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国情统计分析是以地理国情信息普查数据形成 的地理国情信息数据库为基础,结合社会、经济等统计 数据,基于不同统计单元,对自然、人文等地理国情要 素进行统计和分析。 形成反映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 地表、交通网络、居民地及设施、地理单元等地理国情 内容基本状况的基础地理国情信息; 形成生态协调性指数、城镇发展指数、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指数和区域经济潜能指数等地理国情指数; 从资源、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形成反映地理 国情信息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关系、地域差异 的地理国情分析评价报告,客观准确地揭示其空间分布 规律和发展演化趋势。
流程三、统计单元的提取(行政区划单元、社会经 济单元、自然地理单元、规格的网格单元) 按照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根据《技术规定》的标 准,按照100M*100M、1KM*1KM、10KM*10KM三种 规格,进行添加“CC”并且分别赋值为4100、4200、 4300,网格单元入库。同时对道路、铁路、水域进性 要素提取,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对要素进行命名。 流程四、统计匹置(统计对象与普查数据的匹配、 统计指标与统计对象的匹配、统计指标与统计单元 的匹配、统计指标与统计模型的匹配)。 统计软件运行后,自动完成 了地形地貌、植被覆 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表、交通网络、居民地及 设施和地理单元七大类统计对象与普查数据的匹配。
根据地理国情普查采集的点、线、面等几何特征类型
和地理实体对象,以规格地理格网单元、行政区划与 管理单元、地形单元为统计单元,进行地形地貌、植 被覆盖、荒漠与裸露地表、水域、交通网络、居民地 与设施、地理单元的数量、密度、位置、高程、范围 内容的统计。 原则:坚持尊重现状、客观准确的原则 坚持统计为主、分析为辅的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层次分明、面向服务的原则
植被覆盖:基于规则地理网格、行政区划、自然地理、
社会经济区域等多种统计单元,统计耕地、林地、园 地、草地等植被覆盖类型个数、面积、面积占比等信 息,并统计不同高程带、坡度带耕地、林地、园地、 草地的面积、占比、构成比、城市绿地覆盖比例,反 映植被覆盖的基本空间状况。
荒漠与裸露地表:基于规则地理网格、行政区划单元、
流程二、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库进行数据预 处理(要素类型完整化处理、要素几何中心提取、
DEM预处理、高程带和坡度带的提取) 利用ArcGIS9.3(10.1)对城镇综合单元中按面采 集的体育活动场所等要素,提取其多边形的质心; 对于行政村、单位院落等按点采集的要素,提取 其点群要素是平均中心,生成新的点层数据。 对高程带和坡度带进行提取,提取后逐步对小面 积(10000平方米)的图斑进行融合,然后将同一 带的多边形进行合并。 对高程带和坡度带增加CC字段,统一赋值2000、 3000。
地理单元:统计行政区划单元、社会经济区域单元、自然
地理单元的个数、面积、高程范围、四至坐标、东西南北 长度、政区邻接及占比等信息,反映各类型地理单元的数 量和空间分布特征。
流程五、成果输出(数据集、统计报表、普查报 告)。 注: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软件在成果输出时, office必须是2007版本以上。
社会经济区域单元、自然地理单元,统计荒漠与裸露 地表各类型的面积、占比及构成比等信息,反映我国 各类荒漠不裸露地表的数量不空间分布特征。
水域:基于规则地理网格、行政区划单元、社会经济
区域单元、自然地理单元,统计水域分为点、线、面 三个对象,分别对个数、密度、长度、椭球面积、表 面积等进行。
交通网络:基于规则地理网格、行政区划单元、 社会经济区域单元,统计覆盖层道路的面积; 统
计地理要素层铁路、公路的长度、路网密度等信 息;统计高速公路出入口覆盖情况;统计码头的 个数、面积;交通实体的个数、长度、穿越的行 政区划单元, 反映道路的数量不空间分布特征。 在统计过程中对不同公路的属性内容统计,便 于软件的识别,分别对不同公路进行提取,例如: 高速公路LRDL620、县道LRDL620_420201乡道 LRDL620_420301同时对铁路进行提取为LRRL610。 注意:在建立路网的过程中,重复路段的地方是两 条不同属性的两条线。在要素中是一条线,重复 路段是在属性中体现。
居民地及设施:基于规则地理网格、行政区划单 元、社会经济区域单元,统计地表覆盖层房屋建 筑区的面积及占比,统计要素层城乡居民地数量、 居民点连接的道路条数(节点度)、居民地到医 院、学校的距离,统计学校、医院、社会福利机 构、居民小区、工矿企业等城镇综合功能单元的 数量,反映居民地及设施的的数量不空间分布特 征。
流程五、对自然要素(地形地貌、 植被覆盖、荒漠与裸露地、水域)
与人文要素(交通网络、居民地与 设施、地理单元)的统计计算。
地形地貌:基于行政区划单元、社会经济区域单元、自
然地理单元统计高程带、坡度带的国土面积、统计单元 最低高程、最高高程、平均高程、高差、高程众数、起 伏度、地表平整系数以及不同地貌类型面积等信息, 反 映地形地貌的数量不空间分布特征。
地形单元是指高程和坡度分级划分的单元 高程带是按照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
术规程(试用)》等资料的基础上,把各个分类系统整合 提出高程带分级方案。全国按照(<50、50m-100m、100200、200-500、500m-800、800-1000、1000-1200、12001500、15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3500、 3500-5000、>5000)进行高程带分级。 坡度带是按照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省级主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区划分技 术规程(试用)》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等资 料的基础上,把各个分类系统整合提出坡度带分级方案。 全国按照(0°-2 °、2 °-3 °、3 °-5 °、 5°-6 °、 6 °-8 °,8 °-10 °、10 °-15 °,15 °-25 °,25 °-35 °、 >35 °)进行坡度带分级。
主要内容
一、总体技术流程 二、数据预处理 三、统计单元提取 四、统计配置
五、统计计算
六、成果输出
流程一、总体技术流程、了解基本统计分析的基本流
程,确定基本统计的每个库中所包含的类容以及坐标 系统。
数据集包括基本统计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库、网格数据
库。 基础数据库和路网统计是用经纬度表示、网格数据用坐标 表示。
流程三、统计单元的提取(行政区划单元、社会经 济单元、自然地理单元、规格的网格单元) 按照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根据《技术规定》的标 准,按照100M*100M、1KM*1KM、10KM*10KM三种 规格,进行添加“CC”并且分别赋值为4100、4200、 4300,网格单元入库。同时对道路、铁路、水域进性 要素提取,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对要素进行命名。 流程四、统计匹置(统计对象与普查数据的匹配、 统计指标与统计对象的匹配、统计指标与统计单元 的匹配、统计指标与统计模型的匹配)。 统计软件运行后,自动完成 了地形地貌、植被覆 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表、交通网络、居民地及 设施和地理单元七大类统计对象与普查数据的匹配。
根据地理国情普查采集的点、线、面等几何特征类型
和地理实体对象,以规格地理格网单元、行政区划与 管理单元、地形单元为统计单元,进行地形地貌、植 被覆盖、荒漠与裸露地表、水域、交通网络、居民地 与设施、地理单元的数量、密度、位置、高程、范围 内容的统计。 原则:坚持尊重现状、客观准确的原则 坚持统计为主、分析为辅的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层次分明、面向服务的原则
植被覆盖:基于规则地理网格、行政区划、自然地理、
社会经济区域等多种统计单元,统计耕地、林地、园 地、草地等植被覆盖类型个数、面积、面积占比等信 息,并统计不同高程带、坡度带耕地、林地、园地、 草地的面积、占比、构成比、城市绿地覆盖比例,反 映植被覆盖的基本空间状况。
荒漠与裸露地表:基于规则地理网格、行政区划单元、
流程二、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库进行数据预 处理(要素类型完整化处理、要素几何中心提取、
DEM预处理、高程带和坡度带的提取) 利用ArcGIS9.3(10.1)对城镇综合单元中按面采 集的体育活动场所等要素,提取其多边形的质心; 对于行政村、单位院落等按点采集的要素,提取 其点群要素是平均中心,生成新的点层数据。 对高程带和坡度带进行提取,提取后逐步对小面 积(10000平方米)的图斑进行融合,然后将同一 带的多边形进行合并。 对高程带和坡度带增加CC字段,统一赋值2000、 3000。
地理单元:统计行政区划单元、社会经济区域单元、自然
地理单元的个数、面积、高程范围、四至坐标、东西南北 长度、政区邻接及占比等信息,反映各类型地理单元的数 量和空间分布特征。
流程五、成果输出(数据集、统计报表、普查报 告)。 注: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软件在成果输出时, office必须是2007版本以上。
社会经济区域单元、自然地理单元,统计荒漠与裸露 地表各类型的面积、占比及构成比等信息,反映我国 各类荒漠不裸露地表的数量不空间分布特征。
水域:基于规则地理网格、行政区划单元、社会经济
区域单元、自然地理单元,统计水域分为点、线、面 三个对象,分别对个数、密度、长度、椭球面积、表 面积等进行。
交通网络:基于规则地理网格、行政区划单元、 社会经济区域单元,统计覆盖层道路的面积; 统
计地理要素层铁路、公路的长度、路网密度等信 息;统计高速公路出入口覆盖情况;统计码头的 个数、面积;交通实体的个数、长度、穿越的行 政区划单元, 反映道路的数量不空间分布特征。 在统计过程中对不同公路的属性内容统计,便 于软件的识别,分别对不同公路进行提取,例如: 高速公路LRDL620、县道LRDL620_420201乡道 LRDL620_420301同时对铁路进行提取为LRRL610。 注意:在建立路网的过程中,重复路段的地方是两 条不同属性的两条线。在要素中是一条线,重复 路段是在属性中体现。
居民地及设施:基于规则地理网格、行政区划单 元、社会经济区域单元,统计地表覆盖层房屋建 筑区的面积及占比,统计要素层城乡居民地数量、 居民点连接的道路条数(节点度)、居民地到医 院、学校的距离,统计学校、医院、社会福利机 构、居民小区、工矿企业等城镇综合功能单元的 数量,反映居民地及设施的的数量不空间分布特 征。
流程五、对自然要素(地形地貌、 植被覆盖、荒漠与裸露地、水域)
与人文要素(交通网络、居民地与 设施、地理单元)的统计计算。
地形地貌:基于行政区划单元、社会经济区域单元、自
然地理单元统计高程带、坡度带的国土面积、统计单元 最低高程、最高高程、平均高程、高差、高程众数、起 伏度、地表平整系数以及不同地貌类型面积等信息, 反 映地形地貌的数量不空间分布特征。
地形单元是指高程和坡度分级划分的单元 高程带是按照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
术规程(试用)》等资料的基础上,把各个分类系统整合 提出高程带分级方案。全国按照(<50、50m-100m、100200、200-500、500m-800、800-1000、1000-1200、12001500、15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3500、 3500-5000、>5000)进行高程带分级。 坡度带是按照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省级主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区划分技 术规程(试用)》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等资 料的基础上,把各个分类系统整合提出坡度带分级方案。 全国按照(0°-2 °、2 °-3 °、3 °-5 °、 5°-6 °、 6 °-8 °,8 °-10 °、10 °-15 °,15 °-25 °,25 °-35 °、 >35 °)进行坡度带分级。
主要内容
一、总体技术流程 二、数据预处理 三、统计单元提取 四、统计配置
五、统计计算
六、成果输出
流程一、总体技术流程、了解基本统计分析的基本流
程,确定基本统计的每个库中所包含的类容以及坐标 系统。
数据集包括基本统计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库、网格数据
库。 基础数据库和路网统计是用经纬度表示、网格数据用坐标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