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纳污能力使用权管理研究
对河流纳污能力使用权制度建设的思考
河 流纳 污能力是指在保证 水资源使用功能 的基 础上 ,河流 可以接纳一定污染物数量 的能 力。河流具有 自净 能力 ,即河流 纳污之后 ,因其物理 的 、化学 的 、生 物 的各种特性 ,使 污染 物能 被迁移 、扩散 、转 化 、降解 ,使 该 河流 的水质得 到部 分甚 至完全 恢复的能力。因此 ,河流纳污能力从根本 上讲是 由河 流客观具 有的水量 、水环境 、河道 特性 、气候条件和 入河污染物 的特有性 质决定的。
目前 ,对河 流纳污能 力 的过 分利用 和纠纷 的增加 ,以及 由 此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影响 ,是河流纳污能 力使用权管理 制度产生的物质基础 和社会 基础 。由于人 口的增 加和 生产能 力 的提高 ,废污水排 放量在 较短 的时 间 内大 幅度上 升 ,而 具有 不 同生产资料或处于不同位置的人对水 资源的利用 明显不 同, 一 个工厂污染一条河的现象 比比皆是 ,跨行政 区水 污染纠纷不 断增加 ,已严重影 响其 他相关权 利 人 的利 益。因此 ,河 流纳污 能力的分配 、使用和 流转 问题越来 越 为人们所 认识 和重视 ,社 会在呼吁通过法律途径对其相应权利进行规定或认可 。
河流 的纳污能力是水资源 的基本属性 之一 ,即在质 的方 面 的可用性 ,是一种以一定量的水作为承载体 的可定量 、可控制 、 可使用并可据 以取得收 益的物质性 的东西 ,具 有显著 的经 济属
为保 障河流纳污能力资源的数量 和质量 ,国家利用社 会资
维普资讯
第 28卷第 4期 2006年 4月
【综 合 】
人 民 黄 河
YELLOW RIVER
Vo1.28,No.4 Apr.,2006
榆林市河流纳污能力及环境容量分析
榆林市河流纳污能力及环境容量分析顾明林【期刊名称】《《甘肃农业》》【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3页(P90-92)【关键词】水功能区; 纳污能力; 环境容量; 榆林市【作者】顾明林【作者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榆林市境内河流包括黄河流域水系和内陆河水系。
黄河为晋陕界河,从府谷入境,共270km;集水面积在100km2以上河流共有109条,主要有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佳芦河及皇甫川、清水川、石马川、孤山川等“四河四川”,由西北流向东南在榆林市境内汇入黄河,“四河四川”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9.8%。
内陆河系分布在神木、定边县北部的沙漠闭流区,主要有定边县的八里河和神木县以红碱淖海子为中心的蟒盖兔河、尔林兔河等,区内面积4 647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0.8%。
榆林市的水功能区全部属于黄河流域河口至龙门区间,划分为8个保护区、10个保留区、9个开发利用区和8个缓冲区。
在一级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二级区划主要包括用水区、过渡区和污染排放控制区。
本文对榆林市2014年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环境容量进行了分析,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榆林市环境质量的认识,对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有一定意义。
一、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一)纳污能力参考《榆林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相关内容,对榆林市各地表水体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的设计条件以各一二级功能区河段主要排污河段中的基本断面设计流量表示。
采用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作为枯水期设计流量,另外以90%保证率最丰月平均流量作为丰水期设计流量。
各二级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确定由水功能区水质目标Cs、设计流量Q、综合衰减系数K、水流平均流速u、水功能区河段长度x等水环境特征参数,按下有机污染物衰减数学模型确定不同规划年的纳污能力W。
式中:W—水功能区年纳污能力(t/a);Q—控制断面流量(m3/s);Cs2、Cs1—分别为下游和上游断面的水质目标(mg/L);K—综合衰减系数(1/s);X—水功能区河段水流流程(m);u—计算控制断面水流速度(m/s);10-6—水质目标单位的换算系数。
动态规划在河流初始排污权分配中的应用
的产 出。本文基 于经济 最优性原则 , 考虑污 水处
交易市场 , 其实 以实 现最小处理 费用方案 来满 足
环境要求 的 . 排污权 的初始分配 不影 响交 易平衡
时排污权 的分 配方案。但是 , 污权 的初 始分 配 排 是排污者取得 的排污权交易 市场 的初始 权益 , 不 仅对 排污者 的利益 有很 大影 响 , 而且 , 系到 排 关 污权交易市 场的建立 。
般地 。 k段时 第
fk ¥ 一 一 - k1 1 S ̄ 【I u
路线 . 阶段确定 的决策就构成一个决策序列 , 各个 通常称 为一个策略 . 多阶段决策 问题 , 就是要在允
许选 择 的那些 策略 中间 ,选择一个 最优策略 , 在 预定 的标 准下达 到最好 的效果。
需要作 出决策 ,并 且一个 阶段 的决策 确定 以后 , 常影 响下 阶段的决 策 , 而影响整个过程 的活 动 从
一I u ຫໍສະໝຸດ :第 二 阶段 ( = ) , 态变量 s 为余 下可 分 k 2时 状
配 的排 污量 . 即
1¥/ 5 11 - 2  ̄  ̄ -
【2 l= 2 l ,
2 动态 规划 的基本 原理 及模 型 的建 立
动态 规划 是最 优 化技 术 的一种 基 本数 学 方
法. 为解决资源优化配 置问题 提供了理论 工具。
() 1 动态 规划 的基 本原理 。动态 规划是 运筹
【 作者简介】 尚静石 ( 90 ) 士 , 1 8 - , 天津 市人 , 北水利 水 电学院硕 士研 究生 . 华 专业方 向工程 管理 。
满足方程 :
(^= ng(I +( )k n …… , , 5) mi{ ̄x) 1s )= , 21
钦州市中小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
钦州市中小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熊健【摘要】以钦州市六艮江六垠开发利用区、京塘水库开发利用区为例,采用数学模型对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进行分析,确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论述了水质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选定,为水功能区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编制提供依据,并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期刊名称】《广西水利水电》【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水质;数学模型;钦州市【作者】熊健【作者单位】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南宁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X524钦州市中小河流众多,分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和桂南沿海两水系,由于十万大山和六万山的纵横分割,形成了市境内南北水系的分水岭,成为境内多数河流的发源地。
属桂南沿海水系的主要河流有钦江、茅岭江、大风江等,还有南流江支流小江和武利江。
属西江水系的有武思江、沙坪河、罗凤河等。
辖区内有74条集水面积≥50km2的河流,其中:桂南沿海水系64条,西江水系10条。
河流总长2827km,河网密度0.26km/km2。
钦州市中小河流共划分有64个水功能区[1],涉及钦州市45条中小河流以及7座中型水库,属广西水资源分区中珠江流域的左江及郁江干流、桂南诸河2个水资源三级区。
本文以钦州市六艮江六垠开发利用区、京塘水库开发利用区为例,对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进行分析。
(1)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成果。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中小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进行全指标评价和双指标评价,六艮江六垠开发利用区、京塘水库开发利用区现状水质全指标评价和双指标评价基本成果详见表1。
由表1可知,六艮江六垠开发利用区、京塘水库开发利用区按年均值法及分析推算法进行全指标评价和双指标评价,水质均达标。
(2)水功能区污染物入河量。
现状污染物入河量计算主要考虑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养殖污染源,不考虑只在丰水期有较大影响的农业面源污染,主要采用调查统计和估算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基准年水功能区污染物入河量,六艮江六垠开发利用区、京塘水库开发利用区现状年废污水量及主要污染物估算成果见表2、不同污染源废污水及污染物入河量对比图见图1。
河南省重要河湖水功能区 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
河南省重要河湖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河南省重要河湖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实施细则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二?一二年二月目录1 总则 ..................................................................... .........................................................................31.1 目的与意义 ..................................................................... ................................................... 3 1.2 编制依据...................................................................... ...................................................... 3 1.3 工作范围...................................................................... ...................................................... 4 1.4 规划目标...................................................................... (4)1.4.1 水平年 ..................................................................... (4)1.4.2 目标 ..................................................................... .................................................... 4 1.5 工作任务及技术路线 ..................................................................... .. (5)1.5.1 工作任务 ..................................................................... .. (5)1.5.2 技术路线 ..................................................................... .. (5)2 现状评价...................................................................... .. (6)2.1 水功能区水质评价 ..................................................................... (7)2.1.1 工作内容 ..................................................................... .. (7)2.1.2 水功能区水质评价 ..................................................................... . (7)2.1.3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解 ..................................................................... . (7)2.2 水功能区纳污量确定...................................................................... . (8)2.2.1 工作内容 ..................................................................... .. (8)2.2.2 入河排污量调查 ..................................................................... .. (8)3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复核...................................................................... ......................................... 9 3.1基本要求...................................................................... . (9)3.1.1计算要求 ..................................................................... (9)3.1.2工作要求 ..................................................................... ............................................. 9 3.2河流纳污能力计算...................................................................... (9)3.2.1计算模型 ..................................................................... (9)3.2.2计算参数 ..................................................................... . (10)3.2.3纳污能力计算 ..................................................................... ................................... 12 3.3湖库纳污能力计算...................................................................... . (13)3.3.1计算模型及参数 ..................................................................... . (13)3.3.2纳污能力计算 ..................................................................... .. (14)4 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分解技术方案 ..................................................................... .. (14)4.1基本要求...................................................................... .. (15)4.1.1定义 ..................................................................... ................................................... 15 4.2限制排污总量确定...................................................................... . (15)4.2.1有入河排污资料 ..................................................................... . (15)4.2.2无污染物入河量 ..................................................................... . (16)4.2.3 其他情况 ..................................................................... .......................................... 16 4.3限制排污总量分解方案...................................................................... .. (17)4.3.1按照空间分解控制方案 ..................................................................... . (17)4.3.2按照时间节点分阶段控制方案 ..................................................................... . (17)5 实施意见...................................................................... . (17)5.1 组织分工...................................................................... .................................................... 18 5.2 进度安排...................................................................... . (18)1 总则1.1 目的与意义中共中央2011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河流纳污能力计算
河流纳污能力计算河流是地球上丰富的水资源之一,它不仅为生物提供了生活所需的水源,还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河流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研究河流的污染水平,我们需要计算河流的纳污能力。
河流的纳污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河流可以容纳并稀释的污染物的数量。
纳污能力取决于河流的特性、水量、污染物种类等因素。
下面我们将介绍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影响系数法和水质模型法。
影响系数法是一种常用的估算河流纳污能力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考虑一些参数来计算河流的纳污能力。
这些参数包括流速、流量、水深、溶解氧含量、有机物含量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河流的污染物限制浓度。
然后,我们可以将河流的纳污能力计算为:纳污能力=污染物限制浓度×流量水质模型法是一种更复杂但更准确的计算河流纳污能力的方法。
它建立了一个描述河流水质变化的模型。
该模型基于污染物质量守恒定律,并考虑了河流的运动、扩散、降解等因素。
水质模型可以根据输入的初始条件和污染物排放情况,模拟河流污染物的传输和转化过程。
通过模拟和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浓度分布。
然后,我们可以计算河流的纳污能力为:纳污能力=河流长度×污染物浓度×断面积其中,河流长度是指污染物在河流中的传输路径长度,污染物浓度是河流中污染物的平均浓度,断面积是河流横截面的面积。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河流的纳污能力并非无限大。
当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河流的纳污能力时,就会导致河流的污染水平上升。
这会对河流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在进行工业和城市建设时,我们需要合理规划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以保护河流的生态系统。
总结起来,河流的纳污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于估算河流可以容纳并稀释的污染物的数量。
通过影响系数法和水质模型法等方法,我们可以计算河流的纳污能力。
然而,为了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合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以保持河流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前言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范围与内容 (5)1.4 报告结构安排 (6)二、河流流域水环境现状分析 (7)2.1 河流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8)2.2 河流流域社会经济状况 (9)2.3 河流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 (11)2.4 河流流域水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 (12)三、河流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方案设计 (14)3.1 工程目标与任务 (15)3.2 治理思路与原则 (16)3.3 治理措施体系 (17)3.4 工程实施计划与进度安排 (18)四、河流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技术路线 (19)4.1 水污染源控制技术路线 (20)4.2 水环境治理技术路线 (22)4.3 水生态修复技术路线 (23)4.4 工程效益评估方法 (24)五、河流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经济评价 (25)5.1 工程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6)5.2 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分析 (28)5.3 工程经济效益预测与评估 (29)5.4 不确定性分析及风险防范措施 (30)六、河流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社会影响评价 (32)6.1 工程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分析 (34)6.2 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35)6.3 工程对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 (37)6.4 社会风险与调适措施 (38)七、结论与建议 (39)7.1 结论总结 (40)7.2 建议与展望 (41)一、前言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流域水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水质下降、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屡见不鲜。
这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
开展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通过对河流域水环境的全面分析,探讨实施综合治理工程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经济效益。
河流纳污能力计算
节点指河流上排污口、取水口、干支流汇合口等造成河道流量、水质发生突变的点,水量与污染物在节点前后满足物质平衡规律。 河段指河流被节点分成的若干段,每个河段内污染物的自净规律符合一阶反应定律。
一维水质模型由河段和节点两部分组成:
河流一维水质模型
图 河流一维模型概化示意图
概化后的排污口位置为: x=(Q1C1x1+Q2C2x2+····+QnCnxn)/(Q1C1+Q2C2+····+QnCn)
(2)距离较远并且排污量比较小的分散排污口,可概化为非点源入河,仅影响水域水质本底值,不参与容量优化分配计算。
上界
下界
上界
下界
1 2 3
x
3、混合区的确定
1、河流简化与模型选取
水质数学模型有零维模型、一维模型、二维模型等。 对每个水功能区,应根据其空间形态、水文、水质特征选择合适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二、主要技术问题
1、河流简化与模型选取
二、主要技术问题
断面宽深比大于等于20时,简化为矩形河段; 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 大中河流中,当河段弯曲系数小于等于1.3时,可简化为顺直河段,否则视为弯曲河流; 河道特征和水力条件有显著变化的河段,应在显著变化处分段。
图 污水与河流的混合过程:(a)河中排放;(b)岸边排放
(a)
混合区定义
在排污口下游自排污口至功能区控制点或控制断面之间的,使污染物得以进行初始混合与稀释后达到水域功能区水质标准的区域称为混合区。 混合区是污染物自排放口至功能区控制断面达标的过渡区,是允许超标的区域。 混合区越小,意味着控制越严格,混合区消失,意味着不许排放或意味着排放口排出的水质与功能区的水质相等。
河南省重要河湖水功能区 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
河南省重要河湖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河南省重要河湖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实施细则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二?一二年二月目录1 总则 ..................................................................... .........................................................................31.1 目的与意义 ..................................................................... ................................................... 3 1.2 编制依据...................................................................... ...................................................... 3 1.3 工作范围...................................................................... ...................................................... 4 1.4 规划目标...................................................................... (4)1.4.1 水平年 ..................................................................... (4)1.4.2 目标 ..................................................................... .................................................... 4 1.5 工作任务及技术路线 ..................................................................... .. (5)1.5.1 工作任务 ..................................................................... .. (5)1.5.2 技术路线 ..................................................................... .. (5)2 现状评价...................................................................... .. (6)2.1 水功能区水质评价 ..................................................................... (7)2.1.1 工作内容 ..................................................................... .. (7)2.1.2 水功能区水质评价 ..................................................................... . (7)2.1.3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解 ..................................................................... . (7)2.2 水功能区纳污量确定...................................................................... . (8)2.2.1 工作内容 ..................................................................... .. (8)2.2.2 入河排污量调查 ..................................................................... .. (8)3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复核...................................................................... ......................................... 9 3.1基本要求...................................................................... . (9)3.1.1计算要求 ..................................................................... (9)3.1.2工作要求 ..................................................................... ............................................. 9 3.2河流纳污能力计算...................................................................... (9)3.2.1计算模型 ..................................................................... (9)3.2.2计算参数 ..................................................................... . (10)3.2.3纳污能力计算 ..................................................................... ................................... 12 3.3湖库纳污能力计算...................................................................... . (13)3.3.1计算模型及参数 ..................................................................... . (13)3.3.2纳污能力计算 ..................................................................... .. (14)4 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分解技术方案 ..................................................................... .. (14)4.1基本要求...................................................................... .. (15)4.1.1定义 ..................................................................... ................................................... 15 4.2限制排污总量确定...................................................................... . (15)4.2.1有入河排污资料 ..................................................................... . (15)4.2.2无污染物入河量 ..................................................................... . (16)4.2.3 其他情况 ..................................................................... .......................................... 16 4.3限制排污总量分解方案...................................................................... .. (17)4.3.1按照空间分解控制方案 ..................................................................... . (17)4.3.2按照时间节点分阶段控制方案 ..................................................................... . (17)5 实施意见...................................................................... . (17)5.1 组织分工...................................................................... .................................................... 18 5.2 进度安排...................................................................... . (18)1 总则1.1 目的与意义中共中央2011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关于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理论的总结与思考
关于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理论的总结与思考关于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理论的总结与思考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水污染的治理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理论作为评估水环境质量和制定水资源管理规划的重要工具之一,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
本文将对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理论进行总结与思考。
首先,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理论的基础是水环境的自净能力。
自净能力是指水体通过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将污染物转化、降解或去除的能力。
这种自然的自净过程包括曝气、沉淀、生物降解等。
水体的自净能力与水体本身的特性、环境因素、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等密切相关。
因此,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理论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其次,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理论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系统。
评价指标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水质状况、水体调查数据和环境规划要求等因素。
常见的评价指标包括水质指数、生态指标和设定目标值等。
水质指数是通过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综合评估水质状况的指标。
而生态指标则是通过评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来评估水质。
设定目标值则是制定水质保护目标的依据。
此外,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理论还需要考虑到水域内不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不同污染物具有不同的迁移转化机制和特性,如生物降解、吸附、沉降等。
为了准确评估水质状况和纳污能力,需要对不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模型和算法。
在实际应用中,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理论主要用于制定水污染治理措施和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
根据计算结果,决策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方案,合理调整生产排放、加强环境监管和优化水资源利用。
通过科学计算水域纳污能力,可以规划和保护水生态系统,保证水体的可持续利用。
然而,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理论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水质监测数据的获取存在难度,尤其是在一些地区和水域条件复杂的情况下。
其次,水域纳污能力计算涉及到多学科的综合运用,需要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推进我国水生态空间管控工作思路
推进我国水生态空间管控工作思路朱党生;张建永;王晓红;杨晴【摘要】通过对我国水生态空间管控的主要问题分析,提出了推进水生态空间管控工作总体要求、管控原则和工作思路;针对当前我国水生态空间管控的薄弱环节,阐述了水生态空间规划制定、水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河湖生态水量保障、水功能区入河排污管控以及水生态空间管控能力建设等重点工作思路.【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7(000)016【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水生态空间;管控;水生态保护红线;工作思路【作者】朱党生;张建永;王晓红;杨晴【作者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100120,北京;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100120,北京;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100120,北京;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100120,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4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指标体系,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
环保部印发了《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就规划环评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提出明确要求。
国土资源部印发了《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要求对生态空间依法实行区域准入和用途转用许可制度。
水利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印发了《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方案》,要求确定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范围,开展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加强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监管;印发了《退田还湖试点方案》,通过采取恢复水域空间、开展综合整治、改善水力联系等措施,推进退田还湖试点;印发了《水利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严格落实生态保护要求的通知》,要求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水利工作全过程,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
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
河流纳污能力管理手段的思考
河流纳污能力管理手段的思考
尚静石
【期刊名称】《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污染已成为危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原因,并进而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研究河流纳污能力管理方法,采用市场和非市场手段有效防治水污染,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尚静石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45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
【相关文献】
1.河流纳污能力使用权管理研究 [J], 尚静石;李艳
2.对河流纳污能力使用权制度建设的思考 [J], 司毅铭
3.河流纳污能力使用权管理的政策工具研究 [J], 史仁朋;孙佩;张卫华
4.河流纳污能力分析及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措施研究 [J], 党进奎
5.满足水功能区管理目标的中小河流纳污能力计算方法及参数取值研究 [J], 李䶮;杨寅群;王艳;刘路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及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
第 4期
河北 联合 大 学学 报 ( 自然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He b e i U n i t e d U 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业、 工 业 用水 区 3个 , 饮用 、 农业 、 工业 用 水 区 1 个L 2 ] 。
2 水 质达 标 分 析
以2 0 1 0年为 基准 年做 全指 标 ( 地表 水 环 境质 量 标 准 中 的常 规 检 测项 目) 和 双 指标 ( C OD、 NH。 一H) 评 价, 基准 年奉 节县 各 流域水 质较 好 , 水质 评价 为 Ⅱ一 Ⅲ类 , 由达 标分 析结 果可 以看 出 , 基 准 年水 功能 区总 的达 标 率为 8 8 . 8 9 。结 合奉 节县 的实际情 况 , 确定 奉节 县工 作 范 围内的 2 0 1 5 年 水 功能 区总达 标率 不变 , 与 基准 年 相 同仍 为 8 8 . 8 9 , 但 会通 过 控制水 功 能 区污 染 物 减量 使 水 质 有所 改 善 。2 0 2 0年 的水 功 能 区水 质 总 达标 率 提高 到 9 2 . 5 9 。奉 节县 水功 能 区达标 情况 见 表 1 。
3 污 染 源 调 查
据 调查 , 奉节 县 点污 染物 C OD入 河 排 放 总量5 . 6 1吨/ 年; 流域 面积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5 — 2 6
1 1 6
河 北联 合大 学学 报 ( 自然科 学版 )
河 和新 民河 等河 流上 。奉节 县面 污染 源范 围主要包 括奉 节 县农 业使 用 的 化肥 农 药 、 农村 的生 活 污水 及 生 活
河流纳污能力计算
QE,CE QR,CR
点细分为n个河段,由公式计算
出第i 河段的水环境容量为:
C0
x,k
CS
图 河段一维问题示意图
QEi CEi … i-1 QRi CRi C0i
QEi+
1
QEi+
2
CEi+1
CEi+2 Ci+2 i+1 … Cs
一、计算步骤
5
计算分析:以控制节点的水质目标为约束条件,(采用试算法) 对选定的水质模型进行反解(即逐步调整功能区内各入河排污口 的入河通量,直到控制节点的水质预测浓度达标为止),即可计 算出该水域的水环境容量。当计算水域内有多个入河排污口时, 试算过程应从现状入河量开始,原则上各入河口按同样的缩放系 数逐步调整其入河排污量。
在同一连续区段中,所有混合区长度总和小于对应大江大
河岸线总长的8%。
混合区浓度计算
(a) 岸边排放混合区示意图 图
图 河流污染带计算坐标示意图
采用二维混合模式:
(b)
污染带的等浓度线结构及功能分区方法
图 某排污口COD浓度场分布示意图
岸边排放,其浓度场的等浓度线沿水流方向成细长半椭圆状
狭长河道:当河流宽度小于200m时,单向河流使用一维断
面平均衰减模型,感潮河段使用潮平均一维衰减模型,感 潮河网采用一维潮平均有限分段水质模型。
大江大河:当河流宽度大于200m时,单向河流选用二维垂
向平均衰减模型,感潮河段使用潮平均二维衰减模型。
西江、东江、北江等河流的流量较大,稀释扩散能力强,
结构。 横断面分区及控制方法:即以任何一个断面(x,0)点为控 制点时,其上游为相应水质标准的污染带混合区,下游为功 能区。
海河流域纳污能力与限制排污总量分析
收稿 日期 : 0 — 8 2 2 6 0—6 0 作者简介 : 刘德 文 ( 9 2 ) 男 , 16 一 , 高级 工 程 师 , 主要 从 事水 资 源保
护 工 作
段 、湖泊 ,可 以将其作 为一个均匀混合 的水体进 行分
析, 在式 () 1引进污染物输入 Q 。 出 Q c、 输 c项可得 零维
根 据现状资料 对海河 流域功 能区水 质进行评 价 , 全年期 水质 达到 Ⅱ类 的功能 区 5 2个 , 1%; 占 1 水质达 到 Ⅲ类 的功能 区 6 8个 , 1. 水质 为 Ⅳ类 的功 能 占 4 %: 4
水质模型是描述河流水体 中污染物变化 的数学表
达式 .模 型的建立可 以为河流 中污染物排放与河流水 质提供定 量关 系 。水质模型建立的基础是物质守恒定 律 和化学 反应 动力学原理:
4. 2 9亿 t , O 8 / C D入河 量 1 3 6万 f , H- a 3. 0 a N 3N入河 量
1. 1 4万 f 。1 5 0 a 1 个农 业用 水 区有入河排污 口4 7个 , 9
二级水功能区 3 6 , 5 个 其中饮用水源区 8 个 、 4 工业用
水区 3 7个 、 农业用 水 区 15个 、 6 渔业用水 区 2 、 观 个 景
娱 乐用 水区 1 、 9个 过渡区 1 7个 、 排污控制 区 3 2个 。 1 功能 区水质概 况 _ 2 为反映海河流域功 能区水质状 况 ,根据 已有 的水
乌干达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管理对策
乌干达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管理对策李元红;李晶;邓建伟;李斌;孟彤彤【摘要】针对乌干达缺乏应对水资源危机的能力、严重制约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通过对乌干达水资源现状、危机成因以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剖析,并借鉴我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乌干达未来实现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策略,旨在为乌干达水资源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5(000)013【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乌干达;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作者】李元红;李晶;邓建伟;李斌;孟彤彤【作者单位】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730000,兰州;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730000,兰州;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730000,兰州;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730000,兰州;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730000,兰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联合国报告曾指出,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47%的人口居住在用水高度紧张的地区。
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是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就乌干达而言,其水资源丰富,年均降雨量达1 200 mm,尼罗河年来水量超过250亿m3,并且拥有维多利亚湖、艾伯特湖、爱德华湖和基奥加湖等湖泊,但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干旱等极端天气加剧,加上人口急剧膨胀,引发了更为严重的淡水缺乏、农业减产和粮食危机,产生了维多利亚湖水位下降,水利、电力生产受到影响以及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饥荒等问题。
水资源安全是困扰非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与大部分非洲国家一样,乌干达缺乏应对前述水资源危机的能力。
通过对乌干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现状的系统梳理和分析,并借鉴我国水资源管理的经验,探索实现乌干达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经验,进而为乌方水资源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对乌干达未来10~20年内的供水、灌溉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乌干达水资源概况根据《乌干达国家水资源评价报告》(2012年),乌干达全国分为维多利亚湖流域、基奥加湖流域、基奥加尼罗河流域、乔治湖和爱德华湖流域、艾伯特湖流域、Aswa流域、艾伯特尼罗河流域、Kidepo流域等8个子流域,其多年平均径流量达155.9亿m3。
黄河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与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_苏茂林
· 1·
人 民 黄 河
2015
年第 11 期
进行考核。四是技术支撑体系, 包括基础研究和信息 批的取水项目, 大部分是通过采取节水措施、 利用非常 化技术的应用。目前已基本建成了黄河水资源管理与 规水源和水权转让方式解决项目用水问题的。 调度系统, 实时监控黄河水量、 水质、 引水和控制性水 3 加强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为流域及相关地区 库运行情况, 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技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术支撑手段。 根据国务院授权, 黄委从 1999 年开始对黄河水量 2 加强黄河水资源宏观配置管理,积极寻求破 实行统一调度。受调度手段所限, 初期黄河水量调度 解黄河水资源管理新瓶颈的对策措施 的时段为来水少、 用水集中的非汛期, 调度河段为用水 对照 1987 年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 量约占全河用水量 75% 的黄河干流。随着调度手段 2006 年以后, 黄河水量调度在时间上已 案(以下简称“八七分水方案” ) ,目前多数引黄省 的不断完善, 调度河段延伸到重要支流, 调度目标从初 ( 区) 已无余留水量指标, 部分省(区)超分配指标用 扩展到全年, 保障生活和重要生产用水逐步向 水。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接近极限, 缺水成为黄 期的防止黄河断流、 以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河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新常态。如何协调处理好黄河水 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 资源管理红线刚性约束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 支撑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转 需要在调度体制、 机制 进一步增加之间的矛盾, 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 变[]。为实现上述调度目标, 河治理开发的主要任务。为破解这一矛盾, 具体应对 和手段上不断创新和完善。 3. 1 建立事权明晰的黄河水量调度管理体制 措施如下。 2. 1 加强黄河水资源规划管理 黄河水量调度涉及 11 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以 电力、 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行业。因此, 理顺 考虑黄河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 及水利、 水资源的需求, 在采取强化节水措施的前提下, 提出黄 管理体制, 改变过去区域和部门分割管理、 流域管理缺 流域机构与地方事权界定不清的局面, 就成为实施 河水资源的宏观配置方案、 解决缺水问题的具体措施。 位、 在黄河水量调 编制完成的《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已纳入《 全国 全河水量调度的首要问题。通过实践, 水资源综合规划》并同时得到国务院批复。目前正在 度中创造性地建立了流域与区域、 部门有机结合的黄 河水量调度管理新模式, 概括起来就是: 国家统一分配 开展重要跨省( 区) 支流水资源规划和分水工作。 2. 2 开展黄河分水指标细化工作 水量, 省( 区)负责配水用水, 用水总量和断面流量双 重要取水口和骨干水库统一调度。这一调度体 依据“ 八七分水方案” 推动黄河分水指标细化工作, 控制, 有效保障了黄河水量调度的顺利实施。 将国务院分配各省( 区) 的分水指标进一步细化分解到各 制的建立, 地( 市) 及黄河干支流。该项工作已基本完成, 成为流域 3. 2 完善黄河水量调度的民主参与和协调协商机制 在管理机制上, 强化了民主参与, 充分发扬顾全大 各省( 区) 经济发展和重大项目布局的重要依据。 局、 同舟共济、 平等协商、 相互理解的水调精神, 建立了 2. 3 推动规划水资源论证 以充分保障各方利益, 增强 重点推动国家和地方安排的重大能源基地、 工业园 不同层面的协调协商平台, 区规划水资源论证。依据黄河分水指标、 地下水和非常 水量调度的执行力, 实现多赢目标。 规水源情况, 提出水资源可支撑的基地和园区建设规模、 ( 黄河上中游水量调度委员会( 1) 1969 年经国务 水源解决途径。目前已审查通过了宁夏宁东、 内蒙古鄂 院批准成立, 已召开协商会议 49 次) 。该委员会的成 尔多斯、 陕西陕北等煤电基地规划水资源论证。 员单位包括黄委(任主任委员) 、 西北电网公司(任副 主任委员) 、 上游各省(区)政府。开会时邀请梯级电 2. 4 严格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和动态管理 宁夏与内蒙古引黄灌区管理单位参加。 通过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和动态管理, 促进流域节 站管理单位、 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并积极探索“节水、 压超、 转 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上游梯级电站发电与灌溉供 拟定上游梯级电站年度调度计划。在 让、 增效” 的黄河水资源管理新途径。自 2011 年开始 水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黄河水资源管理台账, 逐年与各省(区)对接, 1999 年实施全河水量统一调度后, 作为协调水调与电 核算各省( 区) 黄河水资源利用情况、 黄河分水指标已 调关系的重要平台, 黄河上中游水量调度委员会依然 使用和剩余情况, 研究重大项目用水指标问题。对无 发挥着重要作用, 成为全河水量调度协商机制不可缺 余留水量指标或用水超红线的地区, 新增取水实行区 少的组成部分, 其拟定的上游梯级电站年度调度计划, 域限批, 鼓励通过节水解决水源和利用非常规水源的 提交全河水量调度工作会议。 建设项目, 推动黄河水权转让的开展。近几年, 黄委审 ( 年度全河水量调度工作会议。由黄委、 涉及 2) · 2·
我国现行水域纳污能力计算方法的思考
我国现行水域纳污能力计算方法的思考赵鑫;黄茁;李青云【摘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的管理目标中,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是其中之一.限制纳污需要确定水域纳污能力,而现行的《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B/T 25173-2010)》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争议.从设计水文条件的设置、污染源、排污口概化、计算模型与反应参数等方面对当前的纳污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目前的处理方式产生争议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对策,并结合美国环保局的TMDL思想内涵,探讨TMDL对我国纳污能力计算的借鉴意义,最后提出了开展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的动态、多指针、综合点源与面源污染生态纳污能力的计算思路.【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水域纳污能力;水质模型;非点源污染;动态模拟【作者】赵鑫;黄茁;李青云【作者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430010,武汉;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430010,武汉;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430010,武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1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日趋严峻。
2011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了“三条红线”的管理目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便是其中之一。
限制纳污必须要计算出水域纳污能力。
“纳污能力”一词最早源于1998年的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首次在法律上明确了“水域纳污能力”的概念,并与水域限制排污总量一起构成我国水资源保护行业的重要基础。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B/T 25173—2010)》(以下简称《计算规程》)中给出的水域纳污能力(类似的概念称作水环境容量)的定义为“在设计水文条件下,满足计算水域的水质目标要求时,该水域所能容纳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关于现行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中河流计算模型的探讨
第44卷㊀第2期2018年4月环境保护科学EnvironmentalProtectionScienceVol.44㊀No.2Apr.2018ꎬ32~36收稿日期:2017-09-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9064ꎻ51379060ꎻ51379058)资助作者简介:刘晓东(1972-)ꎬ男ꎬ博士㊁副教授ꎮ研究方向:环境与生态水力学㊁环境模拟等ꎮE-mail:xdliu@hhu edu cn环境综合整治关于现行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中河流计算模型的探讨刘晓东1ꎬ杨㊀婷1ꎬ石佳佳1ꎬ刘㊀朗2ꎬ吴㊀偲1ꎬ姜翠萍1(1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㊀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ꎬ江苏㊀南京㊀210098ꎻ2 句容市水利农机局ꎬ江苏㊀句容㊀212400)㊀㊀摘㊀要:水域纳污能力确定是实施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基本工作ꎬ现行的«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B/T25173-2010)»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争议ꎮ文章在综述水域纳污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ꎬ探讨了现行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中河流计算模型中的若干问题ꎬ推导了改进后的计算模型ꎬ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ꎬ为水域纳污能力计算和未来计算规程的修订提供参考ꎮ关键词:水域纳污能力ꎻ河流ꎻ水质模型㊀㊀中图分类号:X26ꎻX52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DOI:10.16803/j.cnki.issn.1004-6216.2018.02.006DiscussionoftheCodeofPracticeforComputationonPermissiblePollutionBearingCapacityofWaterBodiesintheCurrentCalculationProceduresLiuXiaodong1ꎬYangTing1ꎬShiJiajia1ꎬLiuLang2ꎬWuSi1ꎬJiangCuiping1(1 KeyLaboratoryofIntegratedRegulationandResourceDevelopmentonShallowLakesꎬMinistryofEducationꎬSchoolofEnvironmentꎬHohaiUniversityꎬNanjing210098ꎬChinaꎻ2 WaterConservancyandAgricultureBureauofJurongCityꎬJurong212400ꎬChina)㊀㊀Abstract:WaterpollutioncapacityisdeterminedtobethebasicworkforimplementationofpollutionlimitationinwaterfunctionalareasꎬandthereisagreatcontroversyinthepracticalapplicationofthecurrentCodeofPracticeforComputationonPermissiblePollutionBearingCapacityofWaterBodies(25173-2010GB/T).InthispaperꎬonthebasisofasurveyofwaterpollutantcapacitycalculationmethodꎬsomeproblemsinthecalculationmodeloftheexistingCodeofPracticeforComputationonPermissiblePollutionBearingCapacityofWaterBodiesarediscussedꎬandtheimprovedcalculationmodelisdeducedꎬwithcorrespondingsuggestionsputforwardsꎬprovidingreferenceforcalculationofwaterpollutioncapacityandrevisionoffuturecalculationprocedures.㊀㊀Keywords:WaterPollutionCapacityꎻRiverꎻWaterQualityModelCLCnumber:X26ꎻX522㊀㊀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ꎬ使得公众对水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加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ꎮ与此同时ꎬ大量污(废)水排入水体ꎬ使我国河流㊁湖泊等水域的水环境质量越来越差ꎬ也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情况ꎬ而水域纳污能力作为相关部门对水资源管理和配置的依据ꎬ也日益受到更多的关注ꎮ2011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ꎬ提出了 三条红线 的管理目标ꎬ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便是其中之一ꎮ而限制纳污则必须要计算出相应的水域纳污能力ꎬ故对纳污能力计算准确性的要求也逐渐提高[1]ꎮ而且由于水域纳污能力是建立在一定时期人们对水环境保护管理目标要求的水环境质量标准之上的ꎬ所以纳污能力具有社会和自然双重属性ꎬ更能反映当前的社会需求ꎬ更具实用性ꎬ所以对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的研究意义重大ꎮ纳污能力 一词最早源于1998年的全国水㊀第2期刘晓东㊀等:关于现行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中河流计算模型的探讨33㊀资源保护规划ꎬ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首次在法律上明确了水域纳污能力的概念ꎬ并与水域限制排污总量一起构成我国水资源保护行业的重要基础ꎮ 纳污能力 根据个人的理解ꎬ定义也各不相同ꎬ«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B/T25173-2010)»(以下简称为«计算规程»)中ꎬ将 纳污能力 定义为 在设计水文条件下ꎬ满足计算水域的水质目标要求时ꎬ该水域所能容纳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ꎮ 纳污能力 概念的提出ꎬ为相关行业管理水资源提供了有效依据ꎮ1㊀水域纳污能力主要计算方法1 1㊀污染负荷计算法水域纳污能力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大类:污染负荷计算法和数学模型计算法ꎮ污染负荷计算法是根据现状污染物入河量确定水域纳污能力的方法ꎮ按照污染物入河量计算依据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实测法㊁调查统计法和估算法ꎮ实测法是通过调查收集或实测入河排污口水量和污染物浓度计算污染物入河量ꎬ确定水域纳污能力ꎮ调查统计法是通过调查收集影响水功能区水质的陆域污染源及其排放量和入河系数计算污染物入河量ꎬ确定水域纳污能力ꎮ估算法是根据调查收集影响水功能区水质的陆域内的人口㊁工业产值㊁第三产业产值等和污染物排放系数计算污染物排放量ꎬ再根据入河系数估算污染物入河量ꎬ确定水域纳污能力ꎮ由于污染负荷计算法依据现状入河量确定水域纳污能力ꎬ其计算前提是在现状排污条件下功能区水质是满足计算水域的水质目标要求的ꎬ因此污染负荷计算方法只适用于水质现状较好㊁水质目标原则上维持现状水质的保护区和保留区以及现状水质较好㊁用水矛盾不突出的缓冲区ꎮ对于水质较差的保护区和保留区或者用水矛盾突出缓冲区ꎬ仍需采用数学模型法计算其纳污能力ꎬ并提出限制排污总量及其削减量意见ꎮ开发利用区的纳污能力根据各二级功能区的设计水文条件和水质目标等参数ꎬ选择数学模型法进行计算ꎮ1 2㊀数学模型计算法数学模型计算法是根据水域特性㊁水质状况㊁设计水文条件和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值ꎬ应用数学模型计算纳污能力的方法ꎮ根据所采用数学模型的不同可以分为零维模型㊁一维模型㊁二维模型ꎬ文章根据对 满足计算水域的水质目标要求 理解的不同ꎬ可以分为总体达标法㊁断面控制法㊁混合区范围控制法㊁«计算规程»中的计算方法等ꎬ见图1ꎮ图1㊀水域纳污能力计算方法分类体系㊀㊀总体达标法是基于满足水域总体平均水质达标的前提下计算水域纳污能力的方法ꎮ该方法假设计算水域水质完全混合ꎬ数学模型大多采用零维水质模型ꎬ计算过程不考虑排污口位置分布ꎬ计算结果可以保证水域体积平均水质能够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ꎮ如ꎬ梁音等[2]利用总体达标法计算了苏南运河水环境容量ꎮ控制断面达标法是基于满足控制断面达标的前提下计算水域纳污能力的方法ꎮ该方法认为功能区控制断面的水质达标ꎬ即为 满足计算水域的水质目标要求 ꎮ由于考虑了污染物空间不均匀性和控制断面位置差异ꎬ数学模型多采用一维水质模型或二维水质模型ꎮ在二维情况下即为控制点达标法ꎮ计算过程与概化排污口和控制断面的位置有关ꎬ根据断面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段首控制法㊁段中控制法和段尾控制法3种[3-4]ꎮ计算结果可以保证控制断面水质能够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ꎬ但不能保证水质总体达标ꎬ排污口下游至控制断面之间的水域存在超标现象ꎮ控制断面达标法由于与当前水功能区管理的目标较为一致ꎬ在水资源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ꎮ如路雨等[4]ꎬ在一维河流水质模型下ꎬ探讨不同排污口位置㊁不同控制断面设定㊁不同稀释容量分配情景下的河流纳污能力计算方法ꎬ并以温州市飞云江河段为例ꎬ分析不同计算方法对河流纳污能力34㊀环境保护科学第44卷㊀计算结果的影响ꎻFangXiaoboetal[5]以75%和90%的基流量为设计流量ꎬ利用传统一维水质模型和QUAL2K模型分析钱塘江的纳污能力ꎻ孙昊元等[6]采用控制断面达标法计算了内秦淮河中段的纳污能力ꎻ吴慧秀[7]为克服实测排污资料的失真问题及无资料地区等问题ꎬ根据现有一维模型ꎬ推导出不含排污资料的纳污能力计算模型ꎮ混合区范围控制法是基于混合区范围控制的计算水域纳污能力的方法ꎮ该方法认为污染物排入河流后形成的混合区在一定范围内ꎬ即为 满足计算水域的水质目标要求 ꎮ数学模型多采用一维水质模型或二维水质模型ꎬ计算结果与排污口位置和混合区范围控制准则有关ꎮ对于一维水域ꎬ通常通过混合区长度来控制ꎬ对于二维水域ꎬ可以通过混合区长度㊁宽度或面积来控制ꎮ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宽浅型水域ꎬ如向军[8]采用二维水质模型ꎬ选择化学需氧量㊁氨氮作为污染指标ꎬ对柳州市柳江进行纳污能力计算ꎻ马欢[9]使用一维和二维水质模型对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ꎻ王胜艳等[10]根据长江秦州段水动力特征和实际情况建立二维非稳态水量 水质数值模型ꎬ并计算该江段纳污能力ꎻWangFei-er[11]等在水质分析模拟程序的帮助下ꎬ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ꎬ并计算了西城河的纳污能力ꎮ现行的«计算规程»为我国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ꎬ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争议[1]ꎮ«计算规程»中的纳污能力计算方法是基于污染物稀释扩散原理来计算水域纳污能力ꎬ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M=Q(Cs-Cx)式中:M为水域纳污能力ꎬg/sꎻQ为初始断面的入流流量ꎬm3/sꎻCs为水功能区水质目标ꎬmg/LꎻCx为计算水域代表断面(点)的水质浓度ꎬmg/Lꎮ该方法使河流㊁湖泊等水体纳污能力的计算简单㊁便捷ꎬ在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ꎮ如罗慧萍等[12]ꎬ针对河网区和湖库区分别采用一维㊁二维模型ꎬ计算了江苏省太湖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ꎮ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争议ꎬ主要表现在:①计算公式来源于污染物均匀混合稀释假定ꎬ许多水体不满足这一假定ꎻ②计算公式在零维模型时没有考虑污染物的自净能力ꎬ而污染物自净能力是纳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ꎻ③该方法没有与纳污能力的概念联系起来ꎬ物理意义不明确ꎬ计算结果难以保证 满足计算水域的水质目标要求 ꎮ2㊀关于«计算规程»中河流计算模型若干问题的探讨2 1㊀关于 水域纳污能力 的概念«计算规程»中给出的水域纳污能力的定义为 在设计水文条件下ꎬ满足计算水域的水质目标要求时ꎬ该水域所能容纳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ꎮ其中 最大数量 是指计算时段内该区域所能容纳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数量还是单位时间内所能容纳的最大数量ꎬ其表意不明ꎬ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ꎬ故建议修改为 在设计水文条件下ꎬ满足计算水域的水质目标要求时ꎬ该水域单位时间内所能容纳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或者 在设计水文条件下ꎬ满足计算水域的水质目标要求时ꎬ该水域单位时间内所能容纳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 ꎮ明确的指出该定义中的 最大数量 是在单位时间内的数量ꎬ使该定义更加明确ꎮ2 2㊀关于河流零维模型的讨论零维是一种理想状态ꎬ把所研究的水体如一条河或一个湖库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ꎬ当污染物进入这个体系后ꎬ立即完全均匀的分散到这个体系中ꎬ污染物的浓度不会随空间的变化而变化ꎮ适用于污染物均匀混合的小型河段ꎮ2 2 1㊀«计算规程»中纳污能力计算方法㊀河段污染物浓度按式(A 1)计算:c=(Qc0+QPcP)/(Q+QP)(A.1)式中:c为污染物浓度ꎬmg/Lꎻc0为初始断面的污染物浓度值ꎬmg/LꎻcP为排入该河段的废污水污染物浓度ꎬmg/LꎻQP为现有废污水的排放流量ꎬm3/sꎻQ为初始断面的入流流量ꎬm3/sꎮ相应的水域纳污能力按式(A.2)计算:M=(cs-c0)(Q+Qp)(A.2)㊀第2期刘晓东㊀等:关于现行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中河流计算模型的探讨35㊀式中:M为水域纳污能力ꎬg/sꎻcs为水质目标浓度值ꎬmg/Lꎮ2 2 2㊀修改建议㊀«计算规程»式(A.1)只考虑了水量稀释ꎬ没有考虑水体的自净能力ꎮ根据物质守恒定律ꎬ污染物转化只考虑综合降解ꎬ零维模型的基本方程为:Qc0+m=(Q+Qp)c+KVC式中:K为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ꎬs-1ꎻV为该计算河段的体积ꎬm3ꎻm为污染物入河速率ꎬg/sꎮ从而推导出:c=(Qc0+m)/(Q+QP+KV)=(Qc0+QPcP)/(Q+QP+KV)(B.1)令c=cSꎬ相应的水域纳污能力修正式为:M=Q(cs-c0)+Qp(cs-cp)+KVCs=Q(cs-c0)+Qpcs+KVCs-m(B.2)相对于公式(A.2)ꎬ该公式考虑了污染物自净和功能区现有的污染物入河量对纳污能力的影响ꎮ2 3㊀关于河流一维模型的讨论2 3 1㊀«计算规程»中纳污能力计算方法㊀河段污染物浓度按式(A.3)计算:cx=c0exp(-Kxu)(A.3)式中:cx为流经x距离后的污染物浓度ꎬmg/Lꎻx为沿河段的纵向距离ꎬmꎻu为河道断面平均流速ꎬm/sꎮ相应水域纳污能力按式(A.4)计算:M=(cs-cx)(Q+Qp)(A.4)入河排污口位于计算河段的中部时(即x=L/2时ꎬL为计算河段的长度)ꎬ水功能区下断面的污染物浓度及其相应的水域纳污能力按式(A.5)和(A.6)计算:cx=L=c0exp(-KLu)+mQexp(-KLu)(A.5)M=(cs-cx=L)(Q+Qp)(A.6)2 3 2㊀修改建议㊀由于式(A.3)中的c0是指排污口完全混合断面的浓度ꎬ与«计算规程»中功能区初始断面浓度不是同一个概念ꎬ建议采用另一符号表示ꎬ如cᶄ0ꎮ式(A.3)可以修改为:cx=cᶄ0exp(-Kxu)(B.3)式中:cᶄ0为排污口完全混合断面浓度ꎬmg/Lꎻx为沿河段距排污口的纵向距离ꎬmꎮ式(A.4)存在问题前面已经分析过ꎮ公式(A.5)存在错误ꎬ建议修改为式(B.4):cx=L=QQ+Qpc0exp(-KLu)+mQ+Qpexp(-KL2u)(B.4)若忽略Qpꎬ公式简化为:cx=L=c0exp(-KLu)+mQexp(-KL2u)(B.5)按照功能区末断面达标的要求ꎬ推导出水域纳污能力按式(B.6)计算:M=(cs-QQ+Qpc0exp(-KLu))exp(KL2u) (Q+Qp)-m(B.6)若忽略Qpꎬ公式简化为:M=(cs-c0exp(-KLu))exp(KL2u)Q-m(B.7)2 4㊀关于河流二维模型的讨论2 4 1㊀«计算规程»中纳污能力计算方法㊀对于顺直河段ꎬ忽略横向流速及纵向离散作用ꎬ且污染物岸边排放且不随时间变化时ꎬ二维对流扩散方程为式(A.7):u∂C∂x=∂∂y(Ey∂C∂y)-KC(A.7)式中:Ey为污染物的横向扩散系数ꎬm3/sꎻy为计算点到岸边的横向距离ꎬmꎮ忽略污水流量的影响ꎬ式(A.7)的解析解按式(A.8)计算:c(xꎬy)=c0+mhπEyxuexp-vy24Eyxæèçöø÷æèçöø÷exp-Kxvæèçöø÷(A.8)式中:c(xꎬy)为计算点污染物垂线平均浓度ꎬmg/Lꎻh为水深ꎬmꎮ以岸边污染物浓度作为下游控制断面的控制浓度时ꎬ即y=0ꎬ岸边污染物浓度按式(A.9)计算:36㊀环境保护科学第44卷㊀c(xꎬ0)=(c0+m/hπEyxv)exp(-Kx/v)(A.9)相应的水域纳污能力按式(A.10)或式(A.11)计算:M=(cs-c(xꎬy))Q(A.10)当y=0时ꎬM=(cs-c(xꎬ0))Q(A.11)2 4 2㊀修改建议㊀式(A.8)和式(A.9)中的v和式(A.7)中的u是同一物理量ꎬ均为计算河道的纵向平均流速ꎬ故应统一用u来表示ꎮc0用cᶄ0代替ꎬ表示排污口处断面浓度ꎮ式(A.8)㊁(A.9)建议修改为式(B.8)和(B.9)ꎮc(xꎬy)=cᶄ0+mhπEyxuexp-uy24Eyxæèçöø÷æèçöø÷exp-Kxuæèçöø÷(B.8)c(xꎬ0)=cᶄ0+mhπEyxuæèçöø÷exp-Kxuæèçöø÷(B.9)同样依据功能区末断面达标推导水域纳污能力计算公式ꎬ将入河排污口概化为计算河段的中部(即x=L/2)时ꎬ水域纳污能力计算公式为:M=(csexp(KL2u)-c0exp(-KL2u))ˑhπEyLu/2-m(B.10)3㊀算例某水域功能区河段长10kmꎬ水面宽400mꎬ水深1mꎬ河流设计流量为20m3/sꎬ功能区划为«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88)中的Ⅲ类水ꎬ相应的COD水质标准为8mg/Lꎬ上游为饮用水功能区ꎬ相应的COD水质标准为6mg/Lꎬ下游为农业用水区ꎬCOD的自净系数为0 1d-1ꎬ功能区污水流量为0 1m3/sꎬ污染物浓度为100mg/Lꎮ排污口概化在河段中部ꎬ分别用«计算规程»中的计算模型和文中提出修改后的计算模型其纳污能力ꎮ横向扩散系数根据经验公式估算为0 7m2/sꎬ两类方法在3种不同的模型下所得的纳污能力见表1ꎮ表1㊀纳污能力计算值计算模型水域纳污能力/g s-1«计算规程»中的计算模型修改后的模型零维100 2127 8一维117 6123 1二维120 4186 5㊀㊀由表1可知ꎬ采用文中修改后的方法计算得到的纳污能力略大于用«计算规程»中方法计算得的结果ꎬ这是由于前者充分考虑了自净能力ꎬ而后者没有考虑或未充分考虑水体的自净能力ꎮ4㊀结论针对«计算规程»中的河流计算模型存在的未充分考虑污染物自净能力㊁物理意义不明确的问题ꎬ采用总体达标法和控制断面达标法推导了改进的河流纳污能力计算模型ꎬ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ꎮ算例计算结果表明ꎬ改进后的计算模型由于充分考虑了水体自净能力ꎬ计算结果略大于依据«计算规程»的计算结果ꎮ相对于原模型ꎬ计算结果更科学㊁物理意义更明确ꎬ为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的进一步修订提供参考ꎮ参考文献[1]赵㊀鑫ꎬ黄㊀茁ꎬ李青云.我国现行水域纳污能力计算方法的思考[J].中国水利ꎬ2012(1):29-32.[2]梁㊀英ꎬ唐㊀扬ꎬ吴娅明ꎬ等.基于MIKE11的苏南运河镇江至无锡段水环境容量计算与污染物削减模型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ꎬ2016ꎬ29(3):5-9.[3]周孝德ꎬ郭瑾珑ꎬ程㊀文ꎬ等.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ꎬ1999ꎬ15(3):1-6.[4]路㊀雨ꎬ苏保林.河流纳污能力计算方法比较[J].水资源保护ꎬ2011ꎬ27(4):5-9.[5]FangXiaoboꎬZhangJianyingꎬMeiChengxiaoꎬetal.Theassimilativeca ̄pacityofQiantangRiverwatershedꎬChina[J].WaterandEnvironmentJournalꎬ2014ꎬ28(2):192-202.[6]孙昊元ꎬ李昊宸ꎬ缪国斌.南京市内秦淮河中段水环境容量的计算与研究[J].江苏水利ꎬ2012(9):34-36.[7]吴慧秀.无排污资料感潮河段纳污能力一维模型推导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6ꎬ23(2):108-110.[8]向㊀军.柳州市柳江纳污能力计算[J].人民珠江ꎬ2006(4):51-53.[9]马㊀欢.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环境容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ꎬ2006.[10]王胜艳ꎬ王为攀ꎬ黄㊀勇.长江泰州段水域纳污能力研究分析[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ꎬ2017ꎬ2(9):29-32.[11]WangFeierꎬLiYananꎬYangJiaꎬetal.ApplicationofWASPmodelandGinicoefficientintotalmasscontrolofwaterpollutants:acasestudyinXichengCanalꎬChina[J].DesalinationandWaterTreat ̄mentꎬ2016ꎬ57(7):2903-2916.[12]罗慧萍ꎬ逄㊀勇ꎬ徐心彤.江苏省太湖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ꎬ2015ꎬ9(4):1559-156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水文水资源 ・
河流纳污能力使用权管理研究
尚静 石 , 李 艳
( 1 . 流 域水循 环模 拟与调 控 国家重 点 实验 室 中国水利 水 电科 学研 究 院 , 北京 2 . 西藏 自治区水文水 资 源勘 测局 , 西藏 拉 萨 8 5 0 0 0 0 ) 1 0 0 0 3 8 ;
式。 1 河 流纳污 能力使 用权 管理 现状 1 9 6 0年 代 , D a l e s t 1 ] 提 出排污 权概 念并 将 其 应 用 于水 污染 的控 制研 究 。2 0世 纪 7 O年代美 国国家 环
求实 行最严 格 的水资源 管理制 度 ,确 立水 资源开 发 利用 控 制 、 用水 效率 控制 、 水 功 能 区限制 纳 污 “ 三条 红线 ” , 指 出需要 核定 水 域纳 污 容量 。 实 施入 河 湖 排
河 流纳 污 能力使 用 权 制度 的建设 , 对 于 提高 我 国水资 源保 护 、 生 态文 明 建设 具有 及 其显 著 促进 意
义, 对 于我 国水 资源 管理具 有重要 的现实 指导 意义 . 但是 我 国流域纳 污能 力使用 权管 理和交 易等 尚存在 排 污权 交易 相关 政 策 和法 律相 对 滞后 、 排 污 权交 易 市场 薄弱等 制约 性 因素 。通 过对河 流纳 污能力 管理 已有 研究成 果 的分析 和河 流纳污 能力使用 权交 易实 践 需求 出发 , 对 河 流纳 污 能力 使用 权 管理 流 程等 方
中 图分 类号 : X 5 2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 0 1 4 4 ( 2 0 1 3 ) 1 2 — 0 0 0 1 染 问题
已成 为 危及 我 国水 资源 可持 续 利 用 的重要 原 因 , 进 而严 重 制约 我 国社会 经 济 可持 续 发展 。 因此 , 对 于 水 资源 的保 护成 为我 国实行 国家水 资源 战略和 生态 建设 的重点 ,并 已列入 我 国可持 续发 展 2 l世纪 议
污 总量动 态监控 [ 8 ] 。 2 河流 纳污 能力 使用权 管理 内容 2 . 1 河流 纳污 能力使 用权概念 界定
保局 ( E P A) 开始 将 排污 权交 易政 策用 于河流 污染 源 管 理 ,并 逐 步 建 立 一 整 套排 污权 交 易 体 系 .并 与 1 9 8 0年 代颁 布 了《 排 污交 易政 策报告 书》 和《 排污交 易政策 的总 结报告 书》 , 全面 阐述 了排 污交 易政 策及 其 一 般原 则 , 同时还 为 排污 交 易制 定 了具体 的交 易 规 模 和准则 [ 2 ] 。1 9 9 2年 澳大 利亚提 出的 国家 水质 管 理 策 略[ 。 ] 的措 施 之一 也包 括可交 易水 污染 许 可证制
污染 防治 法》 中 明确规 定 了重 点水 污染物 排放实施 总 量 控 制 制 度 以及 排 放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的分 解 [ 7 ] 。 2 0 1 1年 中央 l号 文件 和 中央水 利工 作 会 议 明 确要
面 进行 探索 , 并 明 晰 了河 流纳 污能 力使 用 权 管理 方
程。
黄显 峰 等[ 4 ] 提 出基 于两 级分 配模 式 构建 河 流排 污权
多 目标 优化分 配模 型 。李 云生等 对 我 国排 污权 交 易现 状及存 在 的 问题进 行详 细的 阐述 ,并对 完善 我 国的排污 交易制 度给 出 了政 策建议 。我 国水 污染 排 污权 交 易始 于 1 9 8 5年 上海 在 黄浦 江上 游 地 区的水 源保 护 区和准水 源保 护 区的水 污染物 排污权 交易 的
试 点工 作 [ 6 1 。2 0 0 1年 国家环 保 总局 颁 布施 行 的《 淮 河 和 太 湖 流 域 排放 重 点 水 污染 物 许 可 证 管 理 办 法 ( 试行 ) 》 也标 志着我 国河 流纳污 能力 使用权 管理 向 前迈 进 一大 步 。2 0 0 8年颁 布 的《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水
种法制 手段 , 目的是在 有效控制 入河污 染物数 量 的
基础上 , 合理 、 有 效利 用 流域 河 流纳污 能 力 资源 , 促
进 水资 源 的可持续 利用 , 维持河 流健康生 命 。 河 流纳 污能力使 用权 体现 了水 环境 资源 的稀缺
性、 公 有性 、 以及水 环境 资源 的价 值 。河 流纳 污能力
使 用权 需体 现区域水 污染 总量与 区域水 环境 承载 能
晚, 但取得 了丰富 的理论成 果并 应用 于实践案 例 中。
摘要 : 基于河流纳污能力使用权 管理 国内外研 究现状和 实践 需求的总结分析 , 对河流纳 污能力使 用权基本概念进行界 定, 建立了由分 配、 交易和监督 三部分构成河流纳污能力使 用权 管理流程 , 并提 出了河流纳污能力使用权管理 方式。 关键词 : 河流纳污能力 ; 使 用权 管理 ; 管理流程 ; 管理方式
度 的应用 。 国 内对 于 河 流 纳 污 能 力 使 用 权 的研 究 相对 较
河 流 纳污能 力使用 权制度 ,是指在 国家 法律法
规、 标 准和 制度 的约束下 。 在确定 的水 功能 区水 体功 能及其 相应 水质标 准 的基 础上 ,对流域 河流 纳污 能 力 的核定 、 分配 、 使用 、 流转 等进 行规 范 化管 理 的一
第4 9卷 第 1 2期 2 01 3年 1 2月
甘 肃 水 利 水 电 技 术
GA NS U WA T E R R E S O URC E S A ND ⅡY DR OP O WER T EC HN 0L OGY
Vo 1 . 4 9, No . 1 2 De c . , 2 0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