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习题课 ppt课件
[课件]传热学第一章习题PPT
t t f 1 f 2
A ( t t ) f 1 f 2
=146.8 W
②单层玻璃窗情形:
A ( t t ) 1 . 1 1 . 2 [ 25 ( 10 )] f 1 f 2 Φ 363 . 37 W 2 3 1 1 1 11 10 1 h h 20 1 . 05 15 1 1 2
K ) 厚3mm,导热系数为1.05 W/(m ;中间空 气层厚度为5mm,设空气间隙仅起导热作用, 2 导热系数为 2 。室内空气温度 . 6 0 1 0 W / ( m K ) 2 为25℃,表面传热系数为20W/(m ;室外 K) 空气温度为-10℃,表面传热系数为15W/(m2 K). 试计算通过双层玻璃窗的散热量,并与同样厚 度单层玻璃窗相比较。假定在两种情况下,室 内、室外空气温度及表面传热系数相同。
[例1-6]冬天,在相同的室外温度条件下,为 什么有风比无风感到更冷些? 解:假定人体表面温度相同时,人体的散热在 有风时相当于强制对流换热,而在无风时属自 然对流换热(不考虑热辐射或假定辐射换热量 相同时)。而空气的强制对流换热强度要比自 然对流强烈。因而在有风时从人体带走的热量 更多,所以感到更冷一些。
持在 tw1 150 C 和tw2 1 0 0 C。试求不同材料时的热 流密度:(1) 的铜材,(2) 3 8 9 W / ( m K ) 5 0 W / ( m K ) 的铸铁,(3) 的石棉。 0 . 1 3 W / ( m K )
解:①双层玻璃窗情形,由传热过程计算式:
Φ 1 1 1 1 1 1 2 3 1 3 2 h A1 A2 A3 A h Ah 1 2 1 1 2 3 h 2
传热学(全套课件666P) ppt课件
§1-3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一、传热过程 1 、概念
热量由壁面一侧的流体通过壁面传到 另一侧流体中去的过程称传热过程。
2 、传热过程的组成 传热过程一般包括串联着的三个环节组成, 即:
① 热流体 → 壁面高温侧; ② 壁面高温侧 → 壁面低温侧; ③ 壁面低温侧 → 冷流体。 若是稳态过程则通过串联环节的热流量相同。
二、对流
1 、基本概念
1) 对流:是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从而使 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 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对流仅发生在流体中,对流的同时必伴随 有导热现象。
2) 对流换热: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 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对流换热。
2 、对流换热的分类
1)根据对流换热时是否发生相变分:有
第一章
绪
论
§1-0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 1 、传热学 ❖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 ❖ 1)物体内只要存在温差,就有热量从物
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 2)物物体。
2 、热量传递过程 根据物体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热量传递过程 可分为两类:
t f1 tw1
Ah 1
tw1 tw2 A /
t w 2 t f 2 Ah 2
(d) (e) (f)
三式相加,整理可得:
A(t f 1 t f 2 )
1 1
h1 h2
也可以表示成:
(1-10)
A(tkf1tf2)A k t (1-11)
式中, k称为传热系数,单位为
。
W/ m2K
⑤热辐射现象仍是微观粒子性态的一种宏 观表象。
⑥ 物体的辐射能力与其温度性质有关。这 是热辐射区别于导热,对流的基本特点。
《传热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3、传热的基本方式
导热 热对流 热辐射
4、稳定传热基本概念
稳定传热 传热中温度差保持一恒定值,即不随时间有所变化。
不稳定传热 传热中温度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本章无特别说明的传热现象都是指稳定传热。
§2-2 稳定导热
一、定义
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温度较高的物体把热能传给 温度较低的物体,或在同一物体内部,热能从温度较高 的部分传给温度较低部分的传热现象。
Q-单位时间的对流换热量。 q -对流换热热流强度。 F -墙壁的换热面积。 tb -墙面的温度。
t1 -流体的温度。
-对流换热系数,
其大小反映了对流换热的强弱。
变换公式的形式,可得:
q tb t1 tb t1
1
R
R -对流换热热阻,与对流换热系数成反比。
§2-4 辐射换热
1 1 d
1
1
1
Rn R Rw R
n w
K -墙体的总传热系数。 R -墙体的总传热阻。
二、传热的增强与削弱
1、增强传热的基本途径 Q KFt
(1)提高传热系数 (2)增大传热面积 (3)增大传热温差
2、增强传热的方法
(1)改变流体的流动状况 (2)改变流体的物性 (3)改变换热表面情况
一、热辐射的本质和特点
1、定义 2、特点:
不依靠物质的直接接触而进行能量传递。 伴随能量形式两次转化:内能→电磁波能→内能。 只要T>OK,物体都会不断向周围发射热射线。
即使没有温差,也存在热辐射,只不过物体辐射和吸收的 能量相等,处于动态平衡。
二、辐射能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传热学PPT学习课件PPT教案
气膜冷 却
气膜冷却基本原理是:从高温环境的 壁面上 的孔向 主流引 入二次 气流( 冷却工 质或射 流), 这股冷 气流在 主流的 压力和 摩擦力 作用下 向下游 弯曲, 附着在 壁面一 定区域 上,形 成温度 较低的 冷气膜 将壁面 同高温 燃气隔 离,并 带走部 分高温 燃气, 从而对 壁面起 到良好 的冷却 保护作 用。
空气 0.026 W (m C ) (20 C)
第21页/共66页
(6) 一维稳态导热及其导热热阻 如图所示,稳态 q = const,于是积分Fourier定
律有:
q Φ dt
A
dx
定积分
W m 2
t
dx
tw1
dt
Q
tw2
q dx tw2 dt q tw1 tw2 0
。 解:参见前图及一维稳态导热公式有:
第23页/共66页
铜:
q tw1 tw2 375 300 100 1.5106 W m2
0.05
钢: q tw1 tw2 36.4Im 300N a 10o 0g 1e .46105 W m2
0.05
铬砖 :
q tw1 tw2 2.32 300 100 9.28103 W m2
—— 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 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表征对流传热过程强弱的物理量
影响h因素:流速、流体物性、壁面形状大小等 强调:表面传热系数与导热系数的区别 a) 单位上的区别 [W/( m K)]~ [W/( m2 K)] b) 表面传热系数不是一个物性参数,它不仅取决于流体
文字表述:在导热现象中, 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截面的 热流量,正比于该截面方向 上的温度变化率和截面面积 ,而热量传递的方向则与温 度升高的方向相反。
(完整PPT)传热学
温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因材料而异,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 导热系数会增加。
压力
对于某些材料,如气体,压力的变化会对导热系数产生显著影响。
稳态与非稳态导热过程
稳态导热
物体内部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导热过程。在稳态导热过程中,热流 密度和温度分布保持恒定。
非稳态导热
物体内部各点温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导热过程。在非稳态导热过程中,热流 密度和温度分布会发生变化,通常需要考虑时间因素对导热过程的影响。
热辐射基本概念和定律
普朗克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在热平衡状态的物体所辐射的能 量与吸收的能量之比与物体本身 物性无关,只与波长和温度有关。
给出了黑体辐射力随波长的分布 规律。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黑体的全波长辐射力与温度的四 次方成正比。
热辐射定义
维恩位移定律
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 的现象。
黑体的最大单色辐射力对应的波 长与绝对温度成反比。
流体物性
包括密度、粘度、导热系数等,影响流动状态和传热效率。
流动状态
层流或湍流,影响传热系数和温度分布。
传热表面形状和大小
影响流动边界层和传热面积,从而影响传热效率。
温度差
传热驱动力,温差越大,传热速率越快。
牛顿冷却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冷却定律
描述对流换热过程中,传热速率与温差之间的关系,即q = h(Tw - Tf),其中q为传热速率,h为对流换热系数,Tw和Tf 分别为壁面温度和流体温度。
(完整PPT)传热学
contents
目录
• 传热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导热现象与规律 • 对流换热原理及应用 • 辐射换热基础与特性 • 传热过程数值计算方法 • 传热学实验技术与设备 • 传热学在工程领域应用案例
传热学课件课件(多应用版)
传热学课件引言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是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重要分支。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传热问题无处不在,如能源转换、化工生产、建筑环境等领域。
因此,掌握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简要介绍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一、传热学基本概念1.热量传递方式热量传递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导热、对流和辐射。
(1)导热:热量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分子碰撞传递,其传递速率与物体的导热系数、温度差和物体厚度有关。
(2)对流:热量通过流体的宏观运动传递,其传递速率与流体的流速、密度、比热容和温度差有关。
(3)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其传递速率与物体表面的温度、发射率和距离有关。
2.传热方程传热方程是描述热量传递规律的数学表达式,主要包括傅里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和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1)傅里叶定律:描述导热过程中热量传递的规律,公式为Q=-kA(dT/dx),其中Q表示热量传递速率,k表示导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dT/dx表示温度梯度。
(2)牛顿冷却公式:描述对流过程中热量传递的规律,公式为Q=hA(TwTf),其中Q表示热量传递速率,h表示对流换热系数,Tw 表示固体表面温度,Tf表示流体温度。
(3)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描述辐射过程中热量传递的规律,公式为Q=εσA(T^4T^4),其中Q表示热量传递速率,ε表示发射率,σ表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T表示物体表面温度。
二、传热学原理和方法1.传热问题的分类传热问题可分为稳态传热和非稳态传热两大类。
(1)稳态传热:系统内各部分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热量传递速率恒定。
(2)非稳态传热:系统内各部分温度随时间变化,热量传递速率随时间变化。
2.传热分析方法(1)解析法:通过对传热方程的求解,得到温度分布和热量传递速率。
适用于简单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的问题。
(2)数值法:采用数值离散化方法求解传热方程,适用于复杂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的问题。
传热学第二章1精品PPT课件
[导入与导出净热量]:
[ 1 ] [ d Q x d Q x d x ] [ d Q y d Q y d y ] [ d Q z d Q z d z ] [1](qx qy qz)dxdydz x y z
水和甘油等强缔合液体,分子量变化,并随温度而变 化。在不同温度下,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不一样
液体的热导率随压力p的升高而增大
p
3、固体的热导率
(1) 金属的热导率:
金 属 1 2 ~ 4 1 8W (m K )
纯金属的导热:依靠自由电子的迁移和晶格的振动 主要依靠前者
金属导热与导电机理一致;良导电体为良导热体:
有些天然和人造材料,如:石英、木材、叠层塑料板、叠层 金属板,其导热系数随方向而变化 —— 各向异性材料
各向异性材料中:
qx
xx
t x
xy
t y
xz
t z
qyBiblioteka yxt xyy
t y
yz
t z
qz
zx
t x
zy
t y
zz
t z
三、热导率
q
grad t
— 物质的重要热物性参数
热导率的数值:就是物体中单位温度梯度、单位时间、通过 单位面积的导热量
第二章 稳态热传导
本章着重讨论稳态导热问题。首先引出导热基本定律的 最一般的数学表达式,然后介绍导热微分方程及相应的初始 与边界条件,他们构成了导热问题的完整的数学描写。在此 基础上,针对几个典型的一维导热问题进行分析求解,以获 得物体中的温度分布和热流量的计算式。
§2-1 导热基本定律
《传热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教学目标:
➢了解稳定传热的根本概念; ➢理解稳定tbt1)F
q(tbt1)
Q -单位时间的对流换热量。
q -对流换热热流强度。
F -墙壁的换热面积。 t b -墙面的温度。
t 1 -流体的温度。
-对流换热系数,
其大小反映了对流换热的强弱。
变换公式的形式,可得:
q tb t1 tb t1
1
R
R -对流换热热阻,与对流换热系数成反比。
▪ 黑体:能吸收全部热射线的物体,即 。1
▪ 白体:能反射全部热射线的物体,即 。1 ▪ 透明体:能透过全部热射线的物体,即 。1 ▪ 在自然界中,绝对黑体、白体和透明体的是不存在的。
三、热辐射的根本定律 在所有的物体中,黑体辐射能力最强,
其他物体辐射能力小于黑体,称灰体。
c( T )4 100
3、传热的根本方式 导热 热对流 热辐射 4、稳定传热的根本概念 稳定传热
传热中温度差保持一恒定值,即不随时间有 所变化。 不稳定传热 传热中温度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2 稳定导热
一、定义
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温度较高的 物体把热能传给温度较低的物体,或 在同一物体内部,热能从温度较高的 局部传给温度较低局部的传热现象。
本概念; ➢了解稳定传热的过程及传热的增强与削弱。
▪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过程规律的一门学 科。
▪ 本章介绍传热的根本方式,分析导热、热 对流和辐射的根本特性及应用。
《传热学》习题课(对流换热部分) PPT
第五章 对流换热—复习题
1. 试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热边界层的概念。 答:在对流换热情况下,在固体附近存在一 薄流体层,在该层中流体温度沿垂直壁面方 向从壁面处的温度等于壁温,急剧变化到流 体主流温度,而在流体主流区的温度变化率 可视为零。
第五章 对流换热—复习题
x
y
c p y
程的重要特点是:没有项
2t x 2
。
第五章 对流换热—复习题
3. 式(5-4)与导热问题和第三类边界条件式 (2-17)有什么区别? 答:式(5-4) 为: t
y w
h
t
t y
y 0
ht w t f
,式(2-17) 。两者的区别是:两式中的导热
查附录8和10,25℃时:
15.06 16 空气: 15.53106 m 2 / s 2 1.006 0.805 水: 0.9055106 m 2 / s 2 410.9 216.5 14号润滑油: 313.7 106 m 2 / s 2 Re c 500000 lc 500000 u 1 空气时: lc 500000 15.53106 7.765m; 水时: lc 500000 0.9055106 0.4775m 14号润滑油时: lc 500000 313.7 106 156.85m
第五章 对流换热—习题
5-23.对置于气流中的一块很粗糙的表面进
行传热试验,测得如下的局部换热特征性的 1 0.9 结果: Nu x 0.04 Re x Pr 3 其中特征长度x为计算点离开平板前缘的距离。 试计算当气流温度t∞=27℃、流速u∞=50m/s 时离开平板前缘x=1.2m处的切应力。平壁温 度tw=73℃。 解:由比拟理论,湍流时:
传热学习题讲座PPT课件
.
17
1. 座舱内空气对流换热的相似分析
假定座舱内空气为常物性、不可压缩的 牛顿流体,无内热源,对流换热的数学模型
U 0
= T -Tf
由于利用飞船座舱原型进行地面试验,舱
A 24 d24 0.120.00785m 2
A1dl4 d2 0.1335m2
.
2
1 A 11 1 T 1A 411 X 120.1 1 3 35 0 .2 50 .6 .2 7 1 0 0 .0 407 1 851360.3W
(2)单位时间内空腔的净辐射散热损失
1Eb11Eb12 1T114T124
E b1E b2 1313
1
12
A 11 A 1X 1,3 A 33 A 33 A 3X 3,2 A 22
.
8
5.67108(47343734)
1 0 .00 5. 80.801 .0510 1. 07 05 .050.0520.1 0751 10 .1 0 .80.8
9.99W /m
作 业 : 8 - 29 , 8 - 42 , 8 - 44
解:根据发射率的定义,
2
E Eb
式中E为人工黑体腔开口的辐射力,
Eb为温度等于人工黑体腔温度的黑 体的辐射力。
从人工黑体腔开口发射出去的辐射能为
A2E A22Eb1
Eb
11
1
. A11 A2
5
A2E A22Eb1
Eb
11
1
A11 A2
2A2 A11111
传热学完整课件PPT课件
凡是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的热传递 过程均称稳态传热过程。) 凡是物体中各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的热传递过程均称非稳态传热过程。 各种热力设备在持续不变的工况下运行时
的热传递过程属稳态传热过程;而在启动、停 机、工况改变时的传热过程则属 非稳态传热 过程。
.
❖ 3 )教育思想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 传热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表达方
面从以往单纯的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服务转 变到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 这是传热学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核心。从 实际工程问题中、科学研究中提炼出综合 分析题,对培养学生解决分析综合问题的 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
❖ 2 、研究对象
第一章
绪
论
.
§1-0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 1 、传热学 ❖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 ❖ 1)物体内只要存在温差,就有热量从物
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 2)物体之间存在温差时,热量就会自发
的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
2 、热量传递过程 根据物体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热量传递过程 可分为两类:
❖ ( 3 )非导电固体:导热是通过晶格结构 的振动所产生的弹性波来实现的,即原子、 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来实现的。
.
❖( 4 )液体的导热机理:存在两种不同的 观点:第一种观点类似于气体,只是复杂些, 因液体分子的间距较近,分子间的作用力对 碰撞的影响比气体大;第二种观点类似于非 导电固体,主要依靠弹性波(晶格的振动, 原子、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产生的) 的作用。
.
b 微电子: 电子芯片冷却 c 生物医学:肿瘤高温热疗;生物芯片;组 织与器官的冷冻保存 d 军 事:飞机、坦克;激光武器;弹药贮 存 e 制 冷: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热泵; 高温水源热泵 f 新能源:太阳能;燃料电池
传热学典型例题讲解课件
新型传热材料的研发
总结词
新型传热材料的研发是传热学领域的重要研 究方向,旨在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传热材料, 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能源和环境需求。
详细描述
新型传热材料主要包括金属基复合材料、陶 瓷基复合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等。这些材 料具有高效传热、耐高温、抗氧化、抗腐蚀 等优异性能,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
工业传热
总结词
工业传热涉及广泛的领域,如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传热学在工业传热中解决了许多实际的生产 问题。
详细描述
工业传热主要关注反应过程中的热量传递与控制、蒸发和结晶过程以及热力设备的优化设计等。通过 高效的传热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05 传热学实验与模拟
实验设备与操作
传热的基本方式
导热
通过物体内部的微观粒子运动传 递热量的方式,如金属的热传导。
对流
由于流体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方 式,如空调制冷时冷气在房间内的 流动。
辐射
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量的方式, 如太阳光照射地球的热量传递。
传热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的传热应用
如火炉、熔炼炉等。
工业革命时期的传热研究
随着蒸汽机、内燃机等工业设备的出现,人们开始深入研究热量传 递的规律。
实验设备
介绍实验所需的设备,如热流计、 温度传感器、加热器等,并说明 其作用和工作原理。
实验操作
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包括设 备安装、调试、实验运行等,确 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
介绍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数据采集、 整理、转换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VS
数据分析
导热问题的求解方法
采用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 有限体积法等数值方法求解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x) 0.06 t2(x) 0.04
0.02
0
0
0
2
4
6
8
10
0
x
10
4 . 64 x u
t 4 . 52 Pr 1 3
x u
4 . 52
Pr
1 3
4 . 64
第五章 对流换热—习题
传热学 课件
5-3.流体在两平行平板间作层流充分发展的对流传
热(见附图)。试画出下列三种情形下充分发展区
1 ( x) 0.01
t 1 ( x)
510 3
0
0
0
2
4
6
8
10
0
x
10
4 . 64 x u
t 4 . 52 Pr 1 3
x u
4 64
第五章 对流换热—习题
传热学 课件
解:20℃的14#润滑油:ν=410.9×10-6m2/s,Pr=4846
0.1 0.094
域截面上的流体温度分布曲线:
(1) qw1=qw2;
qw1
(2) qw1=2qw2;
(3) qw1=0。
解: (1) qw1=qw2时,热边界
层相同,流体温度为抛物
qw2
线分布
qw1
qw2
第五章 对流换热—习题
传热学 课件
(2) qw1=2qw2时,qw1侧热流量 大,流体温度被加热的温
度高,温度梯度大,形成
传热学 课件
u
u x
v
u y
2
x
u
2
2u y 2
uu u x
u
u
x2
2
u2
u
u
u
x
x2
2
等号左端第一项比第二项大很多,忽略第二项;
等号右端括号内第一项比第二项小很多,忽略
第一项,面ν对常见流体是δ2量级。
u2~ u x 2
2~ ~1 1
x2 ux x ux Rxe
第五章 对流换热—习题
传热学 课件
面呈正方形,上、下表面绝热,
而两侧竖壁分别维持在th及tc
(th>tc)。试定性地画出空腔
截面上空气流动的图像。
th
解:th及tc使近壁介质产生密度 差,上下壁面绝热,无热量传
递,高温侧上升的气体的流速
和温度高于低温侧上升的气体 的流速和温度。从而形成如图
绝热
所示的环流。
传热学 课件
tc
传热学 课件
的边界层薄,qw2侧热流量 小,流体温度被加热的温
度低,温度梯度小,形成
的边界层厚
(3) qw1=0时,qw1侧的热流量 为0,温度梯度为0,qw2侧 热流量一定,温度分布与
正常相同,为抛物线分布
qw1=2qw2 qw2 qw1=0 qw2
第五章 对流换热—习题
5-4.设某一电子器件的外壳可
以简化成附图所示的形状,截
传热学 课件
传热学 课件
传热学 课件
《传热学》(对流换热部分)
第五章 对流换热—复习题
传热学 课件
1. 试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热边界层的概念。 答:在对流换热情况下,在固体附近存在一 薄流体层,在该层中流体温度沿垂直壁面方 向从壁面处的温度等于壁温,急剧变化到流 体主流温度,而在流体主流区的温度变化率
可视为零。
第五章 对流换热—复习题
第五章 对流换热—习题
传热学 课件
5-1.对于流体外掠平板的流动,试利用数 量级分析的方法,从动量方程引出厚度的如 下变化关系式: ~ 1
x Re x
解:在流动边界层中,y、v的量级是边界层 厚度δ级,u、x的量级较大。在体积力和介 质压力可忽略的情况下,稳态、二维、无内 热源的动量方程为:
第五章 对流换热—习题
第五章 对流换热—复习题
传热学 课件
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写的意义为:①从分析求 解方面,可以根据实际对流换热过程,数学公式 中各参数及其导数的量级大小分析,简化方程, 求得符合实际传热问题的近似解;②从数学公式 中,可看出动量方程与能量方程存在类似形式, 可利用比拟方法,建立两者关系,利用阻力系数 相对容易求解或容易测定,求解传热关系式;③ 从实验回归表面传热系数方面,通过控制方程和 定解条件,运用相似原理及量纲分析,指导实验 设计和数据回归。
4 . 64 x u
410 3 ( x)
t (x) 210 3
t 4 . 52 Pr 1 3
x u
0
0
0
2
4
6
8
10
4 . 52
Pr
1 3
4 . 64
0
x
10
第五章 对流换热—习题
20℃的空气:ν=15.06×10-6m2/s,Pr=0.703
传热学 课件
0.02 0.02
0.015
3. 式(5-4)与导热问题和第三类边界条件式
(2-17)有什么区别?
答:式(5-4)h
t
t y
,式(2-17)
y0
为:t
y
htwtf 。两者的区别是:两式中的导热
w
系数不同,(5-4)式中的导热系数是流体的,而
(2-17)式的导热系数是固体壁的;两者的温度梯
度不同,(5-4)式中是流体边界层在壁面处的温度
的流体,实现对流换热。
第五章 对流换热—复习题
传热学 课件
5. 对流换热问题完整的数学描写应包括什么 内容?既然对大多数实际对流换热问题尚无 法求得其精确解,那么建立对流换热问题的 数学描写有什么意义? 答:应包括:质量守恒方程式,即连续性方 程;动量守恒方程式,即纳维—斯托克斯方 程;能量守恒方程式。
梯度,而(2-17)式中的温度梯度是固体在与流体
接触壁面处的温度梯度。式(5-4)中的h未知,
(2-17)式中的h已知。其它参数两者相同。
第五章 对流换热—复习题
传热学 课件
4. 式(5-4)表明,在边界上垂直于壁面的 热量传递完全依靠导热,那么在对流换热过 程中流体的流动起什么作用? 答:流体的流动作用为:①保持边界层的厚 度,因为边界层的产生是由于流体粘性而产 生的,流体的流动速度是决定边界层的厚度 的主要因素之一;②把经边界层以导热形式 交换的热量,通过流体流动传出或传入流动
5-2.对于油、空气及液态金属。分别有Pr>>1、
Pr≈1、Pr<<1。试就外掠等温平板的层流边界层
流动,画出三种流体边界层中速度分布与温度分布
的大致图像(要能显示出δ与δt的相对大小) 解: 20℃的液态金属水银:ν=11.4×10-8m2/s,
Pr=2.72×10-2
5.07410 3
610 3
传热学 课件
2. 与完全的能量方程相比,边界层能量方 程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答:完全二维稳态无内热源情况下的能量方
程:uxtvyt cpx22 t y2t2;边界层能量方
程:ut vt 2t 。边界层能量方
x y cp y2 程的重要特点是:没有项
2t x 2
。
第五章 对流换热—复习题
传热学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