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送别诗复习专题

合集下载

历年高考真题送别诗专题

历年高考真题送别诗专题

历年高考真题送别诗专题送别诗专题这是一篇关于历年高考真题送别诗的文章。

其中,第一题是要求阅读宋词《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并回答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探讨词句“浮天水送无穷树,带XXX埋一半山”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答案指出,这两句词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和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运用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第二个问题则是要求分析词中“送人”这一主题所表达的两层新意,答案指出,这两层新意分别是人世间的事情千姿百态,不只有离别;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整篇文章需要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以更好地表达意思。

同时,需要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从作者的性格来看,他并不会因为送别而感到伤感。

然而,作者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在胸中。

当遇到送别之事时,这些感慨便一涌而发,因此有了这首词。

接下来的句子突然谈到了“功名”,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作者的心路历程。

和XXX一样,作者也非常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

然而,在这首词中,作者把功名看成身外“余事”,这是因为他不满朝廷对XXX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以实现,被迫退隐、消极,因此充满了愤激之情。

“且加餐”也是表达这种愤激的话语。

词中写到了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这个景象生动而浑厚,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XXX正人君子被XXX小人遮蔽、压制有关。

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开头三句是:“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

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只取“离”字义,“悲欢”只取“悲”字义。

上阕写的是送别,下阕则是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

但是,作者的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赠别诗专题课件26张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赠别诗专题课件26张

会。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这两句
就体现了这样的意思。(2分)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 杨花落尽子规啼 ”一句点明送别时令,
渲染送别气氛;用“我寄愁心与明月
”一句寄情于物,抒写愁情。(2分)
方回《派奎律髓》卷四“送别类”序说:“送行之诗,此类中 有送诗,有别诗。”
诗意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感等概念混淆; 3.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导致不能准确使用概念术语。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 又泪湿衣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理解朝
2020年江苏卷
王安石 《送沈康知常州》
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 简要分析。(6分)
2020年浙江卷
王勃《秋江送别》
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
王昌龄《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6分)
辛弃疾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
手法、情感








【课件】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送别诗+课件

【课件】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送别诗+课件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傍晚 与送别情
常用意象:日暮、斜阳、暮雪、暮钟
(景物特点)朦胧、苍茫、苍凉、凄清、渺 远、空旷 (情感类型)忧伤、苍凉、悲凉的离情
• ⑶.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 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 之意。
酒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问人间, 谁管别离愁? 杯中物。
——辛弃疾《满江红》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
慷慨豁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情感1:友人离去后的茫然、怅然 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情感2: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
宽慰 。
送别习俗
1、折柳惜别 2、饮酒饯别 3、唱歌送别
折柳送别
《送别》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gǔ)师:船夫。临圻(qí):
地名。
饮酒饯别 美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
• 参考答案:渺茫春江与一片征帆形成强烈对比, 阔大的背景衬托出征帆的渺小,由此引发作者对 征帆日暮之时找不到停泊处所的担心,表现了诗 人对朋友关心担忧之情。前三句写景,饱含感情, 末句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将依依惜 别的哀伤之情上升到顶点。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诗歌十三题材之送别诗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诗歌十三题材之送别诗
不及而及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经典会:送灵澈上人
白话译文
请朗读原诗及译文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 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
明晰题材特征
洞悉内容情感
内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 人送别。 情感: ①送亲友离开之时,对亲友的不舍与伤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与亲友离别之后,对亲友的思念与牵挂; [别有相思处,啼乌杂夜风。(隋•尹式)]
洞悉内容情感
③送亲友升迁之时,对亲友的祝福与勉励;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④送亲友贬谪之时,对亲友的劝慰与同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⑤当长辈送晚辈时,常有叮咛、叮嘱之情; [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苏辙·送王适徐州赴举)]
其他如李商隐《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顾非熊《下第后送 友人不及》、许浑《乘月棹舟送大历寺灵聪上人不及》都表达了送朋友不 及的遗憾。也有如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
为面别,情见于诗》一类题式,诗中“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 饯迟”句追叙了没有能亲自送行的悔恨。
不及而及
不及之情
生动活泼地写出了送别友人时无钱买酒的遗憾,也一语道出了酒对于离别
的重要意义。但正如杜甫诗中所言“万感集清尊”,盛唐文人明显对酒
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盛唐送别诗中的酒,也正因为承载了更多的主观 情感内容,已然摆脱了送别仪式的工具属性,成为诗歌当中的重要意象。
送别之酒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送别怀人作业课件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送别怀人作业课件

题材强化
参考答案 【诗歌鉴赏】 前两句通过想象写友人远去。接下来两句通过夸赞友人所到之地的美景,表达对友人的宽慰,冲 淡了友人的离别之愁。后四句主要写自己的忧愁与不舍。“八月秋”点明送别的时节,“飒飒芦花复益愁”寓情于景, 从听觉的角度渲染出萧瑟的氛围,直接表明自己的心绪。最后两句与诗人的另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同写目送友人远去,以眼前之景寄托离别的不舍,有异曲同工之妙。 白话诗歌
参考答案 5.B “颔联视角由高到低”错,应是由低到高。故选B。
题材强化
白话诗歌 在白下驿分别,回顾与你成为患难之交的日子,和像韩信寄居南昌亭长家一样在你家寄居的时光。互相了解
心意相通何必计较相识早晚?彼此心心相印分别时便不舍留恋。天色已晚,夕阳比江边酒楼还低,回乡之路,与此 地隔着风尘云烟。离去吧,离去吧,还说些什么呢?你此行所去的长安在那日边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送友人入蜀①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 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诗人当时在朝中受到权贵的排挤。②君平:汉代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以卖卜 为生。
题材强化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首联平实,颔联奇险,颈联舒缓,尾联深挚,语言简洁凝练,笔力开阖顿挫。 B.颔联视角由高到低,峻山迎着人面拔地而起,云气傍着马头翻滚涌动。 C.颈联中“笼秦栈”和“绕蜀城”相对,前者写山上蜀道风景,后者写山下春江绕城奔流。 D.本诗既劝勉友人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中,又寄寓诗人在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
题材强化 题材1 送别怀人
题材强化
一、[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送别 李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送别诗情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送别诗情感

诗歌专题训练----送别诗情感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唐·贾至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沈子归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抒发的情感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旅中送迁客吴融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

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

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端卢纶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

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3、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四、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4、两首诗中都写到“日暮”时的情景,但蕴含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送太守王秉①辛弃疾酒罢且勿起,重挽使君须②。

一身都是和气,别去意何如?我辈情钟休问,父老田头说尹,泪落独怜渠。

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

望清阙,左黄阁③,右紫枢④。

东风桃李陌上,下马拜除书。

屈指吾生余几,多病妨人痛饮,此事正愁余。

江湖有归雁,能寄草堂无?【注】①本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为送别被贬为泾原路(今宁夏一带)都监的信州(今江西上饶)太守王秉所作。

②挽须:出自苏轼赠王庆源诗“时有野人来挽须”,称赞王庆源不摆做官的威仪。

③黄阁:中书门下省。

④紫枢:枢密院,宋代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军令与政令。

5、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三专项复习之送别诗复习

高三专项复习之送别诗复习
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 的离别的对方。如李白《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 酒肆送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 友人》等。
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场面需要哪些关键词?
古道
长亭
离愁 别恨
柳 笛声
芳草
夕阳


三、送别诗的常见意象:
送别场所:南浦(渡口)、长亭、灞陵……
饮酒饯别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
唱歌送别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 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答案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 (3分)
答: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1分): 词人伫立在江边,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 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部分;天边愁云惨淡,帆船越来越远,最 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白帆。(1分)作者以景衬情,表达了 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之情 。(1分)
一、送别诗分类: 按送别对象:
与亲人别、与朋友(文人或 战士)别、与爱人别。
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 考、出使、迁谪(宦游) 、征戎、 乡旅、归隐等。
二、送别诗的诗题特点:
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 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 赴、迁等)某地” “留别(别) ××”/“赠 ××”

高三送别诗专题

高三送别诗专题

高三送别诗专题第一篇:高三送别诗专题•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之送别诗鉴赏教案分两步走:1、了解、积累送别诗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2、在解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黯然销魂者,唯在别也”“人有悲欢离合”“多情自古伤离别”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是盛唐送别诗的特色。

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一、我们先了解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屈原 "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2、时间:夕阳、日暮。

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季节: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秋江送别》和《送柴侍卿》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秋江送别》和《送柴侍卿》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秋江送别》和《送柴侍卿》真题含答案(2020·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秋江送别[唐]王勃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43.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________;而《送柴侍御》突出________,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

44.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

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答案】43.感伤达观44.①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

②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

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

【解析】43.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感情的把握。

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秋江送别》的意思是:江面上返乡的船只来来往往,仿佛列成队,江边归家的车马熙熙攘攘,好像排成行,江水南北两岸思念的人儿在遥遥地互相眺望;在依依不舍的离别时刻,谁能说这波涛汹涌的大江仅仅是一条水流呢,由于被江水隔断,早觉得两岸的山川已属不同人的家乡。

作者以山川、归舟等意象表达了依依别情和悠悠乡情,尤其是后两句,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流露的是分别的伤感。

《送柴侍御》的意思是: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送别怀人诗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送别怀人诗课件
检测导入
高考古诗文背诵60篇之送别诗
1.在《端正好·长亭送别》这支曲子中,作者奇妙化用范仲淹《苏幕 遮》中“碧云天,黄叶地”,渲染出深秋季节秋风萧瑟、大雁南飞典 型景物的句子是: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2.作者用“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两句话指出是离人的 眼泪染红了层层霜林,衬托了主人公悲伤的心情。
1、假如想对挚友表达依依不舍的离情,你将选择? 2、假如想表达对朋友的安慰,希望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力量,你将选择? 3、假如想表达友人离去后自己的茫然、伤感心境,你将选择? 4、假如想象到离别后友人孤寂的情境,想表达对友人的担忧与思念, 你将选择?
送别怀人诗特点及鉴赏方法
送1别、怀假如人想诗对常挚友见表情达感依依:不舍的离情,你将选择?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 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爱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 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 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 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4.[答案]A
[解析]“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细从今夜数, 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 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从今夜开始 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 时候。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 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反馈提升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
方法一:辨题目,确定诗歌题材类型。
送别怀人诗特点及鉴赏方法 学生活动1:听歌曲,找意象,选歌名!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送别诗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送别诗

高三复习——送别诗蝶恋花•别范南伯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①树色催寒近,御苑②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关城,通关,函谷关。

②御苑:皇家的宫苑。

句解:首联: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一场薄霜刚刚降临黄河。

颔联: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落寞的游子坐对云山,黯然神伤。

颈联:临近潼关,满树的寒气愈发浓重,长安的夜晚回响着捣衣之声。

尾联: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的居所,白白地把宝贵的时光消磨。

4.湘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

句解:首联:傍晚时分,暮色之中的湘江水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

颔联:大雁冲开云梦泽的积雪飞向天空,友人独自登上洞庭湖上的航船。

颈联:(友人归去)白天,洞庭湖水(波涛汹涌)依山而转,夜晚,星河灿烂,与浩瀚的洞庭湖水连成一片。

尾联:梅花凋零腊月将尽,友人回到故乡正好赶上新年(家人团聚)。

5.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离别在即,唯有“醉别”方能以酒之深表达出情之深;秋风飒然而至,带来凄凄秋雨,更添一份依依惜别的悲凉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诗人以“忆”字虚构了一个友人夜泊潇湘的场景:明月高照,孤寂难眠,即使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声闯入梦境,愁绪难以摆脱。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专题:送别类诗歌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专题:送别类诗歌

送别诗中常提到的乐曲有:骊歌、劳歌、阳关曲
唱歌送别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正当今夕断肠处, 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 ) “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 )(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 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 代称)
《阳关曲》又名《阳关三叠》、《渭城曲》,是 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 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目前所见的是一首 汉族古琴歌曲。
送孔巢父 赴河南军
AB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描绘了送别图景,“江城”交代送别之地,“新秋”交代送
别时间,“烟波”给送行抹上了凄迷色彩。
B.首联中“阻”字用得好,既指烟波浩渺,让人无法看到远去的船
只,也指行舟为烟波所阻,意思丰富。
C.颔联中“闻道”“更言”表明当时形势紧急,战斗激烈,朝廷已
01
送别诗中的情感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2、体贴入微的宽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温馨提示: 送别诗的情感不能简单地以“依依惜别”一概而论,应结合具体
诗句仔细揣摩诗歌的情感。概括情感要准确,不可生搬硬套。
02
送别诗常用的艺术手法
送别诗常用的艺术手法
1:直抒胸臆
衢洲别李秀才 方干
千山红树万山云 把酒相看日又曛, 一曲骊歌两行泪, 更知何处再逢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送别诗复习专题一典型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赏析: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

徐兰为清宗室安郡王(疑即玛尔浑)幕僚期间,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帝统兵征噶尔丹时,随安郡王出塞,由居庸关至归化城。

此诗即是随军出塞时作。

诗中描写了出关所见景色,抒写了出征土卒怀土恋乡的感情。

前两句写“出居庸关”之前士卒的心理。

“封侯”,从字面说,是指当上大官;就其实质而言,则是指驰骋疆场,功业有成。

前两句意思是说,将军将在边地的战斗中建立功勋,这对于士卒说来,自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意味着士卒也将有立功的机会,因而急于奔赴边地,而无意于逗留不前。

后两句则是写临出居庸关时的情况和心情。

“出”字原缺,此据喀清诗别裁》补出。

“马后桃花”,意谓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

因而,无心在征途上逗留的士卒,在临出关的刹那,却不禁犹豫了起来,不自觉地回过头来再看一眼关内的景色。

此诗对土卒内心世界的开掘是相当深入的,诗中不作静态的描绘,而是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从环境的变化相应写到士卒心态的改变:当立功边塞的机会在前方等待时,土卒一往无前,充满豪情;而当即将出关、远离故土时,又难免生出柔情,回头顾盼。

诗中的主人公,既不是甘心老死于槽枥之下的驽骀之辈,也不是只会行军打仗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战争工具。

豪情与柔情、为国捐躯与怀土恋乡,两种对立的感情,在人物身上得到了相当和谐的统一。

全诗最动人的是三四两句。

尤其是第三句,将“马前”、“马后”写成两个不同的世界,更是石破天惊的奇思妙笔。

在具体写法上,这一句也很有特色:“马后桃花”与“马前雪”,是对比;以马概人,则又有所省略。

沈德潜称赞此诗说:“眼前语便是奇绝语,几于万口流传。

此唐人边塞诗未曾到者。

”(《清诗别裁》)徐兰是一个爱作惊人语的诗人,他在《归化城杂咏》中也有类似的诗句:“后骑解衣风柳下,前军堕指雪花中。

”“奇绝”的“眼前语”的获得,归根结底是由于诗人有边塞生活的独特体验,故能子唐人边塞诗之外开拓出新的境界。

而从意象与用词而言,或许还受到过唐人权德舆的“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岭上逢久别者又别》)与马戴的“马头冲雪过临洮”(《出塞词》)的启发。

沈德潜在《清诗别裁》中,将此诗的题目改为《出关》,将前两句改成“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从诗句本身说,首句写静,次句写动,对环境描写与氛围渲染的表现都相当成功。

但“凭山”句将所出之“关”,明白写成了山海关,这与诗人此次随军出征的路线不合,是不应该当作徐兰的创作来欣赏的,故为本文所不取。

2、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8分)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响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⑴、“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台丁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⑵、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赏析]词开篇即述离情。

唐代诗人王维有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入乐府,以为送别。

李东阳《麓堂诗话》曰:“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

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

通称《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这里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唱毕)而“泪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

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余事且加餐”。

“功名”,指官爵。

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

视功名为“余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

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的《鹧鸪天》词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簇拥千军万马,突破重围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爱国壮举,又何尝不是为了功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

在封建社会里,是互相联系的。

换言之,只有“达”,才能“兼善天下”。

所以视功名为余事而劝加餐,处于“国仇未报壮士老”(陆游诗句)的具体历史情况下,这里旷达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愤,是反语,是色荏内厉的。

前结“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

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

正是“情以景幽,单情则露;景以情妍,独景则滞”(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下引宋征壁语)。

而“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

这样,把行色的凄凉况味,推上一个高层次。

下片宕开,从久远的历史长河来作论述:“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离”,无论“合”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用“只应”诘问句更力重千钧。

后结仍扣紧送人题意:“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哪有人间行路难呢?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引《乐府解题》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

今不存。

南朝·宋·鲍照有《拟行路难》十八首(一作十九首),多述个人不为世用,或针砭社会现实。

这两句托意深刻,正应辛弃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带湖闲居种种生活的体验在内。

一首五十六个字的《送人》小词,写得这样内蕴丰富,寄情高远,绝少“黯然销魂”情绪,“英雄感怆,有在长情之外”(刘辰翁《辛稼轩词序》),由此词正可悟出。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问: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水”是古典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它的含义比较广泛,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比喻广阔、绵长、深重的愁绪,毛泽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中的水则是时光易逝的象征等等,这些意象广大中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

这里要考生对两首诗中出现的“水”的意象进行比较分析,抓住诗句,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上一首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这与李白的“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下一首借流尽年光的“宫前水”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沧桑变化的感慨。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这首词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二知识储备1.代表作家作品唐人送别诗极多,代表作: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其中的佳作。

宋人的送别词可以分成以抒情为主和以言志为主。

前者重在抒写离愁别恨,如林逋《长相思》、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苏轼《南乡子·送述古》、陈与义《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而以言志为主的宋代送别词的特点:(1)内容上不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而是则在送别中寄寓胸怀抱负,在词里抒写对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愤怒、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

(2)风格上摆脱了婉约缠绵的送别词风,表现为激昂、豪放、悲壮。

代表作: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2.重点背诵的名诗词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