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模式
新诊断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观察

内蒙 古 中医药
管黏膜修复 , 其疗 效明显 优于单 用雷 贝拉唑 , 且治 疗过程 中未 发现严重不 良反应 , 患者依从 性好 , 因此我们 认为 雷 贝拉 唑联 合莫沙必利是治疗 G E R D的理想药物 , 疗效确切 , 安全性 能高 , 值得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 1 ] 孙 忠实. 质子 泵抑制剂 的新 突破 一雷 贝拉 唑 [ J ] . 中国药学 杂志, 2 0 0 3 , 3 8 ( 4 ) : 3 0 7 . [ 2 ] 潘 国忠 , 许 国铭 , 郭慧平. 北京上 海 胃食 管反流 病的流 行病 学调查 [ J ] . 中华消化杂志 ,1 9 9 9 , 1 9 : 2 2 1— 2 2 5 . [ 3 ] 陈新谦 , 金有豫 , 汤光. 新编 药物 学[ M] . 第1 5版 , 北 京: 人
2 8
且雷 贝拉唑用药剂 量小 , 作 用持久 … , 大大增 加 了疗 效及患 者 依从性 。胃食 管反流 病发 生 的本质 , 不是 酸分 泌过 高而 是 反 流, 与 上消化道 动力 障碍密切相关 。胃肠动力药莫 沙必利 主要 通过选择性作用于 胃肠 道肌间神经丛 的 5一H T 4受 体 , 促进 乙 酰胆碱 的释放 , 从 而影 响 胃肠道 的运动 , 可增 强食管蠕 动 和下 食管扩约肌张力 , 防止 胃内容 物反流入食 管 , 增加 胃十二指肠 收缩性与 胃窦与 十二指肠 协调性 , 减少 十二指肠 胃反 流, 改 善 胃肠排空 , 对改善 G E R D的动力障碍有明显疗效 。 综上所述 , 质子 泵抑制剂雷贝拉唑与 胃肠动 力药莫沙必利 联合应用 , 能明显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张力 , 促进 胃肠 蠕动 , 减少 酸反流 , 同时又能抑制 胃酸分泌 , 改善 G E R D症状 , 促进损伤食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超重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干预

s b ua e u n ui n u in ( I )tea y u c tn o sis l ifso CSI h r p n
o n u i e i t n e i v r i htp te s n i s ln r s s a c n o e we g a i nt
wih n wl — d a no e y e 2 d a e e t e y。 i g s d t p i b t s —
( A组 )胰岛素泵 +预 混入 胰 岛素组 ( ; B组 ) 二 甲双 胍组 ( ; c组 ) 。分别 在 治 疗前 、 疗 2周 及 1 治 2周 , 定 糖 化血 红 蛋 白 测 ( A1) V服 7 Hb c , I 5g葡萄糖耐量 ( TT) OG 空腹及 2h血糖 ( r 、 P G)胰 岛素 ( I 、hN )C肽 ( C 2h P)计算胰 岛 口 F o 2h B 、 F NS2 l S 、 F P、 C , 细胞功能指数 ( MAt和胰岛素抵抗指数( OMA 。结果 HO 3 ) H I R) 治疗前 3组间无 统计学差异 ; 治疗 2周时 A、 B组 F G、 P B 2h —
短 期 胰 岛 素 泵 强 化 治 疗 有 益 于改 善 非 严 重 高 血 糖 B Hb c2hN 、 G、 A1 、 I S HOMA R 低 于 C组 ; 疗 l I 治 2周 时 A、 组 2 h B E A1 B P G、 l c低 于 C组 ; 组 F NS F P、 TT 2 hNS b A I 、 C OG l 、 HO MA R低 于 B、 I C组 ; B组 B 高 于 A、 MI C组 , HOMA 口高 于 A 组 。 结 论 超 重 初 诊 2型 糖 尿病 患者 的胰 岛素 抵 抗 , 强 化 治疗 后 二 甲 双胍 续 贯 治 疗 更 显 优 势 。 而
两种胰岛素短期强化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异。方法 : 选择 4 4例糖 尿病患者 , 随机分 为两组 , 每组 2 。其中一组应用 长效胰 岛素类似 物甘精胰 岛素联合 速效胰 岛素类似 2例 物优泌乐多次皮下注射 , 另一组应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优泌乐 5 0皮 下注射 。 结果 : 患者的 8个点血糖 ( 空腹 , 三餐后 2h 午 、 , 晚餐 前 ,4点 , 2 3点) 均达到 目标值 。结论 : 两种注射方法均能获得 良好 的血糖控制 , 使用预混胰 岛素类似物 的患者依从性更好 。 [ 关键 词] 糖尿病 ; 胰岛素强化治疗 ; 效胰 岛素类似物 ; 速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例, 1 , 女 2例 平均 年龄 (4±1 ) 。入 选患 者的 体质量指 数 4 2岁
( M ) 0k/ 糖 化 血 红 蛋 白( b 1 ) . % , 腹 血 糖 B I ≤3 g m , H A e ≥8O 空
≥1. m lL 餐后 血糖 ≥1. m lL 00 m o , / 6 0m o/ 。将患 者随 机分 为 两组 , 每组 2 2例 , 两组 患者 入组时 年龄 , 空腹 血糖 , 腹胰 岛 空
大效应 , 直接作用 于靶器官子宫 , 作用 维持 3h之久 。采用直 肠给药避免了阴道放药 时药物 被血 和羊 水稀 释或 冲出 , 口服 用药易引起恶心 、 呕吐、 腹泻等 消化道症状 。所 以本 组病例采
用 舌 下 含 化 和 直肠 给药 的方 式 来 预 防 产 后 出血 。且 由 于 米 索 前 列 醇 的 使 用 没有 引 起 血 压 的变 化 , 样 可 以 免 除 增 加 心 血 这
4 参 考 文献
的妇女 , 防治产后 出血方面更具有特殊意义。 在
本 组 资 料 表 明 , 肩 娩 出后 早 期 服 用米 索 前 列 醇 2 0/ , 前 0 a , g 塞 肛 40I 有 收 缩 子 宫 的 作 用 , 现 为 失 血 量 少 于 缩 宫 素 0 g , z 表
中国特色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模式

Monnier 2011研究提示:血糖控制不佳时 应优先控制空腹血糖
Monnier 2011研究显示:血糖 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以基 础高血糖的贡献为主,当HbA1c 达到8%时,基础高血糖的贡献 度已超过50%
相对贡献度(%)
提 示
HbA1c(%)
基础高血糖和餐后高血糖对整体高血糖的相对贡献度
Mathur SK, et al. J Indian Med Assoc. 2009 Nov;107(11):759-61 12
目录
1 2
中国胰岛素强化治疗特点 如何选择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1+3强化方案的起始剂量和剂量调整
3 4
中国特色治疗模式的探寻: 1+3方案强化后的转归
13
基础与餐时各占一半,符合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
3 4
探寻中国特色治疗模式:1+3方案强化后的转归
2
高血糖是住院的首位原因,占61%
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原因分析 对597例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住院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
方家追. 2型糖尿病住院原因和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15
3
中国更多患者住院起始胰岛素治疗
严格控制
一般控制 宽松控制
4.4-6.0mmol/L
6-8mmol/L 8-10mmol/L
6-8mmol/L
8-10mmol/L 8-12mmol/L,特殊情况可放宽至13.9mmol/L
严格的血糖控制适用于新诊断、非老年、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降糖治疗无低血糖和体重增加(超重及肥胖患
者)的患者,以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或延缓并发症。宽松控制则适用于心脑血管风险较高等患者
胰岛素的强化治疗

胰岛素的强化治疗作者:暂无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3年第8期在胰岛素被发现后,虽然又发明了许多新的降糖药,但到目前为止,胰岛素仍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它具有降糖效果好、价格便宜、保护胰岛功能等优点,是其他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不能替代的。
由于近年来技术的进步,使胰岛素注射时基本上无痛且注射方便,经医生、护士指导后,病人完全可以在家里给自己注射。
遗憾的是,社会上流传着一种愚昧的说法就是“用胰岛素会成瘾”,致使许多糖尿病患者拒绝胰岛素治疗。
实际上胰岛素是每个人体内都存在的一种激素。
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是补充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不存在“上瘾”的可能。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分为两种:常规治疗和强化治疗,前者每日注射胰岛素1~2次,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后者每日注射胰岛素3~5次或采用胰岛素泵,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胰岛素的强化治疗。
糖尿病强化治疗,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研究表明,糖尿病以怠速强化治疗可有效避免并发症。
首先,强化治疗能够有效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其次,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强化治疗可以使与糖尿病相关的大小血管并发症和神经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降低。
再次,强化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最后,由于强化治疗能够促进高血糖症状的缓解,改善血脂水平,因此能够减少葡萄糖的毒性和改善胰岛素的抵抗作用,使一些糖尿病患者受损的胰岛细胞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恢复。
1型糖友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我们知道其根本原因就是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的代谢障碍而出现严重高血糖症。
所以一旦确诊后应立即开始胰岛素的“替代治疗”,尽快恢复糖代谢的平衡,解除“高糖毒性状态”,这是1型糖尿病治疗的当务之急。
所谓糖尿病的“强化治疗”,就是利用各种可用的治疗手段,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到完全正常或接近正常,并始终以此为目标的一种治疗模式。
强化治疗每天测定4次血糖,最大限度地使血糖达到以下目标:(1)长期控制空腹血糖3.9~6.7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7.8~10mmol/L。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刘石平教授)

天调整一次,直到血糖达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 讨论稿.
|
根据三餐前血糖水平调整三餐前用量示例
晚餐前血糖(mmol/l) < 4.4 4.5-6.1 6.2-7.8 7.9-10.0 > 10.0 午餐前胰岛素剂量调整 -2U 0 +2U +4U +6U
|
代谢记忆:持续高血糖状态在 靶器官细胞中留下代谢“印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作用
记”,即使此后血糖良好控制, 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将大增
胰岛素强化治疗更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T2DM可诱导血糖长期缓解 ,而早期控制血糖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强化治疗及强化血糖监测,有利于血糖控制,可减少糖尿病 并发症的发生危险
|
不宜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情况
下述情况不推荐皮下胰岛素泵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 伴有严重循环障碍的高血糖者
中国胰岛素泵指南.2010版.
|
长期胰岛素泵治疗的适应证
1型糖尿病患者 器官移植后患者 需要长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以下人群使用胰岛素泵获益更多:
noon
6pm
2am
4am
8am
时间
|
www.diabetesclinic.ca
胰岛素泵简介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
胰岛素泵能模拟正常胰岛的胰岛素分泌模式,持续24h向患者体内输
入微量胰岛素
胰岛素泵两种输注方式
基础输注率 (Basal
rat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余晓波【摘要】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86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组44例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胰岛素注射组42例采用每天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以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经强化治疗后,两组患者FBG和2 hPBG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下降(P<0.01);与胰岛素治疗组比较,胰岛素泵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更少(P<0.05或0.01).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平稳、快速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是初诊T2DM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期刊名称】《右江医学》【年(卷),期】2013(041)006【总页数】3页(P817-818,821)【关键词】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作者】余晓波【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内二科,广西河池,5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05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研究表明对初诊T2DM患者进行早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降低血糖、缓解胰岛素抵抗、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对糖尿病全程均有明显的干预效果,部分患者在强化治疗后,仅通过控制饮食即可获得明显的血糖控制效果[1]。
胰岛素泵即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是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的一种输注模式,可平稳快速控制血糖并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被认为是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理想方法[2]。
笔者采用胰岛素泵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伴有血糖明显增高的T2DM初诊患者,对两种方式血糖控制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新诊断T2DM患者86例,男39例,女47例,年龄33~68岁,平均(55.2±7.3)岁,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空腹血糖(FBG)≥11.1 mmol/L和(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空腹C肽(FCP)≥1.2 ng/ml。
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最新: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解读(全文)导语: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强化血糖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快速减轻高糖毒性,改善患者预后。
近日,《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1(以下简称“共识”)重磅发布,以2017年《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专家指导意见》2为基础,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研究新进展,内容涵盖的定义和临床获益、治疗的适用人群、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方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后续血糖管理等,以期指导临床医生合理规范的使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方案。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定义、流程和临床获益1997年,一项土耳其研究证实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患者病情缓解3,为T2DM 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至此T2DM 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的探索进程拉开序幕。
随着循证证据的累积,多项研究证实,T2DM早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诱导病情缓解4-6,且0细胞功能改善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对于缓解均具有重要意义7。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通过每日多次(3〜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使血糖快速达标的一种治疗方法1。
新版共识推荐,对于新诊断的T2DM 患者,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 )>9. 0%或空腹血糖(FPG ) >11. 1 mmol/L ,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时,可采用短 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图1 )。
对于已诊断的T2DM 患者,口服降糖 药治疗后HbAlc >9%或胰岛素治疗后HbAlc >7% ,可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图2)1。
一项纳入382例新诊断中国T2DM 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显著修复0细胞功能并改 善胰岛素敏感性(P 均<0. 0001 ),且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近50% 患者获得1年以上糖尿病缓解6。
对于不同病程的T2DM 患者,短 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胰岛0细胞功能8。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老年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的应用

2 0 4・
浙江临床医学2 0 1 3 年2 月第1 5 卷第2 期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老年危重病
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的应用
丁 硕 李 梅 渠时 学 王 雪英 赵 家玉
I C U危重患者常伴有应激性高血糖 ,增加了 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而老年危重患者更容 易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和糖代谢紊乱。本文 旨在观 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老年危重病应激性高血
更 易发 生应 激性 高 血糖 。老年 危 重患 者 在遭 受感
糖 ,特别是危重患者多有意识障碍或接受机械通 气 、镇静类药物等从而使低血糖的症状 、体征不 典 型,对于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 ,可能诱使原有
心 、脑缺 血症 状 进 一步 加 重 。在实 际 临床 工作 中 还发 现 低血 糖 多是 由于 目标血 糖值 偏 低 、血糖 监
两组 患 者基线 资料差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 璺望 : : ຫໍສະໝຸດ : 竺 坚 ! :
翌
! : ! : ! : :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 p( 0 0 5
1 .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静脉泵人胰岛素 ,给
2 . 2 并 发 症 低 血 糖 治 疗 组 发 生 6例 , 占 1 5 . 8 %,对 照 组 发 生 4例 , 占 1 0 . 5 %。低 血 糖 发
作 者单 位 :2 2 1 7 0 0江苏 省丰县 人 民医院重 症 医学科
浙江l 临 床医学2 0 1 3 年2 月第 1 5 卷第2 期
・
2 05 ・
临床表现之一 , 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 与病人 的年龄 、原发病 的严重程度 、伴有心脑血 管疾病 、严重感染等有着直接 的关 系,尤其老年 危重患者 由于基础疾病较重 、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
“三短一长”胰岛素治疗方案

[讨论] 什么是“三短一长”胰岛素治疗方案三短一长”方案是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之一。
因大多数人每日3次正餐,“三短一长”方案是指每次正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早餐前或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或其类似物。
该方案比较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三短一长”方案中长效胰岛素或其类似物补充了基础胰岛素的不足,每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补充了餐时胰岛素的不足。
该方案可较精细、周到地调控全天血糖。
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的作用应能覆盖全天24小时,无明显峰值,避免空腹和餐前低血糖。
方案中长效胰岛素或其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较符合要求。
餐时胰岛素注射后能在进餐后30分钟左右达到峰值,从而通过抑制肝糖输出和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以降低餐后高血糖。
此外,理想的餐时胰岛素还能在血糖下降到正常水平时其作用降至基础水平,避免下餐前出现低血糖。
方案中采用的短效人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能较好地模拟生理性餐时胰岛素分泌。
方案的适宜和不适宜对象下列情况可采用“三短一长”方案:在基础胰岛素和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餐后血糖控制欠佳或者需要进餐时间灵活的患者;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血糖仍然未达标或反复出现低血糖者;血糖较高如空腹血糖超过13.9mmol/L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
所有的1型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采用这种胰岛素治疗方案。
凡是低血糖发生后对患者可能造成的危害比血糖达标的益处更大时,不宜长期采用“三短一长”胰岛素强化治疗,包括:严重低血糖高危患者(如最近有严重低血糖史者、对低血糖缺乏感知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β-阻滞剂治疗者、垂体功能低下者);幼年或高龄患者;有糖尿病晚期并发症者(已行肾移植者除外);有其他缩短预期寿命的疾病或医疗情况者;酒精中毒和有药物成瘾者;精神病或智障者。
“三短一长”方案如何实施?胰岛素每日总量依据个体血糖等情况估计。
基础餐时胰岛素分配是以胰岛素总剂量的5 0%作为基础量,剩余部分分配到餐前注射。
两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不同HbA1c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山东医药2021年第61卷第14期两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不同HbA1c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吕丹,刘秀玲,石燕萍,刘阁玲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唐山063000摘要:目的对比基础+餐时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及预混胰岛素类似物3次皮下注射两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基础+餐时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3次皮下注射方案,强化治疗14天。
根据入选时的HbA1c水平,以HbA1c<9%、HbA1c≥9%对患者进行分层,比较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
结果HbA1c<9%者,治疗后A、B两组FBG、2h PG及二者下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糖达标时间A组较B组缩短(P<0.01),达标时胰岛素用量B组较A组减少(P<0.05),两组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bA1c≥9%者,治疗后A、B两组FBG、2h PG及二者下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达标时间A组较B组缩短(P<0.01),两组达标时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基础+餐时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及预混胰岛素类似物3次皮下注射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均能显著降低血糖,安全性较高。
对于HbA1c较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基础+餐时4次血糖达标时间短,预混3次胰岛素用量更少;对于HbA1c较高的患者,基础+餐时4次方案血糖达标时间短。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达标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1.14.011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1)14-0045-03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退和胰岛素抵抗,严格控制血糖能够延缓β细胞功能的衰退,减轻胰岛素抵抗[1]。
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是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旨在通过增加胰岛素的使用来控制血糖水平,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
首先,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适用于那些口服药物无法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胰岛素注射方案。
通常情况下,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会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进行,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其次,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实施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密切配合。
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胰岛素注射,同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和时间,以确保血糖在合理范围内。
此外,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还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
饮食控制可以帮助患者减少血糖的波动,避免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
而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有助于血糖的稳定。
最后,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长期效果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
患者需要坚持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监测和指导,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医生则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总之,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是一种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这种治疗方案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密切配合,以及长期的坚持和调整。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了解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主要内容

本部共识是在2017年《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专家指导意见》基础上进行的修订, 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各级临床机构的应用提供参考。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定义和临床获益定义: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 通过每日多次(3~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 使血糖快速达标的一种治疗方法。
实施该治疗方案时需要对胰岛素剂量进行精细化调整, 减少低血糖不良事件。
为确保患者安全和缩短达标时间, 一般需要患者住院治疗。
获益: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通过快速解除高糖毒性, 发挥促进。
细胞功能恢复并改善靶器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短效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适用人群、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方案适用人群1.共识指出, 以下两类患者适合起始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的T2DM 患者当HbA1c >9.0%或FPG >11.1 mmol/L, 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时可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正在接受降糖药物治疗持续3个月以上, 出现血糖明显升高、血糖波动较大或出现高血糖症状甚至酮症的T2DM 患者, 可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具体包括:(1)应用>2种服降糖药最大耐受剂量联合治疗3个月以上 HbA1c >9.0%者;(2)已经使用基础胰岛素联合服降糖药或胰高糖素样肽1(GLP 1)受体激动剂规范治疗3个月以上、HbA1c仍未达标的患者, 或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 经过充分的剂量调整3个月以上, 血糖控制不佳(HbA1c >7.0%)或反复发生低血糖者。
以下人群不推荐常规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老年人、低血糖风险高、预期寿命短、伴有严重慢性并发症或伴发疾病的T2DM患者。
治疗目的和血糖控制目标T2DM 本身具有较大的异质性, 处于不同病程阶段的T2DM 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目的有所不同, 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层制定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
对于年轻、肥胖、无显著并发症和伴发疾病的新诊断患者, 可将T2DM 缓解作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目的, 制定降糖目标时应考虑最大程度地去除高糖环境对胰岛0细胞功能的毒性作用。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

.标准与规范.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009年美国内分泌学会(AACE)发表的2型糖 尿病血糖控制指南中明确提到,新诊断的2型糖尿 病患者经过短期的生活方式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 (HbAlc)水平仍>9%时,可以直接使用胰岛素起始 治疗…。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颁布的2010 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也提到,新诊断的 2型糖尿病伴有明显高血糖时可以短期使用胰岛素 治疗,在高血糖得到控制和症状缓解后可根据病情 调整治疗方案嵋1。但对于这部分患者如何具体起
执笔专家:翁建平 参与共识起草的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母义明(解放 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宁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 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冉兴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 代谢科)、纪立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刘静(甘肃 省人民医院糖尿病内分泌科)、朱大龙(南京大学医学院附 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陈丽(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分泌学 科)、陈莉明(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糖尿病内分泌科)、 李小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 科)、李启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陆菊明(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时立新(贵阳医学院附属 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宋光耀(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邹大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内分泌科)、杨立勇(福建医 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杨玉芝(黑龙江省人民医 院内分泌科)、单忠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 与代谢病科)、周智广(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 科)、赵志刚(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郭立新(北京 医院内分泌科)、郭晓蕙(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姬秋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贾伟平(上 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翁建平(中 山大学附属第i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 参考文献
门冬胰岛素不同的给药方法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强化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

门冬胰岛素不同的给药方法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强化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关键词】门冬胰岛素;糖尿病;临床观察大量研究表明,对空腹血糖显著增高的T2DM患者,一经诊断即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使接近一半的患者获得一年以上的病情缓解。
本文主要是对新诊断的T2DM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和多次皮下注射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进行胰岛素的短期强化治疗,旨在比较观察两种给药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对于初诊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哪种给药方式更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1.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及治疗方法。
对168例患者充分进行糖尿病教育,并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组84例,其中男46例,女38例,平均年龄52.7 ±13.4岁。
多次皮下注射(MSII)组84例,其中男44例,女40例,平均年龄53.1±16.0岁。
两组病例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统计学处理。
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两组治疗后血糖控制均能达标,CSII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较MSII组短,胰岛素用量相对少,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SII组较M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讨论糖尿病是一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由于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糖代谢紊乱,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等代谢障碍,并可并发眼、肾、神经、心血管等多脏器的慢性损害。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血糖得到快速理想的控制,并有效解除糖毒性对胰岛B细胞的损害。
因此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常规人胰岛素由于不能很好地在糖尿病患者中重建正常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低血糖发生率高,影响了其临床应用。
所以越来越多的医生及糖尿病人已熟悉到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及不同欧美研究中BD/TDD比值2-6
0.5
(basal/total daily; insulin ):基础胰岛素 /全天胰岛素比值 1、PLoS One. 2012;7(6):e38962; 2、DiabetesBD/TDD Care. 2008 Jan;31(1):20-5. 3. Clin Ther. 2008 Nov;30(11):1976-87; 4、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9 Feb;94(2):564-9; 5、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6 2006 Jul;73(1):35-40.
餐后2h血糖(2hPBG)或 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水平
严格控制
一般控制 宽松控制
4.4-6.0mmol/L
6-8mmol/L 8-10mmol/L
6-8mmol/L
8-10mmol/L 8-12mmol/L,特殊情况可放宽至 13.9mmol/L
严格的血糖控制适用于新诊断、非老年、无幵发症及伴发疾病、降糖治疗无低血糖和体重增加(超重及肥胖患
03
04
陈家伦. 临床内分泌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第1版:1067-1068.
4
2013年发布的《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强调住院患者血糖管理需遵循个 体化原则,共识将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一般控制、宽松控制和严格控制:
血糖控制目标等级
空腹血糖(FBG)或 餐前血糖(PMBG)
Fritsche A et al. Obesity and Metabolism.2010; 12: 115 – 123 11
一项观察研究,纳入172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分别是预混胰岛素组(1天2次)、基础-餐时胰 岛素组(基础胰岛素为NPH)、和基础-餐时胰岛素组(基础胰岛素为甘精胰岛素),比较三组患者 血糖达标的时间(空腹血糖小于6.7mmol/L,餐后血糖小于10mmol/L)、每天胰岛素总剂量、低血糖 和严重高血糖的发生率、并发症如肾功能衰竭、感染等,以及院内死亡率
起始TDD:0.3-0.5U/kg
50%基础胰岛素类似物 50%餐时胰岛素类似物
NPH联合常规胰岛素治疗方案或 预混胰岛素方案不是理想选择
AACE/ACE. Endocr Pract.2016;22(1):84-113.
15
一项中国回顾性研究,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数据库中,2005-2010年期间2480例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基础+餐时强化治疗方案,研究显示,中国使用1+3方案的住院糖尿 病患者中,平均BD/TDD比值为0.23,低于欧美研究中的比值(0.5)
3 4
探寻中国特色治疗模式:1+3方案强化后的转归8 Nhomakorabea A B C
基础-餐时胰岛素补充方案(1+3方案)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注射方案(2/3 premix)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
陈家伦. 临床内分泌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第1版:1067-1068.
9
生理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μunit/mL)
Mathur SK, et al. J Indian Med Assoc. 2009 Nov;107(11):759-61 12
1 2
中国胰岛素强化治疗特点 如何选择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1+3强化方案的起始剂量和剂量调整
3 4
中国特色治疗模式的探寻: 1+3方案强化后的转归
13
生理状态下,基础胰岛素分泌量约占胰岛素分泌总量的50%
者)的患者,以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或延缓幵发症。宽松控制则适用于心脑血管风险较高等患者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3, 29(3):189-195 5
强化治疗 追加方案 起始胰岛素
解除糖毒性 保护β细胞
基础餐时 增加餐时胰岛素
增加基础胰岛素幵调整剂量
中国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模式
1 2
中国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特点 如何选择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1+3强化方案的起始剂量和剂量调整
3 4
探寻中国特色治疗模式:1+3方案强化后的转归
2
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原因分析 对597例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住院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
速效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
2012 ADA/EASD共同声明指
出,胰岛素的使用原则是尽 可能地模拟生理模式
早餐 午餐 晚餐 睡前
胰岛素(μunit/mL)
生理胰岛素分泌 预混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的特点决定了其更
容易引发低血糖
早餐 午餐 晚餐
睡前
Endocrinol Metab Clin N Am. 2012; 41: 119–144.;Jeffrey S, et al. J Am Osteopath Assoc 2009,109(1):26-36; ADA/EASD. Diabetes Care 2012, 35(6):1364-1379
增加口服降糖药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国外胰岛素治疗模式:随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升阶梯治疗
Endocrinol Metab Clin N Am. 2012; 41: 119–144 6
中国住院患者应如何
选择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7
1 2
中国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特点 如何选择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1+3强化方案的起始剂量和剂量调整
基础胰岛素分泌 (约18-32IU/24h)
50%
50%
餐时胰岛素分泌
正常人胰岛素生理分泌总量
胰岛素泵起始治疗时,每日基础输注量占全天胰岛素总量的40%~60% (平均50%)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 2011.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 2014 14
10
9.0
8.8
8.6 8.4
基础餐时 预混
HbA1c(%)
8.2 8.0 7.8 7.6 7.4 7.2 7.0 6.8 0.0 0 10 20 30 40 50 60
24%
时间(周) 一项52周、开放标签、随机、多中心的研究纳入310名预混胰岛素±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 分为基础-餐时方案(n=153)或每天2次预混胰岛素(n=157)治疗。主要终点是自基线HbA1c的下降, 基础餐时 vs 预混自基线HbA1c下降分别为-1.31% vs -0.80% (P=0.0001)
方家追. 2型糖尿病住院原因和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15
3
01
通过严格的血糖检测,可频 繁进行胰岛素剂量调整,安 全快速控糖
02
门诊医保限制,大病房
小门诊等政策因素影响
住院起始强化
方案原因
中国特色的短期强化,患
担心门诊起始强化方案 增加低血糖风险 者多无胰岛素注射经验, 住院期间可完善相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