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考研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中国音乐史 重点背

中国音乐史 重点背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市民音乐蓬勃发展史宋元音乐的重要特征。

一,名词解释瓦舍: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中心,瓦子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产物。

书会:指专为说话人,戏剧演员编写话本和脚本的行会组织。

社会:是从事表演艺术的职业艺人组成的行会组织。

唱赚:曲子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鼓,拍板和笛为主要伴奏乐器而清唱套曲的一种表演形式分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

减字:以多音配一字,将某些字拍拖长。

偷声:增加字数,分割少数音,用以配合多数的字,使每字的音相对缩短。

摊破:在原曲牌基础上增加乐句。

杂剧:原是各种滑稽表演,歌舞戏曲统称最初称杂耍,渐渐杂耍作为专门一种有动作,歌唱,化妆的表演故事情节的舞台作品。

诸宫调:因其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常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由很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用一个宫调,不同的曲牌则使用不同的宫调。

梅兰芳:1在乐器伴奏中加入了丝竹乐器,在新戏中采用了新配乐手法。

2服装的改革3开创了梅派京剧艺术。

黄自:合唱作品:《抗敌歌》《旗正飘飘》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艺术歌曲《玫瑰三愿》《花非花》《思乡》《春思曲》等。

娴熟的作曲技法,严谨的艺术构造,清雅的乐韵和明显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神,是黄自音乐的风格特征,黄自又是30年代对专业音乐教学做出了显著音乐成绩的音乐教育家。

板腔体:是以一首乐曲为基础运用各种节拍形式(即板式)将种种乐曲进行不同的变奏发展,板式音乐的基本格式是七字句和十字句,板式可以灵活的运用原板(2/4)慢板(4/4)流水(1/4,6/2)散板,导板,摇板等多种节拍形式。

京韵大鼓:是在木板大鼓的基础上,与子弟书相结合,并不断吸收京剧,梆子腔等声腔发展而成,曲调流畅明亮,跌宕起伏有致,强调字正腔圆。

二,简答A宋杂剧繁荣的原因:1政治经济繁荣2瓦舍勾栏为它提供很好的条件3川流不息的是对它的支持4宋代民族与阶级矛盾的尖锐为杂剧提供丰富的体裁内容5说唱和曲艺的发展也为它提供有利条件。

杭州师范大学734中西音乐史2020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杭州师范大学734中西音乐史2020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命题纸
杭州师范大学
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734
考试科目名称:中西音乐史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中国音乐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葛天氏之乐
2.八音
3.乐律全书
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先秦时期儒家、墨家、老庄学派各家的音乐观点。

2.简述四大声腔的流传区域和艺术特征。

三、论述题(共30分)
1.论述明清时期古琴艺术的发展。

《西方音乐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两种常规
2.俄罗斯强力集团
3.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
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19世纪标题音乐的发展。

2.简述瓦格纳的音乐创作及其艺术观念。

三、论述题(共30分)
1.论述20世纪上半叶西方无调性音乐的发展。

2020年考试科目代码734 考试科目名称中西音乐史(本考试科目共1页,第1 页)。

中音史考研题库

中音史考研题库

中音史考研题库中国音乐史作为一门学科,其考研题库内容广泛,涵盖了中国古代音乐、近现代音乐以及音乐理论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中音史考研题库中的问题类型和内容。

一、古代音乐史1. 先秦时期音乐:请简述先秦时期音乐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2. 汉代音乐:汉代音乐有哪些显著的发展?请列举汉代著名的音乐作品。

3. 唐宋音乐:唐代音乐与宋代音乐在风格和形式上有何不同?4. 明清音乐:明清时期音乐剧的发展情况如何?请列举明清时期著名的音乐家。

二、近现代音乐史1. 清末民初音乐变革:简述清末民初音乐变革的背景及其影响。

2. 五四运动与音乐:五四运动对中国音乐产生了哪些影响?3. 抗战时期音乐:抗战时期音乐的特点是什么?请列举一些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 新中国成立后的音乐:新中国成立后,音乐领域有哪些重大变革?三、音乐理论1. 音律学:中国古代音律学有哪些重要理论?请举例说明。

2. 音乐美学: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3. 音乐教育: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特点是什么?与现代音乐教育有何不同?4. 音乐创作:中国古代音乐创作有哪些特点?请列举一些著名的音乐作品。

四、音乐家与作品1. 古代音乐家:请列举几位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并简述他们的贡献。

2. 近现代音乐家:请列举几位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并简述他们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3. 音乐作品分析:选择一首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分析其音乐结构、旋律特点及表现手法。

五、音乐与社会文化1. 音乐与宗教:中国古代音乐与宗教的关系如何?2. 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3. 音乐与民族:中国各民族音乐的特点是什么?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六、音乐的传播与交流1. 音乐的国际传播:中国古代音乐是如何传播到国外的?2. 音乐的民族交流:中国各民族之间的音乐是如何交流和融合的?结束语中国音乐史是一个丰富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涵盖了音乐本身的发展,还与社会、文化、宗教等多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江西师范大学历年考研专业课真题_中外音乐史2011--2013

江西师范大学历年考研专业课真题_中外音乐史2011--2013

2011年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考试中外音乐史试题
中国音乐史部分
名词解释
一,十二律:
古乐的十二调。

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

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

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二,乐府: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
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三,王光祈:
王光祈(1891—1936) 音乐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字润玙,笔名若愚,属龙,四川省成都市的温江区人。

1920年赴德国留学,研习政治经济学,1923年转学音乐。

1927年入柏林大学专攻音乐学,1934年以《论中国古典歌剧》一文获波恩
大学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

代表作《东方民族之音乐》、《欧洲音乐进化论》、《论中国古典歌剧》等。

四,减字谱:
中国古琴常用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中国古琴常用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

这种记
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

中音史音乐考研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中音史音乐考研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自由受到音乐熏陶,1927年创作《暴动歌》,1931年考入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黄自先生,学习理论作曲与钢琴。

1934年以《牧童短笛》一曲获得了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一等奖,开中国风格钢琴曲之先河,同年开始为影片配乐。

创作了《天涯歌女》《四季歌》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抗战爆发后,作为抗战一线的文艺工作者,先后创作了《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抗日题材的歌曲,并广为流传。

建国后,长期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总结:在贺绿汀近百年的人生中,无论是在作品创作、理论研究还是教育事业方面,都为中国音乐近现代史做出了全方位的贡献。

《牧童短笛》:钢琴曲。

贺绿汀创作于1934年。

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段体结构,首尾两段以优美质朴的民歌式主题旋律,通过复调手法,营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

中段则采用主调织体,活泼欢快的情绪与前后两段抒情主题形成对比。

该曲虽采用传统的民族调式,但在复调、和声手法的民族化上具有创新意义,并在1934年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中获得头奖。

《牧童短笛》开创了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先河,堪称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冼星海近现代音乐家,曾先后入国立音乐院学习,并从30年代开始赴法留学。

回国后,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任鲁艺音乐系主任,他的大量的代表作都是在延安时期创作。

他的一生作品题材多样,并且数量众多。

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富于号召性的,雄伟的进行曲,如《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等,另一类是抒情性与战斗性相结合的群众歌曲,如《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

除此之外,合唱作品创作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领域,最著名的有《黄河大合唱》,他的作品多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深刻的反应了中国人民当时的抗日斗争生活。

《黄河大合唱》:是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填词的一部大型声乐套曲。

完成于1939年3月31日。

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战斗意志,痛诉了敌人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

中国音乐史讲义

中国音乐史讲义
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
解放区音乐
在解放区,音乐成为宣传革命思 想、鼓舞士气的重要手段。这个 时期的音乐作品大多具有浓郁的 民间风格,歌词内容表达了对自
由和解放的渴望。
新中国成立后的音乐
概述
民族音乐的复兴
新中国成立后,音乐开始进入一个新 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大 多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
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在借鉴西方音乐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自己 的音乐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
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改编
中国作曲家将西方音乐技巧与本土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许多具 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
中国音乐的国际影响与传播
国际音乐节的参与
01
中国音乐家和乐团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音乐节,展示中国音乐
03
民族音乐的创新
在接受西方音乐影响的同时,许多中国音乐家也在努力创新,尝试将中
国传统音乐的元素与西方音乐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音乐
概述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音 乐成为宣传和鼓动民众的重要工 具。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大多具 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期最重要的音 乐形式之一,它们大多以民间曲 调为基础,歌词内容直接表达对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 繁荣,音乐方面则出现了琴、瑟、鼓 等多种乐器,音乐理论也取得了巨大 发展。
汉唐时期
汉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高峰,如汉 代的“相和歌”和唐代的“燕乐”,这 些音乐形式在当时极为盛行,对后世音 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音乐的特点与影响
流行音乐的兴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流行音乐在 中国开始兴起。港台流行音乐率先 进入内地市场,并逐渐形成了自己 的风格和特色。

山西省考研音乐学复习资料西方音乐史与中国音乐史重点作品解读

山西省考研音乐学复习资料西方音乐史与中国音乐史重点作品解读

山西省考研音乐学复习资料西方音乐史与中国音乐史重点作品解读山西省考研音乐学复习资料:西方音乐史与中国音乐史重点作品解读音乐史是研究音乐演变和发展的学科,通过对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音乐作品进行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音乐的演进脉络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创作特点。

在山西省考研音乐学的复习中,西方音乐史和中国音乐史是两个重要的部分。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两个领域中的一些著名作品,以便考生更好地进行复习提高。

一、西方音乐史重点作品解读1. 巴洛克时期: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视为西方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该曲集包含了24首前奏曲和赋格曲,涵盖了所有调式。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巴赫深厚的作曲技巧,同时也为后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2. 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的《魔笛》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歌剧《魔笛》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该歌剧以童话故事为蓝本,运用了丰富的音乐手法和明快的旋律,展现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对称、简洁和对人性的思考。

3. 浪漫主义时期: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贝多芬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交响曲《第九交响曲》被誉为西方音乐史上的巅峰之作。

该交响曲融合了乐队、合唱和独唱等多种音乐形式,以其庄严、雄壮的风格和对人类理想的表达而被广泛赞誉。

二、中国音乐史重点作品解读1. 古代音乐:《广陵散》《广陵散》是我国古代音乐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古琴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是一首以广陵地区民间音乐为基础的古琴独奏曲,以其飘逸的旋律和细腻的演奏技巧而广受赞誉。

2. 京剧:《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京剧中的一部经典之作,以曹雪芹同名文学作品为基础。

该剧以其独特的唱腔、精湛的表演艺术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和艺术魄力。

3. 现代音乐: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中国现代音乐的代表作之一,由冼星海根据田汉的词曲改编而成。

中西音乐史考研题库汇总

中西音乐史考研题库汇总

中西音乐史考研题库汇总音乐史作为音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音乐发展历史、流派、风格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学科。

中西音乐史考研题库汇总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中西方音乐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试题目及其内容概述。

# 中国音乐史部分1. 古代音乐理论: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发展,包括音律、音阶、和声等基本概念。

2. 唐宋音乐:分析唐宋时期音乐的特点,如唐代的宫廷音乐和宋代的民间音乐。

3. 明清戏曲音乐:探讨明清时期戏曲音乐的发展,如京剧、昆曲等。

4. 近现代音乐变革:研究20世纪初至现代中国音乐的变革,包括西方音乐的影响和民族音乐的复兴。

5. 著名音乐家与作品:介绍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重要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 西方音乐史部分1.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了解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点,如多声部音乐和宗教音乐的发展。

2.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分析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风格,如复调音乐和歌剧的兴起。

3.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探讨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规范,如奏鸣曲式和交响曲的发展。

4.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研究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特征。

5. 20世纪音乐:分析20世纪音乐的多样性,包括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序列主义等音乐流派。

6. 著名音乐家与作品:介绍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如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等。

# 音乐史研究方法1. 音乐文献研究:学习如何通过阅读和分析音乐文献来理解音乐作品和历史背景。

2. 音乐分析:掌握音乐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旋律、和声、节奏和结构的分析。

3. 音乐风格比较:学习如何比较不同时期和地区的音乐风格,理解音乐的多样性和共性。

# 考试题型1. 选择题:测试考生对音乐史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简答题:要求考生简述某个音乐时期或音乐家的贡献。

3. 论述题:要求考生对某个音乐现象或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4. 案例分析题: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或历史事件,测试考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音乐考研中国音乐史复习笔记—夏商朝

音乐考研中国音乐史复习笔记—夏商朝

音乐考研中国音乐史复习笔记—夏商朝一、音乐发展状况1 阶级对立与音乐由夏启到商末,中国社会基本属于奴隶制,以奴隶、农民为代表的下层阶级与以王、贵族 (奴隶主) 为代表的上层阶级相对立,音乐成为阶级斗争的组成部分,出现了两种相互敌对的音乐文化。

2.占卜与音乐夏商时期,求神问卜之风盛行,出现了专门掌握占卜职务的巫史,将音乐、舞蹈融入占卜、祭祀过程,使音乐的宗教性和神秘性更加明显。

3 音乐与人民生活《易经》和《尚书》记载了部分奴隶社会时期的诗歌,它们从各方面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

( 1) 劳动生产①夏商时期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因此诗歌中出现了大量描写百姓生产劳动的情形。

②《易经.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描写了一对年青的牧羊人夫妇剪羊毛的情形,轻松活泼,充满了劳动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2) 婚姻制度①夏朝和商朝都实现一夫多妻制,且有抢婚的习俗。

②《易经.贲》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匪寇,昏冓。

”反映了当时抢亲的场景。

( 3) 战争情况①《易经.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描写了俘虏敌人的情形。

②《易经.离》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

(4) 奴隶生活①贵族剥削、虐待奴隶,使其丧失人身权利,地位与牲畜无异。

②《品经.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反映了统治阶级意识,虽以劝勉的语气激励奴隶工作,但实则是对奴隶的剥削。

③《易经.睽》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反映了奴隶与牛一起作为祭祀的牺牲品。

④《易经.萃》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

勿恤!往无咎!”反映了奴隶在劳动时,受到严密的监视,行动没有丝毫自由。

( 5) 人民对统治者的咒骂①人民对统治者的肆意施加的剥削压迫强烈不满,有顽强斗争以求改变现状的决心,以怠工不合作的方式表示抗议。

②《尚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述说了百姓的坚强意志。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名校考研真题(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圣才出品】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名校考研真题(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圣才出品】

第3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9)一、单项选择题“乐府”机构成熟于()。

【青岛大学2012年研】A.西汉B.宋朝C.唐朝D.秦朝【答案】A二、名词解释1.相和歌【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研;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聊城大学2013、2012年研;赣南师范学院2014年研】答:相和歌是汉代汉族各种民间歌曲的总称。

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清唱的“徒歌”,后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终形成了以乐器与歌唱相和的形式,主要在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演奏,也用于宫廷的朝会、祀神乃至汉族民俗活动等场合。

相和歌常用的乐器有节、笙、笛、琴、瑟、琵琶、筝等,主要的三种调式为清、平、瑟三调。

相和歌大部分来自民间,是乐府歌曲中的精华部分。

2.清商乐【河北大学2014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答:清商乐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兴起并在当时音乐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汉族音乐,是相和歌和吴歌、西声逐渐融合成的一种新颖音乐。

其作品以爱情为题材为主,风格较纤柔绮丽,主要用于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

清商乐包括“中原旧曲”、“江南吴歌”、“荆楚西声”三种成分。

南北朝以后,清商乐成为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

隋唐时期,清商乐列入多部乐中。

清商乐所用乐器有钟、磬、琴、瑟、击琴、琵琶、箜篌、筑、筝、节鼓、笙、笛、箫、篪、埙等15种。

“清商三调”是沿用“相和三调”而来,即平调、清调、瑟调。

3.《声无哀乐论》【聊城大学2014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声无哀乐论》是我国一部古代音乐美学论著,嵇康作。

集中体现了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

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即“声无哀乐”,他明确提出感情与音乐二者之间并无关系,音乐中并不包含哀乐情感的变化。

这使他走向了一个极端,但《声无哀乐论》中也涉及了音乐美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我国1700多年前提出的带有自律论色彩的音乐美学论著,至今仍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音乐美学论著,并在世界音乐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音乐考研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音乐考研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自由受到音乐熏陶,1927年创作《暴动歌》,1931年考入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黄自先生,学习理论作曲与钢琴。

1934年以《牧童短笛》一曲获得了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一等奖,开中国风格钢琴曲之先河,同年开始为影片配乐。

创作了《天涯歌女》《四季歌》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抗战爆发后,作为抗战一线的文艺工作者,先后创作了《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抗日题材的歌曲,并广为流传。

建国后,长期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总结:在贺绿汀近百年的人生中,无论是在作品创作、理论研究还是教育事业方面,都为中国音乐近现代史做出了全方位的贡献。

《牧童短笛》:钢琴曲。

贺绿汀创作于1934年。

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段体结构,首尾两段以优美质朴的民歌式主题旋律,通过复调手法,营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

中段则采用主调织体,活泼欢快的情绪与前后两段抒情主题形成对比。

该曲虽采用传统的民族调式,但在复调、和声手法的民族化上具有创新意义,并在1934年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中获得头奖。

《牧童短笛》开创了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先河,堪称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冼星海近现代音乐家,曾先后入国立音乐院学习,并从30年代开始赴法留学。

回国后,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任鲁艺音乐系主任,他的大量的代表作都是在延安时期创作。

他的一生作品题材多样,并且数量众多。

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富于号召性的,雄伟的进行曲,如《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等,另一类是抒情性与战斗性相结合的群众歌曲,如《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

除此之外,合唱作品创作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领域,最著名的有《黄河大合唱》,他的作品多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深刻的反应了中国人民当时的抗日斗争生活。

《黄河大合唱》:是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填词的一部大型声乐套曲。

完成于1939年3月31日。

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战斗意志,痛诉了敌人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820音乐史论考研历年真题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820音乐史论考研历年真题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考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导师信息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试科目130200音乐与舞蹈学01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邓钧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0音乐史论02戏曲音乐研究刘静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0音乐史论03戏曲音乐史论孔培培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0音乐史论04音乐考古学王清雷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0音乐史论05音乐学研究田青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0音乐史论06中国音乐史项阳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0音乐史论07中国音乐史学、音乐文献学李玫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0音乐史论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08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李岩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0音乐史论09中国古代音乐史李宏锋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0音乐史论10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石一冰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0音乐史论11民族器乐表演艺术研究(弹拨乐演奏方向)吴玉霞一级演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0音乐史论【育明教育推荐】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611艺术概论】主要参考书《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育明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611艺术概论考点真题精编》包含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考点总结梳理、中国古代文论补充,西方文论补充,艺术理论热点补充,必考点笔记资料补充。

音乐学专业考研的方向有哪些

音乐学专业考研的方向有哪些

音乐学专业考研的方向有哪些对于许多热爱音乐、渴望在音乐领域深入研究和发展的同学来说,选择音乐学专业考研是一个重要的决定。

而了解音乐学专业考研的方向,则是做出明智选择的第一步。

音乐学是一个广泛而多元的学科领域,其考研方向众多,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几个主要的方向。

首先是音乐史方向。

这一方向主要研究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包括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

在中国音乐史的研究中,学生会深入探究从古代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形态、音乐作品、音乐文化以及音乐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

对于西方音乐史,学生则会关注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现代的音乐演变,研究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作曲家、音乐作品以及音乐思潮等。

音乐史方向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良好的文献研究能力和敏锐的音乐分析能力。

其次是民族音乐学方向。

民族音乐学注重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进行研究。

学生需要深入实地进行田野调查,收集和整理民间音乐素材,研究其音乐形式、表演方式、传承方式以及与当地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人类的音乐文化遗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再者是音乐教育方向。

这个方向主要培养能够在学校、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从事音乐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

学生不仅要掌握音乐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具备设计和实施音乐教学方案的能力。

音乐教育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音乐教学法、课程设计、教育评价等。

然后是音乐美学方向。

音乐美学探讨音乐的本质、价值、审美特征以及音乐与人类情感、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

学生需要具备深厚的哲学、美学基础,以及对音乐作品和音乐现象的敏锐感知和分析能力。

通过对音乐美学的研究,可以提高人们对音乐的审美水平,推动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发展。

此外,还有音乐分析方向。

该方向侧重于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声、旋律、节奏等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作品的内在逻辑和艺术特色。

考研中西方音乐史知识总结习题:春秋战国时期音乐

考研中西方音乐史知识总结习题:春秋战国时期音乐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1.名词解释:郑卫之音•郑、卫两国(河南中部与东部)的民间音乐,由于它表达感情的奔放、热烈和大胆,因而使周王室及其维护者对其常常加以排斥和否定。

•魏文侯(前446一前396在位):“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孔子的言论“郑声淫”、“放郑声”。

2.名词解释:《诗经》(“诗三百”)•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西周初期-春秋末期•《风》:十五国风,160篇。

•《雅》:大雅、小雅,贵族文人的作品,共105篇。

•《颂》:40篇,,祭祀宗庙祖先。

3.论先秦音乐思想•述先秦时期音乐思想总体特征。

•述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思想。

•述先秦时期老庄的音乐思想。

•述先秦时期墨子的音乐思想。

(1)论述题:孔子的音乐贡献以及音乐思想•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音乐家。

他善于击磬、鼓瑟、弹琴、唱歌、作曲等。

•贡献:重视音乐,列入教育课程。

“礼、乐、射、御、书、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孔子整理周代的文化典籍•他为保存我国古代文化精华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在社会大动乱背景下,孔子整理了《诗经》,这应是孔子一生对《诗经》进行讲解、传授和研究的总结。

《诗三百》最终编订成册,作学生的教材来用。

这样体现出孔子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贡献。

•孔子的把《诗》《书》《礼》《乐》等典籍从掌握在吏官乐师的手中解放出来,成为广泛流传的教科书,从而开创了儒家学派,为我国古代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孔子在提倡音乐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身体力行。

•首创的私学能够重视音乐教育。

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主张礼、乐治国。

指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乐构成了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灵魂,又提出“安上治民,善莫于礼;移风易俗,善莫于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提倡音乐、肯定音乐的主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是统治地位的,孔子对西周音乐文化的传承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今天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孔子大量整理和保存了周代文化典籍的结果。

中外音乐史考研题库

中外音乐史考研题库

中外音乐史考研题库音乐史是研究音乐发展脉络和音乐文化演变的学科,它不仅涵盖了音乐作品的创作、演奏和流传,还包括了音乐理论、音乐风格以及音乐与社会的关系等多个方面。

中外音乐史考研题库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音乐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古代音乐史1. 古希腊音乐的特点是什么?2. 古罗马音乐与古希腊音乐有何不同?3. 中国古代“六艺”中的音乐指的是什么?4. 简述中国古代“雅乐”与“俗乐”的区别。

二、中世纪音乐史1. 何为“格里高利圣咏”?2. 中世纪的“多声部音乐”是如何发展的?3. 请列举几位中世纪著名的音乐家及其贡献。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1.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点有哪些?2. 何为“复调音乐”?3.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与宗教的关系。

四、巴洛克时期的音乐1. 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有哪些?2. 巴洛克音乐的风格特点是什么?3. 简述巴赫和亨德尔的音乐创作特点。

五、古典时期的音乐1. 古典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有哪些?2. 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有何异同?3. 简述古典时期音乐形式的发展。

六、浪漫时期的音乐1.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是什么?2. 请列举几位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3. 浪漫主义音乐与民族主义音乐的关系。

七、20世纪音乐1. 20世纪音乐的创新和发展有哪些?2. 何为“印象主义音乐”?3. 现代音乐流派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述其特点。

八、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 简述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几个阶段。

2. 何为“新音乐运动”?3. 请列举几位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九、音乐与社会的关系1. 音乐如何反映社会变迁?2. 音乐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是什么?3. 音乐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十、音乐理论的发展1. 简述音乐记谱法的演变。

2. 音乐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贡献者有哪些?3. 音乐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结语音乐史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音乐的过去,更能启发我们思考音乐的未来。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骨笛: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墓葬里发现了25支用猛禽翅骨制作的骨笛。

距今约7800-9000年。

这批骨笛形制统一,制作规范。

有的骨笛上面还留有设计音孔位置的刀痕标记,骨笛是河南贾湖先民生活中相当普遍的乐器。

陶埙:一种用陶土制作的圆形或橄榄形等形状的吹奏乐器。

内空,外有吹音孔,和按音孔。

通常根据按音孔的多少来称呼埙的形制目前发现的主要有1半坡陶埙2河姆渡陶埙山西万荣荆村陶埙4山西太原义井村陶埙葛天氏之乐:是古乐名。

这首古乐总的来说是反映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信仰,它有歌有舞,里面三人拿着牛尾巴唱歌说明了歌舞和音乐是相结合的,原始时代的文学艺术和生产劳动紧密相结合。

从八首歌的歌名上可以看出这些作品的内容,大都反应出葛天氏出在原始蒙昧时期的思想精神状态。

考古发现我国远古时期有哪些乐器?他们在音乐史上有什么价值?陶埙,骨哨,骨笛,陶钟,陶鼓,陶角。

说明了中国古代的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产生了明确的音高,音阶观念,并能制作骨笛,陶埙,陶钟,陶角等乐器,还创造出反映自己生活的乐舞。

远古时期的音乐传说说明了什么?这些历史传说经过分析,有的能看出他们真实的一面,如“葛天氏之乐”大都反映出葛天氏处在原始蒙昧时期的思想精神状态,“伊耆氏”的“蜡辞”也是表达了对神的敬仰、祈求平安,有的传说中的远古时期音乐作品在后世还有留存,这说明这些作品确实存在。

如黄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大韶》、禹的《大夏》,这四部作品在周代祭祀活动中还应用着,并教习给国子。

可以推测《云门》是黄帝氏族部落歌颂图腾的乐舞,《咸池》为名的乐舞则可能是尧氏族部落崇拜“咸池”的原始乐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自由受到音乐熏陶,1927年创作《暴动歌》,1931年考入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黄自先生,学习理论作曲与钢琴。

1934年以《牧童短笛》一曲获得了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一等奖,开中国风格钢琴曲之先河,同年开始为影片配乐。

创作了《天涯歌女》《四季歌》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抗战爆发后,作为抗战一线的文艺工作者,先后创作了《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抗日题材的歌曲,并广为流传。

建国后,长期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总结:在贺绿汀近百年的人生中,无论是在作品创作、理论研究还是教育事业方面,都为中国音乐近现代史做出了全方位的贡献。

《牧童短笛》:钢琴曲。

贺绿汀创作于1934年。

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段体结构,首尾两段以优美质朴的民歌式主题旋律,通过复调手法,营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

中段则采用主调织体,活泼欢快的情绪与前后两段抒情主题形成对比。

该曲虽采用传统的民族调式,但在复调、和声手法的民族化上具有创新意义,并在1934年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中获得头奖。

《牧童短笛》开创了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先河,堪称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冼星海近现代音乐家,曾先后入国立音乐院学习,并从30年代开始赴法留学。

回国后,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任鲁艺音乐系主任,他的大量的代表作都是在延安时期创作。

他的一生作品题材多样,并且数量众多。

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富于号召性的,雄伟的进行曲,如《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等,另一类是抒情性与战斗性相结合的群众歌曲,如《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

除此之外,合唱作品创作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领域,最著名的有《黄河大合唱》,他的作品多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深刻的反应了中国人民当时的抗日斗争生活。

《黄河大合唱》:是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填词的一部大型声乐套曲。

完成于1939年3月31日。

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战斗意志,痛诉了敌人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

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群众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敌人的壮丽情景。

全曲由《序曲》和《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八个乐章组成,以朗诵及乐队将它们全部串联起来。

它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合唱作品。

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

少年时代留学法国学习小提琴演奏及理论作曲,1929年回国,在各地举行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建国后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等职。

文革期间,迁居于美国。

在音乐创作方面,民族风格鲜明,构思新颖,其代表作有《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等。

作品都以中国民族音调为基础,自由运用多种现代多声写作的技巧,和各种小提琴演奏的特殊语言、特殊演奏技巧,表现出具有深沉广博的中国民族精神和偏重于恬淡素雅的个人抒情风格特征。

作为我国近代最有影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对我国小提琴的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谭小麟作曲家,生于上海,1932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主修琵琶,兼修作曲。

1939年赴美留学,师从作曲大师欣德米特。

学成回国后,应聘担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

他是我国近代室内乐主要作曲家,创作多为重奏作品。

力图突出作品具有清雅古朴的风格,在和声语言上开始突破传统大小调功能和声,在音乐方面寻求更为大胆而灵巧的韵味和律动感(如《春雨春风》)等。

总的来说,他的音乐作品偏于淡泊清秀,又神骨隽永,在当时我国音乐界是独树一帜的。

齐尔品世界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出生于俄罗斯音乐家庭。

30年代期间,曾多次来中国演奏、教学及考察学习中国音乐。

他十分重视运用五声音阶作曲技术,力图为中国近代音乐创作摆脱欧洲传统音乐的影响、创造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新作品做出努力。

他不仅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举办了一次历史性的“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的评奖,并通过自己演奏、帮助出版等方式将这些作品推荐给世界各国,大大调动了一批中国青年作曲家的创作积极性,扩大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对世界的影响。

阿甫夏洛穆夫俄国犹太人,从小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熏陶,是30年代活跃在中国的外籍音乐家,长期旅居中国。

他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一定感情和理解。

他的主要作品有:交响诗《北京胡同》、音乐剧《孟姜女》歌剧《观音》等。

以中国题材为基础的创作几乎在他毕生创作中占了最大的比重,作为以为外籍的作曲家,他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总是有限的,所以,他的这些作品还是比较难以真正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较大的影响。

戏剧体裁。

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音乐工作者对传统艺术形式——秧歌加以革新创造出的一种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的新型小歌剧,称为秧歌剧。

其形式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形式和剧情都比较简单,只有两三个角色,用叙述式的演唱来的如《兄妹开荒》、《货郎担》等都属于这一类。

它们短小精悍、主题鲜明、风格简朴、演出方便,是一种小型的、适合于广场演出的秧歌剧。

另一类是形式较复杂、角色较多、情节比较曲折、戏剧性较强的大型秧歌剧,如(牛永贵负伤》、《周子山》等。

这种秧歌剧更多地吸取了话剧的手法,有较完整的情节发展,分场多、结构复杂,是前一类秧歌剧的进一步发展。

秧歌剧的出现为新歌剧的产生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白毛女近现代新歌剧的代表作,1943年由鲁迅艺术学院的诸多集体创作而成,该剧准确而成功以音乐来塑造人物形象,深刻地概括了存在于我国当时广大农村中最基本的阶级矛盾和斗争(即地主和农民这两个对立阶级)在艺术成就上,最突出的一点是它开始解决如何通过音乐来具体而细致地刻画剧中人物形象的问题,其次,作曲家在这部歌剧的创作中,不仅吸取了民歌的音调作为各主要人物的主导主题的音调基础,并且还开始有意识地广泛吸取了说唱、戏曲等民间音乐的音调。

此外,在音乐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上,在当时根据地严酷的客观条件下,也适当创造性地借鉴了近代外国歌剧的某些传统形式和经验(如主导主题的运用以及和声、复调、合唱、伴唱、重唱和管弦乐配器的运用等),大大丰富了歌剧音乐的表现力。

歌剧《白毛女》的成功,使新歌剧这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在我国整个近现代音乐发展史中进一步发挥了它的重大影响。

礼乐制度周代统治阶级为了从思想上巩固等级名分,维护天子的权威,制定的一种典章制度。

礼乐的“礼”就是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相互结合的礼仪,“乐”就是音乐,包括乐队、乐舞的编制、乐曲、乐舞的使用等等。

各级奴隶主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按不同场合举行礼乐,以体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相互间的关系,不得随意僭越。

严格规定。

乐队的规定是,“王宫具,”即排列成东西南北四面;“诸侯轩县”,排列三面;“大夫判县”,排列两面;“士特县”,只排列一面。

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为“八佾(yi)”;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六佾”;卿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称“四佾”;士用四人,列成二行,称“二佾”(《周礼・春官)及注);等等。

总之,所有这些关于礼乐的规定,都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最后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

六代之乐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最高典范,简称“六乐”。

六部作品包括黄帝时的《云门大卷》、尧时代的《咸池》、舜时代的《大韶》、夏时代的《大夏》、商时代的《大濩》以及周初的《大武》。

六代之乐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

特点是规模宏大,有歌有舞,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

总的来说,大都表现一种中庸平和的情绪,给人以严肃静穆之感。

今日,“六代之乐”早已名存实亡,只有《大武》的内容、结构、歌词还部分地在文献记录中保存下来,它是西周统治者一项伟大的文化创举。

三分损益法(p73-41′处)我国古代生律法,记载于春秋时期的《管子》一书中,系用增加或减少弦长弦长三分之一、往返交替求律的方法。

如要求出五音,首先应该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然后可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一),即得低四度的徴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三分损一),即得高五度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

因为其所得音均为五度关系,因此又称“五度相生法”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记载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

三分损益十二律我国古代律制。

系用三分损益法生成十二律,生律过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音律篇》,十二律分别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ruí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各律之间音程关系并不均等,存在大半音(204音分)和小半音(90音分)的差别,因而所生出的最后一律仲吕不能循环复生黄钟,无法周而复始地旋宫转调,也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两千余年探索平均律制的篇章。

八音周代出现的一种乐器分类法。

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成八类:金石丝竹土革木。

各类别代表性乐器如下:金(钟)、石(磐)、丝(琴)、竹(管)、匏(笙)、土(埙)、革(土鼓、足鼓)、木(柷zhù、敔yǔ)。

八类乐器中,以“革”类的鼓和“竹”类的吹管乐器数量最多,二者占有先秦乐器总数的一半以上。

琴瑟类弹奏乐器的出现,以其丰富的音色反映了周代乐器的成熟与发展。

八音乐器分类法的产生,标志着当时我国器乐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先秦的音乐美学春秋战国时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学术思想活跃,音乐美学理论在反复讨论中也有很大的进展。

当时以孔子、墨子、老子等为代表的一些重要学派都对音乐问题发表过不同意见。

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雅乐与俗乐,古乐与今乐,音乐与政治经济和伦理道德的关系等。

儒家学派,推崇礼乐,重视礼乐对于社会的教化作用。

《孝经》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重“仁德”,以“善”和“美”作为评价音乐的标准。

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尽善尽美。

提倡中庸之道,适度美;《关鴡》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反对“郑卫之音”,孔子曾提出提出“郑声淫、放郑声”的主张。

随后,孟子提出“王与民同乐”的观点,高度评价了音乐的社会作用。

荀子则在他的《乐论》中详细论述了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对儒家音乐思想有系统总结的意义。

与儒家持不同观点的道家是反对礼乐的,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在音乐上否定人为的音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主张“大音希声”的音乐境界。

他的弟子庄子进一步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将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人籁三类。

认为只有天籁才无所依持,浑然天成的。

墨家对音乐持否定态度,他提出“非乐、节用”的观点,认为音乐是统治阶级奢侈生活的表现,不仅劳民伤财,多了还有亡国之危。

墨家的观点代表了小生产者和劳动者的利益,以狭隘的功利观点完全否定了音乐活动,显然是不正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