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件4酶与生物催化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H OH
(顺,顺-已二烯二酸)
RH + O2 + 还原型辅助因子
ROH + H2O + 氧化型辅助因子
(又称羟化酶) 1.1.2. 转移酶类:催化化合物中某些基团的转移。 A· + B X A +B· X
根据X分成8个亚类:转移碳基、酮基或醛基、酰基、糖基、 烃基、含氮基、含磷基和含硫基的酶。 1.1.3. 水解酶类:催化加水分解作用。 AB + H2O AOH + BH
尼克酰胺 (Vpp, B5) AMP
泛酸(B3) 叶酸(B11) 吡哆醛/胺 (B6) 硫胺素(B1) AMP
FMN(黄素单核苷酸)
递氢(脱氢酶) 核黄素(B2)
酶及生物催化剂概念的发展
克隆酶、遗传修饰酶 蛋白质工程新酶
蛋白质类: Enzyme
(天然酶、生物工程酶) 生物催化剂 (Biocatalyst) 核酸类:Ribozyme ; Deoxyribozyme
第四节 反应动力学
底物浓度的影响 酶浓度的影响 温度、pH的影响 抑制剂、激活剂的影响
一、底物浓度的影响
1、一种现象:酶被底物饱和 2、一种假说:酶-底物复合物中间产物学说 3、米氏方程:
V m a x [S ] V= K m + [S]
(1)v-[S]曲线:近似双曲线 (2)[s]<<Km([S]很小时),v与[s]成正比
COOH
1.1.5. 异构酶:催化 各种异构体之间的互变。
A B
常见的有消旋和变旋、醛酮异构、顺反异构和变位酶类。
1.1.6. 合成酶类:催化有ATP参加的合成反应。
A + B + ATP 乳酸脱氢酶 EC 1. A· + ADP +Pi B
1.
1.
27
第1大类,氧化还原酶 第1亚类,氧化基团CHOH 第1亚亚类,H受体为NAD+ 该酶在亚亚类中的流水编号
LDH1(心)、LDH5(骨骼肌)
第六节 酶活性测定
一、测定指标
1、酶活性测定的主要指标:活力单位 酶活力: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 活力单位:特定条件下酶促反应在单位时间内 生成一定量的产物或消耗一定数量的底物所需 要的酶量。活力单位包括国际单位和催量单位 国际单位:在特定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μmol 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要的酶量 催量:在特定的条件下,每秒钟催化1mol底物 转化为产物所需要的酶量
二、酶的命名 习惯命名:由发现者命名,常以底物名、反 应性质以及酶的来源命名; 系统命名(1961年国际酶学委员会确定) 每一个酶由下列三种表示: 1、系统名称:底物名+反应性质 2、分类编号:E.C.+四个数字 3、推荐名:选一个习惯名(实用、简单)
第八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
一、酶与疾病的关系
酶的不同形式
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仅由单一肽链 组成的具有完全催化活性的酶。
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由多个相同或 不同亚基以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酶。 多酶体系(multienzyme system):由几种不 同功能的酶彼此聚合形成的多酶复合物。 多功能酶(multifunctional enzyme)或串联酶 (tandem enzyme):一些多酶体系在进化过 程中由于基因的融合,多种不同催化功能存在 于一条多肽链中,这类酶称为多功能酶。
反竞争性抑制 活性中心以外 ES 不能消除抑制 降低
活性中心 E 消除抑制 不变
增加底物浓度 对Vm的影响
对Km的影响
增加
不变
降低
第五节 调节酶
调节对象:关键酶
酶活性的调节(快速调节) 调节方式 酶数量的调节(缓慢调节) 酶位置的调节(缓慢调节)
一、别构酶(allosteric enzyme,变构酶)
1897年,Buchner兄弟用不含细胞的酵母提取液,实 现了发酵。 1926年,Sumner首次从刀豆中提纯出脲酶结晶。 1982年,Cech首次发现RNA也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提出核酶(ribozyme)的概念。 1995 年 , Jack W.Szostak 研 究 室 首 先 报 道 了 具 有 DNA 连 接 酶 活 性 DNA 片 段 , 称 为 脱 氧 核 酶 (deoxyribozyme)。
2、酶纯度测定的主要指标:比活力
二、测定条件:足够的底物浓度、最适pH、 最适温度、适合的缓冲液、适量的激活剂 及辅助成分、去除抑制剂、适合的终止反 应及检测方法
第七节 酶的分类与命名
一、酶的分类
1、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 2、转移酶(transferase) 3、水解酶(hydrolase) 4、裂解酶(或裂合酶lyase) 5、异构酶(isomerase) 6、合成酶(synthease)或连接酶(ligase)
(二)酶的辅因子
单纯酶 酶 结合酶 (全酶)= 酶蛋白 + 辅因子 辅酶 (prosthetic group):与酶蛋白结合得比较 松的小分子有机物。 辅基 (coenzyme):与膜蛋白结合得紧密的小分 子有机物。 金属激活剂 :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
辅因子
酶的催化专一性主要决定于膜蛋白部分,辅因子通常是 作为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的载体。
辅酶辅基与维生素及核苷酸的关系
辅助成分 作 用 维生素组分 核苷酸组 分
NAD+(辅酶Ⅰ)
NADP+(辅酶Ⅱ) CoA-SH(辅酶A) FH4(四氢叶酸) 磷酸吡哆醛/胺
焦磷酸硫胺素TPP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递氢(脱氢酶)
转移酰基 转移一碳单位 转移氨基(转 氨酶)、羧基 (脱羧酶) 转移醛基
一、酶的分类
1961年国际酶学委员会(Enzyme Committee, EC)根据 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和机理,把酶分成6大类: 1.1.1 氧化还原酶类:主要是催化氢的转移或电子传递的氧 化还原反应。 AH2 + B(O2) A + BH2(H2O2,H2O)
(1)脱氢酶类:催化直接从底物上脱氢的反应。 AH2 +B A +BH2(需辅酶Ⅰ或辅酶Ⅱ)
二、酶浓度的影响:正比 三、温度影响:最适温度 四、pH值影响:最适pH 五、抑制剂影响 1、不可逆抑制剂 2、可逆抑制剂 竞争性抑制:丙二酸;磺胺药,等
非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
1/v
非竞争性抑制 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
无抑制
1/[S]
竞争性抑制 结合部位
抑制剂结合组分
非竞争性抑制 活性中心以外 E、ES 不能消除抑制 降低
(2)氧化酶类
①催化底物脱氢,氧化生成H2O2: AH2 + O2 A + H2O2(需FAD或FMN)
②催化底物脱氢,氧化生成H2O: 2AH2 + O2 2A + 2H2O (3)过氧化物酶 ROO + H2O2 RO + H2O + O2
OH C=O C=O OH
(4)加氧酶(双加氧酶和单加氧酶) O2 +
1、酶与疾病的发生 2、酶与疾病的诊断 3、酶与疾病的治疗
二、酶在医学上的其他应用
三、其它生物催化剂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核酶ribozymes 抗体酶Abzymes
酶学研究历史
公元前两千多年,我国已有酿酒记载。 一百余年前,Pasteur认为发酵是酵母细胞生命活动的 结果。
1877年,Kuhne首次提出Enzyme一词。
(3)[s]>>Km([S]很大时),v=Vm,酶被底
物饱和
(4)v=(1/2)Vm时,[s]=Km 米氏常数Km:
酶的特征性常数;
物理意义: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
时的底物浓度;
近似等于酶-底物复合物的解离常数; 可用作酶与底物亲和能力的度量指标:Km 越大、亲和力越小;Km越小、亲和力越大
第三节 酶促反应的 特点及机理
一、一般催化剂的共性
二、酶促反应的特点
1、高效:降低活化能 2、特异:绝对特异、相对特异、立体异构特异 3、易失活 4、受调控 5、活力常与辅助成分有关
三、酶促反应的机制
1、特异性和灵活性的机理
2、高效性的机理 (1)诱导契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相互诱导、形变 (2)邻近效应及定向排列 (3)多元催化:酸碱催化、共价催化(亲 核、亲电子攻击) (4)表面效应(低价电区域):排除 水分子干扰
1.1.4. 裂解酶类:催化非水解性地除去基团而形成双键的反 应或逆反应。 C—C键
CH3 C=O COOH CH3 C=O H + CO2
C—O键
CH2COOH
HCCOOH HOOCCH + H2O
HO—CH—COOH
C—N键
COOH CH—NH2 CH2 COOH
COOH CH HC + NH3
目前将生物催化剂分为两类: 酶 、 非酶 生物催化剂 (核酶,脱氧核酶等) 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特异底物
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极高的催化效率 高度的专一性 易失活 活性可调控 有些酶需辅助因子
酶的化学本质:蛋白质
(一)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1926年J.B.Sumner首次从刀豆制备出脲酶结晶,证明其为 蛋白质,并提出酶的本质就是蛋白质的观点。 酶是蛋白质的证据。 1982年T.Cech发现了第1个有催化活性的天然RNA—— ribozyme(核酶),以后Altman和Pace等又陆续发现了真 正的RNA催化剂。 核酶的发现不仅表明酶不一定都是蛋白质,还促进了有 关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二、活性中心(active site)
必需基团: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活性中心以 外的必需基团 活性中心:底物结合部位+催化部位
结合基团 活性部位 必需基团 专一性
催化基团
维持酶的空间结构
催化性质
三、空间结构的灵活性与调节酶
1、别构酶与别构调节 2、共价调节酶与化学修饰调节 3、同工酶(isoenzyme) 4、酶原激活
二、共价调节酶 三、酶原(zymogen;proenzyme)激活
无活性的酶前体转变为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四、同工酶(isoenzyme)
同工酶: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免疫特性等 不同,但可以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的一组酶。
【经典举例】乳酸脱氢酶:由四个亚基组成,亚
基有两种类型(H型和L型),组成5种同工酶。
模拟生物催化剂
……
酶的命名有两种方法:系统名、惯用名。 系统名:包括所有底物的名称和反应类型。
乳酸 + NAD+
丙酮酸 + NADH + H+
乳酸:NAD+氧化还原酶
惯用名:只取一个较重要的底物名称和反应类型。
乳酸:NAD+氧化还原酶 乳酸脱氢酶
对于催化水解反应的酶一般在酶的名称上省去反应类型。
第二节 酶分子的结构特点
(四)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复合物
1.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仅有一条具有活性部位的 多肽链,全部参与水解反应。 2.寡聚酶 (oligomeric enzyme):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亚 基牢固地联在一起,单个亚基没有催化活性。亚基之间以非 共价键结合。 3.多酶复合物 (multienzyme system):几个酶镶嵌而成的复合 物。这些酶催化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一系列顺序反应。
(三)结合酶的组成成分 全酶 (holoenzyme) 酶蛋白 (apoenzyme) :多肽;决定 特异性、高效性 辅助因子(cofactor):非蛋白组分; 递氢、电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基团;决定反应类型、 性质
辅基(prosthetic group):与酶蛋白结合牢固,不 能用透析等简单方法与酶蛋白分离的有机小分子 辅酶(coenzyme): :与酶蛋白结合不牢固,能用 透析等简单方法与酶蛋白分离的有机小分子。
酶分子通过活性中心以外的特异调节位点与小 分子调节物(效应物)结合后,酶分子的构象改 变,从而调节酶活性 1、结构特点:
(1)多数为寡聚蛋白,具有多个亚基 (2)双中心:活性中心、调节中心(别构中心) (3)调节物多为小分子 (4)动力学特点:不符合米氏方程,v-[S]曲线为S形 (5)调节部位多为代谢途径的第一步或交汇点 (6)稳定特性:室温稳定,0℃不稳定
第四章 酶与生物催化剂
第一节 概 述
主要内容:介绍酶的概念、作用 特点和分类、命名,讨论酶的结 构特征和催化功能以及酶专一性 及高效催化的策略,进而讨论影 响酶作用的主要因素。对酶工程 和酶的应用作一般介绍。
酶是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 物催化剂。 定义:酶是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不可 缺少的受多种因素调节控制的具有催化 能力的生物催化剂。 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征:1.只能进行热力 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2.可以缩短化学反应 到达平衡的时间,而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3.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顺,顺-已二烯二酸)
RH + O2 + 还原型辅助因子
ROH + H2O + 氧化型辅助因子
(又称羟化酶) 1.1.2. 转移酶类:催化化合物中某些基团的转移。 A· + B X A +B· X
根据X分成8个亚类:转移碳基、酮基或醛基、酰基、糖基、 烃基、含氮基、含磷基和含硫基的酶。 1.1.3. 水解酶类:催化加水分解作用。 AB + H2O AOH + BH
尼克酰胺 (Vpp, B5) AMP
泛酸(B3) 叶酸(B11) 吡哆醛/胺 (B6) 硫胺素(B1) AMP
FMN(黄素单核苷酸)
递氢(脱氢酶) 核黄素(B2)
酶及生物催化剂概念的发展
克隆酶、遗传修饰酶 蛋白质工程新酶
蛋白质类: Enzyme
(天然酶、生物工程酶) 生物催化剂 (Biocatalyst) 核酸类:Ribozyme ; Deoxyribozyme
第四节 反应动力学
底物浓度的影响 酶浓度的影响 温度、pH的影响 抑制剂、激活剂的影响
一、底物浓度的影响
1、一种现象:酶被底物饱和 2、一种假说:酶-底物复合物中间产物学说 3、米氏方程:
V m a x [S ] V= K m + [S]
(1)v-[S]曲线:近似双曲线 (2)[s]<<Km([S]很小时),v与[s]成正比
COOH
1.1.5. 异构酶:催化 各种异构体之间的互变。
A B
常见的有消旋和变旋、醛酮异构、顺反异构和变位酶类。
1.1.6. 合成酶类:催化有ATP参加的合成反应。
A + B + ATP 乳酸脱氢酶 EC 1. A· + ADP +Pi B
1.
1.
27
第1大类,氧化还原酶 第1亚类,氧化基团CHOH 第1亚亚类,H受体为NAD+ 该酶在亚亚类中的流水编号
LDH1(心)、LDH5(骨骼肌)
第六节 酶活性测定
一、测定指标
1、酶活性测定的主要指标:活力单位 酶活力: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 活力单位:特定条件下酶促反应在单位时间内 生成一定量的产物或消耗一定数量的底物所需 要的酶量。活力单位包括国际单位和催量单位 国际单位:在特定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μmol 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要的酶量 催量:在特定的条件下,每秒钟催化1mol底物 转化为产物所需要的酶量
二、酶的命名 习惯命名:由发现者命名,常以底物名、反 应性质以及酶的来源命名; 系统命名(1961年国际酶学委员会确定) 每一个酶由下列三种表示: 1、系统名称:底物名+反应性质 2、分类编号:E.C.+四个数字 3、推荐名:选一个习惯名(实用、简单)
第八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
一、酶与疾病的关系
酶的不同形式
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仅由单一肽链 组成的具有完全催化活性的酶。
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由多个相同或 不同亚基以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酶。 多酶体系(multienzyme system):由几种不 同功能的酶彼此聚合形成的多酶复合物。 多功能酶(multifunctional enzyme)或串联酶 (tandem enzyme):一些多酶体系在进化过 程中由于基因的融合,多种不同催化功能存在 于一条多肽链中,这类酶称为多功能酶。
反竞争性抑制 活性中心以外 ES 不能消除抑制 降低
活性中心 E 消除抑制 不变
增加底物浓度 对Vm的影响
对Km的影响
增加
不变
降低
第五节 调节酶
调节对象:关键酶
酶活性的调节(快速调节) 调节方式 酶数量的调节(缓慢调节) 酶位置的调节(缓慢调节)
一、别构酶(allosteric enzyme,变构酶)
1897年,Buchner兄弟用不含细胞的酵母提取液,实 现了发酵。 1926年,Sumner首次从刀豆中提纯出脲酶结晶。 1982年,Cech首次发现RNA也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提出核酶(ribozyme)的概念。 1995 年 , Jack W.Szostak 研 究 室 首 先 报 道 了 具 有 DNA 连 接 酶 活 性 DNA 片 段 , 称 为 脱 氧 核 酶 (deoxyribozyme)。
2、酶纯度测定的主要指标:比活力
二、测定条件:足够的底物浓度、最适pH、 最适温度、适合的缓冲液、适量的激活剂 及辅助成分、去除抑制剂、适合的终止反 应及检测方法
第七节 酶的分类与命名
一、酶的分类
1、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 2、转移酶(transferase) 3、水解酶(hydrolase) 4、裂解酶(或裂合酶lyase) 5、异构酶(isomerase) 6、合成酶(synthease)或连接酶(ligase)
(二)酶的辅因子
单纯酶 酶 结合酶 (全酶)= 酶蛋白 + 辅因子 辅酶 (prosthetic group):与酶蛋白结合得比较 松的小分子有机物。 辅基 (coenzyme):与膜蛋白结合得紧密的小分 子有机物。 金属激活剂 :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
辅因子
酶的催化专一性主要决定于膜蛋白部分,辅因子通常是 作为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的载体。
辅酶辅基与维生素及核苷酸的关系
辅助成分 作 用 维生素组分 核苷酸组 分
NAD+(辅酶Ⅰ)
NADP+(辅酶Ⅱ) CoA-SH(辅酶A) FH4(四氢叶酸) 磷酸吡哆醛/胺
焦磷酸硫胺素TPP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递氢(脱氢酶)
转移酰基 转移一碳单位 转移氨基(转 氨酶)、羧基 (脱羧酶) 转移醛基
一、酶的分类
1961年国际酶学委员会(Enzyme Committee, EC)根据 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和机理,把酶分成6大类: 1.1.1 氧化还原酶类:主要是催化氢的转移或电子传递的氧 化还原反应。 AH2 + B(O2) A + BH2(H2O2,H2O)
(1)脱氢酶类:催化直接从底物上脱氢的反应。 AH2 +B A +BH2(需辅酶Ⅰ或辅酶Ⅱ)
二、酶浓度的影响:正比 三、温度影响:最适温度 四、pH值影响:最适pH 五、抑制剂影响 1、不可逆抑制剂 2、可逆抑制剂 竞争性抑制:丙二酸;磺胺药,等
非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
1/v
非竞争性抑制 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
无抑制
1/[S]
竞争性抑制 结合部位
抑制剂结合组分
非竞争性抑制 活性中心以外 E、ES 不能消除抑制 降低
(2)氧化酶类
①催化底物脱氢,氧化生成H2O2: AH2 + O2 A + H2O2(需FAD或FMN)
②催化底物脱氢,氧化生成H2O: 2AH2 + O2 2A + 2H2O (3)过氧化物酶 ROO + H2O2 RO + H2O + O2
OH C=O C=O OH
(4)加氧酶(双加氧酶和单加氧酶) O2 +
1、酶与疾病的发生 2、酶与疾病的诊断 3、酶与疾病的治疗
二、酶在医学上的其他应用
三、其它生物催化剂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核酶ribozymes 抗体酶Abzymes
酶学研究历史
公元前两千多年,我国已有酿酒记载。 一百余年前,Pasteur认为发酵是酵母细胞生命活动的 结果。
1877年,Kuhne首次提出Enzyme一词。
(3)[s]>>Km([S]很大时),v=Vm,酶被底
物饱和
(4)v=(1/2)Vm时,[s]=Km 米氏常数Km:
酶的特征性常数;
物理意义: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
时的底物浓度;
近似等于酶-底物复合物的解离常数; 可用作酶与底物亲和能力的度量指标:Km 越大、亲和力越小;Km越小、亲和力越大
第三节 酶促反应的 特点及机理
一、一般催化剂的共性
二、酶促反应的特点
1、高效:降低活化能 2、特异:绝对特异、相对特异、立体异构特异 3、易失活 4、受调控 5、活力常与辅助成分有关
三、酶促反应的机制
1、特异性和灵活性的机理
2、高效性的机理 (1)诱导契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相互诱导、形变 (2)邻近效应及定向排列 (3)多元催化:酸碱催化、共价催化(亲 核、亲电子攻击) (4)表面效应(低价电区域):排除 水分子干扰
1.1.4. 裂解酶类:催化非水解性地除去基团而形成双键的反 应或逆反应。 C—C键
CH3 C=O COOH CH3 C=O H + CO2
C—O键
CH2COOH
HCCOOH HOOCCH + H2O
HO—CH—COOH
C—N键
COOH CH—NH2 CH2 COOH
COOH CH HC + NH3
目前将生物催化剂分为两类: 酶 、 非酶 生物催化剂 (核酶,脱氧核酶等) 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特异底物
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极高的催化效率 高度的专一性 易失活 活性可调控 有些酶需辅助因子
酶的化学本质:蛋白质
(一)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1926年J.B.Sumner首次从刀豆制备出脲酶结晶,证明其为 蛋白质,并提出酶的本质就是蛋白质的观点。 酶是蛋白质的证据。 1982年T.Cech发现了第1个有催化活性的天然RNA—— ribozyme(核酶),以后Altman和Pace等又陆续发现了真 正的RNA催化剂。 核酶的发现不仅表明酶不一定都是蛋白质,还促进了有 关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二、活性中心(active site)
必需基团: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活性中心以 外的必需基团 活性中心:底物结合部位+催化部位
结合基团 活性部位 必需基团 专一性
催化基团
维持酶的空间结构
催化性质
三、空间结构的灵活性与调节酶
1、别构酶与别构调节 2、共价调节酶与化学修饰调节 3、同工酶(isoenzyme) 4、酶原激活
二、共价调节酶 三、酶原(zymogen;proenzyme)激活
无活性的酶前体转变为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四、同工酶(isoenzyme)
同工酶: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免疫特性等 不同,但可以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的一组酶。
【经典举例】乳酸脱氢酶:由四个亚基组成,亚
基有两种类型(H型和L型),组成5种同工酶。
模拟生物催化剂
……
酶的命名有两种方法:系统名、惯用名。 系统名:包括所有底物的名称和反应类型。
乳酸 + NAD+
丙酮酸 + NADH + H+
乳酸:NAD+氧化还原酶
惯用名:只取一个较重要的底物名称和反应类型。
乳酸:NAD+氧化还原酶 乳酸脱氢酶
对于催化水解反应的酶一般在酶的名称上省去反应类型。
第二节 酶分子的结构特点
(四)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复合物
1.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仅有一条具有活性部位的 多肽链,全部参与水解反应。 2.寡聚酶 (oligomeric enzyme):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亚 基牢固地联在一起,单个亚基没有催化活性。亚基之间以非 共价键结合。 3.多酶复合物 (multienzyme system):几个酶镶嵌而成的复合 物。这些酶催化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一系列顺序反应。
(三)结合酶的组成成分 全酶 (holoenzyme) 酶蛋白 (apoenzyme) :多肽;决定 特异性、高效性 辅助因子(cofactor):非蛋白组分; 递氢、电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基团;决定反应类型、 性质
辅基(prosthetic group):与酶蛋白结合牢固,不 能用透析等简单方法与酶蛋白分离的有机小分子 辅酶(coenzyme): :与酶蛋白结合不牢固,能用 透析等简单方法与酶蛋白分离的有机小分子。
酶分子通过活性中心以外的特异调节位点与小 分子调节物(效应物)结合后,酶分子的构象改 变,从而调节酶活性 1、结构特点:
(1)多数为寡聚蛋白,具有多个亚基 (2)双中心:活性中心、调节中心(别构中心) (3)调节物多为小分子 (4)动力学特点:不符合米氏方程,v-[S]曲线为S形 (5)调节部位多为代谢途径的第一步或交汇点 (6)稳定特性:室温稳定,0℃不稳定
第四章 酶与生物催化剂
第一节 概 述
主要内容:介绍酶的概念、作用 特点和分类、命名,讨论酶的结 构特征和催化功能以及酶专一性 及高效催化的策略,进而讨论影 响酶作用的主要因素。对酶工程 和酶的应用作一般介绍。
酶是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 物催化剂。 定义:酶是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不可 缺少的受多种因素调节控制的具有催化 能力的生物催化剂。 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征:1.只能进行热力 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2.可以缩短化学反应 到达平衡的时间,而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3.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