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把握文章主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段—独语段、过渡段 等
4、以“形”探 “旨”法
• 形(形象)——人、景、物 • 旨(主旨)——情、理、志
形(人、景、物)
旨(情、理、志)
如何以“形”探“旨”?(本节课着重学 习) 1、对景物类形象探“旨”的方法。 。(1)分析其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 音、色彩、气味等。
(2)掌握表现形象的外显方式(表达技巧), 包括象征、联想、想象以及常用的修辞手法。
用意:表现大西北的精神风貌,表 达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和崇敬。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答: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 会强烈的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 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答:南方的环境过于温和,比不上大 西北更能让人经受历练和磨难意志。
2005年江苏卷 16题: 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 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 字)(6分)
答: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思考,书籍 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
2005年浙江卷 21题: 从全文看,“精神的天 空”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 神的天空”的原因。(6分)
“形” “旨”
以“形”探“旨”
形象 特点 主旨
点
面
爬山虎
爬山虎、柿子树、梧 桐、娑罗树等秋景
“绿”“黄”“ 色彩丰富,活泼可
赤”
爱,温暖,令人喜
“深红”“浅 爱和愉快
红”等
对秋色之美的喜爱与赞叹,并认
为古人之所以“悲秋”是与其自
身的生活、情感有关系的。
看题做题
1、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 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 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
主旨:文章通过对左公柳、民勤人、 胡杨林等的顽强生命力的描写,表现了 大西北的精神风貌,抒发了作者对大西 北的赞美与崇敬之情,并表达了号召人 们去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呼唤。
看题做题
1.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 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 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答:顽强不屈,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浓缩法、拼接法、改写法、综合法等。
散文主旨把握 之
“以‘形’探‘旨’ 法”
①学会通过散文的形象去把握散 文的主旨。
②在把握散文主旨的基础上做题。
近年高考真题
2009年江苏《上善若水》14题: 请探究都江堰蕴 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2008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 第3题:本文大量运用了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 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例:朱自清的《背影》
《背影》
•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
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
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
清
牵牛花
静
槐树的落蕊 无声无味, 听、视、味、
微细柔软 触觉
悲
秋蝉的残声 衰弱、残
听觉
凉
2、对人物类形象探“旨”的方法。
①通过分析人物的身份、地位等外在特征, 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②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例如语言、 行动、肖像、细节、心理等描写以及如 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其他人物形象的 映照,对比,衬托等。
②在艺术效果上,则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 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 于艺术感染力。
把握散文主旨的方法
1、抓文题法 2、抓“文眼”法 3、抓关键词、句、段法 4、以“形”探“旨”法
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完整统一;(2)注意首尾 照应、代词照应和句子照应。 3.借助以下简单易行的辅助办法找到归 纳中心思想的途径:(1)明确文体特点;(2) 洞悉标题含义;(3)了解写作背景;(4)理 解材料特点;(5)抓住作者思路;(6)捕捉 关键句段。 4.如果是主观题,要认真组织好表述的
语言,要做到言简意赅,可采取摘录法、
(3)把握其内在品质,包括本质、精神和所 蕴含的情感或思想。
故都的秋(节选)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 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 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 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 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 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 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 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 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 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4.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 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 简要分析。
答:以戈壁石的美丽,揭示出大西北 的美丽;
以戈壁石的诱人,强化对大西北的 热爱之情;
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 去”的主旨。
北京卷
《碧云寺的秋色》
整体把握
碧云寺的秋色
爬山虎
柿
白
子
果
树
树
梧桐
凌霄花树
黑枣树 娑罗树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 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 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 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 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 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 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 里的家虫。
《故都的秋》中“形”与“旨”的联 系
“形” 特征
写法 “旨”
清晨的院子 飞鸽、日光、 以动衬静
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朱自清的《背影》
“形” 特征 写法
“旨”
父亲
“黑布小 外貌描写
帽”等
“走”“ 动作描写
探” “攀”“ 缩”等
“我走了” 语言描写
等
通过细致地描
写父亲为儿子买 橘子的场面,突 出了父亲对儿子 的伟大的爱,表 达了对父亲的崇 敬之情。
《总想为你唱支歌》
②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 哪里?
答: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 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
2.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 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 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①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 并结合古人的创作,传达了作者对审美体验和社会 生活关系的理解。描写色彩的词语的大量运用,凸 显了文章主旨。
• 主旨概括的格式:
通过……表现了(赞美 了)……抒发了……
散文的基本特点----形散神聚。
“形散”指散文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可写人 写事写景。
“神聚”,指它的内在实质、内在
精神是集中的,是固定的。
把握散文主旨的几种方法
1、抓文题法
例:2009年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 2008年全国卷《阳关古道苍凉美》 2008四川卷《我爱水》 2007全国卷《总想为你唱支歌》 2006海南卷《阳光的香味》
答 (1)超越欲望,以追求普世价值为目标的生存境界。 (2)①现实的欲望使他觉得压抑。②他希望逐步改变庸 俗的生活状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方法指导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要讲究答题技巧: 1.抽取关键信息。(1)注意句群的中心句; (2)抓住句群的总领句和总结句,明确总领 句、总结句与中心句的关系;(3)借助单、 复句知识来领会关键词语及关键句子的内 容;(4)捕捉关键的指代性语言,理解所指 代的内容;(5)借助关联词来探求文段内容 的重心。 2.注意过渡、照应的内容,对文章的理解 要有整体性。(1)利用过渡句对上下文的衔 接作用,打通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联系,使
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
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
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
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
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
大西北
整体把握
民勤人
左 公 主旨 柳
胡 衬托
杨
南方天地
林
戈壁石
以“形”探“旨”
“形” 特征
写法 “旨”
左公柳 倒而不死,长势 好,长得美;
比喻
民勤人 胡杨林 戈壁石
ຫໍສະໝຸດ Baidu
肯吃苦、敢闯荡、 环境描写 内心充满渴望; 细节描写
死而不倒,死 比喻、拟人
而不屈。
对比、想象
美丽和呼唤 比喻
主旨概括的格式:通过……表现了 (赞美了)……抒发了……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考查的是在阅读理解的 基础上对文章进—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
能力为C级。 归纳是对阅读材料概括的内容能条分缕析, 说明它有几层意思。 概括,是指阅读材料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 括,说明它有几个要点。
考题的内容: 一是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
二是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 三是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
2、抓“文眼”法
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 的词语或句子。
例:《荷塘月色》的“文眼”是文首那 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为全文定下 了一个基调,下文写荷塘的宁静,正是与心 绪的不宁静相对照。
3、抓关键词、句、段法
关关键键句词 (11)、内体涵现丰作富者,立耐场人观寻点味的的警词句语。 (子(2。 323) )、、在 结表反全构现映文复文深结 杂章层构 、次主上 理含题起 解义思重 困的想要难词的作的用句语词的子语句。
2007广东卷《泥泞》 第3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可以 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 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 是如何理解的?
2007全国卷1《总想为你唱支歌》 第4题:文章最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 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 分析。
2006海南、宁夏、全国1《阳光的香味》 第4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
•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 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 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 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 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 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 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 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 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 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4、以“形”探 “旨”法
• 形(形象)——人、景、物 • 旨(主旨)——情、理、志
形(人、景、物)
旨(情、理、志)
如何以“形”探“旨”?(本节课着重学 习) 1、对景物类形象探“旨”的方法。 。(1)分析其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 音、色彩、气味等。
(2)掌握表现形象的外显方式(表达技巧), 包括象征、联想、想象以及常用的修辞手法。
用意:表现大西北的精神风貌,表 达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和崇敬。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答: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 会强烈的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 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答:南方的环境过于温和,比不上大 西北更能让人经受历练和磨难意志。
2005年江苏卷 16题: 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 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 字)(6分)
答: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思考,书籍 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
2005年浙江卷 21题: 从全文看,“精神的天 空”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 神的天空”的原因。(6分)
“形” “旨”
以“形”探“旨”
形象 特点 主旨
点
面
爬山虎
爬山虎、柿子树、梧 桐、娑罗树等秋景
“绿”“黄”“ 色彩丰富,活泼可
赤”
爱,温暖,令人喜
“深红”“浅 爱和愉快
红”等
对秋色之美的喜爱与赞叹,并认
为古人之所以“悲秋”是与其自
身的生活、情感有关系的。
看题做题
1、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 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 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
主旨:文章通过对左公柳、民勤人、 胡杨林等的顽强生命力的描写,表现了 大西北的精神风貌,抒发了作者对大西 北的赞美与崇敬之情,并表达了号召人 们去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呼唤。
看题做题
1.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 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 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答:顽强不屈,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浓缩法、拼接法、改写法、综合法等。
散文主旨把握 之
“以‘形’探‘旨’ 法”
①学会通过散文的形象去把握散 文的主旨。
②在把握散文主旨的基础上做题。
近年高考真题
2009年江苏《上善若水》14题: 请探究都江堰蕴 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2008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 第3题:本文大量运用了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 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例:朱自清的《背影》
《背影》
•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
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
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
清
牵牛花
静
槐树的落蕊 无声无味, 听、视、味、
微细柔软 触觉
悲
秋蝉的残声 衰弱、残
听觉
凉
2、对人物类形象探“旨”的方法。
①通过分析人物的身份、地位等外在特征, 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②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例如语言、 行动、肖像、细节、心理等描写以及如 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其他人物形象的 映照,对比,衬托等。
②在艺术效果上,则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 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 于艺术感染力。
把握散文主旨的方法
1、抓文题法 2、抓“文眼”法 3、抓关键词、句、段法 4、以“形”探“旨”法
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完整统一;(2)注意首尾 照应、代词照应和句子照应。 3.借助以下简单易行的辅助办法找到归 纳中心思想的途径:(1)明确文体特点;(2) 洞悉标题含义;(3)了解写作背景;(4)理 解材料特点;(5)抓住作者思路;(6)捕捉 关键句段。 4.如果是主观题,要认真组织好表述的
语言,要做到言简意赅,可采取摘录法、
(3)把握其内在品质,包括本质、精神和所 蕴含的情感或思想。
故都的秋(节选)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 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 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 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 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 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 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 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 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 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4.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 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 简要分析。
答:以戈壁石的美丽,揭示出大西北 的美丽;
以戈壁石的诱人,强化对大西北的 热爱之情;
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 去”的主旨。
北京卷
《碧云寺的秋色》
整体把握
碧云寺的秋色
爬山虎
柿
白
子
果
树
树
梧桐
凌霄花树
黑枣树 娑罗树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 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 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 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 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 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 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 里的家虫。
《故都的秋》中“形”与“旨”的联 系
“形” 特征
写法 “旨”
清晨的院子 飞鸽、日光、 以动衬静
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朱自清的《背影》
“形” 特征 写法
“旨”
父亲
“黑布小 外貌描写
帽”等
“走”“ 动作描写
探” “攀”“ 缩”等
“我走了” 语言描写
等
通过细致地描
写父亲为儿子买 橘子的场面,突 出了父亲对儿子 的伟大的爱,表 达了对父亲的崇 敬之情。
《总想为你唱支歌》
②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 哪里?
答: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 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
2.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 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 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①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 并结合古人的创作,传达了作者对审美体验和社会 生活关系的理解。描写色彩的词语的大量运用,凸 显了文章主旨。
• 主旨概括的格式:
通过……表现了(赞美 了)……抒发了……
散文的基本特点----形散神聚。
“形散”指散文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可写人 写事写景。
“神聚”,指它的内在实质、内在
精神是集中的,是固定的。
把握散文主旨的几种方法
1、抓文题法
例:2009年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 2008年全国卷《阳关古道苍凉美》 2008四川卷《我爱水》 2007全国卷《总想为你唱支歌》 2006海南卷《阳光的香味》
答 (1)超越欲望,以追求普世价值为目标的生存境界。 (2)①现实的欲望使他觉得压抑。②他希望逐步改变庸 俗的生活状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方法指导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要讲究答题技巧: 1.抽取关键信息。(1)注意句群的中心句; (2)抓住句群的总领句和总结句,明确总领 句、总结句与中心句的关系;(3)借助单、 复句知识来领会关键词语及关键句子的内 容;(4)捕捉关键的指代性语言,理解所指 代的内容;(5)借助关联词来探求文段内容 的重心。 2.注意过渡、照应的内容,对文章的理解 要有整体性。(1)利用过渡句对上下文的衔 接作用,打通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联系,使
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
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
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
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
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
大西北
整体把握
民勤人
左 公 主旨 柳
胡 衬托
杨
南方天地
林
戈壁石
以“形”探“旨”
“形” 特征
写法 “旨”
左公柳 倒而不死,长势 好,长得美;
比喻
民勤人 胡杨林 戈壁石
ຫໍສະໝຸດ Baidu
肯吃苦、敢闯荡、 环境描写 内心充满渴望; 细节描写
死而不倒,死 比喻、拟人
而不屈。
对比、想象
美丽和呼唤 比喻
主旨概括的格式:通过……表现了 (赞美了)……抒发了……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考查的是在阅读理解的 基础上对文章进—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
能力为C级。 归纳是对阅读材料概括的内容能条分缕析, 说明它有几层意思。 概括,是指阅读材料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 括,说明它有几个要点。
考题的内容: 一是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
二是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 三是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
2、抓“文眼”法
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 的词语或句子。
例:《荷塘月色》的“文眼”是文首那 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为全文定下 了一个基调,下文写荷塘的宁静,正是与心 绪的不宁静相对照。
3、抓关键词、句、段法
关关键键句词 (11)、内体涵现丰作富者,立耐场人观寻点味的的警词句语。 (子(2。 323) )、、在 结表反全构现映文复文深结 杂章层构 、次主上 理含题起 解义思重 困的想要难词的作的用句语词的子语句。
2007广东卷《泥泞》 第3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可以 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 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 是如何理解的?
2007全国卷1《总想为你唱支歌》 第4题:文章最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 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 分析。
2006海南、宁夏、全国1《阳光的香味》 第4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
•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 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 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 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 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 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 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 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 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 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