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优秀10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优秀10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篇一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感触颇多,收获良多。
1.认真研读教材,感悟文本的魅力。
很多老师不太相信自己,读教材之前习惯先读教学参考书,认为只有这样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才能准确把握。
我的观点是:教学参考书不是教师的“圣经”,优秀教师的教案蓝本也不必当作“神祗”来膜拜。
每一遍读课文相信自己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新的理解。
我常常在引导学生预习的时候抢着读课文,就是出自这种见猎心喜的心态。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自己以前也教过,也曾经听许多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教过,但对课文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
只记得这篇文章条理十分清楚,是指导习作的好范文。
备课组活动之前,我细细地品读了课文的语言文字,在字里行间流连,在不同的兵马俑之间徜徉,我似乎真的听到了他们细微的呼吸,感受到作者狂热的心。
我读到以前未曾读到的很多东西。
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读进去,忘掉自己;走出来,揣摩写法。
2.学会引导,顺学而导以前备课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困惑:我的问题提出去,不知道学生会有怎样的答案。
往往不知道下面该如何设计引导的语言,因而感到无比的为难。
上本课之前教研组里有很多其他老师已经体验了教学过程,他们毫不吝啬自己的教学感悟,我是最后一个上课的应该算是最心中有底的了。
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需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我已经心中有数。
再归结到文本上,哪部分内容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也了然于胸。
这种在不断地教研中,揣摩课堂教学的感受真是妙不可言。
课堂上我心中有答案,抛开了原先设计的引导语言,我顺着学生的回答引导,一步一步把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提升,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得了感动和激动。
3.让学生用笔思考教学设计中原本在第十自然段设计了写的练习,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学生没有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用笔去思考。
不过在汇报交流五至九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对文中介绍的文字进行补白,展开自己的想象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兵马俑介绍具体,很多学生已经进行了用笔思考的尝试。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11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11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11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篇1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秦兵马俑》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
基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本文我用一课时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也比较简略: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感受兵马俑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描写兵马俑的方法,并进行仿写。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想体现以下几点:一、引导掌握自学技巧《秦兵马俑》是一篇略读课文,它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所以我认为除了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还应该体现多种自学方式的应用,让学生能通过学习略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学技巧。
基于这点考虑,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
意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充分阅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获得阅读体验。
接着我通过采用重点突破法,告诉学生刚才大家所说的内容在文章中有一句话都概括了,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找出过渡段,同时也抓出兵马俑的三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同时体会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接下来就以过渡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由第三自然段入手向课文两端延伸,再来学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大块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抓关键句来帮助自己读懂课文的方法,如第三自然段过渡段的作用于,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等都是这篇课文的关键句,在学习时注意唤醒学生学习的经验,在第五单元中还学到过哪些类似的句子,意在指导学生学法可以举一反三,掌握了一种方法可以指导自己读懂相同结构类型的段落。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优秀23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优秀23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课文《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本课时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所以,本课时的教学,我以过渡段为切入,由复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入手,然后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4—9),引导学生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针对这一教学重点,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大问题: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着怎样的鲜明形象?仔细读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兵马俑来给给大家表演,让同学们猜猜你表演的是哪一个兵马俑。
因为要表演,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特别注意揣摩兵马俑的特点,如将军俑的神态自若,武士俑的严峻等等,变被动为主动。
表演的同学对人物形象认识透彻了,得到了锻炼,观看的同学也在阅读、观看表演中对兵马俑鲜明的形象获得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2今日教了《秦兵马俑》一课,上课之前,自认为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应当能够做到学习流畅,语文本事有多方面的提高。
但前面一个教学环节的问题,使得整节课混乱不堪,教学效果低下。
那个出问题的教学环节是让学生经过语言文字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本来设计的是先让学生找出有那些类型,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合作介绍自我喜欢的一类兵马俑,一个学生模拟,一个学生离开书本介绍,其他的同学对他们的模拟和介绍结合课文资料做出评价。
这个环节,不仅仅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理解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魅力。
学生模拟必须先理解,学生离开书本必须内化,学生要评价必须要理解,并对介绍同学的评价能够体会原文语言的魅力。
但在进行到这一环节时,担心学生书未读到家,便又分别指明几个学生读了4到9自然段,结果在这一环节浪费了不少时间,并且在单调的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为减低,使的在后面的合作上效果不佳。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5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5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大部分老师都习惯于用统一的答案去要求不同的学生,把一个个富有个性但又不乏创造性的答案扼杀在萌芽状态,于是课堂上只能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一种答案,如此课堂怎能活呢?其实学生的错误是教学的资源与财富。
学生答错了问题。
教师不应该轻易地否定或批评学生,而应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资源与财富,既不要忙于请其他同学代答,也不包办代替,自己直接说出正确的答案,而应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并抓住时机,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学生的口、眼、耳、脑等多种器官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感受到语言表达的妙处及遣词造句的方法,让学生从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才能成为学生品尝成功的`喜宴。
下面是我教学《秦兵马俑》一课的片断:【教学片断】师:有的凝视远方,好像思念家乡的亲人这一句后有省略号,说明了什么??生:说明兵俑还有许多不同的神态。
师:谁能用有的好象的句式来替换一下?(生思考,举手)师:黄健,你来说一说。
生:有的微闭上眼,好像在打瞌睡。
生:哈?师:大家笑什么?生:秦兵马俑是模仿秦始皇率领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排列的,兵俑怎能打瞌睡呢??师:嗯,大家说得有道理,那怎么修改呢?黄健,你想好了没有?黄健:有的微闭双目,好像在思考对敌之计。
生:不好!师:为什么?生:上文作者由颔首低垂已经联想到对敌之计了。
师:你想得真周到,那如何改?生:有的微闭双目,好像在养精蓄锐,作好下一场战斗的准备。
师:你真棒!【教学反思】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由于受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条件的限制,学生答错题,做错题是正常的现象,如果教师处理不当,操之过急,不仅不利于学生准确及时地掌握知识技能,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会让他们轻灵善飞的翅膀,在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下,失去翱翔的自由。
童趣无价,童言无忌,孩童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孩子们奇异丰富的想象往往孕育促成奇妙的创新。
作为教师,当我们面对孩子们神奇丰富的想象,充满灵气的妙答时应放弃原先准备的标准答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孩子们可贵的想象力。
《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精选4篇)
《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精选4篇〕《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精选4篇〕《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1《秦兵马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文中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芒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课前,我在班上作了理解,谁也没去过西安(包括我),为了多一点感性认识,我上网去查了很多资料,发现了很多很多感兴趣的内容。
我觉得都很好,都想把他告诉学生。
我花了将近半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网站,课外还布置了学生去看一看相关连接上的内容。
学生还真学得兴致勃勃。
冷静下来看,我不由地发现这种热闹背后似乎缺少了些什么。
【缺失一:追求了信息的量,却不能保证信息的质】课堂上较大容量地增加了编外材料,却因此忽略了手中教材。
由于时间仓促,在学习教材内容时,老师来不及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标准严谨的语句作细细品味欣赏,只仅仅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浅层理解上,兼顾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却在不经意中冷落了其“工具性”。
于是乎,课文中的列数字、作比拟、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来不及去领会了,那些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也没时间去欣赏了,文中颇值得推敲的、很有文言色彩的词句也不去琢磨了,语文课上得不再具有原汁原味的“语文”味儿,而变成了“走马观花”、“信息博览”。
这与我“充分运用网络优势,合理开发课程资的美妙愿望”有些背道而驰了!【分析^p 考虑:课程资的开发利用应注意把握时机】教学不只是忠实地施行课程方案方案,而更是课程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正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教学观。
以上教学可以在“立足文本”的根底上,适当开发与利用课程资“超越文本”,不失为拓展学生知识积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美事。
但是,为了表达新课程理念,展示课堂教学亮点〔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让这些被开发和利用的资先声夺人,削弱了教材本身的魅力,就会让人产生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之感。
因此,要使被开发的课程资很好地发挥实效,把握好被利用的时间与火候是个不可小觑的问题。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通用15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通用15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这篇课文是一个让学生学习写作说明文的很典型的教材,__从教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观察事物,并运用了许多说明方法,其中,想象尤为突出。
如第10自然段围绕“神态各异”作者对兵马俑的神态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并进行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
考虑到学生对战争的场面不太熟悉,学习第10自然段时,我出示6张典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想象,让学生模仿书上的句型“有的……好象……”进行说话训练,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台阶,又真正把网络教学和语文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动口说出自己的看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2【教学片断】师:这篇课文从拿两个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生:课文从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形象鲜明两个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
师:这两个方面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生:这两个方面是通过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这个句子联系在一起的。
师:这个句子中有什么关联词?生:不仅而且师: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我们把它称为过渡句或过渡段。
大家年能不能用不仅而且造个句子?生:小红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学习成绩很优秀。
生:大象不仅外形高大,而且干起活来力量很大。
师:如果我们写一篇描写小红的__,是不是可以先写她长得漂亮,再写她的学习成绩很优秀?生:是的,我们可以和课文一样,长得漂亮和学习成绩优秀两方面写小红。
生:我们也可以从外形高大和力量很大两个方面写大象。
师:同学们,我们在平时写作文的时候,要学会恰当地运用过渡句。
请大家根据各自的造句内容从两个方面写一样事物,用上你刚才造的句子。
(学生写作,教师行间巡视)(请写好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
)【教学反思】在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地进行写的训练。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紧紧扣住过渡句作用这一教学重点,从过渡中的关联词引发训练,进行了写句子,写片段的'练习,突出了习作训练。
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范文(优秀9篇)
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范文(优秀9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篇一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倡导多角度、创造性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本课程的重点是接触文本材料,体验兵马俑的众多类型和生动形象。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秦始皇兵马俑时,我尝试了以下方法。
默读帮助学生不受外界干扰,冥想并与课文进行充分对话。
咬字是学习汉语的重要方法。
在品尝语言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选词造句的微妙之处,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提高汉语技能。
合作学习是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这样每个人在小组交流时都有发言权,合作学习得以实施。
倾听他人的意见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果不注意指导和培训,合作学习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
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效果非常明显。
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中,教师及时有效地把握课堂生成,不留痕迹,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力量,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我认为秦始皇兵马俑的发掘震惊了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它是秦文化的缩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我认为仅仅依靠书中的介绍和几张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不够的。
还应利用一些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秦始皇兵马俑。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篇二昨天完成了《秦兵马俑》的教学,感慨颇多。
这篇状物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中我最大的困惑是如何让学生形象地认识请兵马俑的恢宏与众多兵马俑的特点。
要解决这一知识点,单凭形式多样的朗读并不能达到预想效果。
于是课前我多方面查阅资料,精心制作课件,当一个个、一行行栩栩如生兵马俑形象跃然屏幕上时,课文精彩生动的语言文字已经满足不了孩子们求知欲以及对历史上鼎盛一时的大秦朝的想象了。
当一个个精美的课件伴随着文本适时而出时孩子们专注的眼神、惊异的表情、啧啧的赞叹足以说明他们的思维飞出了课文穿越到了秦朝。
2023最新-《秦兵马俑》教学反思(优秀10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优秀10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为朋友们整理了10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篇一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知识网站为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遨游的广阔天地。
语文课网络教学,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活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网上资源,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挑选网上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近期我校一位老师上了一节语文课网络教学研究课《秦兵马俑》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堂回顾】一、激趣导入1、播放秦兵马俑录象片断,激发兴趣。
2、指名谈谈观录像后的感受。
二、学习第三段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⑴ 读读第三段:找找课文介绍了哪几类兵马俑。
⑴ 选择感兴趣的一类俑,看看图片,浏览资料,品读课文描写。
2、学生利用网页自学。
3、学生集体交流,相机点击“友情链接”,浏览“将军俑图”、“武士俑图”、“骑兵俑图”、“马俑图”和“群兵马俑图”,说说它们的个性特点并试着读出它们的这种个性特点。
4、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说出各图片的名称。
5、讨论:你是根据什么来作出准确的判断的。
6、播放视频:再次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细细体会各自的个性特点。
三、课外延伸1、师提问:学了课文后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对于秦兵马俑你还想了解些什么?让我们进入“网站链接”找找答案。
2、进入“BBS论坛”或“聊天室”,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或收获。
3、电话连线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先生,现场解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疑惑之处。
四、课后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项完成,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
1、关于秦兵马俑还有许多知识,你想了解什么,从网上搜索一下,把找到的有关图片和资料告诉大家。
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范文(优秀5篇)
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范文(优秀5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篇一今天,上了《秦兵马俑》的第二课时,本课时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所以,本课时的教学,我还是以过渡段为中心,由复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入手,然后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4—9),引导学生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针对这一教学重点为,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大问题: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着怎样的鲜明形象?仔细读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兵马俑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然后由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保证一定阅读时间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这一部分的教学,学生的兴趣倒是比较浓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可由于交流汇报占了许多时间,学生阅读感悟的时间倒是少了,给人的感觉像是在做表面文章。
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而且教学没有抓住重点。
每个自然段的教学时间几乎是平均分配,教学节奏没有变化。
或许,在教学中,我可以先以“将军俑”为例,具体分析一下他的鲜明形象,并指导学生朗读,然后再让学生照样子来介绍分析其它的兵马俑。
这样做才是真正“授之以渔”,而且也不至于让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
另外,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蹟”。
它是秦文化的缩影,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
我想,仅仅凭书上的介绍和几张图片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够的。
还应该利用一些教学资源,让学生对秦兵马俑有更多的了解。
而在这点上,我做的也不理想,因为课前没有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只是教教材,而没有做到“用教材”,没有开发和利用更多的。
教学资源。
苏教版五下第四单元是由三篇课文、一篇习作和练习4构成,三篇课文分别是状物类散文《秦兵马佣》,说明文《埃及的金字塔》、散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习作要求学生模仿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4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4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篇1上完这节课后,空落落的,很冷静,没有什么异常的感觉,但还是要把自我的上课体会记下来。
1.准备还算充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上这节课之前,我查阅了在量的资料,对兵马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在课堂上感觉游刃有余。
适时给学生介绍了一些相关的'知识,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
如:介绍了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率领大军,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国家,从而让学生们明白,军队在秦代的重要地位。
另外对整篇__的结构做到了心中有数。
不充足的地方,是没有对细节的语言进行斟酌,语言比较贫乏,比如在形容将军俑的时候,只想到用“威风凛凛”来形容这位将军,而成功有时就决定在细节之处。
自我事先想着到时肯定会有词语来表达的`,可是到时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2.这节课上朗读也不少,可是有几次是重复无用的读。
比如在读走近兵马俑整体来观看的那一部分,我也领读了,可是在学生们已经感觉到规模宏大的时候,还是又读了,感觉重复无用。
以后读要做到心中有数,读到什么程度,到达什么效果,都要心中有数,不到位的时候要多读,读到位了就要经过。
这样能够节省一节课有效的时间。
3.这节课的评价没有及时跟上。
比如在常旭东读完将军俑那一段时,我的心里当时就感觉到了将军俑的气势,可是当时忘记对他进行肯定了,此刻感觉很遗憾。
说明自我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本事欠缺。
4.这节课,很让我感觉到高兴的是:听完课的教师感觉到我这节课有气势了。
有了这点的评价让我有点欣慰,因为以前的课堂,总是感觉到自我不投入,以那种心态想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上很难的。
听了他们的评价,我能够稍稍鼓励一下自我了。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篇2《秦兵马俑》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一方面用祥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体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像,使我们如临其境。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通用8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通用8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篇一课文4-9自然段介绍了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自读描写各种兵马俑的句子,感受各种兵马俑的特点,用词语概括。
然后组织交流,并把全班同学认可的词语写在黑板上相应的俑的下面。
学生学习兴趣高,思维活跃,写了不少词。
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确实,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以教师的感悟去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课堂上缺少共鸣,只有少数学生能随着教师的引导深入研读文本,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听众。
这一段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
看着同学的发言得到了肯定,而且能上黑板写自己感悟到的词,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纷纷要求发言,而且为了言之有理,学生细细地研读了文中词句,读出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我觉得这样的研读是有效的,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在理解表达的过程中一些形容人物的词得到了积累与运用。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篇二课文《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辉煌的历史。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2)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作者在观察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针对本文篇幅较长,我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利用高年级学生会预习的优势,在教学设计上决定有一定取舍,直奔中心,突出文章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采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学方法。
我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展开教学,迅速理清全文脉络,其次,在朗读指导上做足功夫,确保有效的读的时间,确保了有效地朗读指导,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始终伴随读书的全过程,与文中的兵马俑们进行了一番零距离,书声朗朗的课堂显得情趣浓浓。
【精选汇编】《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5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5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秦兵马俑》的公开课在紧紧张张、匆匆忙忙中结束,有压力的课堂收获也就越多。
反思一:教学内容取舍上出现偏差。
本节课的自学重点有两点,而我着重想要孩子们学会的是如何仿写过渡句,预设第一项自学结束的时间是20分钟,最后剩下20分钟是让孩子学会仿写过渡句,可是我的.ppt 内容太过累赘,我的语言不精简,导致预设时间不够,孩子没能完全掌握过渡句,所以想要写好也是不容易的。
备课的过程中我就想过描写兵马俑的类型句子太多,如果全都汇报,显然时间是不够的,若是不出示又怕孩子掌握不了,语文课堂上没了朗读声,最后我选择了出示各种兵马俑类型的段落。
评课的过程中徐老师就说这段的内容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简练,而且时间也会充裕很多。
个人反思这主要还是自己预设的不够,另外上的课还太少,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要有重点。
反思二:资源选取不严谨。
首先,学习单的内容太过于狭窄,内容指向不明确,导致孩子没办法准确的判断,再加上时间的关系,仿写的过渡句就更不能写好了;其次,仿说排比句的内容死板、压力,缺少活力,可以选择一些美好的、开心的教学资源,这样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另外,今后的ppt制作也要关注细节。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2课文《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针对__篇幅较长,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我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利用高年级学生学会预习的优势,在展示课上大胆取舍,直奔中心。
首先,采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进行课文资料的展示的时候,先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马俑不仅仅规模宏大,并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进行,迅速理清全文脉络。
其次,在朗读指导上做足功夫,确保有效的读的时间,确保了有效的朗读指导,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始终伴随读书的全过程,与文中的兵马俑们进行了一番零距离的`接触,书声朗朗的课堂显得情趣浓浓。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5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5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上完《秦兵马俑》一课,心中有很多的感受,同时心灵也受到极大的震撼。
又一次感受了中华民族悠久绚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才智,教学过程中同学也不时发出由衷的赞美。
这篇课文到底应当教给同学什么?研读文本以后,我们认为:语文课要教的应是《兵马俑》,而非“兵马俑”,除了让同学领悟文本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让同学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提高写作力量,做到读写结合。
《课标》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挨次,体会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而本篇课文,值得同学研读、学习、借鉴的写作方法较多,如采纳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说明事物;绽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方、排比等修辞手法;采纳“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运用过渡连接上下文内容等等。
本节课作为其次课时,我们选择的教学内容是课文3至11自然段。
本文在介绍秦兵马俑时,用大量笔墨分类描摹了兵马俑的的独特特征,同时绽开了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描摹与想象之中,秦兵马俑活敏捷现地消失在我们眼前;我们仿佛被带到了20xx年前的古战场上,秦始皇统率千万马,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吞并六国,威震四海。
描摹与想象,是状物文章最大的特点。
教学时,如何让同学既感受到秦兵马俑绝无仅有的超群的制作工艺并为之赞叹,又习得这种观看描摹并加以想象的表达方法呢?我们以为必需以文本为依托,以言语为聚集点绽开教学。
同学初步感受各类兵马俑的特征后,以一种兵马俑为例,如“将俑”,先请同学阅读文本,体会四字词语和短语的表达效果:整齐、有力、节奏感强。
然后追问同学:这样介绍,我们已经足以熟悉哪个是将俑了,可是为什么还要说“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呢?同学天生奇怪,此一问,是同学不曾想到过的,必定会活跃同学的思维,在对比沟通中体会到,联想,能让将俑显得更逼真,更能说明兵马俑的惟妙惟肖、独特鲜亮。
除了以上对兵马俑的整体描摹外,在课文第10自然段重点描摹了兵马俑的各种神态并绽开了丰富的联想。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5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5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2214字)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他们主动探究的过程。
教学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课外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感悟,注重情感体验,积累文中有特色的语言。
教学中再结合三幅插图,一幅是一号坑的远景图,一幅是铠甲武士,另一幅是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图片,既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又能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2、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认真朗读课文,细细品味__清楚的条理、细致的描写、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们记不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去西湖公园旁的省博物馆里参观过什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介绍秦兵马俑的__。
(出示课题)昨晚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这篇__,并查找一些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
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2、介绍得真好,从同学们介绍的内容可以看出秦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怎样?(十分的珍贵)二、整体感知课文秦兵马俑到底具有多么珍贵的历史价值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这句话在__中起什么作用?(1) 全文围绕“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 这句话在文中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 为什么?(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第4——7自然段讲了兵马俑的类型和特点)(板书)(4) 全班朗读这句话三、学习课文第二段1、出示自学要求:①请同学们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5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5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三天内两次公开课,一次校内,一次送教下乡,同一个课题、不同的教学对象,留给我的是“一课一得”的思索。
当我依据教学进度,确定公开课内容时,我就锁定《秦兵马俑》。
这是一篇说明性散文,从内容上看,课文从三个大的方面介绍了兵马俑的特点,实行了总分总的构造方式以及首尾照应的方法,是孩子们仿写说明文的极好范文;从价值上说,作为我国世界遗产的秦兵马俑堪称中华文化艺术珍宝,分散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慧才智;从文章的表达与语言上说,说明方法多样,表达形式活泼,语言精确生动,四字词语众多,描写细腻,给予想象,是孩子们进展语言积存的极好素材;从文章类别上说,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用作公开课教学,能凸显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依据这篇文章的选编意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体会秦兵马俑的神态、气概和的说明方法上。
我努力渗透以下教学理念:1.围绕单元主题绽开教学;2.把读书感悟的主动权教给学生;3.把“写”带进课堂;4.注意写法的指导。
在这些理念支撑下,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释题解“俑”,走近兵马俑;二、检查“预习”,感知“秦兵马俑”;三、重点品读,感悟“秦兵马俑”;四、练笔仿写,再现“兵马俑”;五、积存运用,拓展“世界遗产”。
在校内公开课后,我发觉从沟通资料导入新课到检查预习,感知兵马俑的环节用时过长,这样影响了学生后面充分地读,从而也影响了后年的教学进程。
于是,我做了一下调整,简约了前两个环节,并把练笔环节之前的词语积存与引导局部也精简了,争取多个孩子们想象练笔的时间。
在“送教”官庄的课堂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变得沉着了、充分了,事实也证明,这样的改动更适合于这里的孩子。
但是,在这堂别人认为一切都恰到好处的课上,我还反思到一个问题:我最初设计的仿写练笔叫“练笔超市”,设计了两项仿写任务:一是仿照写骑兵俑的写法,想象武士俑“似乎在干什么”;一是学习第8自然段的写法,仿写“共性鲜亮的兵马俑”。
后来一想,第一项练笔太简单,又和其次项有一样之处(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就干脆合二为一了。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秦兵马俑》教学反思(通用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兵马俑》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课文4-9自然段介绍了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教学这一部分资料时,我先让学生自读描述各种兵马俑的句子,感受各种兵马俑的特点,用词语概括。
然后组织交流,并把全班同学认可的词语写在黑板上相应的俑的下方。
学生学习兴趣高,思维活跃,写了不少词。
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一环节过后,我让学生为你最喜欢的兵马俑作代言,这时学生的兴趣更高了,从他们的描述中,我清晰地感受到这样的研读是有效的',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潜力得到了训练,同时在理解表达的过程中一些形容人物的词得到了积累与运用。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2课文4-9自然段介绍了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自读描写各种兵马俑的句子,感受各种兵马俑的特点,用词语概括。
然后组织交流,并把全班同学认可的词语写在黑板上相应的俑的下面。
学生学习兴趣高,思维活跃,写了不少词。
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确实,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以教师的感悟去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课堂上缺少共鸣,只有少数学生能随着教师的引导深入研读文本,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听众。
这一段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
看着同学的发言得到了肯定,而且能上黑板写自己感悟到的词,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纷纷要求发言,而且为了言之有理,学生细细地研读了文中词句,读出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我觉得这样的研读是有效的,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在理解表达的过程中一些形容人物的词得到了积累与运用。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5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5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今天,上了《秦兵马俑》的第二课时,本课时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所以,本课时的教学,我还是以过渡段为中心,由复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入手,然后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4—9),引导学生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针对这一教学重点为,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大问题: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着怎样的鲜明形象?仔细读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兵马俑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然后由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保证一定阅读时间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这一部分的教学,学生的兴趣倒是比较浓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可由于交流汇报占了许多时间,学生阅读感悟的时间倒是少了,给人的感觉像是在做表面文章。
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而且教学没有抓住重点。
每个自然段的教学时间几乎是平均分配,教学节奏没有变化。
或许,在教学中,我可以先以“将军俑”为例,具体分析一下他的鲜明形象,并指导学生朗读,然后再让学生照样子来介绍分析其它的兵马俑。
这样做才是真正“授之以渔”,而且也不至于让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
另外,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它是秦文化的缩影,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
我想,仅仅凭书上的介绍和几张图片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够的。
还应该利用一些教学资源,让学生对秦兵马俑有更多的了解。
而在这点上,我做的也不理想,因为课前没有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只是教教材,而没有做到“用教材”,没有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2苏教版五下第四单元是由三篇课文、一篇习作和练习4构成,三篇课文分别是状物类散文《秦兵马佣》,说明文《埃及的金字塔》、散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习作要求学生模仿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
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通用11篇)
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通用11篇)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篇1《秦陵兵马俑》的课已经上过了,需要回过头来回味、反思一下这节课的教学。
个人认为,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一个是理解秦陵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一个是学习“形态+联想”的写作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对兵马俑产生于中国的自豪感和想去参观兵马俑的兴趣。
本节课中,问了很多“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含量还是比较高的,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应是有帮助的。
但就具体的教学实施来说,也还存在一些不到位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下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规模宏大”部分的推进与不足在理解“规模宏大”部分对学生有两方面的推进。
一是推进了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三种说明方法作用的认识。
这三种方法,学生都能够很顺利地回答出来,但当问到每一种方法有什么好处时,学生基本上回答不出来。
这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这三种方法的作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当然,这三种方法的三个方面的作用,只是针对这一篇课文而言的,如果换作其他课文还会有其他方面的作用,那时可以再作新的学习。
二是推进了对“规模宏大”中“宏大”的理解。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知道“规模宏大”,但是在文中是怎样表现这种宏大的,却未必能够清晰,即后文中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围绕这个“规模宏大”而写的。
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列数字之外,两个“巨大”、“气势恢弘”、“一行行、一列列”等词语都是在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这样就把本段开始的概括句“规模宏大”与后文的具体内容,特别是这些“词语”“串联”起来了。
这样学生也就真正理解了后文都是在写首句的“规模宏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秦兵马俑》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课前,我在班上作了了解,谁也没去过西安(包括我),为了多一点感性认识,我上网去查了很多资料,发现了很多很多感兴趣的内容。
我觉得都很好,都想把他告诉学生。
我花了将近半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浏览网站,课外还布置了学生去看一看相关连接上的内容。
学生还真学得兴致勃勃。
冷静下来看,我不由地发现这种热闹背后似乎缺少了些什么。
我发现追求了信息的量,却不能保证信息的质。
课堂上我较大容量地增加了编外材料,却因此忽略了手中教材。
由于时间仓促,在学习教材内容时,教师来不及引导学生对课本中规范严谨的语句作细细品味欣赏,只仅仅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浅层理解上,兼顾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却在不经意中冷落了其“工具性”。
于是乎,课文中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来不及去领会了,那些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也没时间去欣赏了,文中颇值得推敲的、很有文言色彩的词句也不去琢磨了,语文课上得不再具有原汁原味的“语文”味儿,而变成了“走马观花”、“信息博览”。
这与我“充分运用网络优势,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美好愿望”有些背道而驰了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演绎了自己的一堂公开课《秦兵马俑》。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
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所以我紧紧抓住了秦兵马俑的特点,也就是过渡段来诠释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使整堂课思路清晰,能够抓住主干,梳理枝叶。
在教学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在学习生字词中,提醒学生注意分类别积累理解的字词,又教给学生学习字词的方法。
我想这堂课学生应该汲取了不少新鲜的雨露。
但总的反思下,问题还是层出不穷:
一、教师课堂语言还应精练
教师应把主动权返还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也应让给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前提是教师少说甚至不说。
必要时,教师语言应通俗精练,学生一听就懂,节约时间。
记得上午试教时,我讲了一个故事来导入,激发好奇,再看视频,了解秦兵马俑的概况。
足足讲了十分钟,还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
同事建议,赶紧修改,我就用了四句话来导入:知道今天要上的课文是什么吗?知道秦兵马俑吗?想看兵马俑吗?心里想说什么?连续提问,学生互动,效果甚好。
我只是改进了一点,却没把整堂课的语言精练起来。
督促自己以后努力改进。
二、驾驭课堂的能力还应加强
虽然我用奖图片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回答问题,但当学生意外回答时,我还是生搬硬套地用自己的理论来牵制学生的“出轨”。
不过,我也抓住了课堂生成的一点尾巴:当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兵马俑朗读时,第一个学生读将军佣,第二个学生就读骑兵佣,接着都乱套了,东读一个西读一个,学习没重点了,我本来的设计是先重点
讲一个佣,再用我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另外的佣。
学生却把我拉到了小道,我只能骑虎难下,尊重学生的个性,读他们自己的吧!还有一个生成点是学生已经找到了总起句,我只是肯定了这点,马上又把他拉回到了过渡句。
后来经教研组长的提醒,发现其实我那时就可以来说说全文结构了:总分总。
“好像”可以去掉吗?学生说可以。
我其实就可以将错就错,举例引导学生发现。
哎,教学机智不够呀!得实践锤炼。
三、课文讲解还应有详有略
我觉得重点是做到自读自悟,学生感兴趣的详读,学生不感兴趣的略读,每一遍读,都有体会,都有感悟,这样学生就会读书,越读越有兴趣。
这一点做到实在不好,应深挖掘。
四、语言基础知识还应扎实
“宏大”可以用数据来解释词语,“所向披靡”的解释“所向无敌”不是一样吗?找近义词也是解释啊,没想到。
“乘”的读音与解释应提醒。
反复读中也可以循环认识字词。
五、时间安排还应合理控制
拖堂,这是我的老毛病了,在平时就要狠狠地改,警记!
六、略读课文还应把握特点
七、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明显
八、学生情感培养不到位
不再一一累赘!希望在下次的公开课上有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