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框架与信息安全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一个组织为了保护其信息资产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流程、制度和技术措施的集合。

它的目标是确保组织的信息资产不受到威胁、损害或滥用,并提供一种可信赖的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组成要素以及建设过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一、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信息安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及各个组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建立起科学、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威胁。

1.1 保护信息资产信息资产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包括客户数据、知识产权、财务数据等。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可以通过合适的措施和技术手段,保护这些重要的信息资产免受非法获取、篡改或破坏。

1.2 提高竞争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可以为组织树立起信誉和品牌形象。

客户更愿意选择那些能够确保其信息安全的服务提供商或合作伙伴,从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1.3 遵守法律法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各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帮助组织确保其业务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违反法律法规而带来的法律风险。

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要素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由一系列互相关联的组成要素构成,包括政策与目标、组织结构、风险评估、安全措施和监测与改进等。

2.1 政策与目标信息安全政策是组织安全的基础,是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出发点。

它应当明确规定组织对信息资产的保护要求,以及相关安全措施的要求。

目标则是指明了组织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和期望效果。

2.2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确定和划分信息安全管理职责、权限和关系的框架。

通过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或指定信息安全管理负责人,组织可以有效地协调和管理信息安全工作,确保安全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2.3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系统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找出组织信息资产所面临的威胁和弱点。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总体框架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总体框架

安全目标: 安全目标:安全属性和安全管理属性
7个信息安全属性 个信息安全属性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保密性 完整性Integrity 完整性 可用性Availability 可用性 真实性Authenticity 真实性 不可否认性Non不可否认性 Reputation 可追究性 Accountability 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可控性
主讲内容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总体框架
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与应用分析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策略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 总体框架
主讲内容
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严峻性 信息安全保证技术框架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模型 人民银行信息安全总体技术架构
1、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严峻性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国际上围绕信息的获取、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国际上围绕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控制 的斗争愈演愈烈,信息安全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焦点, 的斗争愈演愈烈,信息安全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焦点, 各国都给以极大的关注与投入。 各国都给以极大的关注与投入。 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急待解决、 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急待解决、影响国家大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关键问 它不但是发挥信息革命带来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有力保证, 题,它不但是发挥信息革命带来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有力保证,而且是 对抗霸权主义、抵御信息侵略的重要屏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是21世纪 对抗霸权主义、抵御信息侵略的重要屏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是21世纪 21 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纪之交世界 各国在奋力攀登的制高点。 各国在奋力攀登的制高点。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全方位地危及我国的政治、军事、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全方位地危及我国的政治、军事、经 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国家处于信息战和高度经济金融风 险的威胁之中。 险的威胁之中。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doc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doc

1.1基本概念1.1.1体系结构:是系统整体体系结构的描述的一部分,应该包括一组相互依赖、协作的安全功能相关元素的最高层描述与配置,这些元素共同实施系统的安全策略。

1.1.2信息安全体系结构1.1.3信息安全保障:是人类利用技术和经验来实现信息安全的一个过程。

1.2三要素1.2.1人:包括信息安全保障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的所有有关人员。

1.2.2技术:用于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和实现安全保障目标的技术。

1.2.3管理:对实现信息安全保障目标有责任的有管人员具有的管理职能。

1.2.4三者的相互关系:在实现信息安全保障目标的过程中,三个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2.5作为一个信息安全工作者,应该遵循哪些道徳规范?1、不可使用计算机去做伤害他人的事2、不要干扰他人使用计算机的工作3、不要窥视他人的计算机文件4、不要使用计算机进行偷窃。

5、不要使用计算机来承担为证6、不要使用没有付款的专用软件。

第2章信息安全体系结构规划与设计2.1网络与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初步分析2.2信息安全需求分析2.2.1物理安全:从外界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硬件、介质等方而为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提供基本的底层支持和保障。

安全需求主要包括:物理位程的选择、物理访问控制、防盗窃和防破坏、防雷电、防火、防静电。

2.2.2系统安全:提供安全的操作系统和安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拯库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

安全需求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服务器安全需求、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基于主机的漏洞扫描、基于主机的恶意代码的检测与防范、基于主机的文件完整性检验、容灾、备份与恢复。

2.2.3网络安全:为信息系统能够在安全的网络坏境中运行提供支持。

安全需求包括:信息传输安全需求(VPN、无线局域网、微博与卫星通信)、网络边界防护安全需求、网络上的检测与响应安全需求。

2.2.4数据安全:目的:实现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并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

质量管理体系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对于保障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维护企业声誉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数据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数据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以及外部所涉及的各种数据进行规范、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的过程。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数据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

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大量的质量数据,企业可以及时了解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状况,识别潜在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其次,数据管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对数据的分类和整理,可以快速准确地查询所需的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最后,数据管理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决策过程。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趋势,并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制定和调整质量管理策略。

二、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数据管理措施为了有效地管理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数据,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数据管理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措施:1. 数据收集与整理: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数据收集计划,并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数据应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录入,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或文件系统,以便于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2. 数据分析与报告:通过运用统计学和质量管理工具,企业可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

例如,利用图表和趋势分析法,可以帮助企业直观地了解质量状况和问题存在的原因。

3. 数据交流与共享:数据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数据的交流和共享。

企业应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在不同部门和层级之间流通,以便更好地协调和配合。

4. 数据保护与备份:为了防止数据丢失或被恶意篡改,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数据安全措施。

例如,制定数据权限管理制度,确保不同岗位的人员仅能访问所需数据;定期备份数据,以便恢复和恢复数据等。

质量管理体系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

质量管理体系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

质量管理体系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建立和维护一个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而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则是质量管理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体系中数据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确保信息安全。

一、数据管理的重要性数据管理是指通过合适的方法和工具来收集、分析和储存数据的过程。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数据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几个例子来说明数据管理的重要性:1.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状况。

这样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潜在的质量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改善产品和服务。

2. 决策支持:准确、及时的数据管理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基于数据,企业可以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数据管理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关的质量指标,帮助企业制定目标和策略。

3. 绩效评估:数据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评估绩效和监控所设定的目标。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企业可以衡量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并比较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

二、数据管理的实践要有效管理数据,企业需要采取以下实践:1. 数据收集和记录:企业应该建立规范的方式来收集和记录数据。

对于不同的质量指标,企业应该明确相关数据的收集方法,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数据分析和解释:企业需要建立适当的工具和技术来分析和解释数据。

这些工具可以包括统计分析软件、数据可视化工具等。

通过分析数据,企业可以快速识别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

3. 数据储存和保护:企业应该建立安全的数据储存系统,确保数据不会被意外丢失或泄漏。

定期备份数据、限制访问权限、加密重要数据是保护数据安全的关键措施。

三、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威胁。

信息安全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几个信息安全的重要性:1. 防止数据泄漏:企业的质量数据可能包含敏感的商业信息,如研发成果、客户数据等。

数据管理与安全防护

数据管理与安全防护

数据管理与安全防护随着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管理和安全防护也成为了现代企业和组织的重要课题。

在互联网时代,数据安全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许多公司、政府机构和个人都受到了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安全威胁。

因此,建立完整的数据管理和安全体系,成为了各种组织为之努力的方向。

一、数据管理的重要性数据的管理不仅与安全密切相关,而且也是企业和组织运营中的重要环节。

数据的管理涉及到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等各个方面,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体系,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首先,数据采集和处理是数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对于企业来说,数据采集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市场调研、客户信息收集、产品销售数据等。

处理数据是将数据转换为有价值的信息的过程,这要求企业能够对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和利用,从而支持企业的决策和运营。

其次,数据存储也是数据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企业需要将海量的数据存储在可靠的设备中,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存储管理机制,保证数据的访问权限、备份和恢复等。

最后,数据分析是数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决策的精准度和效率,并且可以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商机和市场趋势。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分析系统和流程,对数据进行清洗、预处理、建模等,以便实现数据的高效利用。

二、数据安全的挑战与防护在数据管理的基础上,数据安全的保护也成为了企业和组织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信息化的时代,数据成为了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保护数据安全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数据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黑客攻击。

黑客可以通过网络攻击、物理攻击或社交互动方式获取企业机密数据。

黑客不仅可以窃取数据,还可以破坏系统的安全性或对网络进行瘫痪攻击。

2.数据泄露。

数据泄露是指企业或组织机密数据被未经授权地公开或泄露出去。

数据泄露可能是由内部人员的疏忽造成的,也可能是由黑客攻击等恶意行为导致的。

信息安全认证与数据安全管控平台技术方案

信息安全认证与数据安全管控平台技术方案
(2)账号配置管理系统
账号配置管理系统以管理用户账号的生命周期为核心,并将所发生的管理操作行为最终传播到目录服务和应用系统为结果。账号配置管理系统帮助IT系统维持了一个及时准确的核心用户身份和帐号数据源,这个帐号数据源服务于认证和授权服务平台,最终供应用系统所使用。
而用户管理的生命周期可以通过业务系统发起,也可以由用户通过自服务发起,在经历一些人工或自动化的帐号配置供应和管控工作流程后,最终这些用户的帐号得以创建。而发起这些应用帐号创建的应用系统我们通常称为身份供应的上游系统,这些上游用户帐号的供应者发起了帐号的创建、禁用和销毁等操作,决定了用户帐号的状态。在用户生命周期中还涉及到使用这些用户帐号的应用系统,它们不决定这些帐号的状态,但需要使用这些帐号,甚至需要将这些帐号同步到应用系统的内部,我们把消费使用用户帐号数据的应用系统成为下游应用系统。
能够跟踪用户的登录过程,并使用安全认证策略来提高登录的安全性,如定义允许登录尝试失败的次数,若超过尝试次数,用户即被锁死。
(2)单点登录要求
支持B/S应用的单点登录功能,支持航信业务应用单点登录功能。
提供B/S应用的单点登录功能,支持跨域单点登录。
提供开放的API,支持Java、JavaScript等。
支持授权时进行排斥角色检查
支持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5)加解密支持要求
基于数字证书提供各种加解密需求
支持SM系列国产加密算法
支持三级密钥管理模式
1.1.2.
1.1.2.1
从用户管理和认证的全流程来看,为保证用户和账号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和跟踪,完整的用户管理体系建设目标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图3-31用户管理体系建设示意图
提供WEB环境的用户身份管理与注册功能。
提供开放的API,支持Java或WebServices等技术。

数据管理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总结

数据管理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总结

数据管理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总结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企业和组织的重要资产,而信息安全则是保护这些资产的关键防线。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致力于加强数据管理和保障信息安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以下是对这段时间工作的详细总结。

一、数据管理工作1、数据收集与整理我们建立了规范的数据收集流程,确保从各个业务部门获取的数据准确、完整。

同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归档,以便于后续的查询和使用。

通过这一工作,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和价值。

2、数据存储与备份优化了数据存储架构,采用了高性能的存储设备和合理的存储策略,确保数据的安全存储。

同时,制定了严格的数据备份计划,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对备份数据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在发生灾难或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3、数据质量管理建立了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进行检查和评估。

对于发现的数据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优化,以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4、数据分析与利用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对积累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例如,通过销售数据的分析,帮助制定更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通过客户数据的分析,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1、安全策略与制度制定制定了完善的信息安全策略和制度,明确了员工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职责和行为规范。

同时,定期对安全策略和制度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和业务需求。

2、员工培训与教育组织了多次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密码安全、网络钓鱼防范、移动设备安全等常见的信息安全问题和应对方法。

3、网络安全防护加强了网络边界的防护,部署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防止外部攻击和非法访问。

同时,对内部网络进行了划分和访问控制,限制不同部门和用户之间的访问权限,降低了内部风险。

4、系统安全管理对各类信息系统进行了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了存在的安全漏洞。

信息安全与大数据

信息安全与大数据

信息安全与大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正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议题。

大数据在商业、医疗、金融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与之相伴而生的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探讨信息安全与大数据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信息安全的挑战1. 数据泄露大数据时代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数据泄露。

由于数据量庞大,管理和保护数据变得困难。

黑客和骇客利用系统漏洞或恶意软件来获取敏感数据,威胁到个人隐私和公司机密信息的安全。

2. 数据篡改另一个问题是数据篡改。

在大数据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容易受到损害。

黑客可以篡改数据并对公司和个人造成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

3. 数据滥用大数据具有强大的分析和预测能力,但这也带来了数据滥用的风险。

未经授权的个人和机构可能滥用大数据,侵犯他人的权益。

随着数据量的增加,监管和控制数据滥用变得更加困难。

二、保护信息安全的措施1. 加强数据隐私保护为了保护大数据的安全,个人和企业需要加强数据隐私保护。

这包括使用强密码、身份验证、加密通信等技术措施来防止数据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

此外,个人和企业也应该制定严格的数据管理政策和安全标准,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2. 提高安全意识信息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个人和企业都应提高安全意识。

通过教育和培训,加强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让每个人都知道如何避免常见的网络攻击,并且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资产。

3. 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这包括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等技术来防止网络攻击,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威胁。

4. 加强法律和监管措施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强法律和监管措施,确保信息安全。

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大数据的使用和保护,加强对数据滥用和泄露的打击力度。

此外,加强对企业和组织的审计和监督,确保他们遵守信息安全的规定。

三、信息安全与大数据的互动关系虽然信息安全与大数据之间存在挑战,但二者也存在着互相促进的关系。

系统安全(考试题)

系统安全(考试题)

一、填空1.信息安全是指秘密信息在产生、传输、使用和存储的过程中不被泄露或破坏。

2.计算机安全的4个方面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

3.计算机安全主要包括系统的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两个方面。

4.可用性是指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5.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结构由物理安全技术、基础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安全技术组成。

6.一个最常见的网络安全模型是PDRR模型。

7.物理安全又称为实体和基础设施安全,是保护计算机设备、设施(网络及通信线路)免地震、水灾、火灾、有害气体和其他环境事故(如电磁污染等)破坏的措施和过程。

8.物理安全技术主要是指对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环境、场地、设备、和通信线路等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9.物理安全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电源系统安全和通信线路安全。

10.电源是所有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能量源泉,在计算机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11.计算机的电子元器件、芯片都密封在机箱中,有的芯片工作时的把表面温度相当高,一般电子元器件工作的温度范围是0-45℃。

12.放置计算机的房间内,湿度最好保持在40%-60%之间,湿度过高或过低对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有影响。

13.机房“三度”要求是温度、湿度、和洁净度。

14.计算机对电源有两个基本要求:电压要稳和供电不能间断。

15.引起计算机机房火灾的原因一般有:电气原因、人为事故和外部火灾蔓延。

16.密码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两部分:基于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非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

17.密码学包括密码设计与密码分析两个方面。

18.加密一般分为3类,是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单向散列函数。

19.对称加密算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密钥的安全性。

20.主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DSA,DH,ECC等。

21.证书是PKI的核心元素,CA是PKI的核心执行者。

22.操作系统是一组面向机器和用户的程序,是用户程序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高效地、合理地使用计算机资源,同时对系统的所有资源(软件和硬件资源)进行管理。

大数据信息安全风险框架及应对策略

大数据信息安全风险框架及应对策略

大数据信息安全风险框架及应对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大数据已成为目前社会信息化进程中新的焦点和核心。

尽管大数据平台在提高提供数据决策能力、促进创新和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数据泄露、隐私保护不足、网络攻击等风险和安全问题。

因此,建立完善的大数据安全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大数据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必须建立起完备的风险管理框架,以为随后的详尽分析、评估等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和量化指标。

基于此,大数据信息安全风险可以分为五个方面:1. 数据管理风险:主要是指对大数据的存储、处理、共享和传输等方面涉及到的风险,如数据泄露、误用、访问验证等。

2. 数据隐私风险:主要是指在数据采集和使用过程中导致的个人隐私泄露和侵犯的风险,如身份、健康、地理位置等敏感数据被滥用、泄露等。

3. 应用系统风险:主要是指大数据系统应用程序、安全性与可靠性方面的风险,如黑客攻击、自然灾害、系统故障等。

4. 法律合规风险:主要是指在大数据运行中,可能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潜在风险,如侵权侵犯、保护自由、保护个人隐私等问题。

5. 业务应用风险:主要指由于大数据中的应用程序、算法、分析等问题产生的业务风险或负面影响,如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员工权益维护等方面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必须采取科学的安全策略,做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证大数据平台的安全、稳定、可靠。

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别,有以下应对策略:1. 数据管理风险:(1)加强数据安全意识教育,启动数据风险意识培训。

(2)采用加密技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加密数据并加强访问控制措施,将非授权人员从访问数据中排除。

(3)制定完善的数据安全政策和规定,加强数据品质和安全级别的管理。

(1)采用技术和应用上的一系列措施进行隐私保护,并建立完善的隐私保护机制。

(2)建立隐私审核机制,并加强隐私泄露风险评估,防范恶意利用隐私数据的行为。

(3)严格控制具有隐私风险的数据的共享和使用,制定完善的信息分类及处理原则。

(完整版)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完整版)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1.信息安全目标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

基于以上的需求分析,我们认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安全目标:➢保护网络系统的可用性➢保护网络系统服务的连续性➢防范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及非授权访问➢防范入侵者的恶意攻击与破坏➢保护信息通过网上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防范病毒的侵害➢实现网络的安全管理2.信息安全保障体系2.1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框架通过人、管理和技术手段三大要素,构成动态的信息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WPDRR模型,实现系统的安全保障。

WPDRR是指:预警(Warning)、保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反应(Reaction)、恢复(Recovery),五个环节具有时间关系和动态闭环反馈关系。

安全保障是综合的、相互关联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管理和技术三大要素的结合。

支持系统安全的技术也不是单一的技术,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整体的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防护工具(如:防火墙、VPN加密等手段),利用检测工具(如:安全评估、入侵检测等系统)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适当的反应将系统调整到“最高安全”和“最低风险”的状态,并通过备份容错手段来保证系统在受到破坏后的迅速恢复,通过监控系统来实现对非法网络使用的追查。

信息安全体系基本框架示意图预警:利用远程安全评估系统提供的模拟攻击技术来检查系统存在的、可能被利用的脆弱环节,收集和测试网络与信息的安全风险所在,并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报告,提供解决方案的建议,在经过分析后,了解网络的风险变化趋势和严重风险点,从而有效降低网络的总体风险,保护关键业务和数据。

保护:保护通常是通过采用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及方法来实现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主要有防火墙、授权、加密、认证等。

检测:通过检测和监控网络以及系统,来发现新的威胁和弱点,强制执行安全策略。

IT系统保护与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IT系统保护与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IT系统保护与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IT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隐患和挑战。

在数字化时代,如何保护企业的IT系统安全,有效管理和保护企业的数据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以IT系统保护与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为主题,从如何建立安全意识、完善的系统保护措施、数据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

二、建立安全意识1. 提高认识:企业员工应该认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建立起数据安全的意识。

企业应该通过内部培训等方式,使员工了解各类数据泄露、入侵等威胁,并明确员工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2. 安全教育:通过定期的网络安全培训、安全意识教育等方式,提高员工对数据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员工抵御各类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能力。

三、完善系统保护措施1.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流程。

制定并执行有效的密码策略、访问控制、网络防火墙等措施,保证系统安全的运行。

2. 强化系统监控:建立定期检测和监控机制,实时了解系统运行状态,通过安全日志、入侵检测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阻止网络攻击和异常行为,保护数据安全。

3. 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规定备份数据的存储位置和方式,以便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

四、数据安全管理1. 数据分类与分级保护: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和重要性,将数据进行分类和分级,制定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加密技术、权限管理等,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2. 合规监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数据管理政策,并进行合规监管。

规范数据收集、存储、传输等环节,确保数据在合规的范围内使用和保护。

3. 风险评估与管理: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和分析各类数据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防范和应对各类威胁和攻击。

五、结论IT系统保护与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安全意识、完善的系统保护措施和规范的数据安全管理,企业能够有效防范各类网络风险和威胁,保护企业的核心利益和数据安全。

数据治理体系框架分析

数据治理体系框架分析

数据治理体系框架分析虽然以规范的方式来管理数据资产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但还需要组织架构、原则、过程和规则,以确保数据管理的各项职能得到正确的履行。

由于切入视角和侧重点不同,业界给出的数据治理定义已经在几十种,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一个统一标准的定义。

其中,DAMA(国际数据管理协会)、ISACA (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和控制协会)、DGI(国际数据治理研究所)、IBM数据治理委员会和Gartner公司等权威机构提出的定义最具代表性,并被广泛接受和认可。

其中,以DAMA给出的数据治理定义最为业界所接受。

DAMA给出的数据治理定义:数据治理(Data Governance,DG)是指对数据资产管理行使权力和控制的活动集合(计划、监督和执行)。

根据数据治理的定义,确定数据治理的目标为:在管理数据资产的过程中,确保数据的相关决策始终是正确、及时和有前瞻性的,确保数据管理活动始终处于规范、有序和可控的状态,确保数据资产得到正确有效的管理,并最终实现数据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数据治理必须遵循过程和遵守规范,过程主要是用于描述治理的方法和步骤,它应该是正式、书面、可重复和可循环的。

数据治理应该遵循标准的、成熟的、获得广泛认可的过程,并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

在数据治理的生命周期里,过程和规范相伴而行,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数据治理才会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和纪律性,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并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

综上所述,数据治理本质上就是:对企业的数据管理和利用进行评估、指导和监督,通过不断创新的数据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

数据治理与数据管理的关系是建立在治理与管理关系基础之上的。

治理和管理属于完全不同的活动:治理负责对管理活动进行评估、指导和监督,而管理根据治理所做的决策来具体计划、建设和运营。

大数据治理也属于数据治理范畴,是数据治理的新阶段。

大数据治理是对组织的大数据利用进行评估、指导和监督的体系框架。

它通过制定战略方针、建立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等,实现大数据的风险可控、安全合规、绩效提升和价值创造,并提供不断创新的大数据服务。

1.3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结构

1.3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结构

1.3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结构1.3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结构信息安全技术是⼀门综合的学科,它涉及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等多⽅⾯知识,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络内信息的保护⽅法以实现系统内信息的安全、保密、真实和完整。

⼀个完整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结构由物理安全技术、基础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络安全技术以及应⽤安全技术组成。

1.3.1 物理安全技术物理安全在整个计算机⽹络信息系统安全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计算机信息系统物理安全的内涵是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设施以及其他媒体免遭地震、⽔灾、⽕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为导致的破坏。

包含的主要内容为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电源系统安全和通信线路安全。

(1)环境安全。

计算机⽹络通信系统的运⾏环境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计实施,应具备消防报警、安全照明、不间断供电、温湿度控制系统和防盗报警,以保护系统免受⽔、⽕、有害⽓体、地震、静电的危害。

(2)设备安全。

要保证硬件设备随时处于良好的⼯作状态,建⽴健全使⽤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备运⾏⽇志。

同时要注意保护存储介质的安全性,包括存储介质⾃⾝和数据的安全。

存储介质本⾝的安全主要是安全保管、防盗、防毁和防霉;数据安全是指防⽌数据被⾮法复制和⾮法销毁,关于存储与数据安全这⼀问题将在下⼀章具体介绍和解决。

(3)电源系统安全。

电源是所有电⼦设备正常⼯作的能量源,在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电源安全主要包括电⼒能源供应、输电线路安全、保持电源的稳定性等。

(4)通信线路安全。

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的装置安装要稳固牢靠,具有⼀定对抗⾃然因素和⼈为因素破坏的能⼒。

包括防⽌电磁信息的泄露、线路截获以及抗电磁⼲扰。

1.3.2 基础安全技术随着计算机⽹络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密码学的应⽤也随之扩⼤。

数字签名、⾝份鉴别等都是由密码学派⽣出来的新技术和应⽤。

密码技术(基础安全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核⼼技术。

密码技术在古代就已经得到应⽤,但仅限于外交和军事等重要领域。

信息安全概论第2章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信息安全概论第2章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操作系统安全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关键。操作系统通过为应用 程序提供执行环境,并为用户提供基本的系统服务,从而支撑用户 信息的存储、处理和通信。操作系统一般由系统内核和外壳组成, 内核实现操作系统最主要、基本的功能,而外壳主要为用户管理和 交互提供可视化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安全是通过身份识别、访 问控制、完整性控制与检查、病毒防护、安全审计等机制的综合使 用,为用户提供可信的软件计算环境。
信息隐藏则是把一则信息隐藏到看似与之无关的消息(如图像 文件)中,以便蒙蔽敌手,通常也要和密码技术结合才能保证不被 敌手发现。
通信量填充和信息隐藏是一组对偶的机制,前者发送有“形式” 无“内容”的消息,而后者发送有“内容”无“形式”的消息。
2.2.7 路由控制
路由控制是对信息的流经路径的选择,为一些重要信息指定路 径。这种路由可以是预先安排的或者作为恢复的一种方式而由端系 统动态指定。
2.1.4 应用平台安全体系
通过实现通用事务的安全协议组件,以及提供特殊事务安全所 需要的框架和安全运算支撑,从而推动在不同应用中采用同样的安 全技术。通过这种重用精选的、成熟的安全模块最终保证应用安全 系统的安全。
目前,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努力,提出了若干体系结构方面 的标准。比较有影响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 (OSI)安全体系结构(ISO 7498-2)、高层安全模型(ISO/IEC 10745);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的安全体系结构IPSec和传输 层安全TLS等。
公钥密码也称为非对称密码,其特征是从加密密钥无法算出脱 密密钥,或者从脱密密钥无法算出加密密钥。因此,公开其中之一 不会影响到另一个的保密性。通常把公开的那个密钥称为“公开密 钥(或公钥)”,而把自己保存的密钥称为“私有密钥(或私 钥)”。这种密码体制不要求加密和脱密双方的相互信赖。目前用 得比较多的公钥加密算法有RSA(Rivest、Shamir、Adleman 1976 年提出)算法、ECC(椭圆曲线密码)算法等。

数据治理与信息安全

数据治理与信息安全

数据治理与信息安全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和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数据的日益增长和复杂性的提高,数据治理和信息安全变得愈发重要。

数据治理涉及组织如何收集、存储、管理和使用数据,而信息安全关注如何保护数据免受恶意攻击和泄露。

本文将探讨数据治理与信息安全的关系,以及为什么这两个领域都对企业和个人至关重要。

首先,数据治理是确保数据质量和一致性的过程。

它涉及制定和执行数据管理策略,以确保数据保持准确、完整和合规。

数据治理旨在防止数据错误和冗余,确保数据可用性和可信度。

一个良好的数据治理框架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其数据资产,并做出更准确的业务决策。

此外,数据治理还可以提高合规性,减少风险,并确保企业在法律和行业规定方面遵循要求。

然而,即使有完善的数据治理措施,数据仍然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安全威胁。

这就是信息安全发挥作用的地方。

信息安全是保护数据免受未经授权访问,恶意软件和其他安全威胁的过程。

它包括多个方面,如网络安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安全培训。

信息安全的目标是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防止数据被盗用、篡改或破坏。

数据治理和信息安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数据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数据访问和使用的管理,而信息安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工具之一。

通过实施访问控制和加密等安全措施,组织可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使用和访问数据,从而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此外,数据治理还可以提供数据分类和敏感数据识别的指导,帮助组织识别和保护敏感数据资源。

数据治理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仅限于组织层面,对于个人来说也同样重要。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也产生着大量的数据,如个人身份信息、金融信息和医疗记录等。

良好的数据治理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他们的数据,而信息安全可以保护他们免受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

对于个人而言,数据治理和信息安全意味着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能力,以及防止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或滥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框架与信息安全2.1引言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_PDM)以产品为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把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和过程集成起来,统一管理,使产品数据在其生命周期内保持一致、最新和安全.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协同工作的环境,从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框架,信息安全PDM系统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包括市场需求调研、产品开发、产品设计、销售、售后服务)的信息管理,并可在企业范围内为产品设计和制造建立一个并行化的协作环境,。

能够很好地促进企业提高其产品质量、缩短研制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产品投放市场速度,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PDM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制造企业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PDM的目的是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形式,传递给正确的人,完成正确的任务。

企业的实际需求促进了PDM产品的发展,市场上出现很多成熟的产品,如SDRC公司的Metaphase,EDS的IMAN等。

前期的PDM产品侧重于部门级的设计环节的数据管理与共享,随着用户需求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贯穿企业全过程的企业级PDM系统成为开发热点,这种系统能遵循一定的规范,充分集成现有的应用系统,对跨地域企业的产品数据同样实现信息集成。

2.2基于C,S模式的分布式PDM系统框架2.2.1c倍计算结构模式C/S计算结构模式可定义为:在Internet环境下,通过分别开发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应用程序,基于特定的通信协议,实现与服务器端应用程序的通信,以协同完成相应的任务的工作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引入,给许多桌面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降低客户机内存负担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在网络数据库方面,客户端发出的请求通过网络传到数据库服务器,服务器解释该查询请求,从一个或多个数据库中取出数据,然后查询,从而降低了网络流量。

目前,基于C/S的计算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业中,CIMS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Client/Server是一种分市式的计算模式。

与传统的基于主机的结构相比,具有较好的可伸缩性和较优的性价比,传统Client/Server目机构大都是基于“肥客户机”的两层结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所有客户端各自实现自己的用户界面和应用逻辑,这种结构的主要问题是系统的可伸缩性差且安装维护困难。

随着系统的不断扩展,由于最终客户需求的千变万化,客户端可能会不堪重负,而客户端程序的过于庞大显然与分布式计算的思想背道而驰,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就是采用多层的Client/Server日结构。

目前,其通常被规划为客户端、应用服务器端和DBMS服务器端三层,逻辑结构如图2.1所示:图2-1多层C/S逻辑结构1.客户端客户端必须安装与服务器端程序配套的专用程序。

通过执行客户端应用程序,基于特定的网络通信协议如TCP/IP。

实现与应用服务器端的通信和交互,以完成相应的任务。

2.应用服务器层应用服务器层由一系列应用服务器构成,如常用的web服务器,支持CORBA,DCOM,Agent,移动Agent等中间件的中间件服务器等。

通过构建相应的服务器,可实现应用服务端程序以及数据库端应用程序的交流和信息传输。

3.数据库服务器层数据库服务器层是由一系列商用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Sybase等,和相应的数据库联接管理驱动程序以及其他文档信息如电子函件、Lotus Notes等构成。

2.2.2基于C/S模式的PDM总体框架PDM的内部构造是建立在操作系统、网络环境和分布式数据库等基础上的层次化结构。

PDM系统的对象管理框架是PDM系统的核心模块,是整个PDM系统信息建模思想的具体体现。

PDM涉及的所有实体,人员、数据、过程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最终是以对象的形式由对象管理框架统一管理。

对象管理框架为整个PDM系统提供了统一的数据管理的基石。

建立在对象管理框架之上的是各种PDM系统的功能框架,包括产品结构管理、产品配置管理、集成工具、工作流管理等。

PDM原型系统以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为支撑,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 C/S)结构,服务器端负责公共数据的存储、多用户同步等功能,客户端主要负责与用户的交互客户私有数据的管理等,系统总体结构如图2.2所示。

图2-2PDM系统总体框架最底层是数据层,用柬存储整个数掘库管理系统的最终数据。

数据层采用分布式的存储策略,对图片文件、多媒体文件采用文件系统的方式进行存储,同时采取数据加密和多节点存放的形式保证文件安全。

其余数据文件采用数据库方式进行存储。

中间层是整个PDM系统的核心,它向下提供对异构操作环境和异构数据环境的支持向上提供对多种操作界面的连接和事务处理支持。

中间层可划分为接口与协议层、组件管理与访问控制层,应用系统集成层3个子层。

接口与协议层主要为组件管理与访问控制层提供透明的数据接口、数据结构和交互协议,以屏蔽异构的底层环境,如为网络浏览器提供HTTP协议支持,为数据库连接提供ODBC,JDBC等数据库驱动等。

组件管理与访问控制层主要为系统中的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

在该层中,组件管理实现对系统中所有组件对象的管理,访问监控对用户端的请求进行侦听,接受客户端访问请求并对请求的合法性进行判别,从而决定是否提供相应的操作服务;数据控制负责对合法的访问请求进行定向。

并对中间数据提供缓存、备份等服务;安全控制保证所有列数据的操作都是合法的,禁止系统外的非法数据访问;数据分布与复制负责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中数掘的同步更新和维护,保证用户能够随时得到正确的信息。

应用系统集成层构建在组件管理与访问控制层之上,是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功能层,它对产品数据以及这些数据的处理流程进行管理,提供网上用户需求反馈、网上客户订单、资源重组与配置管理、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过程与工作流管理、设计检索与零件库管理、程序与项目管理、权限与用户管理、检查与批注,网际电子协作、应用工具集成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并提供通用的电子仓库与文档管理和多用户之间的电子通讯和邮件转发支持。

为了提供对Web的支持,它还提供图片、大文本、多媒体等数据文件的远程传递支持L在应用工具集成部分,除了采用基于文件的封装和API接口方式实现对应用工具的调用和相关应用工具之闻的协调外,系统还建立统一的产品数据模型实现部分应用工具与系统在底层数据环境的集成。

对以组件方式开发的应用工具还以CORBA标准进行组件封装,实现它们与系统的无缝连接。

系统的最上层是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包括浏览器、分布式客户端应用以及C/S型应用工具等几种类型。

2.3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分析在企业中,大量与产品相关的数据往往分布在多部门,甚至是多区域中,而且这些数据的格式也是多样的,如文本文件、数据库、图纸文件等,对这些数据的查询、浏览、共享,以及结合工作流程来管理这些数据等,都是企业在进行信息集成时经常遇到的问题。

由于PDM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之中,目前还难以给出准确的定义。

全球范围商品化的PDM产品问有许多差异,PDM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宏观管理和控制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机制。

一般说来,一个集成的企业级应用的PDM系统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电子图文档管理功能、工作流和设计过程管理功能、产品结构和配置管理功能、查看和圈阅功能、设计检索和零件库功能、项目管理功能、电子化协作功能、工具和“集成件”功能以及扫描和成像服务功能等。

下面介绍一下PDM的几个主要功能模块。

2.3.1分布式图文档管理PDM的图文档管理主要是要实现:分布式电子仓库、图文档的版本、图文档的统一编码、图文档的属性检索和查询、文档的使用权限及安全保密、统一的产品数据主模型等,提供对分布式异构数掘的存储、检索和管理功能。

在PDM中,数据的访问对用户来说是完全透明的,用户无需关心电子数据存放的具体位置,以及自己得到的是否是最新版本,这些工作均由PDM系统来完成。

电子资料库的安全机制使管理员可以定义不同的角色并赋予这些角色不同的数据访问权限和范围,通过给用户分配相应的角色使数据只能被经过授权的用户获取或修改。

同时,在PDM中电子数据的发布和变更必须经过事先定义的审批流程后才能生效,这样就使用户得到的总是经过审批的正确信息。

电子资料室是PDM图文档管理的核心,建立在关系数据库(如SQL Server)基础上,主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支持各种查询与检索功能。

通过建立在数据库之上的相关联的文本型记录,用户可以利用电子资料室来管理存储于异构介质上的产品电子数据文档,如建立复杂数据模型、修改与访问文档、建立不同类型的或异构的工程数据(包括图纸、数据序列、字处理程序所产生的文档等)之间的联系,实现文档的层次与联系控制、封装管理应用系统(如CAD,CAPP,字处理软件,图象管理与编辑等),方便地实现以产品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共享。

图文档管理原理图如图2.3所示。

图2-3文档管理原理图2.3.2产品配置管理”产品配置是指一定条件下的产品结构,产品配置管理以电子仓库为底层支持,以产品结构树为操作环境,对产品对象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管理和维护。

产品配置管理能够管理产品的更新与变形信息,实现版本控制,高效灵活地检索与查询最新的产品数据,实现产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

产品配置管理能够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共享统一的产品配置,并根据不同阶段的产品定义生成相应的产品结构视图,如设计视图、工艺视图、采购视图等。

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是实现对产品结构与配置信息和物料清单(BOM_Bill of Material)的管理。

它以数据库为底层支持.以产品图纸的明细栏为其组织核心,把表示最终产品的所有工程数据和文档联系起来,实现产品数据的组织、管理与控制,并在一定的目标和规则的约束下,向用户或应用系统提供产品结构的不同视图和描述,生成不同的BOM。

BOM即物料清单,又称为产品结构,主要表达了企业产品的结构和产品中零部件的构成关系,是一个典型的树状结构,在这种树状结构中还包含了父节点对其子节点的需求数量。

产品设计过程一般遵从以下4个求解发展阶段:(1)需求定义;(2)发展与配置产品功能;(3)发展与配置技术原理以实现预定功能;(4)发展与配置机构与结构以实现技术原理。

从产品的设计过程可以看出,产品配置贯穿于除需求定义外的所有产品设计阶段。

在某种意义上,产品配置是一种产品设计方法,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设计者可以按顾客的需求在已有方案的基础上不做或做适当改变即可快速生成新方案,加速了产品开发各个环节(销售、设计、制造)的时间,从而极大地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同时由于利用成熟技术使新产品的质量有保证,降低了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