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课件: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合集下载

文人园——苏州园林与隐逸文化PPT课件

文人园——苏州园林与隐逸文化PPT课件

“其居也,左湖右江,往渚还汀。面山 背阜,东阻西倾。抱含吸吐,款跨纡萦。 绵联邪亘,侧直齐平。”
“选自然之神丽,尽高栖之意得。” .
34
3.唐宋园林
• 魏晋南北朝以后,更把人的审美感情熔铸 于大自然的山水景观之中,这就突出了园 林的人文因素,形成了中国风景式园林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与自然 美相融糅”的基本特点,贯穿于此后园林 发展的始终。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
19
• 2.比德:托物言志
“君子比德”的思想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诗经》中的比兴,《楚辞》中的以香草喻美 人等均属此类思想的范畴。
《沧浪之水歌》,春秋战国时期流传 在汉北一代的民歌,出自《孺子歌》, 原文为“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相反: 高低 不同、起伏 各异
相成: 高低 聚散、起伏 轩昂
.
9
What?
Who? Why? How?
.
10
文人园
• 为文人所有、所造
唐伯虎 桃花坞
文征明 拙政园
祝允明 怀星堂
徐祯卿
自幼聪明伶俐, 考场舞弊案
少时即享才名,直至54岁受 . 神童。五十五岁得了官职, 天性聪颖,早年屡11试不 推荐进京,受排挤,目睹官 官场上看不惯积弊托病辞职 第,因貌丑不得入翰林, 场腐败乞归
小沧浪
沧浪亭
濯缨水阁
.
20
文人园的产生和发展
• 文人园林的几个阶段
• 1.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 220年)
• 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 3.全盛期——隋、唐朝(公元589——960年)

文人园林

文人园林

文人园林文人园林与皇家园林一样,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主要类别,它代表了民间住宅花园的精华,在园林史上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历史上文人花园数量最多,有不少主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或书画家,影响很大。

文人园一般均较小,容纳不了许多景,没有苑囿那种宏大壮丽、摄人心魄的美景,但它却别有韵味,能令人流连忘返,其关键就是园景中融和了园主的文心和修养。

镇江焦山是一座处于长江中的小岛,环境特别幽静。

山半腰有座别峰庵,娟小玲珑,四周绿树翠竹相映。

庵中有两间书斋,曾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读书处。

门旁挂有画家手书的一副楹联:“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

”在板桥看来,好的居住环境并不在于大和多,而是要有诗意,唯其如此,才能做到以雅胜大,以少胜多。

这“雅”和“小”,便是文人园林的主要特点。

在古代封建社会,文人知识分子最好的出路是入仕做官,但这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只能靠教书或卖字卖画为生,经济状况并不太好,因而他们的园林大多是位于自己傍宅的空地上,占地不大。

这从现在的文人古园的题名上也可反映出来,如苏州有壶园,因其小,整个园林空间好似一把茶壶而名。

还有残粒园、芥子园、半亩园等名园,皆以小而著称。

“小”对建造园林是不利的。

古代园林艺术家却能自如地掌握艺术创作的辩证法则,化不利为有利,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创造出无限的景色来。

苏州网师园是江南颇有代表性的小园,园内的书斋庭院“殿春簃”作为我国古典园林之精华,已复建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其雅洁的格调、精巧的制作,深得参观者的好评。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

”人们常用这楹联来形容中国古典戏曲以少胜多的高超技艺,文人园林亦然。

它要在小范围内表现出大千世界的美景,就更要运用“以一当十”的艺术原则。

园中各景,无论是假山水池,还是庭院一隅的一树一石,都要经过推敲锤炼,注入文心诗意,以收到笔少气壮、景简意浓的艺术效果。

文人园林的景色,大多比较雅。

这里的雅,主要指宁静自然,风韵清新,简洁淡泊,落落大方。

文人园林

文人园林
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留园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 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留园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 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全园曲廊贯穿,依势曲折,通幽渡壑,长达六七百米,廊壁嵌有历代著名书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为明代嘉靖年间吴江松陵人董汉策所刻,历时二十五年,至万历十三年方始刻成。曾经有一个美国组织欲二十亿美元购下留园,苏州市政府却坚持没有出售。 留园占地三十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 留园雪景

园林文化_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特点--课件

园林文化_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特点--课件

中国古典园林有那些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园林景观要素可以分为自然要素、人文景观要素和工程景观要素。

园林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有机统一。

自然景观以山、水、地貌基础,以植被作点缀。

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自然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人文景观要素以园林中的诗词歌赋、字画楹联为主要表现形式。

工程景观要素主要有亭台楼阁等建筑要素和堤坝、码头等工程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1、筑山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理水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

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森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2、理水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植物是造山理水不可缺少的因素。

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

3、植物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建筑是中国园林点景的主要手段,往往取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建筑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诗词楹联、字画是中国园林点景的辅助手段,往往取到点题和烘托氛围的作用。

5、文化景观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二、中国古典园林(写意山水园)的特点中国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它具有许多不同的个性。

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

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2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利用或者模仿这些构景要素,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创造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3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

1(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顷”的神似境界“象天法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的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家国情怀影响下的宋代文人园林特征分析

家国情怀影响下的宋代文人园林特征分析

156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2.16的风格。

当时园林建设甚多,绮丽豪华与清纯优雅共存,其中文人园林风格占造园主流,并影响到其他园林甚至皇家园林。

1文人园林的概念文人园林不仅包括文人经营或拥有的园林,也泛指受到文人情趣、文人精神浸润的一种园林[2]。

文人园林这种风格最早起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世流园林,经唐朝的兴盛,到了宋代,文人执政,文人的情趣爱好浸润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园林被附上文人色彩,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出现了文人园林。

这时的文人园林简约、自然而且高雅。

2影响文人园林的家国情怀文人园林形成的深层次因素是传统文化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的影响。

中国“士”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基础。

《大学》有言:“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两宋时期,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状态,却频繁受到外族的侵扰。

内忧外患的环境,使宋代文人拥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3]。

在文人的忧国忧民、对国土的眷恋等深层次因素的影响下,文人园林呈现出乡土性、崇尚自然、简约实用并蕴含高雅的文化等特征。

3蕴含家国情怀的文人园林特征3.1眷恋乡土,师法自然的景观3.1.1乡土格局乡土景观是当地人在生活中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物,在历史岁月中留下浓厚的人文精神,也是士人的一种情感归宿。

南北朝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丘迟用这种乡土景观感动陈伯,陈伯最终归降。

中国山川秀丽,山水众多,其中山地(包括高原、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2/3,多河湖。

摘要 宋代文人地位高,普遍受人尊敬。

他们自幼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受其影响热爱祖国,眷恋国土,有着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在这种思想意识的影响下,经由他们主持营建的,或者受其影响修建的园林呈现出简约、朴素、乡土化和高雅的特征,被称为“文人园林”,并成为一种造园主流。

高中建筑课件: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与类型

高中建筑课件: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与类型
北方皇家园林
北方皇家园林注重庄重和雄伟,如颐 和园。
园林的设计构成与整体布局
中国传统园林的美在于其精致的设计构成和整体布局。
园林设计构成
园林由建筑、园林元素和 自然景观等多种要素构成。
整体布局
园林的整体布局注重对称、 层次和序列感,给人以美 的享受。
空间组织
园林通过空间的组织和分 隔,创造出不同的区域和 氛围。
私家园林兴起
2
圆明园等。
宋代以后,私人园林开始兴盛,如拙
政园、留园等。
3
现代园林设计
近现代,园林设计开始受到西方影响, 融合了新的理念和技术。
园林的地理分布及影响
中国传统园林分布广泛,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州古典园园林
园林中的使用材料和技术特点
中国传统园林使用了多种材料和技术,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木材 石材 水景技术
用于建筑、桥梁和园林元素等,体现了木工 艺术的精湛。
用于建筑、景观和雕塑等,展示了石匠的工 艺水平和创造力。
利用水池、泉水和小溪等形成水景,给园林 增添了生机和动感。
园林中的建筑结构和功能
3 传统哲学与思想
园林设计受到儒家、道家、佛家等传统哲学和思想的影响。
园林景观的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效果而受到世界的赞赏和喜爱。
山水画意境
园林景观通过山水的布局和 景点的组合,营造出宛如山 水画的意境。
美学协调与平衡
园林设计追求美学上的协调 与平衡,每个景点都经过精 心的布局和搭配。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建筑结构和功能多种多样,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和观赏的场所。
亭台楼阁
曲桥石桥
亭台楼阁是园林中常见的建筑 物,提供了观景和避雨的功能。

简述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

简述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

简述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南宋都城临安的宅园林大多是文人园林,这些园林一般采取上中下三区,形成由低至高、逐步抬高的空间层次。

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种空间布局和造景手法。

第一个特点:“尚自然”,最能体现宋代文人追求自然情趣的是宅园的风格。

一是布局自然,而且利用地形、水景,打破建筑物之间的严格界限,以相当低的土坡代替,不同的建筑物和空间彼此贯穿融合在一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身处其中才会发现它的奥妙。

这些富于诗意的景色往往使人忘记它是人工构筑的建筑群。

与唐、宋以来的寺院园林不同,宅园的空间主要是静态的,没有像寺院那样以佛教文化为内涵的佛殿作为统领空间,故而也就没有大雄宝殿、藏经楼、天王殿、钟鼓楼等建筑类型。

甚至,这些以石洞或半天然山崖为房屋基础的屋宇也很少有雕梁画栋、檐牙高啄的装饰。

另外,这里的建筑物也少了“堂”、“阁”、“廊”等类似的空间,而是以敞开的亭、廊、假山、池塘等具有形象性的空间来联系室内的建筑,所以,它更接近于唐代园林,呈现出一派平淡自然的景象。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对宅园美好意境的写照。

这里,山是园林的主角,而不再是人们常见的佛像、庙宇、墙垣、宫殿、寺塔等主体建筑,因此,显得轻松、自然、简约、雅致。

二是设计独特。

我国古典园林不仅对自然条件考虑周全,而且往往注意“创造意境”,讲究诗情画意,重视小桥流水、山林野趣。

因此,在宋代宅园中出现了很多“小景”,把江南的山光水色带进了建筑中。

例如苏州拙政园中的“小蓬莱”,它的建筑面积不足半亩,但却借景西园和狮子林,把不大的园子布置得别有情趣。

“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东晋的《兰亭序》虽是论述艺术的经典名篇,但却是为修身养性的玄学书,如今用园林中的“一峰”、“一勺”去形容平地山峰的壮观,用“一勺”来比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让人恍惚间觉得已置身于自然山水之间。

此外,又如苏州狮子林中的门窗洞口均采用圆形,巧妙地变成了一个扇形天井,这种设计可以使人尽享林中的奇石、清泉、花草、怪洞之胜,尤其是雨天之时,感受到“明月来相照”、“清泉石上流”的妙境,产生“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空灵之感,真可谓奇思妙想。

02-课件: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02-课件: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为 ■尊
. .

f ^ b
聲 工
. 涌 了 大 谿 之 中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明清一部分文人依然是雅致情怀的追随者。
明文徵明《林榭煎茶图卷》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之《若墅堂》
(一丿文人园林象山水画一样简约。 意境的创造,除了以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 余韵之 外,还藉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者苔上。
王维《鹿柴》
-
: •
抒发文人士大大清远有然的雅致情怀。
'
宋佚名 《文人的生活》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彰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 下”处事
原则。
. 遏勿 尚 之 甲 * 城 冋 沪 华
之 寿孑 圈 僱 -
而 ^ 物十
能杖 富 字 £ § 、 晦 味 但
—T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这一讲就介绍到这。 谢谢大家。
T見
尝终 不
E辛
-
满 *
M把
浪悟
靠-
麻 彖
t
經一

<

k
宅 相 旄 傷 侗
站入
榛備
乏案
>
.又
I
癩 纟
插氮
<


天 朗 盆 渚 蕙 久 和 鵰 竹
一次
話 上
a
爰菩
i獐
就卄
钦管
幽訪
怀以
唐仿王羲之《兰亭集序〉〉
7
一觞内一咏,足以畅叙幽情。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通过山水景物诱发游赏者因画成景、以诗入园的联想。

2中国园林艺术特征精品PPT课件

2中国园林艺术特征精品PPT课件
无锡寄畅园
其借景为惠山园 之龙光塔。
北京颐和园 知春亭望十七孔桥,两棵树形成框景
Hale Waihona Puke 漏窗其形状各不相同,在不 同区域相互隔开的大前 提下,通过漏窗又实现 了相互沟通。
北京颐和园仁寿殿后的假山和小路,有曲径通幽之妙,正是起到障景作用。
曲水流觞 文人骚客雅集之处。摄于天柱山。此为天然形成,而在园林中多人工建造规整的形态。
曲水流觞 2002年新建的北京皇城公园内之曲水流觞。从一个方向看似虎头,相反则似双龙。这是人工
建造的曲水流觞的通例。
框景 无锡锡惠公园望惠山龙光塔,门框形成了极好的框景。(黑白照片)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中国古代园林说课课件

中国古代园林说课课件
等。
02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
山石水木
总结词
山石水木是中国古代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为园林提供了自 然美的基础。
详细描述
山石水木是构成园林自然景观的四大要素。山石作为园林的 骨架,通常以假山的形式出现,起到划分空间、引导视线的 作用。水则能柔化空间,增添园林的灵动感。树木作为园林 的绿色基调,为园林带来生机与活力。
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注重自然美与人文 美的结合,追求“虽由人作,宛 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强调“诗 情画意”的营造。
中国古代园林的历史沿革
形成期
商周至汉代,园林初创,以皇家 园林为主,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展期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私家园林逐渐 兴起,文人园林风格逐渐形成。
成熟期
明清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均 达到鼎盛,园林艺术风格日臻完善。
意境营造
总结词
意境营造是中国古代园林的精髓所在,它通过借景、框 景等手法,将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
详细描述
意境营造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特之处,它强调的是 一种精神层面的感受。通过借景、框景等手法,将自然 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渗透,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 。这种氛围不仅能引发游客的情感共鸣,还能深化他们 对园林艺术的理解与欣赏。在古代园林中,意境营造常 常与山水画、诗歌等艺术形式相互借鉴,共同营造出一 种高雅的艺术境界。
借景
中国古代园林常常借助周围的自然景色或人文景观,将其融入园中,使园内景 色与园外景致相互呼应,形成更加丰富和完整的景观效果。
对景
通过对景的设计手法,将不同景点相互呼应,形成对景关系,使游客在游园过 程中能够感受到景色的变化和对比。
虚实相生
01

论述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并简要举例说明。

论述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并简要举例说明。

论述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并简要举例说明。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

著名的有艮岳、苏州的沧浪亭等。

例子:沧浪亭由北宋文人苏舜钦所建,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叫。

是宋代文人园林的代表之作,是江南现存历史悠久的私家园林之一。

沧浪亭清幽古朴,布局风格独具特色。

沧浪亭的园内园外融为一体,布局以山为中心,水作为外景绕园而过。

山上建有沧浪古亭,碑石亭等建筑小品环山设置。

亭的点缀作用。

在园林中,亭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媒介。

人们通
过亭来观察、欣赏园中的美景。

园中,亭的动态和静态观赏将分散的景点整合,亭引导游人观赏,将景色展现在游客眼前。

亭是园中最佳观景的地方,沧浪古亭位于假山东面的最高处。

古亭使卷棚歇山屋项,平面形式为方形,单檐屋角起翘。

古亭为石质,色彩素雅。

古亭四周通透,因位于园中最高处,又有较强的私密感。

古亭结构典雅古朴,与周边景色和谐。

亭的构图作用。

宋代文人园林的山石水池都是对自然的摹写。

在沧浪亭的园林构图中,古亭占据制高点,是园林的中心。

沧浪古亭建在高处,与园中的建筑、植物构成优美天际线。

登上假山,进入亭中,园中景色都可以望见。

文人园林四个特点的借鉴价值

文人园林四个特点的借鉴价值

文人园林四个特点的借鉴价值说到文人园林,大家可能都会想到那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尤其是江南水乡的那些园林,简直就像是从古诗词里走出来的。

园林里的每一草一木、每一池一石,似乎都在讲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

文人园林,不仅仅是个美丽的景点,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情感的寄托。

所以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文人园林四个特点,它们在现代生活中有什么借鉴价值。

文人园林有个最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结合”。

你看,文人园林里的景色,往往是自然景观和人工布局的巧妙融合。

比如那种石桥、池塘、假山,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但它们又不显得突兀,反而和周围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

想想看,如果我们把这种思想应用到现代的城市设计中,哇,那可真是受益匪浅。

现在城市建设的速度太快了,很多地方都变得水泥森林一样,没有什么绿意。

要是我们能在城市中更多地引入这种“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设计,让公园、街道、建筑和自然景色相互融合,城市会变得更有人情味。

你说是不是?这种和谐的感觉也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宁静和平和,让快节奏的生活多一点呼吸的空间。

接下来呢,说到文人园林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意境的追求”。

说实话,文人园林可不是单纯的看景,而是看情、看意。

你看,很多园林景点,看上去简简单单的,但往往通过一些细节,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

比如小桥流水、垂柳拂风,这些元素看似平凡,但却能激发人们的无尽遐想,产生一种“在山水间品味人生”的感觉。

像这样的园林景观,它的美丽不是那种直接的、显而易见的,而是通过细节来激发人内心的感悟。

这种追求意境的方式,放到现在的生活中,也是特别有价值的。

很多时候,生活中的美好并不一定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要学会从细节中去品味,去感悟。

如果大家能像文人那样,寻找生活中的“意境”,无论是享受一杯茶,还是走一段路,都能发现生活原本就很美好。

这种态度,不仅能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深度,也能让我们从繁忙的工作和压力中找回片刻的宁静。

第三个特点,就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课件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课件

根据建筑周围的环境条件、园林总体布局、地形
地貌等客观因素以及人在游憩中的功能需要和情
感、精神追求来确定。是心灵、建筑、自然的融
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02 叠山理水的技巧
叠山的方法 理水的技巧
任务一:观赏扬州个园、狮子林假山说说 古人造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叠山的?个园的假 山用的是什么石头?这些石头有什么特点?
造园原则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目录
1 中国园林里的建筑有什么妙趣
园林建筑的种类 园林建筑的布局 园林建筑的意义
2 中国园林叠山理水的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叠山的方法 理水的技巧
3 园林的意境是如何形成的
园林与绘画 园林与文学
4 中外园林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西方古典园林 中西合璧的园林 日本枯山水庭院
01 园林里的建筑
隔 或筑堤横断于水
破水面很小时,可
面,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 或涉水点以步石,增加景 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
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 犬牙交错,并植配以细 竹野藤、朱鱼翠藻,那 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
幽深之感。
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
总结
叠山理水使得园林山美如画,水秀如诗,成为 园林中的主景或者形象标志。孔子云:“智者乐山, 仁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叠山 理水成为中国造园最基本的手法。宋代画家郭熙这 样阐述山水之间的关系:“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 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动静结合,即 便一山一水也可达到“一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 万里”的景观世界。
图案构成精心设计,体 现必然性
理性 秩序
任务二:中外园林风格各异,有没有中 西合璧的园林艺术呢?
圆明园海晏堂版画

简述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

简述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

简述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宋代文人园林兴盛于东晋南朝时期,逐步形成了特定的规制。

宋代苏州是文人园林的集大成者,其后文人园林风靡全国,遍及江浙,影响甚广。

北宋以后的六七百年间,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学术等各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当时社会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理学”思潮。

这一时期,文人与园林关系密切,许多文人与园林结下不解之缘。

苏州是宋代文人园林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东晋南朝时期即已形成特定的规制。

到了北宋时期,苏州的文人园林已蔚然成风,上自贵族名士,下至庶民百姓,纷纷筑池建亭,置石为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种现象反映出,随着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有了更多的余暇和闲情逸致去从事文化娱乐活动。

而苏州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古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得以孕育产生出高质量的园林精品。

这些园林可以说是文人追求自由的典型体现。

但宋代文人园林并非都集中在苏州,河北幽州、汴梁以及湖北襄阳也都分布着一些颇具规模的文人园林。

在我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认为天圆地方。

园林也应采用方正布局,因此宋代文人园林总体上呈现出中轴对称的特点。

而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崇尚“礼”,“礼”就要求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注意规则、秩序。

所以中国传统园林往往强调对称和整齐的布局,方正而不呆板。

文人园林采用方正的布局与文人追求“礼”的观念相吻合。

在这一基础上,宋代文人园林沿袭了传统园林方正的格局,追求对称与整齐的美感。

同时,为了取得“均衡”效果,有意减弱院落内部的变化。

这样,对比度较小的平面造成了和谐、统一、稳定的视觉效果。

宋代文人园林不同于唐代园林的原因之一,就是建筑规模较小,多采用院落组合的手法,每个院落面积较小,采用较为简洁的组合方式。

这样既满足了私密性的需要,又突出了围墙的闭合效果。

我们可以看出,宋代文人园林通过整饬的庭院空间来满足主人们的精神审美需求。

围墙的封闭性与环境的开敞性之间的对比也是一种审美情趣。

其次,宋代文人园林造园材料多用石块,且尺度较小,没有明显的规格限制,只要四周围墙坚实,便可自由发挥,故园林体量不大。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中文人园林的特点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中文人园林的特点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中文人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景观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中国古代涵盖文化艺术、实用建筑、景观园林的完美结合。

在传统的园林艺术中,中国文人园林最为出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园林的第一山” 。

文人园林以造景和园林创编为主。

它以幽雅、自然、端庄的景观布局,及用精细技艺,加
以巧妙雕塑的园林建筑,成为园林艺术中的最高表现,具有独特的风格,备受人们的喜爱。

文人园林的用材丰富,树木之间穿插舒缓的池石,湖泊内火山内嵌植石以及造型各异的石头块,更凸显出景观的平衡与统一。

钟乳石和花岗石的极富文化种子,以及厚重而非凡的错落有致的布置,为文人园林增添了许多文化底蕴与深远传承。

而墙护栏等装饰物表现出一种浓厚的、细致的山水风貌,可以统一园林景观,使它更加有序、和谐。

文人园林建筑主要以小型池塘、庭院、山墙等为主,这些建筑彩绘精美,玻璃和瓦片的安
装使建筑多而不乱。

文人园林在肃穆的基础上又能增添一种活泼的热情,以山水结合的学问,使整个园林充满了魅力与细腻的艺术韵味。

文人园林巧妙的布局和精致的装饰,使它的景观空间充满情感,令人欣赏上从容不迫,受
到深刻的印象。

文人园林本身也极富文化蕴涵,山水、植物、建筑物结合在一起,体现着
自然和人文关系,给观者一种回归世俗的无上感受。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人园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园林的第一山”。

它所承载的自然和人文,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
也正是由此而形成了文人园林特有的韵味。

文人园林

文人园林
东汉末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普遍流行着消极悲观的情绪。人们深感“浩浩阴阳移伟大的政治家也不免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魏晋时,士族集团间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斗争的手段不是丰厚的赏赐就是残酷的诛杀。于是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的思想更是有所发展并导致了行动上的两个极端倾向:贪婪奢侈,玩世不恭。
与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相比,中国园林的年代久远,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在世界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园林专家看来,“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1] 文人园林是中国园林中的一朵奇葩,既保持着传统园林的美学风貌,又体现出文人的美学追求。文人园林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可以划分成为自己建造和给他人出谋划策两种情况,其共同特点是体现着文人情趣,具体表现在以诗命名园林景点,注意营造与诗相通的意境,形成诗意之美等方面。这些对中国园林的营造产生着深远影响。 一、文人和文人园林 文人阶层的形成并成熟,是文人园林出现的必备历史条件。文人阶层在中国历史上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西周时期,士是最下级的贵族,春秋之前的士是“大抵皆有职之人”,既有文士又有武士的。后来出现的经济、政治制度的瓦解,导致了“礼崩乐坏”的社会分化,士阶层也脱离了所依附的上层阶级,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各自寻找着自己的归宿,武士是较容易找到新主的,而知识型的士则很多成为庶人。这些知识型的士失掉了原有的封土、爵位,只能凭借知识谋生路。在西周,教育属于“官学”,战国时期“官学”瓦解,“私学”出现,为知识型的士找到了用武之地,也为他们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提供了条件。可以说,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人阶层。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有“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将文学提到很高的地位。曹氏政体中的不少成员不仅从政,

文人园林的典范

文人园林的典范

文人园林的典范文人园林的典范沧浪亭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沧浪亭堪称我国古典文人山水园的典范,其价值绝不亚于拙政园、留园等名园。

文人园林起始于唐代,由于山水文学日益繁荣,当时的文人对山水风景鉴赏能力和水平日隆,柳宗元、白居易等一大批文人热衷于将自然山水之景搬进建造的园林之中。

至宋代,文人园林日趋成熟,并形成自身风格和特征,沧浪亭就是诞生于这种氛围和背景下的。

唐宋文人园林具有若干明显的特征,统而察之,沧浪亭一一具备。

第一,园林选址很重视因山就水,利用原始地貌,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契合。

沧浪亭确实如此选址,利用园外的一泓碧水,环园而流,破除了园林的高墙围封,沿水筑黄石驳岸,临水建亭设轩,使园内景色和园外清流融为一体。

游人置身河边,还未入园,已可领略迷人园景。

河上建有石板曲桥,有人称之为无名桥,一如乡野小桥,浮水而渡,左顾右盼,美景如画,款款行走间,方才怡然步入园中。

第二,园林内的假山,以土山居多,也有石间土的土石山。

过桥进入沧浪亭大门后,土石山便赫然眼前,山体很大,土多石少,自西趋东狭长而蜿蜒,山的四周底脚以石相护。

山上古木苍翠,枝繁叶茂,登山四顾,仿佛置身于古朴静谧的郊外野山树林。

东首可见从河畔移建而来的沧浪石亭。

第三,园林内部的成景尽量以植物为主要内容,兼寄以比德意识。

沧浪亭也循此法,选定的“基调”植物为竹。

唐宋文人喜以自然界山水和物件寓意比德,借颂人之高风亮节。

虚心、正直、坚韧不拔等等,当为竹之寄寓美德。

在苏州园林中沧浪亭植竹最早、最多,品种多达二十有余,湘妃竹、毛环竹、慈孝竹、箬竹、哺鸡竹等等,应有尽有。

园内四处皆竹,青翠欲滴,尤以翠玲珑四周为甚,因此,其主苏舜钦有诗云:秋色入林红黯淡,月光穿竹翠玲珑。

翠玲珑室内的对联当然也与竹有关: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

吟诵之下,隐隐可闻,山水有清音,风动竹奏乐。

第四,园内多见高出于树梢的建筑或台坛,旨在观赏园外的借景。

沧浪亭也确如此效仿,制高点就是南面边缘的看山楼,景题因诗“有客归谋酒,无言卧看山”而命名。

卜筑因自然——文人园林

卜筑因自然——文人园林

卜筑因自然——文人园林作为造型艺术,文人园林首先给人的感受是它空间布局的特点和山水建筑等各种景物的风格及其组合关系。

与宏丽非凡的皇家园林不同,文人园林是以“自然”为其基本艺术宗旨的。

这首先体现在园林的空间布局上:文人园林一般没有明确严整的轴线,它总是尽量选择或者创造出迂曲的地形地貌,然后根据其开阖变化的空间,大致划分出山景、水景、建筑居住等不同的景区(在更小的文人园林中,则是构建不同风格的景点),同时通过精心设计、穿插有致的道路、游廊、山谷、溪涧等组合手段,将不同的景区和景点联络贯通为一个结构统一而内部充满景色和空间变化的完整作品。

比如苏州沧浪亭一园,园外绿波环绕、石栏依水,兼以垂柳、山石掩映,隐约透出园中的山林气息。

入园以后,山景迎人,古木葱茏,一派林野意趣,表现出主人胸中的丘壑。

这种以追求自然气息的山林和水体构成园林空间和园林景观的主干,是文人园林的基本造景方法。

在对无数具体的景点和景观要素艺术风貌的塑造上,文人园林也处处崇尚和追求自然,例如,园中的水体尽可能使其形态富于开阖迂曲的变化,并且同时与山景和建筑组群中的形态变化水乳交融结合在一起。

在宋代以前的文人园林中,水体的变化十分丰富,河湖、溪涧、潭池、瀑布等应有尽有,例如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文人谢灵运描写他营建的园林周围之山水景致:“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岫隈曲之好,备尽之矣。

”而文人园林空间一般比较局促,但是园林艺术家尽量使有限的水体具有自然多变的风貌。

比如文献记载中唐李德裕在洛阳建有平泉山庄:“花木台榭甚佳,有虚槛引泉水,萦回穿凿,像巴峡、洞庭、十二峰、九派,迄于海门”;现在看到的园林实例,比如苏州拙政园以大小不同的三岛分割水面,从而使水体呈现出灵动多姿的形态。

文人园林中的山景,大都刻意追求古拙奇崛、姿态万千的风貌,比如中唐士人领袖之一牛僧孺园林中的假山就竭力追求具有“三山五岳,百洞千壑”的气势;现存于世、构建于明代的苏州耦园黄石假山,体量虽然并不太大,但却岩壑纵横、气势雄奇,颇有古人所说“峰峦崛起,千叠万复”的气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 内容。 植物配置虚卖相衬,力 求与外部有 然环境的契合。
乾隆时期寄畅园园内主要景观要素分析
园林注意收纳、 摄取园外之“借 景”,使得,园 内 园外两相结合 而 浑然一体。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系燿回无锡后,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
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中的“寄畅”二字为园名。
《诗经》中记录植物“飞蓬”的美好 细井徇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冰,谁适为容。
--《国风"卫风"伯兮》
■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如 卉遞 液 ~ 好 初字 冬 威 利
充 愚倉 隊 世 倡 八甫 日 一 安
<
之 乾対 膺 彖 ■ 日之 也 « X
<>
拷 字 及 異 詭 之 眈 惓 吶
博裸 我# 巳碧 悚园 诡噹
知鱼槛
涵碧亭 明宋懋晋《寄畅园五十景图》 曲涧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寄畅园是山麓别墅型园林。面积约15亩,水 面占园总 面积的17%, 土山占23%,东西窄, 南北长,地势西高
东低。 西靠惠山,东南有锡山,有然环境幽美。园 景布局以 山池为中心,巧借锡山惠山之远景, 融合于有然。
锡山
寄畅园与惠山锡山位置关糸图
为 ■尊
. .

f ^ b
聲 工
. 涌 了 大 谿 之 中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明清一部分文人依然是雅致情怀的追随者。
明文徵明《林榭煎茶图卷》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之《若墅堂》
(一丿文人园林象山水画一样简约。 意境的创造,除了以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 余韵之 外,还藉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
T見
尝终 不
E辛
-
满 *
M把
浪悟
靠-
麻 彖
t
經一

<

k
宅 相 旄 傷 侗
站入
榛備
乏案
>
.又
I
癩 纟
插氮
<


天 朗 盆 渚 蕙 久 和 鵰 竹
一次
話 上
a
爰菩
i獐
就卄
钦管
幽訪
怀以
唐仿王羲之《兰亭集序〉〉
7
一觞内一咏,足以畅叙幽情。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通过山水景物诱发游赏者因画成景、以诗入园的联想。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者苔上。
王维《鹿柴》
-
: •
抒发文人士大大清远有然的雅致情怀。
'
宋佚名 《文人的生活》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彰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 下”处事
原则。
. 遏勿 尚 之 甲 * 城 冋 沪 华
之 寿孑 圈 僱 -
而 ^ 物十
能杖 富 字 £ § 、 晦 味 但
寄畅园队环翠楼、鹤歩滩等处,面向东南远 借锡山 龙光塔,惠山的竹炉山房等也被巧妙 的借景到园中。
次嘉树堂砰"无光塚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寄畅园建筑少,不以亭台楼阁取胜,是一个以山林野趣见长的园林,早期的园子以 高大荫浓的乔木为主,
清幽古朴。
寄畅园平期着重体现有然风光
园林以高大荫浓的乔木为主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园中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 • 构曲涧,引“二泉”伏流而注其中。
引二泉书院的积香池水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春雨雨人意,恵山山色佳。 轻舟溯源进,别墅与请皆。”
--乾隆
康熙皇帝题“山色溪光”,乾隆皇帝题“玉戛全枞”
■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中外古典园林史
26.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丈人国姓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文人园林经唐代的启蒙,兴起于两宋, 是丈人 士大夫结合园林诗文、园林书画 等,造就的具 有雅致情怀的园林。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一.中国历史上丈人体现雅致的方式
一、 中国历史上丈人体现雅玫的方式; 二、 文人园林的主要特征; 三、 文人园林的经典案例。
- R
.
&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之《意远台》
胃族 同 M弟同
Tn 苛丫 -剛昨嘗
文“际徵闲明償 帀 桥 带明登。书万白目 賦 糸 晌 簷《g里云图册台渡昴 里 出 唳 飛一 麗 餐》®,水之旷去意然,远•心日台-诗可暮亍 營 高 福请 山古州?卓尊。纵木横聲贏樗源御.落。秋”更远,长 江天
此 有 屋速 會
布 一若 • I
r
i
手 丄 午精 心

4

1
山丄度墅
<
<>
>
精林
君在
卷啼
課城
明不
堂須
.
t
■貧
.髙
.隱
!文徵明
'
緝聲紇憐 入境熙車勇 信-书流水斷橋春 蕈巳糧籬《" 卩图, 册何为部面圃尔明.it見》之一 郊 塹 故 以 爲 , 无若墅望 尚 居 不 曲 那 ■ 一?堂一、卜•寓-—HL5h^----til 一-------意«I 林谍京上姓 昔皮美#-,一 一一|T1-rr-. 陸卷里故宅 推在城市一 而堂在政圆中国盛U
誅 *铢 之 拈 辱 广 了 之 沒 符
}
> <
&冠 2 . ,

u q l
3^
心— 用, 一用 一樨 切箓
^ 夂 丈 早 谖 論
迳 为 爰
5
尚 欢
^ 木 边 寸 只
4
^之 ”上 招厅 €此 械滞 姻噬
' -
伤归. 傅 朴

即 •
A
传 偌
1?
•■
卑 祈 佐 衰
, 。 束 獄
4
洵 塀

K -

朱耷
《米侈土芾西,?园雅词必集图勿记HT 》十 名 祈局部
《意远台》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除了画竹子,文人园林中,常种植松、行、梅等植物,体现主人以物言志的情趣。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三)文人园林讲求疏朗。 文人园林总体而言,虚处大于实处。园内 景物 的数量不求其多,整体性强。 园林筑山往往主山连绵,家山拱夜而构 成一体, 且山势余脉多平缓,不作故意 的大起大伏。
—T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这一讲就介绍到这。 谢谢大家。
明文伯仁《姑苏十景》沧浪清夏
r~Tgc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1 »
建筑的密度低,数量少, 而且 个体多于群体。 少有游廊连接的描写,更 没有 以建筑而围合或划分 景域的情 况。
r
乾隆时期的寄畅园,园内建筑数量少密度低 底图为乾 隆三十六年1771年《南巡盛典》寄畅园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四)文人园林具有天然之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