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案 新2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案 新2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学习目标1。

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2。

以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为例,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3.结合资料,分析我国主要牧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基础知识梳理]一、大牧场放牧业1.特点: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2.分布:(1)牧牛国家:美国、阿根廷.(2)牧羊国家:澳大利亚、南非.3。

成因: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

4.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1)区位优势: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2)发展措施: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等.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二、乳畜业1。

特点: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2.生产对象及产品: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3.主要分布区: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4。

西欧乳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1)饲料因素.(2)市场因素。

【思考】1.近年来,蒙牛集团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周围建设乳牛场,发展奶制品加工业,其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接近消费市场。

2. 目前我国内蒙古草原、新疆天山牧场能否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为什么?提示不能.我国西北牧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目前还无法满足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需要.[预习效果自测]1。

下列关于大牧场放牧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B。

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C。

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D。

交通运输条件对大牧场放牧业影响不大解析大牧场放牧业属于商品农业,对市场依赖程度较高,需要较好的交通条件。

答案D2.下列国家不存在大牧场放牧业的是()A。

美国 B.澳大利亚C.阿根廷D。

日本解析日本地狭物贫,且以山地为主,不具备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

高中地理 农业、工业 知识点

高中地理 农业、工业 知识点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农业的区位: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即农业的区位因素。

二、各农业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自然因素:(1)气候:a、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如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我国南蔗北菜等。

b、影响耕作制度,如我国东北西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华南地区一年三熟.(2)地形:a、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b、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布,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而有所不同。

(3)土壤: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如茶树适宜酸性土壤生长。

2、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运输:商品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3)劳动力:农业所需要的劳动力的素质和数量呈反比;(4)政策:我国的土地流转政策将有利于我国农业的规模发展;(5)科技:科技对自然条件的利用和改造,如塑料大棚、玻璃温室等;农业良种的培养,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农业运输条件、农产品的保鲜技术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等.3、地理环境的变化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如修筑梯田、玻璃温室等;保鲜技术,冷冻船出现,使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2)区位条件:a、夏季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b、平坦的地形,一般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c、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3)特点:a、小农经营(规模小)b、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c、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d、水利工程量大;(4)发展措施:扩大规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加大科技投入。

2、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国家: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2)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3)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4)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a、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b、便利的交通运输;c、地广人稀;d、高度发达的工业;e、先进的技术;f、商品率高;3、大牧场放牧业(1)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干旱、半干旱气候面积广大地区;美国、阿根廷大牧场牧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大牧场养羊;(2)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3)潘帕斯草原的区位优势:a、气候温暖,天然草场优良;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c、距海港近(布宜诺斯艾利斯),促进牧场的商品经营;(4)发展措施: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地理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地理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生态环境因素:水资源短 缺、土壤退化、生物多样 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对
农业地域的影响
解决农业地域问题的对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如补贴、税收优惠等 提高科技水平: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等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 加强环境保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 加强市场开发:拓展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
添加 标题
按照农业经营方式分类:自给农业、 商品农业、集约农业、生态农业等
添加 标题
按照地形地貌分类:平原农业、山 地农业、丘陵农业、高原农业等
添加 标题
按照水资源条件分类:灌溉农业、 旱作农业、水田农业等
添加 标题
按照农业科技水平分类: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智能农业等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
热带雨林农业:高温多雨,土壤肥沃,种植 热带作物
04
农业地域的发展
农业地域发展的意义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农业地域的发展, 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 源,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地域的发展可以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农业地域的发展可以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改善农民的生活质 量。
保护生态环境:农业 地域的发展可以采取 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 式,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地域的特点
自然条件:气候、土壤、 水源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地 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
影响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劳 动力、科技、政策等社会 经济因素对农业地域的形

“工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小结

“工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小结
种 植 : 国 、 关 、 欧 、利 工 程 量 大 ; 技 水 平 美 拉 南 科 非洲 ) 低。 美 国、 阿根 延 、 大 利 亚 、采取 的措 施 ( 阿根 延 为 澳 以



北 部 工 业 区 、便 捷 的 水 陆 命 的 冲 击 。 后 经 五 革
俄 罗 斯 的 欧 通 条 件 、 个 方 面 进行 综 合 整 治 , 交 广 洲部分 ) 阔 的 市 场 经 济 由衷 落 转 向繁 荣
运输原料 成本较 高( 原料 制成 菜 甜 原 料 指 向 品后 重量大 大减轻 ) 料不 产 原 甘蔗制糖, 型 工 业 便 于长距 离运输 ( 易变质损 毁 果 、水 产 品 加 水 等) 工 , 品 位 炼 铁 等 低 运输原 料 成 本 较 高 ( 重量 、 体 市 场 指 向 积减 少不 多或有 增加 ) 品不 产 家具 、 刷 、 酒 、 印 啤 型 工 业 便 于长距 离运输 ( 易变质损 毁 品 、 化 r等 食 石 等)
港 、
I 工业、 城市 在城 市郊 区及工矿 区周 围, 往往 形成 以生 产 f 的发 展 蔬 菜 、 乳 、 、 为 重 点 的农 业 生 产基 地 。 肉、 禽 蛋 以城 市为 中心 , 价 ( ) 递 减 分 布 。 地 租 呈
2 不 同类 型工 业 区的特点 : .
著 名 工 业 发 展 奈 件 发展 特 点
不 同 类 型 的农 业 。
作物 生 长 的 物 质 基 础 ; 同 的 土 壤 种 类 , 不 适 宜 生 长 不 同 的作 物 。
市场需求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 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 运 输 主 要 影 响 商 品 农 业 的 区位 , 艺、 畜 业 等 园 乳 要 求有 方便 快 捷 的 交通 运 输 条 件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农业
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判断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气候; 西北地区水源对农业影响最大,若水源得到满足则限 制因素变为主导因素。
[例1]
(2011·新课标全国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
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 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 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 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
(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 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 D ) 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壤盐碱化
( A )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
④湿地萎缩,牧
增强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1)大范围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要从农产品生产特点、 质量要求和营销的特殊需求条件来分析。具体分析
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 社会 、 经济 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 业生产地区。 2.特征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 结构 、 经营方式 、
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特点: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3)形成条件:
D.劳动力较充足
(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 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C.劳动生产率较高 ( D ) B.科技投入较大 D.劳动力价格较低
(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农业知识点归纳

农业知识点归纳

农业知识点归纳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广义农业是对农、林、牧、副、渔五业的总称,狭义农业仅指其中的种植业或农作物生产。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的生产特点: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有因素(条件)。

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没有这种因素就没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如珠三角基塘农业的地形因素。

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要许多条件,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均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则既是。

如西北地区的限制性因素是水。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在一定地域、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农业分类:根据动植物地域分布的不同,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各种地域类型。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游牧业(粗放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资金)、水稻种植业(劳动)(密集农业)。

根据农业投入的多少,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根据农产品的用途(或农业商品生产率的高低),分为自给农业(有下划线的)和商品农业。

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

标志:统一农业地域内,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特点。

三、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1.大部分地区属中低纬度,热量条件较为优越,雨热同期;2.水资源总量大,但地区分布不均;3.土地资源总量不少,但是山地多,干旱区面积大,中低产田比重高;4.农耕史悠久,耕地质量好,但后备资源不多;5.物种资源丰富。

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人均农产品拥有量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常有很大波动;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林牧渔业没有全面发展,林渔业比重小,各地农业发展不均衡;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耕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一、自然地理部分。

1. 地球的宇宙环境。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地球的普通性(在太阳系中,与其他行星相比,质量、体积等方面的相似性)和特殊性(存在生命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等);太阳活动(黑子、耀斑等)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等)。

2.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的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各圈层的特点。

例如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不均;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等。

-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组成和特点。

大气圈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等)。

3.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例如,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越明显。

- 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进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 大气运动。

- 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的形成(假设地球表面均匀,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和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分布、成因和季节移动规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10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10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专题10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1)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①农业和矿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

②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少,区位有多种选择。

③商业和服务业: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2)区位选择的因素、目的。

①农业a主要区位特征: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条件优越的地区。

b原因: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自然条件的地域分布影响农业生产地域分布。

c目的:合理利用土地优势,获取更多的农副产品。

②矿业a主要区位特征:矿产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

b原因:矿产开采活动的前提是矿产资源的存在,同时经济效益与矿业矿产数量、品位、埋藏条件及周围环境密切相关。

c目的:利用区域矿产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③工业a主要区位特征:受自然条件限制少,更注降重社会经济条件等优势明显的区位。

b原因: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能源和劳动力来自四面八方,选择机会多。

c目的:充分利用当地优势,降低成本,占领市场。

④商业a主要区位特征:消费水平高,消费人群密集的区位。

b原因:消费对象是人,并由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数量决定生产效益。

c目的:接近最大消人群,增大商品销量。

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1)由于产业活动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不同区域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多种地域联系。

3.因地制宜,扬长避短(1)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注重克服限制性因素。

(2)发展方向:与当地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相适应。

(3)布局要求:尽量发挥当地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地理区位、劳动力、科技人文等方面优势;在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

4.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1)区位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位置要素;自然区位要素;社会、经济区位要素。

(2)分清区位分析的对象①某个区域的区位。

②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

a包括自然地理事物和人文地理事物。

b这些对象有点状的、线状的、面状的。

(8)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高考二轮复习攻克典型题型之材料分析题

(8)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高考二轮复习攻克典型题型之材料分析题
(1)简述河南省成为“小麦之乡”的优势条件。
(2)河南省是小麦生产大省,但却不是小麦生产强省,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3)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是我国外出流动人口规模最大的省份,简析其对该省小麦生产的不利影响。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小麦种植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1990年沙特阿拉伯政府开始限制农民种植小麦。21世纪初,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海水淡化产业促进了该国的经济发展,却未能有效促进种植业的发展。2010年后,在中国光伏技术的支持下,太阳能海水淡化厂在沙特沿海蓬勃兴起,淡化海水成本大大降低,为保障其资源安全提供了新的契机。下图示意沙特阿拉伯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
(3)借鉴之处:我国应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改善牧区生态环境;改善牧区交通运输条件;完善畜产品加工体系,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促进商品畜牧业发展。
2.世界主要国家农业发展的比较
国家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发展特点
主要物产
印度尼西亚
热带企业化种植园农业
小麦生长阶段
日期
返青-拔节期
拔节抽穗期
抽穗期后
(1)从气候要素的角度,简述倒春寒导致粮食减产的原因。
(2)指出河南省小麦倒春寒综合风险较高的地区,并分析其原因。
(3)从小麦生产的角度,说出防御倒春寒的主要措施。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西南流经拉萨市,至曲水县汇入雅鲁藏布江。拉萨河下游河谷开阔,起伏和缓,海拔3000多米。这里主要种植良种青稞,使用有机肥,每年三月各乡镇组织技术人员检修、保养大量的农机具便于春耕。现在该区粮食亩产显著高于藏区均值,成为西藏的三大粮仓之一。水稻是喜光喜热喜湿农作物,有人试图在土地资源丰富的拉萨河下游种植水稻,结果失败。下图示意拉萨河流域与拉萨市位置。

必修二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必修二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在图中A、B、C三地填出下列数字所代表 的农业地域类型(填序号): ①混合农业 ②商品谷物农业 ③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2)B处农业地域类型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哪些? 地势平坦;人口密集,粮食需 求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雨热 同期,种植历史悠久。 (3)与A处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地域类型 西北 和_____ 东北 地区。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______ 在世界上A类型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 家? (4)A处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位置为 美国中部平原 ,主要特征有 ______________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C.丙——亚洲水稻种植业 D.甲——城郊乳畜业 9.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读某市城郊农业分布模拟图,回答10~11题。
13. ①长江的双季稻种植 ②河套平原的粮棉种植 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 ④济南郊区的乳畜业。决定上列农业区 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①热量 ②水源 ③光照 ④市场 B.①水源 ②地形 ③热量 ④市场 C.①地形 ②国家政策 ③土壤 ④科技 D.①土壤 ②热量 ③地形 ④国家政策
14、读下Leabharlann 回答下列问题。读下图,回答3~4题。
3.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4.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 不包括( ) A.当地广阔的市场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科技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课件-第07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件)-删减

课件-第07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件)-删减

一、农业区Leabharlann 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
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产业,就 是农业。 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农业又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 农业地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 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1、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300
400
(2)地形:


平原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 (我国的三大平原) 山地地形,适合发展林业、副 业(我国的东北山地); 丘陵地形,适合发展水果业, 梯田农业(山东丘陵、东南丘 陵); 垂直高差大的地区,适合发展 立体农业(横断山区)。
(3)土壤:土壤类 型不同,适宜种植的作 物不同(江南地区种茶 树); 肥沃程度不同,影响作 物产量(东北平原的大 豆)。
伽师瓜:伽师人甜蜜的事业 天山网 2012年08月17日 09:19:45 天山网讯(通讯员陈晨报道) “伽师瓜咋这么甜”,在今年的第八届喀 交会上,凡是品尝伽师瓜的人都会由衷地赞叹。 具有1500余年种植历史 的伽师瓜长期以来一直是伽师县的当家产业,它与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 业、劳务经济并驾齐驱为农业五大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伽师瓜 不仅甜在它的味道,还甜在伽师人的心里,被伽师人誉为甜蜜的事业。


(1)气候:包括光照、热量、水分三个方面 光照: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新疆瓜果甜、长绒棉。 一年两熟 热量:决定着温度带,影响农作物的分布、耕作制度和 一年三熟 产量。
一年三熟
泰国湄南河平原
200 100
澳大利亚东南、西南牧场
水分: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 降水量大于800㎜—湿润地区—水田农业 降水量400—800 ㎜—半湿润地区—旱地农业 降水量200—400 ㎜—半干旱地区—畜牧业 降水量小于200 ㎜—干旱地区—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9.1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9.1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

12/11/2021
第十一页,共三十二页。
必备(bì bèi)
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
(nénglì)突破
3.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nóngyè)生产的影响
-12-
12/11/2021
第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13-
必备(bì bèi)
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
(nénglì)突破
诊断反馈
(2017湖南衡阳适应性考试)云南蔬菜品种丰富,绿色生态口感好,是全国重要
(nóngyè)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
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
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
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
必备知识(zhī shi)整合
关键(guānjiàn)
能力突破
-10-
2.社会(shèhuì)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市场
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政策
政府政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农业布局和农业结 构的调整
地价
地价高低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效益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价格影响农业生产成本、质量和效益
12/11/2021
第十页,共三十二页。
必备(bì bèi)
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
(nénglì)突破
-11-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种植经验 种植历史和经验影响农业单产、质量和品牌 科 械 良 冷技 、 种 藏(化 、 )机肥、① 科 式 栽 鲜技 培 、 通 ,如,和 冷 过提 利植 藏 培高 用物 技 育土 玻工 术 良地 璃厂 的 种生 温可 发 扩产 室使 展 大率 和农 扩 农和 塑作 大 业粮 料物 了 区食 大全 农 位产 棚年 产 选量 生播 品 择产;③种 的 的反改、 销 范季变围 全 售节农年 范;蔬②业收 围菜利生获,用无产;农 ④土方业 保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新人教版必修2)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新人教版必修2)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两类农业区位(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______。

(2)相对区位:农业与______________的相互联系。

2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一定地域和一定__________阶段,在______、经济、科技和______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1)分布:国土的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

(3)区位因素⎩⎪⎨⎪⎧ 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气候 土地肥沃 程度高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强度可以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

2.不利影响:不合理生产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土地盐碱化、土壤板结、生物多样性破坏等。

一、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依据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具体总结如下。

2.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对应演练1〔2012·大纲全国文综,36(1)(2)(3)〕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

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

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PPT教学课件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PPT教学课件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解析】 从图中看出,该区域既发展种植业又发 展畜牧业,属于典型的混合农业。
【答案】 C
10.下列为某同学参观完该农场后描述的感受,你认为可 能的是( ) A.该农业地域生产规模大,水利工程量大 B.该农业是生态农业的最好典范 C.该农业地域类型以家庭经营为主,商品率低 D.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北方较常见
15
16
17
备课资料集萃
【解析】 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各个因素间的联 系,体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的良性循环, 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答案】 (1)生态 我国东部季风区(南方地区)。 (2)对农业生产:提供能源、沼肥、沼液、沼渣, 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对生活:提供燃料, 充分利用废弃物,净化居住环境;对生态:保护 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答案】 B
二、综合题 15.读我国五个重要农业区域分布图,回答下列15
16
17
备课资料集萃
(1)a、d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a地是______,d 地是______。
名师预测演练
1~7 8~14
15
16
17
备课资料集萃
(2)b地淡水养殖业及其产品加工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有
水旱灾害频繁
热量不足
(4)耐旱 冰雪融水
16.(改编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Ⅰ和图Ⅱ是某两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图, A、 B是两个水资源调入区代表性城市。
名师预测演练
1~7 8~14
15
16
17
备课资料集萃
(1)甲区域是玉米和______(粮食作物)的生产基地。乙 区域是以生产______和蔬菜为主的农业专业化地带。 (2)从经济、劳动力因素分析甲、乙两区域作为农产品 商品基地不同的有利条件。

例析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例析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重点解析ZH O N G D I A N J I E XI由于农业生产是利用动植物生长与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所以农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农业地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例1下图为部分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纬度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可可稻米咖啡小麦苹果茶向日葵0°10°N20°N30°N40°N50°N60°N(1)我国现在已将天然橡胶种植纬度推广至25°N 以南地区,主导因素是()A .消费市场的扩大B .科学技术的发展C .高速交通的发展D .全球气候的变化(2)俄罗斯的南部地区产量较大的农产品及其主要区位因素正确的是()A .天然橡胶、咖啡——热量B .向日葵——热量C .稻米——水源D .茶叶——土壤(3)东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稻米质量优良,主要是水稻生育季节()A .热量丰富B .昼夜温差小C .日照时间长D .降水量大解析读图可知天然橡胶最适宜的生长纬度是0~20°,而我国现在已将天然橡胶种植纬度推广至25°N 以南地区,说明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天然橡胶品种进行了改良,增加了天然橡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从而使其分布的范围扩大。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要点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一、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二、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四、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要点2: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一、热带迁移农业二、亚洲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平原、三角洲及丘陵地区2、作物:水稻3、形成的区位条件:(1)雨热同期(2)地形平坦(3)土壤肥沃(4)劳动力资源丰富(5)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市场丰富(6)种植历史悠久4、特点:(三低一高一大小)三、商品谷物农业1、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2、经营方式:多为家庭农场经营;中国为国营农场经营3、基本特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4、分布地区:如美国等;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5、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6、问题:农业成本高,能耗大,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7、措施:降低能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四、混合农业1、概念: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1)分布: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2)形成的区位条件(3)主要特点A、土地交替使用,农场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B、生产交替进行,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好农业生产活动C、市场适应性强五、大牧场放牧业1、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2、分布:阿根廷等国3、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传统优势: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曹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4、发展措施:采取围栏放牧,牧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六、畜牧业1、形成过程: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2、特点: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在大城市周围3、分布: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等地要点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森林乱砍滥伐,使生物多样性受破坏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甚至荒漠化3、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灌木农业,使土壤盐渍化4、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5、广泛使用杀虫农药,导致农产品和土壤受污染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要点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一、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土地、水源、原料、动力2、经济因素:市场、交通3、社会因素:政策、劳动力4、科学技术5、环境因素:考虑环境污染对厂址选择的影响二、区位因素的变化1、原料、动力、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2、市场、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增强3、信息的通达度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eg:三、主导工业区位类型四、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1、大气污染工业:选择在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与盛行风垂直郊外盛行风的下风向2、水污染工业: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的上游3、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远离居民区和农田4、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农业:选择在环境洁净的地区要点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区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一、工业联系1、生产联系: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2、空间联系:共用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共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3、信息联系二、工业集聚1、概念: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发展近距离集聚的现象2、意义:①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②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三、工业地域因存在工业联系而发生工业集聚现象,而工业集聚必然导致工业地域的形成四、传统工业区1、主要分布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2、工业基础:丰富的煤、铁资源3、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工业等4、特征: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5、问题: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1)新兴工业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的“硅谷”等要点3: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有利影响1、创造了巨大的财富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3、创造了一个新的人工环境二、不利影响1、工业生产要消耗大量资源,对环境无节制开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2、工业生产造成环境污染,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物的生存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要点1:结合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一、重要性1、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员和物资位移的重要手段2、通信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起着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3、商业贸易是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二、主要类型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三、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专用化和网络化要点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1)以水运为主,聚落形态多为带状(2)公路和铁路运输,形态多成星状(3)地铁、高架桥等,赋予城市形态以更多、更灵活的变化2、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北方:团块状南方:带状3,、交通线的衰落会引起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eg:扬州运河严重淤塞济宁京沪线建成海洋运输的发展二、对商业网布点的影响1、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位置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要点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一、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与环境问题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要点2: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二、环境污染要点3: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巨大的人口压力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要点4: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要点5: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控制人口规模转变发展模式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我做起要点6: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中国:1.庞大的人口压力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3.深刻的环境危机。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章末质量评估(八)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某自然村农产品产值百分比构成图”,完成1~3题。

1.影响该村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A.政策B.市场C.交通D.气候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在该自然村农产品产值百分比构成中,以乳产品和蔬菜为主,属城郊农业。

故影响其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为市场。

2.该自然村可能位于()A.西安市附近B.拉萨市附近C.哈尔滨市附近D.重庆市附近答案:D解析:该自然村种有柑橘,柑橘为亚热带水果,四项中只有重庆市位于亚热带。

3.当地与地中海沿岸地区相比,所产柑橘皮薄但含糖量低,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B.水源差异C.土壤差异D.气候差异答案:D解析: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炎热干燥,且气温日较差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而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读“某区域图”,完成4~6题。

4.从自然条件分析,甲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A.劳动力B.水源C.市场D.农业科技答案:B解析:甲国为以色列,气候上由地中海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气候干旱,水源短缺。

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强烈蒸发使盐碱向地表集聚,形成盐碱化。

以色列技术水平高,依靠科技投入,种植业发达。

5.甲国盐碱地面积广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气候干燥B.不合理的灌溉C.种植业发达D.围海造田答案:B6.甲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比较差,但种植业发达,主要受益于()A.广阔的市场B.发达的交通运输C.先进的农业科技D.传统的耕作经验答案:C读“我国某地农业调整示意图”,完成7~9题。

7.读图A,属于该地所在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A.机械化水平高B.商品率高C.科技水平高D.单产高,商品率低答案:D解析:图A显示该区域以水稻种植为主,属于水稻种植业,其具有单产高、商品率低的特点。

8.读图B,①②③④处布局大棚蔬菜、有机茶、花卉、饲料作物,下列安排合理的是()A.①大棚蔬菜②有机茶③饲料作物④花卉B.①有机茶②花卉③大棚蔬菜④饲料作物C.①饲料作物②大棚蔬菜③有机茶④花卉D.①花卉②饲料作物③有机茶④大棚蔬菜答案:C解析:饲料作物需要地形平坦的大面积土地,大棚生产适合布局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方,茶叶适宜种植在排水好的坡地,从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处地势高,易于排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因素(课本P42图
3.3)
1.农业地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具有相同特征。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季风水田农业(课本P47~48图 3.11)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大牧场放牧业(课本p51—52图3.16)
1、主要分布区: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
2、主导区位条件: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阔)
3、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③距离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4、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
①生产规模大;②专业化程度高;③商品率高。

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