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老师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我与社会》教案

部编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我与社会》教案
学生思考
学生回顾
展示社会生活
通过体会自身生活,感受社会
活动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七嘴八舌话社会:小康说:哥们义气就是社会
小明说:社会就是很多人
小丽说:社会就是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
你认为社会是什么呢?
什么是社会: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你有自己的圈子吗?
板书
难点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
这样的活动有何意义?
观看视频
感受社会活动
讲授新课
活动一:感受社会生活
你经历过吗?社会生活
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
你经历过吗: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血缘关系
由于婚烟和生育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亲威关系。
地缘关系
由于地域上的邻
近和日常生活的交往而形成的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业缘关系
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学生思考
通过自身的经验理解什么是社会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个人与社会的问题,我们一生中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产生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我们需要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你的角色:你知道在你身上有多少种身份吗???
你的这些身份是怎么来的???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你的身份

我与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我与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我与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家庭、社区、学校等;3.掌握社会规范的概念,如公德、礼仪、法律等;4.了解社会问题的存在,并知道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1.社会的定义和特点;2.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社会规范的概念;4.担当社会责任。

三、教学难点1.社会问题的存在;2.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

四、教学过程1. 社会的定义和特点1.引入:小组讨论,思考社会的定义2.课件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的特点3.讲解:解释社会的含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社会的特点。

2. 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1.讲解:介绍家庭、社区和学校等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2.图表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举例: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 社会规范的概念1.讲解:介绍公德、礼仪、法律等社会规范的概念2.课件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规范的概念3.讨论:小组讨论社会规范的作用和意义4. 担当社会责任1.讲解:解释社会问题的存在以及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2.举例: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担当社会责任3.案例分析:分析现实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五、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评价小组讨论的质量和成果2.课堂互动:评价课堂互动的质量和积极性3.测验评估:通过测验评估学生对社会概念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1.搜集一则社会新闻,并思考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2.思考并写下自己的看法,如何让社会更美好。

八上 我与社会教案

八上 我与社会教案

八上我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的情感,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

二、教学内容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人行为对社会行为规范、社会风气、社会舆论产生影响;社会由个人组成,社会标准、道德、观念对个人言行起到引导、制约的作用。

2. 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社会为个人提供物质支持、精神滋养、成长空间;个人在社会中学习、成长,逐步塑造自己的人格、品质。

3. 关心社会、亲近社会:关注社会热点,了解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造福社会。

4. 团队合作: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尊重他人,发挥团队的力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关心社会、亲近社会,团队合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定具体的社会情境,让学生体验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社会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表现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实践:了解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中的角色发挥,评价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心得:收集学生对社会课程的心得体会,评价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我与社会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我与社会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课题《我与社会》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责任意识: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积极参与支援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热爱自然,培养担当精神。

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新课导入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小林没有积极主动融入社会生活,但是并没有脱离社会,他通过网络与社会发生联系。

参与社会生活会使我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丰富,更好的融入社会。

由此,引出本课主题--《我与社会》重点问题1.我们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4.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阅读材料,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讲授新课第一目感受社会生活探究一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提示: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去书店看书,等等笔记:了解社会的方式(1)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学生分组,分享一下(2)阅读报纸书籍、收看电视新闻、上网查询;(3)参加公益活动、夏令营活动;(4)广交益友等。

探究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结合材料:宋某某,终身禁入思考:我们在参与社会生活时需要注意什么?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以积极、正确的方式融入社会。

结合材料:一群中学生点亮社区治理“明灯”思考:材料中中学生的做法启示我们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与社会》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与社会》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法治观念,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心发展迅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表现出较强的关注和探究欲望。然而,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运用法治知识分析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惑和误区。
1.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集体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维护公平正义。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社会与个人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1.教师提出与法治相关的问题,如:“法治对个人有什么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四、法治知识竞赛(15分钟)
1.教师设计法治知识竞赛题目,涉及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原则等。
2.学生分组竞赛,巩固法治知识,提高运用法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分享自己的收获。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对个人的制约。
2.掌握法治的基本原则,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社会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理性看待社会现象,独立思考,不盲从。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意愿。
第二课时:社会问题与法治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我与社会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我与社会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社会关系的丰富性。

2.能够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3.感受社会给个人带来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

4.理解亲社会行为的内涵,培养亲社会的能力,提高全面地、客观地、联系地分析社会的能力。

5.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心、了解、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培养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的情感,塑造健康人格,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实施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于活动情境,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理解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知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提高参与和适应社会生活的本领与能力。

重点难点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享参与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使学生理解参与社会生活对于自身成长的意义。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引导学生理解“我”是社会的一分子,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的身份不同,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我”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每个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本框建议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介绍】【新课导入】随着我们的不断成长,我们的生活圈在不断扩大,从家庭、学校慢慢到社会。

社会生活内容丰富,社会交往形式多种多样,这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也对我们的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

社会是我们成长的课堂,我们在其中学习、锻炼、发展。

导入情境: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引言,并讲述鲁滨孙的故事。

教师提问:“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但为什么鲁滨孙能够脱离人类社会,在孤岛上生存28年?他靠的是什么?(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鲁滨孙能在孤岛上生存28年,除了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更重要的是有丰富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还有火枪等工具。

八上 我与社会教案

八上 我与社会教案

八上我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不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

2. 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3. 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提高社会参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 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3. 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三、教学难点1. 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的理解2. 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的培养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个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培养社会参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介绍个人与社会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个人不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

(2)讲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 课堂互动:(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分享自己的观点。

(2)问答环节:回答学生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

4. 总结提升:(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提高社会参与能力。

5. 布置作业:(1)课后思考:让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2)实践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社会参与能力。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 学习个人与社会的基本概念,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探讨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教学内容第七章: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1. 学习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我与社会》教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我与社会》教案
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
一、感受社会生活
丰富多彩
需要我们献计献策
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作业
待定
教学反思
2017年8月9日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课型
√新课 复习课 讲练课
教学方法
经验分享、讨论、情境模拟、讲授
教学过程
教师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活动一】说说你的暑假生活:
教师:无论我们是否情愿,暑假生活已经和我们说再见了。在暑假,你有哪些不同于学校分享:略
教师总结:在暑假,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我与社会有了更深的交融。
情境四:……
师: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情境中我们是如何确定自己的身份的?
生: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活动四】名言赏析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课堂知识小结
暑假生活让我们有了更多社会生活的经验,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发现需要我们去完善的地方。从社会角度而言,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个人角度而言,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之中确定的。因而人是社会性的存在。
讲解新课
一、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二】校园生活OR社会生活?请你来选择
Q:和校园生活相比较,你更喜欢社会生活还是校园生活?为什么?
生:略(社会生活的好,或者不好)
师:走进社会,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让人流连忘返,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可能也会发现一些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建言献策,奉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你准备好了吗?

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②走进工厂,看到……③走进商场,看到……④走进博物馆,看到……⑤观看升旗仪式,感受到……思考: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的?教师总结:①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②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③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④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⑤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二)走进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P4)(PPT图片+材料呈现)2024年你了解了哪些社会事件?这些社会事件,你有什么感悟?感受这些社会生活对我们有哪些意义?时政一:观看视频:嫦娥六号取土回家之路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时政二:5月21日上午十点,一辆罐车缓缓驶入河北燕郊一家粮油公司。

一个小时后,这辆罐车满载三十多吨大豆油驶出厂区。

鲜为人知的是,这辆满载食用大豆油的罐车,三天前刚将一车煤制油从宁夏运到河北秦皇岛,卸完后并未清洗储存罐,就直接来装上食用大豆油继续运输。

时政三:观看视频:广州三元里:电动自行车观看视频材料阅读思考并感悟各抒己见了解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表现。

了解走进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禁止入村停放。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村打响广州城中村禁停电动车的“第一枪”。

根据三元里经济联社发布的《关于对提前将电动车移至村外的奖励通告》(以下简称《通告》),5月16日0时后,对仍未自主移至村外的车辆进行有序清理。

教师总结: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①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个人)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社区)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国家)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4)(PPT图片+材料呈现)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定要过共同的生活。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我与社会》教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我与社会》教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我与社会》教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我与社会》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体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能力目标:学生在情境中探究、追问,拓宽思维的深度及广度,能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活动,谈论与分析,从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教学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

课件: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图片。

同学们,你了解我们的社会吗?你知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体味生活的美好,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二、新课学习探究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一)了解社会生活情景一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他们发现公园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铺上了塑胶,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上午8点20分,李铭的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他们发现蔬菜品种多了,蔬菜可新鲜了。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上网。

情景四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在李铭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2)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亲身实践,与人交流,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旅游,等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来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2.合作探究:出示材料“中学生小华的日记节选”,暑假里,中学生小华经历了很多“大事”,以下是他的日记节选:7月16日我今天到科技的儿童乐园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来,虽然累得精疲力尽,却很有成就感!7月25日在外婆家,我和表弟一起熬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

但他们在分析问题时,可能过于片面,不能全面地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和强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2.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教学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内容包括个人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场景,如家庭、学校、社区等。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问:案例中的主人公在社会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她)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哪些表现?个人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社会如何影响个人?让学生结合案例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我与社会》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的情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我与社会、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关注自我,关注社会。

他们有一定的社会认知,但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社会问题,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他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社会现象,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2.课件:教学课件。

3.视频:相关社会现象的视频资料。

4.实践活动材料: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视频等资料呈现社会现象,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社会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与社会》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与社会》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知识目标1.知道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每个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

能力目标1.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能力,能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

2.明确自己不同的社会身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个人离不开社会,通过感受社会生活,从而增强对社会的热爱之情。

2.每个人的社会身份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是不同的,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社会身份。

重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对几种主要社会关系的认识。

难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

教师准备:教材第2页和第3页的四个情景幻灯片或其他与此情景相关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一:“猪孩”王显凤的故事1983年4月的一个清晨,辽宁省台安县某农村的乡村教师王允林出门办事,路过村后的树林时,突然在一群正在野外觅食的猪群里看到一个小女孩儿。

她大约七八岁的样子,衣衫破烂,蓬头垢面,夹在猪群里,一会儿爬,一会儿走,一会儿把头拱在地上吃草,一会儿又和小猪们一起挤在母猪身边抢吃猪奶……她就是当地人所说的那个“猪孩”啊!王老师惊呆了,他马上写信给中国医科大学报告了这一情况。

中国医科大学立即组织了由9位心理学和儿科学的教授专家参加的“猪孩”考察小组,驱车200公里赶往这个偏僻的农村,从猪圈里把满身污垢,屎尿一裤,浑身散发难闻臭气的女孩儿拉了出来,女孩儿受到惊吓,两眼直直地盯着周围这一大群人。

这个女孩儿叫王显凤,1974年12月剖宫产出生,无任何异常情况。

其母5岁时因患大脑炎而导致重度智残,不会照顾刚出生的女儿。

其父是继父,对王显凤漠不关心。

她家住在村子的最南端,四邻不靠,加上她的父母心理异常,村民很少与他们来往。

王显凤的家以养猪为业,土房前并排修了三个猪圈。

猪圈与住房无隔栏,猪可以随时进房上炕。

长期和猪生活在一起的王显凤就以猪为伴,吃猪奶,学猪爬,抢猪食,啃猪草,和猪挤在一起睡觉……她还学会了扒土做窝,在树干或墙角上蹭痒,像猪那样哼哼和甩头,随时随地便溺……但这个“猪孩”和狼孩、熊孩等不太一样,她虽然长期与猪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许多类似猪的动作行为和习性,但她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学会了穿衣吃饭和简单的语言,因此,王显凤既有人的社会性,又有猪的动物习性。

我与社会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我与社会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学生感受:国家更加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课堂笔记:1.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和感受?
课堂探究:小华暑假里经历的“大事”
大事①:“我今天到科技馆的儿童乐园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来,然累得筋疲疲力竭,却很有成就感。”
大事②:“在外婆家,我和表弟一起到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
大事③:“在网上看到我国三艘航空母舰建造和下水的纪实报道,我心潮澎湃,对国家军事实力的增强感到由衷的自豪。”
思考并讨论:以上所见所感,对小华的成长有哪些积极意义?
教师点播:锻炼了能力,开阔了眼界,增强了爱国情感,强化了责任意识。
课堂笔记: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课堂故事:
【狼孩】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 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 ,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 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
课标分析:“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是指学生结合实际,能说出对社会生活的感受,知道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具体来说,学生主要学习以下内容:1、对社会生活的感受。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学习
目标
4.责任意识: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作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
2023—2024学年第 一 学期教案

8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我与社会》

8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我与社会》
① .会更加关注社会治理,并献计献策
② .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 .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名人
④.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多方面了解社会
二:时政观察:
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请上网查询,写出北斗发射成功的意义?
(可多角度做答,允许个人观点阐述,优质新闻点评将在直播课展示!)
小结
有人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成长与承担与共。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需要走出小我,关注社会,时政新闻是最便捷的关注社会的窗口,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点亮身边的那一束最温暖的光,成长中的你,要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生活在社会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更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国家发展,我们责任在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做为后浪,我们一定要有家国情怀,去参与,敢担当!
3.展示教师关注的三则热点新闻,重点对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第55颗)成功发射做介绍,由学生对北斗热点做点评,以直播形式播放,让学生有认同感和自豪感。
4.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一:单选题
1 、中学生兴东在学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在节假日,经常到十字路口帮交警疏导交通,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去景点做志愿者。对于兴东的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新闻二:美国宣布将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美国不承担国际社会责任)
新闻三:我国南方发生洪涝灾害(以及我国的应对,体现以人民利益为重)
结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八上 我与社会教案

八上 我与社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2.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亲近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 参与社会生活的途径和方法三、教学难点1. 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2.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感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人物或事件,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3. 课堂讲解: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分析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4.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人物或事件,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附: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

3. 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我与他人的关系1. 让学生了解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个人与他人的密切联系。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七、教学重点1. 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2. 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重要性八、教学难点1. 个人与他人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九、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与他人交往的场景,感受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他人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八年级上册政治教案我与社会

八年级上册政治教案我与社会

八年级上册政治教案:我与社会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的定义和特点,并理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2.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培养公民责任感。

3.了解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

4.学会正确表达个人观点和参与社会讨论。

二、教学内容1. 社会的定义和特点•社会的概念和组成要素;•社会的特点和作用。

2. 我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家庭、学校、社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个人责任感的培养和发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 社会问题与解决途径•社会问题的种类和涉及的群体;•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4. 表达个人观点和参与社会讨论•学习辩证思维和倾听他人观点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表达个人观点和参与社会讨论的技巧。

三、教学步骤1. 介绍社会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通过图表和实例,介绍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强调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性。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的特点和作用,如社会的多样性、稳定性和进步性。

2. 探讨我与社会的关系(2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与家庭、学校、社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并记录在板书上。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责任感的培养和发展,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实践责任感。

•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让学生理解自己是公民,并应该履行公民的义务。

3. 分析社会问题与解决途径(30分钟)•通过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识别社会问题的种类和涉及的群体。

•介绍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政府的作用、志愿者的参与和公益组织的支持。

•分组讨论一项具体的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和方法。

4. 学习表达个人观点和参与社会讨论(2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辩证思维和倾听他人观点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多方观点的丰富性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分角色扮演的形式,学习正确表达个人观点和参与社会讨论的技巧。

•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参与社会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资源•PowerPoint幻灯片•图表和实例图片•案例分析资料•角色扮演任务卡五、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和展示表达的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与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与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与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的概念和内涵,认识社会的重要性;2.掌握社会成员的身份,学会履行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3.了解社会公德及其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培养合格的公民意识;4.认识与己无关的事务也会对自己生活产生影响,学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教学内容第一课我与社会课前在备课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与社会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让他们对社会有最基础的认识。

课堂1.通过问答环节,引导学生展开对社会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例如“什么是社会?社会包括哪些人?社会有什么功能?”等等。

2.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成员身份,让学生看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责任;3.引导学生以社会公德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逐渐养成合格公民的意识;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参与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课后1.让学生回家向家长咨询关于家庭中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2.跟踪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第二课社会成员的角色与责任课前在课前,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社会成员身份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你知道家长、老师、医生的社会职责分别是什么吗?”课堂1.让学生回顾社会成员身份的内容,帮助他们更加深入了解社会成员的身份和职责;2.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成员的个体差异与社会公德之间的关系;3.组织讨论,让学生分组,自行协商并表达各自的主张;4.通过个体小结,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承担责任。

课后1.让学生总结自己在社会角色中承担的责任;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3.带领学生了解社会公德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他们意识到个人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第三课社会公德和社会丑恶现象课前通过新闻、电视节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丑恶现象,并预先让学生明确某些行为是不符合社会公德的。

课堂1.让学生对社会公德和社会丑恶现象有全面的了解;2.讲解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向学生宣布相关赏罚措施;3.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背景,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4.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包括对法律法规的观点和看法。

《我与社会》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我与社会》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感受社会生活”。

承接“运用你的经验”,正文铺陈足够的社会生活情境,既有社会生活横切面的描绘,也有个人成长历程纵剖面的呈现,唤起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体会随着成长而来的个人生活空间的延展、感受的丰富和认识的深刻。

本目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

其一,基于生活经验,认识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性。

其二,基于成长体验,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

第二目“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这一目的核心任务是在探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础上,认识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从而明确个人身份,为后面亲社会行为、角色与责任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目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

其一,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分子。

其二,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人定位自己的位置,要以其他人为参照,以社会关系为坐标。

二、教学目标1.依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2.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3.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4.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教学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五、课堂练习1.上学路上,小茗看到十字路口的电子屏幕上播放着行人闯红灯的信息;午休时,小茗用手机在网上买了一件球衣;下午,小茗和外国友人进行了良好的英语沟通;晚间,他与爸爸一起观看世界杯,为喜欢的球队加油。

小茗同学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有( D )①留意观察身边的生活小事②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通信手段③与外国友人的交流④静思,独立学习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感到( C )A.社会生活离我们还远,等长大了才会接触B.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必读懂社会这本“无字书”C.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要主动认识并融入社会D.我们完全可以在社会活动中自我成长,不必再到学校读书3.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老师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我与社会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情景剧:小明的一天。

分析:通过小明一天的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过渡: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我与社会。

二、新课讲授
(一)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一:图片欣赏
(展示图片,图片见课件)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
第一幅是几个小朋友在买菜;第二幅是社区在举办活动;第三幅是阅读报纸;第四幅是志愿者在养老院服务。

2、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到农村,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在社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还可以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等来了解我们绚丽多彩的社会。

活动二:图片欣赏
(展示图片,图片见课件)
1、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受?
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关键点拨:什么是社会生活?
广义:指整个社会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

狭义:指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的公共活动领域以外的社会日常生活方面。

探究与分享:
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提示:
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结交新朋友、愉快的旅游、暑期夏令营、收获了哪些经验或者得到了哪些教训以及学到新技能等等。

教师总结: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1、(展示图片)
(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2)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时、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
提示:
(1)因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一个人有着不同的身份。

(2)向从未见过的长辈介绍自己:我是××的儿子;
向爸爸的同事介绍自己:我是您的同事××的孩子;
向同学的父母介绍自己:我是您的孩子××的同学;
向学校的校工介绍自己:我是学校××班级的学生。

2、相关链接: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P5
(1)、血缘关系
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2)、地缘关系
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

(3)、业缘关系
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3、关键点拨:
全面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

另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

4、拓展空间:
在社会中,我们与父母、同学、老师、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等很多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

为了更好地定位自己,试着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5、板书设计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感受社会生活
置身社会生活具有积极意义
我与社会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立的
随堂演练
1.xx年春季开学以后,中学生小梅对同学说,她感受到今年春节阜南县粮、油、肉、蛋、禽、菜、奶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十分充足,各种商品与前两年相比更加多样,她的感受是通过什么获得的?(C)
A.走入农村
B.来到工厂
C.步入商场
D.参观博物馆
2.如果说社会是张网,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A)
A.网上的一个结点
B.漏网之鱼
C.互不相干的个体
D.一条线
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B)
A.每个私人都有三个好朋友
B.人总是不能脱离他的人际环境
C.只要你是好人就会有朋友帮你
D.人是无法独立完成任务的
4.一个人的身份可以有很多,可以是父母的孩子,可以是老师的学生,可以是社区的居民,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

那么人的身份是通过什么确定的呢?(A)
A.社会关系
B.政治关系
C.经济关系
D.法律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