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黄土高原治理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_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地理_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教学设计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一一以黄土高原为例(第1课时)二、讲授新课[预习提问]黄土高原的位置(四至)?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特征?[承转]我们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的基本概况(一)黄土高原的概况读图讨论,说出黄土高原的概况,得出结论,加以总结。

[课件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类型图”一一黄土埋、黄土堞、黄土昴"黄土高原区位置和范围图"一一读图指出黄土高原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其四至范围。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图”一一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教师总结、评价]1、海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地区;2、纬度位置:大致介于34° N——40° N和100° E ——115° E之间;3、范围:一般泛指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面积:30多万平方干米;4、地表形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课件展示】黄河壶口瀑布景观图一一“一碗水,半碗沙”。

介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黄土高原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积27万平方千米,世界上水土流学生浏览课本,找出所提问题。

学生读图,交流、讨论、回答观看课件,观察图片,思考问题,转入下一个内容的学习。

通过预习提问,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学知识。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通过地图分析黄土高原的概况,让学生学会读图。

选取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获取一定的知识,加深其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印象,进而能激发他们对怎样形成的呢?(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连续提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水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流走之后,留下了什么?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结合上学期所学的黄河的内容,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高中地理 中国黄土高原及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 中国黄土高原及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

重、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难点:
【高考考点】 高考考点】
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 关注指 ★★☆☆☆ ★★☆☆☆ 考向 理对策 数 一 、多以区域图或示意图为载体。 命题 1、多以区域图或示意图为载体。 、突出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视角 2、突出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 考向二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 关注指 ★★★★☆ 题,危害及对策 数 1、综合题考查居多,多以区域图、因果联系图、表 、综合题考查居多,多以区域图、因果联系图、 命题 格数据等为载体。 视角 格数据等为载体。 2、着重区域背景分析,问题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着重区域背景分析,问题成因、 。
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局部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局部等高线图,
(1)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 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 采取不同措施。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 采取不同措施。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淤 地 ,植树种草 ,平整土地 ,修 水平梯田 。
黄土广布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东莞市常平中学
黄心衠
学习目标:
• (1)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 )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 危害及整治措施。 危害及整治措施。 • (2)学会分析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学会分析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 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 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带来的危害, 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带来的危害,采 取综合治理措施。 取综合治理措施。

高中地理课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高中地理课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1
恢复生态环境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有助于保护植被和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2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加强轮作休耕制度,促进有机农林、梯田、沟壑治理等工程来减缓水土流失。
五、总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恢复生态、农业绿色发展和水土保持工程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课件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PPT大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一、引言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中国中部地区 地貌特征: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丘陵起伏,植被稀疏 土地利用:大部分为农业耕地,少有植被保护区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 不当土地利用
过度放牧和过度耕地破坏 了植被,暴露了黄土。
2 人类开垦和开发
大规模开发项目如采煤、 城市扩张等破坏了生态平 衡。
3 极端气候和地形条件
强降雨和地形起伏加剧了 雨水侵蚀,加速了土壤流 失。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1 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限制了农业生产和土地可持续利用。
2 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
植被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灾害和土地荒漠化。
3 水资源和经济发展
水土流失增加了黄河流域的洪水风险,威胁人们的生活和经济。

高中地理 【考向演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有哪些?(附专题设计)

高中地理 【考向演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有哪些?(附专题设计)

【考向演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有哪些?(附专题设计)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目前,水土保持的措施有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三大类。

黄土高原一般是三种措施并用,三种效果互补,成效较好。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重点在于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进行综合防治,着重防治风沙的危害、预防水土的不断流失、严格监管有严重污染的工业生产,改良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农民脱贫的步伐,推动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符合以发展促治理、以治理保发展的防治理念。

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有林木草皮等植被的种植、农耕方式的改良以及各项工程的建设等,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林木草皮等植被的种植,而植被种植的主体工程又是乔木、灌木林的广泛种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01自然因素是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一是土质,黄土高原的土质呈粉砂颗粒状,极其疏松,且发育结构是垂直向下的,抗蚀能力很低。

二是地形,黄土高原一直受雨水河流的切割侵蚀,形成了梁峁、残塬以及深沟深谷等特殊地貌,加之受强降雨的冲刷影响,导致陡坡地形变得更陡,进一步加重了对地表土壤的不断侵蚀。

一般来说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往往地面坡度更大更陡。

三是降雨,黄土高原降雨的特点是雨水分布集中、降雨强度大、多暴雨,其中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频发的主因是暴雨的反复冲刷。

四是植被,黄土高原的植被生长环境差,导致覆盖率极低,缺乏足够的涵养水源的能力,导致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1]。

02人为破坏加重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相对较为贫穷,为了能够多种地多打粮而大量砍伐木、破坏植被进行耕种,同时过度放牧降低了植被覆盖率,极大的减缓了草木植被的再生速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加大了对基建工程的投入,修路开矿、建设工厂等产生的工业废料以及废弃土石被随意堆放在河道内,一旦发生暴雨,势必会使水土流失的局面进一步加重,最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该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无法提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共28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共28张PPT)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 8/12021/8/12021/8/1Aug-211-Aug- 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 8/12021/8/12021/8/1Sunday, August 01,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 8/12021/8/12021/8/12021/8/ 18/1/2021
⑺毁坏树木
9
⑻燃料不足
⑼人口增长
⑽滥修窑洞
⑾住房不足
⑿水土流失严重
3
6
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土土质疏 松的特性
降水集中 多暴雨
地面破碎 沟谷纵横
植被稀少

自 土人
然 高为

原 水


土因


开垦陡坡
滥伐树木
过度放牧 和采樵
不合理开 矿修窑洞
水土流失的危害
• 观察组
图,注 意图中 各河段 含沙量 的变化。
•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 •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育 •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
水易崩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稀少
植被良好
覆盖地表
截留降水
降低流速


分散流量
过滤淤泥
固定和改良土壤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 考古发掘,黄土高原地区有不少仰韶文 化(距今7100-7400年)遗址,说农业 垦殖开始很早,凡适合农耕的地区早已 辟为农田。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1日星期 日2021/ 8/12021/8/12021/8/1

《第二章第四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19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第四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19选择性必修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的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能够:1. 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危害;2. 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及防治策略;3. 学会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初步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阅读与思考:学生需认真阅读本节教材内容,并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当地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要求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总结,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感想。

2. 地图绘制与标注:学生需从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在地图上标注出常见的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理解这些灾害与水土流失的关联。

3. 小组研究:学生将组成小组,进行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的调研。

每组需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并撰写一份小组报告。

4. 实地调查:学生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当地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5. 数据分析:学生需根据实地调查和收集的数据,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成效,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

三、作业要求1. 阅读与思考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想和见解。

2. 地图绘制与标注需确保标注准确、清晰,体现出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及地质灾害分布。

3. 小组研究报告要求内容充实、逻辑清晰,能够全面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

4. 实地调查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详细记录,能够真实反映当地的水土保持情况。

5. 数据分析部分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进建议。

四、作业评价本课时的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成因;2. 学生的地图绘制和标注是否准确、清晰;3. 小组研究报告的内容是否充实、逻辑是否清晰;4. 实地调查的观察记录是否详细、真实;5. 数据分析是否合理、建议是否具有建设性。

高中地理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课件

高中地理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课件
黄土高原新貌黄土高原新貌绿色梦绿色梦第一条沙漠公路黄土高原集雨灌溉工程全国水利风景园区田家沟陕西延川乾坤湾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个贫瘠的地方那就是由千沟万壑连起来的黄土高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3册
第二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考试大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危害以及 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高考命题趋势:
以图表、案例、资料数据的统计或热点 灾害事件为背景材料考查水土流失的原 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区的位置和范围
黄土高原区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南起秦岭,北面以 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高原相接,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 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支离破碎 千沟万壑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原

• 读右图思考:
• A、B、C、D四处 水土流失的严重程 度有何差异?为什 么?
• 降水强度、地面坡 度、地表植被、地 表物质构成等都能 影响到水土流失量 的大小。
大到暴雨
A
B 质土地


小到中雨
D

C

质 砾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修建水平 梯田为什 么能减少 水土流失 ?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 降低水流速度; 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黄土高原集雨灌溉工程
全国水利风景园区田家沟
陕西延川乾坤湾
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个贫瘠的地方,那就是由千沟万壑连 起来的黄土高原。在科学家的眼里,它是大自然赠予中华民族 的一个无与伦比的天然宝库,千万年来的风霜雨雪、暑去寒来 ,万物生灵,都尽数装在这由黄土构成的宝库之中。 今天, 我们跟随作者的镜头,走进这绚丽多彩的黄土高原,在历史与 未来衔接,古代与现代交融,科学与勤奋共进,人与自然和谐 中,不断圆一个黄土高原绿色梦。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应该没有多少人能具体详细的答出来。

那么我就为大家解释以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能有帮助。

高中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治理的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植树造林;③小流域综合治理。

2.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是: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松、易容,地表千沟万壑,破面水土易流失;加之,人们开垦、采矿修路毁林毁草,破坏植被、地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是: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是: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根据题意.故答案为:(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松、易容,地表千沟万壑,破面水土易流失;加之,人们开垦、采矿修路毁林毁草,破坏植被、地表.(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3)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四组试验:坡度一样,地表土质都比较松 散,都是暴雨倾盆,但是A表面植被繁茂,B 表面植被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幸 运的是还保留了一部分植被,C表面的植被 已经被破坏殆尽。哪一个水土流失最严重, 哪一个几乎没有水土流失?
A B C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动力条件 降雨量 降水强度 自然条件 土壤(地表组成物质)技术 措施
贮水拦沙,合 理利用水土
蓄水保土,充 分利用光热
小流域综合治理
1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B )
A上游 B中上游 C下游 D中下游
2黄土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D ) A水稻 B油菜 C甘蔗 D小麦
3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D ) A一年三熟 季都有收获 B一年一熟 C 随时播种,四 D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 B )
D竹楼
C 骑楼
7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是( D )
1地形破碎 2气候干旱 4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A 1、2 B 2、3 C 3、4
3水土流失严重 D 1、2、3、4
8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环境的有效措 施是 ) A (
A植树种草 耕作业
A秦岭
B 陡坡地建梯田 C 全部发展 D全部发展畜牧业
12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景观有 黄土梁 (黄土塬 ) ( ) ( 黄土峁 ) 13黄土高原东起( 太行山 ),西至 (乌鞘岭 ),南到( 秦岭 ),北抵( 长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
• 阅读教材,观察 右图,思考并讨 论: • 什么叫小流域? • 在小流域的各个 部分应分别采用 什么治理措施? • 综合治理后有何 效果? • 对水土流失为何 要采用小流域综 合治理的措施?
由于干旱无雨,地表水严重 下降,在内蒙古的一些地区 人们已无法生存,不得不背 井离乡,有很多地方成为无 人村。

高中地理课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高中地理课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秦岭
太行山 西至 _______ 日月山 黄土高原东起______ 秦岭 南至 _______ 北至 长城 _______,跨越了 山西省 、 _______ 陕西省 、 _____________ 宁夏回族自治区 、 _______ 甘肃省 等省。 ________
黄土高原的成因中,其中“风成说 _______” 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 中亚、蒙古 等地的 黄土物质是从___________ 荒漠、戈壁 __________吹来的。
陡坡毁 林开垦
营造宫殿
人类 活动 影响
樵采、战场
修路 采矿
影响因素
特点
集中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
影响
自 然 因 素
降水
地形 植物 土壤
水 地形过渡带,坡度大,物质不稳定 土 流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失 粉沙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植被破坏(水蚀、风蚀)
人 为 不合理的耕作 制度(轮荒) 因 露天煤矿 开 素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见面容易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一个在沟 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
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位置及范围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图片点击可放大)
长城
日 月 山
太 行 山
营造宫殿、过度 樵采、毁林开荒
破坏林草植被,破坏林草物种
破坏植被,形成新物源 泥沙入河
矿 河道滩地
加速 水土 流失
记者“你为什么放 羊?”答“赚钱 呗。”“赚钱干什 么?”“娶老 婆。”“娶老婆干 什么?”“生 娃。”“生娃干什 么?”“放羊。”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共22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共22张PPT)

6、读我国某省区示意图及其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3)试总结黄河水土流失的危害
1)对当地:
经济
①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②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③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生态环境
社会
2)对黄河下游地区: ④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下游形成“ 地上悬河” ⑤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社会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3题
B 1、下列代号与所对应的自然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a-贺兰山 b-太行山 B、c-秦岭 d-汾河 C、a-祁连山 e-潢水 D、b-长白山 c-天山
开矿
露天煤矿的建设
水土流失原因分析的一般思路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为什么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越垦越穷, 越穷越垦”?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在坡 耕地耕作跑水、跑肥、跑土;在干旱地区土壤蒸发加剧, 促使土壤次生盐渍化。造成农作物减产。
黄土高原采取轮荒的办法耕作,结果使原来的林草 植被破坏殆尽,无法恢复,为新一轮的水土流失留下隐 患。
1)自然原因(形成基础) ① 地貌:地面破碎,沟谷纵横、谷坡陡峭
②黄土:以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土质中,夏季多暴雨
④植被稀少:使土壤失去保护层 ⑤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塌陷等时有发生
2)人为原因(主要原因): ①樵采:滥发树木、樵采,伐木烧柴 ②过度开垦:轮荒、陡坡开垦 ③过度放牧 ④开矿 ⑤无计划修建窑洞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一课时)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 的地区。
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 和人为原因,并分析其危害。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其中,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本节课按课标
教材分析 要求,以黄土高原为例介绍了该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
题,水土流失的概况及危害,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
个方面分析了该区水土流失的原因,
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介绍了本地区综合
治理水土流失的基本措施。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黄土高原的范围和水土流失问题的危害
论据:1、源和触发机制 (3)无计划地修建窑洞,修路和建设水利设施破坏 原来的地表结构和植被,使水土流失加剧。 2、破坏植被 (1)秦朝时营造宫殿 (2)过度樵采 (3)毁林开荒 (4)战争:焦土遍野 总结评价 教师简要评析,针对各小组的解答情况,进行鼓励 性的评价,做适当补充。 总结: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 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中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水土流失的形成的基础,破坏植被 是诱发水土流失的根源。 【活动】 根据 P53“人口增长和植被破坏引起恶性循环示 意图”,说明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总结:从图中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 因是人口增长。[承转]过去流传有黄河水“一碗水,半 碗沙”的说法,黄河每年输往下游的泥沙约占全国外流 河总输沙量的 60%,如果用载重 4 吨的卡车运送这些泥
生的讨论并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能否让每个学生的思 维与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是一 个值得思考的地方。还有学生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否就是 我们预期的答案,该如何引导学生往我们预期的方向思 考,这点也值得思考。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地区。
问题:1、三角洲是怎么形成的?
2、黄河三角洲的泥沙从何而来?说明什么问题?
三、课堂小结:既然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
造成的,且给黄土高原当地以及下游地区都造成危害,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歌诀法记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条件很特殊,地表破碎遭侵蚀;直立干燥抗蚀差,遇到急雨易崩塌。

构造运动较剧烈,谷坡陡峭滑坡易;植被稀少缺保护,削减雨水能力低。

人类活动是诱因,开荒伐林过牧齐;采矿修路挖窑洞,水土流失不为奇。

2.概括法记忆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主要是植树种草,但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工程措施包括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

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1.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1)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2)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2.水土流失的原因(1)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2)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①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森林和草原被毁,使地表的抗侵蚀性减弱。

②不合理利用土地造成恶性循环,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林木、开矿和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图表解读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信息获取](1)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古长城以南。

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七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2)黄土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 1 000~2 000m。

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该区域降水有何特点?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何影响?提示:根据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我们可以看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并且处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具有降水集中、多暴雨的特点。

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和多暴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问题探究“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唐·刘禹锡《浪淘沙》思考探究: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你知道黄河中的泥沙来源于哪里吗?提示:主要来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知识升华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地貌、黄土、气候和植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高中地理】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高中地理】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高中地理】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

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二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1、地理背景:⑴特征:①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②千沟万壑,支流破碎⑵脆弱的生态系统: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a.地理位置特殊,多处过渡地带b.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②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⑶尖锐的人地矛盾:恶性循环2、问题和解决措施:⑴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④开矿⑵整治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3、发展农业自然条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利: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不利:①位于半干旱区,降水稀少②低温时间长③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④土壤贫瘠⑤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可持续发展:①控制人口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④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⑤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谷子、小麦、优质苹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造成的危害1 土壤肥力降低、土地退化严重据水土保持部门观测,在黄土高原常年平均流失的16亿t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t[5],这就使黄土地生产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失去生产能力,从而导致和加剧贫困;同时人口大幅增加,毁林开荒,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退化。

《第2单元主题6生态脆弱区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2

《第2单元主题6生态脆弱区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2

《生态脆弱区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案例,让学生掌握生态脆弱区的特征及治理方法,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地理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1.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特点以及生态环境现状。

(1)地理信息搜集: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渠道收集黄土高原的相关地理资料,包括气候、地貌、植被、水土资源等,并对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

(2)实地观察或模拟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模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试验,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

2. 理解生态脆弱区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1)案例分析:通过阅读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案例资料,分析其治理过程中采取的各项措施及其效果。

(2)策略讨论:结合小组模拟实验结果,讨论如何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进行综合治理,提出小组的治理策略建议。

3. 完成生态脆弱区治理报告。

(1)综合同学们应结合前面搜集的资料、小组模拟实验及策略讨论结果,完成一份关于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治理的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特点、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生态脆弱区的成因及治理措施,以及小组提出的治理策略建议等。

三、作业要求1. 注重真实性:地理信息搜集和实地观察或模拟实验的过程应真实可信,不可随意编造数据或结论。

2. 突出重点:在完成报告时,应重点突出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特征及治理方法,结合案例分析和策略讨论的内容,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治理策略建议。

3. 团队合作:小组内成员应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并在报告的撰写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高质量的报告。

4. 按时提交:作业应按照教师指定的时间准时提交,不迟到不拖延。

四、作业评价作业的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内容的真实性、重点突出程度、团队合作情况以及报告的撰写质量等。

教师将根据这些标准对作业进行评分,并给出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中图版高中地理三《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三《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三2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一、学习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3、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自然缘故,进一步培养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二、学习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缘故和人为缘故。

三、学习过程1、观看视频,引入新课读图2-1-2,明确黄土高原的范畴__________以西、__________以东、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以北。

读图2-1-4,明确黄土高原的地貌形状。

从左至右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土流失定义及缘故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缺失,包括土地表层腐蚀及水的缺失。

观看视频,观看植被与水土流失程度的关系。

3个小组活动分别研究实验图片各因素与水土流失程度的关系。

黄土塬组问:实验图片中阻碍水土流失的因素是什么?归纳该因素与水土流失程度的关系。

研究结论:阻碍水土流失的因素是土比土更易发生水土流失。

说明越越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黄土墚组问:实验图片中阻碍水土流失的因素是什么?归纳该因素与水土流失程度的关系。

研究结论:阻碍因素是越越易发生水土流失。

黄土峁组问:实验图片中阻碍水土流失的因素是什么?归纳该因素与水土流失程度的关系。

研究结论:阻碍因素是越越易发生水土流失。

综上:阻碍水土流失的因素、、、。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缘故结合上述4因素读书回答分析:气候:温带__________气候,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地貌:__________、支离破裂。

植被:黄土覆盖,植被_________,覆盖率__________,许多地点几近裸露。

土壤:以__________颗粒为主,土质疏松。

小组第二次活动:请你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在下列各自然因素之间标注箭头表示出它们的联系并加以说明。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大家讨论完毕后,各个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
教师一一点评打分并总结: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而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下面我们一起 来深入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多媒体展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各种原因及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 1.自然原因 (1)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 从湿润区向干旱区、从森林向草原、从农业区向牧业区 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2)土壤质地的特殊性:黄土的土质比较疏松,黄 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3)降水的不均匀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 于夏季,且多暴雨。 (4)地质灾害的多发性:地质灾害频繁,滑坡、塌 陷、泥石流加剧了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 (1)根本原因: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 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2)直接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耕作制度、 无计划的修建窑洞、修路等)和破坏植被(历史上营造 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 师:好,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教学目标
2.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3.分析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4.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二、能力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原因,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对症下药,采取一系列措施来
治理该环境问题了,那具体该怎么办呢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先让学生自主学习,
再到课堂上合作探究,活动展学,加上教师的及时导学,
发现学生对一些动态的东西和多元化的东西比较感兴
课例研究综 趣,本节课,图片首先震撼力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

高中地理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我国黄土高原为例知识讲解 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我国黄土高原为例知识讲解 含答案解析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我国黄土高原为例考点解读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措施。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地形 气候 土壤 植被 垂直节理 暴雨 低 小 侵蚀 淤积 生态环境恶化 江河湖库 综合开发 有效利用 生物 工程 小流域 要点精析要点一:黄土高原概述【高清课堂: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概述】11:29~21:16什么是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区分:黄土分布区和黄土高原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麓,西北至天山、昆仑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以黄土高原最为集中。

黄土高原的面积为30多万平方千米。

在阅读关于黄土高原的有关材料时,会出现这两个数据,要注意区分。

黄土高原的区域空间特征 从地理位置的角度:35ºN---40ºN ;105ºE--115ºE ;从地形的角度: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从政区的角度: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 从河流的角度:黄河的上中游。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二是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难。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是因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即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各种自然因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使灾害出现的频率增加。

表现为地质灾害、水旱灾害以及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

尖锐的人地矛盾粮食问题突出,原因有: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土地资源的压力过大;②传统的耕作技术和耕作方式导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战乱等黄土的特性:土质疏松, ________发育,易冲刷 气候:降水集中,多________; 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表物质不稳定 植被:植被覆盖率________,削减径流能力________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开垦陡坡,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和樵采、滥用土地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对山区的危害主要表示为________和________ 水土流失造成________淤积_______,加剧洪涝灾情影响水土资源的________和________ 水土流失的危害 ________措施 ________措施 以________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的治理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致农业生产力低下。

高中地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方法

高中地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方法

高中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方法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同时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为此,点滴学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1.气候因素黄土高原虽属季风气候区,但距海洋较远,大陆性气候又有一定的表现。

由东南向西北大陆性程度逐渐增强,东南属半湿润气候,中部为半干旱气候类型,西北部属干旱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的特点主要是位于西风带内的地面低压系统活动频繁,从而造成多暴雨天气。

夏秋降雨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雨量及降雨强度均大。

暴雨多、强度大的这种气候特点,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2.土壤因素黄土是典型的粉砂沉积物,其主要成分是粉砂,尤其是粗粉砂,其次还含有一定量的极细砂及粘粒,使黄土的抗冲性很差。

黄土的空隙度虽较大,但空隙很小,大多数乃至绝大多数都属于毛管空隙,雨滴击溅后极易堵塞,很不利于黄土的透水入渗,易产生超渗产流,导致水土流失。

3.新构造运动的影响黄土高原大体上可分为陇西高原、陕北高原和山西高原三个部分。

以六盘山为界,东西分异明显。

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可分为直接作用-----地震和间接作用-----地壳抬升两种侵蚀基面变化。

地壳抬升引起的侵蚀基面变化,以及因此引起的地形能量变化,是构造运动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

4.毁坏植被,陡坡耕种黄土高原地区绝大多数是自然地理条件很差的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低,人口增长速度快,为解决起码的粮食及温饱问题,不惜毁林开荒,陡坡耕种。

5. 过度放牧,减少植被覆盖率长期以来,由于放牧强度的增大,严重影响了草地的覆盖率,限制了草场资源的再生速度,人工草地是黄土高原产草量最高的草地,可达7.81t/hm2。

由于改良草场与人工草场所占比例相对于自然草场要小得多,因此超载放牧对草场的破坏程度十分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 内容: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 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
• 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荒 漠化、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等),环境污染问题。
• 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
第一节
看地图,熟悉黄土高原区的位置和范围
黄土高原的位置10和5°范E围 110°E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鱼鳞坑
湖泊面积变化原因的分析思路: (1)分析变化时间的长短: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 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气候变 干,蒸发加强造成的;如果是近十几、几十年的变化, 则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是 与季节性降水、冰雪融水有关。
40°N

长城


原山





35°N
秦岭
总结黄土高原位 置、范围、
位置:位于我国内 陆腹地,黄河中上 游和海河上游地区 范围:太行山以西, 日月山以东,长城 以南,秦岭以北的 广大区域,面积有 30多万平方千米 行政区:山西、陕 西、宁夏的大部分 和青海、甘肃、内 蒙古、河南的一部 分。
原 高 黄土
水土流失的治理
•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 工程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坡面修建
水平梯田、平整土地等 • 技术措施:采取保水、保土和改善耕地栽培
措施等(如沟垄种植、草粮带状 间作、轮作、深耕改土、科学施肥、
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
5.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 6.给黄河下游带来了什么问题?
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
黄河携带着泥沙流入下游,泥沙 沉积形成地上河
水土流失的危害(以黄土高原为例) 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 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地貌形态不稳定:地面破碎、沟谷纵横、谷坡陡峭,
黄土覆盖使地表物质很不稳定;
自 黄土易侵蚀性: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

节理发育,CaCO3含量高,遇水崩解,抗蚀

能力低;
因 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植被

稀 疏,有利于夏季热力对流,降水多为暴雨
植被稀少: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
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 什么是区域可持续发展?
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区域内,人类通过能动地 控制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不断提高 人类的生活质量,又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条 件下,既满足当代人和本区域的发展需求,又不 对后代人和其能力差;
最主要原因 人为原因
1.毁林开荒
2.不合理利用土地:过度开垦、过度放 牧、乱砍树木、开矿、无计划的 修建窑洞等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有哪些?
1.水带走了什么? 2.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 3.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 4.这样会对农业造成怎样的影响?
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 土.
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 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 粮食减产)
(2)分析湖泊所在地区:短期内外流湖萎缩一般是围 湖造田、上游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等原因造成的,湖泊面 积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沙减少,退耕 还湖的结果; 干旱区内流湖萎缩,短期原因一般是人 类对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过度。依靠冰雪融水补给的 湖泊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水量的 多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