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闻教育理念

合集下载

新时代下马克思新闻观的继承与发展

新时代下马克思新闻观的继承与发展

新时代下马克思新闻观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指导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新闻观,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继承马克思新闻观的核心理念。

马克思新闻观强调新闻的社会责任和人民利益至上。

在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深化这一理念,提高新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闻报道要坚持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道德底线。

要注重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关切,传递正能量,传播积极价值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社会进步。

发展马克思新闻观的适应性。

马克思新闻观诞生于19世纪,随着时代的变革,我们需要将其与当代社会相结合,使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新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给新闻事业带来了巨大变革。

我们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全媒体报道,推动新闻传播的创新与发展。

要加强媒体融合,实现各类媒体的互动与互补,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创新马克思新闻观的理论体系。

在新时代,我们要认识到信息化浪潮对马克思新闻观的挑战,加强理论思考和创新,完善其理论体系。

要加强对新闻传播规律的研究,把握传媒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要深入研究和分析新闻传播的政治经济学问题,揭示新闻产业的运行机制和规律。

要加强对新闻传播的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引领新闻行业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

新时代下马克思新闻观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我们要从继承马克思新闻观的核心理念、发展马克思新闻观的适应性和创新马克思新闻观的理论体系三个方面来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

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教育新理念演讲稿范文

教育新理念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教育新理念这一重要话题。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承载着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的重任。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教育新理念的想法。

一、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需求。

在新理念下,教育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二、创新教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新理念下,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三、科技融合,提升教育质量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新理念下,教育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育质量。

例如,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智能化管理,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需求的教育资源。

同时,要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将科技与教育相结合,打造高效课堂。

四、国际视野,培养全球公民全球化时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球公民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理念下,教育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让他们了解世界、融入世界。

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等活动,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五、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是新时代教育的目标之一。

在新理念下,教育要鼓励终身学习,让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获得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提升。

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各界都要共同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每个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提高,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也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和改变。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注重培育新闻传播人才的综合素质,才能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探讨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首先,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发展给传统的新闻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数字化时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传媒产业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对于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同时,还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化视野,这是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必须关注的要点之一。

其次,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注重人才培养的实践性。

传媒行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新闻传播的本质,掌握新闻采编的技巧。

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课程往往偏重一些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新时代的教育需要更加贴近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必要方面。

再次,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更注重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和多元化。

在新时代,不同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日益丰富,发挥媒体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已经成为一种新时代的要求。

新闻传播教育应该关注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多元化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途径。

最后,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必须强调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媒体人对社会和民族的责任感应该是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传媒行业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民族使命感,提高他们的社会观念和公众意识,从而培养新型的传媒人才,为新时代的传媒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必须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注重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强调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和多元化,同时还要强调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和推动力量,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革。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这是一个需要讨论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应该怎样塑造和引导新一代人的成长,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具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人文素养?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探讨当今教育理念的本质,以期能更好地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一、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化教育在新时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是不同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地注重个性化教育。

这就是说,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元化需求,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应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发展方向。

在个性化教育中,教师应该更多地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参与者,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让学生在感兴趣的领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

而这也需要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例如开设各种兴趣班、社团活动等,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二、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新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仅仅注重学术成绩。

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同样重要。

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校教育和课外教育中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艺术审美以及体魄力量。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设置各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使他们能够拥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新时代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新的发展和变革,新闻传播教育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

本文将分别从“变”和“不变”两个方面去分析。

一、“变”1.媒介形态变化——线上媒体的出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之一。

传统的纸质媒体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线上媒体的实时性、互动性、多样性等特点,则更符合当下社会的特点和人们的需要。

新闻传播教育应该结合线上媒体的特点,注重教授线上媒体的运营和管理。

2.内容创新——拓宽媒体报道范畴随着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变化,新闻传播教育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拓宽报道范畴,适应社会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提高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3.方法创新——新技术的应用目前,一些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

新闻传播教育应该教授学生如何应用这些新技术,将其融入新闻传播的实践中,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和质量。

1.核心素养——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核心素养总是不变的,新闻传播教育首先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踏实肯干、专业过硬的新闻工作者。

2.倡导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新闻传播最基本的原则是真实、客观、公正,不随意夸大事实、不刻意造假。

这一点是新闻传播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必须不断加强学生的意识和理解。

3.培养实践能力——新闻报道的本质新闻报道的本质是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学会新闻的采写、编辑、传播等一系列流程。

因此,新闻传播教育必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新闻报道中,掌握实践经验。

综上所述,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都十分重要,没有“变”的话就不能够适应时代变化,也会失去市场竞争力,而没有“不变”的话就可能造成基础技能的缺陷。

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推动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新时代下的教育理念和改革

新时代下的教育理念和改革

新时代下的教育理念和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新时代下,教育理念和改革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新时代下的教育理念和改革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未来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一、教育理念的变革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教育的理念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强调试题的解答与考试的成绩;而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培养创新思维、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新时代下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能力和人际合作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此外,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也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个性化教育和终身学习。

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以全面发展。

终身学习的概念也凸显了学习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强调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不断学习和成长。

二、教育改革的探索为了贯彻新时代下的教育理念,各国纷纷开展教育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其中,一些成功的实践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首先是教育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纸上知识,而新时代下的教育则更加注重实践与体验。

例如,一些国家纷纷推行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实操来学习并锻炼实践能力。

此外,针对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国家也开始将编程和人工智能等课程纳入学校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素养。

其次是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时代下,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而是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倾听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潜力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最后是评价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而在新时代,一些国家开始推行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综合测评、项目评价和学生自评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新,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也面临着诸多变革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推动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展开探讨。

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首先要谈及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就必须提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数字化成为了当下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个重要变革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新闻写作和编辑技能的传授,更多地需要关注数字化时代媒体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媒体素养和技能,提升学生适应数字时代传播需求的能力。

不变:媒体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虽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变革,但媒体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却是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中“不变”的重要部分。

媒体素养不仅仅是对技术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媒体传播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媒体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是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明确自己在媒体传播中的社会责任,强化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意识。

这些都是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中“不变”的重要内容。

变: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经历转变。

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更多地侧重于课堂教学和理论研究,而现在,新闻传播教育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和综合能力培养。

学校和教育机构更加注重开设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实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仅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是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新要求。

不变:理论知识的积累和研究虽然新闻传播教育的教学模式正在不断转变,但对于理论知识的积累和研究却是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中“不变”的重要部分。

在理论知识的积累和研究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体传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理论修养。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革举措,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1.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理念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理念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国情和教育实践,强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它强调要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倡导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和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

2.教育改革的背景与必要性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不足,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

因此,进行教育改革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指导和基础。

3.教育改革的具体举措(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术成绩,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此外,还应强调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3)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教育、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要改革考试的评价机制,减少对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的单一评价,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4)加强教师培养和发展。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要重视教师培养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

浅析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观

浅析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观

第11卷第8期Vol.11 No.843探析[D].复旦大学,2013:1-39.[9] 江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排媒介形象的变迁[D].南京大学,2012:1-58.[10] 李长云.完全不同的身份 同样出色的答卷[N].人民日报,2008-08-22(09).[11] 郑轶.五星红旗,我为你拼搏(直击里约)[N].人民日报,2016-08-22(14).[12] 赵麑.符号和记忆:女排精神的内涵、特征及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17(08):8-12.作者简介:林天昊(1999—),男,福建福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新闻学。

浅析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观魏 鼎(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摘 要:新时代的新闻观,是富有党性、时代性、人民性、融合性的新闻观。

以人民为中心,是其中的重要属性,其核心理念在于: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反映人民群众呼声要求;团结人民、鼓舞士气。

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观,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既“接天气”、又“接地气”,在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加强新闻舆论队伍建设,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核心理念;践行;新闻观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8-0043-02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直是我国新闻界高度关注的议题,也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以及新时代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与使命、地位与作用等核心问题进行了全新阐述。

其中,“人民”二字多次被提及。

可见,在新时代的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中,处处传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包含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新闻思想,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奠基、列宁继承发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丰富创新的长期过程。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新技术的应用、新理念的兴起和新趋势的涌现,都让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认识到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变”——新技术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领域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传统的纸媒已经逐渐被网络媒体所取代,新闻传播内容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载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大大增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需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加强对数字新闻技术的培训,培养学生的新闻传播技能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闻产业的发展需求。

“变”——新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领域出现了大众传播、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型媒体,这些新媒体的兴起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中,往往注重对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形式的培训,但这些形式在新媒体时代已经逐渐式微。

新媒体的兴起需要新闻传播教育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更加注重多媒体、跨平台的新闻传播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需求。

“变”——新理念的涌现在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也需要积极应对新理念的涌现。

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注重新闻实务技能的培养,但在新时代,媒体融合、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也需要培养学生更加注重创新、跨界融合的思维能力。

新闻传播教育也需要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感、公益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的新闻传播人才。

“不变”——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虽然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变化,但也有一些基本原则是不会改变的。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是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也是新闻传播教育的基本内容。

在新时代,我们也需要坚持这些基本原则,强调新闻传播的专业性和道德性,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的新闻传播态度和价值观念。

论新时代下的“新闻观”

论新时代下的“新闻观”

论新时代下的“新闻观”作者:赵荣锋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07期摘要:对于广大媒体来说,树立正确的“新闻观”至关重要,特别是要从“新时代”出发,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使“新闻观”更具有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媒体的发展步入更加良性的轨道。

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媒体的“新闻观”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引起重视。

本文对当下的“新闻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首先分析当下一些新闻媒体在“新闻观”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中就如何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推动新闻媒体科学、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旨在为促进新闻媒体步入更加科学化的轨道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闻媒体;新闻观;舆论工作;改进策略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7-000-02按照较高的要求和标准来看,一些新闻媒体在“新闻观”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特别是在当前新闻媒体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尽管能够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开展工作,但由于自身存在一些激进式的思想,导致个别新闻媒体的“新闻观”出现了偏差,不仅不利于新闻媒体的发展,而且也对我国整个传媒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而应当更加重视新闻媒体“新闻观”的科学性、规范性建设。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处于同一社会环境、同一时代下,不同的社会主体、新闻媒体的“新闻观”也不尽相同,本文重点从新闻媒体的角度,对“新闻观”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特别是从当前一些新闻媒体在“新闻观”方面存在的一些偏差入手,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寻求解决对策,努力使新闻媒体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推动新闻媒体的发展步入更加科学化的轨道。

一、当下新闻媒体在“新闻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对当下新闻媒体“新闻观”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进而能够有的放矢地制订一些科学的策略,助力新闻媒体健康发展。

从“实践教学”到“全能培养”——我国新闻教育理念及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微

从“实践教学”到“全能培养”——我国新闻教育理念及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微

简单 的理论加例子 ,而是实在 的案例 ,让学生参与进
增强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应成为 新闻学界与业界融合共生、 协作共赢的当务之急。

来, 动脑和动笔, 并进入角色 , 在真实的案例中,在 活生生的新闻事件 中 ,培养学生 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 既是一个教学手段更是一个新 闻实践活动。 2 ”1 1
展、大融合趋势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学界与业界融合共生的当务之急。本文旨在从 实践教 学到全能培养的角度 ,直面问题 ,比较反思,提 出从教 育理念到培养模式的改革与转轨 思路。 [ 词] 新 闻教 育 ;传媒人 才; 实践教 学 ;全 能培 养 ;模 式建 构 关键 [ 中图分 类号]40 G 1 G 2 ; 2 【 文献标 识码 】 A 【 编号]64 35 ( 09) 60 8— 3 文章 17- 62 20 0—0 2 0
[ 稿 日期109 0 0 收 20 —1— 9
庆商报 20 年合作创办了全国领先的报网互动经典网 05 络媒体——腾讯・ 大渝网,次年公开招聘时, 仅网络编 辑和论 坛管理几个 岗位就有 10多人竞争。经层层淘 2
L 基金项 目 重庆市高等教 育教 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项 目 ( 目:0 — — 3 ) 】 项 9 2 08 [ 作者简介】 杨清波 ( 9 6- ) 16 : ,男 ,重庆开县人 ,四川外语 学院新闻传播 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新闻理论研 究。
的全新理念 。
巢 ,是棘 手又必 须解决 的 当务之急 ,这需要 高校领导 和人事部门的智慧抉择 。可喜 的是 ,一些 院校已开始迈
二 机制转轨: 从政策导向推进师资、课程和评价体
系的全面创新
如果说高校新闻教育要实施改革并富有成效 ,观 念转型 、理念创新是 前提的话 ,那 么转轨新闻教育运 营机制,从政策导向上推进适应全能培养要求的师资 队伍建设 ,围绕 “ 能培养 ” 目标 改革 和完善课 程设 全 置 ,建立相应 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 ,则成为完成从 简单 的 “ 实践教学”到务实 的 “ 全能培养”的关键性保 障。 首先,师资引进要打破 “ 唯博为大”的单一价值 取 向,稳步而大胆地吸纳业界精英 。同时对没有业界 经历的教师进行媒体实践的规定性培训。 “ 非博莫入”是许多高校的准人性门槛。对新闻 传播院系来讲,如此规定严重阻碍构建适应全能培养 要求的师资队伍。因为业界精英直面新闻竞争 “ 主战 场” ,每天在浩如烟海的新 闻线索中敏锐捕捉新 闻,瞬 间做出价值判断,迅速进行新闻策划和人员调度、安 排, 写出的作品随时都在接受受众和市场检阅。媒介 实务人员的课堂和科研场所都在鲜活的经济社会生活 之 中,其成果就是每天做 出的新 闻 、在受众 中引起 的 反响 、舆论监督的效应 和每年获得 的新 闻奖 ,包括少 量的论文 。丰富的实践 经验和在此基础上的系统梳理 、 感悟和理性提升,是业界人士的优势 , 也是高校新闻 传播人才培养最急需的师资力量 。 目 前的尴尬现实是 :高校急需引进业界人才 ,引 进之后的政策瓶颈又严重制约业界人才作用的发挥。 他们到高校后收入普遍下滑较大,加之职称等政策的 僵化导向,使他们遭遇很大的心理重负,人才引进的 要的成果加以奖励;教师携学生在媒体开专栏 , 发表 效果被大打折扣。如何以 “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开放 报道或评论效 果 良好 的 ,应 视为教学成果 予 以奖 励 ; 思维和负责任的开明姿态构筑温暖新闻业界人才的暖 教师发表的有影响力的新闻或获奖作品可作为科研成

新时期新闻教育理念初探

新时期新闻教育理念初探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1— 8 0 2 1 )4— 0 9— 3 17 9 4 ( 0 0 0 0 7 0
传 统意 义上 , 接受 新 闻教 育 是 个体 从 事 新 闻 职 业 的一 个 重 要 途径 。近 年来 , 闻专 业 学 生 的 新
益 严重 , 闻教育 在 “ 新 引导 ” 迎 合 ” 媒业 标 准 与“ 传
训 练初衷 被扭 曲 , 从一定 意义 上讲 , 闻教 育成 为 新 失去 独立 品格 的主 体 。 在维 护新 闻业 的专 业 性 过程 中 , 闻教 育 有 新 着极其 重 要 的地 位 。对 新 闻 教 育 本 质 的认 识 , 应
是 学术 性 与应 用性 的统 一 : 闻教 育 是 一种 新 闻 新
因此 , 时期 新 闻教 育理 念应 “ 新 以认 知理 论 为 中心、 以语 言 实践 为 中心 ” 科 学 组 织与设 计 教 育 ,
内容 , 而切 实提 高新 闻教 育效果 , 从 满足 社会 需求。
关 键 词 : 闻教 育 ; 育 理 念 新 教
中图 分类 号 : 6 2 0 G 4.
在新 闻职 业高 度 专业 化 的社 会 背景 下 , 闻 新 教 育要 履行社 会功 能 , 必须 满 足新 闻职 业 的需 就
7 9
提高学 生参 与国 家和 民族 事业发展 的能力 。
二 、 两个 中心 ” “ 的新 闻教育理念 的提 出
过程 , 理论 与实 践是新 闻人才 培养 的重要 内容 , 忽
视任 一方 面都不利 于学 生素质 的整体 提升 。
我们 必须 承认 , 由于诸 多 因素的影 响 , 当前 的 新 闻理论课 教育 效果 , 主要 表 现 在学 生 对知 识 的 记忆 上・ 未着力作 用于学 生情感 、 , 并 思想 和行动 的 改变 。压缩 理论课 特 别 是 伦理 道 德课 时 , 学 生 让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许多变化和挑战。

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更新改革,以适应新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就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进行分析讨论。

1. 传媒融合的趋势加速在新时代,传媒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传统的文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新媒体的发展迅速崛起,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

传媒融合将成为未来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具备跨媒体传播、互联网传播等技能,以适应新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2. 国际化视野需求增加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化视野已经成为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播国际新闻,参与国际传播活动,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形象。

3. 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编辑、排版等技能已经无法满足新闻传播的需要,学生需要掌握新闻采编技术、数字编辑技术、数据新闻技术等新技能,以适应新闻传播的新形式和新趋势。

4. 多样化的就业需求随着新时代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行业的就业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新闻采编技能,还需要掌握网络传播、社交媒体运营、品牌营销等新技能。

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5. 教育模式的创新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不仅要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团队合作能力等,使他们具备更好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1. 基本理论的教育仍然重要尽管新时代的新闻传播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新闻传播领域的基本理论仍然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新闻传播学、传播学、媒介经济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新闻传播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闻传播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变化和挑战。

在这个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需要不断适应这些变化,同时也需要保持一些不变的原则和价值
观。

首先,新时代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变化要求更高的技能和知识。

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发
展和日益成熟,新闻传播者需要具备更专业、更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
传播环境和挑战。

例如,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要求新闻传播教育不仅要教授传统媒体知识,还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拓展新媒体技能。

其次,新时代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变化要求更高的创意和创新意识。

在信息爆炸和瞬息
万变的传播环境下,新闻传播者必须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意识,才能吸引受众和保持市场竞
争力。

因此,新闻传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力,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和挑战,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然而,尽管时代在变化,我们需要保持一些不变的原则和价值观。

首先,新闻传播教
育需要强调专业性和真实性。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新闻传播的根本目的都是传递
真实和可信的信息。

因此,新闻传播教育应该坚持专业性和真实性,确保学生具有严谨的
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较高的道德和职业操守。

其次,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强调社会责任和公益性。

作为社会的守门人和监督者,新闻
传播者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性。

新闻传播教育应该通过教育和实践,让学生明白新
闻传播不仅是商业利益的追求,更是社会责任的承担,应该有着更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教育也在不断的演变与改变。

新时代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认识到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一、“变”的特点:1. 技术的变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技术的飞速进步,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已不再是主流,新型媒体如网络新闻、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成为了新时代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

2. 信息的爆炸: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爆炸的情况日益严重,人们面对海量的信息需要更加敏锐的嗅觉来筛选真假信息,提高信息辨别的能力成为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内容。

3. 观众的主动性:新时代的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具有选择权和互动性的主体。

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新闻传播的过程。

4. 媒体融合的趋势: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的融合成为新时代新闻传播中的重要趋势。

新闻传播教育需要跨越传统和新型媒体的界限,培养学生的全方位能力。

5. 表达方式的多样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成为新时代的特点。

传统的文字报道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图文并茂、视频直播等成为新时代新闻传播的主要形式。

以上这些变化,使得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必须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不变”的基础:1. 新闻职业素养:新闻传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新闻从业者,传媒人在新时代的技术和环境发生了改变,但是其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却是最为核心的部分,这是新闻传播教育“不变”的基础。

2. 传播理论:新闻传播教育需要传授学生传播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传播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虽然传播渠道和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传播的核心理论却是“不变”的。

3. 培养创新意识: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不变”的基础之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未来展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未来展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未来展望引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未来发展,从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育技术、教育国际化等方面进行展望。

一、教育理念1. 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将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

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2. 立德树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将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将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育体系1. 学前教育:加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性幼儿园,提高保教质量,保障幼儿身心健康。

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高中教育: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

4. 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5. 高等教育: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培养高水平人才。

6. 终身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终身学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

三、教育技术1. 信息化教育: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互联网+教育”,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在线教育:鼓励发展在线教育,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3. 智能教育:推广智能教育,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学习。

四、教育国际化1. 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

2. 留学中国:优化留学中国政策,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华学习,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3. 国际化课程体系: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发展国际化课程体系,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闻教育理念

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闻教育理念

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闻教育理念【摘要】政治传播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强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掌握着社会信息资源的新闻机构,其建设能高效的推动国家的政治传播,是实现政治强国的信息传播核心。

当今世界,政治传播不再仅仅是简单刻板、按部就班的宣传模式,而是一种营销——政治营销,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让国家政策得到认可和执行,使国家形象得到树立和尊敬。

面对此背景,高校新闻学科所培养的新闻人才教育理念也应与时俱进,让新闻工作由硬性的政治宣传向策略化的政治营销转变。

【关键词】新闻教育;政治传播;政治营销0 引言随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竞争内容已不仅限于经济与军事,还在于思想意识形态的政治与文化层面。

新闻传播事业的建设对于国家的政治传播与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达的国度必定有着一套高效信息传播系统的支撑。

而掌握社会信息资源的新闻媒体则是国家的信息系统核心,因此,我国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新闻传播学科的教育建设。

政治传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政治传播,政治公关,政治营销。

前两者,更多的是注重传播者单向度的传播,而“政治营销”则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把政治理念逐步地实行和包装,把政治形象设计、政治理念、政治行为提升到营销这个高度,政治营销属于一个高层次的政治沟通。

这将为传统新闻学首要强调的实现新闻宣传功能注入新鲜血液并为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些许改革建议。

1 提升媒介素养——重视新媒体力量新闻学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因国家性质决定其工作与国家政府和政府官员息息相关,新闻人才必须要调动一切传播资源和平台进行国家之间,国家与百姓之间的有效传播。

科技信息时代的新闻人才,对于新兴媒体必须要最先、最快的熟悉并利用。

新闻人才培养,要善用互联网等新媒体。

网络信息的互动收集是了解民意,避免公共交流平台和媒体的耳目功能流于形式,避免政务公开是刻板文件宣传的重要渠道。

未来的新闻人才,应能针对某一事件及时跟进和分析网络舆论,将事件的扩大和恶化遏制于萌发阶段,避免人肉搜索引发公众义愤进而演变成社会群体性事件,增强对社会事件的敏感度、预测力与控制力。

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闻教育理念——政治传播向政治营销转变

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闻教育理念——政治传播向政治营销转变
完成一下新 闻职 能 : 第一 , 及 时扑 火 , 也就是 快速处理和解 决问题 , 使 些社会情绪的得到疏导 , 避免爆发 ; 其次 , 尊重民意 , 主动解释 回应 , 随着 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竞争内容已不仅限于经济 与军事 . 还 建立平等 沟通 ; 第三, 公布 问题 的处理结果 , 做到信息透 明 , 解群众 之 在于思想意识形态的政治与文化层面 新闻传播事业的建设对 于国家 惑。 的政治传播与实施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 发达 的国度必定有着 一套高 效信息传播 系统 的支撑 而掌握社会信息资源的新闻媒体则是国家的 2 重 视 即兴 表 达 能 力 。 进行“ 声 音” 宣 传 信息 系统核 心 . 因此 . 我 国各高校越 来越重视新 闻传播 学科 的教 育建
科技・ 探索・ 争I 毫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闻教育理念
政 治传 播 向政 治 营 销 转 变
卢燕丹 ( 广 西 民族 师 范学 院 , 广 西 崇左 5 3 2 2 0 0 )
C o n c e p t o f J o u r n a H s i n E d u c a i t o n i n Th e Co n t e x t o f A Ne w Er a
— —
_Th e T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o f Po it l i c a l Co mmu n i c a t i o n a nd Po l i t i c a l Ma  ̄e in t g LU Ya n -d a n
【 摘 要】 政 治传播对 于一 个国家的稳定和强大有 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 , 而掌握 着社会信 息资源的新 闻机构 , 其 建设能高效的推动 国家的政 治传播 , 是 实现政治强 国的信 息传播核心。 当今世界 , 政治传播不再仅仅是 简单刻板、 按部就班的宣传模式 , 而是一种营销—— 政治营销 . 通过 有 效的“ 营销手段” , 让 国家政 策得到认可和执行 , 使 国家形 象得到树立和尊敬。 面对此背景 , 高校新 闻学科所培养的新闻人才教育理念也应 与 时俱进 . 让新 闻工作 由硬性 的政 治宣传 向策略化的政治 营销转 变 【 关键词 】 新 闻教 育; 政 治传播 ; 政 治营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闻教育理念
【摘要】政治传播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强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掌握着社会信息资源的新闻机构,其建设能高效的推动国家的政治传播,是实现政治强国的信息传播核心。

当今世界,政治传播不再仅仅是简单刻板、按部就班的宣传模式,而是一种营销——政治营销,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让国家政策得到认可和执行,使国家形象得到树立和尊敬。

面对此背景,高校新闻学科所培养的新闻人才教育理念也应与时俱进,让新闻工作由硬性的政治宣传向策略化的政治营销转变。

【关键词】新闻教育;政治传播;政治营销
0 引言
随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竞争内容已不仅限于经济与军事,还在于思想意识形态的政治与文化层面。

新闻传播事业的建设对于国家的政治传播与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达的国度必定有着一套高效信息传播系统的支撑。

而掌握社会信息资源的新闻媒体则是国家的信息系统核心,因此,我国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新闻传播学科的教育建设。

政治传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政治传播,政治公关,政治营销。

前两者,更多的是注重传播者单向度的传播,而“政治营销”则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把政治理念逐步地实行和包装,把政治形象设计、政治理念、政治行为提升到营销这个高度,政治营销属于一个高层次的政治沟通。

这将为传统新闻学首要强调的实现新闻
宣传功能注入新鲜血液并为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些许改革建议。

1 提升媒介素养——重视新媒体力量
新闻学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因国家性质决定其工作与国家政府和政府官员息息相关,新闻人才必须要调动一切传播资源和平台进行国家之间,国家与百姓之间的有效传播。

科技信息时代的新闻人才,对于新兴媒体必须要最先、最快的熟悉并利用。

新闻人才培养,要善用互联网等新媒体。

网络信息的互动收集是了解民意,避免公共交流平台和媒体的耳目功能流于形式,避免政务公开是刻板文件宣传的重要渠道。

未来的新闻人才,应能针对某一事件及时跟进和分析网络舆论,将事件的扩大和恶化遏制于萌发阶段,避免人肉搜索引发公众义愤进而演变成社会群体性事件,增强对社会事件的敏感度、预测力与控制力。

我国网络覆盖面宽,上网人数达2.98亿,占13亿人口的20%左右,而在发达国家网络普及率是60%以上,但是我国网民数量是全世界最多的。

而在这众多的网民中,88.2%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青年群体,网络给了他们直接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建设表达自己意见、行使公民舆论监督权利的空间,这种直接性是任何其他媒体都不可比拟的,是目前公众最直接最广泛的关注和参与政治活动的形式。

可以说,在很多重大公共事件中网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事件的发展。

新闻教育中,应该意识到互联网之于政治传播的重要力量。

从美
国的奥巴马成功竞选,就可以看到互联网在政治传播中的巨大力量。

奥巴马借助网络,加强了政治营销的选民取向和草根性。

总之,互联网时代的政治营销有这样几个特点:便捷性,直达力;廉价性,平等性,和互动性。

重视新闻人才的媒介素养,当其从事新闻工作时,将能更好的完成一下新闻职能:第一,及时扑火,也就是快速处理和解决问题,使一些社会情绪的得到疏导,避免爆发;其次,尊重民意,主动解释回应,建立平等沟通;第三,公布问题的处理结果,做到信息透明,解群众之惑。

2 重视即兴表达能力,进行“声音”宣传
新闻教育,致力于培养出“肩负祖国重任,站在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的新闻专业人才。

新闻人才,不仅仅能采写编,更重要的是能播能说,即兴的表达与应变能力是其面多复杂的国际传播形式中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

优秀的主持人、记者也会是一个优秀的演讲者和评论家。

在西方的政治传播策略中,演讲与评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而综观我国的新闻传播历史,许多著名的报人都曾经在街头巷尾和国家关键时刻发表过针砭时弊的演讲,推动了社会的更新变革。

传统的新闻教育中,更多的是侧重与新闻人才的动手能力,却忽视了“动嘴”能力的培养。

事件信息的瞬息万变,很多时候并不允许新闻人员经过仔细斟酌,用文字进行信息传播,而是要在第一现场用嘴挥斥方遒,发出声音。

优秀的新闻人才,会在关键时刻通过声音为自己的国家宣传政策理念、塑造和提升自己国家的形象,解决社
会出现的某些问题,引导公众清楚的认识事情的来龙去脉,学会理性的思考。

这些精彩生动、理性睿智的声音,比仅仅是宣读文件更能深入人心。

新闻学培养的人才,就业方向不仅仅是媒体行业,还有的将会进入政府宣传部门,这时他们还应具备信息发布环境的选择与设计,环境的设计也是一种隐形的信息传播样式。

信息传播活动与环境设计相符与否,与传播效果有极大关系,例如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会场的设计等。

在我国,多数的发布会现场发言者和听众都是正襟危坐,严肃无声,除了掌声。

严肃并非不好,但严肃过分就会给人造成刻板的印象,形成视觉和心理疲劳,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政治是严肃的,但传播和解读可以是变化精彩的。

政治因人而在,政策为人而定,但政治传播如只是宣传和报告的话,那更多的是忽视了人的能动性和思考力,只将他们机械化了,这往往是达不到传播效果的。

在经济和文化都逐渐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新闻政治宣传手段也要日渐和国际接轨。

在这里,可以借鉴下奥巴马在上海进行演讲时的会场设计,场地的设计是以人为中心,这里的人,不仅仅是演讲者,还有听众。

场地的设计为圆形而且场地不大,听众坐席基本随形而设,因此,现场很有一种贴近感和凝聚感,这一点十分重要,在演讲中,只有演讲者和听众都感觉到他们是在一起的,没有距离感,才能更容易产生交流感和共鸣。

新闻教育中,应增加新闻发布会的演练实践机会,在分析事件、语言应对、会场设计中提升新闻专业人才的传播能力。

3 立体式新闻教育,打破学科印象刻板化
提及新闻,多数人就会想起“政治”、“宣传”等官方话语,甚至,新闻工作者也被认为仅仅只是政府的传声筒。

这些刻板印象也让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闻传播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认为其是没有创造性的一种刻板学科。

政治传播才能摆脱其所具有的“刻板印象”,真正的展现新闻宣传的魅力与价值,学生也在走进生活、采写典型的过程中体验到新闻对于社会与百姓的促进作用,树立其从事新闻事业的兴趣与信心。

新闻学的宣传教育,如不贴近实际,容易让新闻学学生对宣传的刻板模式和空泛话语产生厌烦,进而抵触新闻事业所具备的宣传首要职能,即便其以后从事新闻工作,也依旧照葫芦画瓢,从模式、模板、形式方面套写新闻宣传稿。

长远来看,空泛化的新闻宣传教育理念,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国家形象的有效传播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当今的新闻政治传播,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营销学等多个方面,在新闻宣传教育中,教师应让学生多接触生活,在实际锻炼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新闻学与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营销学等多学科的融合交叉,并用于新闻宣传,提升传播效果。

只有传播方式得当,政治才能真正通过新闻平台走进民生、走向国际,国家利益,人类利益、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才会真正输入到人们心中。

新闻宣传教育活动中,应让未来的新闻人意识到——成功的政治传播,只能靠软性输入而不是硬性灌输,新闻传播,要“以人为本”,
有所策略,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人民网舆情检测室.互联网时代的政治营销与形象包装[j].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11,11.
[2]刑红央.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形象的营销路径选择[j].商业时代,2012(21).
[3]韩炼.全球化下的新闻教育改革[j].当代传播,2004(03). [责任编辑:王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