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对近代中国纺织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历史贡献
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进程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生于1843年,死于1909年,是清朝末期致力于国家事业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在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也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就。
张之洞是典型的新式官僚,注重实践、力主改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政治成就张之洞是清朝晚期一位极其重要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思想和实践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他先后任湖南、广西、四川、福建等地的巡抚和总督,是清朝朝廷招贤纳才,提拔年轻人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注重“以身作则”,勤政务实,以百姓的利益为先,开通渠道,办好公益事,行政能力和领导才能卓越。
张之洞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领导当时无穷无尽的工程项目,包括开挖西洞庭湖来通东江、修筑襄汉铁路、开凿望城坳、成都昭觉铁路等大型、高风险的工程项目。
他在四川、广西等地筹备开办银行,引进先进的金融管理体系,稳定了当地的货币和经济情况。
张之洞还创办许多学校、图书馆、班堂,使人们教育得到全方面和均衡的发展。
二、文化方面的成就张之洞在文化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
他在湖南、广西、四川、福建等地都建立了学校,为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创办了很多的图书馆,使当地的人民有了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他还建立了班堂制度,并为贫苦农民提供了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学习一些实用的技能。
同时,张之洞还注重文化交流,他时常接见外国人士,同他们交流文化、思想和科技。
他鼓励人民学习西方的新科技,并在机器制造、火药等领域做出了许多优秀的成果。
此外,张之洞还热衷于收藏文物、书籍,积极保护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三、军事方面的成就张之洞不仅在政治、文化方面作为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在军事方面也有杰出的表现。
他在任四川巡抚期间,成功地组织镇压了西南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在广西任总督期间,建立了广西陆军总纲和新式武备,提高了当地的战斗力和军事素养。
张之洞对中国近代化做出的贡献述评
张之洞对中国近代化做出的贡献述评摘要:张之洞是清末政局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不仅支撑了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统治,也在客观上不同程度地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特别是中日甲午战后,李鸿章失去其影响力,张之洞成为清末政局的中流砥柱。
对晚清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对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力向西方学习, 兴办洋务, 创建近代工业, 建立自强军和新式陆军, 促成废止科举, 兴学育才, 重视教育。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外交三个层面来论述张之洞对于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正文一.在经济方面我们需要明白的是,经济的工业化就是近代化的基础,没有近代工业,国家的近代化就无从谈起,张之洞作为洋务运动后期的领军人物,对于经济的工业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其中包括以钢铁、煤炭等为代表的重工业, 以及以纺织、金融、电讯等为代表的轻工业, 从洋务运动后期到清末新政时期, 近二十年的时间, 张之洞始终在为经济工业化而努力。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曾说过, 有四位实业家我们应当牢记, 他们对于本行业的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 其中就包括张之洞对于重工业的贡献。
张之洞曾被誉为“近代重工业之父”, 可见他对于重工业的巨大贡献。
而其最大的贡献则是他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阳铁厂。
张之洞于1890年开始创设的汉阳铁厂, 1894年正式投产, 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 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的开始。
钢铁是近代工业的重要标志,钢铁的质量和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极为重要的标志,以我国现在的钢铁水平为例,正是因为我们国家钢铁产量第一,钢铁质量上乘,我们才能够在很多方面做相应的工业产品,我们国家才是一个完整的近代工业化从此可以看出张之洞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工业化发展方向的高瞻远瞩,并且汉阳铁厂在当时的环境下,钢铁的冶炼水平和产量也是相当高的,铁厂于1893年基本建成, 1894年6月正式投产, 共计有炼铁厂、熟铁厂、贝色麻炉钢厂、马丁炉钢厂、钢轨厂等10个厂, 是当时东方最大的钢铁厂, 比1901年才开始投产的日本八幡制铁所早了7年。
论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学思想的创新与贡献
作者: 董贵胜
作者机构: 潍坊教育学院经济管理系,山东青州262500
出版物刊名: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86-88页
主题词: 张之洞;教学思想;教育创新
摘要: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非常突出,他一生兴办了数十所各式各类新式学堂,只从教学思想方面而言就有许多创新与贡献。
诸如教学目的方面重视与时俱进,强调要适应社会发展,最终形成“中体西用”的基本思想。
教学内容中重视西学课程的不断增加,直至中西学内容融为一体,使教学内容逐步走上科学化和系统化的道路。
教学方法方面力主实行班级授课制,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推广规范语言等。
他还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认为这是振兴教育,培养好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
这一切,直接影响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加快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步伐。
武汉纺织大学百年发展史研究——兼论张之洞对武汉纺织教育的历史贡献
21 00年 3月 1 日,国家教 育部 正式批 准武 汉科 技 9 学 院更 名 为武汉 纺织 大 学 ,这也 是 当下 国 内惟 一 的 以纺 织 命名 的大学 。她 不仅 具 有促进 湖北 由纺织 大省 向纺 织 强 省转 型 ,推 动纺 织行 业 发展 的极 为重 要 的现实 意义 , 更 具有 重要 的历史 意义 。湖北省 的纺织 教育 具有 悠久 的 历 史 ,最迟 也 应上 溯 到光 绪二 十 四年 ( 88 张 之洞 亲 19 ) 手 创办 湖北 工 艺学 堂之 时 。作 为湖北 武 汉纺 织教 育 的惟
川在兴 办 近代 实 业 的过 程 中 ,逐 步 建立 起 了 比较 完备 的 近代 实业 教育 体 系 。 光绪 十 五年 ( 89 七 月 十二 E,张 之 洞调 任湖 广 18 ) t 总督 。在调 任前 ,他先 后 奏请 设 立广 东织 布 局 ,创建 纺 纱 厂 、 布厂 和炼 铁厂 , 从 国外订 购 了一批 机器 设备 。 织 并
土货 、塞 漏卮 之要 策 。 ”Ⅲ十九年 ( 8 3 三月 他与 湖北 19 )
嗵 讯 作者 :杨 洪林 ( 90 ,男 ,教授 ,博 士生 导师 ,研究 方 向 :杨 献珍 哲学 思想 研究 15一)
第 1 期
李 和 【 ,等 :武 汉 纺 织 大 学 百 年 发 展 史 研 究 j J
8 7
巡 抚谭 继 洵并呈 朝廷 的 《 奏 兴办 蚕桑 事 宜 折 》 中说 : 会 “ 窃惟 足 民之政 ,农 桑 并重 。… …欲 为代谋 生业 ,广 辟
年底赴鄂上任后 ,他立 即致电两广总督李瀚章 ,协商将 所购炼铁厂、 织布厂机器及业已开办的枪炮厂移往湖北 。
征得李 瀚 章 同意和 清廷 准许 后 , 这批 机 器陆续 运抵 武汉 , 各类 工 厂得 以相继 开 办 。到光 绪 二 十 四年 ,武汉 先后 创
张之洞与近代鄂棉改良
作者: 徐凯希
出版物刊名: 湖北社会科学
页码: 66-69页
主题词: 湖北农业;近代企业;陆地棉;农业学堂;州县;技术条件;棉花;美国棉;作物品种改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摘要: <正> “布衣兴国蓝缕开疆”这是清末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门前,赫然书写的一幅对联。
作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张之洞在署理湖北事务的18年中,先后创办了布纱丝麻四局以及炼铁、造纸等十几家近代工厂。
这批近代企业的兴建,不仅为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准备了物质和技术条件,同时也刺激了近代湖北农业的发展,加快了棉花等主要经济作物品种改良的进程,为湖北植棉业在近代的崛起准备了条件。
张之洞晚清时期的改革家与现代化奠基人
张之洞晚清时期的改革家与现代化奠基人张之洞,晚清时期的改革家与现代化奠基人晚清时期,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巨大挑战。
而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一位杰出的改革家和现代化奠基人崭露头角,他就是张之洞。
张之洞是晚清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改革思想和实践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张之洞的个人背景、改革思想和实践、对现代化的贡献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个人背景张之洞于1820年出生在山东省,他出身于一个被誉为“教育世家”的家庭。
他父亲张彝海是清朝的一位大臣,对张之洞的思想和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年少时的张之洞聪明好学,他从小就显示出出众的才华和改革的意愿。
二、改革思想与实践张之洞是一位早期改革家,他对中国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方案。
在政治方面,他主张变法以治国,提倡注重人才选拔、机构改革、法制建设等。
他力主增设新官职,引入西方行政管理理念,致力于推动政府机构的现代化。
在经济方面,张之洞提出了“育人强国”、“富国强军”的主张。
他主张改革财政制度,提高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并对中国的农业、商业等领域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
他积极引进西方的工业化和商业化技术,推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在教育方面,张之洞力图改革中国的教育体制,提倡以新学为主导,加强对西方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学习。
他积极推动中西合璧的教育改革,为中国的现代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三、对现代化的贡献张之洞的改革思想和实践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提出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教育改革方案,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他的改革思想将中国引入了现代化的轨道,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在政治方面,张之洞的改革方案促进了政府机构的现代化建设,提高了政府的管理和决策能力,为中国政治体制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方面,张之洞的改革方案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
他通过引进西方的工业和商业技术,促进了中国商品生产的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
容是八股文和试帖诗。张之洞指 出,八股 “ 行之 已五百余年 ,文胜而实衰 ,法久而弊起 ,主 司取便以藏拙 , 举子 因陋 以侥幸” 3 他 认为科 举取仕的方法 ,禁锢 人的智 慧,败坏人 的心术 ,使人游手好闲,不求学 。【 j ( 业 。科举 唯文取仕 ,甄拔难尽其才 。至于武 科,则更为落后 。武生、武童学 习骑射刀枪 ,较之新式火炮机
洞当之无愧地是中 国教育近代化 的开路先锋 。
一
、
封建科举制的废除者
通观张之洞对 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 , 莫过于他促使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 构建 中国近 代化 的教育制度 ,
使延续 了 1 0 0多年的陈腐教育制度走到了尽头 ,从而初步实现了中国教育的近 代化 。 3
从 隋唐到清朝 ,历代的封建王朝都用科举制度 分科考试文武官吏和后备人员 。明清各种考试 的主要内
重 庆 三 峡 学 院 学 报
No2.o 8 . 2 o
第 2 4卷
(0 1 8期
0I RN AL r 0F CH0NG0I NG THREE G0RGES UNI VERS TY I
V l 4 No 8 o 2 _ Q
论张之洞对 中国近代教育 的贡献
刘凝 凡
文“ 纤巧苛琐浮滥 ,不 能阐发圣贤之义理 小楷则有艺而无文 ,其损志气 ,耗 目力 ,废学问较之八股诗 ,“ 赋殆有甚焉。 4 ”【 他认为科举制度 弊端很 多,科举士人 “ 尤鄙夷排挤之 ,以 自护其短 ,故人才益乏,无能为
国家扶危御侮者 ” 3 7 。【卯 ) ,“ 】 因此 ( 救时必 自变法始 ,变法必 自变科举始 ” ,其办法 是 “ 宜存其大体而斟酌修
这一学制的建立对旧中国的学校教育起到了巨大的冲击清末民初的学校教育制度主要是以此为依同时该学制的颁行标志着中国教育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的全面转变中国的近代学校教育初步进入了制度化系统化的时期从此确立了中国近期 0
张之洞在中国近代教育中的贡献
张之洞在中国近代教育中的贡献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后起之秀,他的经济思想在当时是比较领先的,但在其所有的政绩中,教育方面的成就是最突出的,其兴学育才思想及实践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说,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
他一生热衷教育,正如清末四川总督赵尔巽所言,“其生平精神所寄,尤在振兴教育,储养人才,以备国家缓急之需,而救当时空疏之习”。
师范教育观是张之洞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为发展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作了一些重大的努力,不仅为当时他所兴办的学校培养了大批师资力量,而且为当今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张之洞师范教育观的形成源于其“求才治国”和“兴学育才”的人才观。
他曾指出:“国无强弱,得人则兴;……无人才则救贫救弱徒涉空谈,有人才则图富图强易于反掌”。
从张之洞的言论可以看出,他对“教育——学校——人才——强国”之间的联系有清晰的认识。
于是,他将发展教育的眼光投到了师范教育领域,把发展师范教育,培养数量充足、知识结构全新的教师队伍作为广兴学校的关键。
其次,张之洞教育观的形成是基于对师范教育地位正确认识的结果。
张之洞认为,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优劣。
在办学实践中,他深感师资力量的缺乏,而合格的教师非经正规的师范教育训练不可。
在兴学之初,张之洞十分重视小学教育,但随着对教育发展规律的日益了解,最终他提出“办理学堂,首重师范”的正确主张。
这是他洞师范教育观的核心。
张之洞创办了一大批师范学堂,并为师范学堂的创建和发展制定了许多详细的规定,其中主要体现在“癸卯学制”之中。
他将师范学堂分为优级师范学堂和初级师范学堂两大类型。
在正规的师范学堂之外,又开办了师范传习所。
其次,他又对各级师范学堂的课程设置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从师范学堂的建立来看,一方面它们都不在闹市之区,另一方面多临水而设。
这都是相当符合学校的要求的。
这是张之洞参与制订的中国近代第一个颁行全国的学制,它不仅是张之洞师范教育观表现于外在的载体,也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张之洞师范教育观的重要窗口,张之洞师范教育观的特色尽现其中。
浅析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叶桦 畅
( 温州大学 浙江 温州 3 2 5 0 3 5 )
作 者简 介 :叶桦 畅 ( 1 9 9 3 .0 8 一) ,女 ,汉族 ,浙江 乐清 人 ,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 :中国近 现代 史 。 摘 要 :张之 洞是 中 国近代 历 史上 一位 既重要 又复 杂的人 物 ,他在 晚清政 治舞 台上 活跃 了将 近 四十余 年 并 与近代 教 育 结下 不解 之 缘。他 注 重培养 专 门化人 才 ,主张广 设实 业学 堂。他 积极 投 身 于近 代 实 业教 育 实 践 中,改造 旧式 学 堂 、创 办 新 式学 堂 。他借 鉴西 方 实 业教 育 制
一
学 堂所培 养 出来 的人 才又 使 洋 务 运 动 充 满 活力 ,促 使 中 国 民间 工 商业 和 文化产 业 不 断兴 起 ,刺 激 了 收 回利 权 运 动 的蓬 勃 发 展 ,从 而 使西方 科学 技术 知识 在我 国得 以广泛 流传 。 张 之洞在 开展 实 业 的过 程 中,在 实业 学 堂 课程 设 景 上 注 重 引 进 有关西 学 的知识 ,使 中 国青年 知识 分 子 对 西 学有 了更 深 入 的 了 解 ,从 而培养 了一 批 又 一批 旨在 推 翻 旧制 度 的 新 型知 识 分 子 。辛 亥 革命 首先 爆 发 于 武 昌 ,是 因 为 当 时 武 昌 经济 发 达 、民风 开 化 、 思 想进 步 ,被 称为 “ 东方 芝加 哥” ,这 和张 之洞 在湖 南 和湖北 地 区 的实业教 育实 践 活动有 密切 关 系。辛 亥 革 命 的 实 际领 导 者 和 宣传 者 大部分 来 自湖南 和湖北 地 区。例 如 辛 亥 革 命 重要 领 导 人 物 之 一 黄 兴 ,1 8 9 8年进 入两 湖书 院学 习 ,并 于 1 9 0 2年被 张 之洞 送往 E l 本 留学 。他 在东 京很 快 便 走 上 了革 命 道 路 ,还有 像 宋 教 仁 、李 书 城 和 吴禄 贞他们 都 是 张 之 洞 创 办 学 堂 的 学 生 和 向 外 派 出 的 留 学 生 , 他们 都是 辛亥 革命 的领导 者 和 组 织 者 。然 而 作 为封 建 专 制 的 卫 道 士 ,张之 洞倡 办 的实业教 育造 就 出封建 王朝 的掘墓 人 的客 观 效应 ,
张之洞与中国近代洋务运动
张之洞与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张之洞(1867-1959)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改革家,也是中国洋务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他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张之洞的背景介绍张之洞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勤奋好学,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和教育的影响。
后来,他考入湖南洋务派的船政学堂,接受了西方科学和技术的教育,也为他日后积极投身洋务运动奠定了基础。
二、张之洞与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关系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性变革运动。
张之洞自幼饱读诗书,对科学技术有着极大的兴趣和渴求。
他通过留学和接触外国使他对洋务运动的认识更加深入,并对中国自身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在洋务运动中,张之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作为洋务派的成员之一,在改革教育、军事、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致力于推行新式教育,并广泛宣传洋务思想,改进中国教育体制,提升国人的科学素养。
三、张之洞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贡献张之洞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上,更表现在他积极改革家国政治、经济和社会。
他坚信,“自强不息”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他推崇实干精神,并注重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张之洞在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提倡工商业发展,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提倡兴办铁路和邮电事业,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改善人民生活。
他也非常注重教育的发展,积极兴办学校,提倡新式教育,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张之洞的思想影响和意义张之洞的思想影响深远,他提出的“自强不息”、“实干兴邦”等口号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他的努力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提供了有效的推动力,使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
张之洞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的个人成就,更在于他的思想启示和教育观念。
他倡导的科学思维、实践精神和改革创新观念都对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具备自主创新意识的人才,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思路。
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工业
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工业高媛(厦门大学医学院临床八年学号)摘要:张之洞是晚晴重臣,是清末洋务运动的殿军人物,以政绩闻名于世。
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上,全面展开洋务事业,修建芦汉铁路、开办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设立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等等,可谓大气魄、大手笔。
张之洞办实业虽不成功,但应视其为是一个探索者的失败,因为他毕竟起到了铺路石子的作用。
关键词:张之洞洋务运动近代中国工业0.引言张之洞是晚晴重臣,是清末洋务运动的殿军人物。
他一生致力于兴学堂、办实业、练新军、御外侮。
张之洞对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毛泽东对张之洞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1.张之洞简介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人(今河北南皮县),同治进士。
历任湖北学政、四川学政,倡导经史实学。
后擢升为封疆大吏,外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再任湖广总督,其次两次署两江总督,生平业绩以督鄂期间最为显要,1907年后,晋升为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授军机大臣兼管学部。
仕途上一路春风,卒谥文襄,后世以张文襄公尊之。
2.张之洞兴办洋务企业的缘由张之洞下定决心大办洋务企业,是在1884年7月署理两广总督以后的事。
当时有两个条件促成了他的转化。
第一是,中法战争的直接刺激。
当时他负责抗法前线将士的响械,枪支弹药的粗劣不一和严重不足,给予张之洞很深的感触。
战后他冷静地总结这一教训时说:“自法人启衅以来,历考各处战事,非将帅不力,兵勇之不多,实因水师之无人,枪炮之不具。
……兹虽款局已定,而痛定思痛,宜作卧薪尝胆之思,及今不图,更将何待?”【1】第二,李鸿章胁迫他撤兵求和的间接刺激。
他在中法战争中竭力主战,为战争运筹操劳,深受朝野的赞誉。
但在前方获得初步胜利的时候,李鸿章却一意主和,责令张之洞:“如期停战撤兵。
倘有违误,致生他变,唯都督是问。
”【1】这使张之洞一方面对李鸿章感到很恼火;另一方面又感到自己的洋务实力,远不如李鸿章,因而无力左右朝局,非大办洋务迎头赶上不可,甚至发出了“洋务为今日要政”【2】的呼声。
(完整版)张之洞对近代的贡献
学术论文张之洞对中国近代发展的贡献系别:物流与信息管理系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完成日期 2011年 1月 29日摘要:张之洞是东南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始人,中国高等师范学堂之鼻祖,中国幼儿园创始人,中国重工业奠基人。
张之洞先为清流以敢谏闻名,号称“牛角”。
张之洞一生主要做了四件事:一办新式教育,二办实业,三练新军,四抵外辱。
张之洞任封疆大吏的时间内,中国经历了三次严重的外国威胁。
其间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以及对教育、实业的发展贯穿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他是当之无愧的晚清功臣。
关键词:张之洞、贡献、武汉、实业、学堂正文:一、在战事中的贡献张之洞任封疆大吏的时间内,中国经历了三次严重的外国威胁:中法战争时期张之洞处于两广总督的直接指挥位置,筹饷、调兵、用将、反对撤兵议和,为这场战争取得部分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他与投降派和一般的主战派不同,正确的认识到日本对中国的巨大野心,提出了“迁都、勤王、借款、购舰”的正确主张,并历史性的提出了持久战的正确观点:“战即不能胜,岂可尽扫诸军?彼孤军远征,粮弹皆靠海运,分兵守则军势弱,不守则接济断,彼时一败即不能支”。
在辛丑事变中,他极力主张,镇压义和团,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
指出:“自古乱民无以御敌,流言焉能兴邦”;“以中国之力与八国启衅,不败不已;八国乃联入华,不胜不休”。
这在当时无疑是正确主张二、大办实业张之洞的实业主要两件,一件是督办芦汉铁路(即卢沟桥——汉口,后来大名鼎鼎的京汉铁路),另外一件是把武汉三镇打造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也是军事工业基地。
他以芦汉铁路的修筑为契机,为了“图自强,御外侮;挽利权,存中学”,在他主政的18年间,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新城市、大力推行“湖北新政”。
以武汉为中心,他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机器厂、钢轨厂、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居全国之冠,资本总额约1130万两白银。
你知道哪些张之洞、张骞创办近代民族工业的故事?
你知道哪些张之洞、张骞创办近代民族工业的故事?张之洞和张骞分别是中国历史上两位不同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活动和贡献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张之洞:张之洞(1837-1909)是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以其改革才能和理念,在近代中国贡献良多。
⏹改革洋务运动: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他担任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的巡抚期间,努力推动工业发展、军事现代化和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改革。
他建立了造船厂、矿山、纺织厂等一系列民族工业,并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
⏹发展籍田制:张之洞提出了“先富帮扶后富”的理念,通过发展籍田制度,将土地用于农业发展和农民福利,推动农村经济和农田改良。
⏹推动官员培训和教育:张之洞重视培养官员和推动教育改革,建立了一系列学校和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官僚和知识分子。
2.张骞:张骞(约164年-约114年)是汉代中国的一位著名探险家和外交家,主要活动于西汉时期。
⏹开拓丝绸之路:张骞率领使团出使西域,并成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通过与西域国家的外交贸易往来,中国首次与西方融通交流,促进了双方的文化、商业和人员交流。
推动经济交流:张骞的使团带回中国宝贵的西域资源和商业机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国与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打开了大门。
虽然张之洞和张骞在不同的时期和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们都为近代中国的经济和工业发展做出了具体的贡献。
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而张骞通过开拓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国与西方文化和贸易的交流。
从《清史稿·张之洞传》看张之洞的历史贡献
从《清史稿·张之洞传》看张之洞的历史贡献
从《清史稿·张之洞传》看张之洞的历史贡献摘要:张之洞是清末的洋务派领袖,朝廷重臣。
他一生大力兴办洋务,为近代中国的教育、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依据《清史稿·张之洞传》拟对张之洞的历史贡献做一简单梳理,祈请方家指正。
关键词:张之洞现代化贡献
张之洞(1837-1908),字香涛,直隶南皮人。
洋务派后期的主要领袖,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官至大学士、军机大臣。
终其一生大力兴办洋务,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为清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张之洞这位清廷的忠臣,死后却得到他的政治对手孙中山的高度赞扬。
孙中山称其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者”。
那么张之洞究竟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而得到孙中山的称赞?笔者不以浅薄,仅就《清史稿·张之洞传》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张之洞历任地方、中央要职,一生奋发有为,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教育、政治、军事、经济四个方面:
1.教育方面
张之洞天资聪明,“少有大略,务博览为词章,记诵绝人”[1]p12377,国学功底极好。
基于此入仕之初,清廷命其出任学政,他也积极作为,建立书院,培养人才。
杨锐、廖平等均是其任四川学政期间培养出来的著名人才。
中法战争结束后,“之洞耻言和”,。
试论张之洞对近代纺织工程教育的探索
其与湖北省气候相仿 、地土相宜者”… ,进行试种 以改 良 本地棉种 。不过 ,尽管张之洞承诺说织布局会 “ 从优给 价 ,尽数收买 ,断无虑其种成以后难于销售,总令领种
之 户有 利无 亏” ,并 且 再 三告诫 ,“ 此项 棉 子 ,由数万 里 不 惜 劳费远 道购 来 ” ,希望 领 种棉 户 “ 小心 培植 ,毋得 轻
孙 文礼
( 武 汉纺 织大学 马克 思主义 学院,湖北 武汉 4 3 0 0 7 3 ) 摘 要 :张之洞创办 的湖北农务 学堂、工 艺学堂等实业学堂教 育,实属现代 意义上 的中国纺 织工程教 育。其储人
才 、开利源 、利 民生 、杜外耗 的工程教育 目的,其聘请 外国教 习、鼓励 出国留学、推 动专 业教育 、注重实践训练
第2 6卷 第 4 期
2 0 1 3年 0 8 月
武
汉
纺
织
大
学
学
报
Vl 0 1 . 2 6 NO . 4 A ug. 201 3
J OU RN A L O F W UH AN TEX TI LE UN I V ERSI TY
试论张之洞对 近代纺织工程教 育的探 索
办 洋务 企 业 的发展 进 程 ,并 初 步完 成 了对 中国纺 织工 程 教 育运思 及建 构 。
纺织工程 教育的开设肇 始于张之洞纺织 四局 的创 设 ,是适应纺织工业对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需求而创 办的。他在阐述筹办织布局 的理由时指出,“ 棉布本为中 国自有之利” ,自 从 中外通商以来 行,致本 国 “ 花布销 路顿稀 ,生计大减”… ,“ 不惟衣土布者渐希 ,即织土布
者亦 买洋 纱充 用 ” , 不但 造成 大量 白银 外 流 , 而且 国内 “ 耕
知识拓展:张之洞对近代企业的贡献
知识拓展:张之洞对近代企业的贡献一、张之洞不愧为“旧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张之洞(1837—1909),原籍河北南皮,出生于士宦家庭,13岁考中秀才,15岁又考中第一名举人,成为“解元”;1863他进京会试,考中了“探花”,授职翰林院编修;后来一度成为名噪一时的“清流派”健将之一,开始在晚清政坛崭露头角,深得主政的慈禧太后的赏识;1882年升任山西巡抚,跻入了地方督抚实力派的行列;1884年又署理两广总督,直接参于中法战争;后来历任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要职,直到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位极人臣。
张之洞大办近代工业,是发轫于广州而展开于武汉。
1889年,正当他认真总结中法战争的教训,积极在广州筹建枪炮、炼铁、纺织诸厂时,清廷调他担任湖广总督。
由于接任的两广总督对办厂根本不感兴趣,于是,上述诸厂,经过清廷的批准,便随着张之洞迁建到武汉,在国外订购的机器设备,也陆续向武汉起运,近代工业一直冷落的武汉三镇,从19世纪90年代起便开始出现大办近代工业的繁荣景象。
张之洞在武汉期间,主要兴办了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和布、纱、丝、麻四纺织官局等三大近代工业。
首先是湖北枪炮厂的建立。
1890年他选定汉阳龟山北麓为厂址,派专人督工监造,除在广东订购的机器设备外,又制造添购了不少新机器,开办经费70余万两平银,常年经费50万两平银左右,1890—1897年间,共实用库平银2100943两。
厂内分厂林立,先后设有枪厂、炮厂、罐子钢厂、无烟火药厂、炮弹厂、枪弹厂等等,规模宏大,全部员工估计在3000人以上。
机器设备先进,聘有德国技师担任新技术指导,能制造最新式的快枪和快炮,所造的口径7.9厘米步枪,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汉阳造”步枪。
该厂年生产能力可造枪5000余支,枪弹380余万颗,各种炮150尊,各种炮弹45万余颗;从1894年开始投产至1907年的10余年间,共造步马枪11万余支,枪弹4000余万颗,各种快炮740余尊,前镗钢炮120余尊,各种开花炮弹63万余颗,各种枪炮器具钢胚44.6万余磅,无烟火药27万余磅,硝镪水200余万磅。
张之洞对近代中国纺织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历史贡献
张之洞对近代中国纺织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历史贡献
杨洪林;邱月
【期刊名称】《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26)004
【摘要】张之洞以振兴民族经济、维护民族权益为根本动因和出发点,创办民族纺织业和纺织教育,改革了传统纺织教育,创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推动了纺织教育跨越式发展.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广泛聚集优质教育资源;开创了产、学、研一体化纺织教育新模式,开辟了近代纺织教育创新之路.
【总页数】4页(P1-4)
【作者】杨洪林;邱月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9
【相关文献】
1.论张之洞“绅士兴教”之思想及其历史贡献——以张之洞督鄂期间的教育政策为考据 [J], 范文明
2.张之洞与近代中国纺织教育的发展 [J], 李和山;朱丽霞
3.张之洞对近代中国纺织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历史贡献 [J], 杨洪林;邱月;
4.武汉纺织大学百年发展史研究——兼论张之洞对武汉纺织教育的历史贡献 [J],
李和山;杨洪林
5.论张之洞“绅士兴教”之思想及其历史贡献——以张之洞督鄂期间的教育政策为考据 [J], 范文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愿望 ,始萌芽于山西巡抚任 内。中法战争后 ,法 国逼 迫中国签订 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作为主战派的张之洞
深 知强兵 必 富 国 、富 国必 兴工 、兴工 必 兴教 的道 理 。因 此 ,他在 两 广 总督 任 上就 开始 创 办洋 务 、倡 导西 学 。 中
蹙 ,再过 十年 ,何堪设想?今既不能禁其不来 ,惟有购 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 ”…张之
洞 认 为 中国棉 花资 源丰 富 、纺织 历史 悠久 , 反 而被 洋 布 、 洋 纱 占据 国内市 场攫 取 暴利 ,导致 棉农 贫 困、 民族 纺织 业 凋 敝 ,长 此 以往后 果 不堪 设 想 。我 国 既然 不能关 闭市
过从国内外招募技师来武汉传授技艺与组织工匠外 出学 习两种方式来培养。甲午中 日 海战爆发 ,面对亡国灭种 的民族危机 ,更增强 了张之洞兴办教育发展 民族工业的
紧 迫感 。光 绪二 十一 年 ( 1 8 9 5年 )闰五 月 ,时任 两江 总
日甲午海战后 ,丧权辱国的 《 马关条约》 , 再一次把 中华
第2 6卷 第 4期
2 0 1 3年 0 8 月
武
汉
纺
织
大
学Hale Waihona Puke 学报 V_ 0 1 . 2 6 NO . 4 Aug. 201 3
J 0 U RN A L 0 F W U H AN TEXTI LE U N I V ERSI TY
张 之洞 对 近代 中国纺 织教 育 的改革创 新 与历 史 贡献
振兴 民族工业是 张之洞兴办纺织教育的 内在 动 因
一
、
场禁止中外纺织贸易 ,就必须建立 自己的民族纺织业 , 以振兴民族经济 、维护 民族权益。这就是张之洞兴办 民 族纺织业和纺织教育 的出发点和根本动因。
光 绪 十五年 ( 1 8 8 9 年) 八月, 张 之洞 改任 湖广 总督 。
厂 ,并决定从国外订购一批机器设备 。他在 《 拟设织布 局折 》中说 :“ 窃 自通商以来 ,中国之财溢于外者 ,洋药 而外 ,莫如洋布 、洋纱 。……棉布本为中国自有之利 ,
自有 洋 布洋 纱 ,反 为外 洋 独擅 其 利 。耕织 交 病 ,民生 日
致力于理军政、兴实业 , 而且尤为重视开新学、育人才 ,
初 步建 构 了现 代教 育 体 系 。张 氏 “ 生平 精神 所 寄 ,犹 在
振兴教育 , 储养人才。 ”… 在他建构的现代化体系中,纺 织工业和纺织教育 占据了重要位置。张之洞作为近代中
国纺织 教 育 的开创 者 ,为 中国 的纺织 教 育积 累了弥 足珍 贵 的经验 、建立 了卓 越 的历 史功 勋 。
朝廷奏请设立广东织布局 ,创建纺纱厂 、织布厂和炼铁
作者简介 :杨洪林 ( 1 9 5 0 一) ,男 ,教授,博导 ,研究方 向:哲学与文化 基 金 项 目:湖北 省教 育厅 科研 重 点项 目 ( D 2 0 1 1 1 6 0 2) .
2
武
汉
纺
织
大
学
学
报
2 0 1 3年
以及种 种 制造 、商 务 、水 师 、陆 军 、开 矿 、修路 、律例
时值 中法 战争之际,作为主战派的张之洞深切认识到兴
办 民族 工 业 的重要 性 和 紧迫性 。光绪 十 五年 八月 ,他 向
各项专门名家之学 , 博研外洋名师教习。 ” Ⅲ 张之洞深知 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 , 并于当年 1 2 月, 雷厉风行地在南
姓 生计 问 题表 达 了深 切忧 虑 。他 请求 立 即 “ 广 开学 堂 ” 培 养人才 : “ 人 皆知 外洋 各 国之 强 由于兵 , 而不 知外 洋之
国民教育体系的宏伟 目标 。
光绪 十年 ( 1 8 8 4 年) 五 月 ,张之 洞调 任 两广 总督 。
强由于学。夫立国由于人才 ,人才出于立学 ,此古今中 外不易之理。……应请各省悉设学堂,自各 国语言文字
育创新之路。
关键 词 :张之洞 ;纺 织教 育;历史贡献 中图分 类号 :G 5 2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0 9 5 —4 1 4 X ( 2 0 1 3 ) 4 —0 0 0 0 1 —0 4
张 之洞 是 中 国早 期现 代 化体 系 的重 要 开拓 者 和奠 基 人 。他 在 担任 两 广 、湖广 、两江 总 督二 十 多年 中 ,不 仅
京相继开办了陆军、铁路 、 储才等学堂 。 光绪二十二年,张之洞被调回湖北重任湖广总督。
恰 值湖 北多 年遭 受严重 自 然 灾害 , 再加 上洋 商 阻挠排 挤 ,
民族 推 向灾 难 的深 渊 ,更 激发 了张之 洞 兴工 兴教 的历史
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他对西方近代化工业体系进行了 全面考察 和认真研究 ,逐步确立了建构以钢铁工业和纺
织业 为 龙头 的现代 工业 体 系 ,以及 包 括 纺织 教育 在 内 的
督兼南洋大臣的张之洞在 《 吁请修备储才折 》中,对百
张之洞 ( 1 8 3 7 -1 9 0 9) 振兴民族纺织教育的思想与 实践 ,是 “ 生于忧患”的历史产物 ,是特殊时代背景 、
严 峻挑 战和 明智 选择 的结 果 。张 之洞 “ 效 西法 ,图 富强”
抵达武昌后 ,他立即奏请朝廷将原在广东所购炼铁厂 、 织布厂机械及业 已开办的枪炮厂迁往湖北 ,随后又增设
杨 洪林 ,邱 月
(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 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 3 0 0 7 3)
摘
要 :张之洞 以振兴 民族经济 、维护 民族权 益为根本动 因和 出发点 ,创办民族 纺织业和纺织教育 ,改革 了传统
纺织教育 ,创新 了先进 的教育理念 、模 式和 方法 ,推 动 了纺织教育跨越式发展。他坚持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对 内 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 ,广泛 聚集优 质教育资源 ;开创 了产、学、研 一体 化纺织教 育新模 式,开辟 了近代纺 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