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化的关系
新四化、基本国情、党、民、法三者统一的相关内容
![新四化、基本国情、党、民、法三者统一的相关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201b5761711cc7931b71623.png)
新四化的相关内容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解决好农业和粮食问题,要放在发展的全局中来统筹。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这“新四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工业化与信息化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孪生子”,其深度融合是产业升级的方向与动力;城镇化蕴含着最大的内需潜力,是现代化建设的载体;而农业现代化则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和重要支撑。
我们说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实质上就是要把好耕地红线、打牢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
统筹“新四化”发展,需要平衡多方面关系。
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
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
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四化同步”的新表述,无疑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现阶段突出矛盾的一次求解。
只有“新四化”同步发展,才是真正科学的发展,才能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十八大报告将凝聚共识、汇集力量,让中国在“新四化”道路上快步走好。
如何认识基本国情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加速未来布局 国内车企积极拥抱“新四化”
![加速未来布局 国内车企积极拥抱“新四化”](https://img.taocdn.com/s3/m/d2b7619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2.png)
加速未来布局国内车企积极拥抱“新四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汽车产业也在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汽车产业,促使国内车企积极拥抱“新四化”,加速未来布局。
在这个过程中,国内车企正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汽车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一、新四化助力汽车产业升级“新四化”即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是当今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化将汽车变成了一种智能终端,实现了车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赋予了汽车更智能的“大脑”;网联化让汽车可以与外部环境实现实时交互,提升了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电动化则是推动能源革命和环保发展的重要手段,实现了汽车动力源的绿色、清洁和高效;共享化让汽车不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可以成为城市出行的共享资源,实现了全新的出行模式。
“新四化”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国内车企纷纷加速布局,积极拥抱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技术创新成为国内车企发展的核心动力面对“新四化”的挑战和机遇,国内车企意识到技术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加速自主创新,推动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
首先是智能化技术方面,国内车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语音识别等领域,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提升车辆的智能化水平。
蔚来汽车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车NIO ES8,搭载了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多项智能网联技术,领先引领了国内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
其次是电动化技术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国内车企开始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动电动汽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特斯拉、小鹏汽车、威马汽车等一大批新能源汽车企业崛起,不断推动着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实现了电动汽车的爆发式增长。
再者是共享化技术方面,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国内车企开始布局智能出行、网约车等领域,积极发展共享汽车业务,推动用户实现共享出行,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试析“新四化”的内涵及其意义
![试析“新四化”的内涵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534e00352ea551810a6873d.png)
值 占工农 业总产 值 7 0 %的标准 和什 么钢 产量 . 而是
1 从“ 四化 ” 到“ 新 四化 ”
“ 四化 ” 在 中国历 经 6 O年 , 成 为 我 国领 导 集体 引领 中 国经济 发展 的最 根本 方针 和 路线 , 有 着 其特 殊 的历 史地 位 。随着 经 济发 展 和时 代要 求 , 党 和 国 家 对其 进行 不 断地 调 整 和定 位 , 形成 了一条 独 具 中 国特色 的经 济 发展 战 略 。
泽 东在 判 断 现代 化 标 准 的认 识 上 也 发生 了根 本 的 改变 , 他认为 . 现代 化 标 准不 是 斯 大林 关 于工 业 产
的热议 。作为 中国现 代 化 的必 由之 路 , “ 新 四化 ” 体 现 出 了与 以往 中 国现 代 化 进 程 中 “ 四化 ” 建 设 的不 同特 点 , 显 示 出现 时代 背 景下 的科 学 内涵 。
的科 学 内 涵 。
【 关 键词】 新 四化 ; 四化 ; 科学发展观
【 中I l t  ̄
] D 6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 ] 1 6 7 4 — 1 1 0 4 ( 2 0 1 3 ) 0 5 — 0 0 2 3 — 0 4
建 国初 期 , 我 国在现 代 化 建 设 进 程 中 , 酝酿 并
提 出 了 四个 现 代 化建 设 目标 , 1 9 6 4年 பைடு நூலகம் 2月 第 三届
全 国人 民代表 大会 一 次 会议 首次 提 出 , 要在 二 十世 纪 内, 把 中 国建 设 成 为 一个 具 有 现 代 农 业 、 现代 工 业 、现代 国防和 现代 科 学技 术 的社 会 主义 强 国 , 并 宣布 了实 现 四个 现代 化 目标 的“ 两 步走 ” 设想。
2014高考政治复习热点分析:“新四化”有关问题的探讨
![2014高考政治复习热点分析:“新四化”有关问题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799b321ed630b1c59eeb57a.png)
热点分析:“新四化”有关问题的探讨【背景材料】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2012年中央经济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安徽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指出要增强城镇公共服务能力和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市民素质。
【知识链接】1.经济生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四化”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提高效率,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新型城镇化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2.政治生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7e6fa9254b73f242336c5f1a.png)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王小广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三、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三个关键点第三个关键点就是新四化和关系。
刚才我已经提到现在国家有一个新的四化的提法,这个新的四化的突出特点我个人认为是强调城镇化对未来经济增长更强大的拉动作用和它的一种连接作用,就是城镇化前段时间各学者研究社会舆论上都在讲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经济发展的引擎是城镇化,因为城镇化有空间,我们的城镇化现在已经民意上的城镇化,按照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是刚刚突破50%,按照户籍只有35%左右,就是我们的城镇化以后还要70、80,这个空间很大,但工业化从份额上空间就比较小,但是它有一个质量提升的问题,所以这一部分就是这种经济发展总体思路部分有一段不是很长,就是专门讲到四个化,而且这四化的关系。
这个四化也就是四环,也就是经济发展的四位一体,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就是我们要靠这四个方面,经济发展要靠这四个方面来继续推进,协调推进我们的经济增长可以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别强调一个城镇化,因为金融危机之后有一种说法,学者们有一种说法就是讲未来增长靠城镇化,过去工业化是创造供给,所以中国的供给能力特别是我们的资金供给,我们的投资的增加我们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要增加某一种产能这个很快就能做到,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也可以借助国际的全球化的力量,我们很快能做到,但是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搞这么多投资最后卖给谁,就出现了这么一个问题,就是需求问题,我刚才提到需求问题,需求问题的解决最最核心的是要靠需求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这个发展,所以我把城镇化放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我认为这也是我们的十八大报告里面一个亮点,就是这种关系怎么表述呢?我记得10年前十六大报告的时候,一共讲了八点任务,其中第一条就是提出了新型工业化,相应的就提出了下面就是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加快城镇化,城镇化处在一个跟农村发展,农业“三农”问题放在一块的这么一个框架,就是城镇化的作用没有像现在这样凸现出来,但工业化我们的基础,是个核心,是最终的最原始的驱动力,但是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它更多是要解决需求问题,那就是要加快或者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城镇化里面。
新四化”的内容(一)
![新四化”的内容(一)](https://img.taocdn.com/s3/m/4c6d4ac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e.png)
新四化”的内容(一)
新四化
一. 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各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和社会进步的推动。
•信息化涵盖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其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与变革。
二. 工业化
•工业化是指将农业国家或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发达的国家或社会的过程。
•工业化的前提是实现工业生产的规模化、精细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 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的过程。
•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国家现代化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四.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指在现代科技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管理和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流程的自动化、规模化和精细化。
•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和安全发展具有
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新四化”的相关内容,通过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
和农业现代化的推动,我们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进步。
这些变革将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应积极适应和
参与其中,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加快推进“四化”同步 实现榕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加快推进“四化”同步 实现榕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a81a3982e3f5727a4e96289.png)
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实现榕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四化”同步是十八大的新提法之一,“四化”同步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四化”的本质是“四化”互动。
文章从“四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三个表现方面,结合榕江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经济社会建设实际,阐述了如何推进“四化”同步,实现榕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标签:四化同步榕江资源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新“四化”和以往提出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四化有着重大的不同。
当前的“四化”同步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同步发展。
“四化”同步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是我们党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必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一、关于对“四化”同步的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1]“四化”同步的本质是“四化”互动,是一个整体系统。
其关系表现为,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而信息化推动其他“三化”。
“四化”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只有“四化”同步推进,促进“四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在互动中实现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其合力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发展。
二、榕江推进“四化”同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四化”同步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农业现代化滞后当前,就全国而言,农业现代化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
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
榕江是一个贫困山区农业县,主要财政收入来自农业收入。
但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科技含量较低,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收入的相当部分是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来实现的。
中国新型“四化之探讨
![中国新型“四化之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ade531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a.png)
中国新型“四化之探讨打开文本图片集引言最近,大家都在研究如何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这当中,区域经济也要搞升级版。
河北省固安县被称作“京南第一县”。
前天和昨天(2022年4月17日和18日),我看了固安的材料,一今天(2022年4月19日,以下同)以“中国新型‘四化’之探讨”这个题目,和诸位交流。
(一)关于“新四化”的提法大家都知道,这个问题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叫新型的“四化”之路。
说新型就是因为它不是老的。
中国讲“四化”,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周恩来总理在五届人大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四个现代化”。
那时候是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
后来在中共十八大之前提的“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
中共十八大所提的“新四化”是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所以我把它叫做新型的“四化”。
本人认为,从结构主义角度分析,这个“四化”涉及几个大的结构:工业化涉及产业结构问题;信息化是创新驱动,从经济学原理来说,信息化属于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是我研究的第三结构;城镇化涉及需求结构(固安县委书记报告第一句话说“城镇化为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提供需求”,这个问题实际是需求问题);农业现代化涉及产业结构。
(二)固安县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定位1.从工业化率看。
固安县的报告指出,固安工业化率为31.6%。
按经济学,计算工业化率,分子是工业部门的增加值,是净产值,分母是经济总量GDP,即当年创造的新价值。
2022年固安的经济总量是92亿元,工业部门的增加值算起来是30多亿元,计算结果工业化率为31.6%。
按照经济学界流行看法,工业化率在20%~40%为工业化初期阶段,40%~60%是工业化中期。
单纯从工业化率来说,固安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后半截,还在初期里。
2.从农业增加值比重来看。
农业增加值比重如果大于20%,是工业化初期。
2022年同安农业增加值比重是18%,已经低于20%。
从这个指标来说,固安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高考政治复习研讨会交流材料: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
![高考政治复习研讨会交流材料: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https://img.taocdn.com/s3/m/668bbb70453610661fd9f40d.png)
高考政治复习研讨会交流材料: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一、背景材料: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是基于对“四化”的重要性、关联度和存在问题的科学分析作出的战略决策。
第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
我国正处于“四化”深入发展中。
“四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只有工业化和城镇化这两个“轮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相互协调。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都是农村、农业发展的路径和手段,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仅仅依靠城镇化,忽视农业现代化,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而且容易导致农业萎缩和引发“城市病”。
第二,我国“四化”存在融合不够、互动不足、协调不力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四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协调性不断增强。
但是,按照同步发展的更高要求,还存在明显缺陷,主要表现: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够。
二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不足。
三是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不力,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
第三,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一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二是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三是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二、模块知识链接:《经济生活》:1、科学发展观要求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政治生活》:1、政府职能2、党的领导《文化生活》:1、文化教育功能2、科技作用《生活与哲学》:1、联系观点(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2、发展观点3、主次矛盾三、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每题4分)1、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在线作业知识重点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在线作业知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8be4e24bd64783e09122b2c.png)
板块一:新型城镇化基本理论、现状与趋势知识点整合1.最近,城镇化成为了热点话题,新型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与镇集中的过程。
城镇化过程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镇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2.我国新型城镇化基本原则二中,主要是推动的四化相互间的关系包括: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3.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二——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中,“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群集聚经济、人口能力明显增强,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
4.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三农”主要是指农业、农村、农民。
5.当今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彼此相辅相成。
6.新型城镇化基本原则有:①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公平共享;②基本原则二:四化同步,统筹城乡;③基本原则三:优化布局,集约高效;④基本原则四:生态文明,绿色低碳;⑤基本原则五:文化传承,彰显特色;⑥基本原则六:市场主导,政府引导;⑦基本原则七: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7.城市化三大标志:第一、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二、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第三、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8.“新四化”关系中,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是发展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重要基础,是发展的根基;信息化具有后发优势,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城镇化是载体和平台,承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空间,带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
9.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
10.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三是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
论“新四化”之间的关系
![论“新四化”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149d87ef242336c1eb95e6b.png)
现代化 相互协调 ,促进 工业化 、信息化 、城 镇化 、农业现代 化 同步发展 。文章从信 息化 与工业化的深度 融合 ,工业化和城 镇
化 的良性 互动 ,城镇 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三个方面讨论 “ 新 四化”之 间的 关系。
【 关键词 】. v . - 3 , k 4  ̄ ;信 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 化 ;关 系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过程 中 ,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与农业现代 化的关 系处理得 当,经 济得 到发 展 ,信息高度流 通 ,促进社会进 步 ,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 反 之 ,则出现相反 的现象 。在 “ 新 四化 ”中 , 工业化对经济 的贡献 的比重较 大 , 随工业而来 的信 息化发展 的水平需要提 高 ,城镇化与农业现 代化 的协调性力 度不够 ,需要在经济社会 发展中恰 当处理其 间的关系 , 发挥 “ 新 四化”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的有效作用 。 在新 世纪新阶段 ,新型工业化 是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 的问题 ,在发展 中解 决了一系列社会发展 的突出矛盾 ,新型 工业化道路 的持 续发展必将为我 国各方 面的发展提供广 阔的 空间。现阶段 ,信息 化对 工业化 的贡献较 为突出 ,信息 ,尤 其 是经 济信息 的发展 ,传 播渠道 的畅通 ,传播来源 的多样 , 传 播 内容 的准 确性和科 学性 ,会 促进 工业 的发展 。“ 健康 可 持 续发展 的城镇化必 须建立在产业支撑 和实 体经济的坚实基 础上, 实现城镇化 与工业化 、 农 业现代化和信息化 的 “ 四化 ”
协 调发展。 ”
一
工业化 是信 息化的保障 。没有工业化 的保 障,信息 的产 生无法发挥其应有 的作用 ,工业 化通过内外部的发展 ,伴 随 系列社会效应 的产生 ,直接关 系到信息的有效度 ,没有工 业 化 ,就没有信 息化 。 工业化 的发 展需 求需 要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信息化作用 工业化通过 以下两个方式 :
“新四化”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灯塔
![“新四化”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灯塔](https://img.taocdn.com/s3/m/b3598212c5da50e2524d7f19.png)
“新四化”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灯塔作者:来源:《现代工商》2012年第12期“四化”也在与时俱进实现四个现代化(简称…四化‟),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它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四化”的具体内容又是与日俱进的。
早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 的任务就提出来。
在1964年12月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总理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把四个现代化量化为“到二十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实现小康水平”。
邓小平把这个目标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小康之家”。
从那时开始,在改革和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经过详细核算后在2012年8月15日发布:2011年,中国人均国内总产值达5432美元,已经远远超过了三十三年前设定的目标。
在不久前召开的第十八次全国党代表大会上,李克强副总理在参加山东代表团的座谈会上说,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和之前的四化内容有不同,但总体上都是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抓手。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三化”这些年提得比较多,各省的发展战略中大部分以此为主体。
信息化也有提到,但比较少和这三化一起提,十八大将“信息化”包含进去,提出了“新四化”。
“新四化”的提出有足够的依据。
首先,中国仍然有剩余的农业人口,需要靠工业化来进一步消化;第二,中国的传统工业要依靠信息化来提高效率,才能与国际同行处于同样的竞争平台上;第三,城市必须容纳日益增加的参与工业化的农村人口,让农民工变成市民;第四,农业产出必须从“强调数量、解决温饱”转向“强调质量、满足品味”,适应消费者从小康走向富裕的需要。
从_四化同步_到_五化协调_简新华
![从_四化同步_到_五化协调_简新华](https://img.taocdn.com/s3/m/adde5176ddccda38366baf11.png)
从“ 四化同步 ” 到“ 五化协调 ”
简新华 杨 冕
一 、“ 四化同步 ” 的标志 、 必要性和现状
, 所谓 “ 四化同步 ” 应该是工业化 、 信 息 化、 城 镇 化、 农 业 现 代 化 推 进 的 速 度 要 适 当, 实 现协调平衡发展的状况 , 其中如何一化 都 不 要 太 快 、 过 于 超 前 或 者 太 慢、 过 于 滞 后。 我 认 , 为, 提“ 四化协调 ” 可能比 “ 四化同步 ” 更 为 准 确 恰 当。因 为, 什么叫“ 同 步” 不太好严格准 确判断 , 容易产生误解 , 会让人们理解为同时以 相 同 速 度 发 展、 发 展 程 度 也 一 样。 但 是, “ “ 四化 ” 发展的先后 、 速度和程度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别, 要 求 速 度 和 水 平 完 全 一 样、 齐步 , “ 既不符合实际也不可能达到 , 所以 “ 同 步” 的 提 法 可 能 不 太 准 确; 相 反, 协 调” 更接近 走”
·1 0 6·
武汉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6卷 第6期 第6
倍; 第二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由 1 增加 9 7 8 年的 1 7 4 5 . 2 亿元人民币增长到 2 0 1 2 年的 2 3 5 1 6 2 亿元人民币 , 了1 网 络 化、 智 能 化 更 是 从 无 到 有、 突 飞 猛 进。 比 如: 截止2 3 3 倍多 ① 。 中国信息化包括数字 化 、 0 1 1年 中国网民数量有 5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 远远超过2 周宏 1 2 月底 , . 1 3 亿, 8 . 3% , 3 . 8% 的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 。 ) 仁, 2 0 1 2: 5 图 1 和图 2 表明 : 从1 第二产业的增 长 速 度 在 多 数 年 份 是 最 快 的 , 最高的是1 9 7 8-2 0 1 2年, 9 9 2年 的2 低于第三产业 0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1 . 2% , 3 5 年中也有 1 7 年低于第三产业 , 2 0 1 2 年是 7 . 9% , . 2% ; 的比重始终是最高的 , 都超过 4 最高年份达到 4 除 0% , 8 . 2% , 2 0 1 2 年为 4 5 . 3% 。 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 , 都 是 最 低 的;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 了1 9 8 1-1 9 8 2 年高于第二产业 、 1 9 9 0 年高 于 其 它 产 业 之 外 , 以后逐年下降到2 1 9 7 8 年的2 8 . 2% 逐步上升到1 9 8 2 年3 3 . 4% 的最高点 , 0 1 2 年的1 0 . 1% , 1 9 8 5 年开始 一直是最低的 。
新四化同步是现代化建设的大思路
![新四化同步是现代化建设的大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29f8268c83d049649b6658f6.png)
“新四化”同步是现代化建设的大思路——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人民网记者张怡恬2013年04月21日0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字号大中小】打印社区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分享记者:如何理解“新四化”同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韩俊:“新四化”同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思路。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信息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新的时代条件要求我们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和增进人民福祉的必由之路,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支撑,必须使产业发展、就业吸纳和人口集聚相统一,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我们不能在农业衰退、农村凋敝、农民贫困的情况下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而必须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之路,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新四化”同步是党的十八大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推动“新四化”同步,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记者:实现“新四化”同步面临哪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应该如何解决?韩俊: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但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的集成应用水平不高,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必须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和全面覆盖,加快促进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带动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个突出矛盾是城镇化相对滞后、质量不高。
我国城镇化水平不仅大大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城镇化质量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大量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城镇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城镇建设对“土地财政”依赖过大;城镇空间分布与资源承载能力不匹配,不同规模和层级城镇发展不协调;城镇水资源短缺和空气污染等问题突出,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城镇房价上涨过快,成为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一大障碍。
“四化”同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径
![“四化”同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c64e7d5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7.png)
“四化”同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径
杨艳
【期刊名称】《大庆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部署与核心要求.现阶段,我国“四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的不均衡性.强调“新四化”同步发展,着眼的是“新四化”之间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从而形成新的发展合力.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杨艳
【作者单位】中共绵阳市委党校,四川绵阳6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四化同步”背景下镇村规划的多规合一——以湖北潘家湾镇“四化同步”规划为例
2.统放融通强工引领全面推进农场“四化”同步发展——查哈阳农场推进“四化”同步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3.“四化同步”发展战略与实践路径研究——兼论甘肃省“四化同步”的战略选择
4.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四化同步”——评《“四化同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5.黄河流域"四化"同步发展的区域格局及路径选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勤】论后勤四化之间的关系
![【后勤】论后勤四化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09a3c22a1c7aa00b42acbd6.png)
【关键字】后勤论后勤“四化”之间的关系摘要:《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提出了我军后勤要实现“四化”的目标。
文章从后勤建设要素的角度阐述保障体制一体化、保障方式社会化、保障手段信息化、后勤管理科学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要素;关系《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提出“保障体制向一体化推进,保障方式向社会化拓展,保障手段向信息化迈进,后勤管理向科学化转变”,即后勤要实现“四化”。
后勤“四化”是构成现代后勤的主要标志,还是实现后勤建设总目标的主要任务。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后勤“四化”与之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军队后勤建设的要素是形成保障力的基本条件,是指构成后勤建设系统的必要因素,主要包括:主体性要素、组织性要素、职能性要素、渗透性要素和组合性要素。
主体性要素是指在军队后勤建设中聚合构成实体的、能被人们感知的物质形态的成分,主要包括后勤人员、后勤物资、后勤装备、后勤设施和经费五大部分。
组织性要素是指后勤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目的不同安排,构成的完整的后勤系统,从而形成不同的后勤组织机构来实现后勤系统建设所有的职能。
后勤体制是后勤组织要素的主体,这是军队建设中后勤机构设置、隶属关系、管理权限等方面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统称。
建立后勤体制是组织要素实现和保证后勤建设活动效率的根本目的。
后勤体制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制度,对军队后勤建设的其他要素产生作用,形成作用于保障东西的后勤保障力。
职能性要素包括:运、救、供、修四个方面。
渗透性要素是后勤建设的重要手段,是联系后勤建设者与建设东西的桥梁,它反映了后勤建设者对后勤建设东西的作用方式,即建设者用何种工具、何种方法对后勤建设东西进行改造与提升。
主要包括:后勤科学技术、后勤信息资源、后勤信息基础设施、后勤信息化装备、后勤信息化人才、后勤教育训练和后勤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技术规范等。
组合性要素是指通过自己的功能把军队后勤建设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融合,以充分发挥后勤各要素的整体功能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