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消化内镜诊疗是指通过内窥镜对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医疗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内镜诊疗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已经成为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诊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设备技术的不断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诊疗的设备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目前,消化内镜的分辨率、成像质量和操作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消化道内的病变情况,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
近年来引进的高清内镜、超声内镜等新技术,使内镜检查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依据。
二、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除了诊断外,消化内镜在治疗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许多消化道疾病已经可以通过内镜下介入治疗,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
例如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PMR)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主要手段,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内镜下止血、内镜下肿瘤消融术等技术的应用,也为一些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三、临床应用的广泛推广随着技术的进步,消化内镜诊疗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目前,消化内镜诊疗已经成为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诊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所涉及的病种也越来越广泛。
除了一些常见疾病,如消化道溃疡、胃肠道出血、食管肿瘤等,消化内镜诊疗还在一些新兴领域得到了应用,如胰腺疾病、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等。
内镜检查也在筛查和早期诊断消化道癌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病变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消化内镜诊疗已经成为临床诊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应用的推广,消化内镜诊疗在许多消化道疾病的诊疗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和安全的诊疗手段。
消化内镜诊疗在应用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设备成本较高、并发症的发生率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
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
消化内镜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医疗检查手段,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内镜的新技术和新设备也不断出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诊疗效果。
以下是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的几个方面:
1. 全胃肠道内镜检查:传统的消化内镜只能检查到一部分消化道,而全胃肠道内镜可以检查到整个食管、胃、小肠和结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消化道的病变情况。
这种检查需要患者进行大量准备工作,如清肠和禁食等,但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2. 荧光内镜:荧光内镜是一种新型的内镜技术,可以通过注射荧光染料来增强病变部位的显现度,从而更容易诊断和治疗。
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早期消化道癌症的检测和治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 内镜超声:内镜超声是一种结合内镜和超声技术的检查手段,可以在内镜下观察病变部位的组织结构,并利用超声波探测器进行更深入的诊断。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检测和定位,以及胰腺和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内镜治疗技术,可以通
过内镜下切除消化道的黏膜病变,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早期消化道癌症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
总的来说,消化内镜的新技术和新设备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诊疗效果,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消化内镜诊疗进展
消化内镜诊疗进展消化内镜通过探查消化系统空腔器官黏膜的情况,进而明确诊断消化道疾病,并通过微创的方式进行内镜下治疗。
消化内镜能够及时发现黏膜病变,如早期癌的早发现、早诊断,从而可以早治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主要涉及共聚焦显微内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以及结肠镜等。
1.共聚焦显微内镜的应用:传统内镜通过对病变表面进行形态学观察,然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得出准确诊断。
如果能将内镜学与病理学结合,将进一步提升内镜在消化疾病诊治过程中的地位,同时节约医疗资源、提高诊断率。
共聚焦显微内镜是新的成像技术,在内镜检查过程中进行显微检查。
通过将病理学与内镜学结合起来,发现细胞水平甚至亚细胞水平的病变。
使内镜医师能够直接观察到组织细胞水平的变化,从而发现黏膜以及黏膜下的病变,直接指导活检以及提供更有效的内镜治疗。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涉足领域包括Barrett’s食管、炎症性肠病、败血症及结直肠癌的筛查与诊断等诸多方面。
1.1. Barrett’s食管诊断方面的进展:Barrett’s食管是化生的柱状上皮代替了复层鳞状上皮的疾病,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Barrett’s食管的诊断手段主要靠内镜表现结合病理诊断,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提高Bar-rett’s食管的诊断率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由于已经明确小肠化生会诱发恶性肿瘤,Barrett’s食管的诊断标准要求存在明确的小肠化生。
故需要反复行内镜检查和多部位活检以证实小肠化生病变的存在与否。
由于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是观察细胞形态的新技术,在诊断Barrett’s食管方面具有优势。
然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区分小肠化生、胃上皮化生等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很大的差异。
Enrico等证实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可以准确性更高地自动实时识别小肠化生病变和胃上皮化生病变,从而增加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减少样本的取材数目。
1.2 炎症性肠病方面的进展: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
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本文旨在介绍《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的主题和目的,以及本文要讨论的内容和结构安排。
本文将首先概述消化内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内镜的组成和使用方法。
接着,将介绍消化内镜技术的最新进展,如高清晰度内镜、虚拟内镜和荧光内镜等。
然后,本文将探讨这些新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中的作用。
最后,将总结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了解到消化内镜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为医学界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消化内镜,新进展,临床应用消化内镜在临床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历史悠久,近年来取得了新的进展。
消化内镜在临床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通过观察消化道内部病变的情况,获取直接的可靠诊断信息,还可以进行一系列治疗操作,如止血、取活检、肿瘤切除等。
因此,消化内镜已经成为消化系统疾病的首选诊疗手段之一。
消化内镜在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通过消化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的病变情况,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
在治疗方面,消化内镜技术可以进行多种操作,如粘膜切除术、肿瘤切除术、止血术和扩张术等,从而有效地解决一些消化系统疾病的问题。
消化内镜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日臻完善,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起初的消化内镜仅能观察消化道的表面情况,随着光源和成像技术的进步,现代消化内镜已具备高分辨率的观察能力,可以观察到更微小的病变。
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如内镜超声、红外光共振成像等,进一步提升了消化内镜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消化内镜技术的新进展使得临床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为医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以上是《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的简要概述。
消化内镜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进展。
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通用课件
指导治疗
超声消化内镜技术还可以 用于指导治疗,如确定病 变的位置和深度,为手术 提供参考。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
无创检测消化道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是一种无创的 检测方法,通过发射激光束到消 化道表面,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
光信号,进行分析。
高精度检测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能够检测到消化 道表面的微小变化,如微小隆起、 凹陷等,并且能够测量出这些变化 的深度和形状。
人工智能还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消 化内镜的操作,减轻医生的工作 负担,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智能病理分析
人工智能可以对消化内镜获取的 病理组织进行自动分析,帮助医
生快速准确地诊断病情。
远程医疗技术在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前景
1 2 3
远程诊断 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医生可以在线对消化内镜图 像进行分析和诊断,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和 高效的服务。
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 通用课件
• 消化内镜技术概述 • 消化内镜技术新进展 • 消化内镜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消化内镜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 消化内镜临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 消化内镜临床应用的前景展望
01 消化内镜技术概 述
消化内镜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消化内镜
第二代消化内镜
第三代消化内镜
诊断准确性提高
由于图像清晰度的提高, 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病 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患者体验改善
高清消化内镜技术能够减 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提高患者的体验。
放大消化内镜技术
观察消化道黏膜细节
放大消化内镜技术可以将图像放大,使医生能够观察到消化道黏 膜的微小细节,如微小血管、表面结构等。
诊断早期病变
胶囊内镜是一种无创 检查方法,通过口服 胶囊进行胃肠道检查。 胶囊内镜具有无痛、 无创、安全、便捷等 优点,适用于不愿接 受传统胃镜或肠镜检 查的患者。
消化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
消化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消化内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胃肠道疾病。
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消化道黏膜的病变情况,进行活检、止血、拍照、取病理标本等操作。
消化内镜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消化内镜的临床应用消化内镜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功能:消化内镜可以直接观察食道、胃、十二指肠、结肠等各个部位的黏膜情况,帮助医生发现溃疡、息肉、炎症、肿瘤等病变。
通过消化内镜检查,医生可以快速明确病变的类型和位置,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2. 活检功能:消化内镜可以在观察的同时取组织标本进行活检,明确病变的性质,判断是否为良性或恶性病变。
活检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治疗功能:消化内镜可进行多种治疗操作,如黏膜下解剖、息肉切除、止血、支架置入等。
这些治疗方式能够减少手术风险,保留消化道功能,加快患者康复。
二、消化内镜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消化内镜在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均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1. 消化道出血:消化内镜可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出血部位,并及时进行止血处理,避免患者大量失血导致危及生命。
2. 息肉切除:消化内镜可通过电凝、剪切等方式切除食道、胃、结肠等处的息肉,预防恶变,减少患者的恶性风险。
3. 肿瘤检测:消化内镜可以通过活检确定消化道肿瘤的类型和分级,为后续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4. 溃疡治疗:消化内镜可对消化道溃疡进行局部治疗,帮助溃疡愈合,减少复发率。
5. 异物取出:消化内镜还可用于取出误吞异物,避免异物滞留引发消化道感染或破裂等严重后果。
三、消化内镜的进展与展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近年来,虚拟消化内镜、内镜下微创手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舒适、更安全的检查和治疗体验。
未来,随着智能化、精准化医疗的发展,消化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患者带来更多好处。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消化内镜诊疗是一种通过内窥镜技术对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诊疗的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本文将从消化内镜诊疗的技术进展、应用范围扩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技术进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首先是内窥镜设备的改进和完善。
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内窥镜的分辨率和成像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使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消化道黏膜的细微结构,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其次是内镜操作技术的进步。
内镜操作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随着内镜医生的培训和经验积累,内镜操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使得消化道疾病的检查和治疗更加安全和有效。
还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内窥镜技术,如光学增强内镜、内镜超声、蓝光内镜等,这些新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内镜诊疗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二、应用范围扩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内镜诊疗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过去,消化内镜主要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胃溃疡、胃炎、胃息肉、结肠息肉等。
而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消化内镜在肝胆胰等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内镜超声技术可以用于观察胰腺、肝脏和肠道的肿瘤、囊肿等病变。
内窥镜止血、肿瘤粘膜下切除术(ESD)、黏膜剥离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消化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消化内镜诊疗还将继续发展并完善。
内镜设备和技术将继续向高清晰、多功能、微创、精准的方向发展。
内镜成像技术和系统将继续改进,成像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同时内镜的功能将进一步扩大,可以实现更多的诊断和治疗功能。
消化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将继续扩大。
随着技术的进步,内镜将会在更多的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作用,如内镜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慢性病的管理等。
消化内科疾病的新技术应用与临床研究
消化内科疾病的新技术应用与临床研究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也得到了许多新技术的应用。
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还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消化内科疾病的一些新技术应用与临床研究。
一、内镜技术在消化内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内镜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在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胃镜可以用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早期诊断;结肠镜可以用于大肠息肉、结肠癌等病变的检测与治疗。
此外,内镜技术的发展还使得纳米内镜成为可能。
纳米内镜可以在体内进行显微观察,进一步提高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水平。
二、基因技术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基因技术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通过基因工程,可以提取和修复患者的遗传物质,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能够修复胃癌患者体内的致病基因,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三、微创手术技术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传统的手术治疗对患者来说往往伴随着较大的风险和较长的康复期。
而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微创手术技术主要包括腹腔镜手术和胸腔镜手术等。
这些手术技术通过小切口和导管进行操作,避免了传统手术中的大面积切割,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四、人工智能在消化内科疾病研究中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消化内科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医学图像数据,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它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患者疾病的发展趋势以及治疗效果。
人工智能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疾病的新技术应用与临床研究不断推动着该领域的发展。
内镜技术、基因技术、微创手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都为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准确和有效的方法。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对消化内科疾病的认知也将不断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消化内镜诊疗是一种通过内窥镜检查和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方法,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疗方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内镜诊疗的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在临床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消化内镜诊疗的定义、发展历程、技术进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和应用。
一、消化内镜诊疗的定义消化内镜诊疗是指通过内窥镜检查和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一种医疗技术,包括胃镜、肠镜、胆道镜等。
消化内镜检查可通过摄像头系统在屏幕上显示内镜检查的整个过程,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消化道的情况,从而及时发现疾病病变。
消化内镜治疗则是在内镜检查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包括取活检、病变切除、止血等。
消化内镜诊疗具有创伤小、效果明显、操作简便等优点,已成为诊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
消化内镜诊疗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的消化道内窥镜是由日本医生发明。
随着医学影像学、光学显微镜技术和内镜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内镜诊疗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普及。
1980年代,国外医学界先后开展了内镜手术、超声内镜等技术研究,丰富了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内容,使其更适应了疾病诊疗需要。
1990年代,国内外医学界相继开展了消化道镜下微创手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拓展了消化内镜诊疗的应用领域。
近年来,随着内镜成像技术、内窥镜设备和治疗器械的不断更新和改进,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为临床提供了更为准确、安全、有效的诊疗手段。
1. 内镜成像技术的发展内镜成像技术是消化内镜诊疗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发展对消化内镜诊疗的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年来,内镜成像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光学放大内镜、染色内镜和断层成像内镜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内镜检查的诊断准确度。
光学放大内镜可以放大数十倍,可以观察到不同组织的微观结构和细胞形态,为早期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依据;染色内镜则可以通过染色液将病变区域染色,有助于提高病变区域的辨识度,提高了内镜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断层成像内镜可以利用声波或光波的特性,对病变组织进行断层成像,直观清晰地显示病变的形态和范围,为内镜检查和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
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 (3)
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
消化内镜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医学设备,被广泛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科技的进步,消化内镜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临床提供了更准确和便捷的诊疗手段。
以下是消化内镜新进展及临床应用的几个方面:
1. 高清晰度内镜(HD内镜):高清晰度内镜使用高分辨率的数字摄像系统,能够提供更清晰、更细微的图像,使医生能够更好地检查病变部位,提高诊断准确性。
2. 高倍率放大内镜(NBI内镜):高倍率放大内镜使用特殊的光滤波技术,可以增强组织表面的细微纹理和颜色差异,帮助鉴别早期胃肠道肿瘤和炎症病变等。
其特点是无创性,无辐射,无需应用对比剂。
3.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是一种
新型的成像技术,能够实时生成组织的高分辨率断层图像。
在消化内镜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早期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和
评估方面,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侵袭深度和边界清晰度。
4. 内镜超声(EUS):内镜超声结合了内窥镜和超声技术,可以在组织深部进行超声成像。
EUS在消化道肿瘤的早期
诊断和分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EUS还可以对淋
巴结转移进行评估,指导治疗计划。
5. 激光内镜:激光内镜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通过将激
光光束引导到内镜中,可以实现内镜下的病变切除、止血
和消融治疗。
这项技术可以极大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恢复
时间。
总之,消化内镜的新进展为临床提供了更准确和便捷的诊
疗手段,使医生能够更好地发现和治疗胃肠道疾病。
随着
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消化内镜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临床
应用前景。
消化内镜在儿童中应用进展
鉴别诊断
通过消化内镜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 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炎 症性疾病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 据。
治疗性应用
01
02
03
内镜下止血
对于消化道出血,消化内 镜可以直接观察出血部位, 并进行止血治疗,如电凝、 注射止血药物等。
异物取出
对于误吞的异物,消化内 镜可以将其从消化道中取 出,避免手术取出的风险 和创伤。
诊断疾病
消化内镜能够直接观察消 化道黏膜,准确诊断各种 消化道疾病,如胃炎、溃 疡、息肉等。
监测病情
对于已经确诊的消化道疾 病,消化内镜可以定期检 查,监测病情变化,指导 治疗方案调整。
早期发现病变
消化内镜能够发现早期、 微小的病变,提高早期诊 断和治疗的可能性。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技术创新
培训和教育
价
安全性评价
消化内镜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得到广泛 认可,但仍需谨慎操作,避免并发症 的发生。
安全性评价主要通过对照实验、临床 观察和长期随访等方法进行,以评估 消化内镜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感染 等,但发生率较低,且多数可通过保 守治疗或内镜下治疗得到有效控制。
效果评价
然而,消化内镜在儿童中的应 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设备尺 寸、麻醉风险等,需要进一步 研究和改进。
03
消化内镜在儿童中的临床应用
诊断性应用
诊断消化道疾病
监测病情
消化内镜可以观察消化道黏膜,发现 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为 诊断消化道疾病提供直观依据。
对于已经确诊的消化道疾病,消化内 镜可以定期检查,监测病情变化,评 估治疗效果。
优化检查流程
未来研究将致力于优化消化内镜的检查流程,提高检查效率,减 轻患儿的痛苦和不适感。
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应用在最近20 余年中有很大进展。
消化内镜治疗侵入性小, 使消化系统许多疾病的治疗“微创伤”化, 故在许多方面对病人的利益超过了传统外科手术。
现对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综述如下。
1 胆道胰腺疾病自1974 年国际上首次采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 治疗胆总管结石以来, EST逐渐推广应用于各种胆胰疾病的治疗, 随着操作技术的日趋成熟, 已部分替代了传统的外科手术。
范震等人总结了583 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EST、胆管取石治疗的经验, 2 周内排石成功率94.17%; 取石不成功者占5.83%( 34/583) , 其中25 例先放置内支架引流再行ERCP 取石成功, 转外科手术9 例;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12.52%, 均经保守治疗后临床痊愈, 无死亡病例。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主要是由胆石等因素致壶腹部梗阻、胆汁逆流引起胰管高压所致, 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范志宁等人对92 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行内镜取石、鼻胆管引流、胰管内支架引流,腹痛消失和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病死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等, 均显著低于同期40 例保守治疗组的病人。
胰腺坏死和胰腺脓肿是急性胰腺炎的危重并发症, 外科手术治疗死亡率高, 内镜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Seewald 等人在内镜超声引导下经乳头胰腺囊肿引流或经皮胃胰造瘘引流、胰腺坏死组织切除和盐水冲洗, 对13 例不适宜外科手术的胰腺坏死和胰腺脓肿病人行内镜引流治疗, 避免了急诊外科手术, 平均随访8.3 个月, 其中9 例病人完全免除了外科手术。
慢性胰腺炎的普遍特征是胰管狭窄或结石引起胰管内压增高导致腹痛和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 通过ERCP、EST、胰管内取石、胰胆管支架植入、胰腺假性囊肿引流等措施, 使病人的腹痛症状获得长期缓解, 是一种安全、有效、侵入性最小的手术疗法。
胰管扩张但ERCP 乳头插管不成功的慢性胰腺炎腹痛病人, 内镜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胃胰造瘘或经十二指肠造瘘胰管引流, 是常规途径不能缓解的胰管高压腹痛病人有效、安全的外科替代疗法。
消化内镜临床应用现状、并发症及预防
Aerospace M edicine
Oct 2010
消 化 内镜 临床 应 用 现 状 、并 发 症 及 预 防
熊德 山 ,杜 平
(重 庆 市 云 阳 县人 民医 院 ,重 庆 云 阳 404500)
消 化 内镜 学 作 为 一 门 新 的 学 科 而蓬 勃 发 展 ,从 其 开 员 造 成 皮 肤 、粘 膜 损 害 。 Raynard调 查 的 294所 胃肠 镜 中心
预 防 作 一综 述 。
大肠 杆 菌 、HBV、HCV、隐 抱 子 虫 感 染 。 迄 今 为 止 国 内 外 尚
1 消 化 内镜 的发 展 现 状
无 内镜 检 查 传 染 HIV 的病 例 报 道 。 内镜 检查 过 程 中 ,会 通
}肖化 内镜检查是 目前 其他办法都 无可取代 的最直观 、 过 以 。l'-3种 方 式 传 播 病 原 微 生 物 :受 检 者 一受 检 者 ;受 检 者
展 、内镜 室 设 置 、内镜 的 消 毒 情 况 等 都 形 成 了一 套 相 对 规 报 道 的 22例 由 内 镜 检 查 引 起 的 感 染 病 例 分 析 J,主 要 的
范的体系。现 就消化 内镜 的发展 、临床应 用 、并发 症及 其 病原 微 生 物 为 绿 脓 杆 菌 、幽 门 螺 杆 菌 、分 支 杆 菌 、沙 门 菌 、
肠道 狭 窄 的扩 张 或 支架 置 入 等 治 疗 等 已 开 展 得 相 对 成 熟 ; 泌 物 、胃液 、血 液 等 而造 成 。而 医 护 人 员 的感 染 主 要 是 由
对胆 胰 疾 病 的 治疗 也显 示 出 了 非 常 光 明 的 前 景 应 用 ;凶其 于防护不当 ,使皮肤或黏膜 沾染了患者 的分泌物 、唾液 、血
儿科消化内镜临床应用进展及展望
儿科消化内镜临床应用进展及展望消化内镜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发展速度十分快,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均已建立起内镜室,对内镜的相关操作、消毒等制定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但消化内镜应用于儿科中的时间尚短,对此,国内的研究较少,技术与经验相对落后于国外。
本文针对儿科消化内镜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出应用的范围及未来发展方向,望为日后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帮助。
标签:儿科;消化内镜;EUS;ERCP近年来我国儿科的消化内镜诊断技术不断提升,内镜技术也包括了胃镜、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等,为消化道病症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价值。
随着内镜的不断发展,从成人诊断更多的转向了儿科诊断,并且内镜下黏膜切除、放大内镜、电子染色内镜等技术也被应用到儿科消化疾病中。
1消化内镜在儿科检查中的临床应用1.1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EUS检查能够十分清晰的显示出消化管黏膜的病变、壁内病变和壁外病变,EUS的检查方法是通过内镜对消化管道进行超声扫描检查,检查的结果能够清晰显示。
此种检测方法对小儿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胰腺疾病和息肉病变等病症的检查诊断十分有效,并且对小儿患者的创伤小、无不适应情况,临床中受到广大患者家属及医生的认可。
另外,EUS在诊断胰管和胰腺病症等方面成像清晰,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在小儿消化系统检查中均使用了EUS技术,诊断结果十分有价值。
小儿消化系统检查的常规项目是腹部超声检查,而EUS 检查方法能够排除假阳性腹部疾病,避免手术治疗。
国外研究显示,EUS在诊断炎症性肠病中的价值很高。
1.2胶囊内镜(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胶囊内镜主要应用于炎症性肠病中的小肠克罗恩病、消化道出血、淋巴管扩张等疾病。
以往检查此类病症中应用胶囊内镜较少,但随着胶囊内镜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胶囊内镜可以直接下送到食管内部进行检查,其优势是创伤性小、痛苦小、患儿较能适应,缺点是不能活检,无法应用于肠道狭窄及梗阻检查[1]。
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应用趋势
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应用趋势什么是消化内镜技术?消化内镜技术是一种常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管道疾病的医学技术。
它通过将一根柔软的、有光源和摄像头的管子插入患者口中,固定在胃肠道内,从而观察和操作内脏。
消化内镜技术的主要用途包括检查胃肠疾病、取样、切除组织等。
消化内镜技术发展历程消化内镜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和美国,最开始只能从胃内观察。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临床需求的增加,消化内镜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疾病诊治工具。
20世纪70年代初,胃肠镜透过的镜头逐渐变得更细,取样工具也进一步改进。
80年代,末端胃肠镜逐渐成为主流,同时开发出了微创治疗技术。
90年代,随着数字化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检查与操作也趋向于数字化。
21世纪以来,随着纳米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消化内镜技术越来越成为综合性医疗设备而非单一仪器。
消化内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 无痛内镜技术传统的消化内镜检查需要在口腔和咽喉部位局部麻醉,对有些患者来说,这个过程需要耐受相当大的疼痛。
而今,一项名为无创微创手术系统(NOTES)的新技术正在发展中,该技术不需要穿刺或切口,通过口腔和肛门进入,降低了临床疼痛。
2. 基于人工智能的消化内镜技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也有了广泛应用。
对于消化内镜技术而言,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能够快速判断内镜图像是否异常或者疑似肿瘤等病变,提高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3. 联合采样技术尽管消化内镜检测技术已取得了很多进展,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仍然无法确定患者是否患上消化道疾病。
消化内镜工具和肠镜工具的联合应用已证明对于一些难以定位的小肿瘤和潜在的胃肠道疾病很有价值。
4. 纳米技术的运用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在微观范围内扫描检测到人体器官中的病变细胞和细菌,通知消化内镜工具进行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治疗精度和准确性。
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发展至今,取得了巨大进步并持续不断地得到改进。
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
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
方法:结合张秋生、陈俊辉、李兆申、陈涛等人的相关研究结果,对消化内镜的应用、清洗、消毒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张秋生、崔惠敏、张荣秦认为,消化内镜在临床上可以有效的治疗胆道胰腺疾病、消化道出血、胃肠道良性狭窄、消化道肿瘤、胃肠道穿孔、胃肠道造瘘、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陈俊辉、曹伟华指出,消化内镜可以很好的应用于息肉摘除、粘膜切除、异物取出、止血、狭窄扩张、食管内支架放置、胃造瘘、胆胰疾病等临床治疗,李兆申认为,消化内镜的应用要做到规范化,陈涛认为,消化内镜的应用要做好消毒工作。
结论:了解消化内镜的作用,在使用时规范操作,并对其进行良好的消毒保养,是提高消化内镜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消化内镜;临床应用;新进展【中图分类号】r44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017-01近些年,消化内镜在临床医疗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临床实践证明消化内镜在很多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消化内镜,进一步确保临床治疗工作得到良好的效果,一直是医学领域探讨的一项热点话题,本文探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旨在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研究结果张秋生、崔惠敏、张荣秦[1]认为,消化内镜在临床上可以有效的治疗胆道胰腺疾病、消化道出血、胃肠道良性狭窄、消化道肿瘤、胃肠道穿孔、胃肠道造瘘、胃食管反流病等疾。
胰腺疾病通常都伴有胰管狭窄以及结石等症,极易引发胰腺功能障碍,通过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腹痛等症状,对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失败的患者,还可以采取内镜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胃胰造瘘进行治疗,综合而言,消化内镜治疗胆道胰腺疾病效果比较良好,并且十分安全。
在运用消化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时,就要依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治疗方式,消化内镜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内镜下硬化疗法、套扎疗法、热探头疗法、高频电疗法、激光疗法、微波疗法、注射疗法、止血夹疗法等,采用消化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可以有效的加强止血效果。
消化内镜在儿童中应用进展课件
消化内镜在儿童中应用进展
4
一、消化内镜的诊断应用进展
1
小肠镜
2
胶囊内镜的应用
3
超声内镜
4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消化内镜在儿童中应用进展
5
1.小肠镜
小肠疾病在儿童中并不十分少见 ,由于小 肠位于胃和结肠之间,肠管呈盘曲折叠,长约35米,常规的胃镜检查与结肠镜检查无法探及, 故小肠疾病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题,同时 也限制了对儿童小肠疾病的认识。随着新的小肠 镜的开发及临床启用,儿童小肠疾病的发现率明 显提高,尤其是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但由于 小肠检查操作较困难,所以尚未在临床广泛普及, 其应用指征较常规胃镜、大肠镜检查更为严格。
29
3. 超声内镜
第1层为薄的高回声层,相当于表浅黏 膜
五 层
第2层为低回声层,相当于深黏 膜
回
第3层为高回声层,相当于黏膜下
声
层
带
第4层为较厚的低回声层,相当于肌
层
第5层为最外侧的高回声层,相当于外膜
当探头频率高且与黏膜间的距离适当时, 则第四层低回声可被一条很纤细的高回声一 隔为二,这时管壁就显示为7层结构。
消化内镜在儿童中应用进展
16
1.2 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价值
小肠其他疾病诊断: 吸收不良综合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吸收 障碍和营养不良为主的临床综合症,临床表现有 一定特征,但最后确诊需依赖病理学检查。其他 小肠疾病,如小肠淀粉样变性、异位胰腺等均可 通过小肠镜下病理活检作出正确诊断。
消化内镜在儿童中应用进展
消化内镜在儿童中应用进展
25
2.2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的应用
总之,胶囊内镜突出表现在对不明原因的消 化道出血和小肠疾病具有诊断价值,虽然胶囊内 镜有操作简便、安全卫生、对患者无任何痛苦等 优点,但其不能进行粘膜活检,故无法取代双气 囊小肠镜检查,且胶囊内镜作为一种异性物体, 对小儿来说吞咽困难且易在胃肠道内梗阻,所以 儿童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消化内镜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 纤维内镜具有许多附件和某些必需的 机械装置,以提高其性能。如目镜可 以进行屈光调节,使视野清晰;镜头 的方向可以向上、下、左、右地随意 调节,以扩大视野范围,基本上消除 了盲区:有送气送水孔,可以给气给 水;
• 通过吸引孔可以吸取腔内液体或气体, 使视野更清晰;还可以进行活检及照 像。采用冷光源照明,对粘膜不致引 起烧伤。纤维内镜是目前诊断胃肠等 疾患的重要器械之一。
(二)、电子内窥镜
• 基本结构:主要由内镜(endoscopy)、电视信息 系统中心(videoinformation svstem center)和电视 监视器(televisio monitor)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它 的成像主要依赖于镜身前端装备的微型图像传感 器(charge coupled device,CCD),CCD就象一 台微型摄侮机将图像经过图像处理器处理后,显 示在电视监视器的屏幕上。比普通光导纤维内镜 的图像清晰,色泽逼真,分辨率更高,而且可供 多人同时观看。
• 4.上腹不适,疑是上消化道病变,临床又不能确诊者; • 5.上消化道出血需查明原因,急性、慢性上消化道出血, 早期检查不仅可获病因诊断,尚可同时进行治疗。
电子胃镜适应症
• 6.食管、胃、十二指肠疑有恶变可能,X线钡餐检查发现 病变而不能确诊; • 7.咽下困难,胸骨后疼痛、烧灼,长期反复上腹部疼痛、 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反酸、嗳气、食欲下降等上消化 道症状,原因不明者。 • 8.药物治疗前后对比、观察、随访。
食管息肉
早期食管癌
• 凡局限于食管黏膜内及黏膜下层的食管癌,称为早 期食管癌。主要特征为局限性充血、浅表糜烂、粗 糙不平等黏膜浅表病变。共分4型。 • 充血型:病变区黏膜平坦,表现为小片状不规则充 血,色泽潮红,与正常黏膜界限不清,质脆,触之 易出血,管腔壁蠕动正常。 • 糜烂型:病变黏膜在充血基础上出现中央轻度凹陷, 呈大小不一,边界不规则的点、片状糜烂或浅溃疡。 表面覆白色或灰白色苔,质脆,触之易出血,管腔 尚柔软,舒张度正常。最常见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消化内镜诊疗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医疗技术,主要针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该技术主要通过内镜器械进入消化道进行操作,可以直接观察消化道内部情况,进行检查和治疗。
目前,消化内镜诊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不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突破。
以下将从技术进展、诊疗范围和疗效提升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技术进展1.高清内镜技术高清内镜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主要是通过改进内镜镜头和电视监视器的分辨率,使临床医生能够更为清晰地观察消化道内部情况,提高诊断准确率。
2.光学共聚焦内镜技术光学共聚焦内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通过在内镜中加入激光光源和共聚焦显微镜,可以高精度地观察组织细胞结构和显微级别的病理变化,对于癌前病变的检测和诊断有重要意义。
内镜切除技术是一种非常先进和有效的治疗技术,可以针对肿瘤、息肉等病变进行内镜下切除,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
目前,内镜切除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治疗早期消化道癌症的首选方法之一。
二、诊疗范围消化内镜诊疗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内镜可以直接观察出血病变的位置和程度,通过内镜下控制出血点或直接止血,对于急性和慢性出血的治疗都有很好的效果。
2.肿瘤和息肉的诊断和治疗内镜可以直接观察消化道内部病变的形态和组织状态,对于早期病变进行内镜下识别和治疗,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
内镜可以观察消化道黏膜的变化,诊断炎性疾病,如胃炎、十二指肠炎、结肠炎等,同时也可以进行直接清洗和靶向治疗。
4.内窥镜下的胆道和胰腺疾病治疗内镜可以通过经口内窥镜入胆道及胰管,对胆管结石、胆囊息肉及胰腺疾病等进行直接诊疗,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
三、疗效提升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其诊疗效果也在不断提升。
例如:1.针对早期肝癌的诊治成功率持续提高,内镜下切除更成为治疗首选。
2.在消化道黏膜手术中,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内镜下下皮膜剥离、粘膜削薄等已逐步成为常见治疗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内镜的进展及临床应用2009级研究生蒋海兵学号200922024016摘要:消化内镜的临床应用在近20年中有很大进展,不仅是消化内科专业日常不可缺少的诊疗工具,也引起了外科手术领域中的革命性变化。
由于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及应用,消化内镜治疗侵入性小、创伤小、费用低、效果好等特点,使消化系统许多疾病的治疗“微创伤”化,逐步取代一些剖腹的外科手术,故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医生和患者的肯定。
Abstrac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igestive endoscopy in the last 20 years,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not only to digest the daily medical professionals an indispensable tool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ut also caused surgery in the field of revolutionary changes. Because the conduct and application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digestive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invasive small, trauma, low cost, good effect etc., so that the digestive system of many diseases, "minimally invasive" and gradually replace some abdominal surgery, so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doctors and patients affirmed.关键词:消化内镜进展临床应用自1958年首次描述内镜在胃肠成像领域的应用,消化内镜逐渐成为了诊断的工具。
我国从七十年代初应用光纤内镜,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更新,这一诊治手段已成为消化领域中最活跃和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
近十年来,在诊断及治疗领域中消化内镜专业有了飞速的进步和发展,对提高消化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超声内镜、放大内镜以及胶囊内镜等技术的问世,使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技术不断完善,胃肠道的检查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为此,现对消化内镜的进展及临床应用做如下的综述。
1、临床应用及进展1.1 内镜1805年德国医生Bozzini最早提出了关于内镜的设想, 1958年由Hirschowitz等首次描述,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到今天内镜系统已经充分完善,并且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诊断和治疗方法之一。
内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深刻地影响着并在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一些传统思维。
通过内镜真正意义上实现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仅是近30~40年,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内镜是一种诊断工具,应用内镜的主要目的是在镜下观察局部管腔黏膜和结构、了解局部器官变化进行肉眼镜下诊断,必要时钳取局部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相对于超声、X线造影拍片、CT及磁共振等影像学方法,内镜是一种介入性过程,具有一定的痛苦,然而它所具有的直观性和在内镜观察同时可以取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做出定性诊断的优势, 尤其是早期癌病变的发现和确定,这是目前常规影像诊断学方法所不能够达到的境界。
作为单一诊断用途的内镜, 一种无创无痛苦性新型“无绳内镜”—胶囊内镜,在20世纪末期开始在临床试用。
无绳胶囊内镜不仅能够无痛苦地检查全小肠,更重要的是能获得生理状态下的小肠内镜图像。
特别适合儿童、年老体弱及不愿意接受常规内镜检查患者胃肠道疾病的诊断。
由于国内胶囊内镜检查起步较晚,所以关于诊断准确率方面的文献报道不多。
随着内镜及其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完善和内镜技术的发展,传统内镜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诊断工具,通过内镜完成对疾病的内镜下手术治疗已成为可能,从而使得内镜的作用由早期的单一诊断水平发展成既能观察诊断又能进行即刻治疗,即诊断、治疗同时进行并且以治疗为主要目标的高级阶段,并已发展成为最重要的现代微创技术之一。
1.2 消化内镜消化内镜在临床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发达国家已独立成立内镜科室,如德国汉堡大学医学院Nib Soehendra教授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了独立的内镜专门学科。
在消化内镜中,内镜下直肠--结肠息肉切除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Classen\Kawai,1973)、内镜下胆道内引流术(Soehendra, 1979)等技术的发展,则是20世纪外科学中重要的标志性发展,这些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治疗思维方法并已逐渐成为传统治疗方法的重要补充[2] 。
内镜发展到今天这样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实践中,消化内镜作为消化系统疾病中心的最重要的微创技术之一,如何判断和衡量整个内镜系统或某一内镜医生的内镜技术水平? 如何指导全面系统地发展消化内镜专业? 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对于21世纪的消化内镜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超声内镜超声内镜是将微型超声装在内镜的前端,随内镜送人胃肠腔内进行超声检测的技术。
它主要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特性达到对消化道壁组织层次及附近器官的成像,从而用于检查黏膜层以下的深层病变。
EUS对食管癌、胃癌浸润程度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EUS 对胃癌侵犯深度的判断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N) 、远处转移(M)、肠壁浸润程度( T)分期诊断优势甚为明显,特别是其具有活组织检查的功能,可取得病理学依据,大大确立了其在胃癌的诊断、分期、选择治疗方案、肿瘤随访、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价值。
1.4 荧光内镜联合应用敏感的荷联装置的相机和新的诊断光敏剂;将荧光染料与肿瘤相关抗体结合是多数病理实验室日常工作之一。
该技术有助于区分正常组织与肿瘤。
荧光载体通常发出近红外光带的光,产生强烈的哪怕只有毫米组织都能检测到的荧光。
一些研究证实该方法对肿瘤和早期癌有较高的阳性率。
1.5 色素内镜色素内镜为将染料喷洒在胃肠黏膜上或经静脉注射染料色素后再进行内镜检查的方法。
在形态学诊断方面,色素内镜有助于微小病变或轻微病损,如微小癌、表面平坦型(Ⅱb) 早期癌、小息肉、小糜烂的发现,最适合活检部位的选择、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胃肠黏膜性状的观察以及放大观察的应用;在功能检查方面,色素内镜可观察供血功能、血管分布情况[9]。
染色后对小病灶的检出率较常规方法提高2~3倍。
1.6 放大内镜又称变焦内镜,可将胃肠壁图像放大100倍。
放大内镜常和色素内镜结合起来应用。
染色能更清楚显示表面的异常。
放大内镜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重要。
尤其对于结肠黏膜来说,高分辨内镜结合染色法,有可能成为筛选需要密切监视结肠癌人群的一项标准方法。
1.7 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包括钛合金记忆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贲门良恶性狭窄,以及聚乙烯支架治疗慢性胰腺炎胰管狭窄。
方法为将支架沿导丝送入狭窄段,标记距狭窄上口1.5 cm 处固定施放器,回拉外套,支架自行撑开后,退出施放器和导丝,观察支架位置并进行调整,然后退出胃镜。
对食管贲门良恶性狭窄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患者,能迅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由于钛合金记忆支架价格昂贵,故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1.8 内镜金属钛夹治疗金属钛夹是近几年来开展的比较普遍的内镜下止血手段。
对贲门黏膜撕裂出血患者,单纯内科保守治疗费用大,尤其对于血管正在出血的患者,效果不佳,甚至因不能及时止血,造成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而外科手术治疗难度大、创伤大、恢复慢、费用高。
金属钛夹通过对病变部位及附近组织的紧箍,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
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2~3 周后,金属钛夹自行脱落,经消化道排出。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使用金属钛夹,可有效地阻断息肉滋养血管血流,进一步确保止血效果,减少近期再出血率。
2、消化内镜的展望在微创医学体系中,必须明确消化内镜技术的定位。
在“医生围着病人转、方法根据病情选”的微创医疗模式中,在适当的病情状况下,“辨证施治”,合理、适时地选用恰当的内镜技术是实现微创理念的基础。
消化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程度地影响和改变着医生们的诊断、治疗思维方法;由于其操作过程中的微侵袭性,使得传统上需要开刀才能解决的一些疾病通过内镜技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内镜已成为多种症状的普通治疗手段,在诊断多种疾病方面准确率很高。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使消化内镜(纤维内镜)和腹腔镜(硬质内镜)有机地结合,发展成为广义上的内镜学科,对于扩大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诊断、治疗的适应证以及实现微创化治疗病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为现代微创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内镜技术将随着现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在荧光屏监视下可完成疾病诊断、治疗全过程的特点,就这方面而言,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内都不会有强的竞争对手。
新技术与普通内镜联合应用可提高准确率,尤其在诊断早期病灶方面更具优势。
在新治疗技术领域内镜医生必须与消化外科医生和放射介入医生密切配合。
参考文献:[1] 王永光. 微创医学——个新的医学理论体系[J]. 医学与哲学, 2004, 25 (11)∶2 - 4.[2] 王永光. 内镜外科技术[A]. 陈孝平. 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335.[3] 王永光. 消化内镜治疗学[M]. 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 刘诗.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J]. 华中医学杂志,2002 ,26 (增刊) :28229.5] 吴杰,胡伟,李红燕,等. 内镜超声诊断上消化道及胆胰疾病291例报告[J].华中医学杂志,2002 ,26 (增刊) :56258.[6] 诸琪. 超声内镜对胰腺疾病诊断的价值[J]. 国外医学消化系统疾病分册,2001 ,21 (2) :1082111.[7] 邢卫松,刘恩,江友田,等. 金属钛夹治疗贲门黏膜撕裂出血12例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 ,20 (2) :1842185.[8] 徐洁萍,吴云林. 经内镜金属夹钳后电凝切除治疗胃肠宽蒂息肉[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 ,20 (3) :87.[9] 蔡逢春,刘庆森,郭荣斌,等. 气囊扩张与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动力变化的比较[J]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 ,20 (3) :1612163.[10] 刘吉勇,杨崇美,张安忠,等. 气囊扩张与肉毒毒素注射联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研究[J]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 ,20(3) :1582160.[11] 邱枫,房新志. 记忆合金网状覆膜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 ,17 (6) :3712372.[12] 吕愈敏,顾芳,李改英,等. 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治疗[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 ,17 (3) :1342136.[13] 范震, 张啸, 张筱风, 等. 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583 例疗效分析[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6, 12(3): 167- 169.[14] 范志宁, 刘训良, 缪林, 等.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价值[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6, 23(6):413- 415.[15] 龚彪, 王实, 别里克, 等. EST 术后止血夹预防性止血的回顾性研究[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6, 23(3): 183- 185.[16] 张宏博, 毕锋, 韩英, 等. 上消化道吻合口狭窄原因及内镜球囊扩张疗效分析[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 21(2): 92- 95.[17] 徐美东, 姚礼庆, 钟芸诗, 等. 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内镜治疗的临床价值[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 22(6): 365- 368.[18] 任旭, 徐晓红, 孙秀芝, 等. 经内镜切除消化道黏膜下肿瘤[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 22(1): 22- 24.[19] 黄勋, 朱惠明, 王立生, 等. 经内镜钛夹封闭治疗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 21(3): 169- 170.[20] 欧希龙, 刘松桥, 邱海波, 等. 经皮胃镜下胃和小肠造瘘术[J]. 中国内镜杂志,2007, 13(3): 249- 251.[21] DEPREZ P. Approach of suspected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J]. Acta Gastroenterol Belg, 2000, 63(3) :2952298. [22] DILL J E. Endosonography/ bile drainage combination for dif2 ficult2to2diagnose gall bladder disease [J]. 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A ,1998 ,8 (6) :3612365.[23] TARNASKY P R ,PAL ESCH Y Y,CUNNINGHAMJ T , et al . Pancreatic stenting prevents pancreatitis after biliary sphincterotomy in patiens with 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J]. Gastroenterology ,1998 ,115(6) :151821524.[24] FREEMAN M L , NELSON D B , DHERMAN S , et al .Complications of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J]. N Engl J Med ,1996 ,335 (13) :9092918.[25] Seewald S, Groth S, Omar S, et al. Aggressive endoscopic therapy for pancreatic necrosis and pancreatic abscess: a new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algotithm[J]. Gastrointest Endosc, 2005, 62(1): 92- 100.[26] Bartoll E, Delcenserie R, Yzet T, et al.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chronic pancreatictis [J]. Gastroenterol Clin Biol, 2005, 29(25): 515- 521.[27] Weber A, Schneider J, Neu B, et al. Endoscopic stent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ncreatitis : results from a p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 [J]. Pancreas,2007, 34(3):287- 294.[28] Tessier G, Bories E, Arvanitakis M, et al. EUS - guided pancreatogastrostomy and pancreatobulbos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pain in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ductal dilatation inaccessible for transpapillary endoscopic therapy[J]. Gastrointest Endosc, 2007, 65(2):233- 241.[29] Huang L Y, Cui J, Wu C R, et al. 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J]. Chin Med J (Engl), 2007,120(1):36- 40.[30] Ell C, May A, Pech O, et al. Curative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early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s (Barrett’s cancer)[J]. Gastrointest Endosc, 2007, 65 (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