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如训教授: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的治疗

合集下载

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体会

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体会

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方法:对我院3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不同方法的手术方式。

结果:外科手术方法治疗脑出血,具有效果好、疗程短、致残率及致死率低等特点。

对于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应早期应用外科治疗。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外科手术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其中手术方法包括开颅去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及脑室外钻孔引流术等。

1一般资料就我院2009—2010年收治3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206例,占54.7%,女170例,占45.3%。

年龄38~81岁,平均59岁。

血肿量均≥30ml,其中皮层出血38例,占18.4%,基底节区出血122例,占59.2%,丘脑出血18例,占8.7%,小脑出血8例,占3.8%,脑室出血20例,占9.7%。

2治疗方法2.1 对发病急临床症状明显、出血量大、中线移位或着已经脑疝的患者,采用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可迅速达到减压、清除血肿的目的,而小脑出血亦多采用此方法。

本组有109例采用此方法。

2.2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即采用小骨窗根据头颅ct定位,避开wernike区等重要功能区。

选取血肿最大、最表浅处做3~4 cm 直切口,乳突撑开器撑开头皮,用做直径3.0 cm左右的小骨窗,选择相对无血管非功能区,用脑穿针小心穿刺确认血肿位置及深度后,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2 cm左右皮层,尽量清除血肿并适度止血。

本组例病例39。

2.3 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根据头颅ct颅骨钻孔,选择穿刺针。

局麻下钻入达到血肿腔,吸除部分血肿,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3万单位,闭管2-3h后开放,配合脱水剂。

以后每日1次,3~4天拔管。

本组有38例采用此方法。

2.4 对原发脑室出血或其他部位脑出血破入脑室、脑室铸型的患者采用脑室外钻孔引流术。

根据情况采用单侧或双侧穿刺外引流,术后经外引流管注入尿激酶以溶解血肿,尿激酶应用3-5万单位,并适时配合腰穿放液,本组有20例采用此方法。

52例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救治体会

52例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救治体会

52例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救治体会【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8-037-01消化道出血是重症急性脑卒中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病情凶险、预后不良的一种征兆,对于重症急性脑卒中病人早期预防消化道出血或在出血后积极进行治疗,对于改善病情有重要意义。

我院自2001年10月~2009年12月收治重症急性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5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2001年10月~2009年12月的住院患者。

52例中,男性36例,女性16例,年龄39~85岁,平均年龄61.3岁。

其中脑出血36例,大面积脑梗塞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

1.2诊断标准脑卒中诊断标准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消化道出血以显性出血为标准,即呕吐或从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液体,柏油样便,潜血试验阳性,本组呕吐咖啡色液体32例,柏油样便12例,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6例。

出血时间:发病后一周内30例,1~2周内16例,2周以上6例。

2治疗方法2.1 原发病治疗所有病人患者进行血压调控、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代谢等治疗。

绝对卧床休息,给予特级护理,吸氧,检测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均予冰帽亚低温治疗。

2.2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所有病人均给予甲氰咪胍或泰胃美静点,同时给止血剂,如立止血、止血敏、止血芳酸、垂体后叶素等,胃内给予去甲肾上腺素盐水、云南白药、氢氧化铝凝胶定时定量灌洗。

3结果病人住院3小时~46天,平均23天。

本组死亡17例,死亡原因除脑卒中危重,死于脑疝7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10例外,与消化道出血有直接关系者14例。

4讨论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理迄今尚不明确,可能与丘脑、下丘脑受损直接有关。

实验证明,刺激下丘脑前部(副交感神经中枢),胃肠分泌及肠蠕动增加, 胃终末血管痉挛,粘膜缺血而发生溃疡或损害而出血。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疗效观察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疗效观察

2.2 两组 CT结果显示血肿及周 围水肿的变化趋势 ,(见表 2、表 3)。
疗 ,效果理想 ,现报告如下 :
1.资 料与 方 法
表 2 血肿体积变化比较(ml、X±s)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单位 2004年 1月 ~2008年 12月神经 内科住
院的患者 ,所有 患者共 52例 ,将其 进行随机分组 ,分 为两组 ,其 中治疗组 26
有限 切 口腹 膜 外 入路 胸 腰 椎 前路 的 围手术 期 护 理
郑 关 霞 林 羡枝
福 建 医科 大 学 附属 漳 州 市 医 院 ,福 建 漳 州 363000
【关键词 】有限切 13'腹膜外入路 ;脊柱前路手 术;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1.294 文 章 编 号 :1006—1959(2011)一Ol一0247—02
【关键词 l甘 油果糖 ;甘露醇 ;脑 出血 ;脑水肿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1.O1.293 文章 编号 :1006—1959(2011)一01—0246—02
脑 出血是神经 系统 的急重症 ,有 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急性期的重要
治疗措施是降低颅内压、促进脑 血肿 吸收、避免神经功能 的进一步恶化 。减
临 床 与 护 理
医学 信 息
MEDICAL INF0RMAT10N
No.01 2011
·247 ·
复方制剂 ,其 降低颅 压特 点 为:发挥 作用 时 间及 降颅 压 高峰 时间 比甘露 醇
1996 :183 — 90.
慢 ,持 续 时 间 较 甘露 醇 长 约 2小 时 ,无 反 跳 现 象 ,无 明 显 利 尿 作 用 ,对 肾脏 影 [3] Nilsson P,Enblad P,Chambers I,et a1.Survey of traumatic braininjury lllaYl—

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0例疗效分析

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0例疗效分析

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0例疗效分析(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疾病诊疗中心湖北荆州434000)【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对110例临床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行ct导向血肿抽吸术,分析其疗效及适应证。

结果: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生存110例,生存率84.3%;死亡17例,占15.7%。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是一种具有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实用等优点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尿激酶【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75-01脑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占布脑卒中20%~30%[1],致残率、病死率及其高,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为35%~52%,而高压脑出血是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继脑出血内科治疗和外科开血肿术之后的一种新技术,由于快速、简便、创小等优点,已越来越多的被临床医生接受而得到泛应用。

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对110脑出血患者实施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入选的110例均按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修订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

其中男86例,女24例;年龄42~78岁,平均63岁。

出血部位:皮质下脑叶出血13例,基底节出血86例,小脑出血11例,其中有19例破入脑室;偏瘫78例,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88例,脑疝形成10例;合并冠心病33例,糖尿病6例,慢支8例。

1.2 出血量与手术时机: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1],30~50 ml 37例,50~80 ml 54例,80 ml以上19例,其中4例达120 ml。

从发病到手术时间:6小时以内47例,6~24小时53例,24小时以后10例。

1.3 手术方法: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手术在局麻下进行。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108例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108例观察

流下降 ,随即出现血肿周围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 ,而血 肿或血肿周围组织释出的血管活性物质又造成脑血管痉
挛 ,从 而形 成一 个 恶 性循 环 ,导 致继 发 性缺 血 半 暗带形 成 。脑 出血 时产 生 大 量 自由基 ,并 引起 局 部炎 症反 应 ,
平均 2 5 . 6 m L ;基底节区出血 3 8 例 ,丘脑出血 l 1 例 ,脑 叶出血 1 1 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1 6~3 1 分,平均 2 5 . 2 分 ;C T示脑中线移位 8 例。 诊 断标准 根据中 国中医学会 内科学会 1 9 8 6 年6 月 制定的 《 中风病 中医诊断 、疗效评定标准 》。主症为半
血有 较好 效果 。 [ 参考 文献 ]
两 组 均 给 予 脱 水 , 降 颅 压 ,促 进 脑 代 谢 ,防 治 上
消化道 出血 ,调控血压 及营养支持 治疗。治 疗组另用
丹参 1 0~ 1 5 g ,川芎 1 0~ 1 5 g ,赤芍 1 0— 1 5 g ,当归 1 0—1 5 g , 黄芪 3 0~6 0 g , 桃仁 1 0~1 5 g , 红花 6—1 2 g , 牛膝 6~1 2 g , 地龙 1 0~2 0 g 。随证略有加减 , 每日1 剂,
机 械 性损 伤 ,从 而激 活脑血 流容 积 自我 调节 系 统 ,脑血
血8 1 例,丘脑出血 1 8 例 ,脑 叶出血 9 例 ;神经功能缺 损1 5~3 0分,平均 2 4 . 1 分;C T示脑 中线移位 2 7 例。
对照组 6 0例 ,男 3 2 例 ,女 2 8 例 ;年 龄 4 3 —7 6 岁 ,平 均5 7 . 3 岁 ;病程 最短 4 h ,最长 4 3 h ;出血量 8~4 4 m L ,

高龄脑梗死患者天丹通络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33例

高龄脑梗死患者天丹通络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33例

高龄脑梗死患者天丹通络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33例刘孝玲【摘要】目的:探讨天丹通络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筛选我院神经内科75岁以上轻症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天丹通络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治疗组和丹红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2周后予以疗效评价.结果:总入选65例患者,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总有效人数28人,总有效率84.5%;对照组总有效人数20例,总有效率62.5%.P<0.05.结论:天丹通络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可以作为治疗高龄轻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药物.%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iandan Tongluo capsul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Patients over 75 years old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with mil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creen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Tiandan Tongluo capsule combined with Danhong injec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Danhong injection only. After 2 week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evaluated. Results:The total enrolled 65 patients, 33 cases in treatment group and 32 cases in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28 cases improved in treatment group, while 20 cases improved in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4. 5% in treatment group, and 62. 5% in control group ( P <0. 05 ).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Tiandan Tongluo capsule combined with Danhong injection is effective for elder patients with mil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2(007)006【总页数】2页(P510-511)【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中医药疗法;高龄患者;治疗;天丹通络胶囊【作者】刘孝玲【作者单位】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中医科,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成贤街116号,210018【正文语种】中文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高龄人群(>75岁)尤为常见,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应如何管理重点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应如何管理重点
临床实践往往是建立在基础研究的理论基础之 上的,有了上述理论基础,对于 IS /TIA 急性期维持 脑灌注,也就是合适的脑血流量就有了一个基本标 准。 总的来说,大量的临床观察显示,IS /TIA 急性 期降压:6 ~24 h 间降压可能不存在获益,需避免 此时间 段 降 压;24 ~48 h 间 降 压, 不 同 研 究 存 在 分歧;48 h ~4 周 间 降 压 仍 需 更 多 临 床 研 究 数 据。 当患者状况稳定时,尤其在 48 h 后,可考虑尽 早启动降压;4 周后降压存在获益,可强化降压至目 标值 140 /90 mmHg ( 实际上是启动了 IS /TIA 二级 预防) 。
很显然,上述观察结果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也不 是很明确。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以脑血流自 动调节特点为基础,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参考血压 情况及血压增高的原因,进行 IS /TIA 急性期血压 管理。
( 收稿日期:2016-08-08)
( 本文编辑:姜民慧)
当明确了上述两个因素之后,对 IS /TIA 急性期 就需特别关注脑大动脉的病变情况、血容量情况以 及血压升高的原因,从而安排相应的治疗措施,这是 基本原则。 所以,针对 2014 年的诊治指南,除了应 根据血压水平、急性期血压升高的原因等情况进行 血压管理,应该强调 IS /TIA 的病因和分型,只是考 虑到在短时间内基层医院的医生很难做到这一点, 因此没有强调这一点( 可行性问题)。 而了解有无 高血压病史是应该做到的,因为长期高血压会使脑 血流的自动调节上限及下限均向较高的水平移动, 这一点对血压管理有指导作用。 病情轻重的原因很 复杂,关键还是看脑动脉特别是大动脉的病变、血容 量、血压及血压升高的原因。 由于血压可以间接地 反映血容量的情况,所以 2014 年的诊治指南中只强 调根据血压和血压升高的原因进行 IS /TIA 的血压

黄如训教授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的治疗

黄如训教授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的治疗

黄如训教授: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的治疗来源: 中国医学前沿系列培训—神经病学新进展作者:黄如训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入站时间:2009-10-23 13:23:00各种原因所致的脑水肿及颅内高压,在其病理进展过程中发生脑组织结构、生理、生化等一系列的改变,形成互相影响的复杂病理螺旋,而出现多种临床征象。

通过药物的多种或不同作用机制,中断或逆转脑水肿及颅内高压恶性循环的某些环节,最终使颅内压降低,组织水肿消除,恢复脑功能。

各种疾病伴发的脑水肿其发生机制不尽相同,为能有选择地采用针对性强的治疗措施,就应充分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其适应证,注意防止其副作用,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1 脱水剂当颅内高压接近平均动脉压,此时实际上颅内脑组织的血流灌注已等于零,病人濒临脑死亡,因此,用积极措施降低过高的颅内压,成为紧迫的治疗。

目前,国外多主张以颅内压超过20 mmHg(270 mmH2O)作为须降低颅内压治疗的临界值。

但还必需结合临床上脑水肿、颅内高压的症状和体征,选择是否应降低颅内压及用何种方法。

用药物使水肿的脑组织脱水以降低颅内压,是治疗脑水肿的一项主要疗法,尤其是在脑疝前驱期或已发生脑疝时,脱水剂的使用常成为抢救的应急措施。

1.1 高渗脱水剂使用高渗药物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使之高于脑组织,使血浆与脑之间存在渗透压梯度,水就逆渗透压梯度移动,从脑移向血浆,而使脑组织脱水、脑体积缩小、颅内压降低。

此外,血浆渗透压增高及通过血管的反射机能抑制脉络丛的滤过和分泌功能使脑脊液产生减少,脑水肿减轻,颅内压显著下降。

由于在血脑屏障已受损的病灶及其周围有渗透压活性物质的不断流入,不能形成促使水分子迁移所必需的渗透压差,故脱水仅发生于血脑屏障完整的脑组织。

因此对于血管源性水肿,高渗脱水剂并不能使病变组织脱水。

通常渗透压活性物质仅能缓慢通过血脑屏障,使血浆和脑之间的渗透压差可维持相当长的时间,故高渗脱水剂作用持续的时间取决于有效渗透压梯度能维持多久,即其作用时间同溶液渗透压高低及渗透压活性物质通过血脑屏障的时间有关。

下法在内科急重症中的应用

下法在内科急重症中的应用

随着 下 法广 泛使 用 , 以泻下 为 主配伍 的灌 注液 , 既 起 到通 下 的作用 , 又起 到药 物直 达病 所 、 局部 用 药 的 目 的 。应 用此 法 治疗 急症 , 起 到 了积极 作用 : 下 法 的应 用 宜遵 吴 又可 “ 客 邪贵 乎早 逐 ” 。 “ 逐 邪 勿拘 结粪 ” 和“ 勿 拘 于下 不 厌 迟 ” 的主 张 , 不 必仅 限 于 阳 明腑 实 证 ; 下 法 仅 适 用 于 急症 的某 个特 定 阶段 ,即 以 胃肠 功能 紊乱 及 停
排泄 废 物 的功 能 。
脑溢 血后 除 神经 系统 及 心血 管 、呼 吸系 统 发生 障
碍外 , 消化 系统 也 出现严 重紊 乱 。 张 洁古 的“ 三 化汤 ” 首 开“ 中风 ” 使 用 下法先 例 。 近 年 临床实 践证 明 , 通 腑法 可
降低 颅 内压 , 改 善 脑水 肿 , 但 同 时应 配 合 祛瘀 止 血 、 涤 5 大黄 治疗 上消 化道 出血 痰开窍、 滋 阴息 风等法 , 方 可 收到 满 意疗效 。此法 适 用 泻下 逐瘀 法 是下 法具 体 治法 之一 。上 消 化 道 出血
胀 症状 。“ 肺 与大 肠相 表里 ” , 配 以通腑 泻肺 法 , 对 肺心
病 症状缓 解 可起 到协 同作用 。
时, 下 法 的应用 尤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要 。
3 泻肺通 腑 法治 疗肺 源性 心脏 病
6 小 结
通 过对 下 法在 内科 急重 症 中应 用 的探讨 ,笔者 体
会如 下 。
对 于热结 大肠 。 肺 气 不得 宣肃 , 痰 浊蒙 敝 清 窍而 出
现 神 志异 常 的肺 性脑 病 ,采用 凉 膈散 治疗 疗 效 明显 提

脑梗死的分型分期治疗(幻灯片)

脑梗死的分型分期治疗(幻灯片)
~经筋医学~
是一部传自古老医学的智慧宝藏,探讨人体结构有别于现代医学,经筋医学以整体结构论局部病理变化。
第三阶段(15 ~ 30天)
以改善脑血循环及营养代 谢为主,若无颅内高压者可停 用脱水剂。余同第二阶段的方 法,可酌情加用中药、针灸的 治疗。
~经筋医学~
是一部传自古老医学的智慧宝藏,探讨人体结构有别于现代医学,经筋医学以整体结构论局部病理变化。
主干、各级分支,或ACA 及分支。
中、小梗塞
~经筋医学~
是一部传自古老医学的智慧宝藏,探讨人体结构有别于现代医学,经筋医学以整体结构论局部病理变化。
●后循环梗塞(POCI):表现 为各种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征
▲ 同侧颅神经瘫痪及对侧感觉运动障碍(交叉) ▲ 双侧感觉运动障碍 ▲ 双眼协同活动及小脑功能障碍,长束征或视
按解剖部位分为大脑梗塞、小脑梗塞及脑 干梗塞,其中大脑梗塞有可分为:
1. 大梗塞:超过一个脑叶,5cm以上。 2. 中梗塞:小于一个脑叶,3.1 ~ 5cm。 3. 小梗塞:1.6 ~ 3cm。 4. 腔隙梗塞:1.5cm以下。 5. 多发性梗塞:多个中、小及腔隙梗塞。
~经筋医学~
是一部传自古老医学的智慧宝藏,探讨人体结构有别于现代医学,经筋医学以整体结构论局部病理变化。
主要影响因素:缺血速度、耐受性
病理生理
能量代谢衰竭 钙超载 兴奋性氨基酸及NO毒性 自由基损伤 酶障碍
阶段性、相互关系、平衡调节
主次转换、相互影响
缺血性损害 闭

再通
复常
复流
再灌流损伤
~经筋医学~
是一部传自古老医学的智慧宝藏,探讨人体结构有别于现代医学,经筋医学以整体结构论局部病理变化。
主次转换、相互影响

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解读脑梗死治疗的思考

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解读脑梗死治疗的思考

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解读———脑梗死治疗的思考急性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卒中的高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受到各方面的极大关注,更是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心)。

随着脑血管病成像(CT、MRI、TCD、DSA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其诊断水平也大大提高,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更进一步阐述病理机制,并拓宽治疗的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不少诱人的结果。

由于脑梗死在脑卒中占多数,其治疗十分复杂和存在不少困难,更成为研究的热门。

从病因,病理机制到治疗,学者们获得许多结果,提出不少见解或观点。

在治疗上有很多措施,特别是不断有新药物疗法问世。

然而,在临床治上仍存在许多疑难问题,评价更是褒贬不一,至今尚无一种公认普遍适用的方法。

深入分析,究其原因,除了实验研究及临床试验等存在问题或缺陷,还因为部分证据不足的初步结果,就被用于临床;尚有更多是因为思维逻辑的失当,如忽视脑梗死的多种病因、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复杂多样、常不自觉按单一疾病进行评估,同客观实际相距甚远,最终的认识或结论易出偏差。

目前虽然已有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显示不少的药物和非药物疗法有一定效果,但能得到国内外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肯定推荐的却甚少,一些看法尚不一致,甚至意见相佐,给临床造成某些误解,我国由于地域上差异,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故急需有一个指南来对脑梗死的治疗进行指导和加以规范。

指南是根据目前对疾病的认识,提出在治疗上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起规范化作用[1]。

临床上应深刻领会,在为患者选择具体方案时,应依据疾病的客观实际,进行唯物辩证的分析,采用针对性强的措施,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故在执行指南过程中,应有明确的基本观点及辩证实施。

基本观点个体化治疗原则[2~5]脑梗死是由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可有多种病因,梗死灶的部位、大小及侧支循环代偿能力的个体差异,造成脑功能损害程度不一及临床症状体征复杂多样。

因此,它不是单一疾病,而是包括不同的病因、病理损害、临床表现及转归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脑活素抗局灶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实验研究

脑活素抗局灶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实验研究

脑活素抗局灶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实验研究
黄如训;李玲
【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卷),期】1998(024)006
【摘要】目的观察脑活素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以易卒中
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复制可再灌流的MCAO模型,用光镜、电镜及图像分析比较了脑活素和对照组的脑梗死灶及脑微血管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脑活素组大鼠死亡数下降,并发脑出血例数减少。

再灌流7 ̄14天,脑梗死灶面积较对照组的小,脑微血管损害减轻。

结论脑活素可减轻局灶脑缺血再灌流后脑水肿,缩小梗死灶,对脑微血管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总页数】3页(P339-341)
【作者】黄如训;李玲
【作者单位】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1
【相关文献】
1.大鼠局灶脑缺血病灶周围新血管生成的相关实验研究 [J], 胡湘蜀;周东;罗祖明
2.抗补体蛋白对大鼠局灶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J], 刘立;洪咏菊;周永清
3.大鼠局灶脑缺血后内皮前体细胞的相关实验研究 [J], 胡湘蜀;周东;罗祖明
4.雌激素对去势大鼠局灶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J], 商慧芳;罗祖明;刘凌;吴波
5.E-选择素鼻黏膜耐受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J], 杨磊;苗佳音;梁庆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108例疗效观察

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108例疗效观察

上述表格数据显示 , 治疗组与 对照组 相 比, 异显著 , 0 O , 差 P< . l 具有 统 计学意义。 2 3 治疗 后, . 两组患者的 日常生活 能力情况 B r e指数评分情况 , 详 at l h ( 见 表 2—3 。 ) 表 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Bate 指数评分情况 3 rh l
医学 信 息
技 术 与 方 法
2 3 人工流产综合 征: . 实验组 3 , 例 发生率 3 8 ; . % 对照组 8 , 例 发生率 1 . % , 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3, 0 0 ) 31 二 x 4 1 P< . 5 。 2 4 术 中出血量 : . 实验 组术 中出血量 为 8 3±6 0 , 照组出血 量为 . . ml对 5 7± .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19 。 0 0 ) . 45 , t .8 P> . 5 。 2 5 不 全流产 率: . 实验组 3例 ( . %) 对 照组 9例( 4 8 ) 两 组比 38 , 1.% , 较差异无 统计 学意义 ( =39 P>00 ) x .6, .5 。
3 讨 论 .
N .7 01 00 2 1
・33 31・
பைடு நூலகம்
阿托 品是 阻断 M胆碱受体 的抗胆碱药 , 可解除迷走神经 对心脏 的抑制 , 使心跳加快 , 缓解平滑肌痉挛 , 改善微循环 , 减少 唾液 胃液的分泌 , 免呕 吐 避 误 吸的发生 J 。盐酸利多卡因是局 部麻醉药 , 用 出现较 快 , 作 弥散 广 , 通透 性 强, 能使宫颈肌 肉松弛及阻断神经冲动 的传导 , 使受术 者的痛觉 减弱或消 失, 能抑制迷走神经反射 J 。本 研究采 用利多卡 因及阿托 品联合注 射用于 人工流产 , 镇痛有效率达 7 . % , 7 2 明显好 于与对照组。 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的原 因是 : 由于机械性 牵位 , 张宫颈 、 扩 吸刮 宫腔 引起患者下腹疼痛 , 并能刺激迷 走神经 使其兴奋所 致。利 多卡 因联合 阿托 品注射 , 既可使受术者的痛觉减弱 或消失 、 又能使 宫颈肌 肉松弛 , 明显 减弱 吸宫时对宫壁的刺激和扩张宫 口时的刺激反应 。本实验组 宫颈松弛有 效率 4 .% , 6 8 明显低 于对 照组 ; 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 3 8 低于仅使用 阿托 . %, 品组的 1 .% ; 3 1 不全流产率也有显著下降。故两者联合使用 , 能有效地 减轻 受术者 的疼痛、 减少人工流产 综合征 发生 ; 受术 者宫颈 松弛 , 易 过快 收缩 不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200 mg 4次/d,疗程为14 d,评价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治疗后第21天进行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第1、14、21天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空腹血糖等检查。

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和治疗前相比,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规范治疗,依据病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脑保护剂的应用,吸氧,伴颅内高压者同时应用降颅压药,同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或治疗感染,治疗合并症及并发症(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均予对症治疗)等。

14 d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服用丁苯肽胶囊(商品名恩必普,石家庄制药集团生产)200 mg/次,4次/d,14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3]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4]。

所有患者均于第1、14天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功能,电解质,空腹血糖等检查,以检测药物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Barthel指数入院时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于治疗后2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黄芪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的疗效观察

黄芪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的疗效观察

黄芪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的疗效观察俞梦瑾;刘锦;孙冬玮;古磊【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6(014)012【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对制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水肿、颅内高压的疗效,研究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方法选取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合并脑水肿、颅内高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脱水、护脑、针灸促醒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水煎剂鼻饲脱水降颅压。

所有病人均进行有创颅内压持续监测,观察术后颅内压波动情况。

结果两组病人的颅内压均在创伤后2d~3d达到最高峰,之后逐日降低。

观察组各时间点颅内压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且峰值提前,且在观察组中颅内压(ICP)显著升高的病例(ICP≥25 mmHg)。

每次黄芪鼻饲后1 h~3 h内颅内压有明显降低,表现在颅内压监测曲线上有明显用药顿挫现象。

结论黄芪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进而减轻继发性脑损伤,改善病人预后。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adix astragali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edema and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post severe cerebral trauma,and discuss the possible treatment mechanism.Methods Selection of neurosurgery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fter operation with cerebral edema and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as the study subject.Al the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stragalus reatment group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general treatment group as control group.Al patients with 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continuously,to observe the postoperativeintracranial pressure fluctuations.Results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s of Two groups reached peak in 2 days to 3 days after trauma,Then decrease day by day.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s averag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al time points and the peak was ahead.In cases of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ICP≥25 mmHg),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of observation group has decreased obvi-ously within 1 h to 3 h after astragalus nasal feeding at a time,and that performanced on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curve which showed obvious frustration phenomena.Conclusion Astragalus can effectively al eviate cerebral edema post severe cerebral trau-ma,and reduce intracranial pressure,then reduce the secondary brain injury,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总页数】4页(P1331-1334)【作者】俞梦瑾;刘锦;孙冬玮;古磊【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广东深圳 518102;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广东深圳 518102;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广东深圳 518102;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广东深圳 518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R289.5【相关文献】1.高渗盐水治疗颅脑外伤后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的研究进展 [J], 陈渊;金杭煌;金涌2.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脑心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黄桢3.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 [J], 夏永勤;徐如祥;王向宇4.连续应用3%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临床分析 [J], 张茂彬;宋述严;王德臣5.尼莫地平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70例重型颅脑损伤致脑水肿临床疗效分析 [J], 石小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观点和实施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观点和实施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观点和实施
黄如训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7(22)6
【摘要】急性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卒中,以其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备
受各方的关注。

近三十年来,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应用.加深了对脑卒中病理机制的认识,提高了诊断水平,并拓宽了治疗的领域。

然而,在临床治疗上(尤其是脑血管病的急性期)仍有许多疑难问题,至今尚未形成一种公认的、普遍适用的疗法。

尽管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依然甚高,成为人类致残的主要原因。

大量的研究和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康复治疗对减少脑卒中的致残有重要作用,是效果好又安全的方法,此点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总页数】2页(P543-544)
【作者】黄如训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广州,51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青年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对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实施社区康复护理的效果探究
3.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
治疗的护理4.脑卒中康复治疗怎么有效实施5.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价值分析探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验性高血压所致的颅内大动脉损害

实验性高血压所致的颅内大动脉损害

实验性高血压所致的颅内大动脉损害曾进胜;黄如训;苏镇培【期刊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年(卷),期】1997(5)4【摘要】为观察实验性高血压所致的颅内大动脉损害的特征.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进行形态学测量.并观察了用卡托普利抗高血压治疗后这些测量参数的变化。

结果发现,高血压大鼠的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均有中层肥厚,但前者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增殖、肥大引起,后者却主要是血管壁重构的结果。

卡托普利抗高血压治疗可控制平滑肌细胞增殖、肥大,但不能改善血管壁重构。

以上结果提示,高血压所致的颅内动脉损害主要表现为血管中层肥厚,而且不同血管对高血压和抗高血压治疗的反应有差异。

【总页数】4页(P314-317)【关键词】高血压;病理形态学;颅内动脉;基底动脉;大鼠【作者】曾进胜;黄如训;苏镇培【作者单位】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06;R743【相关文献】1.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颅内大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 [J], 伍炯星;聂亚雄;杨弘文;姜波涛;霍瑞民2.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大动脉炎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10例近期效果及10年随访观察(摘要) [J], 蒋世良;黄连军;金敬琳;徐仲英;戴汝平3.实验性高血压所致的颈动脉损害 [J], 曾进胜;黄如训4.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大动脉炎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远期随访 [J], 金敬琳;蒋世良;黄连军5.颅内血栓抽吸系统联合可视性支架取栓装置在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J], 蒋文贤;王树清;周义杰;何伟;饶锦高;罗文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视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微循环障碍

重视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微循环障碍

重视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微循环障碍
黄如训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4(4)2
【摘要】脑的正常生理活动有赖于良好的血液循环,在脑部病变尤其是脑血管病的发生、诊断与治疗中,脑血液循环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改善脑的血液循环,重视其微循环水平的治疗,以更好地恢复脑细胞功能。

【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黄如训
【作者单位】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肝性脑病104例甲襞微循环障碍及莨菪类药物对其微循环的改善 [J], 王瑞烈;秦小超;杨焕彪
2.重视老年多器官衰竭早期救治中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处理 [J], 王晓明;宁晓暄
3.氟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微循环障碍有改善作用 [J], 贾莉;陈鹏;顾贤志
4.右美托咪定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注意网络功能的临床研究 [J], 张睿
5.麝香保心丸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研究 [J], 孙敏丽;曲晨;郭守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如训教授: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的治疗来源: 中国医学前沿系列培训—神经病学新进展作者:黄如训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入站时间:2009-10-23 13:23:00各种原因所致的脑水肿及颅内高压,在其病理进展过程中发生脑组织结构、生理、生化等一系列的改变,形成互相影响的复杂病理螺旋,而出现多种临床征象。

通过药物的多种或不同作用机制,中断或逆转脑水肿及颅内高压恶性循环的某些环节,最终使颅内压降低,组织水肿消除,恢复脑功能。

各种疾病伴发的脑水肿其发生机制不尽相同,为能有选择地采用针对性强的治疗措施,就应充分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其适应证,注意防止其副作用,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1 脱水剂当颅内高压接近平均动脉压,此时实际上颅内脑组织的血流灌注已等于零,病人濒临脑死亡,因此,用积极措施降低过高的颅内压,成为紧迫的治疗。

目前,国外多主张以颅内压超过20 mmHg(270 mmH2O)作为须降低颅内压治疗的临界值。

但还必需结合临床上脑水肿、颅内高压的症状和体征,选择是否应降低颅内压及用何种方法。

用药物使水肿的脑组织脱水以降低颅内压,是治疗脑水肿的一项主要疗法,尤其是在脑疝前驱期或已发生脑疝时,脱水剂的使用常成为抢救的应急措施。

1.1 高渗脱水剂使用高渗药物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使之高于脑组织,使血浆与脑之间存在渗透压梯度,水就逆渗透压梯度移动,从脑移向血浆,而使脑组织脱水、脑体积缩小、颅内压降低。

此外,血浆渗透压增高及通过血管的反射机能抑制脉络丛的滤过和分泌功能使脑脊液产生减少,脑水肿减轻,颅内压显著下降。

由于在血脑屏障已受损的病灶及其周围有渗透压活性物质的不断流入,不能形成促使水分子迁移所必需的渗透压差,故脱水仅发生于血脑屏障完整的脑组织。

因此对于血管源性水肿,高渗脱水剂并不能使病变组织脱水。

通常渗透压活性物质仅能缓慢通过血脑屏障,使血浆和脑之间的渗透压差可维持相当长的时间,故高渗脱水剂作用持续的时间取决于有效渗透压梯度能维持多久,即其作用时间同溶液渗透压高低及渗透压活性物质通过血脑屏障的时间有关。

药物产生脱水作用的速度同溶液渗透压高低及输入速度密切相关,通常要求快速输入才能达到有效作用。

随着高渗物质的输入,脑组织的渗透压也随着逐渐提高,当停止输入后一段时间,血桨渗透压就可能暂时低于脑组织,故水分子将逆转从血浆流向脑内,使其含水量再度增加,颅内压回升,出现所谓“反跳”现象。

此种现象同渗透压活性物质通过血脑屏障的速度关系甚大,因此各种药物发生“反跳”的时间有差异。

由于渗透压活性物质通过血脑屏障,最后达到平衡时间不同,故有药效持续作用时间的差别。

此类药物主要对血脑屏障无损的脑组织起作用.所以用于治疗血脑屏障完整的脑水肿较合理,且只宜作为脑水肿、颅内高压症的临时治疗,或用于治疗和预防脑疝。

再之,脑组织可通过渗透压适应机制来适应血浆的高渗压,而使药效下降或甚至消失,故不宜长期应用。

1.1.1 甘露醇甘露醇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脱水剂。

降颅压机制主要是通过血—脑和血—脑脊液间渗透压差而起作用。

1 g甘露醇能带出12.5 ml的水分。

20%的甘露醇一次给药125 ml可使血浆渗透压提高32.5 mOsm/L,给药250 ml可提高血浆渗透压65 mOsm/L。

有人认为,当血浆渗透压超过330 mOsm/L时,就可因高渗透压而损害神经组织和肾功能,而超过375 mOsm/L时细胞代谢中断,出现高渗性昏迷、酸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故应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和避免大剂量或超大剂量使用甘露醇,尤其是有糖尿病的患者。

甘露醇是否存在“反跳现象与患者的脑血管通透性改变有关。

血脑屏障破坏严重,通透性增高,甘露醇可以渗入脑组织而引起颅内压“反跳”,但通常较轻,而且甘露醇很少或不进入细胞内,所以无或只有轻度“反跳”作用。

用法:甘露醇的最低有效剂量每次为0.3~0.5 g/kg体重,而最佳有效剂量为每次1.0 g/kg 体重。

常用量为每次l~2 g/kg,多配成20%~25%浓度,剂量可视具体情况酌情增减,现临床每次用125~250 ml,静脉注射或快速滴注(30~40 min滴完),每4~8 h重复应用一次。

甘露醇静脉用药后10~20 min开始起作用,2~3 h降颅压作用最强,可维持作用4~6 h。

对颅内高压较轻或控制较好者,用药剂量宜减少,用药间隔时间应延长。

有观察认为,一般情况下,甘露醇用半量(125 ml),已可获得较好的脱水效果(有研究认为可达到250 ml的脱水效果),又可大大减少不良作用。

但是,在严重颅内高压,甚至脑疝抢救时,须快速静脉注射甘露醇250 ml甚至500 ml,才能取得疗效。

也有进行颈动脉缓慢注射(20~30 min)甘露醇每次0.2~0.3 g/kg,用于治疗心衰合并脑水肿或全身失水的严重脑水肿及颅高压者。

副作用:(1)甘露醇对肾脏的损害,主要是甘露醇在肾小管处产生微结晶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形成,同时尿中溶液排泄增加,刺激致密斑产生强烈的肾小管-肾小球反馈,导致入球小动脉收缩,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引起肾损害;(2)甘露醇应用初期引起一过性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后负荷,严重者可引起心功能不全;(3)长期应用甘露醇后,血脑屏障破坏,可产生甘露醇抵抗,反而加重脑水肿;(4)甘露醇剂量过大也可发生惊厥。

1.1.2 甘油甘油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从而将细胞间及组织间隙中的水分吸入血中,使组织发生脱水状态;当大量应用时,机体不能全部代谢,一部分由尿中排出,且由于它与水有高度亲和力,致使其脱水作用显得更强。

它可进入脑内,易被细胞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用后无“反跳”之弊病。

多用于慢性颅内压增高或不能手术切除的脑瘤患者,可持续用数月之久。

静脉注射通常以10%转化糖液或林格氏溶液配成10%甘油果糖或10%甘油溶液,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休重0.8~1 g,静脉注射后10~20 min内颅内压力开始下降,降颅压率达75%以上,维持4~12 h以上,急性或重度脑水肿效果较好。

暂时副作用可有头痛、头晕、口渴、恶心、呕吐、腹胀、上腹不适、腹泻、血压轻度下降等,但不影响继续用药。

静脉注射的浓度过高可引起溶血、血红蛋白尿、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

1.1.3 高渗盐水高渗盐水有良好的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作用,而且疗效甚至优于甘露醇,持续时间更长。

此外,高渗盐水在降低颅内压的同时不引起中心静脉压和血清渗透压的降低,而且还可以恒定地提高脑血流量。

国外较多报告治疗脑水肿和顽固性颅高压,尤其是甘露醇疗效差或甘露醇引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用法:目前应用高渗盐水的浓度、剂量、时间尚无统一规定。

使用的浓度有7.5% 、10% 、23.4% 。

较常应用的方法是7.5%(1.5~5 ml/kg)、10%(1.5~5 ml/kg)、23.4%(0.5~2 ml/kg)不等,每天2~4次,连续使用2~5 d。

为了避免其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时间不宜过久。

如无病情加重,可再改用甘露醇。

副作用:(1)全身性副作用主要有: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高渗盐水的使用可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高钠血症和高氯性酸中毒,也有报道可引起低钾血症;②过快的输入高渗盐水,可使血容量大量扩增,易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③大剂量静滴高渗盐水还可使血小板聚集能力下降,从而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易导致出血;(2)神经系统副作用:①输入高渗盐水使血钠浓度上升过快,可引起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癫痫及昏迷等;②颅内压的反跳:有报道在使用高渗盐水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颅内压的反跳,特别是在其快速输注后或停止持续性静脉输注后。

注意事项:(1)在使用高渗盐水时,监测血浆渗透压和血生化,每6~12 h测定一次,防止血渗透压超过320 mmol/L,血钠浓度控制在150~155 mmol/L以下,每天血钠浓度增加不超过10~20 mmol/L。

(2)为了防止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大剂量静滴高渗盐水时可以加入醋酸盐。

(3)心、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要慎用,注意血压、心率、尿量、肾功能的变化。

(4)深静脉置管,减少周围静脉炎和疼痛的发生。

(5)高渗盐水不可长时间应用,最好静滴2~3 d后改为甘露醇;或与甘露醇交替使用,不但能减少高渗盐水可能的副作用,也能减轻或避免甘露醇的反跳作用。

1.1.4 血清白蛋白或浓缩血浆血清白蛋白或浓缩血浆不同于甘露醇、甘油这些晶体类脱水剂,人血白蛋白或浓缩血浆属胶体类脱水剂,它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而起脱水降颅压作用。

这种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疗法,可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及氧的运输,而且扩张血容量后,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而利尿。

此外,尚可补充蛋白质,参与氨基酸代谢,产生能量。

对血容量不足、低蛋白血症的脑水肿患者尤其适用。

一般用20%~25%人血白蛋白50ml或浓缩血浆100~200 ml,每日静脉滴注1~2次。

因其增加心脏负荷,有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当血脑屏障广泛破坏时,白蛋白可渗出至毛细血管外而加剧脑水肿,必须加以注意。

浓缩血浆的脱水机制、适应证和疗效似白蛋白,一般不单纯用作脱水剂。

为防止心衰,静脉滴注白蛋白之后,可给予速尿20 ml静脉注射。

主要作为辅助的脱水药,尤其适于脑水肿伴有低蛋白血症及小儿患者。

1.2 利尿剂应用利尿剂治疗脑水肿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减少肾小管的再吸收和抑制肾小管的分泌,使排出尿量显著增加而造成整个机体的脱水,从而间接地使脑组织脱水,降低颅内压。

实验研究显示常用的属于强利尿剂的利尿酸钠和速尿,还具有抑制钠进入正常和病变的脑皮质及脑脊液的作用,由此可减轻脑水肿的程度和降低脑脊液的生成率(降低40%~70%)。

由于脑脊液分泌减少,脑室的脑脊液压力降低,于是降低颅内压又提高水肿组组与脑脊液之间压力梯度,有利于水肿液通过脑室壁进入脑脊液而消散。

利尿剂的脱水功效不及高渗脱水剂,先决条件是肾机能良好和血压正常,对全身浮肿伴脑水肿者较适用。

1.2.1 利尿酸钠强效利尿剂主要是抑制肾小管对钠、氯、钾的再吸收,产生利尿、脱水作用快而强。

一般用量为每次0.5~l ml/kg,成人通常每次可用25~50 ml,加入5%~10 %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约每毫升含1 mg以减少刺激性。

作用迅速,注射后15 min即可利尿,2 h作用达高峰,维持6~8 h,故每天一两次或经6~8 h重复应用,每日剂量可达100~150 mg。

由于利尿作用强烈,对电解质影响大(排氯、钾),在使用中应观察电解质改变,酌情补氯化钾。

适用于脑水肿伴心力衰竭者。

1.2.2 速尿速尿(呋喃苯氨酸):其作用机理与利尿酸钠相似,且较强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成人通常每次20~40 mg,每天两三次,肌肉或静脉注射。

利尿作用快而短,在静脉注射后5 min利尿,1 h内发挥最大效能,维持2~4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