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史通史整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唐中后期两税法。 原因: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租 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唐德宗即位后,宰相杨炎建议改革赋 税制度。建中元年(780年)唐朝政府颁布两税令,实施两税法。 目的: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增加税收,改行两税法。 内容: A课税对象:由过去的主户扩大到客户,并对商人重新规定税率。客户纳税,反映 了其地位由非法到合法的变化及其人身依附关系的相对减轻。 B征课内容:将各种名目的赋税统一并到户税和地税这两税中。 C课税标准: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 D征课时间:分为夏秋两季,相对集中并节省了征收时间。 F征课原则:“量出以制入。”两税法提出,国家根据财政支出确立每年全国总税 额,然后摊派各地征收。这种量出为入的原则可以说是创我国预算原则之先。
均田制、翻车、
灌钢法、草市 三省六 手工业:南青北白、
王 羲 之 、 宗 教 孝文帝
画、佛教盛行 改革 甫)、火药用于
农业:筒车、曲辕犁; 唐诗(李白、杜
隋唐
时期
部制、 唐三彩;
飞钱、海上丝绸之路
军事、文人画 唐太宗
刷《金刚经》
科举制 商业:坊市制、柜坊和 鼻祖王维、印
四、 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至公元1368年)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以王位世袭
1.古代希腊发达的
1. 古代希腊山多地少、港 1. 农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湾众多的地理环境不利于 小农经济是其基本经营模 农业的发展,但工商业和 式,注重精耕细作 表 经 海外贸易发达 2. 手工业和商业作为农业 现 济 2. 意大利处于古代东西方 的补充而存在,重农抑商 商路的中心地位,商品经 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国 济发达,最早产生了资本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主义萌芽
政治 秦:皇帝制度、三 公九卿、郡县制、 中央集权; 经济 秦:修灵渠、驰道, 文化 选修 小篆、隶书、 秦 楷书;“焚书 始 坑儒”; 舒新儒学;儒 汉赋 皇
统一度量衡;
汉:郡国并行、
汉:田庄、牛耕普及、 造 纸 术 ; 董 仲
察举制、中外朝、 耦犁、犁壁、丝绸 独尊儒术 王景治黄
刺史制、推恩令、 之路、水排、“市”、 学 成 为 正 统 ;
• • • • •
③隋唐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开始实行于隋朝,唐朝进一步加以完善。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 指导思想:轻徭薄赋 内容: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是人头税 (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纳绢代役(指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 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隋有年龄限制,唐无年龄限制,保证了农民的 生产时间)。 • 特征:“庸”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 作用: A以庸代役,一方面农业生产时间较有保证,另一方面劳动者可以 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劳动积极性也相应提高。B农民负担相对减轻,有 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唐前期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历时 一百年繁荣局面的出现,正是实行租庸调制和均田制的结果。同时也促 使开垦荒地;C保障了政府赋税收入,巩固了府兵制。D由租调制到租庸 调制的转变,标志着对劳役地租这种最落后的赋税形式的否定,有利于 封建经济的发展。
《十二铜表法》、
古代 公民法、万民法、 法律精神、自然
罗马 《民法大全》、
自然法
法思想
• • • • •

(1)赋税制度的沿革 ①春秋初税亩 从春秋末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 、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 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它承 认私田合法,这就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②秦汉赋税:编户制度 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 制度。是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编户齐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 承担者,农民的负担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 兵役。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两汉 赋税制的主要内容是“租”和“赋”两项。租是土地征收的税额,赋以丁计, 包括算赋、口赋。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口赋是专对儿童征收的人头 税。 影响:A汉代统治者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B加剧了土地兼并, 引发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C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逃避难以负担的赋役,或 托庇豪门,加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或沦为流民,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因 素。D大量的编户齐民从政府的户籍中消失。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板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板块大综合(一)
古代史通史整合
宏观大视野下的中国和世界 通史阶段特征与重要史实定位 通史问题考向例析
宏观大视野下的中国和世界
古代中国 时间 古代西方
公 元 前 2070 年 夏 朝 建 公元前 8 世纪希腊城邦时 立 ——1840 年 鸦 片 战 代 —— 公元 6 世纪《查士 争以前 丁尼民法大全》颁布 和创新性较强
绘画
“公天下” 制陶、养蚕 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夏商
生产工具:金石并用; 商代甲骨文、
西周
手工业:青铜;
商业:“工商食官”
西周金文
井田制瓦解、封 《诗经》、 诸侯争霸、 战国 改革变法、 郡县制雏形 建土地私有制确 《离骚》、 重农抑商;铸铁 发展,“百 商鞅变法 柔化处理技术; 家争鸣”、 都江堰、郑国渠 司南 春秋 分封制崩溃、 立;铁犁牛耕; 儒家创立和 孔子、
• ⑦清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 原因:①旧的赋税制度使农民负担过重,影响社会安定, 而且人头税使隐蔽人口现象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② 赋税制度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③1712年规定“滋 生人丁,永不加赋”为摊丁入亩提供了条件。 • 内容:雍正初年实行地丁合一,开始了单一的土地标准征 税,正式废除了人丁税。地丁合一又叫摊丁入亩,丁随地 起,即把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中征收。摊丁入亩的实行有助 于封建国家税收的稳定,标志着延续了数千年的人头税的 废除。它简化了税收原则和手续,把土地多少作为收税的 惟一标准,改变了赋役不均的严重情况,从而调整了封建 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人较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在扩张征服和统治帝国的过程
中,他们发展出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曾在地中海地
区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古代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为人类的
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史实定位 政治 经济 文化 选修 城邦国家、民主政治、 工商业发 人文主义、智者 梭伦改革、 古代 梭伦改革、克里斯提 展、海外 学派、苏格拉底、 柏拉图、 希腊 尼改革、伯利克里改 贸易 海洋文明 亚里士多德 革、权力机构
特征概述
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
勃兴阶段。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
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
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形成了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史实定位
时期 远古
政治
经济
文化
选修
禅让制、
耒耜、刀耕火种、 土地制度:井田制;
原始文字、
二、 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特征概述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
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
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史实定位
通史阶段特征与重要史实定位
一、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 二、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三、魏晋南北朝 · 隋唐时期(从公元220年至公元907年) 四、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至公元1368年) 五、明清时期(从公元1368年至公元1840年)
六、古代希腊、罗马
一、 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
特征概述
宋元时期是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 加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宋元 文化成就突出,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史实定位
政治 宋:二府(参知政事、 枢密院)三司;知州、 通判、转运使; 元:行省制、 中书省、宣政院、 枢密院 经济 市打破时空 限制、 文化 宋词、元曲、元杂剧; 程朱理学;指南针用于 航海、活字印刷、火药 改进、三大发明西传、 木活字、转轮排字盘、 青花瓷 选修
三、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从公元220年至公元907年)
特征概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江南经济发展,文学艺
术成就突出。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制度上
多有建树,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创立科举制度,
封建经济空前繁荣,文学艺术绚丽多姿。
史实定位 时期 政治 经济 文化 选修
魏晋南
北朝
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
史实定位
政治
明:废宰相、权分
经济
商帮、会 馆、资本 主义萌芽
文化
小说、京剧、心学、
选修
六部;内阁制;
清:军机处、
八股取士;李贽、
黄宗羲、顾炎武、
康熙帝
密折制
王夫之;“西学东渐”
六、 古代希腊、罗马
特征概述
在古代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保证了公民一 定程度的自由,为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使古代 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与希腊人相比,罗马
特点: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即以资产税取代自战国以来的人 丁税。这次改革的基本精神是改税丁为税产,这符合土地集中和贫富升 降的社会现实。两税法替代租庸调,是地主土地所有制高度发展的结果, 奠定了唐后期至明中叶中国古代赋税的基础。 作用:A两税法统一了税制,这样既简化了征课名目,又可使赋税相对确定, 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从制度上避免官吏乱摊派的可能。 B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惟资产为宗,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 控制。 C扩大了征税面,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财 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D两税法按照各户的贫富程度确定征税标准,较为公平。 E两税法是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 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 局限性:①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激化了阶级矛盾;②大地主 隐瞒财产,转嫁赋税,政府又增加许多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
跨度
基本 典型的农耕文明、大 典型的海洋文明,开放性 特征 河文明,封闭性较强
民主政治为近代西 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为基本内容, 方民主奠定了基础 表 政 具有深厚的血缘宗族色彩 2.完善的罗马法律 现 治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贯穿整 维系了罗马的持久 个封建社会且君主专制程度不断 统治,成为近现代 加强,对外关系上日益封闭 法学的渊源
• ⑤北宋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 内容:王安石变法实行募役法规定官僚也要交纳 役钱,实行方田均税法,清查隐瞒土地,按土地 多少、好坏平均赋税,使官僚地主无法逃避赋税。 后因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被废除。 • 特征:交钱代役;清查隐瞒土地,使官僚地主不 能逃税。 • 实质:纳钱代役和按亩征税。
⑥明后期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背景: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和土地集中、阶级斗争的产物。 目的: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化繁为简、平均赋役, 内容:A赋役合并: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 B折成银两,C 部分“摊丁入地”: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 亩的多寡来分担。 意义:A上承唐宋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制,改变了历代赋与役平行 的征收形式,统一了役法,纳银代役的规定,简化赋税名目和征收手续,是我 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一件大事。 B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的势力,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 依附关系有所松弛,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C赋役统一征银的办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适应了明中叶以来商品经济发展 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对豪强漏税有一定限制作 用。 结果:虽然由于大地主的反对,不久就停止实行,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 下来。
1.以儒学为主流思想的中国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中 表 思想 国乃至整个世界影响深远 现 文化 2.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
1. 以普罗泰格拉为代表
的智者学派提出“人是
万物的尺度”,成为西 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 苏格拉底注重道德与 传统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 理性的思想进一步弘扬 各种文学艺术异彩纷呈 了人文主义
“交子”、
瓦肆;棉花
王安
石变
的推广;
经济重心的 南移

五、 明清时期(从公元1368年至公元1840年)
特征概述

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 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明
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清文化异彩纷呈。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