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华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它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教学中通过初读古诗,激趣导入;进而引导看图和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学习课文,品读古诗;接着诗文对照,进行品读感悟,体会华山的雄伟壮丽;最后开展课外拓展,增强积累,培养学生的大语文学习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3、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难点:对课文第二段诗文的体会领悟。
教学准备:板书词语、挂图、奖品;
查找华山资料,我国名山的资料。
教学方法:品读课文、看图、谈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引导说话。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齐读课题。
2、出示词语:宋代寇准登华山七岁
艰难山顶吟诵称赞
远远近近情不自禁
字音:师:谁能读准这些词语?朗读要求:读正确,声音响亮。
指名读,一二两组、三四两组比赛读。开火车读“称赞”。
字形:师:“宋代”的“代”是左右结构,需要注意什么?
生:“代”右边不能多一撇!可以和“找”比较。
3、引导说话。
师:谁能选用其中的词语来说话?其他同学听听他选用了那几个词语?
生:他们艰难地爬上了山顶。(选用了艰难和山顶两个词语)
生:寇准登华山时吟诵了一首诗。(选用了寇准和登华山三个词语)
……
【设计意图:复习词语从字音、字形、理解词义三方面进行。通过指名读、比赛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巩固字音;指导学生再记忆容易错的“代”字,在课堂上的稍加点拨却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让这个字的正确率得到很大提高;选词说话既是理解词语又是训练说话,同时还起到过渡语的作用。】
二、初读古诗,激趣导入。
过渡:这就是寇准登上华山顶时吟诵的诗。
1、出示古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进,回首白云低。
师:谁想来读读这首古诗?其他同学听他是否读正确、读流利了。
生:指名读,评价。自由读。齐读。
【设计意图:初读这首古诗只要求朗读正确流利就可以了,目的是在指名读、自由读和齐读的形式中激发孩子们想学习和了解古诗的兴趣,为下面理解古诗做好铺垫。】
三、学习课文,品读古诗。
1、看图一学习第二节第一句话。
(1)师:这首诗是寇准和先生去登华山时所作。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挂图),这就是华山。我们跟着寇准和先生一起来到了华山脚下。
师:站在华山脚下向上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华山很高的样子。
生:山顶上的树看起来很小。
师:登山的路是一级一级的台阶,看起来怎么样?
生:登山的路是歪歪扭扭的。(师:纠正用弯弯曲曲这个词,体现用词的准确性。)
生:山路显得很窄,走在上面会很害怕!
师:老师查阅了资料,华山的东西南三面都是悬崖峭壁,只有这一条爬上山的路。而这唯一的路又是这样的窄这样的陡峭,走在上面会有什么感觉?
(2)引入花果山,对比理解。
师:那些同学爬过花果山?花果山是620多米高,你爬的时候觉得怎样?
生:怕花果山觉得很累。
师:而华山2000多米高呢,差不多四个花果山比得上一个华山高。这样的山爬起来会很困难。
(3)品读第一句话。
师:课文第二节的这句话写出了华山爬起来很困难。
出示小黑板:他们艰难的爬上山顶。请你自己读一读。
生:自读。指名读。
师:这么高的山,很不容易爬。这句话中就有个词,是说爬山不容易的,找找看,哪个词?
生:就是“艰难”。
师:指名读这句话。齐读。读出“艰难”的语气。
【设计意图:出示挂图,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观察跟着寇准和先生一起来到了华山脚下,谈谈所见所想,感悟华山之高。再结合自己爬我市的名山花果山的亲身经历,体会爬华山的艰难,为接下来的朗读做好了准备。】
2、品读“啊!华山真高哇!”
师引读:看图和读第一句话我们知道“华山真高哇!”
谁能读出华山的高来?
生:指名读。评价。
生:自读,男女生比赛读。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和读第一句话学生初步感受华山的高。】
3、看图二,学习两句话。
(1)师:我们和寇准、先生一起爬上了山顶。站在华山顶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远处和近处有很多的山。
师:看图,这些山有远也有近,有高也有低,一座连着一座,连绵起伏的可真多啊!不过这些山都在(生说自己的脚下)。看图上得知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寇准和先生的脚下,我们能看出华山很高!
师:什么比华山高?
生:蓝天!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太阳离他们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
师:你观察真仔细!同学们伸出手来摸一摸。平时我们看太阳,离我们远吗?
生:很远!
师:而现在太阳离寇准和先生很近,是因为什么?
生:这是因为他们站在了山顶上。
师引说:这也说明了华山(很高!)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看到山上有很多树,漫山遍野绿树成阴,很漂亮!
生:我看到了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理解山腰时借助简笔画),说说白云像什么?
生:白云像一条条丝带,像棉花,像羽毛……很美丽!
师:请小朋友把你所看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生:我们和寇准、先生一起爬上了山顶,看到远处和近处有很多的山。这些山有高也有低,一座连着一座,连绵起伏的可真多啊!不过这些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像一条条美丽的丝带,又像棉花,又像羽毛……
山上有很多树,漫山遍野绿树成阴,抬头就能看到太阳,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似的。连蓝蓝的天空都离我们很近了,华山真高啊!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学生身临其境地站在华山顶上,说说自己的所见所想,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将远在天边的华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再用生活实际与在华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较,借助图文质疑,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太高了。】
(2)图文对照,品读两句话。
师:课文第二节有两句话描写华山的高大和美丽,请你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生:自读这两句话。
师:谁来读读第一句话?听听要读好那些词?(指名读)
生:“都”要读重一点。
师:谁来读读第二句话?看看谁读得美。(指名读)
生:“飘着”读得轻一点,觉得白云很美!
师:听老师范读,听听老师还有那些词读得好?好在哪里?
生:“那么”读得很轻。
生:一二两组和三四两组比赛朗读这两句话。
【设计意图:在看图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抓住几个关键词语“都”、“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