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结构和组成
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材料的组成通常包括化学组成、矿物组成
#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材料的组成通常包括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相组成;材料的结构包括微观结构、细观结构和宏观结构。
#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密实度、孔隙率、填充率、空隙率#材料的密度等是材料的结构特征参数,属于材料的物理性质,本课程讨论的相关内容包括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密实度、孔隙率、填充率、空隙率的的概念、计算公式、测试方法及相互关系。
密度指的是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公式为m vρ=(ρ—密度,m —质量,v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测定方法:李氏比重瓶法;表观密度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公式为00mv ρ=(0ρ—表观密度,m —质量,0v —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测定方法:量积法;堆积密度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公式为mv ρ=,,(ρ,—堆积密度,v ,—材料的堆积体积)。
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以D 表示,公式为00100%=100%v D v ρρ=⨯⨯;孔隙率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以P 表示,公式为00(1)100%=(1-)100%v P v ρρ=-⨯⨯;P +D =1。
填充率是指堆积体积中,被散粒材料的颗粒所填充的程度,以D ,表示,公式为00100%v D v =⨯,,;空隙率指散粒材料在某容器的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以P ,表示,公式为0000(1)100%=(1)100%v P v ρρ=-⨯-⨯,,,;P ,+D ,=1。
#材料亲水性、憎水性、吸水性、吸湿性、耐水性等与水有关的性质#属于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亲水性和憎水性与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被水润湿的程度有关,当0°≤θ(润湿边角)≤90°材料遇水后其表面性能降低,水在材料表面易于扩散,这种与水的亲和性成为亲水性,与此相反,θ>90°,材料与水接触时不与水亲和,称为憎水性。
吸水性是指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用吸水率表示,有两种表示方法,质量吸水率:%m m m W 100221⨯-=m (m W —材料的质量吸水率,1m —材料在吸水饱和后的质量,2m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体积吸水率:1200wv m m 1W ==100%v v W v ρ-⨯⨯(W v —材料的体积吸水率,v W —材料吸水饱和时,水的体积,1m —材料在吸水饱和后的质量,2m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0v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w ρ—水的密度);吸湿性是指材料在环境中能自发地吸收空气中水分的性质,用含水率表示,公式为100%m m m W 221h ⨯-=(W h —材料的含水率,1m —材料含水时的质量,m 2—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
材料概论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各...
材料概论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各种材料金属、高分子和无机非金属不论其形状大小如何,其宏观性能都是由其化学组成和组织结构决定的。
材料的性能与化学组成、工艺、结构的关系如下:第二章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2.1 材料的组成2.2 材料的结构2.3 材料的性能只有从不同的微观层次上正确地了解材料的组成和组织结构特征与性能间的关系,才能有目的、有选择地制备和使用选用材料。
化学组成工艺过程本征性能显微结构材料性能2.1 材料的组成材料通常都是由原子or分子结合而成的,也可以说是由各种物质组成的,而物质是由≥1种元素组成的。
按原子or分子的结合与结构分布状态的不同,可分成3类:第二章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组元、相和组织固溶体聚集体复合体2.1.2 材料的化学组成2.1.1 材料组元的结合形式固溶体、聚集体和复合体第二章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材料的组元:金属材料多为纯元素,如普通碳钢? Fe&C;陶瓷材料多为化合物,如Y2O3?ZrO2 ?Y2O3&ZrO2组成材料最基本、独立的物质,或称组分。
可以是纯元素or稳定化合物。
相: 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并且结构相同的均匀部分。
1?m图2-150%ZrO2/Al2O3复合材料的SEM照片* 相与相之间有明显的分界面,可用机械的方法将其分离开。
第二章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ZrO2Al2O3*各晶粒间有界面隔开,但它们是由成分、结构均相同的同种晶粒构成的材料,仍属于同一相。
*在相界面上,性质的改变是突变的。
*1个相必须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都是完全均匀的,但不一定只含有1种物质。
例如:纯金属是单相材料,钢非纯金属在室温下由铁素体含碳的??Fe和渗碳体Fe3C为化合物组成;普通陶瓷:由晶相1种/几种与非晶相玻璃相组成。
*由成分、结构都不同的几种晶粒构成的材料,则它们属于几种不同的相。
材料的组织第二章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材料内部的微观形貌。
实际上是指由各个晶粒or各种相所形成的图案。
材料科学四要素
材料科学四要素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和加工制备的学科,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等。
在材料科学中,有四个重要的要素,它们是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和加工制备。
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下面将分别对这四个要素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材料的组成。
材料的组成是指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
不同种类的材料由不同的元素或化合物组成,这些成分的种类和比例决定了材料的基本性质。
例如,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金属元素,而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物、硼化物等。
材料的组成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化学性质和稳定性,因此在材料设计和选择时,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来确定材料的组成。
其次是材料的结构。
材料的结构是指材料内部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和相互作用。
不同的结构形式决定了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粒大小、晶界、缺陷等特征,从而影响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电磁性能。
材料的结构可以通过各种分析手段来确定,如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等,这些结构信息对于材料的性能预测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是材料的性能。
材料的性能是指材料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
材料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如强度、硬度、韧性)、热学性能(如导热性、热膨胀系数)、电磁性能(如导电性、磁性)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这些性能特点直接关系到材料的使用范围和条件。
因此,对材料的性能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是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最后是材料的加工制备。
材料的加工制备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原始材料转化为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能的成品材料的过程。
材料的加工制备包括原料的提取、精炼、合金化、成型、热处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对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产生影响。
因此,合理的加工工艺和工艺参数选择对于获得优质材料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材料科学的四要素——组成、结构、性能和加工制备,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复合材料的组成和结构
复合材料的组成和结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复合材料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可以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船舶、建筑、电子设备和医学器械等领域。
那么,什么是复合材料呢?复合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下面将为您详细解答。
一、何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新型材料。
它的特点在于不同材料之间有更强的结合力,这种结合力可以使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质和优良的性能。
二、复合材料的组成1. 基体材料基体材料通常是具有良好强度和刚度的聚合材料(如环氧树脂),金属(如铝、钛等)或陶瓷(如氧化铝)等。
基体材料形成了复合材料的主要骨架结构。
2. 增强材料增强材料通常是一种纤维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
这些纤维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特性,经过加工可以将它们布置在基体材料的表面上,形成所谓的增强材料。
3. 界面材料由于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界面材料的作用是防止它们之间的层间剥离,保证复合材料整体强度。
目前,界面改性技术已经成为大量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三、复合材料的结构复合材料结构是由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的交替叠加形成的。
正常情况下,复合材料的厚度都很小,只有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不等。
其结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纤维结构复合材料中的纤维结构通常是由排列有序的纤维复合体构成的。
这样的排列方式可以使纤维之间相互贯通,在应力作用下相互支撑,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
2. 层间结构层间结构是由交替叠加的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构成的。
由于增强材料比基体材料更硬,所以在外力作用下,增强材料首先承受应力,从而优化整个结构的抗振性能。
3. 裂纹结构相对于单一材料的均质结构而言,复合材料内部有很多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合而成,因此对外部应力有更强的韧性和耐久性。
裂纹结构是在复合材料发生破裂时形成的,通过层间叠加的结构来缓解应力并防止破碎。
材料的结构包括
材料的结构包括
材料的结构是指材料内部的有序排列方式,包括原子、分子、晶格和晶体等层次结构。
材料的最基本结构单位是原子,原子是构成材料的最基本的微观粒子。
不同材料的原子种类和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材料在宏观上的性质。
例如金属材料的结构由紧密堆积的金属原子组成,而非晶态材料的结构则没有明确的晶体结构,原子排列无规则。
原子通过化学键成为分子,分子是由多个原子以化学键相连而成的结构单位。
分子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
例如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分子的排列方式决定了物质的宏观性质。
例如,固体材料中的分子排列为有序的三维网络结构,形成晶格。
晶格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有规则的排列方式,包括立方晶系、六方晶系等不同的对称性。
晶格结构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等方法进行表征。
不同的晶体结构决定了材料的硬度、熔点和电导率等性质。
晶体是由整齐排列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组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形态的物质。
晶体结构是由晶格和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共同决定的。
晶体结构可以具有多种形态,例如立方晶系、六方晶系、正交晶系等。
除了原子、分子和晶体,材料的结构还可以包括更高层次的结
构,例如晶体的堆叠方式形成晶体面、晶体中的缺陷和位错等。
这些结构单位的有序排列和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材料的性质和行为。
总之,材料的结构从微观到宏观层次,包括原子、分子、晶格和晶体等层次结构。
这些结构单位的有序排列和相互作用决定了材料的性质和行为,是研究和理解材料的基础。
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组织
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组织金属材料是指由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导和热传导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和建筑领域。
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组织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以下将从晶体结构、晶粒大小、晶界和位错等方面介绍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组织。
首先是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
金属是由多个金属原子组成的晶格结构,具有高度的有序性。
常见的金属结构包括面心立方结构(FCC)、体心立方结构(BCC)和密排六方结构(HCP)。
FCC结构中,每个原子周围有12个最近邻原子,原子间的距离相等,如铝和铜。
BCC结构中,每个原子周围有8个最近邻原子,原子间的距离比FCC结构略大,如铁和钒。
HCP结构中,每个原子周围有12个最近邻原子,但原子间的距离比其他两种结构大,如钛和锆。
金属的晶体结构对材料的硬度、延展性和导电性能等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是金属材料的晶粒大小。
晶粒是金属中具有相同晶体结构的晶胞的集合体。
金属材料的晶粒大小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晶粒越小,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延展性和塑性则较差;晶粒越大,材料的延展性和塑性越好,但强度和硬度相对较低。
晶粒大小的控制通常通过热处理、变形加工和再结晶等方法实现。
金属材料的结构还与晶界有关。
晶界是相邻两个晶粒之间的界面。
晶界具有比晶粒内部更高的活动性,容易成为材料中的非晶区域、孔隙和裂纹的起点。
晶粒内部原子排列有序,而晶界则是原子排列的不规则区域,原子间的距离不够紧密,因此晶界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有着重要影响。
晶界的稳定性和结构特点常通过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技术进行研究。
最后是金属材料中的位错。
位错是指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缺陷或错位。
位错可以增加金属材料的塑性和韧性,使其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
在金属中,位错的形成和移动是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
位错的种类包括直线位错、螺旋位错和平面位错等,其特点和形成机制各不相同。
位错的存在对金属材料的断裂和疲劳性能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组织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材料的组成、结构、构造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化学组成不同的两种石材性能对比
大理石
花岗岩
• 同一栋楼外墙所用的两种不同材质的装饰石材, 使用时间相同。大理石石材颜色已变暗且出现裂 缝,而花岗岩石材完好如新
化学组成相同但矿物组成不同的两 种钢材的金相照片
A
B
• A具有较好的冷、热变形等工艺性能,但强度较 低,而B则强度较高
1.1.3 材料的结构和构造
Chapter 1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 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组成、结构和构造, 并了解材料结构和构造与材料基本性质的关 系;
• 熟练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 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 掌握土木工程材料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1.1 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
• 1.1.1 材料科学与工程 • 1.1.2 材料的组成 • 1.1.3 材料的结构和构造
1、宏观结构(构造) • 按孔隙特征分为:密实结构、多孔结构和
微孔结构 • 按组织构造特征分为:堆聚结构、纤维结
构、层状结构、散粒结构、纹理结构
1.1.3 材料的结构和构造
2、微观结构 • 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材料的强度、硬度、弹
塑性、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等重要性质 有着密切的关系。 • 材料的微观结构基本上可分为晶体、玻璃 体、胶体三类 • 材料的化学组成相同,微观结构的差别将 导致材料性能的差异。
1.1.1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 生产制造工艺与其性能及使用关系的科学 和实践
• 土木工程材料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一个 组成部分
1.1.2 材料的组成
• 化学组成 化学组成不同的两种石材性能对比
• 矿物组成 化学组成相同但矿物组成不同的两种钢材 性能对比• 相组成大理岩的源自密结构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多孔结构
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及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胶合板的层状构造
散粒状构造指呈松散颗粒状的材料,有密实颗粒
与轻质多孔颗粒之分。前者如砂子、石子等,因其 致密,强度高,适合做承重的混凝土骨料。后者如 陶粒、膨胀珍珠岩等,因具多孔结构,适合做绝热 材料。粒状构造的材料颗
粒间存在大量的空隙, 其空隙率主要取决于颗 粒大小的搭配。用作混 凝土骨料时,要求紧密 堆积,轻质多孔粒状材
布朗运动自由移动时,称为凝胶,凝胶具有触变性,
即将凝胶搅拌或振动,又能变成溶胶。水泥浆、新
拌混凝土、胶 粘剂等均表现有触变性。 当凝胶完全脱水则成干 凝胶体,它具有固体的 性质,即产生强度。硅 酸盐水泥主要水化产物 的最后形式就是凝胶体。
水泥凝胶体
小结:材料基本性质间关系
孔隙率增加,密度不变,表观密度降低,强度降低, 吸水率增加,抗渗性降低,抗冻性降低,导热系数减 小。 孔隙率降低,密度不变,表观密度增加,强度增加, 吸水率降低,抗渗性提高,抗冻性提高,导热系数增 加。
规则在空间呈有规律的排列,因此晶体具有一定的
几何外形,显示各向异性,但实际应用的晶体材料,
通常是由许多细小的晶粒杂乱排列组成,故晶体材 料在宏观上显示为各向同性。
晶体内质点的相对密集程度和质点间的结合力,对 晶体材料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在硅酸盐矿
物材料(如陶瓷)的复杂晶体结构(基本单元为硅
氧四面体)中,质点的相对密集程度不高,且质点
间大多是以共价键联结,变形能力小,呈现脆性。
材料的化学成分相同,但形成的晶体结构可以不同,
其性能也就大有差异。如石英和硅藻土,化学成分
同为SiO2,但各自性能颇不相同。另外,晶体结构 的缺陷,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很大。
将熔融的物质进行迅速冷却(急冷),使其内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
2、非晶体结构
非晶体结构是熔融物急速冷却时,质 点来不及排列规则就凝固而成的结构 物。非晶体结构也称为玻璃体、无定 形体。 水泥、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粉煤 灰等均为非晶体。
非晶体的特点
(1)质点在空间上呈非周期性排列 (2)没有特定的几何外形 (3)具有各向同性的性质 (4)没有固定的熔点 (5)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是一种
复合材料是由两相或两相以上物质 组成的材料,其材料的性质与材料 的相组成和界面特性有密切关系。
界面是多相材料中相与相之间的分界 面,是一个薄区,它的成分和结构与 相内不同,且不均匀,可看作是“界 面相” 。
二 材料的结构和构造
材料的结构、构造是决定材料性质 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1)微观结构 (2)亚微观结构 (3)宏观结构
宏观结构按孔隙特征分类
( 1 ) 致密结构:基本上是无孔隙存在的 材料。如钢铁、有色金属、玻璃、塑料 等。 ( 2 ) 多孔结构:是指具有粗大孔隙的结 构。如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泡沫 塑料等。 ( 3 ) 微孔结构:是指微细的孔隙结构。 如石膏制品、粘土砖瓦等。
宏观结构按存在状态或构造特征分类
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 一、 材料的组成
1、化学组成 2、矿物组成 3、相组成
1、化学组成
化学组成指构成材料的化学元素及化合物
的种类及数量。
• 如钢材:铁、碳、硫、磷、硅、锰 • 水泥化合物组成:
SiO2 Fe2O3 MgO
20~24% 2.5~6.0% <5%
CaO 62~67% AL2O3 4~7%
晶体结构的特点 : (1)质点在空间上呈周期性排列 (2)具有特定的几何外形 (3)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 (4)具有固定的熔点和化学稳定性 (5)晶格缺陷是晶体破坏或变形的
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复合材料是由两个或更多不同的组分组成的材料,通过组合这些组分可以利用各自材料的优点来达到更好的性能。
复合材料可以根据其组成和结构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层压复合材料等。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由纤维和基体组成的,其中纤维起到了增强材料的作用,基体起到了固定纤维的作用。
纤维可以分为连续纤维和离散纤维两种类型。
连续纤维主要包括碳纤维、玻璃纤维、有机纤维等。
离散纤维是通过将纤维切割成小段或棉絮的形式存在。
基体主要是指复合材料中的胶合剂或者树脂,常见的有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
纤维与基体的结合是通过树脂的固化来实现的。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是由一种或多种细小颗粒和基体组成的。
颗粒可以是金属、陶瓷、聚合物等,用来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抗磨损性等特性。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常用于制造高温材料、高压材料和耐磨材料。
层压复合材料是由两个或多个层片组成的,每一层片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和组成。
层压复合材料是通过将各层片用胶水、树脂等黏合剂粘接在一起来完成的。
层压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出不同的结构。
除了上述常见的复合材料类型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复合材料,如泡沫复合材料、层状复合材料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复合材料在应用领域上有较大差异,能够满足各种需求。
总之,复合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其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
不同的组分和结构可以实现不同的强度、刚度、耐磨损性等特性,因此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电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材料科学深入了解材料属性
材料科学深入了解材料属性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和制备的多学科综合性科学。
深入了解材料属性对于材料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三个方面,介绍材料科学中对材料属性的深入了解。
一、材料的组成材料的组成是指材料的基本成分和元素组成。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组成,决定了材料的基本性质。
在材料科学中,常用的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等。
金属材料主要由金属元素组成,具有高强度、导电性等优良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以氧化物为主要成分,如陶瓷材料、塑料材料等;有机高分子材料主要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如塑料、橡胶等。
进一步了解材料的组成,可以通过化学分析、质谱分析等手段进行。
二、材料的结构材料的结构是指材料内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排列顺序和空间位置关系。
材料的结构对其性能和功能起着决定性影响。
晶体结构是材料中最常见的结构之一,通过晶体学方法可以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的了解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掌握材料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等。
此外,非晶态和纳米结构也是研究材料结构的重要方向。
通过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和技术可以观察和研究材料的结构特征。
三、材料的性能材料的性能是指材料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的特点和特性。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如机械性能、热性能、电性能、光学性能等。
深入了解材料的性能可以为材料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为工程设计中的材料选取及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了解材料的热性能可以为能源开发、储存等领域提供支持。
通过材料测试和分析技术,可以获得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数据,进一步了解材料的特性。
结论材料科学的发展为深入了解材料属性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只有深入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才能对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选取、应用和改进。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材料,材料科学家和工程师能够开发出更优良的材料,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材料的结构与组成
材料的结构与组成材料科学是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其研究的对象就是各种材料的结构与组成。
材料的结构与组成是材料学的核心内容,对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有很多材料都是由化合物、元素或分子组成的,而所有材料的结构与组成都必须遵循物理化学规律。
材料的结构如果想要了解材料的结构,首先需要掌握区分几种基本的结构类型。
材料学中的结构分类主要可以分为晶体结构、非晶态结构和连续薄膜结构等几种类型。
晶体结构是材料科学研究中比较常见和重要的结构类型。
晶体是由一些被规则排列成周期性结构的离子、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固体,具有高度的有序性和周期性,因此晶体结构很稳定。
晶体的结构主要通过晶格和晶系来描述。
晶格是一组规则的点阵,表示晶体中原子、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排列情况。
晶系是晶体的晶格形状和对称性的几何描述,包括七种基本的晶系。
材料科学者通过研究晶体结构中晶格和晶系的性质,可以了解到晶体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除了晶体结构,还有非晶态结构。
非晶态结构是材料学中比较特殊的结构类型,也成为无定形结构。
非晶体是一种没有规律排列的固态物质,它缺少晶体的周期性和有序排列。
一般的非晶体材料都是由化合物或元素的液态熔体快速冷却得到的,具有无定形的形态和非晶态的结构。
非晶态结构的材料具有一些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高硬度、高强度等。
另一种比较常见的结构类型是连续薄膜结构。
连续薄膜结构是通过薄膜沉积方法得到的一种新型材料。
薄膜材料是一些厚度在纳米、亚微米甚至更小尺度的材料,由于其较小的厚度特性,导致了其表面活性和力学性能等方面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材料的组成一个材料的组成可以被理解为描述材料构成的原子或分子的种类及其比例的一个完整的列表。
这种成分的描述可以用一系列化学或物理性质来区分不同的材料,如密度、原子核荷质比、电子数目等。
在材料的组成中,主要成分包括原子、分子和化合物。
原子是指化合物或元素中最小的粒子,对于化合物而言,原子的种类和比例决定了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复合材料的结构与组成
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结构(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composites)复合材料定义及分类(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mposites)1. 定义(1)种类不同,性质差异很大的几种材料及其界面相(层)所组成(组成上)(2)多相固体材料(结构)(3)经设计复合而成(制备上)(4)通过复合效应获得原组份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能,或产生性能协同作用,与简单混合有本质的区别(性能上)简言之:复合材料由连续基体相(matrix phase)和分散增强相(disperse phase)及界面相(interface phase)所构成2. 分类:(1)按来源:天然、人工复合材料等(2)按基体:树脂基、金属基、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等(3)按增强体形态:颗粒增强(particle-reinforced)短纤或晶须增强(chopped fiber or whiskers reinforced)连续长纤增强(continuous fiber-reinforced)多维编织布增强(braided fabric or filament winding-reinforced)三维编织体增强等(4)按应用:结构、功能、智能复合材料等(5)按增强材料品种:玻纤、碳纤、有机纤维复合材料等(6)按特定含义:通用、先进、现代、近代、混杂、纳米、原位、分子、宏观复合材料等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特性1.概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polyme-matrix composites,PMC)金属基复合材料(metal-matrix composites,MMC)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carbon-carbon composites,CMC)无机胶凝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FRC)共同构成现代复合材料(体系)(1)组成(composition)①基体(matrix)②增强材料(reinforcement)(都是一个庞大的材料体系、品种繁多,结构与性能呈多样化,复合体系的系统组合、排列给复合材料的巨大的发展空间,原则上,基体与增强体结构与性能差异越大,愈具复合价值,但更为重要的是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匹配。
材料结构与成分分析概述
材料结构与成分分析概述材料结构是指材料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和相互作用形式。
材料的结构对于材料的性质和性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例如,晶体材料的原子排列方式决定了其晶体结构和晶格参数,从而影响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导电性能等。
非晶体材料的结构则呈现出无序的分子排列方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玻璃态和液态等表现形态上。
此外,材料的结构还与材料的相变行为和晶体缺陷等相关。
材料成分是指材料所包含的元素和化学组成。
材料性质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其成分的不同导致的。
例如,金属材料中添加不同的合金元素可以改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等。
材料的成分分析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如光谱分析、电子显微镜、化学分析等。
这些技术可以确定材料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并且还可以对分子结构进行分析。
关于材料结构与成分分析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1.X射线衍射:X射线衍射是一种通过射线与材料相互作用来确定结构的方法。
X射线衍射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晶格参数、晶体缺陷等。
根据材料对X射线的散射情况,可以得到关于材料结构的信息。
2.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通过透射电子束与材料相互作用来观察材料的结构和成分的方法。
TEM可以以高分辨率观察材料的原子结构,能够研究材料的晶体缺陷、晶界和相变等。
3.能谱分析:能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材料对射线或粒子的吸收、散射或发射来确定其元素组成的方法。
常见的能谱分析技术包括X射线能谱分析(XPS)、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和电子能谱(ESCA)等。
4.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通过扫描材料表面的电子束来观察材料结构和成分的方法。
SEM可以提供关于材料形貌、表面粗糙度、微观和宏观结构等信息。
5.热分析:热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材料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对热量的吸收或释放来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成分的方法。
常见的热分析技术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和热导率分析等。
材料的结构和组成
(b) The fractions of proeutectoid ferrite and pearlite are determined
(c) sum of these two ferrite fractions
4. 钢和铸铁 teel and Cast Iron
(1) 钢——碳含量低于1.2%(重量)的铁碳合金。 在金属中,普通碳钢、低合金钢<5%镍、铬。 (2) 铸铁——碳含量高于2% (重量)的铁碳合金。有 灰色铸铁、球墨铸铁和可锻铸铁。 灰铸铁, 2.5—3.5 %, 钢 +片状石墨
5个单相区,
7个两相区
三条特征线
三条水平线,
2. 典型铁碳合金结晶过程分析
(1)共析钢 eutectoid steel 0.77%C
(2)亚共析钢 hypoeutectoid steel 0.0218~0.77%C
(3)过共析钢 hypereutectoid steel 0.77~2.11%C
由电子。 Metallic bonding: ion cores electron cloud(sea of electrons)
2. 金属晶体结构 Clystal Structures of Metals (1)随温度变化 (2)室温下有三种:
体心立方结构 面心立方 密堆六方 较高强度、硬度和熔 具有良好塑性 强度低,塑 点但塑性和韧性差 和韧性 性和韧性差 Li, Na, K(S1) Au, Ag, Cu(d10s1) Mg, Ti, Zr(d2s2) Ni,Pd, Pt (d8s2) Cr, Mo, W (d5s1) 晶胞内 原子数 2 4 6 点阵常数 4R/3 4R/2 ——
(4)共晶白口铸铁 4.3%C
(5)亚共晶白口铸铁
讨论材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讨论材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材料的三要素包括结构、组成和性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且相互影响。
首先,结构是指材料内部分子、原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和组织形态。
材料的结构决定了材料的性质和性能,因为材料的结构直接影响了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电子结构和晶体缺陷等方面。
例如,晶体结构的改变会导致材料性质的变化,如晶体的缺陷造成了材料的脆性。
其次,组成是指材料中各种元素或化合物的种类和比例。
不同元素或化合物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化学性质,从而影响材料的特性。
例如,改变钢中的碳含量可以改变钢的硬度、韧性和强度。
最后,性质是指材料在物理学和化学上表现出的特征。
材料的性质与它的结构和组成密切相关。
例如,材料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弹性、硬度、强度等都与材料的结构和组成有关。
同时,材料的性质也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湿度和化学物质等。
综上所述,材料的三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而且这些关系是相互作用的。
因此,在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组成和性质三个方面的因素,以确定最适合的材料组成和制备工艺,从而实现材料的理想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
晶体结构
点阵常数
最近的原子间距
a
c
铝 铍 镉 铬 钴 铜 金 铁 铅 锂 镁 钼 镍 铌 铂 钾 铑 铷 银 钠 钽 钍 钛 钨 铀 钒 锌 锆
面心立方 密排六方 密排六方 体心立方 密排六方 面心立方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密排立方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密排六方 体心立方 正交 体心立方 密排六方 密排六方
第三章 材料的组成和结构
Compositions and Structures of Materials
材料的结构和组成是决定材料性能的 基础。是合理地设计、制造和选用材料 的基础。本章是物质结构理论的应用。
第二章基本原理的具体化和深入理解
• 3-1 材料组成和结构的基本内容 Principal Contents of Materials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s 3-1-1材料的组成和主要结构形式
3.5832 5.6167 4.069
5.2105
4.6788
4.9468 5.1477
2.863 2.225 2.979 2.498 2.497 2.556 2.884 2.481 3.500 3.039 3.197 2.725 2.492 2.858 2.775 4.627 2.690 4.88 2.889 3.716 2.860 3.595 2.890 2.741 2.77 2.622 2.665 3.172
4.0496 2.2856 2.9788 2.8846 2.506 3.6147 4.0788 2.8664 4.9502 3.5092 3.2094 3.1468 3.5236 3.3007 3.9239 5.3444 3.8044 5.6985 4.0857 4.2906 3.3026 5.0843 2.9506 3.1650 3.0282 2.6649 3.2312
3-1-2 材料的结构缺陷
Structural Imperfection of Materials
空隙:本身排列不均匀 空穴 vacancy(晶体) 自由体积 free volume(非金属) 界面:晶界 grain boundary(晶体) 界面 interphase (多组分等混体系)。 blends
• 组成 单组份 one component 多组份 组成材料的元素包括原子或分子等。 • 主要结构形式: 材料结构的涵义是指组成某种材料的各组份物质之 间的关系(同种,异种)。 • 聚集状态(亚微观) 单晶体 多晶体 晶体 • 均相固溶体——均匀的混合物, • 多相共混体 (微观 显微) • 复合体——(宏观组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或物理状态不同的材料,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一种具有新的 性能的团体,亦称复合材料。
由电子。 Metallic bonding: ion cores electron cloud(sea of electrons)
2. 金属晶体结构 Clystal Structures of Metals (1)随温度变化 (2)室温下有三种:
体心立方结构 面心立方 密堆六方 较高强度、硬度和熔 具有良好塑性 强度低,塑 点但塑性和韧性差 和韧性 性和韧性差 Li, Na, K(S1) Au, Ag, Cu(d10s1) Mg, Ti, Zr(d2s2) Ni,Pd, Pt (d8s2) Cr, Mo, W (d5s1) 晶胞内 原子数 2 4 6 点阵常数 4R/3 4R/2 ——
• crystal unit cell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metal atoms • Calculation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densities of metals, • metallic alloy and its main structural types: Solid solution, intermetallic compound, mechanical blends • Iron-Carbon Alloy Texture Ferrite, austenite, cementite , pearlitic • Iron-iron carbide phase diagram : development of microstructures in alloy, eutectoid steel , eutectic steel • Steel and Cast Iron • Copper and its Alloys • Noncrystalline metallic alloy , • Recrystalliny of Metals
3-2金属材料的结构和组成 3-2-1金属材料
1. 原子结构 Atomic structure of metals
轨道上价电子,价电子 数少(1—2个),且与原 子核的结合的结合力弱, 很容易脱离核,而成为自
Chapter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Metallic Materials
3-2 金属材料的结构和组成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Metallic Materials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ystal unit cell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metal atoms •How to calculate the crystal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densities of metals •What is metal alloy and its main structural types •What is the iron-iron carbide phase di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