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非甾体抗炎药物主要内容
非甾体抗炎药PPT
主要内容
重点 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解热镇痛药和 非甾体抗炎药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吲哚美辛的名称、 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临床 用途。 难点
授课内容
拓展链接
学习小结 学以致用
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及结构
特点。
主要内容
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解热镇痛药和 非甾体抗炎药
第一节 解热镇痛药
授课内容
本品分子中有烯醇式羟 基结构,显弱酸性,易 溶于碱。
S O
N O
本品炽灼产生的气体 可使湿润的醋酸铅试 纸显黑色。
本品加三氯甲烷溶解 后,加三氯化铁试液 ,三氯甲烷层显淡紫 红色。
本品为解热镇痛类非甾体抗 炎药,用于类风湿、风湿性 关节炎。
非甾体抗炎药
1.非甾体抗炎药的化学结构分类: 3,5-吡唑烷二酮类 非甾体 抗炎药 邻氨基苯甲酸类
NO2 Fe,HCl H2O ONa OH NH2 CH3COOH 130~135℃ OH NHCOCH3
解热镇痛药
案例:
维C银翘片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为什么长期大量 用药会导致肝功能异常?
解热镇痛药
分析
维C银翘片是由维生素C 、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为主 要成分,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主要与葡糖醛酸或硫酸成酯被排出 体外,一小部分被氧化产生N-羟基衍生物,此物可以进一步转化成毒 性大的代谢物乙酰亚胺醌,再与N-酰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等物质结合 ,最后随尿排出。如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使肝脏中贮存的谷胱甘 肽大部分被消耗,毒性代谢物可与肝蛋白质形成共价加成物,引起肝 脏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所以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功能 异常。
拓展链接
第二节 非甾体抗炎药
第三节 抗痛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 PPT
现代研究进展
COX-2选择性抑制剂
• 90年代初,Needleman等人的研究首先揭示了 NSAIDs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其抑制COX酶的亚型 有关。
• 发现了环氧酶(COX)有两种亚型,即COX-1和 COX-2, 这是NSAIDs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极大 地促进了新型NSAIDs的研究。
COX酶抑制剂
NSAIDs
昔布类 塞来昔布(西乐葆)
帕瑞昔布(特耐)
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 (泰诺、百服宁)
非那西丁
有机酸类
萘基烷酸类 萘丁美酮
(瑞力芬)
COX-2抑制剂 (选择性NSAIDs)
吲哚类(醋酸) 消炎痛(吲哚美辛) 舒林酸(奇诺力) 双氯芬酸(扶他林)
昔康类 美洛昔康(莫比可)
吡罗昔康
分类(根据其对COX的选择性) 选择性COX-1抑制剂:小剂量阿斯匹林 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倾向性/选择性COX-2抑制剂:美洛昔康等 特异性/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罗
非昔布、帕瑞昔布等
两种形式的环氧化酶 (COX)
COX-1
生理性酶 参与合成正常细胞活动所
NSAID的应用十分普遍
每天全世界有约3千万人使用NSAID 每年的处方量达5亿 40%NSAID使用者年龄超过40岁 NSAID用量正在增加
非处方药的增加 人口老龄化 对于其它疾病作用的认识
非甾体类抗炎药历史
• 古代希腊、罗马的医生长期用柳树皮浸出液治疗炎症、疼痛等病症。 • 1838年 法国化学家戈尔哈特(Charles F. Gerhardt) 以柳树皮为原料提
NSAIDs对致癌作用的影响
通过对环氧化酶的抑制(COX),NSAIDs阻断 了致癌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综述
非甾体抗炎药综述一.简介非甾体抗炎药( no n- steroidal ant i- inf lammatory dr ug s, NSAIDs) 是指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作用而非类固醇结构的药物。
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的第二大类药物1。
非甾体抗炎药是急、慢性风湿性疾病的非类固醇一线治疗药物, 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热等作用, 主要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对症治疗, 能有效缓解肌肉、关节及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局部疼痛、肿胀等, 广泛用于腰背痛、牙痛、痛经、急性痛风、外伤或手术后疼痛、癌痛等的治疗, 且无成瘾性和依赖性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 全世界大约有1亿多人在服用NSA ID s, 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老年患者。
每天约有3 0 0 0 万关节炎患者服用NSAIDs,在我国最保守估计每年至少有500 万OA患者和4 2 0 万R A 患者在服用N S A I D s 。
在中国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疼痛的患者约占门诊总人数的1/ 5~ 1/ 4, 因此, 可以说N SA ID s 是临床医师特别是骨科大夫应用较多的药物之一2。
随着此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其临床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展。
二.发展简史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N S A I D s ,具有神奇的、源远流长的历史。
追溯到公元前约460 年至377 年希波克拉底曾经使用柳树皮来治疗骨骼肌肉疼痛;1 7 6 3 年的英国传教士爱德蒙特·斯通(E d m a n dS t o n e )第一次比较科学的描述将柳树叶煎液作为一种抗炎药;1828 年德国慕尼黑药学教授约翰·布赫勒(Johann Buchner)提取出柳树皮中的有效成分水杨苷,次年汉立·里劳西(Henri Leroux)获得其结晶;水杨酸则是意大利化学家雷非·皮立亚(Raffaele Piria)首次从水杨苷中获得,1859年德国化学家赫尔曼·柯比(Hermann Kolbe)完成了鉴定及合成其化学结构的工作,1 8 7 4 年水杨酸开始生产;鉴于水杨酸的胃肠道刺激性和不适的口感,1 8 9 7 年德国拜耳公司的化学家霍夫曼(H o f f m a n n )成功合成了乙酰水杨酸;随后拜耳公司的首席药理学家海里希·狄里舍(H e i n r i c hDresser)通过自身实验和随后的动物实验证明乙酰水杨酸具有良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并于1899 年注册了商品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
药物化学《 非甾体抗炎药综述》
药物化学研究报告题目:关于非甾体抗炎药的综述(Non 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院系: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大学##学院%%年%%月关于非甾体抗炎药的综述摘要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不同于传统抗炎药(甾体抗炎药)的新型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相对于传统甾体抗炎药,具有药效高,副作用少,制备工艺简单,来源广等优势。
目前非甾体抗炎药已经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的第二大类药物,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非甾体抗炎药不仅具有抗炎作用,一般还有解热、阵痛、抗风湿、甚至有些还具有抗肿瘤等作用。
本文将主要从概述、分类、机理、典型药物简介等方面入手,综合介绍非甾体抗炎药的基本情况、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势。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概述;分类;机理;炎症;阿司匹林;药效;研究进展;发展方向目录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与甾体抗炎药区别2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概述3非甾体抗炎药的分类4非甾体抗炎药的机理4.1 炎症的起因4.2 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5 典型的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Aspirin)5.1 阿司匹林简介5.2 阿司匹林的结构及理化性质5.3 阿司匹林的合成5.4 阿司匹林的药效及副作用5.5 阿司匹林作用机理的特异性5.6 阿司匹林的结构修饰5.7 阿司匹林的储存5.8 非甾体抗炎药的发展前景6 小结7 参考文献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与甾体抗炎药区别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临床使用的抗炎(注意是抗炎,不是消炎)类药物都是激素、类固醇药物等。
在药物分子结构上具有甾体母核的,我们把它们叫做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药物是相对于甾体类药物而言,一般来说指的是非甾体抗炎药。
它们的主要化学结构里面没有甾体类抗炎药的甾环结构但是仍具有相似作用,甚至药效更好。
2、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概述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tory Drugs. NSAIDS)治疗急、慢性风湿性疾病的常用药。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Ds)是一类广泛用于缓解疼痛、消炎和抗风湿的药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非甾体抗炎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体内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局部组织的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消炎、镇痛和抗风湿的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物还可以抑制缓激肽的生成,从而起到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减轻局部组织损伤的作用。
水杨酸类药物:例如阿司匹林、二氟尼柳等。
此类药物具有消炎、镇痛、抗风湿等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出血等。
苯胺类药物:例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此类药物具有消炎、镇痛、抗风湿等作用,且副作用相对较小,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他类:例如奈普生、双氯芬酸等。
此类药物具有消炎、镇痛等作用,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的缓解。
非甾体抗炎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主要用于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等。
它们还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非甾体抗炎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在于消炎、镇痛及抗风湿作用显著,且对于大多数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然而,它们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出血、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
针对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不足之处,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非甾体抗炎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研究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减少剂量和副作用。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物在特定疾病(如癌症、神经病理性疼痛等)中的治疗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对于缓解疼痛和改善风湿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非甾体抗炎药物,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持续上升。
它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增加心脏病、脑卒中、肾病等疾病的风险。
非甾体抗炎药 ppt课件
ppt课件
40
三、对NSAID的新认识
1. 防治肿瘤: 对结肠癌、肝癌、胃癌、肺癌、食管癌、 胰腺癌、肾癌、膀胱癌等 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产生有益影响。
机制:引起肿瘤细胞内细胞色素C释放 →激活caspase-3 和 caspase-9 →DNA断裂、诱导细胞凋亡等。
ppt课件
41
2. 阿斯匹林的其他作用
IL-1、 IL-6、TNF、PG
PGE2、缓激肽
氧代谢产物、溶酶体酶、NO
ppt课件
9
药物主要类别:
磷脂酶A2抑制剂 环氧酶抑制剂
白三烯(LT)抑制剂和受体拮抗剂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
及合成酶抑制剂
其他
ppt课件
10
环氧酶(cyclooxygenase)
COX1:结构型,生理性
(LTC4,LTD4,LTE4)
强大的支气管收缩及致炎作用等 称为:镇痛药不能耐受(analgeticaintolerance)
或假性过敏反应(pseudo-allergic reaction) 与阿司匹林的过敏反应不同 临床表现与IgE介导的Ⅰ性变态反应类似:荨麻疹、
昆克水肿(Quincke’s edema)、 鼻炎、支气管哮喘、心血管反应、降压、休克
ppt课件
46
受体拮抗剂
CysLT1受体: 存在部位:正常人肺平滑肌细胞、组织巨噬细胞 功能:介导LTD4、LTE4的反应
ppt课件
47
甲醛溶液引起的疼痛反应强度。 与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成正相关
ppt课件
18
特点: 中等程度镇痛 对创伤性剧痛及内脏绞痛无效 对慢性钝痛疗效好 无欣快感和成瘾性
非甾体抗炎药
第三节 非甾体抗炎药
♦ 指20世纪 年代后问世的环氧合酶抑制剂。具 世纪40年代后问世的环氧合酶抑制剂 世纪 年代后问世的环氧合酶抑制剂。
有解热镇痛作用,但主要用于炎症的对症处置。 有解热镇痛作用,但主要用于炎症的对症处置。
♦ 3,5-吡唑烷二酮 , 吡唑烷二酮 ♦ 芳基烷酸类 ♦ N-芳基邻氨基苯甲酸类 芳基邻氨基苯甲酸类 ♦ 苯并噻唑类 ♦ COX-2抑制剂 抑制剂
图13-1 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环氧合酶存在于哺乳动物各种细胞的内质网具 有很高的活性。 有很高的活性。 近年来研究发现环氧合酶有两种不同形式(同功 近年来研究发现环氧合酶有两种不同形式 同功 酶)COX-1和COX-2。 和 。
(二) 血栓素的生物合成和作用 二
血栓素合成酶
前列环素合成酶
(三)白三烯的生物合成和作用 AA代谢的另一条途径为脂氧酶 代谢的另一条途径为脂氧酶(LO)途径。脂氧酶主 途径。 代谢的另一条途径为脂氧酶 途径 要分布在肺、血小板和白细胞中。 要分布在肺、血小板和白细胞中。
3、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作用 、 前列腺素(PGs) 前列腺素 PGE2和PGI2具有较强的扩张血管作用,降低血管张力, 具有较强的扩张血管作用,降低血管张力, 提高血管通透性,增强其它炎症介质引起的水肿; 提高血管通透性,增强其它炎症介质引起的水肿;刺激 白细胞的趋化性,抑制血小板聚集。 白细胞的趋化性,抑制血小板聚集。 血栓素(TXs) 血栓素 TXA2具有提高血管张力和血小板聚集能力。可降低血 具有提高血管张力和血小板聚集能力。 小板内cAMP水平,导致炎症发展。 水平, 小板内 水平 导致炎症发展。 白三烯(LTs) 白三烯 白三烯能促进白细胞溶酶体酶的释放,导致炎症反应的扩 白三烯能促进白细胞溶酶体酶的释放, 大与加剧。LTB4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白细胞趋化剂。而 大与加剧。 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白细胞趋化剂。 对许多过敏炎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的是LTC4和LTD4。 对许多过敏炎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的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NSAIDs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使用时应告知医生其他用 药情况。
NSAIDs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1 2
与抗凝药相互作用
NSAIDs可能增强抗凝药的作用,导致出血风险 增加。
与利尿药相互作用
NSAIDs可能减弱利尿药的效果,影响血压控制。
3
与降压药相互作用
NSAIDs可能增强降压药的作用,导致血压过低。
NSAIDs等,适用于多种疼痛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
02
1. 非选择性COX抑制剂
这类药物同时抑制COX-1和COX-2,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常
见的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包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03
2. 选择性COX-2抑制剂
这类药物主要抑制COX-2,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炎症和疼痛。选
择性COX-2抑制剂包括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
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等炎症介 质的合成,达到镇痛效果。与传统的 麻醉性镇痛药相比,NSAIDs具有更 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抗炎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溃 疡性结肠炎等。
NSAIDs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中的酶和细胞因子,减轻炎症症状,改善病情。在抗炎治疗 中,NSAIDs通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 引言 • NSAIDs的药理作用 • NSAIDs的临床应用 • NSAIDs的不良反应和风险 • NSAIDs的选用和注意事项 • NSAIDs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
01
引言
什么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总结词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具有抗炎、镇痛和退热作用的非类固醇药物,常用 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治疗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非甾体抗炎药ppt课件
吲哚美辛类的构效关系-SAR
3-位乙酸基是抗炎活性的必需基团, 其酸性强度与抗炎活性成正比,如 将羧基改成其他基团,抗炎活性消失。
5-位的甲氧基可以用 烷氧基、二甲胺基、 乙酰基、氟等基团取 代,取代后得到的化 合物比未取代的化合 物及5-氯取代的化合 物的活性强。
H3CO Cl
OH
O N CH3
• 炎症是机体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主要表现为红 肿、疼痛。
•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是产生炎症的介质。
• 当细胞膜受到损伤时,体内的花生四烯酸释放出 来,经环氧合酶(COX)的作用转化为前列腺素
•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COX,减 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起到了抗炎的作用。这 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抗炎药的作用机制不一样。
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nflammatory drugs
目录
• 小组分工情况 • 炎症及抗炎药作用 • 前言 • 非甾体抗炎药分类 • 3,5-吡唑烷二酮类 • 芳基烷酸类
• N-芳基邻氨基苯甲酸类
• 苯并噻嗪类
• COX-2抑制剂
小组分工情况
• 搜集资料: • 资料整理及ppt制作: • ppt讲解: • 答疑:
– 本类药物虽无羧基,但亦有酸性,pKa在4-6之 间。该类药物的副作用的发生率较高,但意外 的是,此类非甾抗炎药物的胃肠道刺激的反应 较小。
常见的1,2苯并噻嗪类药物
吡罗昔康
化学名:2-甲基-4-羟基-N-(2-吡啶基)-2H-1,2苯并噻嗪-3-甲酰胺1,1-二氧化物;又名炎痛 喜康。
• 解热镇痛药是具有解热和镇痛两种作用的药物, 其大部分药物还兼有消炎抗风湿作用,凡消炎镇 痛、抗风湿作用显著的药物列为非甾体消炎药 (NSAIDs)。
非甾体类抗炎药ppt课件
其衍生物
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绝大多数还兼有抗炎和抗风湿作
用
2019/3/10
3
NSAIDs的历史回顾
古希腊/罗马:用柳树皮浸出液治疗炎症、疼痛等病症 1763年:Edward Stone向英国皇家学会报告了用柳皮粉医治发烧 1838年: 从柳树皮种提取到水杨酸, 1860年: 德国拜耳公司化学合成了水杨酸 1875年: 首次将水杨酸钠用于治疗,这便是最早的一种NSAIDs 1899年: 德国拜耳公司Felix Hoffman合成了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1949年: F D A批准了第一个开始使用NSAIDs名称的保泰松 1960年: NSAIDs纷纷面世,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萘普生、萘丁美酮 1971年: John Vane等发现NSAIDs抑制COX,使PGs产生减少。 丙酸类、苯乙酸 类、昔康类NSAIDs相继推出。 1991年: Herschman等用分子克隆技术证实了COX有两种同工酶 1998年: 根据COX理论研制的首个昔布类特异性COX-2抑制剂诞生
COX-2
氟比洛芬的苯基与 疏水(通道)结合 C端活性片段 NSAIDs的羧 氨酸与120位 精氨酸结合
NSAIDs的羧 氨酸与120位 精氨酸结合
N-端
以盐桥的形式
N-端
Kurumbail et al, Nature. 1996 Dec 19-26;384(6610):644-8. 2019/3/10
experience suggests that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risk of gastrointestinal 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high-dose NSAID use outweighs the very limited benefit (if any) that may occur when using more than one agent.
非甾体抗炎药word版
非甾体抗炎药锁定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不含目录药品简介目前NSAIDs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
全世界大约每天有3000万人在使用。
随着NSAIDs使用的增多,这类药物的安全使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药师、患者、社会和政府的关注。
特别是默沙东公司于2004年10月宣布主动从全球市场撤回万络(罗非昔布);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家在其说明书中提出警示,这使NSAIDs的安全用药成为目前全球医药界的热点问题。
药理作用NSAIDs化学结构不同,但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其解热、镇痛、消炎作用。
解热作用NSAIDs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作用,这类药物只能使发热者的体温下降,而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
解热药仅是对症治疗,体内药物消除后体温将会再度升高,故对发热病人应着重病因治疗,仅高热时使用。
镇痛作用NSAIDs产生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对各种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对慢性疼痛如头痛、关节肌肉疼痛、牙痛等效果较好。
在组织损伤或炎症时,局部产生和释放致痛物质,同时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
前列腺素提高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对炎性疼痛起放大作用。
同时PGE1、PGE2和P GF2α是致痛物质,引起疼痛。
NSAIDs的镇痛机理是:①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②抑制淋巴细胞活性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的分化,减少对传入神经末梢的刺激;③直接作用于伤害性感受器,阻止致痛物质的形成和释放。
消炎作用大多数的NSAIDs具有消炎作用。
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白细胞的聚集,减少缓激肽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凝集等作用发挥消炎作用。
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疗效肯定.对肿瘤的防止作用NSAIDs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均有抑制作用,与其他抗肿瘤药物有协同作用。
机制:抑制PGS的产生,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非甾体抗炎药物主要内容Antipyreticanalgesicsand
毒副作用较为严重: 具有较强的酸性,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大, 且对肝功能和造血系统也有影响。
吲哚美辛 衍生物
舒林酸 Sulindac
F
OH
O CH3
H3C S O
用 -CH= 代替 –N= ,将吲哚环改为茚环 其抗炎效果是吲哚美辛的1/2, 镇痛效果略强于吲哚美辛。 是一个前体药物,需要在体内经肝代谢后, 甲基亚砜基团还原为甲硫基后产生活性。 甲硫基化合物自肾脏排泄较慢,半衰期长。 作用特点:起效慢,作用持久,副作用小, 耐受性较好。
O
F
H3C S O
舒林酸
OH
O CH3
H3CO
OH
O CH3 N O
Cl
吲哚美辛
Cl H N Cl
O ONa
双氯芬酸钠
芳基丙酸类
CH3 OH
Ar O
H3C CH3
布洛芬
O
OH CH3
萘普生
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
药理作用
H3CO
OH
O CH3 N O
Cl
药理作用: 强力镇痛消炎作用,抑制PGs的生物合成 药效约为保泰松的25倍 镇痛作用为aspirin的10倍 解热作用强于aspirin和paracetamol
1,2-苯并噻嗪类 选择性COX-2抑制剂
药物名称
阿司匹林 贝诺酯
非那西丁 对乙酰氨基酚
安替比林 安乃近 保泰松 羟布宗
甲芬那酸 氟芬那酸
吲哚美辛 舒林酸 双氯芬酸钠 依托度酸 奈美丁酮
布洛芬 舒洛芬
萘普生 酮洛芬 非诺洛芬
吡罗昔康 舒多昔康
塞来昔布 罗非昔布
第一节 解热镇痛药 Antipyretic analgesics
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类消炎药 ppt课件
20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阿司匹林(aspirin)常用 水杨酸钠(sodium salicylate)
一、水杨酸类
21
阿司匹林 aspirin 乙酰水杨酸 acetylsalicylic acid
③儿科用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治疗 (川崎病)
26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① 最常见,口服直接刺激胃粘膜引起上腹不适,
恶心、呕吐,饭后服用,将药片嚼碎可减轻。 ② 抗风湿剂量(高浓度)可刺激延脑催吐化学 感受区(CTZ)也可致恶心、呕吐。 ③ PGs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抑制PGs合成可诱发 溃疡病,故溃疡病患者禁用。 27
的重要依据。
应用解热药应注意:
1.对热度过高和持久发热者可使用解热药。 2.不可用量过大,尤其是对老人和小儿 。 3.解热药的应用是对症治疗,应结合病因进 行治疗。
19
【药物分类】
一、水杨酸类: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二、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
三、吲哚基和茚基乙酸类:吲哚美辛(消炎痛)
四、芳基丙酸类:布洛芬
22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及抗风湿
常用剂量( 0.5g )具有明显解热镇痛作用,也可与其他 药物配成复方( A.P.C 片)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
痛、关节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
大剂量( 3-5g )有明显消炎抗风湿,使急性风湿热患者 退热,关节红、肿、痛缓解,血沉下降,主观感觉良好,急 性风湿热的鉴别诊断,是临床首选药之一。
10
COX-1和COX-2的特性
非甾体类抗炎药 ppt课件
PPT课件
3
NSAID的应用十分普遍
每天全世界有约3千万人 ?使用NSAID 每年的处方量达5亿 40%NSAID使用者年龄超过40岁 NSAID用量正在增加
PPT课件
4
NSAIDs药物
甲酸类
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
乙酸类
吲哚美辛(消炎痛)、舒林酸
丙酸类
布洛芬、萘普生
非甾体类抗炎药浅谈
PPT课件
1
非甾体类抗炎药
• 非甾体抗炎药(Non steroidal Anti -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 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的药物,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 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 状的缓解。
PPT课件
PPT课件
10
3 .软组织疾病和运动性损伤 包括肩周炎、腰肌 劳损、肌腱炎、网球肘、颈肩综合征、腱鞘滑膜炎 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软组织拉伤、扭伤、挫伤和撕 裂伤。
PPT课件
11
4.疼痛 用于妇女痛经和各种手术后发热和疼痛、 头痛、癌性疼痛、神经性疼痛。
PPT课件
12
5.预防心血管疾病 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 , 利用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防止血栓形成 ,治疗缺血性 心脏病、稳定性、不稳定性心绞痛及进展性心肌梗塞 患者 ,能降低病死率及再梗塞率。还可用于周围血管 性疾病的治疗和心脏手术后血栓的防治。
PPT课件
13
6.肿瘤的预防 除了对癌性疼痛有一定的止痛作 用外 , NSAID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均有抑制作 用 ,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及其他 NSAID可减少直肠癌 和结肠癌的危险性 ,定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使结、直肠 癌减少近一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发生结肠癌的相 对危险性减少 40 %~60 %。 NSAID抗肿瘤作用除与 抑制 PGs的产生有关外,还与其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芳基丙酸类
CH3 Ar O OH
H3C CH3
O OH CH3
布洛芬
萘普生
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强力镇痛消炎作用,抑制PGs的生物合成
OH
药效约为保泰松的25倍 镇痛作用为aspirin的10倍
H3CO N O
O CH3
解热作用强于aspirin和paracetamol
CH3
琥布宗
H3C H3C O O N N
O H3C O
O N N
O H3C N N
γ-酮基保泰松
阿杂丙宗 O
N
非普拉宗
3,5-吡唑二酮类药物的体内代谢
芳基烷酸类NSAIDs
芳基乙酸类
OH
H3C F O CH3 OH
H3CO N OH O CH3
O Cl H N Cl ONa
Ar O
S O
Cl
O
植物来源的水杨酸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药物之一, 早在15世纪就有记载咀嚼柳树皮可以减轻疼痛。 1838年,人们从植物中提取得到水杨酸,
COOH OH
1860年Kolbe首次用苯酚钠和二氧化碳成功地合成得到水
杨酸,从而开辟了一条大量且廉价合成水杨酸的途径。 1875年Buss首次将水杨酸钠作为解热镇痛和抗风湿药物 用于临床。
对乙酰氨基酚 少量 主要
O N CH 3
HO
CH 3
S O O
O N H
O CH 3
OH N -羟基乙酰氨基酚
硫酸酯结合物
O N
O CH 3
N-乙酰基亚胺醌 N-乙酰半胱氨酸 肝蛋白
Paracetamol 的体内代谢及毒性
O O N N
O O CH CH 33
N乙酰基亚胺醌 N乙酰基亚胺醌 N乙酰半胱氨酸 N乙酰半胱氨酸 O O HO HO HN HN O O HO HO S S CH CH 33 N N H H O O CH CH 33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 肝蛋白 肝蛋白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 HO HO N N H H HO HO CH CH 33 N N H H
CH3 CH3 H3C
O
N N
CH3
CH3 CH3
CH3
安替比林
氨替比林
安乃近
异丙安替比林
3,5-吡唑二酮类化合物 ——NSAIDs
O H3C O N N H3C O O N N H3C O OH O O N N
保泰松
羟布宗
γ-酮基保泰松
3,5-吡唑二酮类化合物
O H3C O
保泰松 phenylbutazone
药物名称
贝诺酯 对乙酰氨基酚 安乃近 保泰松 羟布宗 氟芬那酸 舒林酸
双氯芬酸钠 依托度酸 奈美丁酮 布洛芬 舒洛芬 萘普生 非诺洛芬 酮洛芬
1,2-苯并噻嗪类 选择性COX-2抑制剂
吡罗昔康 舒多昔康 塞来昔布 罗非昔布
第一节 解热镇痛药 Antipyretic analgesics
水杨酸类药物
H N O
CH3
毒性: 持续性肾毒性 视网膜毒性 诱发胃癌
phenacetin 1887年
H N HO
扑热息痛 1893年上市
CH3 O
解热镇痛作用 无抗炎活性
paracetamol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 paracetamol
Acetanilide and phenacetin 的代谢物
H N HO O
应用: 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Cl
毒副作用较为严重: 具有较强的酸性,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大, 且对肝功能和造血系统也有影响。
吲哚美辛 衍生物
舒林酸
F O CH3 H3C
Sulindac
OH
齐多美辛 zidometacin
H3C O N O O CH3 OH
S O
N3
用 -CH= 代替 –N= ,将吲哚环改为茚环 其抗炎效果是吲哚美辛的1/2, indomethacin中氯原子以叠氮基取代
第十三章 非甾体抗炎药物
主要内容
Antipyretic analgesics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nents
• 第一节 解热镇痛药 Antipyretic analgesics • 第二节 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nents
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非甾抗炎药之一。
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很强。
其镇痛活性为吲哚美辛的6倍,阿司匹林的40倍。 解热作用为吲哚美辛的2倍,阿司匹林的35倍。
• 祝 进步!
O Cl H N Cl
药效强,剂量小,个体差异小, 不良反应少 。
化学名:2-[( 2,6-二氯苯基 ) 氨基 ] 苯乙 酸钠 2-[(2,6-Dichlorophenyl)amino] benzeneacetic acid sodium salt
芳基乙酸类衍生物
ONa
本品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很强。
镇痛效果略强于吲哚美辛。
是一个前体药物,需要在体内经肝代谢后, 甲基亚砜基团还原为甲硫基后产生活性。 甲硫基化合物自肾脏排泄较慢,半衰期长。 作用特点:起效慢,作用持久,副作用小, 耐受性较好。
的化合物,
比indomethacin的抗炎作用强, 且毒性较低
双氯芬酸钠 diclofenac sodium
O H3C O N N
具有较强的消炎作用,解热镇痛作用较弱, 还具有促尿酸排泄作用,
N N
在当时是关节炎治疗的一大突破。
副作用:胃刺激性、肝及血象变化、过敏反应
抗炎作用与化合物的酸性相关 衍生物:
将4-位氢用琥珀酸酯类 结构取代得到琥布宗
HOOC O H3C COH2C O O N N
羟布宗
OH
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仅 为保泰松的1/10。
O O
O O CH CH 33
肝蛋白 肝蛋白
以硫醚氨酸或半胱氨酸 以硫醚氨酸或半胱氨酸 结合物形式经肾脏排泄 结合物形式经肾脏排泄
肝坏死 肝坏死 肾衰竭 肾衰竭
吡唑酮类药物
3-吡唑酮类 —— 解热镇痛药物
O
N N
CH3
H3C
O N CH3
N N
CH3 O CH3 Na O S O
O N CH3
N N
水杨酸的酸性比较强(pKa3.0),即使将其制成钠盐后,对胃肠道的刺激仍
比较大,因此,对水杨酸的结构改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OH COOH O
OCOCH3 COO NHCOCH3
COOH O O CH3
CONH2 OH
O
苯胺类 解热镇痛药物
H N O
acetanilide 1886年
CH3
C2H5 O
具酰胺结构,不易水解
CH3
解热镇痛作用与aspirin 相当
用于发热、头痛、风湿痛神经痛及痛经等
无抗炎作用
化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 N-(4-hydroxyphenyl)acetamide
对aspirin过敏者可用
对乙酰氨基酚 paracetamol
HO
O N H CH 3
体内代谢
主要 HO Glu O N H 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O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
炎症:
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 主要表现为红肿,疼痛等
炎性介质:
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补体、白三烯、 前列腺素等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药物类型 药物类型
解热 镇痛药 水杨酸类 苯胺类 吡唑酮类 非甾体 抗炎药 芳基烷酸类 芳基丙酸类 邻氨基苯甲酸类 芳基乙酸类 阿司匹林 非那西丁 安替比林 甲芬那酸 吲哚美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