生态地理和地形地貌。

气候变化主要指自然界中的气候现象,如气温、降水、风向等。

世界上有很多自然地理景观,如黄河、长江、亚马逊河等。

例如,杭州的风景就是一个典型的地理环境,既有西湖、灵隐寺这类人文景观,也有土地资源和地形地貌对发展带来的影响。

再例如,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特点,如地理板块漂移和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这也是我们必须要理解的。

第二篇: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主要探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人口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等。

而其中,人口地理学则是人文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人口的数量、性质、分布和迁移等方面。

而城市地理学则是研究城市形态、空间结构和城市功能,获得的知识可用于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

例如,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当前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而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等也是研究的重点。

再例如,旅游业也是近年来人文地理学中研究热点之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篇: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地球表面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的一种技术。

而这种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和领域,比如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等。

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资源调查、地理教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近年来,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我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事件的了解。

又比如,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地理信息技术可以辅助我们进行地形地貌的调查、城市建设的规划、地图绘制等等。

第四篇: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主要是指在某个地理区域内形成的文化现象,如传统民俗、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

高一地理自然学知识点

高一地理自然学知识点

高一地理自然学知识点人类社会是地理环境的产物,而地理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就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高一地理课程是地理学的初级阶段,主要涉及到自然地理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高一地理自然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概述。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理坐标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由岩石、河流、山脉等组成的巨大行星。

地球的形状基本上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地球被赤道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通过纬度和经度可以确定地理位置的坐标。

第二部分:地球的运动与地球的物理构造地球不仅绕太阳公转,还自转,在这两种运动的作用下,我们可以看到白昼和黑夜的交替。

地球的物理构造包括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它由岩石构成,分为大洲和海洋两部分。

第三部分:地理环境与地理灾害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导致不同的地理灾害,比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

地震是地壳发生剧烈震荡的现象,它会导致房屋倒塌、损失人命等。

火山喷发会喷发出熔岩和火山灰,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第四部分: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由气温、湿度、风向、降水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如全球变暖、冰川消融等。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能源利用以及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五部分: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对土地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

合理规划土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应该关注和努力实现的目标。

通过对高一地理自然学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规律,认识地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地理灾害,认识气候与气候变化的影响,理解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地球,改善地球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地球上各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现象的学科。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生们会接触到许多地理知识点。

下面是对高一地理课程所学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形状,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构成。

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活动和地热活动,这些活动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有着重要影响。

2.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等不同层次。

大气层中的气候和气象现象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3.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等。

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其中地下水是人类重要的水源,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4.地球的陆地资源地球的陆地资源包括土地、植被和动物资源等。

这些资源的分布受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对人类的粮食生产、能源供给和生态环境的维护都有着重要作用。

5.地球的能源资源地球的能源资源包括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如水能、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

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化进程对人口转移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2.农业与粮食安全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的重大问题。

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和粮食安全状况对于保障粮食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3.工业与经济发展工业是现代社会的经济支柱,不同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有着差异。

了解工业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和环境影响,有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4.交通与通信交通和通信是现代社会联系和交流的桥梁,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和通信技术对于地区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和信息的流动具有重要影响。

5.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八大行星分类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2. 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 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一)昼夜交替1. (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 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全一、自然地理及其规律1. 大气与气候•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由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呈层状结构。

•大气的运动:大气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其中主要是由地球自转和地球的辐射收支不平衡驱动的。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期统计下的气候状况,而气象则是短期天气变化的研究。

2. 水循环与水资源•水循环:指地球上水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等。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利用水资源需要考虑地理条件、人口需求、经济发展等因素。

3. 土壤与农业•土壤的形成和类型: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风化和其他物质的改变而形成的,根据其主要成分和性质可分为石质土壤、粘土壤和砂土壤等。

•农业发展与土地利用:农业的发展与土地的利用密切相关,不同地区根据地理条件和经济特点选择不同的农作物和种植方式。

二、人文地理及其规律1. 人口与城市•人口迁移与分布:人口迁移和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政治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发展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2. 经济地理•经济活动与区域发展:经济活动受到地理条件、资源分布、交通等因素的制约,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以保持可持续发展。

3. 社会地理与文化地理•社会分异与社会问题:社会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分异和社会问题的成因和影响。

•文化传承与文化地理:地理环境对文化的传承和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文化地理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理条件对文化的塑造作用。

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非生物因子组成,它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自我调节等功能。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平衡: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部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部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部知识点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 地理环境的构成及特征2.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 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类的影响4.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节陆地与海洋1. 陆地的构成和分类2. 陆地的地形和地貌特征3. 海洋的构成和特征4. 陆地与海洋的相互作用第三节大陆的分布与人类活动1. 大陆的分布与形成2. 大陆的物质组成与资源分布3. 大陆的人口分布与人类活动4. 大陆的地区分化与相互联系第四节水资源与人类活动1. 水资源的分布和特点2.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 水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第五节自然灾害与人类防护1. 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分布2. 自然灾害的原因与发生机制3. 人类的防灾减灾措施4.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二章人口与城市第一节人口的数量与分布1. 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分布特点2. 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因素3.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及其原因4. 人口分布的影响与调控第二节人口问题与发展1. 人口问题的内涵和表现形式2. 人口问题的原因及其影响3. 人口问题的应对措施及评价4. 人口问题对地区发展的影响第三节城市的功能与结构1. 城市的定义、特征及功能2.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层次3.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4. 城市规划与实践第四节城市化与人口迁移1. 城市化的内涵和表现2. 城市化的阶段和主要内容3. 人口迁移类型和原因4. 人口迁移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第五节城市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城市问题的类型和表现形式2. 城市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3.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4.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 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2. 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效益3.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4. 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1. 区域差异的概念和表现2. 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3. 区域差异的调控和均衡发展4. 区域发展规划的意义和实践第三节地理信息技术与区域发展1. 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点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3. 地理信息技术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4.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第四节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1. 区域规划的概念和内容2. 区域规划的目标和原则3. 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4. 区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第四章土地利用与农业发展第一节土地资源的特点与利用1. 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 土地资源的分类和分布3. 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与变化4. 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与对策第二节农业发展与农业区划1. 农业的地理环境适宜性2. 农业的类型和区划3. 农业发展的原则和模式4. 农业发展的问题和可持续性第三节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1.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2. 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和路径3. 农村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趋势4. 农村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第四节城乡发展差距与农民工问题1. 城乡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2. 城乡发展差距的影响和危害3. 农民工问题的表现和特点4.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途径和措施第五章工业化与城市发展第一节工业化与城市化1. 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2. 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和阶段3. 工业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4.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和发展趋势第二节工业体系与区域发展1. 工业体系的定义和特征2. 工业体系的分类和空间布局3. 工业体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 优化工业体系的目标和措施第三节工业转移与城市更新1. 工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2. 工业转移对城市更新的推动作用3. 城市更新的概念和目标4. 城市更新的方式和实施策略第四节可持续工业与工业节约1. 可持续工业的概念和特征2. 可持续工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 工业节约的内涵和实现途径4. 工业节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上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全部知识点。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总结(优秀3篇)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总结(优秀3篇)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总结(优秀3篇)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一地球上的水1.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的形式存在。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液态水,数量分布次之。

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a)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分为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b)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c)意义:维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

b)按成因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按性质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有降温减湿作用。

b)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较大的渔场。

c)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还会携带冰山。

d)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除南极洲外,亚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

从国家来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罗斯,中国第六。

我国不均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科技进步促进人水关系的发展。

(3)合理利用水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污染和过度利用等加剧水资源短缺。

地理高一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知识点归纳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对于高一的同学来说,掌握好地理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高一地理知识点的归纳: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由高到低依次是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2、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

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表现在地球的质量、体积、密度等方面与其他行星相似;特殊性在于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这得益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自身的条件。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能够吸引大气层;地球上有液态水的存在。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了能源。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有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和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影响地球气候等。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2、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最活跃的圈层。

四、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如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如石灰岩、砂岩)和变质岩(如大理岩、板岩)。

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大全

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大全

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大全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作为高中学科之一,地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以下是对高一地理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大地构造大陆和海洋的分布、地球内部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地球板块运动等。

2. 地球的动力活动火山活动、地震活动、植被变化、冰川运动、水文循环等。

3. 气候与气象气候要素、气候类型、气候变化、季风气候、海洋气候、暖区与寒区气候等。

4. 水文地理河流系统、湖泊和水库、地下水和水文循环、湿地、洪水和干旱等。

5. 生物地理植被分布、动物分布、生物多样性、种群分布与迁徙等。

6. 地貌与环境地貌类型、河流与地貌、海岸与地貌、风化与侵蚀、砂漠与荒漠化等。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人口的分布与迁移、人口增长与控制、城市化与城市体系、城市规划与管理等。

2. 农业与农村地理农业生产与农业区划、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农村社会经济特征与农村建设等。

3. 工业与城市地理工业区位与布局、工业分类与发展、城市发展与工业化、城市功能与城市问题等。

4. 交通与交通运输交通工具与交通方式、交通运输网络、交通运输与区域联系、交通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

5. 商贸与旅游地理商业发展与商业区划、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旅游规划与旅游问题等。

6. 区域地理国土与国境、地域经济与区域发展、区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理区域与区划等。

三、地理技术1. 地图与图像地图的制作与应用、地图阅读与地图解读、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

2. 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地理调查与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资料收集与文献研究等。

通过对以上高一地理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

同时,透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拓宽对世界的认知,加深对地球环境的了解,并且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要想在地理学科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学生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理知识点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面广泛并且内容繁杂。

在高一地理必修一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础的地理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1. 自然地理学1.1 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地球自转使得我们产生了昼夜的变化,而地球的公转则导致了四季的交替。

此外,地球的倾斜使得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风产生差异。

1.2 大气层和气候大气层是地球外围的一个气体包围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并保持大气的稳定。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平均天气状况,常常与纬度、地形和海洋环流等因素有关。

2. 人文地理学2.1 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一定地区内的居民总数。

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人口增长对人口分布产生了影响。

在某些地区,由于资源稀缺或环境恶劣,人口分布不均衡;而在一些地区,由于资源丰富和环境优越,人口集中。

2.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化使得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

城市规划则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和资源,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3. 地理信息技术3.1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成地理数据、空间分析和地理可视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技术系统。

它可以用于地图制作、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飞机等远距离的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遥感技术可以用来监测自然灾害、资源变化和气候变化等。

它为我们提供了全球范围内的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变化。

4. 地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4.1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系统。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然而,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了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4.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地球的环境,我们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高一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

高中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的基础,以及对地理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对高一地理的全部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尺寸- 地球的运动与地球的倾斜度- 地球的纬度和经度- 地图的投影方式和地图的制图要素2. 大气层- 大气层结构和组成- 气候和气象要素- 大气环流和季风系统3. 水文- 水循环和水资源- 水体的形成和分布-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和分类- 植被的分布和植物生态5. 地貌与地震- 地球表面的形态与地貌类型 - 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带的分布第二部分: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的数量和分布- 城市的定义和发展- 城市化和城市规划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类型和农业地域分异- 工业的类型和工业地域分异- 农工业的发展与农工业地域联系3. 交通与通信- 交通方式和交通网络- 交通的影响和交通规划- 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4. 区域发展与规划- 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 区域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区域发展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第三部分:地理实践1. 实地考察和地理探究- 实地考察的目的和方法- 地理探究的思路和步骤- 实践活动的实施和案例分析2. 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和应用- 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 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以上是高一地理全部知识点的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

掌握地理的基础知识对于学习高中地理课程以及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都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探究,同学们可以培养出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兴趣,提高自己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

高中高一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一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一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形式、构造、物质与能量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高中地理是培养学生地域意识、地球家园意识以及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学科。

高一地理内容较为基础,今天我们将对高一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1. 地球的形态和运动在地球的形态方面,地球是一个略扁球形,赤道略大于两极。

在地球的运动方面,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地球自转一周时间为24小时,表现为地球的日照与夜晚交替。

地球公转一周时间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2. 陆地的分布从全球的视角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67%。

同时,陆地分布还受到地理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 地球椭球体和经纬度地球的形状接近一个椭球体,这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造成的结果。

经纬度是地理学中用来确定地理位置的重要参照系。

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纬度表示南北方向。

4. 大气圈和气候大气圈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层。

大气圈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顶层。

气候是地球各地区长时间的平均天气状况,受到经纬度、地形、海洋和气候系统等影响。

5. 地壳和地理环境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构成。

地壳的厚度不均匀,地壳的厚度在大陆上较厚,在海洋上较薄。

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自然要素的组合与地球上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结果。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1.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居住在一定地方的人的总数。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受到地理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2.城市与农村城市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农村是以农业为主导的地区。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

3.工业和交通运输工业是指利用机器设备和劳动力进行生产和加工的经济组织形式。

交通运输是指物质的流通过程,包括陆路、水路、铁路和空中交通。

4.资源与能源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

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自然地理高中知识点(汇总7篇)

自然地理高中知识点(汇总7篇)

自然地理高中知识点(汇总7篇)自然地理高中知识点第1篇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自然地理高中知识点第2篇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高一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方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解释和说明。

3.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以及各自的特征和分布。

- 气候变化:长期气候变化的趋势,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河流的特征:河流的流域、水系、河流的类型和河流的水文特征。

- 湖泊与地下水:湖泊的形成和类型,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冰川等。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以及各自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 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 人口问题: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类型与分布: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以及农业的区位因素。

- 工业的类型与分布:重工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工业区位的选择。

- 农业与工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工业结构调整等。

3.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 交通运输网:交通网络的布局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的概念,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梳理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梳理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梳理高一地理必修一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部分。

自然地理主要涉及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环境、地球上的自然灾害等内容,而人文地理则主要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人口与城市、资源与能源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下面将对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立体,其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地壳最薄,地幔次之,地核最厚。

地球中心的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围的地幔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2.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环境:地球的运动包括公转和自转。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年完成一次;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一天完成一次。

地球的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和时区划分等现象。

3.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包括火山喷发、洪水、干旱、台风等。

这些灾害是由地质和气象等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二、人文地理1.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

人类通过农业、工业、城市化等活动改变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物种的减少。

同时,人类活动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排放物,造成环境的污染。

2.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总数。

人口增长速度与人口结构、人口迁移等因素有关。

城市是指人口聚集、经济发达、社会功能较为复杂的区域。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化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

3.资源与能源:资源是指人类利用的各类自然物质和能量,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而人文资源包括文化遗产、教育资源等。

能源是指供给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各种能量,包括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4.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代需要的基础上,保证未来世代也能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

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高一学期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学期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学期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学期地理课程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下是本学期地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 地图的基本概念,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 不同类型地图的识别和使用,如地形图、气候图和政区图。

2. 气候与天气- 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气候等。

- 气候分布的规律,如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 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如锋面、气旋、反气旋等。

3. 陆地与海洋-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

- 陆地地形的分类和特点,如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

- 海洋的分布和特征,包括洋流、海沟、大陆架等。

4. 自然资源与环境- 地球上的主要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 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 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酸雨、土地荒漠化等,以及它们的成因和影响。

5.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6.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和分布,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 影响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土壤、水源等。

- 工业的分类和分布,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7. 交通与通信- 交通运输的类型和特点,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

- 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地理空间的影响。

- 交通和通信网络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8. 区域发展与全球问题- 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发展潜力。

- 区域合作与全球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全球性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贫困等,以及国际社会的应对措施。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地理问题,并具备一定的地理实践能力。

同时,也应该培养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知识点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规律,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

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主要涉及地球与地理环境、地球的形状与地球坐标、地球的运动、天空的运动、地球的重力和地球的内部结构等知识点。

一、地球与地理环境地球是一颗位于宇宙中的行星,也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形成了世界各大洲、山脉、高原和平原等地貌特征,而海洋则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广的一部分。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圈中的地理要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指地形、气候、水文等因素,而人文环境则涉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地球的形状与地球坐标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三维几何体,它由半径较大的赤道和半径较小的两极组成,而地球坐标则是为了描述地球表面上的位置而引入的一套坐标系统。

地球坐标包括经度和纬度两个方向,经度用来表示东西方向上的位置,而纬度则用来表示南北方向上的位置。

通过经纬度,我们可以精确地定位地球上的各个点位。

三、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自身围绕地轴旋转的运动,它使得地球表面上的一天分为24小时,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昼夜的变化。

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地球的公转运动使得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发生变化。

四、天空的运动地球上的天空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

首先是星空的运动,恒星和行星围绕极点旋转,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北极星和南极星。

太阳也有自己的东升西落运动,这就是我们每天所见到的日出和日落。

此外,月亮和其他行星也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天空中运动。

五、地球的重力地球的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作用力,它使得物体沿向心力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地球的重力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们能够站立、物体能够落地等都与地球的重力有关。

六、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固体壳层,其中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上册理解部分知识整理天体类型基本特征恒星唯一能自身发光的球状天体,由炽热的氢、氦组成,质量和体积仅小于星云星云由氢组成,云雾状,质量和体积大于恒星,但密度小于恒星行星围绕恒星运行,自身呈球状,能够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的天体卫星围绕行星运行彗星围绕恒星运行,呈云雾状,运动轨道多样流星体星际空间的尘粒,数量多,降落到地表称为陨星◆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的共性1、共面性(都在黄道面上绕日公转)2、近圆性(接近椭圆形轨道)3、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公转)太阳活动周期太阳活动的影响光球层黑子11年①黑子和耀斑增多时,抛出的大量高能带点粒子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使全球的天气和气候产生异常③扰乱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行星类别包括的行星特征类地行水星、金星、地球、火质量小,体积小,平均密度大,中心有铁核星星巨行星木星、土星体积和质量大,平均密度小,主要由氢、氦、氖等元素构成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最远◆地球生命物质的存在条件1、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热量适宜,使地球表面有大量液态水。

2、地球质量、体积适中,引力适宜,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地球运动周期适中,使地球上冷暖、干湿交替适于生物生长。

4、地球处在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月球表面环境的特征◆朝向地球的月面始终不变的原因月球自转、公转方向均为自西向东;自转、公转周期(恒星月)均为27.32日。

即月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和方向相同,故地球人们只能看见月球的同一半面,即月球正面。

◆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依次出现的规律月相(29.53日)月相名称农历时间日、月、地三者的位置关系新月或朔初一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上弦月初七、初八日、月、地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东满月或望十五、十六日、月、地三者在一直线上,地球居中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日、月、地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日食与月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日食 日月地中心位于一条直线上,而且月球位于日、地当中 月食日月地中心位于一条直线上,而且地球位于日、月当中◆大潮、小潮出现时对应的月相 大潮:新月(朔)和满月(望) 小潮:上弦月和下弦月潮汐的影响:顶托河流如海,沿海水资源盐度上升;加剧海岸的侵蚀;潮汐能,发电;利用涨潮巨轮进港;利用潮汐捕鱼和晒盐;旅游。

◆太空资源的主要类型空间资源:在太空建立空间站、太空城,发射人造卫星 太阳能资源:在太空建立太阳能发电站 矿产资源:月壤中的氦-3,月岩中的钛铁等 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 方向 周期 速度 自转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时 角速度:(南北极点为零)处处相等线速度:(南北极点为零)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公转 自西向东, 北天极逆时针, 南天极顺时针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北京时间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东八区的区时,也是120°E 经线的地方时。

◆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来回移动✧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 ✧ 南北回归线之间上一年有二次太阳直射 ⏹ 春分日至秋分日一直在北半球✧ 春分日至夏至日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 夏至日至秋分日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 秋分日至春分日一直在南半球✧ 秋分日至冬至日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 冬至日至春分日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 夏至日至冬至日一直向南移动夏至日 冬至日 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至夏至日一直向北移动◆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春季和秋季正午太阳高度居中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离该地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太阳直射点离该地最远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直射点离该地越来越近时,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太阳直射点离该地越来越远时,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两分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减小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减小冬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减小◆某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假设某地位于北半球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该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该地昼变长;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回归线,该地为一年中昼最长。

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该地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该地昼变短;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回归线,该地为一年中昼最短。

◆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的状况两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冬至日: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天文四季的划分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春秋两季是冬夏的过渡季节北半球的四季划分: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板块的消亡边界与生长边界板块边界对地表影响举例震级: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中距: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源深度: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地质构造:位于地质构造带上,烈度较大地面建筑:地面建筑的材料,坚固程度,建筑样式等都影响烈度◆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其主要特征侵入岩:在地下冷凝,冷凝时间长,晶粒粗大喷出岩:在地表冷凝,冷凝时间短,有气孔◆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分布区我国西南的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分布广,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我国黄土地貌的典型分布区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主要原因流水的侵蚀1、大气的组成①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等②水汽③尘埃2、大气的垂直分层:自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散逸层◆对流层、平流层的主要特征对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对流运动明显;加上水汽、尘埃集中,故天气变化显著平流层:臭氧集中分布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水平运动明显;无水汽、尘埃,大气透明度好,适合民航飞行◆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防弹衣:厚厚的大气层减少了外来天体对地球的撞击力,在夜晚还可以看见美丽的流星现象。

●遮阳伞(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很少)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主要是云层等大颗粒的物质,使得云朵表现为白色。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主要是小颗粒的物质,使得天空表现为蓝色。

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所以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些。

●保温被(温室效应)1、大气先吸收地面辐射(长波辐射):主要是大气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使得大气增温。

2、大气增温后,又释放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其中一部分大气辐射射向地面,即大气逆辐射。

3、地面吸收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保持了合适的温度。

因为大气的保温作用,所以多云的夜晚气温要高于晴朗的夜晚。

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原理图 风从遇冷地表吹向受热地表 城市风风从郊区吹向城市海陆风白天夜晚海洋吹向陆地陆地吹向海洋山谷风白天夜晚沿坡面从谷底吹向谷顶 沿坡面从谷顶吹向谷底1、由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

2、三圈环流在近地面表现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3、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随之移动,1月份南移,7月份北移。

B1低压C1低压A1高压C 高压 冷B 高压 冷 A 低压 热◆大气环流对全球水热分布的意义✧大气环流主要指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在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的控制下,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表现为不同的水热分布状况✧大气环流实现了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的交换。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冬夏季盛行风向及对气候的影响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除海陆热力差异以外,还有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风向夏季东南风西南风冬季西北风东北风对气候影响(雨热同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明显◆气旋和反气旋的气压分布与气流运动状况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气旋反气旋中心气压状况低气压高气压示意图北半球南半球水平气流运动状况北半球逆时针流入顺时针流出南半球顺时针流入逆时针流出中心气流运动状况上升下沉控制天气状况阴雨晴干按时间顺序形成原因天气特征梅雨受准静止锋的影响阴雨连绵、闷热潮湿台风受强热带气旋影响狂风、暴雨寒潮受亚洲高压影响寒冷、大风、低温、沙尘暴类型概念锋面过境时的天气锋面过境后的天气分布冷锋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运动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北方秋冬季节暖锋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运动连续性降水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准静止锋(梅雨) 冷暖空气势力相当,锋面移动缓慢阴雨连绵、闷热潮湿6、7月份江淮地区冷锋暖锋示意图过境前天气天气晴朗,温暖天气晴朗,寒冷过境后天气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1、我国东部地区降雨的类型主要是锋面雨。

2、4-5月份雨带位于我国的华南地区。

3、6月中下旬雨带到达我国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4、7、8月份,雨带到达我国的华北和东北地区。

5、9月份,雨带迅速南退,南方地区又进入雨季。

6、10月份雨带退出我国大陆。

我国大陆被冬季风控制。

全球1月、7月等温线的分布1月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向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向高纬)凸出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向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向高纬)凸出7月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向低纬)凸出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向低纬)凸出全球变暖、城市热岛、臭氧洞和酸雨原因影响措施全球变暖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②森林火灾③植被被破坏④人口增长等①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岛屿和低地②城市排污系统失效③海水倒灌,地下水盐度增加,土壤盐碱化④全球大气环流异常⑤霍乱等疾病增加①改善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②植树造林③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承担共同而由差别的责任④控制人口增长城市热岛①人为排放热量②城市温室气体多③不易散热④通风不良⑤缺少绿地①夏季更炎热,影响工作效率②诱发中暑的疾病③加剧大气污染④导致城市雨岛①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②科学规划城市建设臭氧洞①太阳活动②人类使用佛里昂,消耗平流层中的臭氧①引起全球气候异常②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生长③引起光化学烟雾,加剧大气污染④加剧橡胶制品的老化,燃料褪色①研发佛里昂的替代产品酸雨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SO2等酸性气体①森林枯死②土壤酸化③淡水生物死亡④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①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在煤炭的使用过程中采用烟气净化等技术③加强国际合作水圈的主体:海洋水淡水的主体:冰川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1、水循环环节名称: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G CF:地下径流G:蒸腾2、水循环类别:ABCD或者ABCEF构成海陆间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