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
与视听媒体教育技术阶段相比信息化教育技术阶段具 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信息化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 教育中的应用为主要标志。
(2)由于信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信息技术的 交互性,教育技术将直接用于促进学习,而不仅仅 是辅助教学;除了传统的教学设计以外,还要考虑 基于信息技术和建构主义理论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设计,才能更好地满足对世纪教育的需求。
在美国,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学系统的发展始于 伯克(Frederic.Burk)1912年至1913年在旧金山 师范学校实验的个别学习制,其主要特点是允许学 生自定学习进度。这些著名的早期个别化教学计划 的特点是:教学目的明确;试图使学习适合学生个 别差异,打破传统教学固定步调模式,学生能自定 学习进度,但必须达到一定的教学要求才能转人下 一步的学习。重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由于30 年代经济大萧条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这类个别 化教学形式日趋消失。毋庸置疑,这种早期的个别 化教学实验为教育技术的个别化教学研究和实践积 累了宝贵的经验。
教育技术பைடு நூலகம்发展历史
历史是透视现实与预测未来的一面镜子。 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使教育 技术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更好地把 握现实,面向未来。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教育技术发展鸟瞰
一、从技术的角度看教育技术的发展
对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研究通常有三种方法:按照发展年代 罗列出相关事件来研究;按照不同的发展线索来研究(加涅、 赖泽,1987);按照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内涵来研究(尹俊 华,1996)。按照教育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内涵来研究 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能够更好的揭示教育技术的发展规律。 这种研究方法从问题的实质出发,把握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而有利于发现和掌握规律。采用这种方法必须重视对教育 技术内涵和技术变革这两个方面内容的研究。
(二)视觉教学(Visual Instruction)--教
育技术的发端
为了工业化生产的大发展,资产阶级急需大批有知识、有技 能的劳动者。
最早使用视觉教学概念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出版公 司(Key Stone View Company) , 该公司于1906年出版 了第一本叫做 《 视觉 教学 》的书 , 内容主要 是向教师介 绍如何摄制照片 ,如何制作和利用幻灯片 。 1922年格拉迪 斯等编著的《满足社区需求的电影》 是第一本完整的视觉 教学专著 。 1923年7月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 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W),即今天教 播技术协会的前身 。课程的 视觉化》一书是关于视觉教学 理论研究的最重要文献之 一 。 1937年 , 霍本 ( C .F .Hoban) 等人在该书中提出了视觉教材的分类 模式和选用原则 ,如图2.3所示
1.传播理论对视听教学的影响——教育技术现念从静止的 媒体论走向动态的过程论
(1)应用传播过程的观点,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都置于 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纠正了传统视听教学理论对视听媒体进行孤立研究 的错误倾向。
(2)把传播学中讯息(message)的结构、处理方式、内容引人视听传播 领域,这是教育技术设计范畴中讯息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
3.视听传播的理论框架和定义开始出现
1962 年,南加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埃博克(Sidney C.Eboh)综合了早期 “产品论”的系统思想、传播理论和同时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 “视听与教育传播过程的关系”的理论模型
全美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在1963年发布了第一份视听传播的 官方定义,其基本内容是: “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s is that branch of
综观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可以看到 社会进步对教学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 以看到它与新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视听技术发 展的相关性,另外还和传播手段密切相关。 所以,即使对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 效果仍有不同看法,但是从传播理论的角度 认识教学过程,媒体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 一个基本要素,并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即依靠教学资源来促进有效教学。
(3)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方面有愈来愈强烈地应用需 求。
二、教育技术发展的特点
l.教育技术的发展是非替代性的
首先,对教育技术的阶段划分是以教育应用中的主导技术为依据的。 其次,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当旧的技术让位于新的主导技术以
后,新技术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旧技术的影响将越来越小。
2.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 分解成若干小的学习单元,编制成教学程序, 由学习者自主学习。程序教学的特点是:小 的学习步骤,自定学习进度,积极反应,即 时反馈等。
斯金纳设计了便于及时强化的程序教学机器 和便于进行程序教学的程序。程序教学的模 式有两种:直线式程序和分支式程序,如图 2.7所示
二战以后的十年是视听教学稳步发展的时期。 堪称代表的是戴尔(E.Dale)于1946年所 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书中提出 的“经验之塔”理论融合了杜威的教育理论 和当时流行的心理学观点,成了当时以及后 来的视听教学的主要理论根据。
(四)视听传播(Audio-Visual Conunumcation)——教育技术观念由 媒体论向过程论和系统论过渡
(三)视听教学(Audiov-Visual instruction)--媒体教育技术研究的主体
20年代末,由于有声电影和广播录音技术的 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原有视觉教学 概念已经不能涵盖当时的教学实践,视觉教 学便发展为视听教学。在二战这特定的历史 时期,视听教学却在工业和军队的训练中得 到大力的发展。因为工业和军队需要对大规 模的人员进行培训,只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 无法满足二战对人才培训的需求,因此必须 开发有效的技术来完成这样的任务。
2.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 即“适者生存” (教学机器的淘汰)
3.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人的作用的认识 越来越深刻(爱迪生的预言)
4.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新的观念,并且要通 过积极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才能使自身获得 快速发展(惰性:拒绝使用先进教学工具;旧观念指导教育技术)
第二节、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primarily with the design
and use of messages which control the learning process....” “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为 何对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进行设计和使用。" 视听传播的主要任务是:①对用于学习过程以达到教学目的 的图像讯息和非表象讯息的特性进行研究;②在教育环境中, 利用人员和设备将讯息结构化、系统化。这些任务包括对整 个教学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应用。
早期的个别化教学
程序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直观教学
视觉教学
视听教学
视听传播
教育技 术学
经验型的教学方法
教学系统方法
教学系统开发和设计
一、媒体教学技术一一从直观教学到 视听传播
(一)直观教学——教育技术的先声
直观教学是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 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直观教学强调教室要布 满图画,书本要配有插图,直观教具的呈现要放在学生面前 合理的距离内,让学生先看到整体,然后再分辨各个部分, 并且要设法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直观教学的实质是一种 传授观察经验的直观技术。夸美纽斯按照直观教学的原则编 写出第一本带有150幅插图的教科书(世界图解)(1675), 被认为是教育技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视听传播彻底改变了传统视听教学的理论构 架,即不再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使用形象化的 视听教材作为辅助手段以提供具体的学习经 验方面,而是放在研究完整的教学传播过程 及教学系统方面,从一个全新的伤度,来认 识教育技术这一领域.因此,从理论演变的角 度来看,由视听教学发展为视听传播,是教 育技术史上第一次重要的理论变革.
2.早期系统现对视听教学的影响——教育技 术观念从有形的媒体论走向无形的系统论
早期系统观的理论贡献在于它给视听教学领域引进 了下列重要的基本概念: (1)它强调这一领域用以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手段 不是个别的教林或媒体,而应该是运用经过设计的 完整的教学系统——教学产品,解决特定的兰学问 题。 (2)教材和媒体是教学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 是由课堂教师自行决定使用与否的“辅助教具”。 (3)每个教学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目标与功能,将各 个部分(内容、方法、媒体“等)组合成一个有特 定功能的教学系统,即教学产品,需要有一个具体 的设计过程溉有“产品”,必然会引出开发该产品 的“过程论”的思想,这就为教育技术引人“过程 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4)视听教学论仅提出视听媒体应与课程结合的命 题,而早期系统观则提出了如何将媒体与课程相结 合的方法,即以教学问题和教学目标为基础,把教 材作为教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设计,而且在 特定的教学情景下加以系统应用。
(3)视听传播接受了传播学中多种感官的思想,使视听媒体扩展为多种 媒体,解决了视听教学“眼和耳”的局限,同时也为以后提出学习资源 的概念打下基础。
(4)反馈和控制是传播学的重要内容,教育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流向是双 向的、互动的。传统的视听教学只注重信息的单向传递,而不研究学生 的反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为了观测教育的效果,视听传播开 始重视师生间的双向信息交流活动。
4.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简称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应用始于1958年①,当时美国IBM公 司设计了第一个计算机教学系统,利用一台IBM650计算机和 一台电传打字机向小学生讲授二进制算术,并能根据学生的要 求产生练习题.同时还研制了一种编写课件(Courseware) 的著作语言(Courseware-I)。1960年伊利诺斯大学的计算机辅 助教学系统(PLATO)(Programmed Logic For Automatic Teaching Operation)研制成功,并在政府的资助下发展成为世 界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教学系统。
二、个别化教学技术
1、早期的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二种适合各个学习者不同需要和特点的教 学。在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前,个别化教学一直 是教育的基本形式,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交 流而实现。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出现以后,急需大批技术 劳力,因而提出扩大教育规模的需要,这种面对面的个 别化教学就逐渐被班级授课制所取代。当资本主义发展 到现代,人本主义受到普遍的重视,尊重个性、改革集 体授课制的呼声渐起,于是开发适合学习者个别需要和 特点的教学系统被提上日程。
3.其他个别化教学形式的发展
60年代后期,其他个别化教学的研究得到充分发展, 如凯勒(F.S.Keller)的个别化教学系统 (persondized System of instruction,简称PSI)、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 波斯特勒韦特 (S.N .Postlethwait)的导听方法以及个别化建议 教学(IPI),根据需要的学习程序(PLAN)和个 别指导教学(IGE)等受到普遍重视。由于这些个 别化教学形式受到社会、政治、教育以及学校成员 的信仰和兴趣的影响,并且需要学校全体成员的积 极参与和支持,这些个别化的教学形式并没有大面 积地推广开来。
(一)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来把握教育技 术的内涵(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这
与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媒体论”和“过程论”的观点相对 应)
(二)从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来把握教育技 术发展概况(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以机电
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 体系。并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分别简称为传统教育技术、视 听媒体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