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澧州实验学校王晓芬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本文主旨,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2.探究对话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并在写作实践中运用这种方法。
3.学习曹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对话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左传》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读准音: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意:知道一些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并了解文章大意。
一.导——课文背景知多少?
1.猜一猜——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险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
2.说一说——同学们或许知道,这篇课文出自一部伟大的史书——《左传》。那么关于《左传》大家知道多少呢?接下来让老师来介绍一下吧。《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3.理一理——《左传》记载的内容非常庞杂,那么关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老师要先给你们理一理思路,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来读课文,可能会有更深的体会。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
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这就是这篇文章所提及的战役的背景,大家应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了吧。
二.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个体自读。
结合注释,读得准,读得畅,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虚词停顿要鲜明;要再现故事的氛围。
正音:
(1)曹刿()(2)又何间()焉(3 肉食者鄙()(4)弗()敢加也(5)小惠未徧()(6)小信未孚()(7)公与之乘()(8)战于长勺()(9)下视其辙()(10)登轼()而望(11)彼竭()我盈()
(12)望其旗靡( ) (13)夫()战(14)牺牲玉帛()
2.小组竞读。
⑴要读得齐,读得响,读得有滋味。可以四人一组,一人一段,一人评。
⑵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如: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3.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4.学生齐读课文。
5.找出文章中的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现象。
⑴古今异义词如:
①伐齐师伐我
古义:攻打、讨伐
今义:砍伐
②间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
③鄙肉食者鄙
古义:鄙陋、目光短浅
今义:卑鄙
⑵一词多义如:
①请
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请让我
②从
战则请从。跟随
民弗从也。服从
③故
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故克之。所以
三.悟--细读课文悟内涵
1.通文意——凭借课后注释、释义,自行疏通文意,了解大致内容。
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过程,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2.析结构——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鲁庄公。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第三部分写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
详略得当:
详写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
①、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②、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略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详写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
①论述反攻敌人的有利时机。
②论述追击敌人的有利时机。
3.悟内涵——
(1)从本文来看,你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能看到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战前准备上: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首先要“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民从”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
②战略战术上: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
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3)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此文虽然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中心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第1段)及战胜齐国的原因(第3段),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4)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
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
(5)对比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曹刿: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军事上善于把握战机、详察敌情,具有爱国精神庄公:在政治上昏庸无能,在军事上急躁冒进,但能勇于纳谏
(6)小结
主题: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详察敌情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写作特点:
①文章围绕“论战”来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虽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紧扣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及战胜齐国的原因,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②运用对比手法,把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四.诵--诵读名篇淀底蕴
1.归纳: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
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
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
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