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八种
心理学十大防御机制
![心理学十大防御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059ec66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6.png)
心理学十大防御机制
心理学的十大防御机制包括:
1. 否认:面对不愉快的事实,拒绝承认或认为不存在。
2. 退行:在遇到挫折时,放弃成熟的应对方式,表现出类似幼儿的冲动行为。
3. 压抑:将不愉快的事情从意识中排除,不愿想起。
4. 投射:将自己的感受、态度、愿望等加到别人身上,推卸责任。
5. 反向形成:对内心的感受、欲望进行相反的表达,以掩盖自己的真实感受。
6. 合理化:为自己的行为或情感找一些看似合理的解释,以减少焦虑或避免面对真相。
7. 认同: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或特质,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8. 升华:将原本的攻击性行为或冲动转化为更建设性的行为,如艺术创作等。
9. 置换:将内心的愤怒和不满转移到其他人或事物上,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10. 理他主义: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接纳,而按照他人的期望和价值观行事。
这些防御机制是人们为了应对心理压力和焦虑而发展出来的适应性行为,但过度使用或不适当使用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或人际关系问题。
了解这些防御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2015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点: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2015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点: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1a7fb21b76c66137ee0619a5.png)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幻想、压抑、投射、反向、转移、退行、文饰、补偿、升华等。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1.否认否认是指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以达到保护自我的作用。
“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2.投射投射指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的。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典型的投射作用。
3.文饰文饰指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
例题伊索寓言中,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是酸的,从心理防卫机制的角度来说,这实际上是一种()。
A.否认 B.补偿 C.压抑 D.文饰D。
本题考查文饰的含义。
文饰是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
酸葡萄心理是合理化的方式之一,即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就加以贬抑和打击。
题干中的狐狸是典型的酸葡萄心理。
故选D。
4.补偿补偿指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有欲望达不到的痛苦。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典型的补偿作用。
16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
![16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59a6663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8.png)
16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在遇到压力、焦虑或不愉快情绪时,为了保护自己心理健康而自发产生的心理策略。
以下是16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1. 拒绝承认:对于不愉快或痛苦的经历或情绪,认为这些事情从未发生过或不存在。
2. 投射:把自己的情感或行为归咎于他人,而不是承认自己的责任。
3. 取笑:使用幽默或嘲讽来掩盖自己的不安或不舒适情绪。
4. 回避:避免与不愉快的情境或人接触,以免产生痛苦情绪。
5. 否认:否认自己的情感需要或欲望,认为这些是不健康或不合适的。
6. 逃避:通过吸毒、喝酒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7. 隔离:将不愉快情绪或经历和其他经历和情绪分离开来,避免情绪交叉影响。
8. 理智化:对于不愉快情绪,通过逻辑分析、事实证明等方式来缓解情绪。
9. 借酒消愁:通过饮酒来缓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10. 反抗:通过反抗或挑战有关自己的压力来源来缓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11. 替代:通过寻找其他的替代品来缓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如吃甜食、购物等。
12. 转移:将情绪或需求从一个方面转移到另一个方面,以缓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13. 供养:通过帮助他人或成为他人的赞助人来缓解自己的不快情绪。
14. 否认危险:对于危险或威胁,认为自己是无害的,没有必要采取行动。
15. 理性化:用逻辑和理性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和不愉快情绪。
16. 掩饰:用假象或伪装来掩盖自己的情绪和不愉快情绪。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92fadf8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6.png)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在面对心理挫折、冲突和压力时,为保护自我免受压力和不适的影响而自觉或无意识地采取的一系列心理策略和行为模式。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减少焦虑、保护自尊、调节自我情绪和维持心理稳定。
下面将介绍心理防御机制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一、否认与回避1. 否认:当人们面临不愉快的现实或无法接受的事实时,常常会采用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
这种机制会使人忽视现实,对问题进行知觉上的遗忘或忽略。
例如,一个失恋的人可能会拒绝接受这个事实,对于恋人的离开保持一种否认的态度。
2. 逃避:逃避是一种主动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将注意力从问题转移至其他事物,来减轻痛苦或逃避现实。
比如,有些人可能会选择过度工作或沉迷于某种娱乐活动,以逃避焦虑和压力。
二、投射与转移1. 投射:投射是指将自己的内心冲突、欲望或情绪归因于他人或外部因素。
这种防御机制可以减轻内心的不安、压力和焦虑感。
举例来说,一个人对他人的嫉妒可能是因为他自己对某个方面感到不够满意,但他将这种情绪投射给他人,认为别人比自己更优秀。
2. 转移:转移是指将情感或冲突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这种机制可以帮助个体排解冲突和焦虑,将压力从主要对象转移到次要对象上。
例如,一个受到工作压力的人可能回家后与家人发脾气,将压力转移到了家庭关系上。
三、幻想与逃避现实1. 幻想:幻想是人们通过创造虚假的情境、期望或愿望,来满足自己的内心欲望。
这种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人们逃避现实困境,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例如,一个失败的作家可能会沉浸在自己创作的幻想世界中,以逃避现实的困境。
2. 逃避现实:逃避现实是指通过放松和沉迷于娱乐活动来暂时忘记或减轻对现实的焦虑和压力。
这种机制可以帮助人们暂时逃避压力,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有些人可能会过度依赖电子游戏或社交媒体,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困扰。
四、合理化与升华1. 合理化:合理化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寻找合理的理由或解释来减轻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感。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4e324f3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e.png)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每个人都在使用的心理机制,是自动反应,不是想用就能用的。
如果说合理,那么人在碰到困扰的时候能自我调节,不产生心理问题或心身问题,就算是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了。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逃避性防卫机制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
这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堆里,当作看不见一样。
2、自骗性防卫机制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
它含有反向作用,走向另一极端,邪派的会扮成极正派的,去瞒过自己和别人。
合理化作用的,总会为自己找出些理由来自辩。
抵消作用的,同合理化作用相似,但不单独用理论来自卫,而是加上具体的运用。
隔离、理想化及分裂等作用也是运用技巧的方法来欺骗自己或别人。
3、攻击性防卫机制人心里产生不愉快时,但又不能向对象直接发泄,便会利用转移作用,向其他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或把自己的不是转嫁到别人身上,并推断他人的对错。
这类防卫机制有两种方式——转移和投射。
4、代替性防卫机制代替性防卫机制是用另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
这种代替物有时是一种幻想,因为现实上得不到实体的满足,他便以幻想在想像世界中得到满足,有时用另一种物件去补偿他因缺陷而受到的挫折。
这类防卫机制分幻想型和补偿型两种。
5、建设性防卫机制在防卫机制中较好的一类,是向好的方面去做补偿,是属于建设性的,它可分为认同和升华两种类型。
为什么要使用心理防御机制简单说是为了应激,求个一时的心理平衡。
有建设性的和消极自欺的两类。
积极的建设性的有幽默、升华。
这种自我防御会有建设性的好结果。
通常说一个人在自我防御,主要指消极自欺的那类。
有否定歪曲投射退行幻想压抑合理化过度补偿等。
常常过度使用自我防御是为了逃避现实,不必面对事实,不必看到自己的问题,也就不用麻烦去解决问题了。
虽然可以得到暂时的心理平衡,但却是自欺而已。
心理防御机制的例子
![心理防御机制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6ee519a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b.png)
心理防御机制的例子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为了应对心理压力、保护自己免受情感伤害而采取的一系列心理策略和机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的例子。
1.否认:当人们面对不愉快的现实或者问题时,往往会选择否认并不承认这一事实的存在。
例如,一个人在得知自己生病的消息后可能会拒绝接受医生的诊断,或者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不良习惯或错误行为进行美化并声称自己没有问题。
2.投射:投射是指将自己的不满、忧虑或欲望等感受转移给他人或外部环境。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一个人可能会对别人的行为进行过度批评或指责,与自己无关的负面情绪转移到了他人身上。
3.幻想:当现实不如人们所愿时,他们倾向于逃避现实,通过幻想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来获得满足感。
比如,一个失业的人可以在幻想中想象自己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或者一个孤独的人可以在想象中构建理想的爱情关系。
4.抵抗:人们可能会展示出对改变的抵触,特别是对那些可能造成焦虑或不适感的改变。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拒绝接受心理咨询或主动避免与他人对话来避免面对自己的困扰。
5.切割:这是一种将情感与事实分离的防御机制。
当一件事情造成了强烈的负面情绪或痛苦时,人们可能会将这些情感与事实切割开来并将之彻底否认。
比如,一个人可能会说自己在一个摔倒的意外中没有受伤,即使有明显的痛苦和受伤的迹象。
6.幽默:当面临压力或困难时,人们往往通过使用幽默来减轻压力和改变对困境的感知。
幽默可以帮助释放紧张情绪,提高情绪的稳定性。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在压力巨大的工作环境中使用幽默来减轻自己的紧张情绪。
7.抑制:人们常常通过抑制或压抑来控制自己的情感或冲动。
抑制可以帮助人们在社交场合中掩饰自己的情绪,但也可能导致情绪的积累和不良影响。
例如,一个人在公开场合中可能会压抑自己的愤怒或伤心情绪,以保持自己的形象。
8.逃避:逃避是一种人们通过回避现实或逃离问题来应对心理压力的防御机制。
逃避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沉迷于虚拟世界、过度使用社交媒体、逃避社交活动等等。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38a1673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3.png)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冲突、挫折、内心冲突等一些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中所采取的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或机制。
这些机制往往在个体无意识的状态下发挥作用,以帮助个体应对情绪困扰、保护自我形象与自尊、减少焦虑和痛苦等。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
1. 否认(Denial):拒绝接受或否认现实存在的事实,以逃避对抗现实带来的负面情绪。
2. 转移(Displacement):将负面情绪从一个对象或情境转移到无关的对象或情境上,以减少自身的焦虑和压力。
3. 投射(Projection):将个体自身的负面情感、欲望或冲动投射到他人身上,以避免认可和面对自身的内心冲突。
4. 退行(Regression):在面临压力和挫折时回到更为幼稚或原始的行为模式,以满足自身的安全感和需求。
5. 反向(Reaction Formation):将自己真实的欲望或情绪转化成相反的行为和情感,以抑制与自我价值观不一致的欲望和情绪。
6. 显露(Expression):将内心的冲突和情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包括情绪爆发、言语攻击、大声哭喊等。
7.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为了减轻内心的焦虑和自责,个体通过对自己的行为或决策进行合理化解释,为自己找到合理的理由。
8. 抵抗(Resistance):对于威胁到个体自我形象、心理安全或自我认同的事件或情境进行抵抗,拒绝改变自己的信念和行为。
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帮助个体应对压力和困难。
然而,长期依赖这些机制可能会阻碍个体的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
西南大学2020年春季精神分析疗法【0535】课程考试大作业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2020年春季精神分析疗法【0535】课程考试大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f1038010a6f524ccbf85b6.png)
⑤转移,指一个人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觉地转向其他对象上去,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⑥抵消,指一个人以象征性的动作、语言和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弥补内心的愧疚。
⑦合理化,指一个人给自己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能为自我和社会认可的理由的做法。
投射性心理防御机制,也称为外向投射。将自己的某种冲动、欲望、自我内在客体的某些特征(如性格、情感、过错、挫折等)想象成在某人身上的客观事实(赋予他人或他物身上)。在精神病学上,投射也意味着将某种精神表象视为客观现实,如梦境、幻觉。Freud认为投射是否认的结果,用于对被害妄想的描述,即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被投射出去的特征被自我所否认了。自我允许了本我的冲动,与超我形成对抗时,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又要满足自我的需要,将自我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减轻罪恶感,得到一种解脱。投射能让别人作为自己的“代罪羔羊”,使我们逃避本该面对的责任。
(3)从随意大小便到膀胱和肛门的控制,
(4)从躯体管理上从不负责到负责,
(5)从自我中心到同伴友谊,
(6)从身体到玩具,从游戏到工作。
大作业4、什么是内在客体?(选答题,共50分)
答:(1)内在客体就是人内在的看法,
(2)客体一词并不意味着无生命的物体,而是指爱、恨及渴望等带有感情的人性客体,
(3)内在客体是一种心理的存在,但远不止限于是精神表征,而是精神世界的
-种更活跃的、更独立的角色,它以各种方式与其它客体和自体相互作用。
大作业5、“躺椅”的功能是什么?什么是自由联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术?(选答题50分)
答:(1)让分析师和病人摆脱坐着观察另一个人的反应和表情而病人产生的抑制和注意力分散;
12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说明
![12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c387041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f.png)
12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说明一、拒绝:这是一种行为上的防御手段,它通常发生在思维上。
通过拒绝,人们可以把一种担心或感受转变为不和谐或不可能。
比如,当一个母亲发现自己孩子把一杯茶弄得满地都是时,她可能会说这个破活都不会做,也不值得她教。
这是一种拒绝,它可以将母亲的担忧转化为不安,让她松口气。
二、移情:这是一种情绪防御机制,它指的是把自己的情感对象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它可以帮助人们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真实情况的伤害,从而获得安全感。
比如,一个孩子承受着他父亲的持续抨击,面对父亲,他可能会通过将他的抑郁情绪转移到他的老师和班主任身上来获取心理上的安慰。
三、投射:投射是一种情感上的防御机制,它将内在的愤怒和压抑转移到外部。
例如,有一个男生从来不在家里待太久,每次他到家就发脾气,责骂家人,其实把自己的愤怒投射到家人身上。
四、压抑:压抑是一种行为上的防御机制,它有助于人们减少认知上的担忧。
例如,当一个女孩面对家人对她的严厉批评时,她可能不会咆哮,而是把一切压了下去,她甚至不会去思考家人批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五、消极思维:消极思维是一种思维防御机制,它有助于人们降低自己对一件事情的期待,使自己不会失望。
比如,有一个员工在工作中老是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无论他怎么试着去做到完美,他仍然会用消极的思维去覆盖所有可能的失败的情况。
六、反应酸化:反应酸化是一种情绪上的防御机制,它将愤怒和悲伤转移成愤怒、反愤或冷漠。
例如,当一个人受到别人的批评,总是想借口回敬过来,而不是直面批评,试图让人害怕、怀疑或反愤,以此来达到转移责任或掩饰自己对自己失败的情绪的目的。
七、隔离:隔离是一种情感上的防御机制,指的是把不想面对的情绪与自己的真实情感分离开来。
例如,当一个人经历到曾经的悲痛时,他可能会把自己的感受隔离开来,不去认真思考,从而避免太多的痛苦和痛苦经历。
八、抗拒:这是一种思维上的防御机制,它可以帮助人们把可能对自己具有威胁、不利情绪的事情转变为别的思维活动,从而缓解压力。
心理防御机制有哪几种
![心理防御机制有哪几种](https://img.taocdn.com/s3/m/f881fec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c.png)
心理防御机制有哪几种1.投射(projection)投射也称推诿,是指把自己具有的为他人所不容的性格、观念、欲望和行为等转移到他人身上,以此来保持心理安宁,或者把自己遭受的困境、挫折和错误推诿和归咎于他人和客观原因,以维护自尊,减轻自身的焦虑和不安。
前者例如自己性格偏执,就说他人性格才偏执,自己考试作弊,就说别人也在作弊,作弊的手段也更为多样和老练,只是未被人发现而已等;后者例如考试成绩不佳,就归因于题目太难、复习时间不足、批卷太严格等。
2.否认(denial)否认是指否定已经发生的但又难以接受的事实,当作根本没发生,以逃避心理打击,减轻痛苦。
例如对亲人突然亡故、事业上出乎意料地遭到失败等事实不愿承认,不肯相信,以缓冲精神刺激,使心理上更有准备的在日后慢慢接受业已发生的痛苦事实。
所谓的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等就是否定的典型表现。
3.象征(symbolization)象征是指以自己已经拥有的或能够接受的事物来象征性地代表自己尚未拥有或不能接受的事物,以获得心理满足和保持心理平衡。
例如数学成绩虽不理想,但语文成绩良好,因而认为自己学习能力还是不错的,数学成绩也一定能赶上去,以缓解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失落感。
4.退行((regression)退行是指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放弃成熟态度和成人行为模式,表现出早期幼稚的、与年龄不相称的行为反应,去应对困难和挫折处境,以获得别人的同情和照顾,从而减轻心理负荷和痛苦。
例如晋级受阻就号啕大哭,甚至吵闹、耍赖,或满地打滚等。
5.内向(introjection)内向是指把遭受困境、挫折和错误的原因完全归咎于不可抗拒的因素,以使自己能够“心安理得”地忍受。
例如高考落榜就认为是命运使然;身患重病是天意等。
6.幻想(phantasy)幻想是指在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时,通过想象来满足成功的欲求。
例如学习成绩落后,想象自己将来一定能成绩优秀甚至名列前茅,目前的困境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现在穷困潦倒,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等。
十种心理防御机制
![十种心理防御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9fb2bb5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6.png)
十种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受到攻击、压力、挫折等不良情境下,通过自我防御来缓解负面情绪和不适感的心理机制。
以下是十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 否认:否认可以减轻负面情感和痛苦,使人感觉似乎情况变得更好。
例如,当一个人受到批评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否认或贬低所听到的消息,以减少负面情绪和紧张感。
2. 转移:转移注意力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从不良情境中摆脱负面情绪和痛苦。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焦虑或愤怒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以缓解负面情绪。
3. 解释:解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理解自己情感和行为的原因。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悲伤时,他们可能会寻求他人解释和解释,以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4. 压抑:压抑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避免表达负面情绪和情感。
例如,当个体感到愤怒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压抑自己的情感,以避免发生冲突或伤害他人。
5. 合理化:合理化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解释和合理化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例如,当一个人遭受攻击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将自己的行为解释为受到攻击是合理的,以使自己感到更加安全。
6. 逃避:逃避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摆脱不良情境中的压力和责任。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紧张时,他们可能会选择远离压力源,以逃避紧张感。
7. 反向形成:反向形成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控制和改变负面情绪和情感。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愤怒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通过思考积极的事物来缓解负面情绪。
8. 转移注意:转移注意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从不良情境中摆脱负面情绪和痛苦。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焦虑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通过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
9. 投射:投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投射到他人的行为上。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嫉妒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他人的行为上,以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10. 模仿:模仿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从他人的行为和情绪中获取力量和安慰。
十二种心理防御机制 幽默 古语举例
![十二种心理防御机制 幽默 古语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9c98eab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e.png)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类在面对心理压力和困难时,为了保护自己心理健康而采取的一种心理防御方式。
了解和掌握心理防御机制,对维护个人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十二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并结合幽默和古语举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些心理防御机制。
一、否认(Denial)否认是指当面临令人难以接受的现实时,个体会拒绝接受这个事实,可能是因为害怕或无法接受这一事实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就像古语所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否认对个体在短期内有一定的心理保护作用,但长期否认会导致心理问题的积累。
二、回避(Avoidance)回避是指在面对痛苦和不愉快的事情时,个体会避开这些事情,不去面对和解决。
这就好比古语所言:“蜡炬成灰泪始干,丧生之母哭莫休。
”当个体过分回避问题时,问题并没有解决,只是暂时地逃避了罢了。
三、转移(Displacement)转移是指个体将负面情绪、压力和冲突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这种机制可以缓解个体压力,但也可能导致负面情绪在不恰当的时候、不恰当的场合爆发。
如古语所述:“临深不俱跃,惧乱人心。
”转移并非长久之计,个体在使用转移机制时应尽快面对和处理内心的负面情绪。
四、投射(Projection)投射是指个体将内心不愉快的情绪、欲望或冲突归因于他人身上。
这样一来,个体可以通过批评他人来减轻自我负担,类似于古语所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
”然而,过度的投射可能会影响个体与他人的关系,损害人际交往的质量。
五、反作用形成(Reaction Formation)反作用形成是指个体在面对不愉快的冲突和情绪时,表现出与其真实情绪或冲突相反的情绪和行为。
比如古语所言:“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当一个人喜欢某人时可能会表现出与实际相反的态度,从而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
六、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合理化是指个体试图为自己的行为、情感或冲突找到合理的理由和解释。
当一个人在做出错误选择后,可能会用古语中所说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方式来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
101种心理防御
![101种心理防御](https://img.taocdn.com/s3/m/e575b17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e.png)
101种心理防御心理防御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困难或不愉快的情境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心理机制和策略。
以下列举了101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 否认:拒绝接受现实或真相。
2. 偏见:在感知、思考和行为中带有主观偏见。
3. 投射:将自己的欲望、情绪或冲动归咎于他人。
4. 转移:将情感、动机或意图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5. 合理化:寻找理由或解释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或情感。
6. 筛选:只接受与已有信念或期望相符的信息。
7. 扭曲:在自己的思考或记忆中扭曲和曲解事实。
8. 幽默:通过幽默来减轻压力和负面情绪。
9. 分裂:在冲突情境中出现不一致和矛盾的行为或情感。
10. 隔离:将痛苦和不愉快的情感与自己的意识分离。
11. 逃避:逃避现实或不愉快的情境。
12. 逃避现实:通过沉迷于虚拟世界或幻想中逃避现实。
13. 抵抗:抗拒他人的干涉或指导。
14. 反抗:通过言语或行动反抗他人的要求或权威。
15. 退行:在压力或焦虑下重返幼稚或不成熟的行为。
16. 投降:放弃抵抗,接受他人的要求。
17. 逃避责任:回避或推卸对情境的责任。
18. 固执:坚持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不愿意妥协。
19. 隐瞒:故意隐瞒真相或感情。
20. 抵消:通过追求相反的行为或情感来抵消不适感。
21. 紧张过度:过度关注小事并放大其重要性。
22. 消极思维:将情境中的问题和障碍放大,忽略积极方面。
23. 安慰寻求:在面对困境时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安慰。
24. 自卫机制:通过攻击或伤害他人来保护自己。
25. 回避:避免与他人交往或参与特定活动。
26. 忽视:无视他人的存在或需要。
27. 做作:不真诚地表达情感或行为。
28. 避免:回避可能引起不适的情境或话题。
29. 自责:过度责备自己,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30. 理想化:将他人或事物过于理想化。
31. 看透皮肤:准确判断他人的动机和意图。
32. 强迫:过度控制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33. 适应:根据环境的需求和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感。
常见的20种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的20种心理防御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7b1ffc1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3.png)
常见的20种心理防御机制一、与分裂有关的防御机制:分裂、投射、投射性认同、病态理想化和贬低化、否认、解离、付诸行动、退行。
(1)分裂:来访者把好的情感与不好的情感分别分割到不同的人身上,用来保护好的情感。
来访者可能会把好的情感全部投注在母亲身上,而把所有不好的情感全部投注在父亲身上。
(2)投射:来访者自己不能接受的一些思维与情感,认为这些思维和情感是别人的。
来访者可能会认为治疗师对自己是有敌意的,而实际上是来访者对治疗师怀有敌意,只是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敌意。
(3)投射性认同:来访者发出投射,治疗师体验到这种被投射的感觉,并且对投射情感的认同。
来访者认为治疗师是有敌意的,这是来访者的投射,当这种敌意发出以后,治疗师可能认同了这种情感,结果治疗师拒绝了继续治疗。
(4)病态理想化和贬低化:来访者可能会把会把治疗师进行理想化,对生活中的人会贬低。
理想化与贬低化会出现互换,现在会把一个人想得很好,可能过一段时间就觉得这个人什么都不是。
(5)否认:来访者可能通过拒绝承认自己难以接受的情感来保护好自己。
当治疗师与来访者面质时,来访者的沉默时对治疗师的愤怒和不满,来访者不愿意接受自己是可以表达愤怒的人,可能会否认自己的情感。
(6)解离:来访者可能难以承受当下的痛苦,因此选择与现实切断联系用来保护自己。
来访者可能被父亲毒打,为了保护好自己,进入解离状态,感受不到任何痛的感觉,就好像来访者看到一个父亲在打他的孩子一样,这个孩子与来访者没有关系。
(7)付诸行动:来访者用行动来逃避痛苦的感觉。
直接脱落不来了,可能是来访者的付诸行动。
(8)退行:来访者可能会退行到早期的母婴关系中。
来访者因为厌倦了职场的勾心斗角,于是回到了老家,每天享受父母亲的照顾。
二、与压抑有关的防御机制:情感隔离、理智化、合理化、替代、躯体化、抵消、反向形成、认同、过度情绪化、外化、性欲化、压抑、转向自我。
(1)情感隔离:来访者压抑自己的情感,但是思想还停留在意识层面。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心理防御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3e89759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1.png)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面对心理压力、冲突和威胁时所采取的自我保护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应对不良情绪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学对于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下面将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人们的心理防御机制。
1. 投射机制投射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它指的是个体将自己拥有的不可接受的欲望、情感或冲突,转移到他人身上。
例如,一个人可能对自己有敌意的人感到恐惧,却无法承认这种情感,于是将这种恐惧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对方对自己怀有敌意。
2. 否认机制否认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用于抵制或忽视现实中的不愉快或令人焦虑的事实。
通过否认,个体可以暂时摆脱现实带来的困扰。
例如,一个人可能否认自己患有严重疾病的可能性,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惧与焦虑。
3. 反抗机制反抗是个体对内外压力的一种积极应对方式。
通过反抗,个体可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并试图改变现状。
例如,一个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员工可能会通过工会组织或其他途径来反抗雇主的不公行为,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4. 幻想机制幻想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防御机制,个体通过创造虚幻的情境、想法或幻想来满足内心的需求。
例如,一个人可能通过幻想自己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以逃避真实生活中的困难和不满。
5. 抵抗机制抵抗是个体对内心冲突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用于阻止不愉快的思维或回忆进入意识。
例如,一个受到心理创伤的人可能会用其他事物来转移注意力,以避免回忆起令人痛苦的经历。
6. 合理化机制合理化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用于让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感受或决策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减轻焦虑和内心的冲突。
例如,一个人可能选择相信自己因为运气不好才没有获得工作升职,而不是面对自己能力的不足。
总结起来,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面对压力、冲突和威胁时自我保护的策略。
投射、否认、反抗、幻想、抵抗和合理化是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通过这些机制,个体可以减轻不愉快情绪和焦虑,维持自身的心理平衡。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5bc1a52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c.png)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另辟蹊径用符合社会认同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并得到本能性满足。
把社会中所不能接受的转为所能接受的,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例如,居里夫人年轻是曾恋爱受挫,对方因她饿长相和学识浅薄而嫌弃她,从此,她立志在学术上超过此人,于是埋头发奋,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2.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又称文饰潜意识里存有一种似乎合理的表述去掩盖自己,其目的就是增加因挫折而产生的恐惧,维持个人的自尊心。
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
比如,某女子因身体发育有缺陷而努力学习,以卓越成绩获得别人的推崇。
4.抵销(undoing):以某种象征性活动或潜意识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好像那些事根本没有发生,以减轻心理的不安。
比如,婚嫁等喜庆日子,不敬“死去”“碰到鬼”等不吉利的话。
医院里,亲朋好友的去世,常常不叫做:丧生”,而称作“永远地返回”,去减低丧失亲朋好友的内心痛苦。
5.替代:当个人目标与社会的要求相矛盾时,就设定另一个目标,来取代原来的目标。
常言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一颗红心,两种打算”,借以来安慰自己的失落。
6.认同或仿同(identification):是指一种无意识的,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或顺从另外一个一般是自己敬爱和尊崇的人或团体的态度或行为的倾向,以对方之长归为已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以此吸收他人的优点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安全感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掩护自己的短处。
一般说来仿同的动机是爱慕,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也是儿童早年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未成熟的心理活动。
例如:某人以与某富豪见过一面为荣。
7.幽默(humor):就是指用风趣的语言或犯罪行为去应付紧绷的情境或抒发潜意识的性欲。
通过风趣去抒发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害怕自我或逊于我的反对,在人类的风趣(笑话)中关于性爱,丧生、出局,反击等话题就是最受到人热烈欢迎的,它们涵盖着大量的受到疏离的思想。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561d1b1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6.png)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
1. 否认:个体拒绝承认引起自己痛苦和焦虑的事实的存在。
2. 移置:个体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不能在某种对象上得到满足时,就会转移到其他对象上。
3. 投射:把自己内心的不为社会所接受的欲望冲动和行为归咎于他人。
4. 合理化:用一种自己能接受的理由代替原来的理由。
5. 反向作用:用相反的行为方式来替代受压抑的欲望。
6. 倒退:当个体遇到挫折时用早期发展阶段的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目的是获得他人的同情,减轻焦虑。
7. 压抑:把引起焦虑的观念和冲动压到潜意识中去。
8. 升华:把本能冲动转移到社会赞许的方面。
这些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在心理学研究中提出的概念,是自我面临挫折或冲突时,内部心理活动中所具有的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防御机制是自我用来调解冲突、减轻内心不安的策略,但有时也会导致问题难以解决。
常见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心理防御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cd03cb7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0.png)
常见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心理策略,个体使用这种策略来应对内心的冲突、焦虑和压力,从而保持自我形象的良好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 否认:这是一种最原始的防御机制,个体拒绝接受某些痛苦的现实或事实。
例如,亲人去世的人可能会否认这个事实,认为亲人只是暂时离开,而不是永远的离别。
2. 压抑:当某些想法或情感被认为是不允许或不可接受的,个体可能会主动地将其从意识中排除。
例如,一个经历过严重车祸的人可能会努力忘记那个经历,以减少焦虑。
3. 投射:个体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感受或特质归咎于他人。
例如,一个经常感到内疚的人可能会指责他人有过错。
4. 反向形成:个体为了对抗某些不能接受的想法或情感,可能会采取完全相反的态度或行为。
例如,一个感到自卑的人可能会表现出过度的自信。
5. 合理化:个体为了保护自我价值感,可能会为自己的行为或情感找到合理的解释。
例如,一个拒绝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可能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的理由。
6. 升华:个体将不被社会接受或自我否定的冲动转化为可接受的行为或创作。
例如,一个愤怒的人可能会通过运动或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7. 退行:在面对压力或焦虑时,个体可能会退回到更简单、更幼稚的行为模式。
例如,一个成年人可能会在面临工作压力时变得像孩子一样任性。
8. 固着:固着是指心理发展停滞在某一阶段,这是由于过度的满足或者过度的挫折导致的。
比如过度溺爱导致一个人成年后还表现出幼儿的特征。
9. 认同:认同是一种无意识的防御机制,个体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的行为或特征,以减少自身的焦虑或增加自我价值感。
例如,一个追星的人可能会无意识地模仿自己偶像的行为和语言。
10. 幽默:个体使用幽默来减轻压力和焦虑,通过戏谑和玩笑来转化负面情绪。
例如,面对困境时,幽默的人可能会用自嘲的方式来化解紧张气氛。
11. 幻想:当个体无法处理现实中的困难或痛苦时,可能会通过幻想来逃避现实。
例如,面对失恋的痛苦,一个人可能会通过幻想与恋人重聚来暂时缓解自己的痛苦。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八种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八种](https://img.taocdn.com/s3/m/ffbdc1d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d.png)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八种:①否认是指一种拒绝承认现实的某些方面,借以减轻焦虑和痛苦的心理防御机制。
②潜抑指一个人能被社会或自己意识所接受的欲望、情感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使自己意识不到,而使内心保持“纯洁”、“安宁”。
③投射指一个人把自己的过失归咎于他人,或者将自己内心那些不能为社会规范或自我良心所接受的感觉、欲望、意念等放到别人身上,以掩饰自己,逃避或减轻内心的焦虑与痛苦。
④反向作用指一个人表现与自己的欲望、动机、观念等截然相反的矫枉过正式的态度和行为,以减少焦虑,维护安宁。
⑤转移指一个人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觉地转向其他对象上去,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⑥抵消指一个人以象征性的动作、语言和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弥补内心的愧疚。
⑦合理化指一个人给自己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能为自我和社会认可的理由的做法。
⑧升华指一个人将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导向人们所接受、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上面来。
建立健康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
人在其心理活动中,需要与欲望是不可能都得到满足,或多或少地会遇到挫折或动机的矛盾冲突,从而产生情绪上的焦虑紧张和不安。
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或采用积极的态度和方法面对现实的矛盾,设法求得解决;或采取消极的态度和方法,企图回避矛盾以摆脱困境。
郑毅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几种健康的、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利他替代性而建设性的为他人服务而自己也从中得到满足。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双赢‟——把别人的欲望和自己的欲望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满足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满足。
幽默就是运用智慧因势利导,通过幽默的方式弱化和消解矛盾、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既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念、情感和意图,又不至于引起别人和自己的尴尬和困窘。
调节它不同于压抑,它不是否定人的欲望和自主状态。
它是当意识中出现想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冲动时,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意识或潜意识中暂且压制这种冲动,延迟行动。
简述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简述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a8cdd74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1.png)
简述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一、认知型防御机制
1. 否认:拒绝承认不愉快或不舒适的事实。
2. 逃避:从现实中逃避来自外界的压力、焦虑和痛苦。
3. 理智化:在面对强烈情感时,通过理性的思考来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二、行为型防御机制
1. 反应形成:通过表现与自己真实想法相反的行为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情感。
2. 投射:由于无法接受自己的某种情感,将其归咎于他人,认为他人具有这种情感。
3. 转移:将目标从现实中的不愉快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三、情感型防御机制
1. 抑制:把自己的情感或冲动压抑住,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2. 退行:回到过去的行为和反应方式,以应对当前的压力和痛苦。
3. 合理化:通过寻找理由和解释来减轻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以上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些常见类型,每个人都会使用其中的一些方式来应对心理问题。
但长期依赖防御机制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建议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八种:①否认是指一种拒绝承认现实的某些方面,借以减轻焦虑和痛苦的心理防御机制。
②潜抑指一个人能被社会或自己意识所接受的欲望、情感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使自己意识不到,而使内心保持“纯洁”、“安宁”。
③投射指一个人把自己的过失归咎于他人,或者将自己内心那些不能为社会规范或自我良心所接受的感觉、欲望、意念等放到别人身上,以掩饰自己,逃避或减轻内心的焦虑与痛苦。
④反向作用指一个人表现与自己的欲望、动机、观念等截然相反的矫枉过正式的态度和行为,以减少焦虑,维护安宁。
⑤转移指一个人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觉地转向其他对象上去,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⑥抵消指一个人以象征性的动作、语言和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弥补内心的愧疚。
⑦合理化指一个人给自己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能为自我和社会认可的理由的做法。
⑧升华指一个人将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导向人们所接受、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上面来。
建立健康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
人在其心理活动中,需要与欲望是不可能都得到满足,或多或少地会遇到挫折或动机的矛盾冲突,从而产生情绪上的焦虑紧张和不安。
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或采用积极的态度和方法面对现实的矛盾,设法求得解决;或采取消极的态度和方法,企图回避矛盾以摆脱困境。
郑毅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几种健康的、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利他替代性而建设性的为他人服务而自己也从中得到满足。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双
赢’——把别人的欲望和自己的欲望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满足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满足。
幽默就是运用智慧因势利导,通过幽默的方式弱化和消解矛盾、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既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念、情感和意图,又不至于引起别人和自己的尴尬和困窘。
调节它不同于压抑,它不是否定人的欲望和自主状态。
它是当意识中出现想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冲动时,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意识或潜意识中暂且压制这种冲动,延迟行动。
预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未雨绸缪。
为预感中将要出现的不舒服感预先做出切合实际的计划,为到时化解问题打下伏笔或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升华通过一种合理的手段间接地减弱表现本能,既没有不良后果又不会明显丧失乐趣。
同时,将坏事变好事,使挫折成为动力,不断提高完善自我。
如果细心观察就会注意到,我们周围的一些成功人士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好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解决他们面对的心理矛盾。
古人讲:见贤思齐。
我们为什么不引为借鉴、援为己用,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成功。
(2 005年7月28日《财富健康》播出。
文:周军)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