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念图工具我国大陆和台湾地理教材正文比较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概念图工具我国大陆和台湾地理教材正文比较【摘要】本文选取我国大陆和台湾教材行星风系的正文进行比较,采用概念图工具对两岸教材的正文进行图表化、量化的方法,结合定性分析比较两岸教材异同点,最后根据大陆地理课程标准及台湾大纲和相关理论对此内容的概念进行总结并提出教材编写建议,这将有利两岸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交流及优化各自教材的编写。

【关键词】概念图工具;大陆地理教材;台湾地理教材;正文比较;行星风系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2095-3089(2012)09-0021-02
1问题的提出
地理概念是重要的地理知识,它的表述关系到学生对地理事物
本质的理解,因此有必要研究地理概念的表述。

2012年7月31日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发布“共同建议”,提出积极促进商签教育交流与合作相关协议,涉及到两岸教师、学生交流及两岸的课程、历史地理教材等,都将会有相关的协议,这将对两岸交流合作带来
深远的影响。

[1]本文响应此次会议精神,选取我国大陆和台湾教材行星风系正文进行比较,可增进两岸地理教材间的交流。

2地理教材概念表述合理性依据
2.1有关锋天气系统大陆地理课程标准和台湾地理教学大纲的
要求
大陆课程标准台湾地理教学大纲有关行星风系绘制全球气压
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能认识行星风系与地方风系之差异2.2地理教材概念表述合理性基本原则和基本策略。

地理教材概念表述合理性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基础性原则、时代性与应用性原则、艺术性和生活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地理教材概念表述合理性基本策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知识,是掌握地理概念的基础;使学生明确地理概念的定义,形成地理概念的结构,是掌握地理概念的根本;使学生运用科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是掌握地理概念的重要保障。

[2] 3概念图的绘制方法和分析
3.1概念图的绘制方法。

用概念图软件分析教材,是一个新颖的角度,也有难度。

本文选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的第3版(简称人教版)和台湾翰林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8月的第三版(简称翰林版)以行星风系内容为主。

地理教材的课文句子需转成概念图中的命题。

两个节点加上中间的连接词构成1个命题,一个命题包括2个节点数。

一句课文可以转成1个甚至多个命题。

例如教材中一句话“两极地区因日照不足、气候酷寒、冷空气不断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就可以转换成命题:
把“两极地区”放入第一个节点(概念框),把“极地高气压”放入第二个节点(概念框),把“因日照不足、气候酷寒、冷空气不断下沉,形成”放在连接线上,作为连接语句连接两个概念。

图1 根据大陆人教版教材课文绘制的“气压带风带”概念图图2 根据台湾翰林版教材课文绘制的“行星风系”概念图3.2
对两个版本的概念图进行3个方面的定量分析:
3.2.1节点频率: 马费成,郝金星综合novak等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节点个数是测量结构化知识的广度指标,扬克非称之为节点频率,他认为节点频率是表明学习内容广度(覆盖面)的一个指标[3]。

不同版本教材主要概念连接频率表
赤道低气压副热带
高气压副极地
低气压极地
高气压东北信
风带盛行
西风带极地
东风带地转偏向力
(科氏力)其他总计大陆人教版345222241337台湾翰林版553242231139从节点频率来看,台湾翰林版版教材在行星风系和人教版教材的内容广度相当,在知识点分布上,相同的是“赤道低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副极地低气压”“地转偏向力(科氏力)”都是较高频节点。

不同的是台湾翰林版“东北信风带”连接频率很高,而人教版很低;台湾翰林版出现人教版没有出现的节点“行星风系”“太阳入射角”“赤道无风带”“间热带辐合区”“i.t.c.z”“副热带无风带”“马尾度无风带”“贸易风”“锋面雨”等;人教版出现翰林版没有出现的节点“低纬度环流圈”“中纬度与高纬度环流圈”等。

另外在人教版称“气压带风带”“地转偏向力”的概念在台湾
翰林版称“行星风系”“科氏力”。

3.2.2命题频率: 两个节点及两个节点间的连接词组成一个命题,命题频率也可以反映学习内容的广度。

从图一看出人教版的命题频率是25个,图2台湾翰林版的命题频率是23个。

从命题频率来看,两版本学习广度相当。

3.3对两版本的概念图进行定性分析:: 某节点与其它节点的联系。

概念图图形化的呈现方式可以清楚地看出某节点与哪些节点相连接,与哪些节点较近或较远,它们之间又是通过哪些节点相连接的等等[3]。

首先人教版称“气压带风带”“地转偏向力”的概念在台湾翰林版称“行星风系”“科氏力”,人教版称“气压带风带”直接阐述了其中内容,而台湾翰林版称“行星风系”,考虑到与“地方风系”相对应,从知识系统性上台湾翰林版好些;大陆人教版称“地转偏向力”,是我国气象学上形象的说法,台湾称“科氏力”是从科学家科里奥利发现的角度,连接频率上大陆人教版比台湾多一次,主要是副热带高气压形成原因的解释上两岸不同,人教版从动力的角度认为从赤道高空向两地的气流中右偏成西风堆积下沉形成,而翰林版从热力的角度认为从赤道高空向两地的气流热量散失冷却密度增加下沉形成;“东北信风带”翰林版连接频率高于人教版,主要是翰林版多别称“贸易风”,同样“副热带高气压带”多别称“马尾度无风带”,“赤道低气压”别称“赤道无风带”“间热带辐合区”;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节点上,大陆人教版的例子是“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概夏季偏北,冬季偏
南”,台湾翰林版的例子是地中海气候受行星风系移动影响而形成,相对人教版的例子概括性更强。

另外大陆人教版总结了七个气压带和风带,台湾翰林版没有总结。

4总结及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4.1从概念图节点频率和命题频率来看台湾翰林版教材和大陆人教版教材的广度相当,从长节点的个数和概念图的结构来看两岸这两版本的教材阅读难度相当。

4.2从教材编写学科维度上此部分内容采用台湾翰林版“行星风系”较好,知识系统性强,若从高中学生学习心理及降低学科难度的角度上,采用人教版“气压带风带”较适宜。

4.3两版本此内容较大的不同在于教材编写主线,大陆人教版用逻辑主线贯穿气压带和风带的学习,总结出七个气压带和风带及低、中、高纬环流圈;台湾翰林版则用并列形式阐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内容。

笔者认为气压带和风带知识间都是有关联的,逻辑性也较强,采用人教版教材的编写形式较适宜。

4.4在知识阐述的形象上,台湾翰林版做得较好,如有别称“贸易风”“马尾度无风带”“间热带辐合区”等,大陆人教版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下台湾翰林版。

参考文献
[1]
/china/201207/31/54503_108826843.htm
[2] 吴园媛. 中美地理教材中概念表述的比较研究[d]. 华中
师范大学,2007.
[3]林培英,杨国栋等.高中地理教科书的文本比较研究与编写实践[m],2010,156~1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