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人教版)的研究与实验_地理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一、研究目的二、研究的背景和基础三、研究过程四、研究成果五、教材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一、研究目的研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的编辑指导思想、编辑原则和教材结构、体系等,在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编写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符合我国国情的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二、研究的背景和基础(一)背景 1. 《义务教育法》和《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的制定和颁布 1986年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988年1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审稿)》,1992年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这些文件的制定和颁布,为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依据。(1)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因此,义务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己任,而不是单纯的升学教育。强化素质教育的观念,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影响。(2)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对地理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以及教学要求等方面做了比较明确、具体的规定,使教材的编写有所遵循。 2. 现代地理科学的发展本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理学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即人类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发展正在受到挑战:人口膨胀、资源贫乏、环境恶化,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这些问题传统上属于地理学领域。因此,地理学重新强调整体研究的原则,注重研究以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为代表的一类综合问题。与此同时,地理学的分支依然得到发展,力图从各个侧面来分析总体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的综合研究和系统分析成为现代地理学的标志。 3. 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 8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引起劳动市场要求的变化,都要求学生打好扎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增强适应性。许多国家为适应这种变化,纷纷掀起了教育改革和革新的浪潮。提倡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理解和动手能力,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地理课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也必然受到教育改革大潮的冲击。(二)基础我们对现行的全日制初中地理教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了过去编写教材的经验和不足;又对香港地区、台湾省,以及美国、英国、德国等同类地理教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吸取国内外同类地理教材好的经验,为我们编写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1. 对全日制初中地理教材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哪些是新教材应该继承的;哪些是新教材应该改进的。 1978年编写后经过不断修改的地理教材,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知识的基础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较强,思想性也较强,这在编写新教材中应该继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材的知识量较大,有些知识偏难偏深;对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反映当代社会面临的地理问题不够;教材的表述方式不够生动活泼。 2. 对港台地区和外国同类教材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哪些内容和编写方式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在编写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之前,我们参阅了美国、日本、德国、香港地区和台湾省的地理教科书。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教材有优点,也有缺点。取各家所长,主要优点是:课文结构丰富多采,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文字表述、教学指导语、教学辅助材料的文字表述配合使用,使教材生动活泼,教学性较强;教材有比较完备的图像系统,在图像的种类、信息量、印制等方面质量较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意教材的版式和美术设计。三、研究过程本项目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调研:我们组织人力进行了教材编写前的调研工作。这项工作分两个方面同时开展。一是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课等活动,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知识的难点所在;二是对我国历史上编写的各套地理教材,以及港台地区和国外的地理教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如前所述,我们重点研究了我社1978年编写的地理教科书和美国等国家的地理教科书,找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我们编写新教材提供借鉴。(二)实施:本项目的实施,主要是通过编写教材来实现的。我们编写教材大体分三步走。第一,在调研的基础上,对获得的各种意见、建议以及学习国内外地理教材的心得进行了整理,并结合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的学习,对新教材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地理教科书的总体框架。第二,对教科
书各部分初稿的编写,采取集体研究-分工编写-主编统稿的方式进行。第三,召开由编写人员、专家、教研人员和教师共同参加的审稿会,广泛征求对教科书的意见。最后修改定稿。(三)实验:自1990年秋季起,我们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初中一年级地理教材的实验工作。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 选定了100个实验样本班,并确定本学科的重点实验区和实验班级。 2. 举办了两次全国性的地理教材培训班,参加的人数为160多人次。我们介绍新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思路,分章节对教材作了详细的说明,并提出了对实验工作的要求,使参加实验的教师在上岗前做到心中有数。 3. 对样本班进行了初态测试。 4. 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实验进展情况。1990年听课50余节,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研讨会40余次,并通过《试教通讯》及时交流各实验区的经验。 5. 对地理教材的评估。通过测试和各种调查表,了解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对教材的评价,检验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为教材的修订提供第一手资料(见附表一、表二、表三、表四)。通过对实验数据、书面意见,以及各种座谈会上了解的情况分析,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新教材符合义务教育培养目标,体现了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要求,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适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国内外一些专家、教研人员对新教材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见附表五)。(四)送审:教材经过实验并修订后,送国家教委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现已通过审查,供全国各地试用。四、研究成果(一)出版的教科书品种和系列化教材品种经过几年的工作,我们出版和合作出版了地理教材共8个品种40册。其中教科书8册;与之配套的教师参考书18册,地图8册,音像教材6册(见附表六)。(二)新教材中的重大改革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了"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出发",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之一。公民的地理素质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呢?我们认为起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二是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三是培养爱国主义等思想和观念,能用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规范自己的行为。教材作为学校地理教育的主要载体,在养成公民良好的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地理教材面临着改革。我们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地理教材改革的突破口,并予以实践,使地理教材的面貌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1. 建立新的教材体系(1)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要克服过去初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基本上按地方志方式编写,罗列地理事实材料,以记忆为主的缺陷,必须首先改变建立教材体系的指导思想,即以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建立教材的新体系,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2)按照地球、地图、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的顺序构建教材的总体框架。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中外地理教材都用一定的篇幅加以介绍,因为它们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在新教材中仍要保留这一部分知识,需要改进的是这部分知识的表述方法,使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区域地理部分,我们采取先外后中的顺序和"详中略外"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这样由整体到部分、由系统到区域、由宏观到微观,与小学社会由近及远、由个人-家庭-社区-中国-世界的体系相呼应,以加强初中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并能在打好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宏观地认识世界,然后比较深入地学习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新的初中地理教材加强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通论的基础知识,以及中国地理总论的内容,提高对地理科学规律性和我国地理国情的认识。对世界区域地理和国家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力求突出重点和特点,减少层次,减少所学国家和区域的数目和次要地名。新教材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结构如下表所示。 2. 精简和革新教学内容精简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区域地理部分。其目的在于减少区域地名的堆积和层次的重叠,突出各区域中地理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打破面面俱到的地理"八股"写法。(1)对世界区域地理部分的地名和分区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世界地理重点讲授的国家由原来的42个减为15个,出现的地名由原来的448个减为288个。世界地理的层次由原来的世界概况、大洲地理、洲内各地区地理、国家地理四个层次,改为世界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