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中物理 2.2生活中的向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向心力”教学课例

——物理模型法教学实践

深圳市布吉高级中学

圆周运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如:钟表上指针的运动、车轮的转动、机械中的齿轮、汽车和火车的拐弯、游乐场中的摩天轮和翻滚过山车的运动等等。圆周运动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可以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进行综合考查,也可与天体和卫星问题结合起来考查,尤其是当前星际探索成为世界新的科技竞争焦点,而我国载人航天已取得成功,探月计划也进入实质性进程中,该知识点显的更为重要。

由于圆周运动的形式复杂多样,很多学生在该知识点的学习中感到眼花缭乱,无从下手。如何帮助学生从与圆周运动相关的生活场景中走出来,看清物体运动的实质,并能结合高中的相关知识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这时很多老师想竭力突破的难点。该课例中本人采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帮助学生简化问题,力求引导学生掌握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方法。下面是本人的教学过程,望各教育同仁指点交流。

教材:普通高中物理教材粤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向心力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设备齐全

教学对象: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普通班

教学过程备注说明

(一)新课引入

1.你乘坐过山车到达最高点的时候,会不会担心自己掉下来呢?

2.火车的弯道处路基为什么要设计成倾斜的呢?

3.很多桥为什么要设计成拱形呢?

(二)新课教学

一、例题讲解

汽车转弯问题

(1).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转弯

例题1:汽车在一段半径为8m的水平弯道上拐弯,路面对汽车轮胎的最大静摩擦力是车重力的0.8倍,则

(1)汽车拐弯时的安全速度是多大(g=10m/s2)?

(2)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如何设计路面以使汽车行驶更安全?学生们纷纷各抒己见,三个问题激发了他们听课的兴趣。

初读题目时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抽象出物理模型后,很多学生恍然大悟。

r v m

F 2

=摩

(2).汽车在倾斜路面上转弯

r v m

mg 2

tan =θ

【发散思维】

火车弯道处路基为什么要设计成倾斜的呢? 摩托车手过弯道时为什么要向内倾斜? 【方法小结】——物理模型法 物理模型是什么呢?物理模型就是指: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实际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简化”的方法,抓住只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的处理,用一种能反映原物本质特性的理想化结构(或过程),去描述实际的事物。 二、举一反三 1.汽车过拱桥问题

在对例题1第(2)问的回答

中已经有学生提出

为了安全

科将玩到路面设计成倾斜。此时顺势引出汽车在倾斜路面上转弯 的问题。

通过对上述生活场景的处理,不失时机的小结“物理模型法”

r v m

N mg 2

=-

1.汽车质量为1000kg, 拱形桥的半径为10m ,(g=10m/s2)则

(1)当汽车以5m/s 的速度通过桥面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是多大?

(2)如果汽车以10m/s 的速度通过桥面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又是多大呢? 2.汽车驶过凹形路面问题

2. 质量为1000kg 的汽车以5m/s 的速度驶过半径为10m 的凹形路面最低点时,对路面的压力是多大?(g=10m/s2)

3.翻滚过山车问题

通过对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学生们具有了一定的解题思路,紧接着“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r

v m

mg N 2

=-向

F mg N =-

3.某公园的过山车建在山坡上,过山车通过半径为r的大圆环,若乘客的质量为m,

(g=10m/s2)则过山车最小以多大的速度通过圆环最高点时,过山车才不会掉下来?

小结: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找出研究对象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和半径;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3)找出研究对象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的来源;

(4)列出已知条件,根据向心力公式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或运动情况。

上了一个班的课后,学生的反映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课后我对课件和学案进行了修改,适当的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同时把一些教难的问题分割成一个个小问题,为学生的理解铺设台阶。经过第一次修改我又在第二个班上了同样的内容,教学效果有所改善,但是与我的预想结果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课后我分别找了各个分数段的几个同学了解情况,让他们谈谈对这节课的感受,从中发现了问题的关键:首先,学生们第一次接触曲线运动的问题,不知道从何入手;其次,对于生活中具体问题,学生们很难马上与我们学过的知识建立联系;再次,即使部分学生有一些想法也不清楚解决圆周运动的一般步骤。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我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做了如下的改进:

简单的复习上节课“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有关知识,并借助一道例题示范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每个题目都设计了从“生活场景”→“物理模型”→“真题演练”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先描述生活中与圆周运动有关的生活场景,再引导学生把它转化成圆周运动的物理模型,最后设计具体的题目再让学生进行求解。

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解决类似的问题,同时不失时机的小结解决圆周运动的一般步骤,帮助学生更加理请思路,形成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面的改进之后,我在第三个班上课时,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变,大部分学生能够当堂解决课堂上提出的有关问题,初步掌握了物理模型法解题的要领,具有了一定的解决圆周运动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模型法是高中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相信帮助学生多加练习,在他们今后的学习中一定大有裨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