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车辆俯仰振动及凸块路面平顺性仿真研究
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仿真研究
科研训练文献阅读综述题目: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仿真研究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时间:第一章整车操纵稳定性试验仿真分析本章节,在前悬架优化的基础上建立整车模型。
整车进行转向回正试验、转向轻便性试验、稳态回转试验,并根据国标计分评价。
1.1转向回正试验仿真分析转向回正试验是研究汽车瞬态响应特性的一种重要试验方法,尤其是研究汽车能否恢复直线行驶能力的一种重要试验方法,汽车的转向回正表达了汽车的自由控制运动特性,其实质是一种力阶跃输入试验。
国标 GB/T6323.4-94对试验做出了相关规定。
低速回正试验在半径为15m圆周上侧向加速度达到4m/s^2,,然后然放松转向盘,记录汽车的状态。
由于该重货车最高车速为90km/h,按照国标规定不需要进行高速转向回正试验。
对于侧向加速度达不到4士0.2m/s^2的汽车,按试验汽车所能达到的最高侧向加速度进行试验。
试验按向左与向右两个方向进行,每个方向三次[1].1.1.1仿真曲线:仿真中设定圆弧半径为15m,要达到4士0.2m/s的侧向加速度车速必须大于7.746m/s^2。
左转低速转向回正试验具体仿真结果如下(右转仿真结果略):1.1.2仿真结论:对于虚拟样车系统,回正特性的主要参数根据国标GB/T6323.4-94规定的转向回正试验要求计算,结果见表6-1。
1.2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仿真分析瞬态转向特性是指汽车在受到外界扰动下,达到稳态状态前表现出来的特性,瞬态转向特性是汽车最重要的性能之一,是评价汽车高速行驶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1.2.1试验方法:具体做法参照国标GB/T6323.2-1994。
试验车速按被测汽车最高车速的70%并四舍五入为10的整数倍确定。
该重型货车最高车速为90KM/h,所以试验车速取6Okm/h。
试验中转向盘转角的预选位置(输入角),按稳态侧向加速度值1-3m/s^2确定,从侧向加速度为lm/s^2做起,每间隔0.5m/m^2进行一次试验。
《双轴汽车的振动》PPT课件
4) 车身振动 的主振型
精选ppt
8
可见:
相应于两个主频 ,1.2车身有两个主振型; 一个振型的结点位于轴距之内,称为角振动型;
一个振型的结点位于轴距之外,称为垂直振动型; z 两个振动的结点分别位于质心的两侧;
当质量分配系数ε=1时,振动结点位于前、后轴处,
精选p pt 10f; ,主2 振 型0r与前、后端部分系统振型相同;
轮双输入振动系统 • 6.6 “人体—座椅” 振动系统及参数选
择
精选ppt
1
讲义正文
§6.5.1 双轴汽车振型分析 汽车垂直和仰俯两个自由度振动或汽车纵轴上
任一点垂直振动时,采用双轴汽车双输入汽车系 统。(前、后轮有两个路面输入)
1、模型简化条件 (1) 继承图6-12,四自由度双轴汽车平面模型;
qf
qr
Z ct1 2Z 2ftZ 2rt t tL 1Z2ft tZ2rt
Zc
1 2
Z2 f
Z2 f
e jt
1 L
Z2 f
e jt
Z2 f
精选ppt
时域内时间滞后 相当t 于频域内相位角滞后。
故: Zc 1 1ejt
1 ejt 1
Z2f 2
Z2f L
t
23
得到:轴距中心处垂直位移Zc 和车身俯仰角ψ对前轴上
可见:
求任一点P的折算幅频特性又进一步归结为求车身
上任一点P的位移Z2p和俯仰角位移对前轴上方的车身
位移Z2f的幅频特性: Z 2 p
Z 2f
Z 2f
精选ppt
21
2、轴距中心处垂直位移Zzcc 和车身俯仰角 对前轴Z2zf2 的f
幅频特性: 分析条件:
基于虚拟路面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Simulation Analysis of Ride Comfort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 on Virtual Road Surface
第 39 卷第 4 期 2019 年 8 月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39, No.4 Aug. 2019
DOI:10.15916/j.issn1674-3261.2019.04.008
LIU Biao, YE Hao, DUAN Min, CHEN Zhi-qiang, SHEN Ao, ZHENG Fu-min
(School of Automobile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zhou 121001, China)
收稿日期:2018-11-29 作者简介:刘彪(1992-),男,河南周口人,硕士生。
段敏(1963-),女,辽宁锦州人,教授,硕士。
244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39 卷
行驶平顺性仿真时,建立了尽可能精确的模型,并 通过 CarSim 和 MATLAB 完成三维虚拟路面构造和 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通常的路面样本数据预处理的方法与步骤为: 高通数字滤波、去均值、去趋势项[8]。 1.2 MATLAB 中生成的三维虚拟路面
经过处理过的路面不平度的高程数据是一维 的,而虚拟路面的构建需要的是二维的不平度。利 用韦尔奇法计算分析得到虚拟路面谱如图 1 所示, 再由 MATLAB 生成三维虚拟路面,如图 2 所示。
汽车平顺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汽车平顺性的基本概念,掌握汽车平顺性试验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汽车平顺性评价指标的理解,为今后从事汽车性能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汽车平顺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避免因路面不平而产生的振动和冲击,使人感到不舒服、疲劳,甚至损害健康,或者使货物损坏的性能。
汽车平顺性试验主要是通过测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加速度,来评价汽车的平顺性。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实验车辆:M类载客汽车2. 加速度传感器:三轴向加速度传感器3. 数据采集仪:INV3060S型智能采集仪4. GPS时间同步装置5. 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软件:DASP-V11工程版6. 汽车平顺性分析软件:DASP-汽车平顺性分析软件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准备:将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座椅靠背处、坐垫上方以及脚支撑板处,采用真人加载,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
2. 实验数据采集:在脉冲输入(凸块)下,分别以10-60km/h的速度行驶,在随机输入(一般路面)下,分别以40-70km/h的速度行驶。
使用INV3060S型智能采集仪采集各测点的振动加速度响应数据。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DASP-V11工程版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最大加速度响应值及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4. 汽车平顺性评价: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绘制与行车速度的评价关系曲线,分析汽车的平顺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得到各测点的最大加速度响应值及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2. 汽车平顺性评价:根据评价关系曲线,分析汽车的平顺性。
以座椅靠背处为例,当车速为60km/h时,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为0.5g,说明在此速度下,座椅靠背处的振动较为明显,汽车的平顺性有待提高。
3. 对比分析:将本次实验结果与标准平顺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汽车平顺性的优劣。
六、实验结论1. 本次实验通过对汽车平顺性的实际测量和分析,了解了汽车平顺性的基本概念和评价方法。
基于双轴汽车模型的车辆垂向动力学特性
基于双轴汽车模型的车辆垂向动力学特性周自宝;王克飞【摘要】针对前后轴车身部分垂向运动相互耦合及悬挂质量分配系数ε≠1时车辆垂向振动,建立了包含座椅系统的双轴汽车五自由度振动模型;运用状态方程推导了振动系统频响函数矩阵,探讨了座椅不同安装位置系统响应特性的规律并选取了合理的安装位置.得出轮毂电机质量、悬挂质量分配系数的变化对座椅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车轮相对动载荷等系统响应的影响规律.【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20)002【总页数】7页(P60-66)【关键词】双轴汽车;轮毂电机质量;悬挂质量分配系数;垂向动力学【作者】周自宝;王克飞【作者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6;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1.1由于轮毂电机的引入和动力传动系统的改变,使轮毂驱动车辆的非簧载质量增加和车身质量分布变化,影响了车辆平顺性和行驶安全性[1-3].为了分析和改善车辆的性能可以从整车振动模型入手,建立合理的整车振动模型[4-6].本文在建立双轴汽车振动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座椅不同安装位置系统响应特性的规律,基于此规律选取合理的安装位置,通过轮毂电机质量、悬挂质量分配系数的变化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得到座椅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车轮相对动载荷等系统响应特点,探究轮毂驱动车辆垂向动力学特性.1.1 振动模型及运动方程汽车是一个复杂的多自由度振动系统,应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简化.简化假设为:(1)车辆几何尺寸和质量对称于纵向平面,左右车轮路面不平度输入基本相同,车辆无横向振动;(2)车身刚度足够大,车身弹性引起的各阶振型不予考虑,将车身看作刚体;(3)车辆各系统的质量用集中质量代替.根据假设,汽车系统可以简化成图1所示的双轴振动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人体-座椅系统和车轮-轮毂电机系统.其中,m1f、m1r为前后车轮质量;m2f、m2r、m2c、m2为半车身前后轴上、质心C上的集中质量及半车身质量;m4f、m4r为前后轮毂电机质量;k1f、k1r为前后轮胎刚度;k2f、k2r、k3为前后悬架及座椅刚度;c1f、c1r、c3为前后轮胎及座椅阻尼;c2f、c2r为前后悬架阻尼;z1f、z1r为前后车轮垂直位移;z2f、z2r、zc、z3、zp为车身前后轴上、质心C上、座椅及车身上任一点P垂直位移;为前后车轮路面不平度位移及速度输入;a、b为质心到前后轴的距离;x为车身上任一点P到前轴的距离;L为轴距;Iy为车身转动惯量;为车身俯仰角;u为车身速度.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得振动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1.2 状态空间表达式和频响函数矩阵为了推导振动系统响应与输入的关系,可以根据现代控制理论,通过选取适当的状态变量将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组转化成状态方程.根据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组特点,可建立如下的状态空间表达式[3]其中,状态向量输入向量输出向量假设前后车轮行驶在同一车辙上,在时域前后轮路面不平度位移输入的关系为其中在频域前后轮路面不平度速度输入的关系为对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进行傅氏变换,得则频域输出Y()对前轮路面不平度速度输入的频响函数矩阵为根据频响函数矩阵,运用MATLAB语言编程,可求出系统特性曲线.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轮毂驱动车辆系统振动特性是指在一定路面不平度输入下,系统产生的响应.主要包括座椅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车轮动载荷.在车辆平顺性评价指标中,它们分别影响驾乘人员的舒适性、撞击悬架限位的概率和行驶安全性. 2.1 座椅不同安装位置对系统幅频特性的影响座椅系统影响驾乘人员的舒适性,车辆的平顺性主要通过驾乘人员的舒适性来评价.为了使车辆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和平顺性,需要选择合适的系统参数或合理匹配系统参数.在分析系统参数对系统幅频特性的影响时,先讨论悬挂质量分配系数不同时,沿车身纵轴不同位置处座椅垂向加速度的变化,分析座椅不同安装位置系统响应特性的规律.表1是双轴汽车振动模型仿真参数,图2是ε和x对座椅加速度幅频特性峰值的影响.由图2可知,随着悬挂质量分配系数的增大,座椅加速度幅频特性峰值减小.随着p点离开前轴的距离x(p点位于前轴前面时,x取正值,反之取负值)由-1.2~0.2 m,即p点由质心处向前轴移动时,加速度幅频特性峰值增大缓慢,增幅较小,而在-1.2~-3 m,即p点由质心处向后轴移动时,加速度幅频特性峰值增加很快,增幅较大,越在轴距之外越明显.以上说明加速度幅频特性峰值,在车身质心处最小,质心到前轴范围内缓慢增加,质心到后轴范围内急剧增加,轴距之外最明显.根据以上分析并结合整车空间布置,前座椅安装位置可以选在车辆质心处,后座椅安装位置选在离质心较近处,分别为x=-1.2 m处和-2.05 m处.2.2 轮毂电机质量对系统振动幅频特性的影响图3(a)、(b)、(c)、(d)分别为轮毂电机质量m4=20 kg、40 kg、60 kg不同值,其他参数不变时,前排(x=-1.2 m)、后排(x=-2.05 m)座椅垂向加速度3、悬架动挠度fd、车轮动载荷Fd/G对路面速度输入的幅频特性.当轮毂电机质量m4增大,由车轮部分固有圆频率知,车轮固有频率ft降低,使车轮部分高频共振峰向低频方向移动,峰值增大.由图可见,随着轮毂电机质量m4增大,座椅加速度和悬架动挠度幅频特性幅值变化很小,而车轮相对动载荷幅频特性幅值变化较大.2.3 悬挂质量分配系数对系统振动幅频特性的影响图4(a)、(b)、(c)、(d)分别为悬挂质量分配系数ε=0.8、1.0、1.2不同值,其他参数不变时,前、后排座椅垂向加速度3、悬架动挠度fd、车轮动载荷Fd/G对路面速度输入的幅频特性.由前车身偏频ω2f=k2fL2/m2(abε+b2)知,前车身偏频f降低,车身部分高频共振峰值有向低频方向移动的趋势.由图可知,当悬挂质量分配系数ε增大,后排座椅加速度幅频特性幅值变化较大,峰值降低.前排座椅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车轮相对动载荷幅频特性幅值变化较小,峰值升高.轮毂驱动车辆性能的变化主要是轮毂电机质量变化和车身质量分布变化引起的.车辆质量比(簧载质量和非簧载质量之比)与传统车辆相比急剧减小,车身质量分布也与传统车辆不同.文章以B级随机路面为输入,车速为20 m/s,以座椅加速度均方根,悬架动挠度均方根值σfd和车轮相对动载荷均方根值σFd/G为系统振动响应来分析轮毂驱动车辆轮毂电机质量m4和悬挂质量分配系数ε对车辆平顺性影响,主要通过轮毂电机质量的变化和悬挂质量分配系数变化所造成的车辆性能的影响来展开分析.3.1 轮毂电机质量对系统振动响应均方根值的影响图5(a)、(b)、(c)分别为前后排座椅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前后悬架动挠度均方根σfd、前后车轮动相对载荷均方根σFd/G随轮毂电机质量m4变化曲线.由图可知,随着m4的增加,σfd略微增大,主要是、σFd/G变化较大.图5(a)中,随着m4的增加,前后排座椅都增大,且前排座椅比后排座椅小,说明前排座椅的舒适性比后排座椅要好.m4由0~60 kg,前后排座椅分别变化0.018 2和0.038 6,变化幅度分别为8.44%和11.21%,变化幅度均较大,可见m4在0~60 kg范围的变化对前后排座椅影响较大,降低了车辆的舒适性.图5(b)中,当m4增大,前后悬架σfd均略增大,且前悬架σfd比后悬架大.m4由0~60 kg,前后悬架σfd分别变化0.000 1和0.000 01,变化幅度分别为8.30%和13.00%,变化幅度较小,这说明增大m4,对悬架σfd影响不明显.同时也表明在一定限位行程且在相同条件下,前悬架撞击限位的概率比后悬架大.图5(c)中,当m4增大,前后车轮σFd/G都增大.m4由0~50 kg,前后车轮σFd/G分别变化0.005 4和0.002 5,变化幅度分别为28.00%和11.26%,前轮变化幅度比后轮大,在m4接近60 kg时,σFd/G变化很小,可见m4在0~50 kg范围的变化对前后车轮σFd/G影响较大,且对前轮的影响大于对后轮的影响,说明增大m4,会使前后车轮σFd/G增大,尤其是对前轮,严重恶化了车辆操稳性和行驶安全性.而m4在50~60 kg阶段的变化对车轮σFd/G的影响较小,说明在该阶段m4的变化对车轮σFd/G影响不再明显,同时对车辆操稳性和行驶安全性影响较小.3.2 悬挂质量分配系数对系统振动响应均方根值的影响图6(a)、(b)、(c)分别为前后排座椅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前后悬架动挠度均方根σfd、前后车轮相对动载荷均方根σFd/G随悬挂质量分配系数ε变化曲线.由图可知,随着ε的增加,前排座椅、σfd、σFd/G略微变化,主要后排变化较大.图6(a)中,随着ε的增加,前后排座椅均减少.ε由0.8~1.2,前后排座椅分别变化-0.008 1和-0.105 1,降幅分别为3.61%和25.1%,前排座椅幅度变化较小,后排座椅幅度变化较大,可见ε在0.8~1.2范围的变化对前排座椅影响较小,对后排座椅影响较大.同时也表明增大ε,可提高座椅的舒适性,尤其对后排座椅.图6(b)中,当ε增大,前悬架σfd增大,后悬架σfd降低.ε由0.8~1.2,前悬架σfd升幅8.33%,后悬架σfd降幅7.25%,幅度变化不大,这说明增大ε,对悬架σfd影响不明显.同时也表明在一定限位行程且在相同条件下,前悬架撞击限位的概率比后悬架大.图6(c)中,当ε增大,前车轮σFd/G增大,而后车轮σFd/G降低,且后轮比前轮幅度变化大.ε由0.8~1.2,前车轮σFd/G升幅2.28%,后车轮σFd/G降幅6.97%,幅度变化不大.这说明ε在0.8~1.2范围的变化对前后车轮σFd/G影响不大,从而对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影响不明显.本文针对轮毂驱动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变化,建立了双轴汽车振动模型及运动微分方程,分析了座椅不同安装位置系统响应特性的规律及轮毂电机质量和悬挂质量分配系数对车辆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系统振动特性指导系统优化,主要结论如下:(1)座椅加速度幅频特性峰值,在车身质心处最小,质心到前轴范围内缓慢增加,质心到后轴范围内急剧增加,轴距之外最明显.(2)轮毂电机质量增大对座椅加速度幅频特性及均方根值、悬架动挠度幅频特性及均方根值影响不大,对车轮相对动载荷幅频特性及均方根影响较大,恶化了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同时随着轮毂电机质量的增大,车辆的舒适性有下降趋势,也有增加撞击悬架限位的概率的趋势.(3)悬挂质量分配系数增大对前排座椅加速度幅频特性及均方根值、悬架动挠度幅频特性及均方根值、车轮相对动载荷幅频特性及均方根值影响较小,对后排座椅加速度幅频特性及均方根值影响较大,使后排座椅舒适性明显提高.同时有增加前悬架撞击限位的概率和降低后悬架撞击限位的概率的趋势,以及有降低车辆前轮行驶安全性和提高后轮行驶安全性的趋势.【相关文献】[1] 刘明春,张承宁,王志福.8×8轮毂电机全轮驱动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2):143-147.[2] 方义.轮毂电机直接驱动对电动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D].吉林:吉林大学,2012.[3] 黄治潭,张孝祖,乐巍.汽车一般双轴悬架模型及其平顺性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51-54+59.[4] 张孝祖,乐巍.分析双轴汽车模型平顺性的推广方法[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41-44.[5] 陈翠彪,刘正士,彭敏,等.双轴汽车受路面作用的动载荷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8(2):185-187.[6] 高晋,杨秀建,牛子孺,等.双轴车辆俯仰振动及凸块路面平顺性仿真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9):20-29.。
具有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的汽车行驶平顺性分析
#1 " @ 输 入 信 号 对 平 顺 图 #@ 不同输入信号时的簧载 性的影响 质量速度 % 响应曲线
#
#1 #@ 液导 "" 对平顺性的影响
曲线 " :"" ? 01 D$ E "> ( 6 F -・G& )
! "$ $
图 H 阶跃输入信号下,不 @ @ 同 &# 的 %# ! ) 曲线
! "# $
#" 数学模型
图 6 为某汽车的 6 ! 5 两 自由度 被 动 悬 架 结 构 模 型, 悬架中装有双向作用筒式减 振器,图 中 "6 为 非 簧 载 质 量,"" 为 簧 载 质 量; #6 为 轮胎 刚 度, #" 为 悬 架 刚 度; $6 为非簧载质量位移, $" 为
图 6! 6 ] 5 两自由度被 ! ! 动悬架结构模型
图 I@ ! ’# ! +# 实际曲 @ @ 线和拟合曲线
曲线 #:"" ? D1 H2 E "> ( 6 F -・G& ) ( 6$ F -・G& ) 曲线 $:"" ? 21 >> E "> ! "" ( 6 $ F -・G& ) 曲线 D :" " ? "1 >> E "> ! ">
I 6$ F -・G&) 曲线 2 :" " ? "1 2# E "> !(图 0@ ! ’# ! 来自# 实际 @ @ 曲线和拟合曲线
#1 D@ &# 对平顺性的影响
基于有限元的多轴汽车行驶平顺性仿真
秦玉英,赵梓杉,王梓屹,陈 双
(辽宁工业大学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摘 要:多轴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对乘员的驾驶疲劳和货物完好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应用有限元的概念,对 多轴汽车的力学模型进行单元化处理,建立每个单元类型的刚度阵和阻尼阵,按照单元位移在总位移向量中的 对应位置完成振动结构数学模型系数矩阵的组装,经过强迫位移约束处理,建立多轴汽车的振动数学模型。在 给定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的前提下,建立虚拟的多轴路面激励,在虚拟激励下实现多轴汽车的真实响应分析。 结果表明,有限元法建立汽车振动微分方程与虚拟激励法结合,方法简单可行。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本方法 在多轴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分析中的可行性。
照一定方式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单元,相邻单元由重 合的节点相连,形成离散的有限单元结构。建立车 辆坐标系:选车身质心为坐标系的原点,行驶方向 为 x 轴正向,地面法向向上为 z 轴正向,y 轴垂直 于 xoz 平面,汽车里侧为正向。车身或质量块的质 心、弹簧阻尼结构两端的端点视作节点,弹簧阻尼 结构与质量块相连的那一端点与其质心视作同一 节点。如图 1 给出了多轴汽车 5 自由度的有限元模 型。各参数物理含义如下:m1 、 I1 为汽车的车身质 量和绕 y 轴的转动惯量;m3 、 m4 和 m5 为前、中和 后轴的簧下质量; kt1 、 kt2 、 kt3 和 ct1 、 ct2 和 ct3 、 为前、中和后轮胎的等效垂直刚度和阻尼强度;ks 、 cs 和 kb 、cb 为前、后悬架的垂直等效刚度和阻尼强 度;z1 、1 为车身质心的垂直位移和绕 y 轴的转角; z4 、 z5 和 z6 为前、中和后轴簧下质量的垂直位移, q8 、 q9 和 q10 为前、中和后轮路面位移激励。在图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共有 10 个节点,每个变量的下角标数字分别 是节点的编号。有三种单元类型。{1}为前悬架单 元,[1]平衡悬架单元,(1)(2)(3)为轮胎单元。
虚拟激励法下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的开题报告
虚拟激励法下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汽车行驶平顺性是一辆汽车行驶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对汽车的驾驶舒适度和乘客的健康都有很大影响。
而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是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进行仿真分析,寻求减小振动、提高平顺性的方法,对汽车的研发、生产与使用都有很大的意义。
现有的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方法主要是基于有限元法、多体动力学法等方法,但这些方法计算耗时较长、要求精度高,不利于实际应用。
而虚拟激励法由于计算复杂度低、精度高、计算速度快,已成为汽车振动仿真研究的热点。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虚拟激励法在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中的应用,并比较虚拟激励法与传统有限元法和多体动力学法的差异性和优劣势,为进一步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内容1. 文献综述对现有与虚拟激励法、有限元法、多体动力学法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找出其优劣与适用性。
2. 建立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的有限元模型及多体动力学模型3. 建立虚拟激励法模型4. 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通过有限元法、多体动力学法和虚拟激励法三种方法对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进行仿真分析,并比较其结果的差异。
5. 优化模型并验证仿真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和修正,并验证虚拟激励法的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吻合度。
四、研究意义1. 探讨虚拟激励法在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中的应用优势;2. 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部分研究成果可推广到其他交通工具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3. 初步探究虚拟激励法在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领域的作用,为日后研究提出方向和建议。
五、研究步骤1. 数据收集与文献综述;2. 构建有限元模型和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分析计算;3. 仿真实验和分析,并和实测数据对比;4. 通过优化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改进验证;5. 结果分析和讨论。
六、研究方案1. 建立虚拟激励法模型在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方面的应用;2. 对比有限元法、多体动力学法与虚拟激励法在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过程中的差异与优劣;3. 优化模型以提高仿真结果的准确程度;4. 验证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吻合度;5. 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际验证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重型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重型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建模与仿真分析秦玉英;涂俊波;赵庆宇;陈涅林【摘要】以三轴重型汽车十三自由度振动力学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重型汽车振动结构微分方程.分解六轮激励的路面功率谱矩阵,用特征值和对应特征向量表示.应用虚拟激励法理论构造了虚拟的六轮路面激励.在虚拟激励作用下,联合复模态分析方法给出了振动结构的虚拟的振动响应量.依据虚拟激励理论求取统计特性的方法,给出了真实振动响应量的功率谱和均方根值.对某三轴重型汽车进行了行驶平顺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较简单,为重型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分析提供了可行的方法.【期刊名称】《机械设计与制造》【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3页(P12-14)【关键词】行驶平顺性;十三自由度模型;虚拟激励;复模态求解【作者】秦玉英;涂俊波;赵庆宇;陈涅林【作者单位】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0;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0;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0;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6;U461.4随着长途货运业的发展,重型汽车在长途货运中担任重要角色,但行驶中较大颠簸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而引发事故,降低汽车结构疲劳寿命,车轮对地面的损伤也增大[1]。
因此,重型汽车行驶平顺性研究受到重视。
重型汽车结构复杂,很难建立重型汽车空间振动模型[2-3]。
虚拟激励法[4]是一种创新的理论,在土木、海洋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往的虚拟激励法应用则是通过建立振动结构的虚拟激励,以振动结构的频率响应函数为桥梁,求取振动结构的虚拟响应量,但如果要求取的影响量很多,求取频率响应函数就很麻烦。
复模态分析方法[4]避开了求取频率响应函数来求解振动结构的响应量,相对比较简单。
虚拟激励法和复模态求解方法在汽车振动分析领域很少[5]。
因此,以轴重型汽车十三自由度整车振动力学模型为研究对象,应用虚拟激励法和复模态求解方法对重型汽车行驶平顺性进行了仿真研究。
车辆工程毕业设计---某国产轿车的平顺性仿真及道路试验分析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某国产轿车的平顺性仿真及道路试验分析学生:杨青山学号:0901103B181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车辆工程 2009.1指导教师:汤爱华四川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二O一三年六月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某国产轿车的平顺性仿真及道路试验分析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自班级:车辆09级1班学号: 0901103B181 学生:杨青山指导教师:汤爱华接受任务时间 2013年2月28日教研室主任(签名)院长(签名)1.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利用ADAMS建立前后悬架、轮胎等各子系统、构建整车模型,进行平顺性仿真。
1. 利用ADAMS/Car建立起某轻型乘用车前后悬架等各子系统。
2. 构建整车虚拟样机模型,进行模型可行性的验证。
3. 进行随机路面平顺性的仿真。
4. 设计平顺性道路试验大纲,进行实车道路试验。
5. 进行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以验证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
6. 绘图及撰写毕业论文。
2.指定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说明[1] 余志生主编.汽车理论(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 王望予主编.汽车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3]《汽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4] 范成建,熊光明,周明飞编著.虚拟样机软件MSC.ADAMS应用与提高.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 陈立平,张云清,任卫群,等.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及ADAMS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 李军,刑俊文,覃文洁.ADAMS实例教程.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7] 石博强,申焱华,宁晓斌,等. ADAMS基础与工程范例教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8] 黄承修.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汽车行驶平顺性仿真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浙江大学,2006.[9] 李莉.基于ADAMS/Car的某轿车平顺性仿真分析与改进:[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大学,2006.[10] 沈晓安.汽车行驶平顺性建模及其仿真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05.摘要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对轿车乘坐环境舒适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汽车行驶平顺性建模与仿真的新方法
汽车行驶平顺性建模与仿真的新方法
李杰;秦玉英;赵旗
【期刊名称】《中国机械工程》
【年(卷),期】2009(020)013
【摘要】应用有限元思想,以汽车八自由度模型为研究对象将汽车振动结构离散,规定节点的位移属性,给出单元变换方法,按照节点位移在结构总位移向量的位置组装汽车振动结构方程的系数矩阵,采用强迫位移约束处理的方法,建立能够求解的汽车振动数学模型.将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与虚拟激励法结合,实现汽车行驶平顺性的仿真.结果表明,建模与仿真方法简单,易于工程应用.
【总页数】5页(P1625-1629)
【作者】李杰;秦玉英;赵旗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5;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5;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1.4
【相关文献】
1.汽车动态仿真中车身点焊有限元建模的新方法 [J], 何文;张维刚;钟志华
2.重型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J], 秦玉英;涂俊波;赵庆宇;陈涅林
3.零转弯半径草坪机行驶平顺性建模仿真及试验研究 [J], 王新彦;高里悦;周浩;袁
春元;吴鹏
4.考虑鞍座弹性的三轴半挂汽车列车行驶平顺性建模及仿真分析 [J], 李杰;李雪;崔永刚
5.汽车行驶平顺性虚拟激励仿真 [J], 秦玉英;陈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虚拟样机的多轴特种车辆整车平顺性研究
基于虚拟样机的多轴特种车辆整车平顺性研究1 前言笔者在文献[1]中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Motion建立驾驶室动力学模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与试验设计(DOE)相结合的方法[2][3],对驾驶室悬置系统参数进行优化,优化方案参数为驾驶室后悬置的垂直方向刚度和阻尼共4个参数,以驾驶室座椅地板处垂直方向加速度均方根值为优化目标。
文献[1]中仅建立单独的单边驾驶室模型进行驾驶室悬置参数优化。
本文在文献[1]的驾驶室悬置优化方案基础上,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Motion建立包含驾驶室及其悬置系统、上装和车架、悬架及车轮系统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与基于液压仿真软件Amesim 建立的悬架液压模型进行联合仿真,分析各种工况下驾驶室悬置优化方案对整车平顺性的影响。
2 整车联合仿真模型建立2.1 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2.1.1 设置建模基本环境(1)设置主参考系以回转支耳的中心线与汽车纵向对称面的交点作为主参考系坐标原点。
x轴指向汽车行驶的正前方,y轴指向汽车的左侧,z轴垂直指向上方。
(2)选择系统单位长度单位为mm,质量单位为kg,力的单位为N,时间单位为s,角度单位为°,频率单位为Hz。
(3)将重力加速度设为-9.807,负号表示方向向下,单位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1.2 驾驶室及其悬置系统模型建立多轴特种车辆驾驶室是分体驾驶室,左右单体驾驶室的质量是一致的,悬置方式和位置是左右对称。
驾驶室模型包括驾驶室、驾驶室座椅和驾驶室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驾驶室多体动力学模型2.1.3 上装和车架模型建立在多体动力学软件Motion中将上装及车架当作刚体来考虑,导入实体模型,赋予质心、质量、转动惯量等参数完成刚性部件建模。
上装模型与车架模型通过三个连接副相连,连接副位置分别分布在后托座左、右回转支耳处及前托座中心处。
后托座左回转支耳处连接副约束了x、y、z三个方向的平移,后托座右回转支耳处连接副约束x、z两个方向的平移,前托座中心处连接副约束了y、z两个方向的平移和绕x轴的转动。
汽车模型论文:虚拟激励法下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
汽车模型论文:虚拟激励法下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第一篇:汽车模型论文:虚拟激励法下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汽车模型论文:虚拟激励法下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中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而行驶平顺性是汽车一个很重要指标,对汽车的动力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以及燃油经济性等均有影响。
为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以其具有的优势已成为目前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工作是基于虚拟激励法理论对1/4、1/2及整车模型进行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对四种实测道路路面高程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了道路谱分析。
论文首先介绍了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虚拟激励法在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研究中的应用意义;接着介绍了虚拟激励法的基本原理与特点,由虚拟激励法构造了与1/4/车辆模型、1/2车辆模型以及整车模型相对应的虚拟路面激励;分别给出了三种车辆模型的力学模型、数学模型以及模型主要具体参数;运用虚拟激励法对三种汽车模型进行了振动仿真,由得到的振动响应量的功率谱密度曲线,分析了其行驶平顺性。
考虑到汽车模型振动响应量计算公式中有汽车行驶速度、路面不平度等级两参量,为分析汽车行驶速度、路面等级对振动响应量的影响,假定其中一个参量固定不变,通过改变另外一个参量值,对1/2车辆模型进行仿真,然后由仿真...【英文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the vehicles have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in modern time.The ride comfort is a very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vehicles, and it can influe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s power, handling stability,braking and fuel econom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ehicle’ s ride comfort, the ride comfort simulation with its advantag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The ride comfort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1/4 vehicle model,1/2 veh...【关键词】汽车模型行驶平顺性振动虚拟激励法功率谱密度【英文关键词】Vehicle model Ride comfort Vibration Pseudo Excitation Method PSD 【目录】虚拟激励法下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4-6Abstract6-7 10-11第1章绪论10-19摘要1.1 汽车行驶平顺性研究意义究意义1111-1717-181.2 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研1.3 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研究内容1.4 基于虚拟激励法的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意义1.5 研究内容与主要工作18-1919-27第2章虚拟激2.1 虚拟激励法励法基本原理与虚拟路面激励的构造平稳激励基本原理20-2119-222.1.1平稳单点虚拟激励法21-222.2 虚拟路2.1.2平稳多点虚拟激励法面激励的构造22-262326-27模型27-292.2.1 单点虚拟路面激励2.3 本章小结3.1 1/4汽车3.3 整车模型2.2.2 多点虚拟路面激励23-26第3章汽车振动仿真模型27-343.2 1/2汽车模型29-3131-333.4 本章小结33-34第4章汽车振动仿真响应量计算分析34-47量功率谱密度34-37应量功率谱密度37-42应量功率谱密度42-464.1 1/4汽车模型系统频率响应与振动响应4.2 1/2汽车模型系统频率响应与振动响4.3 整车模型系统频率响应与振动响4.4 本章小结46-47第5章非平稳随机振动激励下汽车振动仿真47-53动系统瞬态空间域频响函数47-49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结52-53不平度53-545.1 车辆非平稳振5.2 空间域下振动响应量5.4 本章小6.1 路面6.3 路面5.3 仿真结果49-52第6章路面不平度数据处理53-696.2 路谱采集设备简介54-556.3.1 路面高程数据预处理高程数据处理55-6256-606.3.2 路面高程数据平稳性检验60-626.4.1 路面高程数据幅值分析6.4 路面高程数据分析62-6862-636.4.2 路面高程数据功率谱密度分析63-68第7章总结与展望69-717.2 展望70-7175-76参考文献6.5 本章小结68-69容与总结69-7071-7576 致谢7.1 研究内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二篇:机械振动交互式遗传算法粗糙集汽车行驶平顺性论文基于隐式性能指标的机械振动优化设计【摘要】近些年,优化算法已经成为研究与应用领域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利用遗传算法的优化原理,普通遗传算法在解决机械振动优化设计方面的问题具有很大的优势。
汽车7自由度振动模型建模及在汽车平顺性能仿仿研究中的应用
汽车7自由度振动模型建模及在汽车平顺性能仿仿研究中的
应用
张庆才;雷雨成
【期刊名称】《上海汽车》
【年(卷),期】1999(000)003
【摘要】本文叙述了采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建立汽车7自由度振动模型的方法。
并利用该模型对某汽车的平顺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证明了该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和数值计算的稳定性,同时也证明了设计结果的可行性。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张庆才;雷雨成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同济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1.56
【相关文献】
1.坐姿人体四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研究r——集中参数模型及其在汽车乘坐舒适性研究中的应用 [J], 白先旭;程伟;徐时旭;钱立军
2.汽车零件仿金涂装及应用研究 [J], 吴涛;王纳新;牛丽媛
3.数学建模在高职汽车类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以汽车装配顺序优化为例 [J], 王雪
4.数学建模在高职汽车类专业中的应用研究--以汽车装配顺序优化为例 [J], 王雪
5.论仿拟在汽车广告语翻译中的应用 [J], 李卫丽;朱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汽车行驶平顺性仿真模型分析
汽车行驶平顺性仿真模型分析
孙正一
【期刊名称】《汽车工业研究》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操作便捷的新型振动仿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实际车辆进行行驶平顺性分析.文章在建立1/4汽车二自由度模型的基础上,以桑塔纳2000Gsi 型麦弗逊前悬架为例,通过计算得出悬架刚度、减震器阻尼系数,与白噪声经积分法产生的路面激励一同作为悬架振动系统仿真模型的基本参数输入其中.通过分别独立改变路面激励、行驶车速,利用仿真模型输出的图像与数据,对车辆行驶平顺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证明了所建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且在进行悬架振动特性分析过程中,利用该仿真模型能方便快捷地对相应参数进行独立调整,即可获得直观的振动特性图像与数据,为进一步精确控制与分析研究奠定基础.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孙正一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B级和C级路面下汽车行驶平顺性的仿真分析
2.重型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3.考虑鞍座弹性的三轴半挂汽车列车行驶平顺性建模及仿真分析
4.车架弹性对重型汽车操纵稳定性及行驶平顺性分析
5.车架弹性对重型汽车操纵稳定性及行驶平顺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展示车辆平顺性的虚拟仿真技术
展示车辆平顺性的虚拟仿真技术李红波;薛亮;吴渝;张寅奇【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设计》【年(卷),期】2012(033)010【摘要】虚拟现实技术是车辆平顺性仿真展示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能更直观地展示车辆平顺性,参考了1/2七自由度车辆模型,在分析三维模型车辆振动组戍结构后构建了1/2二自由度车辆模型,并导出车辆垂向受力方程,实现了对车辆平顺性的模拟.为观测车辆平顺性仿真过程,提出“固定跟车”观测算法,通过平移和旋转变换,让摄像机视角与车辆位置相对固定并随车一起运动.实验表明,在车轮受到外力激励的情况下可以较真实地模拟模型车辆的振动状态,摄像机随车定点观测也更好地展现了仿真过程.%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main methods for vehicle ride simulation. In order to show vehicle ride more directly, a vehicle model of 1/2 7 degrees is established. By analyzing vibration composi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vehicle model, a vehicle model of 1/2 two degrees is built. Then vehicle vertical force equation is educed, and the vehicle ride simulation is a-chieved. To observe simulation process of the vehicle ride comfort, an observation algorithm named " fixed with the car" is proposed. By translation and rotation, the camera angle and position of the vehicle are relatively fixed and it moves with the vehicl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wheels of the model vehicle are motivated by external force, the vehicle vibration state can be simulated truthfully, andthe camera's fixed-point observation with the vehicle can also show the simulation better.【总页数】5页(P3918-3922)【作者】李红波;薛亮;吴渝;张寅奇【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产学研办公室,重庆400065;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重庆400065;重庆邮电大学网络智能研究所,重庆400065;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重庆40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9【相关文献】1.矿用自卸汽车平顺性虚拟仿真技术及试验研究 [J], 常绿2.拖挂车辆挂接装置参数对车辆平顺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J], 刘明树3.拖挂车辆挂接装置参数对车辆平顺性影响的理论研究 [J], 刘明树4.减振器外特性畸变及对车辆平顺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J], 傅曌;俞德孚5.人-椅8自由度车辆系统的平顺性和稳定性研究 [J], 李剑英;蔡超明;吴林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Simulink的汽车双轴悬架动态仿真分析
基于Simulink的汽车双轴悬架动态仿真分析
唐天德
【期刊名称】《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建立了研究车身垂直振动与纵向角振动的四自由度汽车双轴悬架动力学模型及其Simulink仿真模型,提出了一种通过分析Simulink时域仿真数据求解前后悬架幅频特性不同、悬挂质量分配系数不等于1的汽车一般双轴悬架模型双输入下折算幅频特性的方法.通过此方法可方便地求出车身纵轴上任一点垂直振动加速度和车身俯仰角加速度等对前轮路面不平度输入的幅频特性,从而进一步研究悬架的各种参数对悬架动态特性的影响.
【总页数】5页(P24-27,30)
【作者】唐天德
【作者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1.4
【相关文献】
1.基于SIMULINK的汽车悬架系统动态仿真 [J], 赵玲
2.基于Simulink汽车悬架的动态仿真 [J], 范光耀;仲梁维;程天洋;李晶晶;石海林
3.基于Simulink的汽车主动悬架仿真分析 [J], 夏伟
4.基于Simulink的汽车悬架参数对其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 [J], 徐颖航;覃旺桥;艾天乐
5.基于Simulink的汽车悬架参数对其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 [J], 徐颖航;覃旺桥;艾天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 置的加 速度 均 方根 值 , 为确 定最 佳座位 点提供 依 据 。分析仿 真模 型通 过 凸块路 面时 的加速 度
均 方根值 变化 量 , 结果表 明 : 前后脚 部地 板纵 向加速 度都 是在 后轮 通过 时较 大 , 而前后 脚 部 地板
垂 向加 速度 则分 别对应 前后轮 通 过 时较 大。
( 9 ): 2 O一2 9 .
高 晋, 等: 双 轴 车辆俯仰 振 动及 凸块路 面平顺性 仿真 研 究
2 1
t e r i s t i c s c u r v e s . Th e r e s u hs s h o w t h a t r e du c i n g s pe e d a nd l e n g t h e n i n g wh e e l b a s e wi l l i n c r e a s e f r e — q u e n c y i n t e r v a l o f t he a mp l i t u de — re f q u e nc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c u r v e s . Co mp ut i ng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Rms o f b o d y a t d i f f e r e n t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po s i t i o n by a mpl i t u d e - - re f q u e n c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c u r v e s o f v e  ̄i c a l a c e e l e r . .
a t i o n a n d pi t c h i n g a n g u l a r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c a n p r o v i de d e s i g n r e f e r e n c e o f o p t i ma l s e a t po s i t i o n. Ac c o r d -
第2 9卷 第 9期
Vo 1 . 2 9 No . 9
重 庆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 学)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频 率 间隔 , 确 定敏 感的振 动频 率 。改 变样 机 模 型 的轴 距 和前 后轮 输入 的 相位 差 , 分 析 轴距 和 车
速 对幅 频特性 曲线的影 响 。结果表 明 : 车速 减 小, 轴 距 变大 , 幅频特 性 曲线 的频 率 间隔减 小。 由
垂向加速度和俯仰 角加速度幅频特性曲线计算 出 加速度均方根值 , 得 出沿车身纵轴线方向不同
高 晋, 杨 秀建 , 牛子孺 ,陈蜀乔
( 昆 明理工大 学 交 通 工程学 院 , 昆明 6 5 0 5 0 0 )
摘
要: 建 立 了双轴 车辆仿 真模 型 , 在 模 型 前后 轮 上加 载 有 时 间延 迟 的 正 弦波激 励 以模 拟
汽 车的俯仰 振动 情 况。仿 真计 算 出轴 距 中心 处车 身 的垂 向加 速 度 和俯 仰 角加 速 度折 算 幅频特 性 曲线 。分析 幅频特 性 曲线得 出车身纯 垂 直振 动 和 纯 角振动 的激 励频 率 以及 幅频 特性 曲线 的
o f f r o n t a n d r e a r l f o o r i s l a r g e r w h e n r e a r w h e e l p a s s i n g , b u t l a r g e r v e r t i c a l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o f r f o n t o r r e a r
学版 , 2 0 1 5 ( 9 ) : 2 0— 2 9 .
C i t a t i o n f o r ma t : G A O J i n , Y A N G X i u - j i a n , N I U Z i — m, e t a 1 . A n a l y s i s o f P i t c h i n g V i b r a t i o n a n d B u mp R o a d R i d e C o n f o  ̄ A b o u t D o u b l e A x l e s V e h i c l e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2 0 1 5
关
键
词: 平 顺性 ; 俯 仰振 动 ; 凸块路 面 ; 双轴 车辆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8 4 2 5 ( 2 0 1 5 ) 0 9— 0 0 2 0—1 0
中 图分 类 号 : U 4 6 3 . 3 3
An a l y s i s o f Pi t c h i ng Vi b r a t i o n a nd Bum p Ro a d Ri d e Co mf o r t Ab o u t Do ub l e Ax l e s Ve h i c l e
收稿 日期 : 2 0 1 5— 0 5—0 6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5 1 4 6 5 0 2 3 ) ; 昆明理工大学校人才培养项 目( 省级 ) ( K K S Y 2 0 1 4 0 2 0 6 5 )
作者 简介 : 高晋 ( 1 9 8 2 一) , 男, 博士 , 讲师 , 主要从 事汽车系统动力学研究。 引用格式 : 高晋 , 杨 秀建 , 牛子孺 , 等. 双轴车辆俯 仰振动及凸块路面平顺 性仿 真研 究[ J ] . 重庆理工大学 学报 : 自然科
.
Abs t r a c t:A d o ub l e a x l e s v e h i c l e mo d e l wi t h wa s e s t a b l i s he d. Pi t c h i n g v i b r a t i o n wa s s i mu l a t e d b y
l f o o r i s s e p a r a t e l y wh e n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ro f n t whe e l o r r e a r wh e e l p a s s i n g . Ke y wo r ds:r i d e c o mf o t ;pi r t c h i n g v i b r a t i o n;bu mp r o a d;d o u bl e a x l e s v e h i c l e
2 01 5年 9月
S e p. 2 01 5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z ) . 2 0 1 5 . 0 9 . O 0 4
双 轴 车 辆 俯 仰 振 动 及 凸块 路 面 平 顺 性 仿 真 研 究
i n g t o s i mu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r e s u l t s o f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Rms o f f r o n t a nd r e a r lo f o r ,l o n g i t u di na l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G A O J i n , Y A N G X i u - j i a n , N I U Z i — r u ,C H E N S h u — q i a o
( F a c u l t y o f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 K u n m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K u n m i n g 6 5 0 5 0 0 ,C h i n a )
l o a d i n g S i n e wa v e e x c i t a t i o n wi t h t i me d e l a y o n f r o n t a n d r e a r wh e e l o f t h e mo d e 1 .T he c o n v e r s i o n a m— p l i t ud e — re f q u e n c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c u r v e o f v e ti r c a l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a n d p i t c hi n g a n g u l a r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i n t he mi d d l e o f wh e e l b a s e we r e c o mp u t e d . Th e a mp l i t u d e — re f q u e n c y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c u r v e s we r e a na l y z e d, f i n d i n g o u t e x c i t a t i o n re f q u e n c y o f e x c l u s i v e v e ti r c a l a nd p i t c h i n g v i b r a t i o n a n d re f q u e n c y i n t e r v a l o f t h e c u ve r s t o a s c e r t a i n s e n s i t i v e v i b r a t i o n re f q u e n c y .W i t h t he c h a n g i n g wh e e l b a s e o f t h e mo d e l a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