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浪漫语文,诗意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漫语文诗意课堂

【摘要】语文,是生活的浓缩,是情感的记录,是心灵的历史,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浪漫”一词,《辞海》中这样诠释:富有诗意,充满幻想,不拘小节……因着浪漫,语文课堂富有诗意,学生的思想也得以自由驰骋。诗意的语文课堂呼唤拥有浪漫诗趣的语文老师,诗意的语文课堂需要营造浪漫的诗境,诗意的语文课堂要能点燃学生浪漫的诗情,诗意的语

文课堂必须呵护学生浪漫的诗心。

【关键词】浪漫诗意诗心

语文,是生活的浓缩,是情感的记录,是心灵的历史,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

她囊括万物,包罗万象。可以领略春日的姹紫嫣红,夏日的喧闹纷呈,秋日的硕果累累,冬日的静谧安详;亦可以观赏东海的潮汐,西域的戈壁,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可以听“两个黄鹂”的清唱,也可以听“霓裳羽衣”的合奏;大到日月山川,小至纤毫尘埃,远到女娲补天留下的五色石,近到嫦娥三号拍回的月球土壤,都被她细细描画。

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以看神农遍尝百草、治病救人,屈子披发行吟、自沉汨罗;可以与先秦古人在黄河岸边坎坎伐檀,与大唐春风得意的举子踏马赏花;可以学渊明采菊东篱,可以学李白举杯邀月,可以学河东独钓寒江;可以随着苏轼体验悲欢离合的人生,也可以遥想稼轩“金戈铁马,挥斥方遒”的岁月;可以登泰山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登岳阳楼“把酒临风”,可以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她承载了人类所有丰富的情感,牵引着你与几千年来的不朽灵魂同悲共喜。她时而叫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时而让人魂牵梦绕、夜难成寐,时而令人热血沸腾、慷慨激昂……她向你呈现的是一个跟生活一样广阔,甚至更广阔的心灵世界。

语文教学内容的诗意浪漫,语文教学方式的灵活开放,决定了语文课堂的诗意飞扬。没有诗意的语文课堂就好比一片没有鲜花点缀的荒野,苍凉而无生机。诗意的语文课堂需要一种感同身受、回味无穷的情趣,一种含蓄微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一种陶醉其中、不能自已的情思,一种让人心灵不断净化、人格不断升华的意境,一种令人身心彻底放松、精神高度自由、思想任意驰骋的氛围……诗意的语文课堂就是这样一个极富魅力的境界。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进行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把学生带进语文这个浪漫的国度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一枝一叶总关情”——拥有诗趣

“拥有诗趣”,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具备一点诗人的浪漫情怀,以“诗人”的眼光去触摸教材,以“诗人”的敏感去捕捉字里行间丰富的诗意,以“诗人”的激情和智慧去构建鲜活的课堂。教师只有情动于衷,才能传情于外,语文教材中一篇篇精美的诗文,都是丰盛的文

化大餐,都值得用心灵去解读,去体悟。教师领悟了,才能以此引导、启发学生,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充斥诗意的、散发着文化馨香的意境。

如果说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怎么能领悟出文字的诗情画意,怎么能驾驭灵动的课堂,怎么能让孩子喜欢语文?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一个拥有诗趣的语文老师,敢于将目光游离于教参之外而直面文本,字斟句酌,于细微之处发现文本精深之义,体验最初的诗意。

例如,赵师秀《约客》有句云:“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不少练习参考中对于“闲敲棋子”这一动作,大多理解为:诗人约客久候不至,内心焦灼烦躁,只好百无聊赖地敲着棋子,表现了诗人寂寞无聊的心情。这是不是诗歌所要传达的本意呢?笔者对这种解读一直不能苟同,且看这首诗究竟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

黄梅时节,蒙蒙细雨笼罩着乡村的夜晚,家家户户的房屋在雨里静默着,池塘边的青草因为雨水而湿漉漉雾盈盈的,水面上漾起薄薄的水汽,远远近近的蛙声此起彼伏,清脆悠远。黄梅、青草、池塘、蛙声、雨声,如此优美的意象组合构成了独具韵味的江南夏夜之景。约客不至的诗人,陶醉于窗外的美景并融入其中,心灵于一刹那间寻到了独得之乐,不知不觉就过了夜半。在他看来能与友人秉烛对弈固然是人生一大快事,但一个人在雨夜聆听雨声蛙鸣,享受入夜后的恬静安详亦是人生一大美事。于是,跟着心灵的节奏,诗人静静地敲着棋子,那一阵阵敲击声,合着窗外的雨声蛙声,奏出一支简约的乡村小夜曲。“闲”字表现的是诗人坦然和平静的心境,若不是拥有这份恬淡的闲趣,诗人早该蒙头大睡或借酒浇愁了,甚至会把棋子扔得满地是,又怎会留意到窗外的美景,一遍遍地敲着棋子,仍意犹未尽呢?这样的解读似乎更接近“永嘉四灵”自然淡泊的高逸情怀。

语文老师不能囿于教辅资料的一家之见,无论是不是诗人,内心都必须蕴含一份涵养深厚的诗趣,唯有如此,才不会满足于表象,而能捕捉到潜行在文字中的意境和情感,得到精神的启悟。拥有诗趣的教师,才能带领学生步入语文的诗性殿堂,才能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二、“未成曲调先有情”——营造诗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创设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感情共鸣。营造诗境,就是要求教师用形象的描述或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的诗情画意之中,使学生一开始接触新课文时,就产生身临其境的体会,与作者、作品达成共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加深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是一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的抒情散文,文辞优美,感情充沛,但由于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惨烈没有深切的体会,对广大的关东原野的富饶美丽没有形象的感知,对作者背井离乡无家可归的家国之痛、民族之恨更无从经历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东北的美妙风光:高耸的雪峰、茂密的森林、参天的古木、火红的高粱、金黄的大豆、广袤的原野、奔驰的鹿群、澄澈的天池、拉粮的牛车、碾谷的场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充分感受到了东北大地的美丽富饶。这时引导学生大声朗读第一段“当我躺着土地上的的时候……原野

上怪诞的风”部分,把一些修饰词语作为重音来读,就能水到渠成地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

接着,画面一转,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展示日寇的种种暴行和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配以歌曲《松花江上》,强烈的对比让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眼中有盈盈的泪意,心中有切齿的恨意,此时学生的情感与作者达成了共鸣,学习的热情被熊熊点燃了。看着学生高举着小手,要一抒心中之块垒,教师趁势利导,让学生畅谈心中所感。此时,学生已经成了作者的知音,再引领他们去诵读课文,很快就能进去角色,他们读出的是作者的心境,也是自己的心境,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作者那份对故乡的炽痛热爱和深切眷恋,以及面对土地发出的铮铮誓言,久久地感动着师生的心灵。

在诗意的氛围中营造课堂诗境,让学生在诗意的教学情境中一起享受着语言文字的精彩与美妙,激发起学习新知的欲望。这里,教师优美的语言,多媒体展示的意境,使课堂像水墨画一样充满意蕴,像散文诗一样灵动优美,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红杏枝头春意闹”——点燃诗情

赞科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大的气力给学生讲解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激情,那么这些解释仍然落空。”可见,激发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点燃诗情,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注意引诱学生沉浸在情感的活动中,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情趣盎然。语文教师要学会逗趣、学会煽情、学会引领、学会诵读……有时让人发笑,有时让人思考,有时又让人冲动,只有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忘我地学习,主动地探索,而逃脱那种繁琐分析的语文学习俗道,从而达到“得意忘言”之地步。

何其芳的《秋天》充满了诗情画意,教师可充分利用文本的诗性特质,精心设计,调动学生的认识情感,在教学中掀起一波又一波情感体验的高潮。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赏秋”——借优美的照片来欣赏绚丽的秋景,唤起学生对秋的美好回忆和情感体验;

第二个教学环节“赞秋”——用诗一样优美的语言,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第三个教学环节“读秋”——借深情的朗读来感受诗人笔下的秋。诗歌优美的旋律、和谐的音韵、明快的节奏、凝练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悠远的意境配以悠扬的轻音乐《秋日私语》,以充满激情的声调反复吟哦,学生不由自主就进入了诗歌的情境,陶醉于诗歌的美妙画面,想象诗歌所表现的恬美生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变课文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把阅读变成了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在此基础上,再设计第四个环节“绘秋”——让学生借助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呈现出来的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化平面的文字为动感的立体画面,享受“诗中有画”的神韵,既能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能丰富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阅读进入一个创造性的高度,推动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品秋”——体味、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感受诗歌语言凝炼、形象且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情致的特点,尤其是“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