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发现》

合集下载

发现学案

发现学案

《发现》学案高一()班姓名:发现闻一多补充介绍《发现》的创作背景。

闻一多1922年从清华毕业后赴美留学,在美国生活了将近3年,多次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年背井离乡的经历,使诗人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他在1923年1月的家书中写道:“一个有思想之中国青年留居美国之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

”所以,他毅然决定提前回国。

在回国途中,他内心充满了报效祖国的热情。

1925年夏,当闻一多乘坐的海轮停靠在上海码头时,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

然而,带着满腔激情回国的诗人,并没有看到自己心中美好的祖国,他面对的是一个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的祖国,“五卅”惨案的斑斑血迹,噩梦一样的现实,使诗人内心无比痛苦,他在美国所想像的美丽祖国的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倾折了。

《发现》是闻一多归国后写的第一首诗,它既表现了诗人炽烈的爱国心,也表达了内心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罡.风( ) 擎.( ) 噩.梦( ) 恐怖.( ) 悬崖.( )逼.迫( ) 呕.出( ) 擂.台( ) 迸.着( )2.文学常识填空。

闻一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_____ 、学者和民主战士。

作品有______ 、__ __ 等。

二、自读全诗,思考并解答以下问题。

1.诗篇一开头就“迸着血泪”呼喊:“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那么爱国的诗人为什么说他所面对的不是中华?怎样理解?2.“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表现了诗人归来时怎样的心情?3.接下来,诗人有没有用具体的细节正面描述他踏上国土所见到的黑暗现实?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体现祖国当时的黑暗现实?4.诗人的“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作用?5.既然作者开头说“这不是我的中华”,那么他所期待的祖国到底在哪里?6.本诗以“发现”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爱与恨的结晶 《发现》赏析

爱与恨的结晶 《发现》赏析

爱与恨的结晶——《发现》赏析爱与恨的结晶——《发现》赏析爱与恨的结晶——《发现》赏析《发现》的写作时间,从内容上看,当在闻一多回国后不久。

它表现的是诗人对当时在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祖国的失望和悲哀。

我们读过《太阳吟》,《孤雁》、《洗衣歌》等优秀诗篇,就可以知道:诗人在留学美国期间,是如何饱受殖民主义者的凌辱,深深体会到弱国人民的苦况,又是如何日益滋长、发展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那么,作为祖国忠实的儿子,当他怀抱着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殷切期望回来的耐候,为什么表现的不是一种狂喜而是呼天抢地的深切悲痛呢?对此,臧克家同志曾经作了很好的解释,“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诗人,在海外受的侮辱越重,对祖国的怀念和希望也就越深切。

……但到希望变成事实的时候,他却坠入了一个可怕的深渊。

他在美国所想象的美丽祖国的形象,破灭了I他赖以支持自己的一根伟大支柱,倾折了1他所看到的和他所希望看到的恰恰相反。

他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一片黑暗、残破的凄凉。

他痛苦,他悲伤,他忿慨,他高歌当哭…… “其实,在美国的时候,他何尝不知道自己亲爱伟大的祖国被军阀们弄得破碎不堪?他对于天灾人祸交加的祖国情况又何尝不清楚?然而彼时彼地的心情使得我们赤诚的诗人把他所热爱的祖国美化了,神圣化了。

诗人从自己创造的形象里取得温暖与力量,当现实打破了他的梦想,失望悲痛的情感就化成了感人的诗篇一一《发现》。

”(《闻一多的发现和一句话》,见《浯文学习》1957年4月号) 下面,我们想着重谈谈这首诗的构思和风格。

这是一首短诗,总共才十二行。

但是,诗人集中而凝炼地表现了他阔别重返祖国后突然变化的精神状态,并赋予它活生生的形象。

这就使读者在感触到作者那仿佛快要爆炸的热情时,不免深深思索:诗人到底“发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发现”?……这里,就让我们来读读这篇作品吧。

何其芳同志在《诗歌欣赏》中曾经提到,“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是不平常的,有吸引力的”。

这的确是诗人的甘苦之谈。

闻一多《发现》读后感500字

闻一多《发现》读后感500字

发现读后感
《发现》这首诗是闻一多先生满腔爱国热情的代表作之一。

虽然篇幅很短,字里行间却表达出作者回国后对国内混乱的失望和悲愤。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几乎发狂式的连续三个“不”,让读者深深体会作者在发现旧中国残破不堪的现实后的极度绝望之情。

连用“我来了”的排比句,加强了作者发现回国之前与回国后返现黑暗现实后的情感对比,让我深深体会到他情感的落差,近乎崩溃的呐喊。

每句诗句释放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感,让人回味咀嚼,为之感动。

特别是最后一句“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更是让这种情感升华。

这样的旧社会满目疮痍,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是该破旧立新了。

作为一个中国革命家,闻一多一直在为旧中国的出路在思考,并且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总是出现在革命的一线,这是他伟大人格的体现。

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斥责反动派,更是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革命者的赞歌,他就是“说和做”表里如一的革命家。

他为中国民主解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个人是否伟大,不是取决于这个人的身份地位,而是看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

闻一多不仅知行合一,而且为人民民主自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伟大领袖毛主席对于闻一多的评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1。

现代诗歌《发现》

现代诗歌《发现》
• 诗人用两组“我来了”的排比和几个贴切 的比喻来抒发自己深沉的爱,以及沉痛失 望的心情。把与祖国的会面比作是一场 “噩梦”,噩梦是可怕的,而挂在悬崖” 上的“噩梦”,则使人感到绝望和恐怖。 接着他问“哪里是你?”然后确认“那不是 你”。期望愈高失望也愈重。但是诗人仍 不甘心,仍要“追问”问青天,问风。
•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
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回到祖国,但看 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迸着血泪”,痛心到了 极点。 • 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 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 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喻返 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 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 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 道这原因的心情。 • D.“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 人热爱祖国和希望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赤胆忠心。
• 创作背景 • 闻一多1922年夏天赴美留学,曾写下《孤雁》《太
阳吟》《忆菊》等思念祖国、赞美祖国的名篇。 1925年6月1日,当他满怀报国之情回到上海后,看 到的却是五卅惨案后留在地上的鲜血和帝国主义列 强对中国人民的欺凌,看到的是军阀混战、哀鸿遍 野的惨景。这一切和他在美国的想象大相径庭,使 他陷入了极度的失望与悲愤之中,他所看到的和他 所希望看到的恰恰相反。他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 一片黑暗、残破的凄凉。他痛苦,他悲伤,他愤慨, 他高歌当哭……"当现实打破了他的梦想,使他坠入 可怕的深渊的时候,诗人内心悲愤的情感便化作了 《发现》这篇至痛至爱的诗篇。
解析:选B。“火”喻指诗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情。

《发现》赏析

《发现》赏析

《发现》赏析《发现》的写作时间,从内容上看,当在闻一多回国后不久。

它表现的是诗人对当时在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祖国的失望和悲哀。

我们读过《太阳吟》,《孤雁》、《洗衣歌》等优秀诗篇,就可以知道:诗人在留学美国期间,是如何饱受殖民主义者的凌辱,深深体会到弱国人民的苦况,又是如何日益滋长、发展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那么,作为祖国忠实的儿子,当他怀抱着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殷切期望回来的耐候,为什么表现的不是一种狂喜而是呼天抢地的深切悲痛呢?对此,臧克家同志曾经作了很好的解释,“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诗人,在海外受的侮辱越重,对祖国的怀念和希望也就越深切。

……但到希望变成事实的时候,他却坠入了一个可怕的深渊。

他在美国所想象的美丽祖国的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持自己的一根伟大支柱,倾折了他所看到的和他所希望看到的恰恰相反。

他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一片黑暗、残破的凄凉。

他痛苦,他悲伤,他忿慨,他高歌当哭…… “其实,在美国的时候,他何尝不知道自己亲爱伟大的祖国被军阀们弄得破碎不堪?他对于天灾人祸交加的祖国情况又何尝不清楚?然而彼时彼地的心情使得我们赤诚的诗人把他所热爱的祖国美化了,神圣化了。

诗人从自己创造的形象里取得温暖与力量,当现实打破了他的梦想,失望悲痛的情感就化成了感人的诗篇一一《发现》。

”(《闻一多的发现和一句话》,见《语文学习》1957年4月号) 下面,我们想着重谈谈这首诗的构思和风格。

这是一首短诗,总共才十二行。

但是,诗人集中而凝炼地表现了他阔别重返祖国后突然变化的精神状态,并赋予它活生生的形象。

这就使读者在感触到作者那仿佛快要爆炸的热情时,不免深深思索:诗人到底“发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发现”?……这里,就让我们来读读这篇作品吧。

何其芳同志在《诗歌欣赏》中曾经提到,“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是不平常的,有吸引力的”。

这的确是诗人的甘苦之谈。

按照一般的写法,这首诗可能是这样写的:一开头,写自己在离开祖国的日子里心情如何如何,接着,刚踏上祖国故土,感受又是如何如何,结尾,自己对祖国的希望又是如何如何。

《发现》阅读答案

《发现》阅读答案

《发现》阅读答案《发现》一诗见于诗集《死水》,是闻一多爱国诗篇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关于《发现》的阅读习题你们掌握了吗?下面是小编为你们准备的《发现》的文章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发现》阅读基础精练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颓垣荒冢指手划脚若及若离B. 蹂躏沤气义气用事冠冕堂皇C. 罡风齑粉漫不经心按部就班D. 磨砺会演招摇撞骗欢天喜地2.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一反常规,单刀直入,用悲痛的惊呼喊出了自己的“发现”,倾吐了自己忧愤、失望的心情。

B.诗中接连用了三组“我来了”的句子和几个比喻,写出“我”日夜思念的美丽祖国,如今竟是满目疮痍;梦中的召唤,回来的却是“一场空喜”。

C.“噩梦挂着悬崖”,诗人“恐怖”地“发现”山河的破碎、现实的黑暗,感到绝望、无奈,只得惊呼“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D.诗人问天擂地寻找如花的祖国,可是“总问不出消息”,竟至“呕出一颗心来”,原来祖国深藏“在我心里!”篇末揭示了悬念,这才是真正的“发现”。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取名《发现》,立意不凡,构思新巧。

全诗开篇奇特,结尾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收到了辞警意丰、令人咀嚼的艺术效果。

B.在艺术上,诗人采用了浪漫奇幻的想像,诗中的“我”在梦中听到召唤时,擎火把,鞭时光,驾罡风,驰骋想像。

C.诗中运用具体的细节来描述这似梦又非梦的黑暗现实,把诗人哀痛伤感的感情表达得概括凝练,发人深思。

D.诗的最后两句:“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转折急促,使诗人在失望和激愤后的感情出现了升华,一位爱国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据报导,去年这个市GDP高达300多亿元,而且还有继续发展上升的趋势,同级市只能望其项背。

B.正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在信息技术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后,校园“网络骄子”许迎晨对网络游戏已经毫无兴趣。

《发现》闻一多 教学方案

《发现》闻一多 教学方案

《发现》闻一多教学方案《<发现>闻一多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发现》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意象、韵律、语言等方面。

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对黑暗现实的愤怒控诉。

(2)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象征、对比等。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理解“发现”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人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意象、艺术手法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精彩语句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旧中国黑暗现状的视频或图片,然后提问学生:“面对这样的祖国,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从而引出闻一多的《发现》。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闻一多简介闻一多(1899 年 11 月 24 日-1946 年 7 月 15 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2、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 1925 年 5 月。

闻一多怀着满腔爱国之情于 1922 年赴美留学,他在美国亲身感受到了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更加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

1925 年他回国后,看到的却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于是他悲愤地写下了这首诗。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精读诗歌,深入探究1、分析诗歌的意象(1)提问: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明确:诗中出现了“噩梦”“挂着悬崖”“恐怖”等意象,象征着黑暗的现实和祖国的危难。

四川省射洪县高中语文《发现》获奖教案(1)

四川省射洪县高中语文《发现》获奖教案(1)

四川省射洪县高中语文《发现》获奖教案(1)四川省射洪县高中语文《发现》获奖教案(1)新课推进一、作者介绍闻一多(1899。

11.24—1946.7。

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

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

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赶美留学。

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

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

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

诗镌》,发表了著名《诗的格律》.1928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

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

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

1928年3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等专著。

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

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二、朗读:听录音,学生朗读诗歌,初步把握诗中感情。

闻一多发现赏析

闻一多发现赏析

闻一多的《发现》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感悟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祖国落后面貌的深深忧虑和对祖国发展的热切期待。

首先,诗歌创作于1927年,当时的国内形势十分混乱,军阀混战、国民革命军北伐,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对于闻一多这样的爱国人士来说,这样的局面无疑让他感到极度痛苦和失望。

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却发现现实与期望相去甚远,这使得他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在诗中,闻一多用“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样的排比句,直接表达了他对祖国现状的深深忧虑和痛苦。

他用自己的赤子之心,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期待,但眼前的现实却让他感到深深的失望。

同时,闻一多在诗中通过多种修辞手法,如呼告、反复、比喻、拟人、象征等,进一步表达了他对祖国的复杂情感。

他用“心”的意象来象征他一腔爱国主义的情感,这个“心”既是他的爱国之心,也是他对祖国现状的担忧和失望。

他在诗中反复追问和哭叫,试图寻找祖国的未来之路,但最后却发现祖国仍在自己的心里。

这样的表达方式,既体现了闻一多的诗人气质,也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发现》是闻一多的一首代表作,它充分表达了他对祖国现状的深深忧虑和对祖国发展的热切期待。

这首诗用词简练、意蕴深厚,情感真挚、感人至深,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品味。

闻一多《发现》中的意象以及象征意义

闻一多《发现》中的意象以及象征意义

闻一多《发现》中的意象以及象征意义《发现》是闻一多早期的诗集,它里面的每一首诗都是那么的浪漫、优美,每一首诗都富含哲理。

而最使我感到好奇的就是其中的一首——《发现》。

那些飘飞在太空的白云被大海洗净了罪孽,变成了红霞;那些闪烁着的繁星被月色的露水洗礼过后,便换上了珍珠的衣裳;还有那些跳动着的音符,它们终于脱去了简单的外套,换上了典雅的长裙……“红光”、“金波”、“银钩”、“玉锯”、“金剪”等意象表现了热情奔放、精神饱满、无私奉献和对生活的乐观。

“天幕”、“海水”、“彩霞”等意象展现了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力。

“想和星儿说说话”、“为星儿缀一件小礼服”是不满足于物质世界,不甘寂寞,渴望超越的一种精神追求,同时也是心灵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追求进步的具体表现。

“挂在树梢的小礼物”、“小瓶”是充满着童趣、友谊、和谐和欢快的生活场景,这些童真童趣的情景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也显示了作者心灵的纯洁与美丽。

更让人称奇的是,诗人竟然将鸟兽虫鱼这些“低等生命”人格化。

如:“当蝴蝶花间与鲜花比美”“当蜜蜂引着游客进入甜蜜的花蕊”“花丛里应该插一朵五色鲜花”。

这些诗句反映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昆虫、动物也是一样有血有肉,诗人不仅把他们写得栩栩如生,更将自己的情感赋予给他们,写出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所有的星都亮起来”是个比喻,“照彻黑夜的光焰”却是写实,这两种感觉可以互相转化。

“你听,繁星都唱起它们的国歌了”诗人用疑问的句式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由此透露出诗人心灵的澄澈。

“晶莹的泪光”、“颤动的光点”、“变幻的漩涡”、“五彩的华光”、“轻盈的舞姿”等意象描绘出人类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宏伟画卷,再配以瑰丽的色彩,诗人赞颂劳动人民、讴歌他们的幸福生活,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诗人就是通过这些意象完成了对于大自然的讴歌,对于人类的礼赞,以及对于理想社会的憧憬。

从诗歌内容看,《发现》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洋溢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

闻一多《发现》课件

闻一多《发现》课件

想像与现实的巨大差异
忆 菊
(1922年发表 节选最后两小结)
习习的秋风啊!吹着,吹着!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请将我的字吹成一束鲜花, 金的黄,玉的白,春酿的绿,秋山的紫…… 然后又统统吹散,吹得落英缤纷, 弥漫了高天,铺遍了大地! 秋风啊!习习的秋风啊!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闻一多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
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他提出了诗歌的‚三美‛主张,即 ‚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1946年7月,因在悼念李公朴大会上怒斥 国民党的罪行,发表《最后一次讲演》而 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
文本研读
2、“鞭着 时间的罡 风,擎一 把火”表 现了诗人 归来时怎 样的心情?
这一句 表现了远离 祖国后诗人 急切地想回 到祖国怀抱 的心情。
文本研读
3 .接下来, 诗人有没有 用具体的细 节正面描述 他踏上国土 所见到的黑 暗现实?
文中哪些语言或字 眼体现了祖国当时 的黑暗现实?
(恐怖、噩梦挂 着悬崖。)
死 水
闻一多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没有)
文本研读
诗 人 用 两组 ‚我来了 ‛ 的排比和几个贴切的比喻 来抒发自己深沉的爱,以 4 . 面 对 及沉痛失望的心情。把与 祖国的会面比作是一场 “噩梦”, ‚噩梦‛,噩梦是可怕的, 作 者 是 如 而挂在‚悬崖‛上的‚噩 何 表 达 自 梦‛,则使人感到绝望和 恐怖。接着他问‚哪里是 己 的 沉 痛 你 ?” 然 后 确 认 ‚ 那 不 是 的感情的? 你‛。期望愈高,失望也 愈重。但是诗人仍不甘心, 仍要‚追问‛,问青天,

闻一多《发现》、《闻一多先生的书桌》赏析

闻一多《发现》、《闻一多先生的书桌》赏析

闻一多《发现》、《闻一多先生的书桌》赏析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斗士集于一身的爱国民主战士,新月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先后出版诗集《红烛》、《死水》两本。

这两首诗,均选自《死水》诗集中。

《发现》 1925年夏天,闻一多满怀赤子之心、爱国激情、报国之志从海外归来,其时正是“五卅”运动之后,帝国主义逞凶、军阀战争频仍,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国家的现状使他极度失望,于是就有了写诗的冲动。

诗人把感情的酝酿、发展的过程全部压缩掉,只从感情的爆发点起笔,一开始就单刀直入,撕肝裂肺、呼天抢地地呼喊:我来了,我喊一生,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这一声迸着血与泪的呼喊,先生夺人地把悲愤、失望的情绪一下推到读者面前,犹如火山突然爆发。

原来诗人听到祖国的召唤,就鞭时光、架罡风,擎火把,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地赶回来,可眼前的祖国竟是满目创痍,现实就象“噩梦”而且是挂在“悬崖”上的“噩梦”一样黑暗、恐怖。

这哪里是“我”在国外想象中的“如花一样的祖国”呢?这里,诗人并没有用具体细节从正面描述他踏上故土所见到的军阀混战、生灵涂炭、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而是用了两组“我来了”的排比句和几个贴切的比喻来直接抒发自己深沉的爱和令人窒息的失望,从而使诗更凝练、概括、容量更大,表现力更强、更能扣人心弦,发人深思。

诗意至此,人们也许会认定这就是诗人的“发现”。

其实不然,这首诗最精彩的绝妙之处,应是诗的最后四句: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诗人没有因失望而沉沦,相反却又在失望和愤懑中升腾起一种对祖国的执着和忠贞的爱。

“在我心里”这个结尾,石破天惊,出乎意外而又合乎情理,它既揭示了悬念,指出这才是真正的“发现”,又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爱之深切、之永恒。

联系到诗人忠诚磊落的人生,联系到他为追求这心中的祖国而流尽的最后一滴血,这样的结尾越发显得辞警言丰、回肠荡气而震撼人心了。

《发现》

《发现》
发现
闻一多
初读
诗人“发现”了什么?
再读
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发 现” ?
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是中 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 他192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在美国三 年背井离乡的经历,所听到和看到的一切激发了他强 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深沉的故土眷恋。他在1923年1月 的家书中写道:“一个有思想之中国青年留居美国之 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 他毅然决定提前回国。1925年夏,当他乘坐的海 轮停靠在上海码头时,诗人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但 他面对的是一个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的祖国,“五卅” 惨案的斑斑血迹仍在。这使诗人心里无比痛苦,他赖 以支持自己的精神支柱仿佛倾塌了。 《发现》就是闻一多回国后写的第一首短诗。
Hale Waihona Puke 三读诗人在这种“发现”过程 中有怎样的情感经历 ?试用简 要的词语概括。
研读
一、你觉得这首诗跟我们学 过的或熟悉的诗作在抒情方式上 有什么不同?
太阳呵——神速的金乌——太阳! 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 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闻一多《太阳吟》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闻一多《祈祷》
研读
二、你能试着从形式上分析 这首诗所具有的特点吗?
课外读
1、《死水》 2、《忆菊》 3、《一句话》 4、《洗衣歌》
谢谢!再见!

闻一多《发现》原文及赏析

闻一多《发现》原文及赏析

闻一多《发现》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闻一多《发现》原文及赏析【导语】:《发现》是闻一多写的一首诗,那么关于《发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来了解一下闻一多《发现》的原文及赏析吧发现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发现完美版

发现完美版

总结
这首诗歌写于抗战初期,虽然没有 直截了当地号召人们去战斗,但在诗歌 的结尾,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抱有 坚强的信念,相信这样一个古老而坚强 的民族不会灭亡,这在当时抗日战争的 背景下是具有振奋和鼓舞作用的。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 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 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 的河流, 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 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 的黎明……
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想念是人最无奈的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你受的苦,会照亮你的路。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这山间清晨一般明亮清爽的人,如奔赴古城道路上阳光一般的人,温暖而不炙热,覆盖我所有肌肤。由起点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很简单。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贯彻未来,数遍生命的公路牌。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说并用程这为再年余生,风雪是你,成多每内 淡是你,清贫是你,荣华是你,心底温柔是你,并用光所内为界,也是你。个人的遭遇,命运的多舛都使我被迫成熟,这一切的代价都当是日后活下去的力量。送 你的白色沙漏,是一个关于成长的礼物,如果能给你爱和感动,我是多么的幸福,我有过很多的朋友,没有谁像你一样的温柔,每当你牵起我的手,我就忘掉什么是忧愁。很 多故事不就是因为没有结局才有了继续等下去的理由。 有些人,有些事,是不是你想忘记,就真的能忘记?也许有那么一个时侯,你忽然会觉得很绝望,觉得全世界 都背弃了你,活着就是承担屈辱和痛苦。这个时候你要对自己说,没关系,很多人都是这样长大的。风平浪静的人生是中年以后的追求。当你尚在年少,你受的苦, 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 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有人说,鲁迅是杂文,胡适是评论;鲁迅是酒,胡适是水。酒让人看到真性情,也看到癫狂,唯有水,才 是日常所需,是真生活。有时候会很自豪地觉得,我唯一的优势就是,比你卑微。于是自由。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 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 的祖父。 诗意上来时,文字不要破坏它。 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 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 我们孩还发多夫道知道了,就得看不我们后心回的”家“,不是起 用看把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后心天能们后心回的”家“,不是空于而,风每都到小是一段时光。 它们能够躲过所有凝视的目光,却躲不过那些出其

《发现》文字素材2(苏教版必修3)

《发现》文字素材2(苏教版必修3)

《发现》备课资料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一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这成什么话?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 \' 桃色事件 \' ,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去年 \' 一二•一 \' 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闻一多《发现》教案

闻一多《发现》教案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了解闻一多的生平,感受他赤忱的爱国之情了解中国新诗发展的轨迹过程和方法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学重、难点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教学课时]1课时[学习内容与步骤]一、作者介绍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

同时创作旧体诗。

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

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赶美留学。

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

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

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

1928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

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

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

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

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

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等专著。

发现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

发现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

发现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发现》一诗见于诗集《死水》,是闻一多爱国诗篇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发现》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发现》诗词阅读原文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注:罡风:道家语,高空的风,又作“刚风”《发现》诗词阅读题目及答案12.诗人“发现”了什么?【答案】中国当时现实的黑暗13.诗人说:“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又说:“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据此说说噩梦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表达诗人悲痛欲绝的感情1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一句起笔就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个景象,一个海外游子一进国门就悲喊“不对,不对!”造成悬念,引人深思B.“迸着血泪”极写了诗人重返祖国目睹现状后无限痛苦的心情,和“不对”的喊声相对应,强化了他因美好想象破灭,感情发生突变的内心世界C.第三行和第五行的两个“我来了”的排比句叙写了自己之所以要回归祖国的真正原因,以及“空喜”的失望心情D.“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这一景象是诗人现实主义诗情的涌现,诗人呼天抢地的哀告,为文末突出“我的中华”“在我心里”蓄势【答案】 D(不是“诗人现实主义诗情的涌现”)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发现”为题展开描写,首尾照应,虚实结合,对现实中的祖国进行了“噩梦”般的描写,同时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感叹B.诗歌以“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的巧妙的比喻,将诗人内心“空喜”的感受具体形象化,并将全诗的思想推进到另一境界C.诗人说“这不是我的中华”,“那不是我的心爱”,意在告诉读者,这正是“我”的祖国,这正是“我的心爱”,抒发了诗人埋存于心底的对祖国的挚爱之情D.全诗所写的实际是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双重“发现”,让人鲜明地窥见跳动于诗人博大胸怀中的一颗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答案】 A(诗歌并没有“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感叹”)《发现》诗词阅读赏析从内容上看,当作于闻一多回国不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一多《发现》闻一多(1899—1946.7.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

同时创作旧体诗。

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

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赶美留学。

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

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

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

1928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

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

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

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

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

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等专著。

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

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闻一多在二十年代写了许多充满爱国情慷的诗篇, 如《太阳吟》、《洗衣歌》、《忆菊》、《死水》、《发现》等, 文学史家将这些诗统称为闻一多的爱国诗。

其中, 《发现》的风格, 与作者本人的风格更加相似。

我国古代文论说:“文如其人。

”西方文论也说:“风格即人”。

朱自清称闻一多是“一团火”。

我们可以说, 《发现》的字里行间充溢着火一般的激情, 它是一团瑰奇多姿的火。

《发现》是闻一多回国后写的第一首诗,它既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心,也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1920年代上半叶,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

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几年前就开始的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

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

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1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

“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诗人,在海外受的侮辱越重,对祖国的怀念和希望也就越深切。

……但到希望变成事实的时候,他却坠入了一个可怕的深渊。

他在美国所想象的美丽祖国的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持自己的一根伟大支柱,倾折了!他所看到的和他所希望看到的恰恰相反。

他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一片黑暗,残破的凄凉。

他痛苦,他悲伤,他忿慨,他高歌当哭……”。

“其实,在美国的时候,他何尝不知道自己亲爱伟大的祖国被军阀们弄得破碎不堪?他对于天灾人祸交加的祖国情况又何尝不清楚?然而彼时彼地的心情使得我们赤诚的诗人把他所热爱的祖国美化了、神圣化了。

诗人从自己创造的形象里取得温暖与力量,当现实打破了他的梦想,失望悲痛的情感就化成了感人的诗篇──《发现》。

”——臧克家《闻一多的〈发现〉和〈一句话〉》接下来,诗人有没有用具体的细节正面描述他踏上国土所见到的黑暗现实? 没有。

文中那些语言或字眼体现了祖国当时的黑暗现实? 噩梦、挂着悬崖。

面对“噩梦”,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沉痛的感情的?——用两组“我来了”的排比和几个贴切的比喻来抒发自己深沉的爱,以及沉痛失望的心情。

把与祖国的会面比作是一场“噩梦”,噩梦是可怕的,而挂在“悬崖”上的“噩梦”,则使人感到绝望和恐怖。

接着他问“哪里是你?”然后确认“那不是你”。

期望愈高,失望也愈重。

但是诗人仍不甘心,仍要“追问”,问青天,问风,问大地……诗人的“问青天”“逼迫八方的风”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作用? ——这种追问是无果的,只能使诗人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中去了既然作者开头说“这不是我的中华”,那么他所期待的祖国到底在哪里? 直到“呕出一颗心来”,才知道祖国是在“我的心里”。

文题为“发现”,诗人到底发现了什么? 发现了“你在我心里”。

难道作者的发现仅是祖国的沉沦吗?明确:诗人没有因失望而沉沦,相反却又在失望和愤懑中升腾起一种对祖国的执着和忠贞的爱。

“你在我心里”这个结尾,石破天惊,出乎意外而又合乎情理,它既揭示了悬念,指出这才是真正的“发现”,又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爱之深切、爱之永恒。

所以,朱自清曾说过闻一多“是个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惟一的爱国诗人”。

《发现》的开头和结尾是突兀而精妙的。

诗人于1922年赴美国留学, 1925年由于不满种族歧视, 愤然提前回国。

在海外, 他曾以饱蘸感情的诗笔, 写出了《忆菊》、《太阳吟》等至性深情的爱国诗篇, 用富丽诡奇的诗句赞美“祖国的花”和“如花的祖国”,反复回环地2向太阳诉说自己对遥远祖邦的眷念之情。

然而, 当他一踏上魂牵梦萦的故国, 触目却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势衰危的黑暗现实, 如同坠入了一个可怕的深渊。

他痛苦之极, 高歌当哭:“我来了, 我喊一声, 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 不对,不对!”这些饱含感情热流的诗句, 仿佛猛烈迸射而出的火山熔岩, 使人惊异不己。

沈德潜曾说,作诗“起手贵突兀。

”这首诗, 可谓发端突兀, 出人意外。

既然反动军阀统治下黑暗的中国, “不是我的中华”,那么,“心爱的中华”在哪里?“如花的祖国”在哪里?诗人“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甚至用“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

突然, 他以高昂的强音, 激情地呼喊“在我心里!”诗歌至此戛然而止, 然而留给了读者不尽的思绪。

《发现》的落句是激越宏亮的绝唱, 是全诗感情的峰顶。

谢榛说:诗“起句当如爆竹, 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 清音有余。

”闻一多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 可以说达到了上述要求。

这突兀、精妙的开头和结尾, 正是全诗的立意所在。

诗人“发现”的是什么呢?不外乎两点。

第一, “发现”反动军阀统治下黑暗的中国, “不是我的心爱”;第二, “发现“心爱的中华”“在我心里”。

对黑暗的旧中国的大胆诅咒, 对光明的新中国的热切期望,是这首诗的题旨。

《发现》这样的开头和结尾, 即是为了烘托诗歌的题旨, 使命意显露, 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

它们写得如此突兀、精妙, 也是为了发展深化诗人的感情, 在读者的心弦上引起强烈的共鸣。

这首诗的感情是丰富的。

恨包孕着爱, 失望启示着追求, 痛苦中有着希望的光照。

由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使强烈的爱与强烈的恨交织在一起, 这就构成了《发现》的抒情的基调。

《发现》的开头和结尾正为统摄全诗定下了这样的抒情的基调。

诗中许多夸张的“情至之语” , 表现得真率感人。

夸张是说出事实上绝对不会有的事, 可是, 艺术作品中的夸张往往真切地反映着现实生活。

刘腮说“文辞所被, 夸饰恒存。

”《发现》, 为什么能把强烈的感情化成惊人的诗句, 令人心神激荡?其中一个原因, 就在于他成功地运用了夸张手法,抒写自己归国时的热切心情,写自己怎样渴念和追求“心爱的中华”。

强烈的夸张色彩, 生动地描绘出诗人面向天空、扑向大地拗哭呼喊的感人形象。

他的灵魂象他的诗句那样裸露和炽热, 霎时间便与读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了直接交流, 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效果。

叶燮在《原诗》里, 曾列举唐诗的许多诗句, 说那里写的“决不能有其事, ”但“实为情至之语。

”这是很精辟的见解。

诗不能抄录生活, 也不能摹拟自然。

夸张与真率在日常生活里往往是互相对立的, 然而在文学艺术中, 却总是和谐统一的。

诗中直言与比体巧妙结合, 既热烈地直抒胸臆, 又耐人寻味。

3直言可以尽情地倾泻, 坦率地表露, 把强烈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但一味直白, 常常流于浅露、浮泛, 缺乏艺术想象而诗味不足。

比体又称比喻体含蓄、深刻, 蕴藉有味,耐人咀嚼, 但是难于坦自无饰地表露迸发的感情, 更难于表达裂岸崩云、惊心动魄的时代感情。

《发现》篇幅虽短, 容量却大, 既热烈地直抒胸臆, 又十分耐人寻味, 原因之一是诗人将直言和比体结合得很巧妙。

这首诗除了直言, 也用比喻。

如诗中以“擎一把火”比喻诗人一颗灼热的爱国之心;又如“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 以物喻人, 这是拟人化手法。

诗人对黑暗窥败的现实社会, 仅用两句诗加以概括:“我会见的是噩梦, 那里是你?那是恐怖, 是噩梦挂着悬崖”。

“噩梦挂着悬崖”是运用比兴或者说运用博喻的修辞方法进行夸张。

“噩梦”是抽象的概念, “悬崖”是具体的实物, 因此, 这又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这“噩梦挂着悬崖”的“挂”字用得很好, 它传达给人十分具体的动感印象。

《发现》由于直言与比体配合巧妙, 因而其直言于真挚热烈之中, 同样能给人以无穷的韵味。

如诗的结句“在我心里”恰似一声撞钟, 余音绕梁, 收到了苏轼所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这四个字, 凝聚了无数炎黄子孙对祖国的挚爱, 蕴蓄了极为丰富的思想感情, 胜过了千言万语。

独特的形式格律, 是《发现》的又一艺术特色。

闻一多为什么要为自己激荡的诗情寻求严谨的格律诗的表现形式?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

然而, 《发现》却表明, 诗人对于新诗格律的探索是有成效的。

闻一多不但由绘画艺术悟出了诗的形式美, 而且批判地吸收了我国古典诗词的丰富营养。

他并非胶柱鼓瑟, 在继承中有创新, 不落窠臼。

他在《诗的格律》一文中说:旧格律诗与新格律诗有三个恨本的不同点:一、“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 但是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二、“律诗的格式与内容不发生关系, 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造成的。

”三、“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造的, 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自己的意匠来随意构造。

”《发现》独特的形式格律。

这首诗共十二行, 每行都是十一个字, 唯有最后一行以一个破折号代替一个字, 如果把破折号换成“你”字, 那么这一行也是十一个字了。

总之, 每行诗的字数相等, 诗句排列十分齐整。

这首诗的韵脚也押得很谨严, 每两句一韵, 共用六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