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合集下载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教育部)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教育部)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1 粉末冶金中南大学2 汽车安全与节能清华大学3 重质油加工石油大学4 暴雨监测和预测北京大学5 爆炸灾害预防和控制北京理工大学6 材料复合新技术武汉理工大学7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武汉大学8 超快速激光光谱学中山大学9 超硬材料吉林大学10 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北京邮电大学11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北京大学12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西安交通大学13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清华大学14 动力工程多相流西安交通大学15 微生物技术山东大学16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大学17 高分子材料工程四川大学18 高速水力学四川大学19 工业控制技术浙江大学20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大连理工大学21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厦门大学22 固体微结构物理南京大学23 光学仪器浙江大学24 硅材料浙江大学25 海岸和近海工程大连理工大学26 海洋工程上海交通大学27 毫米波东南大学28 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华东师范大学29 化工联合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30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清华大学中科院生态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3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2 混凝土材料研究同济大学33 火灾科学中国科技大学34 机械传动重庆大学35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西安交通大学36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西安交通大学37 激光技术华中科技大学38 集成光电子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3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浙江大学40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南京大学41 金属材料强度西安交通大学42 金属基复合材料上海交通大学43 近代声学南京大学44 晶体材料山东大学45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天津大学清华大学46 理论化学计算吉林大学47 流体传动及控制浙江大学48 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清华大学49 煤燃烧华中科技大学50 摩擦学清华大学51 内燃机燃烧学天津大学52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南京大学53 凝固技术西北工业大学54 农业生物技术中国农业大学55 配位化学南京大学56 汽车动态模拟吉林大学57 牵引动力西南交通大学58 区域光纤通信网络与新型光通信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59 染料及表面活性剂精细加工合成大连理工大学60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北京大学61 软件工程武汉大学62 软件开发环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3 三束材料改性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64 生物反应器华东理工大学65 生物防治中山大学66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中科院动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67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武汉大学68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北京大学69 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华中科技大学70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北京大学71 土木工程防灾同济大学72 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北京大学73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清华大学74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北京大学75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同济大学南京大学76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南开大学77 稀土材料化学应用北京大学78 纤维材料改性东华大学79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80 新金属材料北京科技大学81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清华大学82 信息安全中国科技大学83 医学神经生物学复旦大学84 医学遗传学中南大学85 医药生物技术南京大学86 移动与多点无线通信网东南大学87 遗传工程复旦大学88 应用表面物理复旦大学89 应用有机化学兰州大学90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西南石油学院成都理工学院91 元素有机化学南开大学92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东北大学93 振动冲击噪音上海交通大学94 制浆造纸工程华南理工大学95 智能技术与系统清华大学96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复旦大学97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98 作物遗传改良华中农业大学99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湖南大学100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吉林大学101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南京农业大学102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山西大学103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中国农业大学。

基于VTI介质的页岩储层地应力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基于VTI介质的页岩储层地应力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基于VTI介质的页岩储层地应力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何成;程冰洁
【期刊名称】《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年(卷),期】2024(46)3
【摘要】地应力对页岩气的采集及储层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准确的地应力预测可以为优化压裂改造提供依据。

页岩储层纵向上存在各向异性特征,为提高页岩储层地应力预测精度,将页岩储层等效为横向各向同性介质(VTI)模型,结合等效模型刚度矩阵参数、弹性系数及结构应变系数,开展页岩储层地应力场及应力差异比的三维模拟,预测水平主应力值、应力方向及应力差异比;并将地应力与储层裂缝、含气量相关参数相结合,分析三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试验工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地应力预测中。

结果表明,基于VTI介质模型的地应力预测结果相较于基于各向同性模型的精度更高,工区应力差异比整体较大,进行压裂改造较困难,压裂不易形成较好的裂缝网络;随水平最大主应力的增大,曲率值减小,含气量存在减小的趋势。

【总页数】10页(P262-271)
【作者】何成;程冰洁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勘探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11
【相关文献】
1.基于储层预测的双相介质理论油气检测方法应用研究
2.基于VTI介质弹性参数的页岩脆性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3.基于VTI介质的叠前弹性阻抗反演方法应用——以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裂缝性储层为例
4.基于原位地应力测试及流变模型的深部泥页岩储层地应力状态研究
5.裂缝密度反演的页岩储层地应力地震预测方法及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峨眉山高钛玄武岩中主要的赋钛矿物——榍石的产状、特征及成因

峨眉山高钛玄武岩中主要的赋钛矿物——榍石的产状、特征及成因

峨眉山高钛玄武岩中主要的赋钛矿物——榍石的产状、特征及成因侯明才;邓敏;张本健;王维;李秀华;王文楷;裴森奇;杨毅【摘要】The form of the mineral of the titanium existing in Emeishan basalt have been mentioned by few scholars. Using by thin section identification, chemical-rock, X-ray diffraction, energy spectroscopy electronic probe (SEM) and cathodeluiminescence,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Emeishan basalt from well cores in Zhougong mountain-Hanwang field of southwestern of Sichuan Province in detail, and discussed the main mineral which occurred in titanium and its formation. ( 1) SiO2 between 46. 4% and 48. 3% and TiO2 >3% showed that the Emeishan basalt generally belonged to high-Ti and alkaline Emeishan basalt series. Many layers have so much cryptocrystal sphene( > 5% ) , but have few magnetite and ilmenite. (2) The cryptocrystal sphene mainly formed in mist shape, snowflake, sesamepoint like, branch shapea and distributed in microcrystalline feldspar, the intramarginal of solution pores and cave and crack, in a small amount is grain distributed in microcrystalline feldspar and chlorite. ( 3) The result of electronic probe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content of TiO2 (39. 069% ) was ilmenite, in the second was sphene (17. 143% - 38. 648% ), the third was magnetite (5% ~ 10% )and the highest content was 12.293% in it, other minerals basically all less than 1%. (4) Elem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Ti (2. 49% -24. 97% ) in sphene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magnetite (2. 68% ~9. 21% ) and hematite (3. 64% ) , its quite clear toilmenite (19. 51% ). The result from the analyses was that; The abundant increasing cryptocrystal sphene in the Emeishan basalt may be the late magma products or altered product after the period of the magma. Expressed that a large number of cryptocrystal sphene found in Emeishan basalt for the first time was a major Ti-bearing mineral in high-Ti Emeishan basalt The content of the cryptocrystal sphene in Emeishan basalt is one of the major marks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 high-Ti' and ' low-Ti' basalt.%峨眉山玄武岩中钛以什么矿物形式存在一直以来很少有学者提及.本文通过镜下观察、全岩化学分析、X-衍射、能谱、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阴极发光对川西南部周公山-汉王场地区钻井岩心中峨眉山玄武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了其主要赋钛矿物及成因.(1) SiO2含量46.4%~48.3%和TiO2>3%显示区内峨眉山玄武岩属于高钛峨眉山玄武岩系列.但多个层段榍石含量>5%,而极少见磁铁矿、钛铁矿;(2)榍石主要以隐晶质的云雾状、雪花状、芝麻点状、枝状等形态分布于微晶长石之间和溶孔、溶洞边缘及裂缝中,少量呈显晶质粒状分布于微晶长石、绿泥石之间.(3)电子探针分析显示:所有含钛矿物中,钛铁矿中TiO2含量最高,为39.069%,榍石中TiO2次之,TiO2含量为17.143%~38.648%,磁铁矿中TiO2含量最高为12.293%,平均在5%~10%左右,其他矿物基本上都少于1%.(4)扫描电镜及其能谱分析显示:榍石中的Ti含量(2.49%~24.97%)明显高于含钛磁铁矿(2.68% -9.21%)、含钛赤铁矿(3.64%)中Ti含量,与钛铁矿(19.51%)含量相当.分析结果认为:峨眉山玄武岩中大量出现的隐晶榍石可能是岩浆后期产物或期后蚀变的产物.在峨眉山玄武岩中首次鉴别出的大量隐晶质榍石是高钛峨眉山玄武岩中最主要的赋钛矿物.隐晶榍石在玄武岩中的含量是区分“高钛”和“低钛”玄武岩的主要标志之一.【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1(027)008【总页数】11页(P2487-2497)【关键词】峨眉山玄武岩;高钛玄武岩;隐晶榍石;岩浆产物;赋铁矿物【作者】侯明才;邓敏;张本健;王维;李秀华;王文楷;裴森奇;杨毅【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江油621709;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江油62170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江油621709;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江油6217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78.949;P588.145广泛分布于西南三省的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是我国唯一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大火成岩省,多年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底水砂岩气藏注CO_(2)驱气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埋存效果

底水砂岩气藏注CO_(2)驱气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埋存效果

底水砂岩气藏注CO_(2)驱气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埋存效果侯大力;龚凤鸣;陈泊;梁世杰;苏杰【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24(44)4【摘要】注CO_(2)已被广泛应用于提高油气藏采收率,但有关底水砂岩气藏注CO_(2)驱及CO_(2)埋存协同开发的研究较少,气态CO_(2)和超临界态CO_(2)驱替天然气的机理和差异尚不明确。

为了改善底水砂岩气藏水侵情况和明确气态与超临界态CO_(2)驱提高采收率及CO_(2)埋存机理,以X底水砂岩气藏为例,开展了注CO_(2)驱适宜度评价,提出了X气藏CO_(2)驱最优开发方案,并对比了气态和超临界态CO_(2)驱提采机理和效果,最后对注CO_(2)驱最优方案开展了生产及埋存预测。

研究结果表明:①X气藏适合进行注CO_(2)驱,注CO_(2)提高采收率的最优方案即注采井网为低注高采、关井时机为采出气CO_(2)浓度达10%~20%、转注时机为地层压力7.5 MPa、压力恢复水平为地层压力7.5 MPa、注气速度为3.5×10^(4) m^(3)/d、注入量为0.25 HCPV,最优方案相对于衰竭式开发预计提高气藏采收率13.83%。

②超临界CO_(2)驱抑制底水锥进效果和提高采收率效果优于气态CO_(2)驱。

③注CO_(2)驱最优开发方案下,该气藏的CO_(2)总埋存量为4.7×10^(6) t,其中超临界埋存量、溶解埋存量和矿化埋存量占比分别为86.05%、11.33%和2.62%。

结论认为,底水砂岩气藏在发生气井水淹后采用超临界CO_(2)驱可以有效改善储层水侵情况,提高了气藏采收率,该认识为底水砂岩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总页数】11页(P93-103)【作者】侯大力;龚凤鸣;陈泊;梁世杰;苏杰【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77【相关文献】1.塔河强底水砂岩油藏注CO_(2)+N_(2)混合气提高采收率室内试验研究2.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率的微观驱气效率3.塔河油田强底水砂岩油藏CO_(2)/N_(2)驱提高采收率机理4.碳酸盐岩气藏注CO_(2)埋存及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中高石梯构造灯影组油气成藏过程

川中高石梯构造灯影组油气成藏过程

川中高石梯构造灯影组油气成藏过程王国芝;刘树根;刘伟;范蕾;袁海锋【摘要】油气储层中不同时期所充填的矿物和流体包裹体可以揭示油气的成藏过程。

四川盆地高石梯构造震旦系灯影组储层至少有3期矿物充填:白云石→沥青→石英/白云石+石英。

早期的白云石中富含油包裹体;晚期的石英中富含液态甲烷包裹体,烃类包裹体的捕获压力为79.4~98.12 MPa,压力系数为1.35~1.88,显示超压特征。

现今气藏的压力系数为1.06~1.13。

高石梯气藏具有多期成藏特点,属于构造调整气藏。

其可能的成藏过程为:二叠纪-三叠纪末期,古油藏形成;侏罗纪-晚白垩世,古油藏中的石油在原位开始裂解形成超压古气藏;喜马拉雅早期,古气藏向资阳-威远方向迁移和被破坏;喜马拉雅中晚期,磨溪地区的古气藏迁移调整至高石梯地区重新成藏。

在调整成藏过程中,气藏具有从超压向常压演变的特征。

古气藏的破坏、侧向迁移和重新聚集成藏,可能主要受构造演化和构造高点的侧向迁移控制。

%The proces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an be revealed by the different minerals and fluid inclusions filled at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reservoirs.At least three generations of mineralfilling can be identified in the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reservoir in the Gaoshiti structure of Central Sichuan. They aredolomite→bitumen→quartz/dolomite+quartz.The early dolomite and later quartz are rich in oil inclusions and liquid CH4 inclusions,respectively.The trapping pressure (79.4~98.12 MPa) and the pressure coefficient(1.35~1.88)of CH4 inclusions in the quartz indicate that the ancient gas pools are characterized by overpressure.The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the present gas pools is 1 .06~1 .1 3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Gaoshitigas pool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phas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belongs to a tectonic adjustment gas pool.A possible proces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an be suggested as follows.(1)The ancient oil pool formed during Permian-the end of Triassic;(2 ) The petroleum thermal cracking in situ resul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overpressure gas pools during Jurassic-Late Cretaceous;(3)The gas in the ancient gas pools migrated toward the Ziyang-Weiyuan and the ancient gas pools were destroyed in the early Himalaya period;(4)The gas from the Moxi ancient gas pools migrated to Gaoshiti structure and reformed new gas pools there in the middle-late Himalaya period.The pressure of gas pools decreased from overpressure to normal pressure during the adjustment and re-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The tectonic evolution and the lateral migration of the structural crest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lateral migration an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ancient gas pools and re-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10页(P684-693)【关键词】四川盆地;高石梯构造;灯影组;超压;油气成藏【作者】王国芝;刘树根;刘伟;范蕾;袁海锋【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1四川盆地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含油气叠合盆地。

四川盆地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四川盆地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四川盆地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刘树根;宋金民;赵异华;钟勇;宋林珂;田艳红;梁锋;尹柯惟;李俊良【摘要】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的主力储层。

本文基于盆地周缘露头、钻井岩心和薄片资料,通过龙王庙组地层对比、储层岩石学、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的研究,探讨了龙王庙组储层形成分布的控制因素。

四川盆地龙王庙组整体上具有可对比性,储层岩性主要为粉-细晶(残余)砂屑白云岩、粉-细晶(残余)鲕粒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

储层属于中低孔低渗型。

孔隙度>2%的储层厚度多在20~60 m,川中磨溪地区较高石梯地区厚,向西北方向剥蚀,向东南方向厚度减小。

龙王庙组储层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控于3个因素:拉张槽继承性古地貌、同生期喀斯特作用和液态烃充注作用。

拉张槽断层下盘形成的古地貌高地控制了龙王庙组颗粒滩的发育;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形成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后期成岩流体的进入和溶蚀孔洞的扩溶奠定了基础;生排烃高峰期的烃类充注作用,既能形成大量孔隙,又能对储层起到积极的保持作用。

绵阳—长宁拉张槽东西两侧断阶形成的古地貌高地控制了龙王庙组早期优质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中三叠世期间拉张槽内下寒武统供烃中心与川中古隆起重叠地区是龙王庙组晚期优质储层最发育地区。

四川盆地内龙王庙组优质储层最发育和天然气大规模成藏最有利地区均是绵阳-长宁拉张槽与川中古隆起相重叠区的东侧,即高石梯—磨溪地区。

%The Lower Cambrian Longwangmiao Formation is the play of the Anyue supergiant gas field in Sichuan Basin.Based on the integrated study of the outcrops on the basin margin and the drilling cores in Sichuan Basi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high-quality reservoirs of the Longwangmiao Formation through the researches on the strata correlation,reservoirpetrology,property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enesis etc..The Longwangmiao Formation could be well correlated in the basin scale,and the reservoir rocks are composed of dolarenite dolomite,oolitic dolomite and crystalline dolomite.The reservoir is of the pore-fracture type with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The reservoir thickness with the porosity over 2% is about 20~60 m.The reservoir in the Moxi area is much thicker than that in the Gaoshiti area.The penecontemporaneous selective fresh water dissolution and liquid hydrocarbon filling have been controlled by the Early Cambrian Mianyang-Changning intracratonic sag to a certain extent.Three factors control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good-quality reservoir rocks in Longwangmiao Formation,that is,the inherited palaeogeomorphology of the intracratonic sag,the contemporaneous karst and the liquid hydrocarbon filling.The paleohigh formed by the footwall of margin fault of the intracratonic sag control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rain bank of Longwangmiao Formation. The intergranular and intragranular dissolution pores produced by the contemporaneous atmospheric freshwater karstification are important for the upcoming fluid filling and further dissolution.The hydrocarbon filling at the peak period of the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of the source rocks is beneficial to the increase of pores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previous pores.The paleohigh formed by the faults along the two sides of the Mianyang-Changning intracratonic sag controls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early high-quality reservoirs,and the overlapping areas of the Lower Cambrian hydrocarbon-generating center and the Chuanzhong paleouplift are the most favorable areas of the lategood-quality reservoirs.The most profitable area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the high-quality reservoir rocks and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s in Longwangmiao Formation are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overlapping areas of the Mianyang-Changning intracratonic sag and the Chuanzhong paleouplift,that is,the Gaoshiti-Moxi area.【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14页(P657-670)【关键词】储层;碳酸盐岩;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控制因素;四川盆地【作者】刘树根;宋金民;赵异华;钟勇;宋林珂;田艳红;梁锋;尹柯惟;李俊良【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四川遂宁 62900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四川遂宁 62900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四川遂宁 62900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四川遂宁 629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下寒武统龙王庙组(C1l)是目前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的热点层位。

深层页岩干酪根纳米孔隙中甲烷微观赋存特征

深层页岩干酪根纳米孔隙中甲烷微观赋存特征

第 51 卷 第 5 期石 油 钻 探 技 术Vol. 51 No.5 2023 年 9 月PETROLEUM DRILLING TECHNIQUES Sep., 2023doi:10.11911/syztjs.2023086引用格式:黄亮,冯鑫霓,杨琴,等. 深层页岩干酪根纳米孔隙中甲烷微观赋存特征[J]. 石油钻探技术,2023, 51(5):112-120.HUANG Liang, FENG Xinni, YANG Qin, et al. Microscopic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methane in kerogen nanopores of deep shale reservoirs [J]. Petroleum Drilling Techniques,2023, 51(5):112-120.深层页岩干酪根纳米孔隙中甲烷微观赋存特征黄 亮1,2, 冯鑫霓1,2, 杨 琴1,2, 吴建发3, 杨学锋3, 黄 山3(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成都 610059;2.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3.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页岩气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51)摘 要: 深层页岩储层甲烷高温高压条件下的赋存特征是准确评估页岩气储量的关键。

首先,基于深层页岩龙马溪组干酪根分子结构单元,构建干酪根不同形状和孔径的纳米孔隙分子模型;然后,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和分子动力学耦合方法,开展甲烷赋存模拟,分析压力、温度、孔径和孔隙形状对甲烷赋存量的影响规律;最后,研究甲烷微观赋存机理,分析甲烷微观分布特征、甲烷–壁面微观作用特征以及甲烷优先吸附位。

研究表明:在深层高压条件下,甲烷过剩吸附量和溶解量受温度影响较小;随温度升高,甲烷绝对吸着量和游离气体量减少;干酪根介孔孔径对甲烷吸附气和溶解气量基本无影响,孔径引起的总气体量变化主要由游离气贡献;与圆管孔相比,狭缝孔中甲烷总气体量更大,但过剩吸附量较少;甲烷分子优先吸附于干酪根结构上的噻吩位点。

碎屑岩成岩作用

碎屑岩成岩作用

6.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深层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发育特征
袁静(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 257061)
主要内容: 首先介绍区域地质概况, 然后通过钻井取心分析测试、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 观察等手段,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深层成岩作用和次生孔隙发育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深部碎屑岩地层经历了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 作用、复杂的交代作用和多期次的溶解作用。划分成岩作用阶段,并分析次生孔 隙的发育特征。得出各成岩阶段的孔隙形成特征。
8.
白马南地区长������1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刘林玉D,曹青 ,柳益群¨,王震亮D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692)西安石油大学资源工程系, 710069
主要内容: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一衍射和包裹体测温分析,研究鄂 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白马南地区长81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该区的主要成岩作用 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然后分析各种成岩作用对储层性 质的影响。 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孔隙度变低,而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又 改善了砂岩孔隙结构。
1.
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游国庆 ,潘家华 ,刘淑琴 ,陈永峤2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2.长江大学,湖北荆州 434023)
主要内容: 东营凹陷的岩石组成主要由湖相成因的砂岩和泥岩组成,发育河流相、三角 洲相、扇三角洲相、滨浅湖相以及半深~深湖相浊积扇等砂岩。东营凹陷古近系 砂岩在沉积物埋藏过程中,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重 结晶作用。并通过薄片特征作了详细阐述。然后依据粘土矿物混层比的变化、自 生矿物演化、 岩石的结构构造及物性特征以及有机质成熟度等对北部陡坡带、南 部缓坡带和中央隆起带3个次级构造单元成岩阶段进行划分。通过对岩石薄片和 砂岩物性等资料的研究得出结论, 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经历了多种类型的成 岩作用,对储层性质有重大影响的是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区沙四段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石油行业国家级实验室名单

石油行业国家级实验室名单

石油行业国家级实验室:
一、国家工程实验室
1、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石油长庆石油勘探局等
3、油气管道输送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石油管道局等
4、石化工业水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5、海洋石油勘探国家工程实验室中海油研究总院
二、国家重点实验室
1、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
2、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3、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
4、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5、石油化工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6、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7、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油气探测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油油气勘探软件公司
2、炼油工艺与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3、基本有机原料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4、合成纤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石化上海石化公司
5、橡塑新型材料合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
6、聚烯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7、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8、表面活性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9、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

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曲线中的截止孔隙度与储层质量

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曲线中的截止孔隙度与储层质量
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曲线中的截止孔隙度与储层质量魏文文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摘要截止孔隙度可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曲线获取是要获得某一特征渗透率所需要的孔隙度临界值也是储集岩的岩石结构杂基或灰泥的含量碎屑的粒度和分选性自生矿物构成如以孔隙衬里方式存在的自生矿物的数量白云石的含量和储层孔隙构成粒间孔晶同孔粒内孔铸模孔大孔中孔和微孔等等各种沉积成岩因素的表征
7 ~ 1 之 间 , 要 受 印 支 期 暴 露 时 间 间 隔 中大 气 水 作 用 与 次 生 孔 隙 形 成 的 控 制 , 果 以 2 主 如
01 0 . ×1~ m 渗透 率作为渗砂 岩下限, 相应孔 隙度 的下 限也 大致 变化 在 7 ~1 之 间, 2 这
显然会 影响不同油层 组烃 类的储 量计算; 以孔 隙衬 里方式存在 的 自生矿物 对埋藏条 件下储 集
的一个 有 用 的指 标 , 这对 于确定 不 同尺度 ( 如盆地
图像分 析 。然 而 , 些 对储 层 质量 存 在 实 质性 影 一
[ 稿 日期 ]21 —01 收 0 01 —3
[ 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 资 助 项 目(0 3 9 8 基 4890) [ 作者简介]黄思静 (9 9 , , 1 4 一) 男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从事沉积 学的教 学与科研 工作 , - i hj d teu c 。 E ma :s l @c u.d .n
Vo . 8 NO 6 13 . De . O 1 c2 1
21 0 1年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月
[ 章 编 号 ]17 —77 2 1 ) 60 9 —0 文 6 19 2 ( 0 10 —5 31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注水调剖选井中的应用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注水调剖选井中的应用

井存在 两个 问题口:① P值 与注水 压力 和井 筒 j I
效应 有关 , 外还受 到测 试时 间 的影 响 。所 以 此
测试数值不能真实反映地层特征 。②P值 的上 I
数 、油 井水 淹 速度 、井 口压力 等 。本文 仅选
作者简介 : 李永寿 ,男 ,18年出生 , 08 95 20年大学毕业 。现为成都理工大学 油气 田开发工程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油气
力指 数, 过 区块平 均P 值 和注水 井P 值 的对 通 I I 比来选定需要调剖 的注水井 。但是P值决策选 I
和 吸 水 能 力 的评 价 参 数 。 主要 的 影 响 因 素
有 :井组 储量 、连通 油井 平 均含 水率 、米 吸
水 指 数 、视 每米 吸水 指 数 、P 值 、吸水 剖 面 I 非 均 质系 数 、渗透 率 变异 系数 、吸水厚 度 指
成不 均 匀水洗 。这种 非均质 性越 强 ,水洗 的
( )越小越优 型指标 ,其 效用 函数 的计 2
井越需要 调剖 。
14 渗透 率 变异 系数 .
化 处理 ,消除其 影 响 。本 文使 用 了效用 函
( )越大越优 型指标 ,其 效用 函数 的计 1
数 的处理方法 ,具体如下 :
算为 :

渗 透率在 平 面分 布上 是各 向异性 的 ,这
样注 入水 就会 沿着 地层 高渗 透层 带 突进 ,造
的作 用 ,就需 要 对注 水井 进行 调剖 。注水 井
调剖 的关 键就 是优 选 出最 适合 的注 水井 。然
而优 选调 剖井 需要 综合 考 虑油 藏地 质 因素 、 油气 藏开 发状 况 和施工 参数 。 由于 这些 因素

成都地质学院学子不能不知道的历史

成都地质学院学子不能不知道的历史

】成都理工大学学子不得不知道的历史2010-10-12 04:39:27如果你是一名石油地质行业的工作者,你一定知道或者听说过翁文灏、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等老一辈科学家.但你一定要知道第一位在中国大地上创办石油地质专业的是成都地质学院教务处长的李承三老先生.而成都理工大学也为中国的石油勘探几十年的历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如果你已在石油行业中摸爬滚打已有年份,你怎能没读过刘宝君老师和曾永孚的著作.你又怎能不知道现在石油企业中有多少领导和成都地质学院深有渊源.成都理工大学的源流可追溯到始建于1929年的重庆大学地质系。

李四光、黄汲清、俞建章、丁道衡、乐森、李承三等杰出的地质学家都曾先后在该系任教,并做出了许多令后人敬仰的科学壮举。

1936年,常隆庆教授等骑着毛驴在人迹罕至的攀西群山中,历时87天,行程1885公里,揭开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面纱,奠定了世界“钒钛之都”的基础,被誉为“攀钢之父”。

197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视察当地时提醒道:“攀枝花现在建成了,不要忘了发现攀枝花的有功前人常隆庆教授。

”20世纪70年代,罗蛰潭教授在克拉玛依进行稠油强采,首开我国稠油强化开采之先河。

51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师生足迹遍布我国各大油田,奠定了该校石油地质研究与教育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1960届校友、中国登山队副政委邬宗岳为我国登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75年在再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为国捐躯,被誉为“珠穆朗玛一青松”。

1988年,全国首次重点学科申报答辩,张倬元教授在做完胆囊手术后仅三天、发着高烧的情况下,用担架抬到机场赴京答辩,为学校争得“煤田、油气地质与探勘”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1989年,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的关键时刻,罗蛰潭教授等星夜驱车赴南充途中不幸遭遇车祸,他们强忍着巨大的伤痛坚持工作直到申报书完成,为学校和西南石油学院争得“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出了大力,使成都理工大学成为当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少数部属高校之一。

四川盆地中南部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相研究

四川盆地中南部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相研究

dvdd it he ai o e l fr ,rs i e l fr a d e aoai l fr ) o rsbai i e o tre fc s( pn pa o i n e tm ,fu u fc s e
潮间坪 、 潮上坪 ) 1 和 7个微相。沉积相横 向上 总体变化 不大 , 性较统一 , 岩 蒸发 岩较发 育, 向上沉 积相 变化具有 同步 纵 性。利 用单因素法和优 势相 法, 并结合层序 地层 学研 究成 果, 雷 1坡 组分为 7个 作图单元 , 把 : 7 较精 确地展 示 了雷 1坡 纽 2
( tt Ke aoaoyo ia dG s e rorG o g n x l tt n, Sae yL brtr fO l n a R s vi el ya dE po ai e o i o
C eg uU iesyo T cnl y C eg u 60 5 ) hn d nvri eh o g , hnd 10 9 tf o Ab ta tTh ideTrascLek u o Foma in o h o ten a e n C n rlS c u n Bai y b sr c : em d l isi io p r t ft e su h r ra i e ta ih a sn ma e o
李德星 , 刘树根 , 张长俊 , 汪 华 , 秦 川
(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 0 5 ) 10 9

要 : 中南部地 区中三 叠统 雷1坡组划分为 3个相 ( 阔台地相 、 限台地相、 川 : 2 开 局 蒸发 台地相 ) 4个亚相 ( 、 潮下、 泻湖、
中 图分 类 号 ; El 13 T 2 .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di1 .9 9 in 10 —3 6 2 1 .10 6 0:0 3 6  ̄. s .0 82 3 .0 0 0 .3 s

2011各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1各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详细名单清华大学12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萃取分离分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分室)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区)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物理分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分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一碳化学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分室)(评估为差,已摘牌)煤的清洁燃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差,已摘牌)浙江大学10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分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聚合反应工程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分室)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北京大学10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曾评估为差,经整改未摘牌)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差,已摘牌)暴雨监测与预防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差,已摘牌)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差,已摘牌)南京大学6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分室)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差,已摘牌)上海交通大学6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分室)吉林大学6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待定)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实验区)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北京师范大学5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分室)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复旦大学4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分室,又名先进光子学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差,已摘牌)西安交通大学4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差,已摘牌)武汉大学4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分室)中山大学4华南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曾评估为差,经整改未摘牌)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曾评估为差,经整改未摘牌)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华中科技大学4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塑性成形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四川大学4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天津大学3内燃机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精馏分离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分室)一碳化学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分室)(评估为差,已摘牌)同济大学 3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分室)混凝土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差,已摘牌)大连理工大学3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曾评估为差,经整改未摘牌)三束材料改性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分室)(评估为差,已摘牌)东南大学 3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 3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分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分室)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曾评估为差,经整改未摘牌)哈尔滨工业大学3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机器人及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城市水质保障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厦门大学2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2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2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2生物反应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2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2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华南理工大学2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湖南大学2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筹)重庆大学2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中国石油大学2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待定)油气资源与勘探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中国矿业大学 2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筹)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筹)成都理工大学 2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分室)南开大学1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差,已摘牌)电子科技大学 1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差,已摘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综合业务网理论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火灾科学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1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1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1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1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1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1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1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1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1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1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1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军医大学1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军医大学1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 1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西北大学1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北京交通大学 1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第二军医大学 1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河海大学1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分室)(筹)燕山大学 1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江南大学 1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分室)(筹)南昌大学 1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分室)(筹)南京工业大学 1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筹)西南石油大学 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分室)山东农业大学 1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广州医学院 1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佚名
【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6(33)2
【摘要】“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成都理工大学和西南石油大学于1988年联合申请,1990年经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建立,1995年通
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分别在2000年和2005年两次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实验室评估。

【总页数】2页(PF0002-F0002)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开发工程;简介;实验室评估;石油大学;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对外开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N24
【相关文献】
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J], 曹俊兴
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签定合作协议书 [J],
3.“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J],
4.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测试设备介绍 [J],
5.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获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元坝须二段储层四性特征及关系研究

元坝须二段储层四性特征及关系研究

套三角洲沉积体系 , 沉积厚度在 4 5 0~ 6 5 0 m之间 ,
须 二段 主要 以 三 角 洲 前 缘 的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和 河 口
系 以点. 线式 接触 为 主 , 部分 为 点式 接 触 。胶结 物 以
方 解石 为主 , 含少 量 白云石 。 2 . 2 物 性特 征
研究方向 : 油气 田开发工程 。E — m a i l : 1 5 7 5 1 7 4 3 2 @q q . c o n。 r
得到岩心氦气孑 L 隙度与岩心渗透率 , 须二段岩心氦 气孔 隙度 测 试 报 告 与岩 心 渗 透 率 分 析 测 试 报 告 表
明, 须二段 储 层 非 均 质 性 强 , 孑 L 隙 度 渗 透 率 分 布 范
2 储层 四性特征
2 . 1 岩 性 特征
利用偏 光 显 微 镜 对 可 以岩 石 薄 片 进 行 矿 物 成 分及 其光 学 特性 的 测 定 。本 次 研 究 区 研 究 目的 层
为须 二段 。根 据本 地 区取 心情 况 , 选 取 了本 研 究 区
钻遇 该 目的层位 的取心井 共计 1 6口, 根 据取 心井 岩 石 薄片鉴 定结 果我 们 可 以得 知 , 元 坝须 二 段 储 层 以 细 ~中粒 岩 屑砂 岩 、 岩屑石英砂 岩为主 , 其 次 含 部 分 长石 岩屑砂 岩 ( 图1 ) , 含 有部 分泥 岩 , 局 部 夹黑 色 煤 线 。其 中长石 以钾 长 石 为 主 , 其 次 为 斜 长 石 。岩 屑为 主要 以 沉 积 岩 的 碳 酸 盐 岩 、 粉砂岩 为主 , 其 次 为粘 土岩 、 灰屑 、 石英 砂、 千枚 岩, 偶 见 喷 出 岩 。 岩 石颗粒 多 以 细. 中粒 为 主 , 颗 粒 分 选 性 普 遍 中等 偏 好, 部 分分 选 性 为 好 , 极 少 为 较 差 。砂 岩 颗 粒 大 小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简介

拟 沉积 学 等研 究 方 向 。近 五 年 承 担 国家 、 部 级 科 研 项 目 省 8 项 , 均 科 研 经 费 逾 千 万 元 ,0 6年 合 同 经 费 已 达 O余 年 20
30 0 0多万 。近 五年 来 发 表 论 文 6 0余 篇 , 版 专 著 3 0 出 1部 。 科研 成 果获 国家 自然 科 学 二 等 奖 1项 , 家科 技 进 步 二 等 国 奖 1项 、 三等 奖 1项 ; 部 级 一 等 奖 2项 、 等 奖 1 省 二 4项 、 三
四纪地 质 学 )4个 省 部 级 重 点 学 科 ( 级 重 点 学 科 、 部
— —
沉 积 学 , 级 重 点 学 科 — — 构 造 地 质 学 、 生 省 古
物学与地 层 学 、 物学岩 石 学 矿床 学 ) 矿 。建 有 “ 青
藏 高原 大 陆 动力 学 ” 级 开 放 实 验 室 和 沉 积 地 质 专 业 实 验 室 。 部
余 万 元 的仪 器 设 备 , 有 3个 专 业 实 习 设
室 , 期 积 累 了 大 量 典 型 成 套 实验 教 学 长 文字 及 实 物 材 料 。 主要 有 全 套 澳 大 利
亚进 口的裂 变 径 迹 仪 器 、 国 进 口的 热 美 释光 设 备 、 国进 口的 带 自动 照相 系 统 德 立 体显微 镜 、 级偏 光显微 镜室 、 高 自行
沉积地 质研究 院在我 国著名沉积学 家刘宝 瑶院士 、 四川 省学术技 术带 头人 曾允孚 教授等 老一 辈学术带头人 和年轻一代 学术带头人 的带领下 ,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 已逐步建设成为在我 国该 学
科 专业 领 域 具 有特 色 和 优 势 , 国 内外 有 很 大 影 响 的 高 层 次 人 才 培 养 和 科 学 研 究 基 地 。 目前 在 “ 在 层 序地 层 学 ” “ 层 沉 积 学 ” “ 积 盆 地 分 析 ” “ 验 与 模 拟 沉 积 学 ” “ 藏 高 原 地 质 ” “ 生 物 学 与 、储 、沉 、实 、青 、古 地 层学 ” “ 土资 源 大 调 查 ” 方 面 所 取 得 的一 系 列 重 要 研 究 成 果 , 属 国 内领 先 水 平 和 国 际先 进 和 国 等 均

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白垩系生物铸模孔及体腔孔发育的灰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白垩系生物铸模孔及体腔孔发育的灰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白垩系生物铸模孔及体腔孔发育的灰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周文;郭睿;伏美燕;陈文玲;赵丽敏;黄婷婷;谢润成【摘要】伊拉克地区艾哈代布油田白垩系(含)生物灰岩的生物铸模孔和体腔孔普遍发育,是主要的储集空间.本文综合利用铸体薄片观察、物性实验数据和压汞曲线等资料对该类储层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生物铸模孔以绿藻铸模孔为主,常发育在生物碎屑滩和藻屑滩中;发育的体腔孔主要为底栖有孔虫和浮游有孔虫体腔孔,在滩间凹地及台坪中常见.研究区灰岩储层的平均孔隙度在20%~25%,为中高孔储层,渗透率与孔隙结构和孔隙组合类型密切相关.生物铸模孔和晶间微孔组合储层的孔隙结构相对较好,平均渗透率约在2×10-3~10×10-3 μm2之间,为中高孔-中低渗储层;体腔孔和晶间微孔组合储层的孔隙结构相对较差,平均渗透率小于2×10-3 μm2,属于中高孔低渗储层.生物铸模孔及体腔孔灰岩储层的发育受控于沉积环境和同生期溶蚀作用.藻屑滩沉积在较局限的环境,因同生期的暴露溶蚀作用,发育铸模孔.滩间凹地、台坪等相对静水环境沉积物中有孔虫含量较高,原生的有孔虫体腔孔发育.由于这两类孔隙分布相对“孤立”,主要靠晶间隙连通,形成了储层的中高孔和低渗透的特征.【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4(030)003【总页数】9页(P813-821)【关键词】生物铸模孔及体腔孔;孔隙成因;白垩系;艾哈代布油田;伊拉克中部【作者】周文;郭睿;伏美燕;陈文玲;赵丽敏;黄婷婷;谢润成【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610213;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P588.2451 引言在中国陆上海相碳酸盐岩储层除青藏地区外均分布在中生界-古生界老地层中,新生界地层中的碳酸盐岩储层所占比例较小,仅分布在沿海新生代盆地中,例如南海珠江口盆地的新第三系碳酸盐岩储层(古莉等,2012),东部断陷盆地(如渤海湾盆地)的生物礁滩相储层(吴仁龙,199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委托实验登记表
委托人姓名
所在单位
联系方式
实验所属
课题名称
课题
负责人
课题类型
(请在相应项上打√)
□863、973及国家科技攻关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
□省、部级课题
□横向课题
□校内课题
实验名称
页岩扫描电镜测试分析
所用实验
设备名称
□实验方案略有改动,已征得课题负责人同意,完成测试,报告已移交
□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实验未完成
课题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注:本表一式两份,填写完毕后一份交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存档,一份交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测试。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
实验方案简介:(主要填写:实验要求、样品数量、是否符合实验送样要求)
样品数:
实验费用核算:
实验费用来源:□校内□校外□其他
实验技术人员:(签字)课题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重点实验室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测试完成情况:(测试完成后,选择相应类型√)
□已按照实验方案完成测试,报告已移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