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电源的发展综述

合集下载

化学电源的发展演讲稿题目

化学电源的发展演讲稿题目

化学电源的发展演讲稿题目化学电源的发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化学电源的发展。

化学电源,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形式,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应用广泛,而且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在接下来的演讲中,我将从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化学电源的发展。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化学电源的历史。

早在19世纪初,化学电源就已经开始出现。

当时,人们发现一些特定的化学反应能够产生电能,于是第一批原始的化学电池应运而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学电源经历了许多发展阶段,从最初的原始电池,到如今的锂电池、燃料电池等,化学电源的存储能量和供电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可以说,化学电源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它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化学电源的现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学电源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手机、电脑到电动汽车,化学电源无处不在,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推动着化学电源的创新。

比如,锂电池的问世,使得电子产品的续航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燃料电池的应用,为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可以说,化学电源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撑,它的发展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最后,让我们展望一下化学电源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学电源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努力,希望能够开发出更加高效、环保的新型化学电源。

比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的出现,将会为化学电源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同时,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的应用也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而言之,化学电源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形式,其发展历程令人瞩目。

我们应该珍惜化学电源带给我们的便利,同时也要关注其未来的发展。

相信在科技的推动下,化学电源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感谢大家的聆听!。

化学电池发展现状

化学电池发展现状

化学电源发展现状:化学电源通常称为电池,其中包括原锂电池、蓄电池、贮备电池和燃料电池。

当今,化学电源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 (如信息、能源、交通运输、办公和工业自动化等方面)、人民日常生活以及卫星、载人飞船、军事武器与装备等各个领域。

化学电源技术以新材料科技为基础,与环保科技相关联,与电子、电力、交通、信息产业相配套,与现代文明社会的生活相适应,特别是作为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因此,化学电源技术与产业已成为全球关注与致力发展的一个新热点。

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电池工业和电池市场的发展。

2000年1月20日,中央电视台广播了一条消息,我国年生产电池已达140亿只,国内年消费电池量也达到了60亿只,人均消费量为5只,由此奠定了中国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地位。

进而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移动通信、笔记本电脑、小型摄像设备等的巨大需求,我国电动车锂电池工业,特别是新型、小型二次电池生产迅速崛起。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随身听、学习机、电子按摩器、助听器、美容器、电子温度计、电子血压计、电子玩具等的需求越来越多;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石油价格的快速上涨,对电动助力车、电动摩托车、混合电动车及纯电池或燃料电动车辆的市场正在形成和逐步扩大,为其配套的新型电池将向小型、轻便、高能、无污染的方向发展。

根据资料显示,中国内地的电池制造商数量超过了3000家,2005年度各类电池出口数量总值为222亿只以上,同比增长4%,创汇额超过51亿美元,同比增长28%,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池生产和消费国。

中国电池制造商正在更新其生产技术并更新其生产技术与生产设备以满足20%~60%的预期出口增长,中国也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电池进出口大国。

化学电源产业在我国迅速崛起,势头必将在“十一五”持续下去。

从市场分布看,最大的电池市场在美国、日本、欧洲,约占全球电池市场的60%。

化学电源的发展演讲稿高中

化学电源的发展演讲稿高中

化学电源的发展演讲稿高中化学电源的发展演讲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化学电源的发展。

化学电源,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为我们的手机、电脑、电动车等提供了持续的电力支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那么,化学电源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最早的化学电源——电池。

电池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意大利科学家伏打发现了原始的电池。

随后,经过一系列科学家的努力,电池的性能得到了不断改进,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碱性电池、锂离子电池等,都是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而来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电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化学电源的发展也在不断加速。

从传统的铅酸电池到现在的锂电池,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产品的普及,对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催生了新型的电池技术的涌现。

除了电池,燃料电池也是化学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燃料电池以其高效、清洁的特点,成为了未来能源的热门选择。

它利用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不仅能够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还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未来,化学电源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能源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新型的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的不断涌现,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

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化学电源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电池的安全性、资源的可持续性等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在这个信息时代,化学电源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我们期待着未来,化学电源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化学电源发展历史

化学电源发展历史
中国开始研究镍氢电池
南开大学研究
1987年
中国改进镍镉电池工艺
采用发泡镍,电池容量提升40%
中国商业化生产一次锂电池
-
1989年
中国镍氢电池研究列入国家计划
-
1990年前后
镍氢电池商业化生产
-
1991年
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生产
Sபைடு நூலகம்ny生产
1992年
碱性充电电池专利取得
Karl Kordesch, Josef Gsellmann, Klaus Tomantschger取得
化学电源发展历史
年份
发展事件
重要发明/发现
1800年
世界上第一个电池发明
Alessandro Volta发明伏打电池(Volta Pile)
1802年
第一个便于生产制造的电池设计
Dr. William Cruikshank设计
1836年
电池改进,提供稳定放电电流
John Daniell改进电池
1859年
1947年
密封镍镉电池开发
Neumann开发
1949年
小型碱性电池开发
Lew Urry (Energizer)开发
1954年
太阳能电池开发
Gerald Pearson, Calvin Fuller, Daryl Chapin开发
1956年
第一个9伏电池制造
Energizer制造
中国建设第一个镍镉电池工厂
可充电的铅酸电池发明
Gaston Planté发明铅酸电池
1868年
使用氯化铵电解液的电池开发
George Leclanché开发锌锰电池
1881年
干电池专利取得

化学电源的现状与发展

化学电源的现状与发展

化学电源的现状与发展引言:化学电源是一种直接把化学能转变成低压直流电能的装置,这种装置实际上是一个小的直流发电器或能量转换器。

在现代化的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使用着各种各样的化学电源,化学电源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化学电源的特点所决定的。

化学电源具有以下特点:便于携带、使用简便;电池的容量、电流、电压可以在相当的范围内变动;可以制成任意的形状和大小;能经受各种环境的考验(如冲击、振动、旋转、高低温等)而保证电能的正常输出;能换效率高,无噪声。

正因为化学电源有众多的优点,因此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通讯、文化教育等方面被广泛使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日新月异,高能化学电源成为电子产品的原动力,电子技术与移动通信推动了电池产业与技术的高速发展,储氢合金电池,锂离子等新型电池不断商业化,同时电动车的发展促进各种电池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新电池系列越来越多;因而,化学电源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

一、化学电源发展简史1. 回顾历史1800年伏打根据伽伐尼(Galvani)于1786年提出的关于用两种不同金属接触青蛙肌肉时能够产生电流的所谓电学说研制成了伏打电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够实际应用的电池,并用它进行了许多电学有关的研究工作,并发现了一些基本定律,如欧姆定律、法拉第定律等。

1859年法国的科学家普兰特(Plante)发明的铅酸蓄电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可充电的电池;1869年法国的科学家勒克兰社(Leclanche)研制成功的锌-锰干电池;1889年至1901年瑞士的扬格纳(Junger)和美国的爱迪生(Edison)先后研究成功镉-镍电池和铁镍蓄电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性锌-空气电池被研制成功;1943年法国安德烈(Andre)发明了锌-银电池;1947年美国的茹宾(Ruben)研制成功了锌-汞电池。

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较高比能量并能大电流工作的小型镍金属氢化物(NiMH)蓄电池,90年代又出现了更高比能量的锂离子蓄电池及有实用前景的聚合物电解质膜(PEM)燃料电池。

电化学论文_化学电源的发展综述

电化学论文_化学电源的发展综述

化学电源的发展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化学电源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概括了化学电源的发展基础,介绍了化学电源的特点、分类,总结电源发展热点,展望了化学电源应用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化学电源;发展历史;绿色化学电源;展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讯技术产品开发的日新月异,高能化学电源成为电子产品的原动力。

电子技术、移动通讯事业的进步推动了电池产业和技术的高速发展,金属氢化物镍电池、锂电池等新型蓄电池系列不断商品化。

电动车的发展促进了锌空气、锌镍、燃料等系列取得突破性进展【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电池系列越来越多。

因而,化学电源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2】。

1.化学电源的发展历史化学电源又称电池,是一种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它通过化学反应,消耗某种化学物质,输出电能。

常见的电池大多是化学电源。

它在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军事和日常生活方面均获得广泛应用。

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是在1800年由意大利人Alessandro Volta发明的。

这个电池由铜片和锌片交叠而成,中间隔以浸透盐水的毛呢。

电池的发展史由1836年丹尼尔电池的诞生到1859年铅酸电池的发明,至1883年发明了氧化银电池,1888年实现了电池的商品化,1899年发明了镍-镉电池,1901年发明了镍-铁电池,进入20世纪后,电池理论和技术处于一度停滞时期。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电池技术又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首先是为了适应重负荷用途的需要,发展了碱性锌锰电池,1951年实现了镍-镉电池的密封化。

1958年Harris 提出了采用有机电解液作为锂一次电池的电解质,20世纪70年代初期便实现了军用和民用。

随后基于环保考虑,研究重点转向蓄电池。

镍-镉电池在20世纪初实现商品化以后,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加,铅、镉等有毒金属的使用日益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可代替传统铅酸电池和镍-镉电池的可充电电池。

化学电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化学电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化学电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迭代,电池作为常用的能量储存装置也逐渐向着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化学电源技术作为电池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保持电池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同时,不断拓展其使用范围,建立起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化学电源技术的发展历程1、传统化学电源传统化学电源采用的是单个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组成,主要用于电话、电动玩具、遥控车、门铃及闪光灯等小功率、小容量电子产品上。

通过电极的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达到应用的目的。

然而,传统化学电源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例如电池的寿命短、重量大、充电时间长、充电效率低等,限制了其在大容量储能设备领域的应用。

2、新型化学电源为了克服传统化学电源的缺陷,新型化学电源应运而生,具有快速充电、长寿命、轻量化和高效率等优势。

这些新型化学电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轻量化、长寿命和无污染等优点,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车、无人机、家庭能量储存系统等领域。

超级电容器:超级电容器由电化学双层电容器、亚电容器和面向特定应用设备的混合杂化电容器组成。

这种新型化学电源具有高能量、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快速充放电和封闭可靠性好等优点,成为车载系统、医疗器械和电子设备等领域的能源系统之一。

固态电池:固态电池采用了含有稳定电解质的材料,使电解液可以更加牢固地固定在粉末结构中,从而避免了电池发生泄漏甚至剧烈爆炸的危险。

同时,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和长寿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电动车、智能手表、智能手机、头戴显示器等领域。

3、未来化学电源未来的化学电源将更加注重环保、能效和安全等方面的改进,以期在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未来化学电源的发展方向如下:能量极化材料:在新型化学电源中,能量极化材料是关键中的关键。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研究投入到这种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中,以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稳定的性能。

化学电源的发展及展望

化学电源的发展及展望

化学电源的发展及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化学电源已成为许多工业和商用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历史
的角度来看,化学电源的发展源自1800年代,当时刚刚出现了第一台手持电灯,用电池
驱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学电源的技术发展迅速,并在家庭和商用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在20世纪,上世纪三十年代,新型化学电源取代了传统的锂电池,拉开了化学电源
发展的新篇章。

新型电池具有更高的存储能力,更长的使用寿命,更灵活的尺寸,更安全
的性能等优点,使其受到用户的好评。

1960年代,蓝宝石电池的开发更是助推了化学电池的发展步伐。

这种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可持续使用数十年,维护方便,具有灵活的安装方式,使其在汽车、家用电器、移
动设备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使用。

近年来,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化学电池技术也在不断推进。

目前,研究人员
正在研发更可靠、更高效的电池,逐步取代传统的化学电池。

未来,将有更多更新的电池
科技可以实现,比如柔性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它们具有更高的电量密度和能量储存效率,无论是在家用、商用还是工业生产中,都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总之,基于未来电子产品技术开发拓展的趋势,化学电池技术成为了工业和商用电源
的关键组成部分。

未来,化学电池技术将继续不断发展,并为许多重要的电子产品提供强
大的动力支持。

化学电源

化学电源

化学电源研究综述一、化学电源的起源与发展化学电源俗称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是在1800年由意大利的亚历山大发明的。

这个电池由铜片和锌片交叠而成,中间隔以浸透盐水的毛呢.1859年,普朗特发明了铅酸电池.1881年,富蒙、布鲁希制成的涂膏式极板为铅酸电池奠定了基础.1865年,勒克朗谢发明了锌一二氧化锰湿电池.该电池用MnO:作正极,锌片作负极,20%氛化钱水溶作电解液。

1886年,勒克朗谢用氛化锌、石膏粉和水混合而成的糊状物代替氛化按水溶液,用炭棒代替炭片,将锌片制作成兼作容器的筒形,锌筒上部用石膏封口,这就是锌~锰干电池的最初形式.后人为纪念勒克朗谢的功绩,把锌一锰电池称为勒克朗谢电池.189。

年,锌一锰电池投入生产。

1910年,将石膏糊状物致进为淀粉凝胶体,一直沿用至今。

1901年,美国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碱性蓄电池,至此,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类电池均相继诞生,并逐步得到应用和投入生产.在二战期间,由于军事应用迅猛增加和新材料的产生,并随着锌一锰干电池以乙炔黑代替石墨,以电解锰粉代替天然锰粉,使性能大大提高。

由于科研、军用、民用、航天、环保等部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一系列现代新化学电源相继诞生,如高性能理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热电池、固体电解质电池以及无汞锰干电池、镍电池等。

二、化学电源的特点化学电源与其他电源(如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能、原子能、太阳能等发电装置)相比,具有如下显著的优点:—能量转换效率高。

化学电源直接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能量转换效率可达到80%.而其他发电方法往往要经过多种能量转换过程,例如火力发电,先要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再由热机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最后才由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在整个发电过程中,每一次能量转换都要损耗能量,而且要受“卡诺循环”的限制,能量转换效率最高只能达到40%,一般仅为25%。

化学电源工艺学综述

化学电源工艺学综述

化学电源工艺学概述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专业:应用化学班级:应化1081学号: 201013300107学生姓名:蒋秋野完成日期:2013 年06月目录绪论 (4)第一章化学电源的起源与发展 (4)1.1化学电源的起源 (4)1.2化学电源的发展 (4)1.3化学电源的发展方向 (4)第二章化学电源的种类和特点 (5)2.1化学电源的种类 (5)2.1.1按使用电解液分类 (5)2.1.2按工作性质及储存方式分类 (5)2.1.3按电池所用正、负材料分类 (5)2.1.4按应用领域分类 (5)2.1.5按结构形式分类 (5)2.2化学电源的特点 (5)第三章锌—二氧化锰电池 (6)3.1概述 (6)3.1.1 锌—二氧化锰电池的分类和电池反应 (6)3.1.2锌—二氧化锰电池的特点 (6)3.2二氧化锰电极 (6)3.2.1 MnO2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6)3.2.2二氧化锰的晶型与性能 (7)3.3锌负极 (7)3.3.1锌电极的阳极过程 (7)3.3.2锌电极的自放电 (7)第四章铅酸蓄电池 (8)4.1概述 (8)4.1.1 铅酸蓄电池的分类 (8)4.1.2铅酸蓄电池的特点 (8)4.1.3铅酸蓄电池的电池反应 (8)4.2 铅酸蓄电池的组成 (8)4.3 铅酸蓄电池的电性能 (9)4.3.1铅酸蓄电池的电压特性 (9)4.3.2铅酸蓄电池的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9)4.3.3铅酸蓄电池自放电 (9)第五章镉—镍蓄电池 (9)5.1概述 (9)5.1.1镉—镍蓄电池的分类 (9)5.1.2镉—镍蓄电池的特点 (9)5.2镉—镍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10)5.2.1成流反应 (10)5.2.2氧化镍电极的工作原理 (10)5.2.3镉电极的工作原理 (10)5.3影响电极寿命及容量的因素 (10)第六章锂电池 (10)6.1概述 (10)6.1.1锂电池的分类 (10)6.1.2锂电池的特点 (11)6.2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11)6.2.1锂负极 (11)6.2.2正极 (11)6.2.3电解质 (11)6.3锂电池寿命的影响因素 (11)第七章总结 (12)绪论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讯技术产品的日新月异,化学电源成为电子产品的重要动力。

高中化学精品课件化学电源

高中化学精品课件化学电源

智能化和可穿戴设 备的发展
随着智能化和可穿戴设备的不 断发展,化学电源将更加注重 小型化、轻量化和柔性化等方 面的发展,例如通过采用柔性 电池等技术来满足可穿戴设备 的需求。
化学电源的挑战与机遇
01
安全问题
02
资源短缺
化学电源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安全问 题的挑战,例如电池热失控、电解液 泄漏等问题可能对人身安全和环境造 成危害,因此需要加强电池安全性的 研究和监管。
02 03
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往返迁移来储存和释放电能。在充 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迁移到负极;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迁 移到正极。
优缺点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但价格 较高且存在安全问题。
燃料电池
种类与构造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常见的燃料电池 包括氢氧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等。它们由阳极、阴极和电解质等部分组成。
电解质为固体氧化物,具有高 温操作、高离子导电性、可用 于直接碳燃料电池等特点。
光电解池
利用光能驱动电解反应,具有 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特点。
04
化学电源的性能参数及评 价
化学电源的性能参数
电压
化学电源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势差,通常 用伏特(V)表示。
功率密度
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电源所能输出的最大 功率,用瓦/千克(W/kg)或瓦/升( W/L)表示。
离子迁移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阳离子向阴 极迁移,阴离子向阳极迁移。
电流产生
通过电极反应和离子迁移,形成闭 合回路,从而产生电流。
电解池的构造与组成
01
阳极

化学电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化学电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化学电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于移动计算设备、智能家居、物联网等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这些设备的使用需要持续的电力支持。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化学电源作为提供电能的重要来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重点介绍化学电源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化学电源的概念和分类化学电源是指利用特定的化学反应,在其内部产生电能、维持电能并将电能输出的设备。

根据其强制性还是自发性,以及电极材料的不同,化学电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干电池:通俗地说,干电池就是一节电池,由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外壳等部分组成。

干电池是一种不可充电的电池,只能提供一次性的电力。

2.充电电池:与干电池不同,充电电池能够重复充电使用,而且其电极材料可以再次还原成初始状态。

充电电池根据电极材料的不同,包括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

3.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使用氢气或其他燃料和氧气作为原料,在经过反应后产生电能。

其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这类电池不仅可以提供电力,还会在产生电能的同时产生水等无害物质,因此被认为是环保型的能源之一。

二、化学电源技术的发展历程化学电源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当时由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沃尔塔发明了第一种实用的干电池。

此后,干电池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而且愈发小型便携,应用领域也愈发广泛。

在20世纪50年代,锂离子电池原型被首次发明,但是由于成本高昂和生产工艺复杂等原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锂离子电池才进入了实用化的阶段。

而到了21世纪,各种燃料电池开始应用于汽车、物流系统等领域,成为当今化学电源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

三、化学电源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高性能移动计算设备、物联网等的需求增长,化学电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移动计算设备的电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这些移动计算设备的应用和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持续的电力供应也成为了其最大的生命线。

化学电源的研究与发展

化学电源的研究与发展

化学电源的研究与发展1. 引言化学电源是指使用化学反应来产生电能的技术,在当今能源环境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化学电源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电源主要包括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多种类型,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讨论。

2.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其中最常见的是氢燃料电池。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而这种能量可以被利用来产生电能。

燃料电池优点在于其可以高效、低污染地产生电能,并且不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

但是,燃料电池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需要大量的氢气来支持其工作,而且氢气的存储也是一个难题。

3.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充电式电池,其优点在于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

锂离子电池最初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但随着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例如,电动汽车等领域,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个重点领域。

虽然锂离子电池拥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其容易变形、发热等。

4. 铅酸电池铅酸电池是一种最早被发明的电池,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铅酸蓄电池的化学反应来产生电能。

这种电池广泛用于汽车、UPS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等高端市场的发展,铅酸电池的应用前景也在不断拓展。

铅酸电池的优点在于成本较低、工作效率稳定等。

然而,由于铅酸电池存在着较大的污染问题,因此其应用前景正在逐渐降低。

5. 总结以上几种化学电源各具其优点和不足,未来的研究将主要集中于提高化学电源的效率、延长使用寿命等方面。

同时,因为化学电源的使用范围相对比较广泛,所以化学电源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总的来说,如何在化学电源的发展过程中,达到能源的高效、安全、可靠,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化学电源

化学电源

放电反应 MnO2 + Li+ + e→ LiMnO2 nLi+ + ne-+ (CF)n → nC + nLiF 2SOCl2 + 4Li+ + 4e→ 4LiCl + S + SO2
工作电压 /V 2.8 2.6 3.5
阴极活性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Discharge mechanism of a Li-SOCl2 cell
Si
Theoretical capacities (mAh/g)
4000
3000
2000
Sn SnO CoP3 CoO L i4T i5O 12
1000
C
0
In s e rtio n h o s ts
新型炭基电极材料
① ② ③ ④ ⑤
石墨嵌入式化合物 (GIC) 核壳结构的炭/金属复合材料 纳米微孔硬炭球 富勒烯和纳米炭管(CNT) 炭纤维材料
2、较多研究的负极材料
元素 名称 电位 原子 量 电子 数 当量 g/F H2 0 1 1 1 Li -3 6.94 1 6.94 Zn Mg Cd -0.4 Pb Al
-0.76 -2.36 65.38 2 24.3 2
-0.13 -1.66
112.4 207.2 26.98 2 2 3 9.00
化学电源的性能表征
(1) (2) (3) (4) (5) (6) (7) (8)
理论电压,开路电压,工作电压 内阻 放电曲线 功率特性 比容量(Ah/kg)、比能量(AhV/kg=Wh/kg)、比功率(W/kg) 放电速率(放电倍率), 如1C代表1小时放完电 自放电速度 循环寿命

化学电源的发展及应用

化学电源的发展及应用

YYSZXB26y y化学电源的发展及应用焦元红(黄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湖北黄石435003)[摘 要]综述了化学电源发展的基础、化学电源的种类、发展过程及在电器、电力、电讯、尖端科技等方面的应用,并指出了它的美好前景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化学电源;电器;绿色产品;绿色电池[中图分类号]O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6072(2006)03 0026 0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讯技术产品开发的日新月异,高能化学电源成为电子产品的原动力.化学电源即化学电池,通称电池.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了类似今天的电池装置,但人们公认的第一个电池还是Vo lta 在1800年利用不同金属与电解质接触所构成的 V otal 堆 ,电池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始于19世纪.1860年,法国人Plante 首次发明了实用的铅蓄电池,并于1882年商品化,这种电池至今仍是蓄电池的主导产品之一;1868年,法国工程师Gleclanche 发明了采用N H 4Cl 水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的锌/二氧化锰电池,而成为当今使用最广泛的锌锰电池的雏形(又称lecclanche),这种电池于1888年商品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镉镍、铁镍等碱性蓄电池系列相继问世;20世纪90年代,电子技术、移动通讯事业的进步推动了电池产业和技术的高速发展,金属氢化物镍电池、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系列不断商品化.电动车的发展促进了锌空气、锌镍、燃料等系列取得突破性进展[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电池系列越来越多.因而,化学电源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2].1 化学电源发展的基础从历史发展来看,化学电源是依赖于汽车、电器、电力、电讯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器产品及电讯工具和人们密不可分,因而为电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1 电池随社会的需求而出现,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电池虽然经历了两个世纪,然而在20世纪前几十年,电池理论和技术还处于停滞时期,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家庭电器化特别是半导体收音机的出现才带动了干电池的发展.60年代半导体的普及,促进了纸板电池的发展.70年代L ED 、L CD 和CM OSIC 计算机的出现,促进了电池的微型化.90年代随着移动电话的出现出现了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以及M H/N i 电池的商品化.同样,电池随着航空航天的要求使以往设想的燃料电池达到实用化.1.2 电池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进展碱锰电池的兴起,得益于电解二氧化锰,这的确是为了电池的需要引起的.但M H /N i 电池的兴起,吸氢材料的研究开始并非为了电池的需要.锂离子电池的开发有赖于碳素的研究,而导电聚合物材料的研究有可能改变固态电解质电池的面貌[3].1.3 电池的需用量是受使用电池器具的消费量所左右90年代的4C 工业(计算机、移动电话、摄像机以及无绳工具)的普及,日常生活对电池的需要已到了须臾不可分离的地步.据报道,世界人口年均电池消耗量已达6~8只,而发达国家的年人均消费量超过20只.因此电池的发展必须能赶上电器用具的发展.形状或方或圆,厚度或薄或厚,功率密度与能量密度或高或低,体积或大或小,质量或轻或重,用途可军可民,温度适应或高或低,承受冲击力可大可小,总之在20世纪的标准化有可能向非标准化迈进.2 化学电源的种类2.1 锌-二氧化锰电池锌-二氧化锰电池(简称锌锰电池)采用二氧化锰作正极,锌作负极,氯化铵和氯化锌的水溶液作电解质溶液,面糊粉或浆层纸作隔离层.锌锰电池的电解质溶液通常制成凝胶状或被吸附在其他载体上,而成不流动状态,所以又称 干电池 .锌锰电池常按用电器具的要求制成圆柱形和方形;按使用隔离层的区别分为糊式电池和纸板电池(包括铵型纸板电池和锌型纸板电池).锌锰电池适合小电2006年6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un.2006第26卷第3期Journal of Y unyang T eachers Co llege V ol.26No.3y y [收稿日期]2006-04-18[作者简介]焦元红(1971-),女,湖北赤壁人,黄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有机化学教学与研究.流间歇放电,如收音机、手电筒等,是历史最悠久的电池产品[4].目前,该产品仍然是民用电池的主导产品之一.碱性锌-二氧化锰是20世纪中期在锌锰电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锌锰电池的改进型.它采用活性高的专用电解二氧化锰作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钾水溶液作电解质溶液,锌膏作负极,电池采用反极结构,使电化学反应面积成倍增长,大电流连续放电,其容量是普通锌锰电池的5倍左右.碱性锌锰电池分为一次碱性锌锰电池和可充碱性锌锰电池,该电池也可根据用电器具的需要制成圆柱形和纽扣型.20世纪90年代初,碱性锌锰电池无汞化技术的突破和可充电的实现,使该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在20 -30年之内,有着不可完全取代的原电池地位.目前, 南孚 、 双鹿 、 白象 等品牌达到国际标准,生产速率最高200只/min(美国、日本已达300只/min以上)[5].2.2 铅蓄电池铅蓄电池具有价格低廉,原料易得,使用可靠,又可大电流放电等优点,因此,一直是化学电源中产量大、应用广的产品.由正极板、负极板、电解液、隔板和容器(电解槽)等5个部分组成.采用二氧化铅作正极活性物质,铅作负极活性物质,硫酸作电解液,微孔橡胶、烧结式聚氯乙稀、玻璃纤维、聚丙烯等作隔板.按用途可分为起动用、牵引用、铁路客车用、内燃机车用、船舶用、航空用、潜艇用、鱼雷用、坦克用等种类;接极板结构可分为涂膏式、管式和形成式等;按荷电状态等可分为干放电态、干荷电态、湿荷电态和免维护等;按电池的外形结构可分为开口式、阀控密闭式、防酸隔爆式和消氢式等[6].该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高倍率放电性能和高低温性能好、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但其比能量较低,废弃电池对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各种新系列蓄电池的不断问世,其应用领域将不断减少.2.3 镍镉电池金属氢化物镍电池镉镍电池是1898年瑞典科学家Jungner发明,已有100年历史.它的负极是金属镉(Cd),正极是二氧化镍(NiO2),电解液是氢氧化钾(KOH)溶液.镉镍电池的性能特点:电池结构紧凑,耐冲击振动,自放电小,性能稳定,可大电流放电,循环寿命长,使用温度范围-20~65 .但电流效率及能量效率欠佳,活性物质利用率较低,有记忆效应.为了解决金属镉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人们找到了一种可替代金属镉的气态氢化物,制成氢化物镍电池.该电池是镉镍电池的换代产品,是以金属氢化物作负极,氧化镍作正极的碱性蓄电池.它具有以下特点:比能量高,是Cd -N i电池的1.5~2倍;工作电压为1.2~3V,与Cd-N i 电池有互换性;可快速充放电,耐过充、过放性能优良,无记忆效应,贮氢材料来源广泛;不产生镉污染,被誉为 绿色电池 .开发 绿色电池 已越来越成为电池产企业关注的焦点,我国稀土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我国无污染的 绿色电池 大有前途[7].上述两种电池按封口的方法可分为开口式、密封式、全密封式;按照电极的制作分为袋式、粘结式、烧结式和泡沫式等.2.4 锂电池以金属锂或锂的化合物作活性物质的电池通称锂电池.锂电池有卷式圆柱形、电芯式圆柱形、扣式和矩形等多种结构,可分为一次锂电池和二次锂电池,一次锂电池通常以金属锂作负极,采用的电解质溶液都为非水电解质溶液,在有机溶剂中加入无机盐使之导电.一次锂电池存在安全性较差、功率低、成本高等不足.一般用于小电流放电的微型电器,如电子手表、计算器、电子照相机.锂离子电池是在锂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电池.该电池用能使锂离子嵌入和脱嵌的碳材料代替纯锂作负极,LiCo O2、L iN iO2、L iM n2O4等作正极,混和电解液如L iP F6的碳酸乙酯/碳酸甲乙酯溶液等作电解质溶液,既保持了高电压、高容量的优点,又具有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无记忆效应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手机、便携式视听设备、笔记本电脑等高档电器中,是目前最具有发展前途的小型二次电池[8].锂聚合物电池是采用固态聚合物作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大、超薄、超轻、柔软等特性,可实现电池的自由切割,又能以大电流放电.可用于通讯、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车、军事、航天、航海设备[9],随着该电池一些技术问题的解决,其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2.5 锌银电池以锌作负极活性物质、A gO/A g2O作正极活性物质的电池称为锌银电池.锌银电池亦分为一次锌银电池和锌银蓄电池两类.锌银一次电池适用于小电流连续放电的微型器具,广泛用于电子手表、照相机、微型电子仪器等小型电子器具.锌银蓄电池主要用于军事、国防、尖端科技领域[10],如卫星电源、航天起动电源、导弹用电源、鱼雷动力电源[11]、军用歼击机随航应急电源等.3 化学电源发展的方向3.1 未来小型电池的前景十分乐观据有关统计2003年美国人均年耗电池21只,日本人均16只,欧洲为11只,我国仅为6只,而美洲3只不到.随着科技日益发展,对生活水平提高,将有多种形式的电器开拓而进入千家万户,这将促进小型电池的大量发展,人均将增加0.5~4只不等,即需增产电池数十亿只,电池前景十分乐观.YYSZXB273.2 大型电池和中型电池的前景十分诱人由于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及石油的短缺,未来的汽车势必采用电动汽车.当前汽车所用的电池,其用途只作为起动、点火、照明,需用量已在2亿只以上.如作为汽车动力用途,至少每辆车用8只以上,将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前景十分诱人[12].3.3 增强意识 向绿色产品看齐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珍惜资源与爱护环境蔚然成风,绿色化学已经成为国际化学研究的前沿.电池行业也与时俱进,向绿色产品看齐.主要的成就是:锌锰电池中去汞、代汞获得了成功,把曾经一度广泛使用的Zn/Hg O电池基本停止了生产;尽管Cd/Ni电池的技术不断成熟,却开发了取代它的M H/N i电池;随后出现的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有望成为绿色电池的佼佼者[13].同样,开发新电源也必须以 绿色 为准绳,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3.4 加强研究开辟活性材料的新途径化学电源工业所需的有色金属和重金属,如锌、镍、镉、铅、银等资源均不丰富,随着工业腾飞之后,势必造成供不应求.电池行业必须打开思路,寻找新途径.以往M H/N i电池取代Cd/N i电池不仅实现了电池的绿色化,而且也充分利用了我国的稀土资源,解决了镉不足等问题.同样,铝是地壳中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也是金属中最廉价的,而且有较高的安时容量(298A h/g),由于其它原因,但对铝的研究未能商品化[14].因此,对铝的化学电源的研究开发,蕴含诱人的前景与挑战.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而合成材料的潜力是无限的.今后可有意识地运用分子设计的思想,把导电聚合物材料、固体电解质合成纳入分子工程的对象.导电材料如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一系列合成材料开为先河,而分子剪裁将可满足在一定条件下作为正负极活性材料而出现.此外,纳米微粒作为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催化性质已被证实,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现了它的特性.如果纳米材料在电池中得到实用,电池的性能有可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15].3.5 提高质量创世界名牌电池我国是电池大国,但并不是电池强国,电池产品多为低档产品.而电器在不断地改进,要求高性能和多规格的电池相配备,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电池行业必须在质量等方面下功夫,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强经营管理,才能与D ur acell、Ex ide、Y uasa、Cathano de等公司相竞争,创世界名牌,电池行业才会有希望.总之,由于电子技术、通讯事业、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及国际上对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日益重视,促使化学电源产品向高容量、高性能、低消耗、无公害、体积小和重量轻的方向发展.小型二次高能电池朝着这个方向飞速前进,将成为21世纪世界科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参考文献][1]王金良,马扣祥.化学电源科普知识[J].电池工业,2000,(4).[2]夏熙.中国化学电源五十年(1)-锌/二氧化锰[J].电池, 1999,(5).[3]夏熙.迈向21世纪的化学电源[J].电池,2000,(3).[4]王金良,马扣祥.化学电源科普知识[J].电池工业,2000,(5).[5]王毓明,王坚.高能电池 当代化学电源[J].大学化学, 2000,(5).[6]肖晓军,高剑南.几种发展中的化学电源简介[J].知识介绍, 1999,(7).[7]张继元.我国化学电源工业发展的方向[J].电池工业,1996, (1).[8]曹云平.锂离子蓄电池的进展[J].化工纵横,2000,(11).[9]游清治.锂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及进展[J].新疆有色金属,2003,(4).[10]汪继强.化学电源技术发展和展望[J].电源技术,1994,(5).[11]碚华,夏天.鱼雷动力电池研究进展[J].鱼雷技术,2005, (2).[12]张继元.我国化学电源工业发展的方向[J].电池工业,1996, (1).[13]熊玮,闫慧忠,赵增祺,孔繁清.稀土材料在绿色化学电源中的应用进展[J].稀土,2003,(4).[14]张曦,顾志忙,陶映初.铝化学电源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 1998,(10).[15]夏熙.纳米微粒作为电池活性材料的前景[J].电池,1998, (6).编校:胡军福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PowerJIA O Yuan-hong(N or mal Schoo l,H uang shi Inst itute of T echno lo gy,H uang shi435003,China) Abstract:T he paper,has summa rized the categ or ies and the develo pment processes of chemical pow er and its appl-i catio n in t he field of elect rical equipment,electr ical pow er,teleco mmunicatio ns and some adv anced techno log ies,and po inted o ut the cheer ful pro spects and dev elopment direction o f chemical po wer.Key words:chemical po wer;elect rical equipment;gr een pro ducts;g reen cellYYSZXB28。

化学电源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化学电源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化学电源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化学电源是一种以化学反应为能源的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汽车、医疗设备、军事装备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电源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研究,本文将探讨化学电源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一、化学电源的基本原理化学电源的基本原理是将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通过两个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使得正负电极产生电势差,从而产生电流。

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是在电解质中进行的,电解质的种类和化学反应的类型不同,电池的特性也会有所不同。

二、目前常见的化学电源1.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化学电源之一,在汽车、UPS备电源等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它的正极是二氧化铅,负极是锡和铅,电解质是硫酸,反应产生的电能为12伏特。

2.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可充电电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率等优点,在移动通讯、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是富锂材料,负极是石墨,电解质是有机盐溶液,反应产生的电能为3.6伏特。

3.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能的电池,其正极和负极通常都是氢气或甲烷等燃料,由于其高效、低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能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燃料电池的反应产生的电能根据所用燃料不同而异。

三、化学电源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1. 声明环保和能源利用率的提高,纳米技术的应用将化学电源的能量密度提高到更高水平。

2. 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市场,可弯曲化学电源被广泛研究和试验。

在此领域,可弯曲稳定的化学电源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3. 微型化是化学电源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

通过微型化技术,制造出更小、更轻、更便携的化学电源。

4. 目前电池往往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防爆片及过电流、过温限流等安全保护机制研发成为当前化学电源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5. 高性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是化学电源技术发展的关键。

化学电源的演变历程

化学电源的演变历程

面. 还 要反 映 出过 程 管理 。 要 求 学 生合格 还 有特 长 , 所 以我们 把 其 他 方 面也 进 行量 化并 纳入 总成绩 。 给劳动、 纪律 、 特 长、 品德 、 作业、 阳光 体 育等 一 定 的权 重 , 颁 布相 应 的考 核方 案 。参加 特 长 比赛 为班级 获 得 荣誉 者 , 按 级 别 给 予相 应 的 奖分 , 另设表 现 、 学 习进 步 奖分 。 促 表 并在 表前 加 上按 语 , 希 望 家长 一 天一填 , 一 用二 . 交, 以便 老 师 五、 排 座 位 的五 原 则 掌握 学 生在 家情 况 。 座 位排 法直 接 与课 堂纪律 、 课 堂 气氛 、 班 级 凝 聚 力等 有较 大 关系, 是协 调 人 际关 系 、 调 动 学 习积 极 性 , 也 是 学 生反 响较 大的 重 项目 \ 县 语文 作业 思想 劳动 作 日
氢气在白金箔电极负极失去电子生成h电子经外线路定向流向正极氧气在正极上获得氢原子失去的电子生成oh在电解质为酸性溶液条件下负极反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4 年8 月 下旬 刊
要环节. 故要 注 意 以下五 原 则 :
评价 \ 内 评
\| 务 阅 读 完 成 表 现 家 务 息 价
星期
第一: 气质协 调 性原 则 ; 第二 : 学科 成 绩互 补性 原 则 ; 第三: 身 高、 视 力 照顾 性原 则 ; 第四: 定 期移 动性 原 则 : 第五 : 奖 勤罚 懒性 原
则。
第 四 个表 : 学 生综合 成 绩表 素 质教 育不是 不考 核 , 也 不是 不 要 成 绩 , 只要 反 映 出各 个方

化学电源之综述报告

化学电源之综述报告

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状况综述报告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此外,石油价格的日益上涨,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和国际的头等重要的问题。

积极研发和推广对节省资源和减轻环境污染的材料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

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以及燃料电池是当今各国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由于太阳能具有取之不竭、环保等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其中多晶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但是由于多晶硅的技术基本上掌握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八大厂商手中,技术从不外泄,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较少,差距很大。

燃料电池虽然在能源、环保等问题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但是由于在催化剂方面没有突破,仍然需要贵重金属Pt做催化剂,此外由于燃料电池的隔膜价格昂贵以及在制氢、储氢方面也没有突破,这些都造成制备的燃料电池的价格昂贵,是阻碍其市场化的主要瓶颈。

而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的能源体系,其质轻、高容、长寿命的优点逐渐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其市场已经由手机扩展到相机、DVD、航模、玩具等多种领域。

近年来,锂离子动力电池在电动五金工具、备用电源稳压器、电动自行车、轻型电动车等大型设备上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而这些设备要求电池具备大容量、高功率条件,锂离子电池在这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备受青睐,是动力电池研究的热点之一,从而也成为各国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作为动力电池的理想电池应具有以下特点:(1)能量密度高;(2)比功率高,能瞬间大电流放电(最好能持续);(3)工作温度范围宽(-20℃-+50℃),特殊应用条件下需要能够在(-40℃-+60℃)的工作;(4)能够快速充放电;(5)具有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6)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7)价格便宜。

但受电池本身化学体系的影响,现有的电池体系还不能完全满足以上的几点要求,而锂离子动力电池是比较靠近这几点要求的。

化学电源的发展演讲稿高中

化学电源的发展演讲稿高中

化学电源的发展演讲稿高中化学电源的发展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化学电源的发展。

作为当代高中生,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各种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而这些设备的能量来源正是化学电源。

化学电源是指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化学电源的发展历程。

早在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伏打发现了化学电池,这被认为是化学电源的开端。

随后,人们不断改进化学电池的结构和材料,使得化学电源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得到了大幅提升。

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燃料电池、锂电池等新型化学电源相继问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其次,化学电源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化学电源的发展推动了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更新换代。

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离不开化学电源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其次,化学电源的发展也推动了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随着清洁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燃料电池等新型化学电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最后,化学电源的发展也为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

相比传统燃烧能源,化学电源更加清洁、高效,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让我们展望一下化学电源的未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学电源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型材料的应用、能量密度的提升、循环寿命的延长等将成为化学电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时,人们也将更加注重化学电源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不断创新。

总结一下,化学电源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其发展历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都是令人振奋的。

我们作为当代高中生,应该关注化学电源的发展动态,积极参与到清洁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为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电源的发展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化学电源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概括了化学电源的发展基础,介绍了化学电源的特点、分类,总结电源发展热点,展望了化学电源应用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化学电源;发展历史;绿色化学电源;展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讯技术产品开发的日新月异,高能化学电源成为电子产品的原动力。

电子技术、移动通讯事业的进步推动了电池产业和技术的高速发展,金属氢化物镍电池、锂电池等新型蓄电池系列不断商品化。

电动车的发展促进了锌空气、锌镍、燃料等系列取得突破性进展【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电池系列越来越多。

因而,化学电源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2】。

1.化学电源的发展历史化学电源又称电池,是一种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它通过化学反应,消耗某种化学物质,输出电能。

常见的电池大多是化学电源。

它在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军事和日常生活方面均获得广泛应用。

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是在1800年由意大利人Alessandro Volta发明的。

这个电池由铜片和锌片交叠而成,中间隔以浸透盐水的毛呢。

电池的发展史由1836年丹尼尔电池的诞生到1859年铅酸电池的发明,至1883年发明了氧化银电池,1888年实现了电池的商品化,1899年发明了镍-镉电池,1901年发明了镍-铁电池,进入20世纪后,电池理论和技术处于一度停滞时期。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电池技术又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首先是为了适应重负荷用途的需要,发展了碱性锌锰电池,1951年实现了镍-镉电池的密封化。

1958年Harris 提出了采用有机电解液作为锂一次电池的电解质,20世纪70年代初期便实现了军用和民用。

随后基于环保考虑,研究重点转向蓄电池。

镍-镉电池在20世纪初实现商品化以后,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加,铅、镉等有毒金属的使用日益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可代替传统铅酸电池和镍-镉电池的可充电电池。

锂离子电池自然成为有力的候选者之一。

1990年前后发明了锂离子电池。

1991年锂离子电池实现商品化。

1995年发明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采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为隔膜和电解质)1999年开始商品化。

现代社会电池的使用范围已经由40年代的手电筒、收音机、汽车、和摩托车的启动电源发展到现在的40-50种用途。

小到从电子表手表、CD唱机、移动电话、MP4、MP5、照相机、摄影机、各种遥控器、剔须刀、手枪钻、儿童玩具等。

大到从医院、宾馆、超市、电话交换机等场合的应急电源,电动工具、拖船、拖车、铲车、轮椅车、高尔夫球运动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站用电池、导弹、潜艇和鱼雷等军用电池。

还有可以满足各种特殊要求的专用电池等。

电池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便捷能源。

2.化学电源的特点2.1能量转换效率高如果把化学电源与当今人类普遍利用获取电能的手段——火力发电相比较,其功率和规模确实远不及后者;然而就其能量转换效率而言,远远高于火力发电。

从理论上讲可以达到100%。

因为火力发电属于间接发电,能量转换环节多,受热机卡诺循环的限制,效率很低,约有60~70%的热量白白浪费。

而化学电源是直接发电装置,以燃料电池为例,实际效率在60%以上,在考虑能量综合利用时其实际效率高于80%。

2.2污染相对较少化学电源与通过直接燃烧石油、天然气、煤气获取能量方式相比,产生的环境污染少,这是它的又一特点。

我们知道,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能源的不合理使用,已经并且正在继续不断地加重着环境污染。

石油、煤炭、天然气燃烧时会排出大量的SO2和气溶胶微粒。

面对着严重大气污染,人类发出“保护大气就是爱惜生命”的呼吁。

为此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制电动汽车,以达到环保要求,现已有部分样车在运行。

2.3便于使用化学电源的特点还在于具有可携带性、使用方便。

可以做成适合不同工作需要的多种性能的装置,从而为一些用于特殊目的的设备提供电能,这是其它供电方式无法比拟的。

3.电池发展基础3.1电池随社会的需求而出现,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电池虽然经历了两个世纪,然而在20世纪前几十年,电池理论和技术还处于停滞时期,直到上世纪50年代,家庭电器化特别是半导体收音机的出现才带动了干电池的发展。

60年代半导体的普及,促进了纸板电池的发展。

70年代LED、LCD和CMOSIC计算机的出现,促进了电池的微型化。

90年代随着移动电话的出现出现了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以及MH/Ni电池的商业化。

同样,电池随着航天航空的要求使以往设想的燃料电池达到实用化。

3.2电池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进展碱锰电池的兴起,得益于电解二氧化锰,这的确是为了电池的需求引起的。

但MH/Ni电池的兴起,吸氢材料的研究开始并非为了电池的需要。

锂离子电池的开发有赖于碳素的研究,而导电聚合物材料的研究有可能改变固态电解质电池的面貌[3]。

3.3电池的需用量是受电池器具的销售量所左右90年代的4C工业(计算机、移动电话、摄像机以及无绳工具)的普及,日常生活对电池的需求已到了须臾不可分离的地步。

据报道,世界人口年均电池消耗量已到6~8只,而发达国家的年人均消费量超过20只。

因此电池的发展必须赶上电器用具的发展。

形状或方或圆,厚度或薄或厚,功率密度与能量密度或高或低,体积或大或小,质量或轻或重,用途可军可民,温度适应或高或低,承受冲击力可大可小,总之在20世纪的标准化有可能向非标准化迈进。

4.化学电源的分类4.1按活性物质在电池中使用的特点分类活性物质只能使用一次的, 称为一次电池或原电池。

这种电池在放电时, 活性物质不断消耗, 直到电池反应不能再进行, 电池停止工作为止。

如锌一二氧化锰电池、锌一氧化汞电池、锌一空气电池、锉一卤化物电池‘锉一碘电池等活性物质可反复多次使用的, 称为二次电池或蓄电池。

这种电池在放电后, 可通过充电, 使活性物质恢复原来状态, 以便再次放电。

如铅一酸蓄电池、镍福蓄电池、镍氢蓄电池、铁一镍蓄电池、锌一银蓄电池等电池在工作时, 需连续不断从外部加入活性物质的, 称为燃料电池。

它象一个发电机, 一面不断加入燃料, 一面不停发电如氢氧燃料电池、麟燃料电池、甲醉空气燃料电池等。

电池在贮存时, 活性物质不与电解质直接接触, 或者电解质不导电, 不发生电池反应, 电池不工作, 电池在使用时, 只有临时加入电解液, 或用某种方法使电解液导电称为激活, 如采用热方法使电解质熔融导电的称为热激活, 发生电池反应, 电池才开始工作, 这种电池称为储备电池, 如钙铬酸钙电池、铝化锉二硫化铁电池、钙五氧化二钒电池、镁二氧化钨电池等。

4.2按电解液分类有酸性电池如铅酸电池等和碱性电池如碱性银电池、镍锅电池、镍氢电池等。

4.3按活性物质分类有锰干电池、水银电池、氧化银电池、铅电池、镍树电池、镍氢电池、锌镍电池、铁镍电池、锌银电池、理电池、锉离子电池等。

4.4按结构形式分类有圆柱形电池、方形电池、袋式电池、钮扣电池、密封电池、开口电池等。

4.5按应用领域分类有军用电池、民用电池、航空电池、空间电池、机车电池、汽车电池等。

4.6按使用功能分类有普通电池、安全电池、智能电池等。

4.7按环境保护要求分类有一般电池均有环境污染, 如水银电池、锰干电池、镍锅电池等和绿色电池均无环境污染, 如镍一氢电他和理电池等5.化学电源的发展热点随着以信息、通讯、视听为主导的电子产品设备的便携化、无绳化、多功能化,以及对电池提出的电流大、重量轻、体积小、无污染、使用寿命长等要求,各国都在致力发展新一代电池。

其发展热点有以下一些方面:一次电池朝高容量、无水银、碱性化方向发展,锰干电池渐趋萎缩,碱锰电池比例逐渐增大。

日本干电池碱性化率从1990年的24%增长到1996年的50%。

二次电池中,镍氢和锂离子电池将逐渐挤占镍镉电池原有的市场份额,从而打破镍镉电池一统天下的格局。

1992年,索尼公司率先解决锂金属电镀安全问题,开始批量生产锂离子电池。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锂离子电池将会找到大幅度降低成本的措施,届时,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将形成三足鼎立的大好局面。

新一代智能电池成为电池产业当前研究发展的方向。

智能电池最重要的特征是通过与充电器或与使用电池设备的接口获得电池运行的信息,使用户能合理地管理充电和用电时间。

为此,必须在电池或电池组内安装特种功能的IC,或者通过充电器、使用电他的设备来实现这种智能。

6.电源发展的方向6.1未来小型电池的前景十分乐观据有关统计2003 年美国人均年耗电池21 只,日本人均16 只,欧洲为11 只,我国仅为6 只,而美洲3 只不到。

随着科技日益发展,对生活水平提高,将有多种形式的电器开拓而进入千家万户,这将促进小型电池的大量发展,人均将增加0. 5~4 只不等,即需增产电池数十亿只,电池前景十分乐观。

6.2大型电池和中型电池的前景十分诱人由于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及石油的短缺,未来的汽车势必采用电动汽车. 当前汽车所用的电池,其用途只作为起动、点火、照明,需用量已在2 亿只以上. 如作为汽车动力用途,至少每辆车用8 只以上,将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前景十分诱人[4]。

6.3增强意识向绿色产品看齐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珍惜资源与爱护环境蔚然成风,绿色化学已经成为国际化学研究的前沿.。

电池行业也与时俱进,向绿色产品看齐。

主要的成就是:锌锰电池中去汞、代汞获得了成功,把曾经一度广泛使用的Zn/ HgO 电池基本停止了生产;尽管Cd/ Ni 电池的技术不断成熟,却开发了取代它的MH/ Ni 电池;随后出现的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有望成为绿色电池的佼佼者[5 ]。

同样,开发新电源也必须以“绿色”为准绳,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6.4加强研究开辟活性材料的新途径化学电源工业所需的有色金属和重金属,如锌、镍、镉、铅、银等资源均不丰富,随着工业腾飞之后,势必造成供不应求。

电池行业必须打开思路, 寻找新途径。

以往MH/ Ni 电池取代Cd/ Ni 电池不仅实现了电池的绿色化,而且也充分利用了我国的稀土资源,解决了镉不足等问题。

同样,铝是地壳中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也是金属中最廉价的,而且有较高的安时容量(2 98Ah/ g) ,由于其它原因,但对铝的研究未能商品化[6 ]。

因此,对铝的化学电源的研究开发,蕴含诱人的前景与挑战。

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而合成材料的潜力是无限的。

今后可有意识地运用分子设计的思想,把导电聚合物材料、固体电解质合成纳入分子工程的对象。

导电材料如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一系列合成材料开为先河,而分子剪裁将可满足在一定条件下作为正负极活性材料而出现.此外,纳米微粒作为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催化性质已被证实,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现了它的特性。

如果纳米材料在电池中得到实用,电池的性能有可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