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第一课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a3dc0b09192e45361166f522.png)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纸的发明1.发明最新考古表明中国可能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同时证明西汉时期帛、竹、木、纸四种书写材料同时存在。
2.改进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
3.传播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掌握中国发明的造纸技术,之后传往欧洲。
4.影响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原理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
2.功能方向测定。
3.过程4.传播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5.意义(1)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①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②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1)商周时期,中国人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
(2)春秋时期,中国人掌握了有关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3)东晋时期,火药开始出现。
2.应用(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了火炮。
(2)明代的火器制作工匠创造了早期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3.传播12、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影响火药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1.雕版印刷术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1)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
(2)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盘。
(3)明代中期出现铜活字,清代用铜活字印制了《古今图书集成》。
3.传播中国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14世纪末,欧洲开始出现印刷品。
4.影响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高中历史 专题三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三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bbf7e844de80d4d8d15a4fe8.png)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背景(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时间:1953年。
(2)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第一个五年计划(1)执行时间:1953-1957年。
(2)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工业化成就:①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大都超额完成。
②建立起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
③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4)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的完成(1)改造时间:1953-1956年底。
(2)措施:(3)实质: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4)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5)局限:后期的改革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了许多问题。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初期成功探索2.探索失误(1)表现: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2)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危害:“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3.国民经济的调整(1)开始: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2)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3)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4.十年建设的成就(1)工业方面: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冶金、采矿、电站和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39)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39)](https://img.taocdn.com/s3/m/e8d5d9d0e009581b6bd9ebc8.png)
问题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从历史进程来看:长期走在世界前列(16世纪前)
2.从科学思想来看: (1)重人文,轻自然。
(2)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3)强调实用技术,忽视科学理论的研究,制约
李约瑟说“在上古和中古时 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着 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 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 奠定了中国文超明过古同国时的代地的位欧;洲带,来已无被比证的明 自豪和骄傲。 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 素之一。”
美国学者坦普尔在《中国——发明创造的国度》 中统计,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 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特别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指南针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世界。直到15世纪以前,中 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 B.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兴起
• 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大发展
• D.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7、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 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 各做了一个命题,你觉得哪个最不适宜? A.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B.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D.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明清时期科技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⒈政治:封建专制空前强化
缺乏创新动力
⒉经济:自然经济根占源统治:地日位 益腐 ⒊文化:八股取士朽,的禁锢封思建想;制儒度家思想,轻视科技
⒋对外:闭关锁国,阻碍交流 ……
巩固练习:
1、《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朔初入长 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 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 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西汉 时期,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而出现的重要发明 是( )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课件(共30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0ddeb7ba32d7375a517804c.png)
材料二: 动荡的法国
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
动荡的欧洲
1820—1823西班牙革命 1820—1821意大利革命 1821—1829希腊独立战争 1825—1826俄国革命 1830法国七月革命 1830年比利时革命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政治方面:法国大革命震荡了整个欧洲.
材料三:
卢梭——浪漫主义之父
--毛泽东
结论: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历 史时期的文化,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又反映一 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材料一:
浪漫主义出现的原因
他们在不同的繁育情况下形 成,吃不同的食物,按不同的 生活方式生活,不受同样的法 律支配……富人和穷人。
蒸汽机
——英国首相本杰明·迪 斯累利《西比尔》
经改济良蒸汽方机 面: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A、霍夫曼 B、拜伦
C、雪莱 D、雨果
2.19世纪上半叶,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 的代表作是( )
A、《巴黎圣母院》 B、《悲惨世界》C、 《哈姆雷特》 D、《唐璜》
3.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的浪漫主义音 乐家中,创作了《第五《命运》交响曲 》的是( )
A、舒伯特 B、舒曼
C、贝多芬 D、歌德
4.英国诗人雪莱在脍炙人口的诗篇《西 风颂》中,豪迈地预言:“西风啊,如果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 A.它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冬天来后, 春天不久也将到来 B.与“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相近 C.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逝,真、 善、美会永存 D.在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主义 社会一定会到来
—以历史的眼光阐释艺术
多棱镜 全面认识历史 透视浪漫 (背景)
显微镜 细致观察历史 感悟浪漫
(代表人物及作品)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和革命者课件(共26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和革命者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c061d0b83c4bb4cf7ecd1e4.png)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与苹果的故事
一天一个善于思考 的人坐在花园里, 看到一个苹果的偶 然落地,这个善于 思考的人的头脑开 了窍,后来这个人 成为了近代伟大的 物理学家,同时也 给人类思想史的发 展带来了转折 ……
一、光芒初现
1642年12月25日,牛顿出生, 只有三磅重,谁也没有料到这个 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 了一位科学巨人.
你认为牛顿的力学体系完美了吗?
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是经典力学无法 解释的!
二、星光璀璨 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
普朗克:1900年发表《关
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 的理论》标志着量子理论 的诞生。
意义:人类对客观规律的 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 入到微观世界
1905年,爱因斯坦成功解释光电效应
理性的质疑
“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 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 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 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
——牛顿临终遗言
牛顿捡到了哪些“光滑的石子”和“美 丽的贝壳”?
经
惯性定律
典 力
物理运动 三大定律
加速度定律
学 体
万有引力 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系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7)
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 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 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 把握,人类就可以握住自己的命运咽喉。 后来 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把这种世界观称为“理性 主义”。
——《大国崛起》解说词
牛顿的科学成就促进了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9)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9)](https://img.taocdn.com/s3/m/f8c78d795727a5e9856a61d7.png)
引领世界的辉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掌握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史,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融合各学科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司南并概括司南的缺点、思考如何让带磁钢针指南、选择造纸术发明前的记事材料、思考印刷术发明前复制文字的方法等,使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实验法等来学习了解相关问题。
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的现象,表达对社会、对历史的想法和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了解,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
积极主动的观察、感受、体验,学习到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
内化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追求真理的思想。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学情分析对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学生基本上都知道,但具体又不甚了了,特别是其发明的过程以及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基本停留在书本的简单介绍上。
其中关于指南针与火药的原理在初中都已接触到,但却基本没有亲自动手的经历,可以通过学生对实物的观察、对设计方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重难点突破重点: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共31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0caaffa81c758f5f61f672a.png)
杜甫眼见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心中满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毗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思 李白梦游天姥山,不忘表白“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怀 范仲淹遥想洞庭湖气象万千的景致,挥笔抒发 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们能有这样高的觉悟, 体现了? 文化先于经济政治而发展 在当今社会仍旧还存在黄赌毒的落后腐朽文化, 这又说明 文化落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把能作用于生产力并且能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文化要素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 1 相互影响 • 2 相互交融
按照工业生产标准生产、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 的一系列活动,如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 摄影、舞蹈、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 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越来越突出。 ② 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 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 • • • (1)相互影响 ① 决定 ②反作用 (2)相互交融 ①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 交融
我国是服装出口大国,然而50%以上的服装出口为 来料加工,30%左右由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进 行复样加工,自己的品牌仅占10%左右。 ——我们仅仅缺少的是自主品牌吗? 我们缺少: 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 鲜明的商品文化。
② 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学习提示
①文化可能先于经济、政治而发展,也可能落 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如:“国家不幸诗家幸”、 “太平盛世无雄才”。
并非同步发展
②那种认为“物质条件好了文化就必然进步”、 “物质条件差了文化就不能搞好”的观点是不正确 的。为此,必须坚持“两手抓”的方针,既要搞好 经济建设,又要重视文化建设。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课件:专题二 第一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课件:专题二 第一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306c13e4102de2bd96058864.png)
意
返回
[例] 材料
(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
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
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 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 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 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
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处于优势地位,华盛顿会议中,美国取得
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返回
返回
一、如何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实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的关系,形成了 战后帝国主义新的统治秩序,这个体系的实质就是帝国主
义重新瓜分世界。
(1)凡尔赛体系是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以德国为 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在欧 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返回
系格局中的地位,掌握《四国条约》和《九国条
约》的内容及影响。
返回
一、战后帝国主义力量的对比及其争霸计划 1.力量对比 (1)基本形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普遍衰落, 美国 力量壮大。 (2)具体表现 ①摧毁四大帝国:沙皇俄国、 德意志 帝国、奥匈 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②削弱三大帝国: 英 、法、意。 返回
界大战,福煦将军的话不幸成为了现实。
返回
三、国际联盟的建立 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饱经战祸的各国人民渴望找到
根除战争、保障持久和平的途径。
2.建立 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盟约正式生效,标志着国际 联盟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 3.性质
第一个世界性的 国际政治 组织。
返回
4.主要任务
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二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共40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二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c811b5e964bcf84b8d57b16.png)
唐末宋初,火药已开始用于军事
在中国古代火药并非只是用来做爆竹敬神!
·
北 宋 · 火 药 箭
明 代 南宋 ·突火枪 架 火 战 车
元代 ·铜火铳 明代 ·火龙出水
火球和火蒺藜也都是 火药包。火蒺藜的包中 除了火药以外,还装着 “铁蒺藜”。铁蒺藜上 面有尖刺,象菱角形。 用火点着药线抛出去, 不但会燃烧,里面的铁 蒺藜还会把敌人打死打
辩论会:
鲁迅在《电的利弊》一文中说: “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 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他在《随感录》 中还写道:“火药除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 么用处么?”
你是否同意鲁迅的观点?并阐明理由. 甲方:同意。 乙方:不同意。
(1)四大发明对中国的影响 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带来无比的自
提问:西汉时期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是什么?
纸的 发明
西汉早期就发现了纸
纸的 东汉蔡伦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 改进 旧渔网加工造成新的书写材料—纸
纸的 外传
公元8世纪
纸的 影响
①影响最为久远,作用最为显著。 ②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
西汉纸
西汉早期就已经 发现了书写用纸, 帛、竹、木、纸四 种文书用品在西汉 时期是并行使用的。
(一) 操 作 方 法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以四大发明为例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一、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 二、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影响 三、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明清以前); 明清时期衰落的原因
远古和秦朝,人们把文字书写在什么材料上?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1课第2框《文化与经济、政治》名师精讲(含答案)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1课第2框《文化与经济、政治》名师精讲(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81511d0b4c2e3f572763cf.png)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1.了解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当地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状况。
2.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对不同性质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的能力。
3.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特点,努力[读教材·填要点]知识点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知识点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知识点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议话题·强认知]近年来各地的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其中既有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名人,也有宗教、小说、神话故事中出现的名人。
下面的新闻标题即说明了此现象:三省争夺“观音故里”,四川遂宁10万征代言人。
三国佳丽二乔故里引发五省七地争夺。
山东安徽两省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
版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一课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
![版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一课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32d1ca5c284ac850ac024211.png)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地位和 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 民族凝聚力 和创 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
重要因素
国际 文化 竞争 形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 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 国家 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对于发展中国家来 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 安全 的重要精神武器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从“拼经济、拼管理”到“拼文 化”的阶段。城市竞争实际上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竞争,呈现出“以文化论输 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新格局。如果让你以此为主题写一篇小 论文,最合适的一项论据是 ( ) A.一定的城市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城市文化 B.文化越来越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支撑 C.文化是影响城市综合实力的长期战略性因素 D.城市的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是同步增强的
续表
相
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
互
①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交
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
融
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政治化、政治文化化: ①随着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国内) 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国际)
解析 随着经济排除B。城市竞争实际上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竞争,说明了文化 是影响城市综合实力的长期战略性因素,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文化有其自 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因此,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城 市的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也不是同步增强的,D错误。 答案 C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必修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eaf70b3d76eeaeaad1f330fd.png)
史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开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开 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立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立力量,首先 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根本建立。 ——?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方案及五年建立方案纲要的指示? [史料解读] 从史料一可以看出“一五〞方案的主要工业成就分布在东北,从图中 给出的成果可以看出主要是重工业。 史料二划线句子说明优先开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 防建立的需要。
[问题思考] (1)据史料归纳“一五〞方案时期大型企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造成这种 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 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原因:①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 路交通十分兴旺。 ②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根底。 ③由于当时这些工程主要由苏联援助建立,东北地区与苏联距离较近, 比较方便。
3.“一五〞方案 (1)根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开展 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根底;有步骤地对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展社会主义改造 。 (2)工业化成就 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方案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建立起 飞机 制 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 厂、 长春 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3)意义:新中国开场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开展 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开场: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场纠正 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2)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 调整、稳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3)结果:到1965 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开展。
4.十年建立成就 (1)工业 先后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 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根底行业。 (2)交通: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 (3)能源: 石油已经实现自给,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完毕。
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二备课ppt实用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二备课ppt实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f02b1e0722192e4436f624.png)
3.《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 的船长哟》可以启发我们如何抓住心灵的 爆破点,走进人物,走进人物的内心;而 《五人墓碑记》叙议框架适当变形则可以 为“在底层”或“走近×××”提供可以参考 的某种写作范式。
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家!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22个“死”字,10多个排比句的理解。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这里的“志” 指什么? 联系全文谈谈。
联系4、5两节对第七段的议论进行分析讨论。
《指南录后序》
解题
1、序——后序(编排体例、写作目的)【6、8】
2、指南录
A、指南
身在北方 出使
北营的背景、经过 【1-3】
B、指南 心向南宋
逃归
南方的过程、原因 【4-7】
《五人墓碑记》
【基本要求】 结合作品的有关背景材料,领会五人“激于
义而死”的意义和价值,探讨文章对比手法的运 用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文本研习】 本文通过对比赞颂了五义士“激昂大义,蹈
死不顾”的精神,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作对比的? 这些对比有什么作用?对“素不闻诗书之训”的 平民,作者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必做练习】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必做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c16aac202d276a200292e6c.png)
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此开始了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伟大实践,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挫折和失误。
2.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和开放开始起步,并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逐步地将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
与此同时,进行了由点到面的对外开放。
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把改革开放伟业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学习目标]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时间:1956年底。
2.三大改造的方式(1)对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2)对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对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思维点拨]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图解识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二、中共八大的召开1.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2.时间: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
3.内容(1)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提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意义: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原因(1)根本原因:“左”倾错误。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二 第1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二 第1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f87851ccbff121dd3683d1.png)
学习本专题,一要从宏观上掌握中国古代科技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并认识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分析古代科技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和封建社会后期渐趋落伍的原因;二要掌握从先秦到清代的不同文学流派,体会文学的时代特色;三要掌握古代书法、绘画、京剧艺术,认识其鲜明的民族特征。
第1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习目标]一、纸的发明 1.概况(1)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2)东汉时,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2.传播:公元8世纪,传到阿拉伯,之后,造纸术传往欧洲。
3.意义(1)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1.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文帝或景帝时期的墓葬中的一张纸。
该纸薄而软,纸面平滑,纸上用黑色线条绘制出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
从材料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提示由材料可知至迟自西汉前期就已经出现了纸,并且已传到西域地区。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过程(1)战国:出现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出现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2.外传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3.意义(1)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2)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使用(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火炮、火球、火蒺藜等。
(2)明代时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3.传播: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影响:火药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思维点拨]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制药实践经验的总结,但中国古代没有把火药制作上升到理论高度,未形成理论体系,即中国古代科技忽视理论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经验总结,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植根于农耕文明
四、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很强的实用性(大都是服务于农业 和手工业 生产的,强调实用技术而忽 视抽象科学);
2、较强的经验性(大多是对生产经验 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 不注重科学实验;重视经验总结而轻视 理论概括 );
活 字 印 刷
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有 哪些优点?
体积小、 成本低、 更便捷、 可重复
王选(1937-2006) 中国激光照排之父
科学技术,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 都是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部分,它 对人类的文明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 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 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B)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 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 技术成就
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者李约瑟说: “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 术一直保持着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 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 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 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 一。”
4、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文化的 正常交流
5、根本原因: 自然经济形态和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自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 中国文明却没能在亚洲产生与欧洲相似的 近代科学。
中国科学界有个“李约瑟难题”, 这个问题是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 的英国人、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在20世 纪30年代提出的。其主题是: 既然中国古代科技那么发达,“为什 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而诞生于 欧洲?”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 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 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 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 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 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 精瓶。
一、四大发明的发展和传播
发明
发明过程
传播
造纸术 西汉早期已经发明纸 8世纪传入阿拉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伯;12世纪经阿 拉伯人传往欧洲
指南针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 12、13世纪由海路 北宋以后应用于航海 传入阿拉伯及欧洲
火药 发明与炼丹有关; 12.13世纪传入阿拉 唐末以来用于军事 伯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四大发明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 同作用说明了什么?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 的社会环境
三、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进步性 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 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荀子:顺应自然规律 老子:“无为”,尊重自然
2、局限性 注重社会人文,对于自然和技术不够重视
3、封闭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 产力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比重
时间
前6— 前1 世纪
1—400年
401— 1000年
1001— 1500年
1501— 1900年
在世界科技中 的比例
50%
62%
71% 58% 29%
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古代科技曾长期领 先世界的主要原因?
1、政治保障: 最早确立封建制度,国家长期统一,社
火箭模型
前端缚火药筒,利用 火药向后喷发产生的反作 用力把箭发射出去。这是 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
明代架火战车
这是一种独轮车装载 火箭的战车,前有锦帘, 需要时可放下挡铅弹,车 两侧设置六筒火箭,计160 支、火铳2支、长枪2支, 此车由两人操作。
万户飞天
明朝时,一位名叫万户的官员,制造了一把 “飞天椅”。他在椅子后面捆绑了47支“飞龙” 火箭,本人坐到椅子内,手持两只大风筝。点 燃火箭,随着一阵阵轰响声,“飞龙”火箭把 座椅推向半空,随风筝飞了起来,但很快一声 爆炸,“飞天椅”在火光中摔到山坡下,万户 不幸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新航路开 指南针 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人类历史
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火药
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 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推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
印刷术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有 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发展,促
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马克思《1861-1863年政治经济学稿》
二、四大发明的影响
1、对中国的影响
(1)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 促进了古代中国经济、文化、社会 的发展;
(2)但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更 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对世界(欧洲)文明进程的贡献
造纸术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对人类文明 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显著
——(法)雨果
材料一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 定的, 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愈来愈是对自 然界的认识的主要动力”。但长期以来,中国封 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这 种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形态,自给自足、安 于现状,对科学技术没有迫切的要求,也使科学 技术的进步失去了原动力。
美国学者坦普尔在《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中统计,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 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特别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指南针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世界。直到15世纪以前,中 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传统科技)曾长期 领先于世界,古代四大发明是中国对 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古代中 国被称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指南鱼 指南龟
炼丹引爆图
南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 年),宋军发明此种管状火器。 以巨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 药与子窠——子弹。点燃引线 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射 出,射程远达150步(约230 米)。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发射 子弹的步枪。
火球和火蒺藜也 都是火药包。火蒺 藜的包中除了火药 以外,还装着“铁 蒺藜”。铁蒺藜上 面有尖刺,象菱角 形。用火点着药线 抛出去,不但会燃 烧,里面的铁蒺藜 还会把敌人打死打 伤。
会 相对稳定 2、经济基础:
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3、技术交流:
国内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频 繁,古代科技在交流中进一步发展
4、政府重视: 统治阶级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
科技予以重视及相关支持 5、教育促进:
教育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6、主观因素: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造,科技
人才的 个人努力和不懈探索
印刷术 隋唐时期出现雕版印刷术 14世纪经由波 北宋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 斯传到西方
造纸术的外传
指南针
①战国:司南
磁石招铁
司南由青铜地盘与磁勺组成。地盘内圆外方,中心圆面下凹;圆外盘面分层 次铸有10天干、十二地支、四卦,标示24个方位。磁勺是用天然磁体磨成,置 于地盘中心圆内,勺头为N,勺尾为S,静止时,因地磁作用,勺尾指向南方。
1、经济:
(1)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 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内在 动力;
(2)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 的产生、推广和应用
2、政治:
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腐朽
3、思想文化: (1)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禁锢 思想;
(2)儒家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和科举 制的影响
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向太空搏击的英 雄。他的努力虽然失败了,但他借助火箭推力升 空的创想是世界上第一个,因此他被世界公认为 “真正的航天始祖”,为了纪念他,世界科学家 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火山命名为“万户山”。
为什么韩国人要为本国争得 “活字印刷起源国”的名誉?
活字印刷术的贡献
在印刷术发明前……
材料二 众所周知,中国人在世界上以保守、含蓄 而著称。这归结于几千年传统文化具有保守、从众、 迷信等特点。经受了几千年儒家文化思想熏陶的中 国人,从言语、行动方面乃至学术观点方面都小心 翼翼谦虚谨慎,不肯轻易跨越雷池一步。……不善 于追根结底的研究,不高兴标新立异的行为……
六、明清时期(16世纪以后)中 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申报·自由谈· 电的利弊》
“(中国)有三种东西曾改变了 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 种是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 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英)弗朗西斯·培根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 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 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 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 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 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 动力。
隋唐时期,雕 版印刷术诞生 了,极大促进 了文化传播的 效率
雕 版 印 刷
公元1900年,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千佛洞发现的 大批文物中,有一卷刻印精致的《金刚经》,它 长一丈六尺、宽一尺,由七个印张粘接而成,上 面刻有佛像和经文,卷尾落款是:咸通九年四月 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咸通九年即公元868 年。《金刚经》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内,这是保 存到现在载有明确日期的最早雕版印刷品。
(2011·天津文综·3)长期以来, 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 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 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 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011·海南单科·7)明末清初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 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 是基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