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的信息化
关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信息化的建议
关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信息化的建议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推广。
然而,我们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信息不透明、群众参与缺乏、数据收集滞后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信息化,是非常必要的。
本篇文档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信息化进行探讨。
一、建立科学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管理平台为了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管理平台。
这个平台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完善数据收集和分析技术,及时收集和分析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种植技术、施肥和喷药技术、灌溉和排水等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农产品的资源利用和市场销售情况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农业技术。
其次,要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参与度,增强农民意识与责任感,帮助农民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农业技术。
这可以通过向农民提供更为精准、系统化、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来实现。
例如,建立应用软件或小程序,让农民随时随地可以了解农业技术知识、了解农业市场和政策信息等。
最后,要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透明度,通过公开发布技术信息、资料和数据,来引导农民合理选用农业技术,加强监督。
同时,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公开评估系统,定期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成效评估,为不同地区、不同技术选用提供参考。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化水平农业技术推广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撑。
因此,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化水平。
首先,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更为全面和系统的培训,加强其对农业技术和农业市场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增强其推广技能和服务能力,提高其工作效益。
同时,支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研究,不断优化和更新农业技术推广。
三、建立与市场对接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推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农产品的品质。
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与市场对接是至关重要的。
农业农村信息化实施方案
农业农村信息化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对于农业农村领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业农村信息化实施方案,旨在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生活水平。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 宽带网络覆盖:加大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力度,确保每个农村地区能够接入高速稳定的网络,实现信息的流动和共享。
2. 农村智能终端装备:推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普及农村居民使用这些设备的技能,提高信息获取和交流能力。
三、数字农业发展1. 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将传感器、无线通信技术等应用于农业生产环节,实现农作物的监测、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的防治。
2. 大数据分析:利用农业大数据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和防控,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性和效益。
四、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广1. 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打破传统的销售渠道限制,让农产品更容易流通和销售,提高农民收入。
2. 农村电商培训:通过培训农民,提升他们的电商操作技能,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和管理。
五、农村教育与医疗的信息化1. 农村教育信息化:推广互联网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均等化。
2. 农村医疗信息化:建立健康监测系统,提高乡村医疗服务的质量,加强与城市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
六、信息安全保障1.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系统安全监控机制,保护农民个人信息和交易信息的安全。
2. 提升农民信息素养:加强农民的信息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七、政府支持与资金保障1. 政策扶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税收优惠和资金补贴等政策支持。
2. 资金投入:加大投入农村信息化建设,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实施。
八、农业农村信息化实施方案评估制定评估指标体系,从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市场流通、农民收入提升等多个维度评估信息化实施方案的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农业信息化工作总结
农业信息化工作总结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农业也不例外,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业信息化工作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为农业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和高效运行保障。
本文将对农业信息化工作进行总结,着重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首先,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取得积极进展。
通过建立专业信息网站、发布手机应用程序等方式,将农业技术与信息传播相结合,使农民能够及时获得最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其次,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
通过建立农产品追溯系统、物流信息管理平台等方式,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此外,农村电子商务得到了迅猛发展,通过物流配送、电子支付等手段,将城市的优质农产品直接销售到农村,解决了农产品销售困难问题。
二、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然而,农业信息化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民信息化意识仍然不够。
部分农民对信息化的接受程度不高,缺乏信息化意识和能力,导致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受到一定限制。
其次,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够完善。
目前,农业信息化平台存在分散、多样化的情况,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得农业信息化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和共享。
此外,农业信息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农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信度亟需提高。
三、解决方案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信息化工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首先,加强农民信息化意识培养,开展普及农业信息化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信息素养和信息化能力。
其次,加强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建立统一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实现农业信息的有效流通和高效利用。
同时,加强农业信息安全保护,建立健全的农业信息安全体系,加强对农业信息系统的监管和维护,确保农业信息的安全和可靠性。
四、展望未来农业信息化工作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023年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
2023年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2023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首先,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农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农业信息,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气象预报、农业政策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农业大数据分析系统的建设,实现了从土地利用、种植技术、气象预警到市场销售的全流程管理和监控,为农民提供了更加科学、精准的农业生产指导,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农村经济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信息化手段的普及,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农产品的电子商务销售渠道不断拓展,农产品直播带货、共享农业等新业态层出不穷,使农产品销售更加便利和高效。
同时,信息化手段也为农村金融服务带来了创新,智能POS机、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应用,为农村金融服务的普及提供了新的途径,助力农村金融发展。
再次,农民生活信息化条件不断改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村地区智能手机、宽带网络等信息化设施普及率不断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渠道更加畅通。
各类在线教育、健康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也进入了农村地区,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生活。
同时,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让农产品、生活用品等品类更加丰富,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生活品质。
此外,农村信息化建设在政府的引领下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格局。
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
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网络覆盖范围和速度,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农业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促进了农村信息化技术的品牌化和产业化,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信息化企业。
农业农村信息化政策
农业农村信息化政策农业农村信息化是指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创新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代化建设。
农业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一是建立信息服务网络。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智能化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服务的可靠性和便捷性。
这不仅为全国各地的农村地区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服务,也为有需要的农民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咨询服务。
二是推广信息化技术。
政府鼓励并推广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和服务,帮助农民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工作技能。
同时,政府也在推进信息技术与现实应用的深度融合,深度挖掘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财富效应。
三是建立信息化保障体系。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政策,鼓励和引导各方积极参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支持信息化企业和组织建立农业数据采集与处理平台、智能化农业管理系统,推广农业无人机、自动化机器人等精准化农业技术。
同时,为了方便和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政府还推行了农村资产评估和权属转移登记等信息化保障措施。
总之,农业农村信息化政策的出台,将有力推动中国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中国政府也将继续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合,为农村地区创造更多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福祉。
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
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摘要】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意义,然后分析了我国当前农业科技推广中农业信息化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的策略,旨在与同行和交流,不断提高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不断前进。
【关键词】农业信息信息化建设农业推广当今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提出的新要求,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在现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重要现实意义,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问题。
一、在现代农业推广中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教育、科研与农民以及政府与农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农业信息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 可以及时、准确地将农业信息传达到农民手中, 成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媒介和载体。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 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进一步扩大了农业的内涵与外延, 有力地提升了现代农业的地位, 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深刻变革。
二、农业信息化建设在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业信息化管理运行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缺乏统一、规范的农业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标准不统一,分类不规范,较难实现资源的同享。
二是在农业信息服务方面,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信息内容比较单一,往往只局限于新品种和新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对农业生产市场方面的信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比较缺乏。
三是对于农业信息资源缺乏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往往只注重一些表面的、直观的信息,没有对具有预见性、发展性的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尤其是缺乏农业市场的中期和长期的信息分析。
无法对农业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
2.农民的信息意识有待提高一是农业科技推广的形式比较陈旧,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从现状来看,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靠农村基层开会、办培训班,发农业技术资料等,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被动性、单向性和滞后性。
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建设思路研究
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建设思路研究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建设,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通过网络、移动通信、传感器等技术手段,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和方向。
下面我们将围绕信息化建设的思路进行研究。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推动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建设农村信息网络、提高农民信息素质、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完善技术推广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只有做好了基础工作,才能为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信息平台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平台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发布农业技术信息、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开展技术培训等工作。
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了解农民的需求和问题,为技术推广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三、应用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水平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为技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技术推广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推广策略。
四、推广移动应用移动应用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以通过开发农业APP,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查询、病虫害识别、农产品市场分析等服务,方便农民获取技术信息并进行决策。
同时,还可以通过移动应用实现技术推广的在线培训和咨询服务,提高技术推广的及时性和互动性。
五、加强保障措施信息化建设需要有相关的保障措施。
包括完善农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农民信息权益保护机制、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做好了这些保障工作,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总之,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平台、应用大数据技术、推广移动应用和加强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努力,可以不断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农业信息化名词解释
农业信息化名词解释一、农业信息化定义: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农业发展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二是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的素质。
二、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一)整体水平不高,基础薄弱(二)投入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各级财政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总量不足,特别是在硬件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加上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制约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三)重建轻用,市场导向意识差(四)投入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各级财政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总量不足,特别是在硬件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加上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制约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因此,目前亟需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应用系统建设;三是加强市场培育;四是加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五)基层服务机构不健全从事农业信息化的专门机构,包括技术推广、信息咨询、标准制订、软件开发、数据库维护等单位严重缺乏,专职人员也十分紧缺,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六)人才短缺,素质不高从事农业信息化工作的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低,很难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目前农业信息化领域所需人才多为年龄偏大的知识型、复合型人才,高层次、专业性人才短缺。
(七)缺乏可靠的农业信息化技术体系在有些地方存在盲目建设的倾向,没有根据本地实际选择合适的应用系统。
这些都导致我国农业信息化不能得到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
(八)科技推广机构和队伍不健全缺乏健全的科技推广机构和推广队伍,农业信息技术推广未真正实行“科研+推广”或“产品+技术”的运作方式。
在农业中小企业方面,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队伍还很不完善,各类科技服务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
(九)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足,发展缓慢目前,我国许多部门和领导干部对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意义、作用等认识不清,思想上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因而使我国农业信息化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倒退。
新农村建设的数字化农业推广方案
新农村建设的数字化农业推广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数字化农业的定义、现状、优势以及推广方案,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数字化农业的定义数字化农业是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手段,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智能化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
二、数字化农业的现状数字化农业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在大数据方面,利用农业信息平台可以快速获取农作物生长状态、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关键信息,有助于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
在物联网技术方面,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温等数据,并通过无线传输反馈给农民,帮助其精确调控农田环境。
在人工智能方面,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快速检测病虫害,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实现绿色农业。
三、数字化农业的优势数字化农业相比传统农业,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数字化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省人力成本,减少劳动强度。
其次,数字化农业可以精准预测、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损失,提高作物品质。
再次,数字化农业可以改善农田环境,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最后,数字化农业可以提供农产品的追溯和认证,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感。
四、数字化农业推广方案之一:加强农民培训要推广数字化农业,首先需要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技术转化。
可以通过开展线上培训、组织技术交流会等方式,提高农民对数字化农业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此外,还可以着力解决农民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包括提供智能设备的优惠购买政策、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覆盖等。
五、数字化农业推广方案之二:加大科技投入推广数字化农业需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
政府可以加大对数字化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合作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提高数字化农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同时,还可以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大对数字化农业的投资,推动数字化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比例在全国占到了很大的比重,而农业信息化是十分必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农业信息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一、农业信息化的定义农业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相结合,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质量和安全,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
农业信息化是指应用信息化技术和市场化手段,通过传承、传播和运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市场信息、质量标准等信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的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
二、农业信息化的现状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整体相对较低,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迅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信息化技术为核心,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为目标的模式。
1、农业生产方面的现状:现代农业的信息化已经深入到各个环节。
在农作物和动物生产领域,应用遥感技术对农田进行监测和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和分析,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在生产和管理方面,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大棚内的环境、温湿度、光照、CO2浓度等进行监测和控制,智能控制灌溉、施肥等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2、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现状:农产品的流通与销售也已逐步实现信息化。
在衔接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利用电子商务、农产品追溯系统、移动支付等技术手段,对农产品的生产、存储、运输、流通、销售等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和管控,解决信息不对称、失控、信息不透明等流通难题,并由此带来了更好的品牌效应、质量可信度等社会效益。
3、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现状:针对农民群体,我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在政府的推动下,全国很多地区都普遍开展了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村级电子商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等方面的示范项目,农村群众生活信息化程度得到了较大提升。
农业农村信息化总结
农业农村信息化总结农业农村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农业农村信息化取得了显著进展。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成果: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的互联网覆盖率不断提高,移动通信网络得到广泛应用,为信息传递和共享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生产信息化:智能化农业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如遥感监测、精准农业、物联网等,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效率。
3.农村电商发展: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得到拓展,农民能够更好地对接市场,增加收入。
4.信息服务普及:各类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农民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市场行情、农业技术等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5.农村金融创新:信息化手段促进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如移动支付、在线贷款等,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6.人才培养与技术推广:加强了农民信息化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了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
然而,农业农村信息化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信息鸿沟、技术应用成本高、人才短缺等。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和信号质量。
2.降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成本,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支持,让农民能够受益于信息化发展。
3.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信息化人才,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创新。
4.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促进信息化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
5.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护农民的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
总之,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探索创新,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发展。
农业信息化是在农业什么等各个领域
农业信息化是在农业什么等各个领域农业信息化是在农业生产、管理、决策等各个领域推行信息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近年来,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愈发成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思路,使农业生产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型。
首先,在农业生产中,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通过采用现代化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农民可以及时获取到天气信息、土壤信息、植物病虫害预警等,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和管理。
同时,农业信息化还可通过远程监控、智能传感器等手段实现对农作物种植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此外,农业信息化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等方式帮助农民优化种植方案、制定精细农业管理措施,提高农田利用率。
其次,在农业管理方面,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农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从生产、加工、物流到销售的全程信息追溯,可以对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进行全面、准确的监管和管理,从而实现农产品的质量追溯和溯源,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增加消费者的信心和认可度。
此外,在农业保险、金融和市场分析等方面,农业信息化还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参考,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进行决策和规划。
再次,在决策支持方面,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以辅助农业政策和决策的制定。
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丰富的农业数据,可以为政府部门和相关决策者提供农业生产的实时情况、趋势和成果,以支持农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同时,农业信息化还可以通过将农民、农业企业和政府等相关方的数据进行共享和交互,形成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农业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最后,在农产品营销方面,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
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业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探讨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
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1. 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阶段农村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从零散信息化到网络化、集约化的过程。
最初,农村信息化主要通过电话、传真等传统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民开始使用电脑和网络获取农业信息。
现如今,农村信息化正朝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化方向发展。
2. 农村信息化的现状目前,中国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
农民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可以随时获取农业技术、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信息。
一些地方已经开展了农村电商试点,农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直接销售农产品,提高了农民收入。
三、农业信息化的发展1. 农业信息化的意义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信息化技术,农民可以及时获取天气预报、病虫害防治方法、农作物种植技术等信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2. 农业信息化的应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涵盖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经济管理等方面。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等手段可以实现对农田、农作物的监测和评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在农产品加工中,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在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化可以帮助农村干部更好地了解农村经济情况,制定农村发展规划和政策。
四、农业农村信息化面临的挑战1. 技术能力不足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民普遍技术水平较低,农业农村信息化面临着技术能力不足的挑战。
部分农民因为不会使用电脑或手机等设备,无法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2. 数据不对称农村地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农民难以获取准确的市场价格和政策信息,容易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剥削。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农村信息化的推广,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
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策略研究
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策略研究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数千年以来,在无数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总结出了大量优秀的农业生产经验。
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先进技术与互联网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不断的升级有,农业产业结构分布更科学,农业经济发展势头稳中向好。
但离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发展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先进农业技术与设备的应用范围还有限,这就制约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为了彻底转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就需要强化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推广的方法与渠道上要积极通过信息化推广与建设模式来强化推广效果。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建设;有效策略前言:基于我国广袤的国土面积,庞大的人口基数,这样良好的先天条件,使得农业理所当然的成为我国的第一产业,更是支柱产业。
在越来越开放的发民环境下,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在农业生产的许多领域发挥出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是从整体来看,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还呈现不足。
为了推进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的更好发展,就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与路径来强化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让更多群众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切实提升农业生产效益,通过增产增收来改善生活条件。
本文就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进行简单阐述,以供参考,1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形式,快捷的平台与渠道来提升工作效益与管理质量,已经成为大趋势。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影响了社会生产生活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原本的生产与管理模式。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化的提升效率与质量,促进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在农业技术推广上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仅可以提升农业技术的推广效率,同时也可以扩大农业技术的推广范围,提升推广效果。
但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建设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从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成效来看,离高质量推广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定的距离,由于推广作用的局限性,无法从意识上,行为上影响更多农户,导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得不到有效应用,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制约了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时代下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建设路径
互联网时代下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建设路径摘要: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而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和关键手段。
因此,对我国农业信息化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和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和关键手段。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技术;信息化;推广路径引言农业管理信息技术主要利用高精度仪器获取土壤、作物、环境等信息,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实现对土壤和作物的高效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肥料供水等。
农业无人化生产是以农业机械智能化和农业管理信息化为基础的产业升级。
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无人管理是当前中国和世界农业生产的重要发展目标。
信息技术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农民综合素质较低,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力不足;中国农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
这是制约的主要瓶颈。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未来中国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趋势。
研究成果为提高中国农业生产和应用信息化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1互联网时代下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意义1.1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技术得到迅速推广与运用,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城乡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农业信息化建设优化了农业产业组织布局结构,增强了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协作能力,加速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同时,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能促进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市场的发展,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全面升级。
农业信息化建设不仅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样的农产品,同时也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从而实现城乡之间的互利共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2提高农业种植产量传统的种植方式制约了农业种植产量,在我国农业种植发展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种植产量明显提升,说明农业技术的应用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农业信息化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有哪些
农业信息化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有哪些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逐渐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精准农业领域,农业信息化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显著的变革和提升。
一、精准农业概述精准农业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的农业生产方式,其核心思想是根据农田内不同区域的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状况等因素的差异,进行精准的投入和管理,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精准农业的目标是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二、农业信息化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1、农业遥感技术农业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农田的多光谱、高光谱等图像信息,进而分析农田的土壤肥力、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等。
例如,利用遥感图像可以监测土壤湿度和温度,为精准灌溉提供依据;通过分析作物的光谱特征,可以判断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2、地理信息系统(GIS)GIS 技术可以将农田的地理空间数据(如地形、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等)与农业生产数据(如作物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进行整合和分析,为精准农业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通过 GIS 可以绘制农田的肥力分布图,根据不同区域的肥力状况制定精准施肥方案;还可以进行农田的分区管理,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3、全球定位系统(GPS)GPS 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农田测绘、农机导航和变量作业等方面。
通过 GPS 可以精确测量农田的边界和面积,为农田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在农机作业中,GPS 导航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和精准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此外,结合传感器和控制设备,还可以实现根据农田不同位置的需求进行变量施肥、播种和喷药等作业。
4、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是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等设备,实时采集农田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土壤参数(如水分、养分含量等)和作物生长参数(如株高、叶面积等),并通过网络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设施设备,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方面:
1.农业生产信息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例如,通过智能化的农业设备进行精准播种、施肥、灌溉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农业市场信息透明化:建立农业市场信息平台,提供农业政策、市场价格、供求关系等信息服务,提高农业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这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市场情况,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利用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手段,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例如,通过在线教育、远程培训等方式,向农民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农业管理数字化: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管理和优化控制。
例如,通过GPS、GIS等技术,实现农田信息的精准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
5.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鼓励农民利用互联网进行农产品销售和购买,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民收入和购买农资的便利性。
6.农业大数据应用:通过收集和分析农业数据,为农业生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利用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等,为农作物种植和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7.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等基
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
总之,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2024年农业信息化工作总结
2024年农业信息化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2024年是农业信息化工作迈向新阶段的一年。
在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业信息化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年度,农业信息化工作主要聚焦于加强农业数据管理、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以及优化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的工作。
在各级政府、农业科技单位和农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农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二、农业数据管理1. 农业数据采集:建立并完善农业数据采集系统,推广使用农业物联网、遥感技术、卫星导航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实时、精准、全面地采集土壤、气象、植物生长等关键农业数据。
2. 数据标准化与共享:加强农业数据标准化工作,推动各相关部门和单位间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农业数据的高效共享和利用。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信息的监管和追踪,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农业生产智能化1. 农业机械自动化:引进智能农业装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推广机器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2. 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农田、农作物、农机设备等的全面管理和监控。
通过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精准的农业生产指导和决策支持,帮助农民进行精细化管理。
四、农产品流通优化1. 电子商务发展: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升农产品上行和下行的电子商务能力。
推动农产品线下销售与线上销售的有机结合,提供更便捷、高效、安全的农产品交易渠道。
2. 农产品物流改进:优化农产品物流网络,提高农产品的仓储、运输和配送效率。
推广使用冷链物流技术,提升农产品保鲜和运输质量。
五、支持政策与举措1. 资金支持: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农业信息化项目的投资。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业企业引进和推广农业信息化技术和设备。
2. 人才培养: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新媒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新媒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逐渐意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探索新媒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本文将从农业信息化、农产品推广和农村电商三个方面探讨新媒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一、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处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新媒体在农业信息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新媒体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渠道,将农业政策、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及时传递给农民,帮助他们了解最新的农业动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其次,新媒体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大数据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再次,新媒体可以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田、农作物、农机设备等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二、农产品推广农产品推广是指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将农产品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新媒体在农产品推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新媒体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平台,将农产品的特点、营养价值、生产过程等信息进行宣传,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其次,新媒体可以通过电商平台,为农产品提供在线销售渠道,打破传统的销售模式,让农产品更加便捷地进入市场。
再次,新媒体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将农产品的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群,扩大农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三、农村电商农村电商是指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将城市的商品和服务引入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新媒体在农村电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新媒体可以通过农村电商平台,为农民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购物体验,让他们更加方便地购买到城市的商品和服务。
其次,新媒体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将农村电商的信息传递给更多的农民,提高农村电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农业信息化技术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农业信息化技术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一、前言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信息化技术日益得到广泛应用,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业信息化技术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二、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定义和组成农业信息化技术指的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管理、科研和服务等方面,包括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远程监测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多种技术。
其中,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是较为核心的组成部分。
三、农业信息化技术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先进的智能农业生产管理,帮助农业企业和农户实现更加科学、高效、生态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利用智能传感器技术,农民能够及时掌握农田、农作物、气象、水质等数据,提高针对性,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预测等高效农业生产管理。
通过智能化管理,能够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40%以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2. 加强农业生产全程管理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从种植到收获的全程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
通过智能化诊断和监测,农业企业能够实现精细化流程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从而实现更加高效、专业、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
3. 促进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是关乎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大问题。
农业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全程跟踪、监控和批次管理,对农业生产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从而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4. 促进农业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农业信息化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技术创新。
信息化技术为农业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包括精准的农业数据分析、模拟和优化、智能化决策支持等。
同时,农业信息化技术也为农业科技创新带来新的机遇,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与生态相协调,促进农业现代化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
5. 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信息化技术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推广的信息化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农业强国。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素质以及农村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民、农村居民及一般的社会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生产技术和经营知识的一般指导,更需要得到科技、管理、市场、金融、家政、法律、社会等多方面的信息及咨询服务。
农业信息化,使得农业推广的信息化更加完善,通过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基础网络建设,完成农村网络的“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信息服务平台
正文:
1.农业及农业推广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农业强国。
目前,我国农业已解决了农业产品短缺问题,完成了农产品数量上的生产过程,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我国的农业技术和产品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巨大的落差,表现为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高、产品过剩和短缺并存等现象。
面对全球的农业市场,我国的农业如何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成败、农业安全和经济基础的稳定。
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技术和信息及其物化的设备工具和生产资料来武装农业,使之在有限的土地上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率。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素质以及农村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民、农村居民及一般的社会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生产技术和经营知识的一般指导,更需要得到科技、管理、市场、金融、家政、法律、社会等多方面的信息及咨询服务。
推广是一种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并且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或技术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推广工作的目标是使人们能够利用这些技能、知识和信息来改善生活质量。
农业推广工作可以使农民学会发展和主导农村组织,进而影响农村发展的方向。
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可以理解为:
(1)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农村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
(2)目标由单纯的增产增收发展到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生产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3)指导理论更强调以沟通为基础的行为改变和问题解决原理;
(4)策略方式更重视由下而上的项目参与方式;
(5)推广方法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6)推广组织形式多元化;
(7)推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
(8)推广研究方法更加重视定量方法和实证方法。
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有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
直接功能有: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间接功能有: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优化农业生态条件;促进农村组织发展;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农业推广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业产量。
目前有数据显示,1997年到2002年,六年间耕地减少9542万亩,补充耕地3378万亩,净减少6164万亩,年均减少1027万亩。
到2003年底,国家耕地面积已从原有的19.5亿亩锐减到18.51亿亩。
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提高作物产量成了重中之重,但是这必须依托农业科学技术。
有研究表明,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与农业推广经费、良种覆盖率等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因此,将推广学原理应用在农业上,能够在耕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2.农业信息化问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知识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
传统观点认为农业发展依赖于生物技术革新。
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使传统的认识受到挑战, 农业的发展日益依赖于生物和信息两大技术系统。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促进生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起着巨大作用, 国际上已把农业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发达国家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农业生产, 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和知识扩散。
我国广大农村信息缺乏、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 在知识不断更新和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今天, 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和装备农业推广体系已势在必行。
农业信息化,就是指通过知识、信息技术的大量注入,使农业基础设施装备现代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
它包括农业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应用等信息流的整个过程,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技术在农业上普及应用的过程,涉及技术包括传感检测、数据库、通讯、网络、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自动控制、优化模拟、机器学习、知识发现、虚拟现实、机器人技术等等。
其基本特征主要有: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化,农业科技教育的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让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当前的农业生产相结合,建立丰富的信息资源库,充分利用和挖掘多种网络资源使信息能够快速流通、长久持续的运营保障,使农村信息化可以日益完善。
能够提升农业产品竞争力,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使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按照市场供求关系运作。
促进农业结构升级,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农村中的比例,增加智力劳动、信息技术人员比例。
完善农业教育和培训,通过远程教育、广播电视等手段传播农业技术、市场信息。
促进农村技术进步,利用信息平台快速的推进新技术、新发明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普及。
改善和方便农村生活,远程医疗、网上交易等方式大大方便农民生活。
3.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建设适合农村的统一的信息平台,成为关键因素之一。
信息平台是信息的数据中心,信息平台是信息的使用和交互中心,信息平台是多种通信方式的统一接入门户。
完善和丰富信息平台中的信息、产品、培训数据,使其成为一个智能数据中心。
各种通信方式统一触发到信息平台。
加强基础网络建设,完成农村网络的“最后一公里”。
电话网、互联网、广电网资源互用。
充分利用现有的接入手段,进一步丰富接入手段,如上网终端。
定制适用于现有农村接入终端的信息服务业务。
一个完整的信息平台一般包括(1)务工就业信息:劳务需求、致富信息等。
(2)农业科技信息:新种植、养殖技术、新品信息。
(3)市场供求信息:农产品价格、供货信息、需求信息等。
(4)灾害预警信息:自然灾害紧急预警、病虫害预警。
(5)农村百科信息:医疗卫生、天气、营养饮食。
(6)农村教育信息:科学常识、文化、教育知识等。
(7)政府政策信息: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农村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务工就业信息的需求非常迫切;农户则对新种植、养殖技术、新品信息需求最为迫切。
吉林省的依托12316新农村热线建设三农综合服务平台,以专家服务为核心内容,通过热线、网站、电视和广播四种服务手段,为全省农村公众用户提供种植、养殖、信息咨询、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涉农综合信息服务。
配合农村营销活动,480名权威专家分批下乡,面对面的与农民交流,传授最实用的农业技术、解决棘手的农业疑难问题,以信息带动农村致富,以技术推动农业发展。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结语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应具备优越的基础设施、全面的数据资源、良好的政策环境、高素质的农民队伍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应针对农业信息用户的需求现状,通过用户能够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和渠道,把农业供求信息、市场行情种养技术等信息及时、准确地送到农户手中,把信息流变成资金流,健全高效利民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我国实行的三电合一工程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保障和平台保障,必将有效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高启杰:《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
[2]付青梅:农业推广体系信息化的建设,农业技术装备2009年08B。
[3]杨书成、杨振兴、贾新宇:信息传播技术与农业推广,山西农业科学2011,39(6):608-610。
[4]李道亮:制约我国农业推广信息传播的因素及其对策,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24期。
[5]李忠斌、毛中明、王彦: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扶贫效果评价-以湖北省利川市推广“电脑农业”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9月31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