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措施分析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0c3b3caa00b52acec7caba.png)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措施分析1 我国海洋概况我国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延绵达1800公里,海岸线资源异常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旅游资源、港口资源和辽阔发展的空间。
有极其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物种多达26000多种,鱼类3000多种、浅海和滩涂生物资源2200多种,长久以来在平衡生态环境,保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当然我国的海域划界也存在着激烈的争端,在黄海、东海、南海与周边各国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管辖权争议。
在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因为科学水平的因素,被保存完好丰富的海底能源,将会为国家发展提供巨大的資源保障。
目前,其他国家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方面投入颇大,海水也是不少可再生的能源,如潮汐能、浪能、水温能、盐度差能等。
随着开发的深入,我国也前所未有地污染和破坏着海洋生态环境,海水富养化、物种多样性快速减少等问题,使海洋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2 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原因分析2.1 我国海水受污染情况非常严重2.1.1 海洋环境问题的首要表现就是海洋水体遭到污染,随着近海岸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赤潮现象频频发生,且不断扩大规模,不断出现新的赤潮生物种,给海洋生态环境、人民群众健康和海洋经济造成了重大危害。
2.1.2 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作为能源战略的石油在陆续大量建设开发,海上运输石油频繁如织,开采石油规模不断扩大,风险源更加分散分布更广,风险源强度更大,溢油的潜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发生突发性溢油污染事故的概率也在大幅增加。
近几年,我国油船溢油事故和海上开采石油的泄露与井喷事故迅速攀升,每年石油排入大海约12万吨。
渤海湾“7·16”溢油事故和山东蓬莱“19-3”重大溢油事故更是给海洋生态环境以沉重打击同时给人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2.1.3 海运航行和作业中的船舶所产生的污染物源源不断的排入海洋,也可能发生事故,如碰撞、爆炸等,所产生有害物质排到海水中,使海水再次受到污染。
我国海权现状与发展.
![我国海权现状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bf13d6faf1ffc4ffe47acc8.png)
我国海权现状与发展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我国海洋现状: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有6个国家与我海上为邻,我国东南部诸海,除渤海为内海以外,黄海、东海和南海都与其他海上邻国存在共同海域,到了近现代,积弱的海权形势直接导致了中华帝国的衰落。
如今作为“和平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海洋战略构成我国安全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维护和拓展我国国家利益的现实因素。
但从地理上讲,我国所面临的却是一个封闭与半封闭型的海洋区域,海区外缘从阿留申群岛,经日本列岛到菲律宾有世界上最长的岛链环绕,只有经由朝鲜海峡、琉球诸水道、台湾海峡、巴士诸海峡、马六甲海峡或巽他海峡才能与外部世界相沟通。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西太平洋国家海洋开发和海上活动日益频繁,我国来自海上的战略压力逐渐增加,海上防卫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也进一步加剧。
近些年来,我国在相关领域存在三大热点问题:美国强化西太平洋战略地位问题,中日钓鱼岛纠纷及东海海域划界问题,以及中国与南海周边家复杂的南海问题。
这些未定之局必将对我国的海洋权益乃至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南海岛礁及相关权益之争使该地区仍然潜伏着危机南中国海位于新加坡和马六甲海峡的东北面、台湾海峡的西南面,约有35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南海问题中的南海是指位于南中国海北部的9条断续海疆线(也称U型线)内水域,面积约为南中国海水域面积的一半。
一些周边国家无视中国对南沙岛屿主权,对其非法占领下的岛屿强化防务、铺设机场跑道和发展观光事业以及不尊重我国在传统海疆线内的历史性权利,签订捕鱼协定以及开发石油协定,损害我国的海洋权益。
此外,区域内国家大多高度注意国防投入,增强海军军备,使该地区处在一种不稳定的情势之中。
近年来,日本和美国等区域外国家也以所谓公海“航行自由”为借口对南海问题不同程度地介入,增加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
我国在海洋领域的处境
![我国在海洋领域的处境](https://img.taocdn.com/s3/m/a5cb7b6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a.png)
我国在海洋领域的处境第一篇:我国在海洋领域的处境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分析我国在海洋领域的处境摘要: 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有18000多公里海岸线,6500多个沿海岛屿,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200多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
但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化大潮,中国海洋领域的处境内忧外患。
关键词:海洋内忧外患一、中国海洋的概况我国东南两面临海,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
近海及毗邻海域:毗邻中国大陆边缘及台湾岛的海洋有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渤海则是伸入我国大陆的内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东西横跨经度32度,南北纵越纬度44度。
海域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
大陆海岸线长达,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达广西的北仑河口全长1.8 万公里,居世界第四;我国拥有200 多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面积居世界第五位。
按照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我国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可达 300 万平方公里,接近陆地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与领土有同等法律地位的领海面积为 38 万平方公里。
人均海洋国土面积0.0027 平方公里,相当于世界人均海洋国土面积的1/10 ;海陆面积比值为0.31∶1 ,在世界沿海国家中列第 108 位。
在我国海域中拥有 6,960 多个岛屿,面积在 500 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372个,有人居住的岛屿有43O 多个,总人口45O 多万人。
我国海岛总面积,约近8 万平方公里。
其中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面积约3.6 万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面积约3.4 万平方公里。
我国岛屿海岸线总长约 1.4 万公里。
二、中国海洋面临的挑战和原因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据海洋研究机构的权威资料,中国主张的300万平方公里海洋权益近一半存在争议:中国共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
海域被瓜分,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安全受威胁——这是中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四大问题。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与海洋综合管理策略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与海洋综合管理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f4930e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5.png)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与海洋综合管理策略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拥有着84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加速,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等。
海洋综合管理策略成为当务之急,需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一、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1、海洋资源潜力巨大中国海域有利于渔业发展的渔场总面积达430万平方千米,东海、南海、黄海都是富饶的渔场。
我国沿海盛产贝类、藻类、海参、珍珠、鱿鱼等海产品,已经成为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宝库。
除了渔业资源,中国的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潜力巨大。
2、海洋资源开发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些地区存在资源过度开发,海洋环境污染、渔业资源枯竭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3、海洋科技装备先进我国在海洋科技装备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有自主研发的深海探测器、海洋生物资源调查船等高科技装备。
这些科技装备的发展,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中国海洋综合管理策略1、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是海洋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海洋环境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
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确保海洋生态平衡。
2、科学利用海洋资源科学利用海洋资源是海洋综合管理的核心任务,需要建立健全海洋资源开发的管理规划体系,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开发计划,合理利用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资源。
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产业是海洋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积极推进海洋产业的发展,培育海洋经济新业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海洋旅游、海洋能源等产业。
加强海洋法治建设,为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4、加强国际合作海洋综合管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海洋的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海洋法的发展与实施。
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
![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71f9e9c784254b35effd3408.png)
• 1、《公约》规定: 《公约》涉及海洋法几 乎所有方面的问题, 由1 个序言和17 部分 组成, 共320条, 另有9 个附件。其主要内 容包括: 领海和毗连区、用于国际航行的领 海、群岛国、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 岛屿制度、闭海或半闭海、内陆国出入海洋 的权利和过境自由、“区域”、海洋环境的 保护和保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的发 展和转让、争端的解决等。
• 在优先发展海权时, 我们必须坚持二个原 则。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二是支持渐进原则。中国应通过自身的发展, 增强自身的实力和辐射力, 在增强我国军 事力量的同时, 必须坚持渐进策略, 避免 引起周边国家的恐慌, 同时防止自身被拖 入与有关国家的军备竞赛。 • 我们在把中国建设为海洋强国时, 要树立 有高度战略意识的海洋观: 不仅要有开发 意识, 还要有保护意识, 坚持走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
三、韬光养晦, 理性处理
• 1、 以国家利益为准则, 审时度势, 分步骤 实现海洋国土完整。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行为的 基本动因和根本出发点。一国对外行为的目的, 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 目前,对我国有限部分的海洋国土的主权实行 “搁置”,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搁置” 并不是分割主权, 前提条件是主权属我。“搁置 争议, 共同开发”, 是目前中国处理与海上周 边国家的争议最现实的方式, 也是我国在处理这 些问题中能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最有效途径。
• 在南中国海, 直接卷入争端的共有6 国7 方,即 中国、中国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 南和印度尼西亚。 • 他们企图利用国际“先占”原则, 通过实际控制 来取得这些岛屿的主权。他们为了达到长期占领 的目的, 采取了各种策略和手段。用“一个声音” 对付中国, 把南沙问题国际化, 加强各国的海 军力量, 加强同美、日、印、澳等国的合作来抗 衡中国等。这种不待协商、单方面划界、强行占 领、强行开发的行径, 实际上是对中国国家主权 和海洋权益的严重侵犯。南海的争端已成为当今 亚太地区的敏感点之一。
我国岸海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岸海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b53c42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d.png)
我国岸海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1. 引言说到我国的岸海域,大家肯定都知道,这地方不仅风景如画,而且生态系统可真是丰富多彩。
想象一下,碧海蓝天,海鸥飞舞,沙滩上还有小朋友们嬉戏打闹,真是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
但是,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咱们的岸海域生态环境最近可是遭遇了一些“烦心事”。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2. 现状2.1 生态多样性首先,咱们得提到生态多样性。
我国的海域可谓是鱼类、贝类、海藻的“百花齐放”,种类多得数不胜数。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渐被“侵犯”了。
这就好比一个大party,突然来了几个不速之客,把好好的气氛搞得乌烟瘴气。
各种污染、过度捕捞让原本美丽的生态环境大打折扣,鱼虾的数量也开始变得“稀稀拉拉”。
2.2 污染问题再来说说污染问题,真的是让人心头一紧。
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垃圾,甚至是塑料制品,简直是让人头疼不已。
就像咱们常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海洋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资源,但也在受到污染的同时,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
试想一下,海里的小鱼小虾可怜兮兮地游来游去,面对着肮脏的环境,谁能忍心呢?3. 发展趋势3.1 保护措施那么,面对这样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呢?其实,现在的各级相关部门都开始重视岸海域的生态保护了,毕竟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嘛。
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像是加强海洋生态修复、限制捕捞数量等措施,力求让这片蓝色的海域恢复昔日的生机。
这就好比是给大海穿上了保护衣,让它不再受伤害。
3.2 公众参与此外,公众的参与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大家都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保护环境可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得靠大家齐心协力。
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展了海洋生态知识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就像我们平常去海边捡垃圾,既锻炼了身体,又为保护海洋出了一份力,何乐而不为呢?4. 结语总的来说,我国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现状确实让人感到有点忧心忡忡,不过,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积极行动,未来的海洋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内地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未来展望
![内地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未来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73d6ced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e.png)
内地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未来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内地人民对于海洋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作为一个拥有大约18000公里海岸线的国家,内地海洋资源的开发有着巨大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潜力。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水平限制,内地海洋资源开发一度滞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本文将就内地海洋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一、内地海洋资源的现状内地海洋资源丰富,其中包括了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
但是,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
例如,内地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是全球渔业生产量最大的国家。
但是,内地渔业的发展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大规模、密集型捕捞,导致了过度捕捞和资源枯竭的情况。
内地海洋矿产资源则一直以来都是被其他国家开发的对象。
其余的海洋资源如海洋能源开发、海底国际交通运输、旅游业等领域也都处于起步阶段。
在内地海洋资源开发中,技术水平上的瓶颈也给开发带来了很大影响。
例如,在深海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由于技术难度高、风险大,内地企业对于这一领域的投资较少,国内深海油气勘探领域存在较大的技术和资金瓶颈。
其它海洋技术设备如立管(Riser)等较先进的留水系统都需进口。
此外,还有海洋环境污染等因素也对内地海洋资源开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内地海洋环境污染逐渐严重起来,包括垃圾、塑料垃圾、化学物质等污染物的排放,对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消耗了海洋资源。
这就需要厉行环境保护,从源头上减小海洋环境的污染,保障海洋生态系统和资源的持续利用。
二、内地海洋资源开发的未来展望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内地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不容乐观。
首先,在渔业领域,内地应该探索出以可持续性为原则的捕捞方式,加快转型调整捕捞产业结构,发展多样化、综合化生态渔业,推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为此,需要加强大型渔业企业和小型渔民合作、共同建立稳定、可持续的海洋渔业发展机制。
其次,在海洋矿产资源领域,内地应该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模式,加强与其它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94abee50975f46527d3e1ec.png)
一个国家的全球性地位,都是随着这个国家海权的兴衰而变化的。
一个国家对海权控制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真实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家海洋安全问题主要有:岛屿主权的、海域化分和海洋权益的维护。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问题复杂多变。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 万平方公里。
这300 万平方公里的宽广海域为我国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海洋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
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是在尊重“历史性水域”的基础上,根据新出台的国际海洋法公约,对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合理、公正、公平的适当调整,以此来解决同周边国家在海洋划界问题上出现的争端,进而维护新海洋法所赋予我国的海洋权益,并最终保持亚太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第二,中国海洋国土屡遭侵犯,中国海防面临着周边海上力量的威胁。
中国周边强大海上军事力量的存在及其军备竞赛,一方面增加了相关国家的危机感,并增大了相关国家爆发海上冲突的可能性,对地区整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另一方面对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弧形区域形成了战略挤压,从而直接威胁到中国的海防安全。
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我国拥有领海海域38 万平方公里,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 万平方公里,在这片海域中,这些岛屿分布广泛、相互毗邻,形成了近50 多个列岛、群岛,是天然的海上屏障,对我国国防和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近几年以来,在我国海域内出现了岛礁被他国侵占、海域被分割、所属海域内海洋资源被掠夺等等极其严重的形势,而这种局势在我国南海诸岛和钓鱼岛的争端中表现的最为激烈。
现在世界范围中有很多中国军事威胁论,“强大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会转化为国防实力”,现在所有人都在享受现实的“中国股”飞涨的利益,没有强大的海防,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的巨大的海洋利益就不会有实质性的保障,中国国内经济就会因资源进口和利润回流中断而发生危机,并由此阻碍中国的迅速崛起。
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权益捍卫的思考
![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权益捍卫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279d50b6c85ec3a87c2c54a.png)
2012-5-18
南京林业大学
6
《公约》实质上是对海洋的归属和管辖 公约》 的一次重新调整, 的一次重新调整, 是海洋资源和权力的一 次再分配。尽管《公约》 次再分配。尽管《公约》中有不少条项是 笼统的, 笼统的, 但它仍称得上是当代国际社会关 于海洋权益和海洋秩序的基本文件, 于海洋权益和海洋秩序的基本文件, 标志 着新的海洋国际秩序的建立。 着新的海洋国际秩序的建立。
2012-5-18
南京林业大学
12
70 年代以来, 我国的海洋国土在缩小, 因为 年代以来, 我国的海洋国土在缩小, 我们对一些属于我国的海洋国土, 仅仅停留在“ 我们对一些属于我国的海洋国土, 仅仅停留在“自 古以来”的观念上, 没能及时进行战略上的控制和 古以来”的观念上, 事实上的开发,因此, 事实上的开发,因此, 中国面临着依法维护海洋权 益的艰巨任务。 益的艰巨任务。 就目前而言, 存在“重复水域” 就目前而言, 存在“重复水域”、大陆架和岛 礁争议的重区域是在东海和南海。 礁争议的重区域是在东海和南海。
2012-5-18
南京林业大学
5
三、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 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 对大陆架享有主权权利。这一权利是专属的, 对大陆架享有主权权利。这一权利是专属的, 即: 如果沿海国不勘探大陆架或开发其自然资源, 如果沿海国不勘探大陆架或开发其自然资源, 任何 人未经沿海国明示同意, 均不得从事这种活动。 人未经沿海国明示同意, 均不得从事这种活动。而 且, 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也不取决于有效或象征 性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 性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 四、规定公海自由, 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规定公海自由, 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以上的深海海洋底乃底土“ 五、规定占世界65 %以上的深海海洋底乃底土“区 规定占世界 以上的深海海洋底乃底土 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的继承财产, 域”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的继承财产, 由国际海底 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管理权。 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管理权。
中国海陆空的发展现状
![中国海陆空的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321b7b4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c.png)
中国海陆空的发展现状一、海上发展现状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海上发展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中国海上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海军装备不断升级,还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1. 海军装备升级中国海军装备的升级换代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
目前,中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海军舰队,包括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等各类军舰。
其中,辽宁号航空母舰的加入极大提升了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
此外,中国还开发了新型的潜艇、舰载战斗机等军事装备,实现了从“跟随”到“追赶”的转变。
2. 海洋经济发展中国拥有辽阔的海洋领域,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港口,如上海、深圳、天津等,这些港口不仅是国内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同时,中国还积极开展海洋资源开发,如石油、天然气、渔业等,为国家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3.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中国也加大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建立了一系列海洋保护区,限制了过度捕捞、海底开采等破坏性行为。
同时,加强了海洋环境监测和治理,提升了海洋生态环境的质量。
二、陆地交通发展现状陆地交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中国陆地交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高速公路到高铁,中国陆地交通网络越发完善,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便利。
1. 高速公路建设中国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庞大,通行里程已经超过1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高速公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民出行条件,缩短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商贸往来和经济发展。
2. 高铁建设中国高铁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截至2020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超过3.6万公里,占世界总里程的2/3以上。
高铁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人民的出行效率,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城市间的互联互通。
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各大城市纷纷建设轨道交通系统。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一系列城市地铁,如北京、上海、广州等,这些地铁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减轻了交通压力,改善了城市环境。
中国海洋资源状况
![中国海洋资源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61473f9d551810a6f52486c5.png)
中国海洋资源状况;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管辖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3,同时还分布着面积大于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5000多个,属于海洋大国。
中国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因此制定正确的海洋发展战略,积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沿海滩涂和浅海资源我国沿海滩涂资源丰富,总面积为2.17万平方公里(合3255万亩)。
由于我国沿海入海河流每年带入的泥沙量为17亿~26亿吨,平均约20亿吨。
它们在沿岸沉积形成滩涂,每年淤涨的滩涂总面积约40万亩,使我国滩涂资源不断增加。
滩涂资源主要分布在平原海岸,渤海占31.3%,黄海占26.8%,东海占25.6%,南海占16.3%。
浅海资源由于陆架宽广也很丰富。
0~15米水深的浅海面积为123800平方公里,占近海总面积的2.6%。
按海区分,渤海为31120平方公里;黄海为30330平方公里;东海为38980平方公里;南海为23330平方公里。
滩涂和浅海是我国发展种、养殖业的重要基地。
2.港址资源我国港址资源丰富的原因基于我国大陆有基岩海岸5000多公里,占全国大陆岸线总长的1/4以上。
这类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深入陆地港湾众多。
它们的特征是岸滩狭窄,坡度陡,水深大,许多岸段5~10米等深线逼近岸边,可选为大中型港址。
淤泥质海岸4000多公里,其中大河河口岸段常有一些受掩护的深水岸段和较稳定的深水河槽,可建大中型港口。
砂砾质海岸呈零星分布,岸滩组成以砂、砾为主,岸滩较窄、坡度较陡,堆积地貌发育类型多,常伴有沿岸沙坝、潮汐通道和泻湖,有一定水深和掩护条件,可建中小型港口。
我国沿岸有160多个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湾,10多个大、中河口,深水岸段总长达400多公里。
绝大多数地区常年不冻。
除邻近河口外,大部岸段无泥沙淤积或很少,基本具备良好的港址环境条件。
目前,可供选择建设中级泊位以上的港址有164处。
3.海岛资源海岛是联结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它兼备丰富的海、陆资源,在海洋经济和沿海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思考
![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5ef1950b307e87101f696e1.png)
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思考世界海洋中存在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而海洋国土,则是一个我们近年来从陌生逐渐熟悉的词语。
由古至今,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海上大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因海促成了阿姆斯特丹的繁荣;西班牙也曾凭借其无敌舰队攫取了无数财富;大不列颠的坚船利炮也为其打开了世界所有的门户;到如今,悬挂着星条旗的舰队随时都会出现在全球任何一处与“美国利益”有关的地方。
中国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之一。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最大可管辖以下6大海洋区域:港口、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
据此规定,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海岸线总长32000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8000公里。
在这片海域中,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就有6500多个,岛屿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8%。
有常驻居民的岛屿460多个,人口近4000万。
其中台湾、海南岛及港澳地区就有3000多万人。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在属于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权益中,近一半存在争议,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情况较普遍。
我国版图上划的海上传统疆界“九段线”已名存实亡。
我国的8个海洋邻国,对我海洋国土和权益均提出不同程度的无理要求,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
但是,除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外,其他海区与周边国家的海域界线还都没有完全划定。
因此,出现了许多争端问题。
我国岛礁被占的情况中,以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形势最为严峻。
以南沙群岛为例,越南占了29个,是占据最多的国家;菲律宾占了8个,是占据最早的国家;马来西亚占了5个,是占据最肥的国家。
此外,还有印尼和文莱分别占了2个和1个。
一些邻国在南海本来应该属于我国管辖的海域实施海洋资源开发,年产石油数千万吨。
在东海,日本则极力主张以所谓的“中间线”划分界线。
前不久,日本政府首次向钓鱼岛派常驻可搭载直升机巡视船的决定,以及菲律宾国会通过把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列入其版图的决议,进一步损害了中国主权,使我国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和复杂。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2f594196bd97f192279e9fa.png)
和许多陆地自然保护区一样,如何在适度开发原则下协调自然保护和社区发展是目前不少海洋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一大难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护区政策都主要关注当地社区生产活动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少考虑保护区的建立给社区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相关政策禁止当地社区有背于自然保护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但又很少考虑为社区寻找替代发展途径,致使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矛盾不断。
3、对策
调整保护区管理体制。体制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短期内多部门共管海洋保护区的体制弊端难以得到解决。因此应当寻求协调部门关系的有效机制,尽量减弱现有体制的弊端。可行的办法是分别在国家(或省、直辖市)的层面上组建由海洋、环保、林业等相关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导、协调和管理国家级(或省级)自然级保护区。特别针对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议由海洋部门负责组织管理在海洋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全部海上活动。从长远看,应该改变保护区管理体制,明确由国家海洋局负责管理全部海洋自然保护区及相关事务,彻底解决多部门管理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2、存在的问题
管理体制制约保护效率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比较复杂,综合管理、分部门管理、分级管理并存。综合管理是指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分部门管理是指林业、农业、国土资源、水利、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相关的保护区;分级管理是指我国把保护区划分为国家、省、市和县4个级别,根据保护区级别,由所在地的省、市或县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如此复杂的管理体制被认为是制约保护区管理和保护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存在类似的问题。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体制、经费来源,都在积极发展隶属于本部门的保护区,由此造成相互竞争、重复建设、各自为政、整体效率低下;由于受到部门体制的制约,综合管理部门与具体主管部门之间缺少主动的沟通和协调,综合管理部门也很难对各部门的自然保护区在宏观决策、政策指导与监督检查方面有所作为。导致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省市层面,都难以实现保护区建设的统一规划。
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思考
![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942fac32cc58bd63186bd37.png)
摘要: 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有18000多公里海岸线,6500多个沿海岛屿,但目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陆稳海动、陆缓海急”的状态,其中东部南部海域一带局势紧张,动荡频繁。
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 中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 其中150——19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由于种种原因, 海洋国土却屡遭侵犯, 本文就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关键词:海洋国土周边形式争议海权21世纪,人类开始向海洋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海洋除了是世界物流运输的主要载体外,更是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能源的广阔疆域。
随着陆地资源日趋枯减,人们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海洋。
中国作为海洋大国,海洋面积为2997万平方公里,同8个海岸相邻或相向的国家存在海域的重叠,解决划界的争议错综复杂、悬而未决。
一.我国海洋国土的重要性1.海洋国土的概况及观念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岸线总长1.8万千米,与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千米。
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
1996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岚清,明确提出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
我国人民对于祖祖辈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和保卫的每一寸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识非常强烈。
2.海洋国土的重要意义A.政治方面: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深水良港、关键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当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此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B.经济方面: 海洋是全球化经济的动脉和纽带,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海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海洋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海洋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以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59251b3581b6bd97e19ea36.png)
海洋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以及应对措施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和新能源开发尚未成熟的状态,人类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拥有丰富的矿产、能源、生物、淡水资源,因此对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日益成为21世纪各国国家战略的重点,我国虽然是一个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海洋大国,但海洋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离世界顶尖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在海洋技术的探索和使用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污染、海洋管理1海洋资源的分类1.1海洋化学资源海水中所含的大量化学物质,在陆地淡水越来越不足的情况下,从海洋中得到淡水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除了水以外,海水中还含有大量溶解固体和气体物质,其中包括80多种化学元素,各种元素的储量相当可观,如:黄金在海水中的含量虽然非常小,但总量也有500万吨以上,铀有5亿吨以上。
据计算,在2.53km的海水中,除淡水以外,还可以生存32种产品,总价值在30亿美元以上。
从经济效益上看,海水价格低廉,取之不尽。
目前,对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还局限于部分元素,已达工业规模生产的有淡水、食盐、镁和溴等,不难看出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潜力非常巨大。
1.2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矿产资源又简称海底资源,包括海滨、浅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类矿产资源。
按矿床成因和储存状况分为:①砂矿,主要来源于陆地上岩石矿碎屑,经外力总用搬运和分选,在海滨地段沉积富集而成,如砂金、砂铂、金刚石等,②海底自生矿产,由化学、生物和热液作用等在海洋内生成的自然矿物,可直接形成或经富集后形成,如磷灰石、海绿石、天然汽水化合物、海底锰结核及海底多种金属热液矿(以铜、锌为主)③海底固结岩中的矿产,大多数属于陆上矿床向海下的延伸,如海底油气资源、硫矿和煤等。
军事理论论文——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和思考
![军事理论论文——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cfcbcf50242a8956bece4db.png)
题目: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思考(一)海洋领土现状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中国是个海洋大国,但又不是个海洋大国。
”之所以这么样说,与我国的海洋国土现状是有很大关系的。
首先,我国的海洋国土主要是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的。
从拥有海洋资源的绝对数量来看,的确可以这样说: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
然而,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中国只占世界第94位。
如果按照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94,中国仅为0.3,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超过11,朝鲜是2.17,越南是2.19,菲律宾是6.31,都大大超过中国。
至于人均海洋面积,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026平方公里,而中国只有0.0029平方公里,只是世界平均数字的十分之一,而与我国相邻的海洋国家的平均数都超过中国的10倍以上。
尽管我国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但实际情况是,中国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
组成我国海洋国土的海域中,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
中国的八个海洋邻国,对中国海洋国土和权益均提出不同程度的无理要求,总面积达一百多万方公里海域。
即是说,中国海洋国土近一半存在争议。
据相关周刊报道:在黄海,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
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如果按此划分,朝、韩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我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我国陆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
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我国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中国海洋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中国海洋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a980bef524de518964b7d4a.png)
深水岸 线 , 1 6 0多 处 港 湾 资 源 , 适 合 建设 港 口 , 发 展 海 洋航 运业 ; 1 5 0 0多处 滨 海 旅 游 资 源地 址 , 适 合 发 展 滨海 旅游 业 和海 洋 娱 乐 业 ; 面积大于 5 0 0平 方 米 的海 岛 6 9 6 1 个, 海 岛总面 积 6 6 9 1 平 方千 米 。 1 . 2 . 2 渔业 和生 物资 源 中 国管 辖海 域 有 广 阔 的海 洋 渔 场 , 2万 多 种 海 洋生物 , 3 8 0万公 顷可养殖 浅 海 和滩 涂 面 积 ; 随着 养 殖 技术 的发展 , 可选择用于养殖 的海域超过 1 0 0 0 万公 顷 , 适合 建设 海洋 牧场 和发 展海 水增 养殖业 。
进一 步优化等 。在此基础上 , 从海 洋产业 机构 、 海洋科技 、 海洋生态环境 以及海域和海 岛使 用等角度 提 出了优化 海
洋 国 土空 间开 发 相 关 对 策 建 议 。
关键 词 : 海洋 国土 ; 海洋经济 ; 海 洋政 策 中图分 类号 : F 0 6 1 .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2 4 0 4 ( 2 0 1 3 ) 5 7 — 0 0 1 2 — 0 8
中 国拥 有 的海洋 空 间资 源 主要 包 括 : 约3 0 0万
平 方 千米 的管辖 海域 是生 产和 生活 向海洋 推进 的重 要空间; 大 陆海 岸 线 1 8 0 0 0多 千 米 , 有4 0 0多 千 米
2 0 0海里 专属 经济 区和大 陆 架 等管 辖 区 域 。领海 是
地球 表 面 的总 面积 约 5 . 1 亿 平 方 千米 , 其 中海
中国海疆情况分析
![中国海疆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16d4e7b8f67c1cfbd6b808.png)
中国海疆问题解析众所周知,我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而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但其中一半以上的海洋国土面积都跟邻国有争议,也就是说实际控制面积还远远小于这个数字。
而日本的海洋国土面积有780万方公里,但是有争议的海洋国土面积却比较小,与邻国争议部分还不到日本总海洋国土的1/5,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整个海洋可划分为内海、领海、群岛水域、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等海域。
其中,领海和内水属于国家领土的范围,而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则组成国家管辖区域。
我们中国主张12海里领海权,即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十二海里,12海里外就不是中国领海。
大家常说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是指包含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水域面积。
我国的边缘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也是幅员辽阔,岛礁众多。
但是事实上有许多岛礁并不处在我方控制范围内。
下面我就向大家详细讲解一下:一、我国海疆问题争议现状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岛礁主权争议,即传统疆域不等于现代国界,二是经济主权争议,即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争议。
在黄海海域,我国与朝鲜有着3千平方公里争议区,与韩国有6万平方公里争议区,焦点在日向礁(此岛礁为黄海区域)。
在东海海域,我国与韩国有着12万平方公里争议区域。
其中的焦点在苏岩礁。
韩国在这个海礁上修建大型人工基地(老师,此为我新加的,比较有意义),将来以此据点继续向西扩张、占海。
同时中日之间的资源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争议区也达到了16万平方公里,在这我想着重谈一下愈演愈烈的钓鱼岛问题。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窃取了中国钓鱼岛,到1943年12月,中、美、英《开罗宣言》规定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敦促日本将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
最大的争议伏笔在于二战后的1953年12月25日,钓鱼岛由美国进行托管。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3篇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bbb2e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5.png)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第一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与此同时,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一、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1、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海洋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涵盖了海水、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气、矿产等。
据统计,全球70%的面积是海洋,其所蕴含的资源量极为丰富,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2、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目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涉及到了多个领域。
其中,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的勘探和开发利用是最为明显的,其次是海洋生物的养殖和捕捞。
此外,海洋旅游、海洋科技等也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虽然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过度开发可能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
此外,一些不良开发方式也会增加海上安全事故的风险。
最后,在开发过程中,往往也会存在一些资金、技术、人才等问题。
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趋势1、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未来,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将趋向多样化,从单一资源开发利用走向综合化和集约化。
同时,海洋科技和创新也将不断推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2、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需求不断增长,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未来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海洋产业的每一个环节中。
3、国际合作的推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往往涉及到国际法、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问题。
因此,未来国际合作将成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加强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开发海洋资源,实现共赢。
总之,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复杂而挑战性的问题,在探索海洋资源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保护海洋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加强科技创新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才能不断推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中国与海洋邻国海洋国土 争端的现状:
• 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与我国海上相 邻或相向的八个国家, 都与我国有海洋争 端。
• 据《海洋国土》作者于焱平同志的调查, 与我国相邻或相向国家片面划定涉及我国 管辖的海域范围共约150 万平方公里之多, 其中绝大部分已被他国非法划入其版图, 约占我国海洋辖区的二分之一。
三、韬光养晦, 理性处理
• 1、 以国家利益为准则, 审时度势, 分步骤 实现海洋国土完整。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行为的 基本动因和根本出发点。一国对外行为的目的, 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 目前,对我国有限部分的海洋国土的主权实行 “搁置”,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搁置” 并不是分割主权, 前提条件是主权属我。“搁置 争议, 共同开发”, 是目前中国处理与海上周 边国家的争议最现实的方式, 也是我国在处理这 些问题中能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最有效途径。
• 三、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 对大陆架享有主权权利。这一权利是专属的, 即: 如果沿海国不勘探大陆架或开发其自然资源, 任 何人未经沿海国明示同意, 均不得从事这种活动。 而且, 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也不取决于有效或 象征性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
• 四、规定公海自由, 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 2、《公约》生效后出现的新问题:
• 《公约》的生效, 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全面开发、 法制管理海洋的新阶段。《公约》的生效, 并不 意味着从此海洋会变得风平浪静。
• 《公约》唤醒了沿海国家开发和维护海洋资源的意 识, 进而引发了争夺海洋岛屿、海洋国土、海洋 资源和海洋通道的新的争斗, 使世界热点集中到 海洋上, 不仅霸权主义继续谋求海洋霸权, 广大 发展中国家也在海洋问题上日益觉醒, 都在按照 自己对《公约》的理解, 尽可能大地圈占海域。
• 今天的《公约》是历时9 年(1973 年12 月至1982 年12 月) 的联合国 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制定的。1982 年12 月, 经过160 多个国家的协商、 妥协和斗争, 终于通过了一部国际立法史上最广泛、最全面的海洋法 典, 即《公约》, 并决定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 庭筹备委员会”。1984 年12 月, 共有155个国家和4 个实体在《公约》 上签了字。
• 在南中国海, 直接卷入争端的共有6 国7 方,即 中国、中国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 南和印度尼西亚。
• 他们企图利用国际“先占”原则, 通过实际控制 来取得这些岛屿的主权。他们为了达到长期占领 的目的, 采取了各种策略和手段。用“一个声音” 对付中国, 把南沙问题国际化, 加强各国的海 军力量, 加强同美、日、印、澳等国的合作来抗 衡中国等。这种不待协商、单方面划界、强行占 领、强行开发的行径, 实际上是对中国国家主权 和海洋权益的严重侵犯。南海的争端已成为当今 亚太地区的敏感点之一。
•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 并不是中国解 决海洋争端的最终方案, 而是促进和平解 决这些争端的一个步骤。我们应达到的目标 是“主权属我, 共同开发”, 要实施的战 略方向是先东海后南海, 先双边后多边。
• 在实现主权属我的基础上, 为了照顾各国 的利益, 应采取“双赢”的策略, 适当放 宽共同开发的条件。力争在本世纪的下半期, 完成共同开发, 实现海洋国土的完整和统 一。
• 一、首先规定了沿海国有权建立12 海里领海 和24 海里毗连区, 并规定沿海国的主权及 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 对毗连区行 使必要的管制权, 拥有海关、财税、移民和 卫生等管辖权;
• 二、规定沿海国可建立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 在此区域内沿海国对生物及非生物资源拥有 主权权利, 对环保、科研、人工岛屿等有管 辖权;
现实又对未来有深刻影响的课题。
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从1958 年起, 联合国陆续召开了3 次国际海洋公约会议。1958 年2 月至4 月, 第一次由联合国主持的海洋会议在日内瓦召开, 会议就拟 定海洋法草案进行了讨论, 最后制定了四个公约。
• 1960 年3月, 第二次由联合国主持的海洋会议同样在日内瓦召开, 专 门讨论海洋宽度问题。
• 70 年代以来, 我国的海洋国土在缩小, 因 为我们对一些属于我国的海洋国土, 仅仅停 留在“自古以来”的观念上, 没能及时进行 战略上的控制和事实上的开发,因此, 中国 面临着依法维护海洋权益的艰巨任务。
• 就目前而言, 存在“重复水域”、大陆架和 岛礁争议的重区域是在东海和南海。
• 在东海, 中国与韩国、日本有纠纷。
• 1993 年11 月16 日,《公约》得到了第60 个国家的批准, 1994 年11 月16 日, 《公约》正式生效。
• 1、《公约》规定: 《公约》涉及海洋法几 乎所有方面的问题, 由1 个序言和17 部分 组成, 共320条, 另有9 个附件。其主要内 容包括: 领海和毗连区、用于国际航行的领 海、群岛国、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 岛屿制度、闭海或半闭海、内陆国出入海洋 的权利和过境自由、“区域”、海洋环境的 保护和保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的发 展和转让、争端的解决等。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 五、规定占世界65 %以上的深海海洋底乃底土“区 域”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的继承财产, 由国际海 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管理权。
• 《公约》实质上是对海洋的归属和管辖 的一次重新调整, 是海洋资源和权力 的一次再分配。尽管《公约》中有不少 条项是笼统的, 但它仍称得上是当代 国际社会关于海洋权益和海洋秩序的基 本文件, 标志着新的海洋国际秩序的 建立。
• 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优先发展海权, 把中国建设为海洋强国。
• 从长远来看, 中国要实现海洋领土完整, 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 必须加强国内的经济 建设, 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实现科技水 平和军事现代化质的突破, 使自己由海洋大 国变为海洋强国, 建设一支与我国经济发展 和维护海洋权益相适应的海上武装力量, 实 现“近海防御”至“远洋防御和作战” 海军 军事战略的转变。
• 世界上海洋国家占全球国家总数的一半以上, 而且大多数国家彼此相邻或相向, 沿海国家 的利益往往与其相邻或相向国家的利益交织 在一起。
• 矛盾的焦点是主权的获得或享有以及相应资 源的占有或分享。随着更多的国家批准加入 《公约》, 海洋权益面临一次全面再分配, 海洋权益的斗争将越来越复杂。全世界有300 多处海域出现划界纠纷, 有争议的岛屿达 1000 多个。世界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次数就 达181 起, 其中80 %与海洋有关。
• 在优先发展海权时, 我们必须坚持二个原 则。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二是支持渐进原则。中国应通过自身的发展, 增强自身的实力和辐射力, 在增强我国军 事力量的同时, 必须坚持渐进策略, 避免 引起周边国家的恐慌, 同时防止自身被拖 入与有关国家的军备竞赛。
• 我们在把中国建设为海洋强国时, 要树立 有高度战略意识的海洋观: 不仅要有开发 意识, 还要有保护意识, 坚持走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
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和捍卫海洋 权益的策略思考
关于海洋问题
•
得海权者兴, 失海权者亡; 得海洋者盛, 失海洋者
衰。这是历史揭示的一个鲜明的真理。1 生效后, 海洋
自然再度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
自1996 年7 月6 日正式加入《公约》, 就有了国际法基础
• 在钓鱼岛问题上, 日本企图通过实际控制来 取得钓鱼岛的主权。从地理上看, 钓鱼岛是 中国东海大陆架上的岛屿, 在地质结构上与 冲绳无相似之处。作为世界公认的国际法原 则, 沿岸国家对大陆架拥有排他性主权。
• 历史上, 钓鱼岛等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 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明朝时期就已经进行 了资源开发和有效管辖。 90 年代以来, 日 本企图通过官方和民间相结合的做法, 来实 现强行占领中国领土钓鱼岛的狂妄野心。
–我国是海洋大国, 同时也是海洋小国。 我国的海岸线长度为世界第四, 大陆架面 积为世界第五,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 为世界第十, 从这些数据看, 我国是名 副其实的海洋大国。
• 然而, 从人均海洋面积来看, 就显得十分 可怜了。人均占有面积排在世界第122 位, 因此,中国将十分重视这份海洋国土。
二、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
• 1、 中国的海洋国土: 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 中国拥有主权和
管辖权的海洋面积达300 多万平方公里, 约合陆 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拥有312 万公里长的海岸线, 面积500 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 多个。我国人 均的陆地面积仅为0.1008 平方公里, 远低于世界 0.13 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 用占7 %的世界耕地 面积养活占世界22 %的人口。海洋将随着科学技术 的进步成为解决我国水资源、能源、食物和其它可 持续发展的必备的资源的重要来源的新领域, 同 时也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 早在70 年代, 韩、日两国就在东海片面地划了大 面积的大陆架作为“共同开发区”。当时, 中国 政府发表声明指出, 它们背着中国在东海大陆架 划定所谓的日韩“共同开发区”, 是侵犯中国主 权的行为。
• 据1964年生效的《大陆架公约》及《公约》对大陆 架的有关条款的规定, 东海大陆架是中国的领土。 按东海大陆架的自然架构, 中、日、韩是相向而 不是共架的国家, 我国的东海大陆架一直到冲绳 海沟。
上拥有的300 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然而, 与中
国海上相邻的8 个国家, 由于历史遗留等问题, 都与中国
有海洋权益之纠纷, 中国至今尚未与任何一个海上邻国达
成海上划界协议。人类已进入21 世纪,中国既要保卫自己
的海洋国土、捍卫自身的海洋权益, 又要和周边国家一起
把和平和稳定带入新的世纪。这是一个既崭新又敏感、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