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月是故乡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主题活动设计
主题一月是故乡明
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让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本主题属于社会服务领域,社会服务在服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强调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通过该领域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小学阶段的社会服务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让学生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和充实的生活态度,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感,教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质量。
活动提出:
我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尤其是节日中各种民俗民风形成的丰富的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文明立身传承之本。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并籍此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学年开学不久便会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其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乃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为传承民族文化,吸收节庆文化、民俗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特开展以“月是故乡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主题安排“问题与思考”“实践与体验”“交流与评价”“拓展与创新”4个活动环节,旨在通过环环相扣的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文化。
“实践与体验”环节从“搜集中秋节的来历、习俗、民谣、故事传说”“月饼的制作”“两个角度展开活动。“中秋节的来历、习俗、民谣、故事传说”环节帮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了解本地中秋习俗,进而通过网络、书籍、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我国其他地区更为丰富的中秋习俗;“月饼的制作”环节学生倍感兴趣,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体验
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民谣、故事传说;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汇报的能力;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文化。
3.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制作美食的兴趣,表达对亲人、家乡、对祖国的热爱;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德育渗透点)
课时安排:4课时
活动流程:
二、阶段教学设计
第1课时话中秋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过中秋节的经历,对于制定调查方案也有训练,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科学分工,按计划开展研究,做好记录。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中秋节的研究兴趣,提出感兴趣的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2.筛选归纳问题,形成子课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活动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我国其他地区更为丰富的中秋习俗,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是重难点。
活动准备:
要有中秋节由来、习俗、诗歌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第2课时赏中秋学情分析:
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搜集中秋节的来历、习俗、民谣、故事传说,了解本地中秋习俗,进而通过网络、书籍、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我国其他地区更为丰富的中秋习俗。活动目标:
1.能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传说、习俗、诗歌等。
2.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传统精神,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及独立组织活动的组织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习俗、诗歌等。
活动难点:
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活动准备:
1.通过不同方式,查阅有关中秋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习俗的资料、搜集月饼图片。
2.“走进中秋”活动方案。
活动过程:
板书设计:
第3课时品中秋
学情分析:
月饼好吃做起来不容易,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做法。
活动目标:
1.了解月饼的制作步骤及技术要领。
2.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制作,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合作意识。
3.了解月饼蕴涵的节日文化,加深对中秋节文化的理解。
4.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气氛,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
活动重难点:
月饼的制作步骤及技术要领。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不同造型的月饼图;通过多种方式,掌握月饼的制作方法、工具、材
料等;准备制作月饼的材料、工具。
学生准备: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月饼的制作方法。活动过程:
板书设计
第4课时成果展示及评价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次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反思是弱项,教师加强指导。
活动目标:
1、学生以各种形式展示本次活动的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2、学生对本次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自评、互评,填写评价表。活动重难点:
填写实践求真评价手册
活动准备:
多媒体奖励标志(笑脸)
活动过程:
活动反思:
资料链接
1.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2、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3、中秋节诗歌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嫦娥 (李商隐)